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一定要争气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9

一定要争气。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定要争气”,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定要争气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童第周勤奋学习,为祖国为人民争气的精神。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描写童第周勤奋学习的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领会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勤奋学习的。
2、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学生自己预习课文,查找有关童第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课题,感知整体
课题属于偏正结构词组,解析题意的重点词在“争气”,理解“争气”,(下决心努力去做,不甘落后。)“一定要”表示争气的决心很大。带着题意,简要介绍童第周的生平事迹。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认读生字词,分段朗读,了解预习情况。学生再读课文,初步感知。思考:本文主要写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结果又是怎么样的?提示学生按“家里”、“中学”、“留学”三部分内容给课文分段。
二、缘词析句,捕捉内涵
在学生了解童第周家庭贫穷环境后,围绕课后思考练习2,细读课文。然后以问题导路,引导学生根据上下句联系,思考、议论、分析,由词及句而段,读懂课文各部分内容。
1、“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再三”是什么意思?他“再三请求”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着重理解词语:基础差、吃力、平均,和三个“才”字各说明了什么意思?(强调家庭贫穷与文化基础差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前两句的意思之后,把握“再三”的意思,领会“再三请求”的蕴含。
2、“第三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发愤”的意思是什么?联系下文,说说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在学生懂得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的原因后,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发愤”的意思。引导学生学习时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具体内容。
讲读时引导学生:
①紧承上文,说说“更加发愤学习”的原因。
②童第周是怎样发愤学习的?让学生依据时间:每天天没亮,夜里;以及地点变换:校园的路灯下面,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理解词语:悄悄、溜、努力、终于。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③这一自然段哪几句是具体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
④童第周发愤学习的结果如何?
⑤童第周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信心,我并不比别人笨;第二要努力,家里穷可以促使自己发愤。)再通过进一步朗读第二大段,加深对本段内容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这一段的方法。(紧扣“争气”,按原因、经过、结果、感想进行叙述。)
3、“教授自己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围绕这一重点句,先让学生复习巩固第二段落的学习方法,通过朗读第三大段,即第4、5、6自然段,理解童第周“为中国人争气”的原因,争气的经过、结果,和他的思想感受的线索,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抓关键词语理解,着重捕捉,领会句子内涵,弄懂本段内容。
①理解词语:资助、贫穷落后、瞧不起。搞清童第周为谁争气?为什么?(争气的原因)
②童第周做成功了一项什么实验?“熟练”、“耐心”、“细心”说明了什么?(手术难度很大)
③“教授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同学们谁都不敢尝试”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做的?“不声不响”、“不怕失败”、“终于”说明了什么?表现了童第周的什么精神?(勤奋努力和卓越才干)
④“震动”的意思是什么?在句中说明了什么?童第周又是怎样想的?这里的“争气”又是什么意思?(第一要有自信心,中国人并不笨;第二要努力,国家穷促使中国人努力。)通过本段阅读,检查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由词及句而段,读懂文章内容的学习方法。
三、贯穿“争气”,加深理解全文
围绕“争气”,记叙了童第周发愤学习,迎头赶上同学和刻苦钻研,完成科学实验的事。总结课文时,要围绕课后“思考练习”1的两个问题,让学生默读全文,并画出“一定要争气”的句子。齐读童第周中学和留学时思想感触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意思比较,读懂童第周由“误”而产生“争气”的信念,根据“并不……笨”而“努力”“能办到”的文章结构。通过点拨、剖析,进一步理解童第周不甘落后,发愤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为中国人争气的爱国主义思想。启发学生要充满信心,勤奋学习,为人民争气,为祖国争气。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加强朗读指导,注意读出自信、自立、自豪的语气,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五、巩固练习,落实训练
布置抄写生字词及课后“思考练习”3的词语,指导学生用“耐心”、“钻研”造句,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口头造句,互相交流,再进行书面练习。

精选阅读

3、我一定要等她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3、我一定要等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3、我一定要等她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质疑、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内容,懂得从小就应该养成“讲信用”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教学难点: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性,懂得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好品质。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齐读课题,问:我指谁?(宋庆龄简介)他指谁?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按自然段反馈读)

