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4-0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和国民经济的调整

掌握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先进人物的贡献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辨别图片

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

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崇敬楷模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唯物史观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内容: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2“三大改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调整国民经济,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标出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此,中共在当年9月召开八大,开始探索。)

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三大改造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私人生产资料转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资产阶级大多数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八大对上述国情作出正确判断,把主要力量用来发展生产力,完全符合实际需要,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4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5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因大家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指出:三大改造后期就已经出现了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现象,这时人们的思想情绪更加狂热起来,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6根据25页插图《“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党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全国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画中诗句里,“肥猪赛大象”属于浮夸,“全社杀一口”的“社”指人民公社,“足够吃半年”是社员共同吃“大锅饭”,属于“共产”风。)

7根据26页“动脑筋”: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宣传是错误的,违背了客观规律。)

8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分析不够细致,缺乏建设经验,存在急于求成情绪,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

9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这些严重失误加上自然灾害,使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教师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加强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缩短基建战线,保证重点工程;在农村坚决纠正“共产”风;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等。这些恢复发展生产的措施,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时期的探索过程中,从群众和干部中都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根据《地图册》第9页《1958——1965年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成就》图,完成《填图册》第6页的(2)、(3)两小题。

(其中“建设成就”可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A.二钢——武汉钢铁厂、包头钢铁厂B.二铁——包兰铁路、兰新铁路C.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D.油——大庆油田建成投产E.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上海]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归纳为:

A.领导正确:“一五”计划符合当时国情和发展趋势,有效地集中力量突破重点项目,带动经济建设全面展开,还取得了苏联的援助。

B.干群积极:涌现出许多先进人物,忘我劳动,无私奉公,作出了卓越贡献。)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时出现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根据下表“对号入座”、“接龙回答”:)

大庆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解放军好战士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

