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导学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1

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导学案。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导学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八年级下册《土地改革》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有效利用课本插图,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认识、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认识到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理由: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人民迫切需要土地。土地改革的胜利,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理由:课本表述较为简单和理论化,需要结合材料和数据让学生理解土地改革完成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经历过土地改革的还大有人在,可以提前布置学生作采访调查,先自行了解这段历史,对于本课教学大有辅弼。教师可采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进行本课教学。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五、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读书

2.导入新课

教师: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以获得土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3.教师播放视频《百年中国·土地改革》(约4分30秒),学生观看,初步了解土地改革历史。

4.学生读一遍课文后,完成导学题。

土地改革:

①背景:新解放区人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②原因:

③开始:

④法律依据:

⑤内容:

⑥实施:

⑦结果:

⑧历史意义:

5.教师使用课件,结合课本,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简要说明西藏民主改革,补充比较1950年土地改革同1946年土地改革的不同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土地改革时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有哪些主要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没收地主的土地、农具等,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地让他们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3)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6.教师使用课件,运用材料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使用课件,指导学生观看相关插图和材料,形象地了解土地改革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关系和共同历史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的进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8.教师推荐与“土地改革”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9.小结: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土地改革的胜利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10.教学板书设计WWw.JAb88.cOM

六、随堂练习

1.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

A.全国解放B.镇压反革命C.土地改革D.抗美援朝

2.一位一直没有土地的农户一夜间分得田地三亩八分,该史实最早应在()

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3.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

4.下列有关土地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到1952年底,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

B.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回答:

(1)材料一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看出政府采取该措施基本目的是什么?

(3)该措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

1.C2.A3.A4.A5.C

(1)土地改革

(2)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效果: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农民翻了身,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精选阅读

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经过长年战乱的中国百废待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历时一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却面临着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在新解放区开始分期分批地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生对土地改革不太熟悉,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创业史》等,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读资料、看录像、分析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教学过程:

步骤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
新课教师设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都采取了什么措施?
并展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图片,指出土地改革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以疑问作为开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12——13内容,了解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为下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教师出示《解放前旧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表格,学生读表格,思考回答问题:
从中你能看出什么问题?
引出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教师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指导学生对其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指导学生再次阅读P12——13课文,回答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读表格能力,及发现问题能力。土地改革的意义结果是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
出示几则资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向学生简介《暴风骤雨》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后解答问题。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
时刻教师播放《土地改革》录像,学生观看录像。让学生体验农民的喜悦心情,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目标。警钟
长鸣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第一大案。
思考:
此事对当今有何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联系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书
设计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你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1、1950年颁布
2、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
2、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好转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八年级下册历史《土地改革》复习学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土地改革》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讨论探索: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全文,自主完成下面内容

土地改革:原因:

时间:文献:

内容:完成:

意义:

二、合作交流:

1、阅读“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

(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

(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三、展示疑难: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意义前半段)

2、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意义后半段)

四、课堂检测:

1.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所占土地采取的政策是( )。

A.没收 B.赎买 C.予以保留 D.合作经营

2.据统计: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0%。下列关于这种变化原因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教学后记:

土地改革学案(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土地改革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政策中保护富农经济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自主学习:
导入新课:教师设问: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都采取了什么措施?并展示《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图片,指出土地改革是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措施。
目标导学一: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资料: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解放前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状况如何?
(2)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
(3)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地主、富农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贫农、雇农和中农终年辛勤劳动,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旧中国的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识记《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及内容。
(2)目的
探究土地改革的目的。
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过程
分析此次土地改革的主要地点、步骤。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在各级人民政府内设土改委员会和组织各级农协直接领导土改运动的指示》,党中央明确规定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和颁布实施了由刘少奇主持制定、经七届三中全会讨论后提交政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总结了党过去领导土地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又适应建国后的新形势,成为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据。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把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改革从1950年冬开始,有领导地分期分批地进行。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阶段。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领导土改运动。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报名参加土改工作团,投身这场伟大的斗争。各地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逐步把群众发动起来,建立以贫雇农为核心的农民协会,作为土改的执行机关。
①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②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①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经根本不同。也分给地主一份应得的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②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千克粮食的地租,农民真正得到了解放。总的看来,解放前很多农民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终年饥寒交迫,土改以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标导学二:土地改革意义
土地改革的意义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摧毁了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势力。第二,广大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第三,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创造了条件。第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民主专政。第五,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四、课堂总结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实现了孙中山先生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目标。2005年以来,中央采取了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人文关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称为继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当然,三农问题要圆满解决依然任重而道远。
板书设计
一、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2.土地改革的目的
3.土地改革的过程
4.土地改革的结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