3、自学生字,重点字讲解、组词。

4、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

5、指导“释”和竖心旁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释”和带竖心旁的三个字。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练习朗读的同时,小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五、自由读思考:我为什么要等她?读后说给同桌听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惋惜”造句。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我不能不讲信用”这句话的意思。

3、了解宋庆龄为等候小伙伴放弃和家人一起去做客的事情,懂得从小就应当养成“讲信用”的好品质。

4、选择合作伙伴,自编自演课本剧。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

教学难点:品读课文,抓住宋庆龄的语言、心理描写,感悟守信用的重要性,懂得从小就应该培养这种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新授: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能从这篇课文中知道些什么?(自由发言,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为什么会受感动?(通过让学生找受感动的地方,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感悟受信用的重要性。)

如:(1)为了等小珍,放弃和家人出门做客的机会。

(2)为了等小珍,拒绝了爸爸的建议。宋庆龄为了讲信用,不给自己找任何理由。

(3)为了等小珍,宋庆龄一个人在家里呆了一个上午。

(4)没有等到小珍,宋庆龄并不后悔,爸爸虽然感到惋惜,但是却得到妈妈的赞许。

……

(引导学生加以想象,从而了解宋庆龄是怎样做到守信用的,懂得从小就要受信用。)

3、谁愿意说一说“惋惜”一词的大意,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主意把语言组织完整。

4、联系实际,说一说在平时生活中你能做到“讲信用”吗?那么你怎样理解“我不能不讲信用”这句话。

三、作业:有语气的读课文。选择合作伙伴,编课本剧。

板书设计

3、我一定要等她

守信用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一定要争气》教案设计


【导语】《一定要争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课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物性格,因此,本课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能体会到童第周志向远大,为国争光,不怕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第周为自己,为中国人争气的事迹,病从中受到启发。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提出问题并通过论文交流解决。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争气”的。

2.体会课文中三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的含义。

教学准备:

投影句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前天,我们学习了《做风车的故事》,认识了一位科学家牛顿,知道了他是怎么样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的。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科学家—童第周。看看他又是怎么发愤学习的。

2.简介童第周:浙江鄞县人,实验胚胎学家是我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开创者。曾任国内外许多大学的教授研究员。他对生物学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

3.质疑: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关于课文有什么想要知道的或不懂的?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想每段话讲什么。

2.分组读课文,正音,然后指名说说每段话讲什么。

3.再读读课文,然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4.默读课文,思考:“一定要争气”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三、学习生字

1.字音:

“础、差、试、授、震”这几字都是翘舌音。

“差”本课中的读音是“cha”,“厕”正确读音“ce”,不要读成“ci”。

2.字形。“试”不要多加一撇。

3.词语。

基础:事物的根本或起点。

偏僻:距离中心地区远的。

发愤:自己感到不满足,努力地做。

资助:在经济上给予帮助。

熟练:做某种工作时间久了,精通而有经验。

耐心:不急噪,不厌烦。

尝试:试一试。

刻苦钻研:不怕难,肯吃苦。

研究:仔细、深入地探究。

震动: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童第周,勤奋学习,敢于实践的精神,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一、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想想这两段话主要讲什么?

2.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思考:(1)童第周为什么要争气?(2)童第周是怎样争气的?(3)童第周争气的结果是什么?

3.指名汇报。(板书)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划出那些你觉得能让你感受到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把它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想法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5.谁想知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的?(提示:注意先把句子读出来,然后说:“从这句话,我体会到了……”。)

6.过渡:童第周是这样地努力发愤学习,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板书)

7.总结学法。

三、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1.布置自学任务。

2.检查自学情况。

3.课文种有一处讲到

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国家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成绩不好

二、迁移学习方法,继续学习课文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习: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平均成绩才45分。(②)

C、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平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习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 画出童第周发愤学习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习。)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发愤学习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 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全文总结,课外延伸

学习了童第周的故事后,你是否明白了,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要有志气,还要自信、努力去奋斗,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四、作业

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习的词句,再抄下来。

篇三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学习童第周发愤学习,通攀科学高峰,为国争光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

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疑问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位科学家为国争光,为国争气的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呢?他又是怎样为中国人争了气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定要争气》(板书:一定要争气)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要认的字圈出来,认为难读的字,词或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纠正读音。

3、指名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共同总结。

三、细读课文,重点体会

1、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画出有关语句。

① 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

② 是怎样争气的?