3指导学生完成《填图册》第7页3、4两题。其中有关雷锋的第(1)题可以在课余完成。

巩固小结

1完成课本28页“练一练”:应选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

2布置课后完成的作业:《填图册》第9页剩余的题目。

提醒学生预习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相关推荐

八年级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八年级历史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目标:
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
②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探索建议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
⑤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
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邓稼先、王进喜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②通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重大失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的成果引出新课。
②创设中共八大的模拟时空,让学生走进历史,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问题。
③调动全体学生进行研讨,分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④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建设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和严重失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②经过党和人民的努力,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邓稼先、王进喜等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然后看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得出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同时,用比较的方法,交待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来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样,学生能从感知到视觉,从认识到理论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让学生了解“左”倾错误的标志。然后让学生分析我党和人民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展开大讨论,进行深刻的剖析,真正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以及给党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教师一定进行全面地总结并正确导航。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前两节课和本节课的历史环境,通过时空隧道了解其相关内容。
2.问答学习法:提出与本节课相关的几个问题,调动学生的快速思维,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对新知识进行探究。
3.分析研讨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进行研讨,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前导学
1.用欣赏图片的方式,复习相关的历史知识。
2.指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音、图片和文字资料。
3.安排学生编排历史短剧。
教学渗透点
1.通过朗读和讲故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渗透历史和语文学科的整合。
2.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渗透历史和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3.通过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找出发展我国经济的最佳途径,渗透历史和现实的整合。
教学资源
1.沈起炜主编《华夏五千年》
2.《上下五千年》VCD光碟
3.各种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机床、喷气式飞机、红旗轿车、南京长江大桥
多媒体演示: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让学生进入情境,调动他们的兴趣,来更好的复习旧知识)。
师:看到这幅图片同学们能回想起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请看大屏幕上两个问题:
1.三大改造都改造了哪三个方面?
2.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及标志?
生:三大改造是改造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三大改造时间是1959年底。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巩固学过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做到自然的链接)。
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请同学翻书到第6课。
讲授新课:
师: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并尽快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中共八大会址。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生:1956年底
生: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为了强化重点,使学生对中共八大有更全面的认识。引导他们进行讨论。(达到学生熟记重点内容的目的)。
多媒体打出讨论题: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师:请大家共同讨论,然后,学习小组选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中共八大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
生:中共八大制定的任务是符合当时国情。
生:中共八大解决了当时的主要矛盾。
生:中共八大把百姓放在第一位。
师:各组代表发言都很好,有一定的水平,接下来我们切入本节课下一个问题,也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多媒体演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
多媒体演示:严重失误的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师:看到这些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寓教于乐,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使难点不难)。
生:火车拉一个大苞米太夸张了吧(同学大笑)
生:(模拟表演)那玉米和谷穗能坐小孩,我家种那黄瓜就能当单杠(同学们大笑,鼓掌)。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由发言和笑声,我想大家对那个特殊的年代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那么当时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
师:请同学们看书,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看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
1.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2.对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
3.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屏幕上老师打出正确的提示。
师: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我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我党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失误,只是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于是,在1961年春全面调整了国民经济,使生产好转。
师: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了失误,但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请同学们看书,找一找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多媒体演示:请大家说出每张图片反映的是哪位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识图和迅速记忆能力)。
生:邓稼先
生:焦裕禄
生:王进喜
生:雷锋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再请一位同学谈谈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生:大庆油田的建成。电子、原子、航天等新兴工业的发展。
师:我们这节课同学们对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为了进一步培养同学们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懂得学好历史是为现实服务的道理。接下来,我们继续推出延伸探究题,请全体同学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锻炼学生的论辩能力。使同学们的兴奋点达到高潮。让学生学会史论结合,学会表达和表现)。
多媒体打出延伸探究题:结合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谈谈在现阶段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全班同学按着研讨学习小组坐在一起,进行研讨)。
生:尊重客观规律。
生:向雷锋,焦裕禄学习。
生:发展高科技领域。
生:要脚踏实地,艰苦创业。
生:反对浮夸,实事求是。
生:提倡节俭,反腐倡廉。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思维活跃,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你们的观点对现实社会是有进步意义的(请记录大屏幕上的提示。学生的发言各有偏重而且并不全面,教师在大屏幕打出正确答案,便于学生记忆)。
课堂小结:
师:接下来,请两名同学把我们这堂课进行小结。(继续让学生学习表达和表现使课堂始终体现以学为本)。
生:本节课全面介绍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着重叙述了其良好的开端(中共八大)和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同时也再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模范人物。
信息反馈: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老师编写了一些相关习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来共同完成。
多媒体演示:选择题和列举题
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在课后,完成本节课设计的延伸探究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述你的观点(把历史和语文有机地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三大改造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当时的主要任务。

2.掌握中共八大的内容及对八大的评价。

3.掌握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失误及影响。

4.了解在十年建设探索中的英雄人物及事迹。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十年建设时期模范英雄人物及其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知微见著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政策的好坏是一个国家、地区各项工作能否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经济建设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五十年代末期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失误应该成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借鉴。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众多的英雄人物的事迹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十年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失误

2.英雄人物的事迹

●教学难点

十年建设探索失误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解分析法。对于三大改造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教学,主要靠教师的讲解来完成。这样既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又有利于时间上的把握。

2.故事穿插法。对于十年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可以采用学生讲故事的方式进行。

3.影视图片法。运用此法,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4.课后调查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图片和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一九六一年十月十六日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一九六二年三月?日

生活中一切大的和好的东西全是由小的、不显眼的东西累积起来的。人若没干劲,好像没有蒸汽的火车头,不能动;像没长翅膀的鸟,不能飞。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

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

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一九六二年三月?日

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

迎着困难前进,这也是我们革命青年成长的必经之路,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

同学们,上面的材料是节选的雷锋日记。雷锋(1940年~1962年),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必将不断被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那么,雷锋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怎样?除了雷锋之外,当时还有哪些英雄人物?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在国内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那么,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展开的?在建设过程中,我国人民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失误?对当时的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党又是如何领导人民渡过难关的?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

