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考物理知识点速查复习机械能、功

高中物理功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6

高考物理知识点速查复习机械能、功。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速查复习机械能、功”,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JAB88.COM

机械能
1.深刻理解功的概念
功是力的空间积累效应。它和位移相对应(也和时间相对应)。计算功的方法有两种:
⑴按照定义求功。即:W=Fscosθ。在高中阶段,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恒力做功。当时F做正功,当时F不做功,当时F做负功。
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成是:功等于恒力和沿该恒力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
⑵用动能定理W=ΔEk或功能关系求功。当F为变力时,高中阶段往往考虑用这种方法求功。
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功是能的转化的量度。如果知道某一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数值,那么也就知道了该过程中对应的功的数值。
(3).会判断正功、负功或不做功。判断方法有:○1用力和位移的夹角α判断;○2用力和速度的夹角θ判断定;○3用动能变化判断.
(4)了解常见力做功的特点:
重力做功和路径无关,只与物体始末位置的高度差h有关:W=mgh,当末位置低于初位置时,W>0,即重力做正功;反之则重力做负功。
滑动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当某物体在一固定平面上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与路程的乘积。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做功与始末状态弹簧的形变量有关系。
(5)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1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时间内做的总功可能为正、可能为负、也可能为零;○2一对互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总功可能为零(静摩擦力)、可能为负(滑动摩擦力),但不可能为正。
2.深刻理解功率的概念
(1)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式:,所求出的功率是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
(3)功率的计算式:P=Fvcosθ,其中θ是力与速度间的夹角。该公式有两种用法:①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这时F是该时刻的作用力大小,v取瞬时值,对应的P为F在该时刻的瞬时功率;②当v为某段位移(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F必须为恒力,对应的P为F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4)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2、斜面上的弹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问题
3、滑轮系统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当牵引动滑轮两根细绳不平行时,但都是恒力,此时若将此二力合成为一个恒力再计算这个恒力的功,则计算过程较复杂。但若等效为两个恒力功的代数和,将使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便。
4、求某力的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方法
平均功率的计算:
5、机车的启动问题
问题1:.机车起动的最大速度问题
问题2:机车匀加速起动的最长时间问题
问题3:.机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问题。
功和功率的计算
1、求变力做功的几种方法
功的计算在中学物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学阶段所学的功的计算公式W=FScosa只能用于恒力做功情况,对于变力做功的计算则没有一个固定公式可用,本文对变力做功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等值法
等值法即若某一变力的功和某一恒力的功相等,则可以同过计算该恒力的功,求出该变力的功。而恒力做功又可以用W=FScosa计算,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2)、微元法
当物体在变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时,若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不变,且力与位移的方向同步变化,可用微元法将曲线分成无限个小元段,每一小元段可认为恒力做功,总功即为各个小元段做功的代数和。
三、平均力法
如果力的方向不变,力的大小对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可用力的算术平均值(恒力)代替变力,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功。
(4)、图象法
(5)、能量转化法求变力做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已知外力做功情况可计算能量的转化,同样根据能量的转化也可求外力所做功的多少。因此根据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等可从能量改变的角度求功。
①、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
动能定理的内容是: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它的表达式是W外=ΔEK,W外可以理解成所有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多个力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其余的都是恒力,而且这些恒力所做的功比较容易计
算,研究对象本身的动能增量也比较容易计算时,用动能定理就可以求出这个变力所做的功。
③、用功能原理求变力做功
功能原理的内容是:系统所受的外力和内力(不包括重力和弹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的增量,如果这些力中只有一个变力做功,且其它力所做的功及系统的机械能的变化量都比较容易求解时,就可用功能原理求解变力所做的功。
④、用公式W=Pt求变力做功
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一、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1、对机械能中的重力势能的理解
机械能中的重力势能是一个相对值,只有选定了零势能参考面才有物体相对于零势面的重力势能。在机械能守恒关系式中初、末两状态的机械能应相对于同一参考面。
2、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的理解
对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条件的理解关系到能否正确应用该定律,对该定律的理解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1)、从力做功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对某一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其它力不做功,则该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
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热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3、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守恒”的理解。
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中“守恒”的涵义,对于正确写出守恒的数学表达式十分重要,同时对守恒的理解不同,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也不同。对守恒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三种:
(1)、所谓守恒即系统的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其相应的数学表达式为:E1=E2。
(2)、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可理解为系统的能量只在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系统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和系统动能的变化量数值大小相等,即ΔEp=-ΔEk。
(3)、如果系统是有A、B两个物体组成的,对于机械能守恒可理解为系统的机械能只在A、B两物体之间相互转化,A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量和B物体的机械能的变化量数值大小相等,即ΔEA=-ΔEB。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1、物体运动中的机械能守恒
2、变质量问题中的机械能守恒
3、多物体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守恒问题
4、弹簧问题中的机械能守恒
功能关系
1、常见力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对应关系
①重力功:重力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②弹簧的弹力做功:弹性势能和其他能相互转化
③滑动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④电场力做功:电势能与其他能相互转化
⑤安培力做功:电能和其它形式能相互转化
⑥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之间的能的转化
⑦合外力做功:动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⑧重力、弹力外的其他力做功: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
2、功是能量的转化的量度W=ΔE
冲量、动量与动量定理
1、冲量---求恒力和变力冲量的方法。
恒力F的冲量直接根据I=Ft求,而变力的冲量一般要由动量定理或F-t图线与横轴所夹的面积来求。
2、动量---动量及动量变化的求解方法。
求动量的变化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动量定理。
3、动量定理:
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思路和一般步骤为:
10明确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20分析研究对象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30选取正方向,确定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始末两状态的动量;40依据动量定理列方程、求解。
小结:三问法应用动量定理:
一问能否用(涉及力、时间和速度变化的问题,不涉及加速度与位移)
二问研究对象与过程;三问动量的变化与合冲量