2、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童第周为什么为中国人争气?谁来说一下。

4、童第周面对这么难的实验,他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谁能把童第周“暗下决心,刻苦钻研的精神”有感情的读出来。

5、童第周为国争了光,教授是怎样说的?

谁能把教授的话在感情的读出来。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童第周一样的人(课件:爱迪生、华罗庚……)在他们的童年时代,智商并非有过人之处,甚至被众人认为是低能儿,可是他们立大志,有自信,努力拼搏,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他们不仅为自己争了光,也为祖国争了气。

五、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课后收集这些人物的有关材料,做一期手抄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体会,概述全文

1、自由读课文后,请同学讲一讲童第周是怎样为国争光的。

2、学生讲述后互评。

3、师评。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2、指名读生字。

3、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旧、跟、败、争、术、苦”等字。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独立完成课后第二项练习:选择词语填空

7、独立完成“自选词语”

三、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通过学习《一定要争气》一课,我们也要像童第周一样有志气,有信心,再难做的事都会做成。

2、请同学们把自己感想写下来。

爷爷一定有办法


语言领域:《爷爷一定有办法》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的推测故事发生的情节,并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要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3、体会爷爷在缝制毯子、外套、背心、手帕、纽扣时密密地缝进了爷爷的一片爱,体会爷爷和约瑟之间的浓浓亲情。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大字卡一份、小字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今天月月姐姐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是一位犹太民族的小男孩。(出示封面)你们愿意认识他吗?他的旁边是谁呢?他们要去干什么?(......)

小结:站在约瑟旁边的是他的爷爷,他们脸上充满了笑容,要给你们讲一段发生在他家里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分别出示画面,让幼儿体会阅读的快乐。

(1)出示图片1:

提问:爷爷在做什么?给谁做的?(...)

(2)出示图片2:

提问:小约瑟躺在摇篮里,盖着爷爷缝的毯子,感觉怎么样?(温暖,舒服,睡得特别甜)

过渡: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毯子也变得老旧了.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小约瑟愿意吗?(...)看他的表情?他为什么不愿意啊?”(....)

小结:是啊,他当然不愿意,小约瑟想,毯子是爷爷亲手做的,陪着他长大的。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不,他到哪里来了?

(3)出示图片4:

你看,约瑟家分成两层,上面爸爸妈妈住,下面爷爷奶奶住。爸爸在干吗呢?(...)楼下奶奶正在在干什么?约瑟到爷爷跟前,把老旧的毯子递给了爷爷,爷爷拿起了毯子,翻过来,又翻过去。(师做动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够做什么呢?小朋友们想一想?

(4)出示图片8:看一下结果,体验猜测正确的成功感。

(5)依次出示图片9~~~28,和幼儿讨论后面发生的事情。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愿意吗?(...)(不愿意,因为他觉得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说:“这快料子还够做?”快猜猜看。(...)一件奇妙的背心,第二天,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去上学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背心!上面沾了胶,又粘着颜料,真该把它丢了!”你看,时间过得这么快,约瑟长大了,妈妈都生了小妹妹了。约瑟愿意丢吗?他说(....)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条奇妙的领带。每个礼拜五,约瑟都戴着这条奇妙的领带去爷爷奶奶家。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领带!沾到汤,脏了一大块,弄得它都变形了,真该把它丢了!”约瑟毫不犹豫地说……

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一块奇妙的手帕。约瑟收集的小石头,就用这块奇妙的手帕包得好好的。

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手帕!已经用得破破烂烂、斑斑点点的,真该把它丢了!”约瑟说:(....)一颗奇妙的纽扣。约瑟把这颗奇妙的纽扣装在他的吊带上,这裤子就不会滑下来了。教师完整讲述完最后的故事。

提问:故事中的爷爷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

爷爷用这块奇怪的布料给约瑟做成了什么?

