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31

八年级历史上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致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技能目标
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教师讲述: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学生分组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学生讨论后回答:“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2、《天津条约》的签订
教师讲述: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通过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在随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和《北京条约》的签订
1、火烧圆明园
展示圆明园海晏堂图片,结合课本“相关史事”,介绍圆明园: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闲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圆明园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这个美誉是当之无愧。教师讲述: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因英法联军的贪欲而遭受破坏。英法联军进北京后,闯入圆明园先进行一番抢劫,把圆明园里的珍宝洗劫一空,他们为掩人耳目,又放火把富丽堂皇的宫殿化为灰烬。
出示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和图片
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法一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
教师点拨: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北京条约》的签订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北京条约》的内容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请同学们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领土的情况。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五、巩固总结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因为历史证明,我们要救民族之危亡,就必拒外寇于国门之外,要救文明之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发展自己。
六、教学反思
七、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列强侵华罪行
俄国侵略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签订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相关阅读

八年级历史上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上1.2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新课标人教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1.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预习与质疑(课前学习区)

(一)预习内容:P8-P12

(二)预习时间:10分钟

(三)预习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致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四)预习检测: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天津条约》的内容

3、《北京条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课内学习区)

探究1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探究2为什么中国会再次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给你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三、课后互助区

1.学案整理:整理“课中学习区”后,交给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互检。

2.构建知识网络

四、互帮互助:

“我”认真阅读了你的学案,“我”有如下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签名: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3、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力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合作探究:

1、“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战争的借口,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不满足已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观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落后就要挨打!自强发展!它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通过对英法发动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中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危害,从而提高学生评价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比较两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锻炼其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比较能力。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讲述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勇事迹。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光荣传统。

一、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二、难点: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新课。

1课时。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

课文中的图文资料、师生收集的资料等;自制多媒体课件。

新课引入:

(老师旁白)1840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屈辱战争——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清王朝的“天朝上国”梦,也惊醒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当清政府惊魂未定时,要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场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于1851年发生,使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真是祸不单行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不,几个恶禽猛兽又扑来蹂躏中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赔款,清政府把赔款转嫁到人民头上,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在这种背景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856年,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侵略;清朝统治岌岌可危。西方列强为维护既得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决定先武力迫清投降,然后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于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英勇抗击中外反动势力。

回顾、归纳一下条约内容造成的影响。再着重分析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和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这两个现象的出现。资本主义列强通过战争征服了腐朽的清政府,获取了一系列的权益,认识到清政府的可利用价值;而清政府也在内忧外患的经验教训中发现,可以依靠列强维持自己的统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清政府的腐朽与落后是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2认识到面对外来侵略,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是绝不会屈服的。知识与技能:

1了解林则徐禁烟运动的原因和经过,培养对资料阅读和对历史事件的归纳能力。

2填写《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及影响简表,培养填表能力和分析条约内容的能力,认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史实。

2讨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失败的原因,提高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火烧圆明园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环节预设

1、自主预习(15分钟)2、展示交流(15分钟)

3、当堂训练(7分钟)4、课堂小结(3分钟)

导学构想

教学环节导

研学新知(活学巧用)*学法指导

展示策略

自主预习

15分钟

一.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本单元的题目是什么?

2.第2课题目是什么?有几个框题?(P8-13)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a根因?借口(导火线)?(P8第1大段、1小段)

b开始和结束时间(P8第1段、P9)

c条约及相关内容(P9、P10小资料)

4.火烧圆明园时间、国家(P9-10)

5.在二鸦前后有一个国家,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是?为什么这样说?(P11内容包括小资料)

6.请问此时我国面临着内忧外患指的是?(回想1、2课)

7.面临着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人物,他是谁?做了什么?

8.从本课分析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从国内外两个角度回答,每个角度至少答三点)?根因是(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对抗)失败后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理解)

13.学习本课你有哪些启示?(至少三点)

如针对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件事我的启示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1独立完成该目的问题,只需在书中用铅笔勾;

2.1-4题3分钟完成;

3.5、6题要求3分钟完成;

4.7-13要求9分钟完成。

展示交流

15分钟

1小组抢答

2.教师点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每小组答一问给1分出一人在展示台加分

课堂练习

(7分钟)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B英美C美俄D法俄

2中国最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毁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瑷珲条约》C中英《北京条约》

4.19世纪60年代在慈溪流传一首民歌,其中说:“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指的是()

A禁烟运动中的中国军民B英勇斗争中的太平军

C甲午中日战争时的清军官兵D义和团运动中的群众

5.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封王C定都天京D天京事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不断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如何,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推动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1)材料中的“大爆炸”是指什么运动?

(2)这个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是谁?他建立的政权名称是什么?

(3)这个政权的斗争目标是什么?其原因何在?

要求:1.比一比:1-5题课上完成;(做完的小组先到展示台展示)

2.6题组内出示一份答案,展示台展示。

3出示正确答案。(限时7分钟)

课堂小结

你的疑惑:

你的收获: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