相关推荐

高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功和能


20xx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功和能

一、功的定义
是力沿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功是与每一个力相对应的,每一个施加于物体上的力都有对物体做功的可能,功代表一种力的作用效果,最终物体所承受的功应是各力做功的和。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两个矢量相乘,根据向量四则运算规则,功是标量,各力所做的功实际上都排在与位移的平行线上,有正有负,按数轴叠加得出总功,即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二、功的单向性。
不同于力的成对出现,功是不对称的。
三、力与位移的夹角
物体实际受力方向经常与位移方向构成一个夹角θ,无论是力线向位移线转还是位移线向力线转都是旋转θ角,之间的关系都是cosθ,当θ=0,cosθ=+1,力对物体做最大正功。当θ=π,cosθ=-1,力对物体做最大负功。当θ=π/2时,cosθ=0,力对物体不做功。但合外力必然与位移方向相同。
四、两种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它们的概念
五、能量研究的体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体系内进行研究的,只有在一个特定完整的体系中才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理,既然是体系,可以是两个以上的物体。
六、能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优势是可以解决一些变力情况,缺点是不能解决有关加速度的研究。
七、搞清功和能的关系。确定什么时候用机械能守恒,什么时候用动能定理。
1功和能的关系
能量的转换通过做功来实现,换句话说,做功产生能量(做正功),或做功损失能量(做负功),功有三种含义:一是等于物体单一能量的改变,如动能增加或减少。二是可以看作不同能量转换的传递中介物,如增加或减少的动能通过做功可以转化为势能,从而实现机械能守恒。三是可以表示出机械能以外的能量,从而可以传递给电能、热能、光能等。
2动能定理
应该这样描述: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动能的变化。这里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A必须是合外力做功,即所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也只有用合外力,动能定理才能成立。单个力可以对物体做功,但无法计算其贡献的动能。由于合外力与位移方向永远相同,所以没有cosθ。
B因为功是以研究对象为范围,与前面相同,即只针对一个物体,当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物体叠加时,需要像前面一样根据需要进行整体和隔离,必须分开讨论。
3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应该这样描述,体系内各物体运动前总机械能等于运动后总机械能。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这里同样有两个关键问题,
A能量的研究范围是体系,既然称为体系,应包括所有参与的物体(包括地球),以及整个的变化过程。既然所有物体都参与研究,因为能量是标量,多个物体的能量就可以进行累加,形成系统内总动能和总势能,进而形成总机械能。
B这里不采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公式描述是因为它只适用于一个物体,没有充分发挥体系的优势,由于动能定理解决多个物体问题比较复杂,因此这个问题显得比较重要。
第八部分功率
这部分详见另一篇专题《功率小品》。
第九部分物理的七窍,即能、力、数、率、度、量、衡
深刻理解这七窍,能够把物理知识贯通。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机械能


20xx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机械能

【教材简解】
《蘑菇该奖给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6课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小黑兔和小白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
它告诉学生要有勇气
敢于和强手竞争
虽败犹荣
全文以对话的形式叙述
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
学写本课4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初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通顺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德育目标:初步懂得敢于和强手竞争
才是最出色的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词
正确、美观地书写4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兔妈妈最后一句话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
从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入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
我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形式(做小老师领读、在游戏中巩固词语、层次性阅读课文等)的实践活动
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设计思路】
用谜语导入、故事引入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
读准字词的发音;再读课文
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以老师和同学比赛、蘑菇奖励等形式展开教学
最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与表现欲望
一年级孩子形象思维占优势
模仿能力强
老师故意与学生比赛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的是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孩子泛读
这样能达到朗读指导最优化
由插图对比
结合课文内容对应
引导孩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懂得敢于和高手比
才是最出色的道理
最后学写生字
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字之间的联系
写出正确、美观的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师出谜揭题:
小伞一把把
长在大树下
下雨不能打
做菜顶呱呱