谁能给故事起个好听的名字?

活动结束:设置疑问,推荐阅读

想知道约瑟的纽扣掉哪里去了么?书页下面的角落里还有老鼠一家呢,他们与这奇妙的布料之间也有个奇妙的故事,有时间的话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到书店读一读,用心的小朋友你肯定能从他们家找到约瑟的纽扣!好吗?

识字游戏:照相机

五、活动延伸: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爷爷每次为约瑟做的东西,他都不舍得丢掉,因为这里面密密地缝着爷爷对他的爱,虽然形式不一样。就像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爸爸妈妈不像约瑟的爷爷一样是裁缝,会缝衣服,但是,他们给我们买衣服的时候,同样是花好多了好多心思,我们的衣服里同样有家里人的一份爱,一份关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家里人对你的疼爱?你能为他们做什么事情呢?

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像约瑟一样,珍惜家里人的爱,爱家里每个人,还有哦,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

中学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老师准备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初读课文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整体感知.研读课文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

第一部分:(18)展示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声音。

第二部分:(9一13)说明声音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告诉我们声音会充实我们的生溉使我们得到更多乐趣。

第三部分:(1420)建议我们做几种声音游戏,进入声音世界,得到乐趣。

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质疑答疑。

例如:a.为什么说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久而久之会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明确:因为他对外界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他当然也就成为没有感觉的人。

b.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教师导学

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分析:◆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解释?◆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有没有有声音?◆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教师归纳:因为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人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300字左右)

点评

首先,此教案以学生为主体,导入新课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让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接下的自由谈,教师没有设计什么问题,而且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发表感想,不阻碍学生自由思想。最后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这样尊重了学生的自我感受,又将学生的学习与个人生活体验紧密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其次,此教案教学环节清晰明了,以课文朗读为载体,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初读课文,熟悉内容研读课文,整体感知跳读精读,品味探究拓展延伸,声音游戏,每一个环节都能使学生获得更深更新的感受,使教学过程很有层次感。另外,此教案还特别注意体现教学的民主性,教师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桂文亚《你一定会听见的》原文阅读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桂文亚《你一定会听见的》原文阅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那一天,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顷刻间,它们全逃散了!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如果你问,这都是想像的声音吧?我怎么听不出来呢?那么我再说清楚一点: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当微风吹过柳梢,当清风拂过明月,当狂风扑过巨浪,当台风横越山岭,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狗忙着啃骨头,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金丝雀在窗沿唱歌,当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芦花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如一道银箭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脸盆里,当清道夫清扫水沟里的落叶,当妈妈开水龙头淘米煮饭,你总该听到些什么吧?

说得明白一些,只要你不是聋子,只要你两只耳朵好好地贴在脸侧,打从你初生那一刻哇哇大哭起,你就在听,就不得不听;你学着听奶奶摇摇篮的声音,妈妈冲奶粉的声音,爸爸打喷嚏的声音;学着听开门、关灯、上楼梯、电话铃的响声。这些随时在你身边发出的响声,你怎么会听不见呢?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人有耳朵,听八方,加上眼睛,观四方。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说也奇怪,当一个人长期习惯了一种声音或者潜意识①里抗拒某种声音的时候,它们竟然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例如马路上急驰而过的汽车声,隔壁工厂轰隆隆的马达声,老奶奶唠唠叨叨的抱怨声,久而久之,左耳进右耳出,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②”。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是因为他在“听”的成长过程里,学会了选择和思考,他听进心里的声音,不仅“好听”,也是“有益的”——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

可是对一个不用心听又没有兴趣听的人来说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没有感觉”的人。当大家说“好”的时候,他盲目地跟着鼓掌,大家批评的时候,他也跟着摇头。鸟啼虫鸣,只是一种“声音”,即使美妙的音乐,也只不过是几种乐器的组合。想想看,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已经无动于衷,必然也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了。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把玻璃纸揉成一团,然后聆听它缓缓舒展的声音。