[教师讲解]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也发生重大变化。国际关系中缓和趋向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刚刚起步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6年2月召开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尖锐地揭露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引起极大震动。中国共产党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领导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先后发表关于如何正确总结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的两篇文章,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同时认为,揭开斯大林问题的“盖子”,对于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包括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说:我们从苏共二十大得到的最重要教益是要独立思考,从各个方面考虑如何按照中国的情况办事,努力找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

国内形势的变化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应该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全党工作中心转向经济建设,是随着革命战争结束而开始的。但是,那时还有繁重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需要同时进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加紧步伐的时候,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层事实上不能不把很大一部分注意力放在社会改革方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全党的工作中心,就应该进一步转移到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方面来。新建立的生产关系在各方面都还不完善,需要稳定、巩固、调整和改革,而这种调整和改革,应该紧紧围绕着发展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并且完全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要来进行。而这一重大决策的完成是在中共八大上实现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共八大的内容。

[板书]2.中共八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中共八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八大作出的决策?

[学生回答]八大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但是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这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这之前,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则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投影显示]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956年2月至4月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别约集三十多个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座谈,讨论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集中大家的意见,在4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计划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

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及中国和外国等属于政治生活方面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同《论十大关系》的讨论相联系,在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还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了“向现代科学进军”的任务。毛泽东在会上讲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这样就初步提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大会确定的经济建设方针为: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我们说,八大一次会议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方针和设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这次会议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教师补充]八大一次会议后,党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探索:按照大会确定的方针调整若干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编制1957年经济计划;准备全党整风,正确处理日渐突出的人民内部矛盾。1956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人已经发现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冒进倾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种倾向初步得到遏制,但是急于求成的思想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经济计划的制定,党的高层领导产生了一些不同意见。在这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上,周恩来提出1957年的计划应该实行“保证重点,适当收缩”的方针,得到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根据这个精神制定的1957年计划,保证了这一年的经济工作成为建国以来效果最好的年份之一。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二段内容,看完以后思考:八大的正确路线在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没有坚持下来?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八大的正确路线在以后的经济建设中有没有坚持下来?

[学生回答]没有。

[教师继续]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并于1958年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开始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开始偏离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

[教师过渡]在五十年代后期,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板书]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看书的印象,试着分析一下“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

[学生回答]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教师引导]“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

[教师分析]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党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

1957年,为了更好地配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变党的工作作风,中央决定开展整风,在整风过程中,出现了资产阶级右派向党和新生的人民政权进攻的现象,从当年夏天开始,整风转入反右,但是由于对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之一,是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和社会阶级关系状况的分析,使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左”的偏差,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扩大化错误的理论根源。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完成追加的钢产量当年翻番的任务,在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没有经过认真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办人民公社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刮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下面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可以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插图“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投影显示]

新华社7月31日讯:湖北长风农业社早稻亩产15361斤。

新华社8月9日讯:安徽高丰社试验田开放大红花,早稻亩产16260斤。

新华社8月12日讯:湖北麻城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56斤。

据《人民日报》8月18日报道:广大农村大办农民公共食堂、托儿所、洗衣组、缝纫组,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出现了新的生活方式。

新华社8月29日讯:湖北长春社一亩产中稻43869斤。

新华社9月4日讯:广东田北社中稻亩产60437斤。

8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刘西瑞的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作者以极稳健极老到的笔调写道:“这次寿张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寿张的粮食单值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三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说来像很平常,一点不神秘。一般的单值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

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记者康濯的文章《徐水人民公社颂》,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如下:“一亩山药一百二十万斤”“一棵白菜五百斤”“小麦亩产十二万斤”“皮棉亩产五千斤”。文章的结尾是极热情的:“唱不尽人民公社的优越性,颂不完人民公社的灿烂前程。徐水的人民公社将会在不远的期间,把社员们带向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仙境,这就是那‘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王国的时光。”