(2)、生答
师出示蘑菇卡片
请生读卡片背后的词语:móɡu
蘑菇
2、师讲故事: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吃蘑菇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朋友
一个是小白兔
一个是小黑兔(相机将卡片贴在黑板上)
它们俩呀
可喜欢吃蘑菇啦!一大清早
兔妈妈(相机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就要出门采蘑菇了
临走时
嘱咐两个孩子要好好练习跑步
谁跑得最出色
就将最大的蘑菇奖给谁
这个最大的蘑菇到底会奖给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故事
(板课题
并齐读两遍)
【设计意图】猜谜语和讲故事都是低年级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这些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
读通读顺
1、看动画故事

【设计意图】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的喜爱
抓住他们的心理
将课文内容以动画形式呈现在他们眼前
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会如磁铁般的吸引孩子
使他们迅速走进故事情境

2、过渡: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借助注音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完的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认读生字词

(课件出示生词:练习提参加乌龟冠军比临走嘱咐奖品过得意地说敢)
(1)借助拼音自由拼一拼

(2)谁来当小老师带读?
【设计意图】识字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环节
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带读
学生有成就感
学习积极性高
往往比教师说教效果好得多

(3)自由读生词
把认为难读的生词多读几遍

(4)把生字宝宝的小帽子去掉还认识吗?(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过渡:春天来了
兔妈妈去森林里采了一大篮子蘑菇
说要送给学习认真的小朋友
你们想要吗?不过
每个蘑菇后边都有一个词语
你得认对
(生采蘑菇游戏
放采蘑菇的轻音乐)
【设计意图】识字游戏的安排
使巩固词语的环节变成游戏乐园
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不仅放松了身心
学习热情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5)生词小朋友读得真准
如果把它们带入到课文当中去
你们还读得准吗?(请小朋友把生词带入课文中
大声读课文
把课文读准

(6)兔妈妈说了
她还准备了一些小蘑菇准备奖给读书最通顺的小朋友
我们赶紧再练一遍吧
(生再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读书的水平低
初读课文时肯定会遇到难度不同的障碍
设计这一环节
是为了充分放手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
流利

三、分节读文
感知大意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师适时指导

如:第一节课文生词较多
比较难读
可采取师范度
生和老师比赛的形式进行

如:第5--7节课文
是说话人在后边的三句对话
师需指导
资*源%库
尽量让学生互评
同时把蘑菇卡片奖给读得通顺流利、听得认真仔细和评得准确到位的同学
调动学生读书和认真倾听的激情

2、再读课文:要求不仅把课文读准确
还要通顺、流利
认为难读的段可多读几遍

3、再次指名读
读你最喜欢的小节

(初读----读生字词----再读
读准确--指名读---再读
不仅读准确
还要通顺流利--再指名读)
【设计意图】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上升的读书活动
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
兼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4、图片对比
感知大意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仔细观察
小黑兔和谁比赛
结果怎样?你还能从课文哪几个小节知道?(指名读第3、6小节)
(2)小白兔呢?(指名读第4、7小节)
(3)兔妈妈把大蘑菇奖给了谁?(生回答后
把蘑菇卡片贴在小白兔旁)为什么?(因为他敢和高手比)
(4)再观察两幅插图想象
谁更努力?谁才会不断进步
取得优异成绩?
【设计意图】插图的对比
课文内容的对应
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这样设计
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
更培养了低年级学生想象的能力
训练了语言表达基本功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
1、出示带新偏旁的两个生字:参军
(1)师教两个新偏旁:私字头和秃宝盖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自学两个生字的笔顺