除了大跃进外,当时的另一个重大举措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建立人民公社的目的是尽快地向共产主义过渡。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是,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下面我们以山西昔阳的大寨为例来了解当时的情况。

[投影显示]

“1958年8月他(指陈永贵)从报纸上看到河南新乡专区办人民公社的消息后,马上到武家坪等七个村进行活动,建议共同创办人民公社。他的这个建议获得了周围各村干部群众的赞同,然而,却遭到了大寨本村多数社员的反对。大寨群众说:‘咱大寨骡马成群,猪牛满圈,存款上万,粮食堆成山,和他们合在一起,不是自找亏吃吗?’陈永贵同志当即向本村社员进行了耐心的说服,……创办了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

陈永贵说服大寨社员甘心情愿地让外村人“共产”的方式是很朴素的。首先他声明:“过社会主义光景,不能只咱大寨过,要全县全国人民一齐过。”接着他又补充道:“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事情既然迟早总得办,倒不如把挨批评变成受表扬”。对这种补充,大寨社员大概很难找出反对的理由。

陈永贵创办昔阳县第一个人民公社的场面相当壮观。1958年8月21日,他领着七个村的代表共64人,声势浩大地进了县委大院,请求“立即批准”他们办人民公社。县里的领导人当然高兴自己的治下出现了这种新生事物,马上就同意了。三天后的上午,陈永贵又在武家坪组织了大会,上千位农民参加,会场上锣鼓喧天喜气洋洋,昔阳县红旗人民公社宣告成立了。

两个月后,陈永贵又在大寨办了三个公共食堂,一度还实行了部分供给制,吃饭不要钱,吃粮不定量。恐怕不能说陈永贵办食堂纯粹是为了赶时髦,他好像发自内心地觉得应该这么搞。有一位富裕中农成份的社员说了公共食堂几句怪话,陈永贵就动了怒,声色俱厉地说:“反对公共食堂,就是反对人民公社,反对人民公社,就是反对总路线和社会主义!”那位富裕中农被镇住之后,陈永贵又说:“我们的公共食堂保险搞对了,不然的话富裕中农不会反对。”

在当时,大寨的公共食堂算是办得好的,现在回头看来,食堂的伙食实在不怎么样。县妇联在一份经验总结中写道:“办食堂一年来,总共吃白面饺子八顿;蒸馍四顿;油果一顿;烙饼一顿;拉面一顿;大米干饭四顿;生活吃得好,粮食用得少。”

尽管一年才吃了19顿细粮,日常生活仍然以窝头稀饭为主,陈永贵却真诚地相信共产主义不远了。他坚定不移地说:“这一辈子一定要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说起来也真怨不得陈永贵,毛泽东主席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念头。1958年11月郑州会议期间,毛主席接到了一份关于某县“五年进入共产主义”的报告,毛泽东读着读着不由得陶醉了,提笔批道:“美妙如一首诗!我们的秀才伯达、春桥,可否去看一看?”

1958年大寨人的人均年收入只有67元,过惯了苦日子的大寨农民却以为生活很不错了。这种情绪在当时的一首赞美大寨新生活的诗歌中表达得相当动人:

“全村吃饭到食堂,花样多种味美香。七天生活一改善,过节过年宰猪羊。”

“家家铺盖叠成堆,每人平均五身衣。春夏秋冬各一身,还有一套省穿衣。”

“群众文盲已扫完,全党全民闹红专。晚上音乐伴演唱,演唱歌声震山川。”

吴思《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

[教师引导]那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给当时的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这场运动呢?这是我们下面就要学习到的内容。

[板书]4.三年困难时期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上一遍。了解上面题目的含义。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1959年的路子继续1958年的走,继续“以钢为纲”,挤农业,挤轻工业,挤人民生活,市场情况越来越紧张。1960年又是高指标,国家经委年初就提出“开门红、满堂红、月月红、红到底”的口号,要动员7000万人搞钢铁。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大跃进”,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三年大冒进。积累率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57年的24.9%上升到1959年的43.9%,创历史最高水平。三年基建投资总额超过“一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5倍,而农业总产值1960年比1957年下降30%。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给国民经济造成极大损失。再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1960年7月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我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物资缺乏,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

1960年粮食产量是2800亿斤,比1957年的3900亿斤减少了三成。那时候,全国粮食供应十分紧张。全国6亿人口,城市人口1.2亿多,“大跃进”多了2900万人进城吃商品粮。国家需要有360亿到400亿斤的粮食库存,才能调配得开,保证正常供应,而1960年国家库存只有180多亿斤,除了供应城市外,农村还需返销上百亿斤粮。有的大城市如沈阳、大连只有几天的存粮,许多省、市天天向中央告急。

“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重大失调,到1960年,眼看这种“跃进”已经不能再维持下去了。这年7月,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提出来要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这个方针,在196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正式通过了。

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完全是为着解决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的,周恩来坚持了这八字方针,措施坚决,国家的经济回升得比较快。到196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接近1957年的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9%,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基本上恢复正常,市场供应显著改善,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工作走上了轨道,可以健康迅速地向前发展了。

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这一失误有它的由来。毛泽东发动大跃进时说:“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在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得到解放。”这番话,说出了全党的共同感受。破除迷信,奋发努力,要为民族振兴和社会主义发展有所作为的精神是可贵的。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辛勤劳动也取得一部分实际成果。但是,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它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有积累的过程。党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对掌握经济规律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虽然初步积累了一些好的和比较好的经验,但也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同时,在过去的斗争取得一连串胜利后,党内骄傲情绪明显增长。这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就难以避免了。

[教师过渡]那么,是不是这十年就净是缺点和错误,而没有一点成就呢?显然不是,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十年,是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其间,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

[板书]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投影显示]

工业建设方面,以1966年同1956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三倍。棉纱、原煤、发电量、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都有很大增长。石油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经实现原油的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新兴工业逐步建设起来,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形成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工业体系。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电等事业都有较大发展。十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并逐步收到成效。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和化肥施用量都增长6倍以上,农村用电量增长70倍。十年的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高等院校毕业生近140万人,为前七年的4.9倍。经过整顿,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科学技术工作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国防科学技术的进展最为显著。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些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达到的新水平。

[教师强调]同学们,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成就是在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困难,在国际上遭到战争威胁和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长期封锁禁运,苏联撕毁合同、撤销援助)的情况下取得的。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顶住压力,战胜困难,表现出无比的英雄气概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涌现出像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战士雷锋,科学家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先进人物;还有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和三线建设中默默无闻地作出奉献的许许多多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同甘共苦,昂首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在战胜严重困难后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讲一讲焦裕禄、王进喜、雷锋、邓稼先、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等的故事。

[学生讲述]……

示例:在解放前,兰考县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悲惨凄楚的歌谣:“冬春风沙狂,夏秋水汪洋,一年劳动半年糠,交租纳税恨官堂,扶老携幼逃荒去,卖了儿和女,饿死爹和娘。”

解放以后,兰考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粮食产量比解放前有很大提高。但从1959年起,连续四年大灾,兰考人民又遇到了沉重的打击,成了河南省有名的重灾县。

1962年,全国最困难的时期已经渡过。但这一年,兰考县却又是灾上加灾,春旱夏淹,秋季又遇连阴雨。春天,风沙打毁了20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30多万亩秋田,盐碱地上毁了10万亩禾苗;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最低的水平。国家给兰考投放了大量的救济粮、款、御寒衣和其他救济物资,县上把救灾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正当兰考人民面临严重局面的时候,上级委派焦裕禄同志来到兰考。地委决定他来兰考工作时,向他介绍了兰考县当时的严重困难情况,并向他传达了指示和要求,他向组织表示:“我愿意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一定努力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地委负责同志同他谈了大半夜,第二天他直接从开封搭车,赶来兰考。

焦裕禄同志的到来,县委一般同志谁也不知道,没人接他。他自己背着小行李卷,带着时刻离不开的《毛泽东选集》,来到县委。门口的同志望望这个陌生人,衣着朴素,脸色黝黑,胡子碴很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问道:“同志,你找谁?”