(3)交流: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想提醒别人注意什么?师相机范写

(4)学生描红
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学生字:品和乌
交流
书写
(6)放轻音乐
生完成《习字册》
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
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手段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文字之间的联系
利用他们已有的前期经验启发学生自主识字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使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高三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1.功
(1)功的定义:力和作用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位移的乘积。是描述力对空间积累效应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定义式:W=F·s·cosθ,其中F是力,s是力的作用点位移(对地),θ是力与位移间的夹角。
(2)功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①恒力的功可根据W=F·S·cosθ进行计算,本公式只适用于恒力做功。②根据W=P·t,计算一段时间内平均做功。③利用动能定理计算力的功,特别是变力所做的功。④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反过来可求功。
(3)摩擦力、空气阻力做功的计算:功的大小等于力和路程的乘积。
发生相对运动的两物体的这一对相互摩擦力做的总功:W=fd(d是两物体间的相对路程),且W=Q(摩擦生热)
2.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求功率时一定要分清是求哪个力的功率,还要分清是求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功率的计算①平均功率:P=W/t(定义式)表示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不管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都适用。②瞬时功率:P=F·v·cosαP和v分别表示t时刻的功率和速度,α为两者间的夹角。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功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功率。实际功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它可以小于额定功率,但不能长时间超过额定功率。
(4)交通工具的启动问题通常说的机车的功率或发动机的功率实际是指其牵引力的功率。
①以恒定功率P启动:机车的运动过程是先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②以恒定牵引力F启动:机车先作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时速度为v1=P/F,而后开始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最后以最大速度vm=P/f作匀速直线运动。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4.★★★★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

(1)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2)功和动能都是标量,不能利用矢量法则分解,故动能定理无分量式。
(3)应用动能定理只考虑初、末状态,没有守恒条件的限制,也不受力的性质和物理过程的变化的影响。所以,凡涉及力和位移,而不涉及力的作用时间的动力学问题,都可以用动能定理分析和解答,而且一般都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简捷。
(4)当物体的运动是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又不需要研究过程的中间状态时,可以把这几个物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而避开每个运动过程的具体细节,具有过程简明、方法巧妙、运算量小等优点。
5.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7.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E=Ek+Ep。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4)系统机械能守恒的三种表示方式:
①系统初态的总机械能E1等于末态的总机械能E2,即E1=E2
②系统减少的总重力势能ΔEP减等于系统增加的总动能ΔEK增,即ΔEP减=ΔEK增
③若系统只有A、B两物体,则A物体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物体增加的机械能,即ΔEA减=ΔEB增
[注意]解题时究竟选取哪一种表达形式,应根据题意灵活选取;需注意的是:选用①式时,必须规定零势能参考面,而选用②式和③式时,可以不规定零势能参考面,但必须分清能量的减少量和增加量。
(5)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方法
①用做功来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受力情况(包括内力和外力),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对物体或系统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机械能守恒。
②用能量转化来判定: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
③对一些绳子突然绷紧,物体间非弹性碰撞等问题,除非题目特别说明,机械能必定不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机械能也不守恒。
8.功能关系
(1)当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2)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WG=Ep1-Ep2。
(3)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W合=Ek2-Ek1(动能定理)
(4)除了重力(或弹簧弹力)之外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WF=E2-E1
9.能量和动量的综合运用
动量与能量的综合问题,是高中力学最重要的综合问题,也是难度较大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首先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抽象出物理模型,选择物理规律,建立方程进行求解。这一部分的主要模型是碰撞。而碰撞过程,一般都遵从动量守恒定律,但机械能不一定守恒,对弹性碰撞就守恒,非弹性碰撞就不守恒,总的能量是守恒的,对于碰撞过程的能量要分析物体间的转移和转换。从而建立碰撞过程的能量关系方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关系分别建立方程,两者联立进行求解,是这一部分常用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机械能教案


第12讲机械能

题一:如图所示,第一次用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距离s,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它沿粗糙斜面向上移动相同的距离s,若物体与水平面、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力F做的功第二次比第一次多
B.两次力F做功一样多
C.两次物体增加的机械能一样多
D.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第二次比第一次大

题二:一块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面上,上端用一根弹簧连着,如图所示,现用恒力F竖直向上拉弹簧的上端,并使物体离开地面,如果力的作用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则()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Fh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为Fh
C.拉力F做的功为Fh
D.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增加了Fh

题三:如图所示,一直角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右边斜面倾角60°,左边斜面倾角30°,A、B两物体分别系于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置于斜面上,两物体可以看成质点,且位于同一高度并处于静止平衡状态,一切摩擦不计,绳子均与斜面平行,若剪断绳,让两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速率相等
B.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机械能相等
C.到达斜面底端时两物体重力的功率相等
D.两物体沿斜面下滑的时间相等

题四:长度相同的三根轻杆构成一个正三角形支架,在A处固定质量为2m的小球,B处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支架悬挂在O点,可绕过O点并与支架所在平面相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开始时OB与地面相垂直,放手后开始运动,在不计任何阻力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零
B.A球机械能减少量等于B球机械能增加量
C.B球向左摆动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应高于A球开始运动时的高度
D.当支架从左向右回摆时,A球一定能回到起始高度

题五: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第12讲机械能
题一:BD题二:CD题三:AC题四:BCD题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