焦裕禄同志温和地笑着说:“我就是来县委的。”

“你有介绍信吗?”

“有。”焦裕禄同志仍然和蔼地笑着说:“我到组织部转一下关系。”

门口的同志向对面一指,焦裕禄同志就直接向组织部走去。

这一天,是1962年12月6日。当天晚上,县委开会,研究当前的灾情和救灾工作,焦裕禄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在县委会上,他坐在会议室的西北角,注视着每个发言的人。大家正在汇报灾情:沙灾、水灾、碱灾,很多群众等待救济,有些人想到丰收地区去,一部分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丧失了信心……。他全神贯注地听着大家汇报,谁发言,他就用那双明亮的眼睛盯住谁,唯恐漏掉每一个字,听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提问,问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记,十分认真。会议快结束时,他还做了简短的发言,传达了地委关于当前农村工作的指示。他讲话语气沉着,简明扼要,很有力量,给到会同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散会后,同志们都纷纷议论。有些同志以为他是上级派来的救灾干部,说:这个救灾干部办事认真,对兰考的救灾工作一定很有帮助。有的同志又觉得他不像救灾干部,就去问组织部,才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

第二天一早,他来到县委办公室,打听了一下,知道县里城关公社灾情最重,就和一个同志,骑着自行车,直奔城关公社。到了那里,再一打听,说是这个公社老韩陵大队是救灾重点,就和那个同志直奔老韩陵。

这是一个寒冷的早晨,西北风卷着黄沙,满天飞扬。地下已不见浮土,只有细碎的沙石粒随风滚动。

焦裕禄同志来到老韩陵,把自行车往队里一放,没有找大队干部,就到地里去转。老韩陵的东、西、南、北四处,他都转到了。他看到风口上的麦子又枯又黄,沙丘上被风刮得斑斑缕缕;打谷场上满是土,只有几小堆零乱的柴草……他的心里不禁感到沉痛。转过村外,又转村里,了解这个村里的生活情况,了解牲口的饲养管理情况。白天转着看,晚上找大队干部谈,听汇报。从汇报当中,他知道当前群众主要是吃国家救济粮食,干部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也有问题。而各类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反映在对待灾情的态度上。

这天夜里,他想着一天的所见所闻,一个劲地抽烟,在屋里来回转着,一会儿自言自语,―会儿又对同行的同志说:“只靠国家救济粮食吃饭,不行啊!”后来,那个同行的年轻同志睡着了,他仍然在屋里转着,抽烟,出神地想着,想着……

第二天,白天,他到地里跟社员一起劳动,深入到贫下中农家里访问;晚上,他找了七八个家贫、生产有经验的老贫农、老党员开座谈会。他请大家回忆对比,过去穷苦人受过哪些剥削和压迫,老韩陵为啥这样穷。他要大家谈谈老韩陵的“黄金时代”是怎样的,今后该咋办。从这次座谈会中,焦裕禄同志发现兰考的贫下中农当中,有着一种战胜“三害”,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愿望,有着一种不愿倒在救济粮上,想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杀出一条路来的革命精神;也发现群众当中有着很多发展生产的好主意、好办法。

在这次座谈会上,焦裕禄同志和大家一起商定了三件大事:因地制宜,多种花生;大力发展泡桐;大力发展牲口。

[布置作业]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过程

B.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

C.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

D.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

答案:B

2._____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

A.玉门油田B.大庆油田

C.胜利油田D.大港油田

答案:B

3.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A.焦裕禄B.孔繁森

C.邓稼先D.王进喜

答案:A

4.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是在_____年春天。

A.1959年B.1960年

C.1961年D.1962年

答案:C

●板书设计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国内形势

2.中共八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

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三年困难时期和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活动与探究

1.根据提供的关于雷锋的图片资料,收集有关雷锋的事迹,整理成一篇人物小传,在班里进行交流。

2.调查研究:向老人了解“大跃进”时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情况及其危害,并考虑我们今天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备课资料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冬和1958年春,在国民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引下,全国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一些地方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修水库、造林、抗旱中搞起了大协作。1958年3月,党的成都会议制定了《关于小型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并为大社的意见》的文件。会后,河南省遂平等县和信阳专区出现了小社并大社热潮,有的地方办起了人民公社。同年8月6日,毛泽东到河南新乡七里营人民公社视察,赞扬人民公社好。9日,毛泽东在山东同当地负责人谈话时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毛泽东的谈话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人民公社好”的口号立即传遍全国。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肯定了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一种最好的组织形式,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会后,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0月底,有74万个农业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农村人民公社,参加人民公社的农户有12000多万个,占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许多地方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界限,混淆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刮起了一股“共产风”,严重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挫伤了集体和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党中央和毛泽东及时发现了这些问题,并给予了纠正。

大跃进时代农民诗

大炼钢铁

一、男女争登点将台,万千炉子一齐开。火花日夜无停息,赢得铁流滚滚来。

二、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三、千军竞发兵三路,万马齐嘶震九天。遽看移山填海去,好将奇迹谱新篇。

四、恍如天上非人间,一幅宏图仔细看。老母亦知形势好,亲扶拐杖上排山。

五、前日农民昨日工,今朝工转复农民。漫道人生多变化,须知工农是联盟。

六、炉火纯青剩冷灰,一声令下转家来。可怜破釜沉舟去,今日空拳赤手回!

大食堂

共产高风格,联盟大食堂。小孩称座客,老妪话家常。

雀饱争依角,牛闲自浴塘。全劳会战去,无复理农桑!

又红又专

投笔从戎皆学子,请缨杀敌尽蒙童。师生共守炉中火,面目全非黑里红。

右派猖狂源左道,战场实习学工农。惊人口号超英美,扫地文章付棘丛。

斩棘披荆勤炼铁,担泥作炭苦劳工。钢筋有力红孩子,铁面无情黑相公。

心照不宣同一笑,书生今日变英雄。

《天涯》1998,5;作者:颜真愚

焦裕禄

焦裕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崮山乡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

抗日战争期间,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他的父亲焦方田走投无路,被逼上吊自杀。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焦裕禄忍受不了日寇的残害,于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苏省宿迁县,给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两年长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被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被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直到1962年。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焦裕禄被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冬天,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年最低水平。他从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拖着患有慢性肝病的身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把群众同自然灾害斗争的宝贵经验,一点一滴地集中起来,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财富,成为全县人民战胜灾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禄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情。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的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同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姓名___________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的事迹。2、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收集并分析资料、设疑讨论、合作探究
(A级)
快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内容
中共八大:时间:_________年
指出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逐步满足憖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______________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总路线:时间年,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___________。
严重失误
内容:“_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在工农业上的表现:大幅度提高计划指标,大炼钢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_________和“_________”。后果:1958年到1960年三年困难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还有好人好事和为人民服务的典型等。

(C级)
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形势如何?
2、中共八大后的十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请列举出这一时期的模范人物。
3、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那些失误,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4、这些教训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发)?

大跃进时期有许多口号如“没有万斤思想,就没有万斤收获,没有万斤指标,就没有万斤措施”;“只要想的到就能做得到”。你认为这些“豪言壮语”有道理吗?为什么?
(B级)
良好开端(中共八大)→失误原因、表现、后果→建设成就工业成就、英雄模范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