听一听雨点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

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

录下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仔细听一听。

你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地笑,这时候,你一定会听见的,这个世界,也跟着你欢笑。

①选自《少年文艺》1996年第7期。

①〔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②〔过滤〕使流体通过滤纸或其他多孔材料,把所含的固体颗粒或有害成分分离出去。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的教学设计
一、质疑问难,导入新课
“那一定会很好”,是课题,是树在各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内心愿望。课始,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看到题目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一提问质疑问难,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如,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帮助他们理清故事发展线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正音入调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是学生必做的功课,即使是略读课文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出“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的朗读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
在学生朗读后,教师可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如,为提高学生认读生字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设计以下四种教学方式:
1.辨一辨:缩吱拆茎
(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比一比:经—茎堆—推折—拆(区分形近字)
3.加一加:“纟+宿=缩”“奴+力=努”“口+支=吱”
4.猜一猜:“一日”—“旧”
在正音认形之后,教师可采用开火车的方式组织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直至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三、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围绕课始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是谁的想法?”“‘那一定会很好’中的‘那’分别指什么?”“为什么那样以后一定会很好?”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寻找答案,以锻炼其阅读能力。
根据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学情,教师可分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步,默读课文,将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出来;第二步,默讀课文,寻找表格中所列问题的答案,为学生阅读思考提供适当的凭借,如表1。
在学生两次默读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讨论,体现教材关于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落实阅读提示提出的要求。阅读思考重在兴趣激发和习惯培养,对答题的质量不作过高要求。
四、联系比较,初识童话
第三单元的导语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在单元“习作”中又安排了“我来编童话”的练习,在“语文园地”里还归纳了浅显的关于童话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初步体会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故事具有想象丰富、曲折离奇的共同特点。至于不同之处,能够有所感受就行,例如《去年的树》主要是人物“会说话”,《那一定会很好》主要是人物“有思想”,而且是按照人的一生来写树的历程等。
作业设计
找一本童话书,如《安徒生童话》《稻草人》等,读读其中的童话故事,读后将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一、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过程。

过程目标:学会默读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种子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心情变化过程。

三、课型:新授课

四、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内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2,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六、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

教具:多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情导入

同学们,童话故事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她就像一粒美丽的种子播种在我们心田,为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回忆,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这个奇妙的童话世界。齐读课文——你一定会更好。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

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

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

八年级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①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用心倾听,热爱生活的情感。

③加强朗读,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①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①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以备使用。

②摘抄有关声音的描写。

③准备课外阅读《阳光是一种语言》一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自幼失明,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今天让著名女作家桂文亚用她细腻的文笔开启我们封闭的听觉,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教师放音乐磁带《春江花月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用意。

三、美读课文,深入体会,领略文章的韵律之美。

1.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与同学共同分享。

2.读给大家听一听,让我们和你一起去欣赏。

3、老师适当点拨,给予恰当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语言的音韵之美。由学生争取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要读得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教师讲解第二人称的作用: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4、教师总结本课的语言特点: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二、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三、文中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5.从风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的声音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发放试卷,学生进行填句练习。)

通过朗读和练习,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会语言节奏和魅力,并联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a、指导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句子或语段勾划出来,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四人小组交流。

b、全班进行交流,讨论。(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思考,能言之成理即可。)

五、自读课文,联系实际,感受自己的声音世界。

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你喜欢什么声音,不喜欢什么声音?说一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先让学生准备一分钟,再交流讨论。

3.老师小结: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把世界编织得如此美妙,是丰富多彩的声音演奏着生活交响曲,让我们用心聆听声音,你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绚丽多彩。

六、扩展发散,加深体验,洞悉声音的丰富美妙。

1、指名朗读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声音的描写片断。

2、请多位学生放自己搜集的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并简述自己当时听到的感受,和同学们分享。

3、向学生推荐一文,细致地感受生活中的声音。

《阳光是一种语言》是一篇写生活感受的文章,仔细读一读,看看阳光中有多少种声音?你也试着去听听。

七、布置作业:把自己用心听过的声音感受写成一段文字。

八年级上教参:你一定会听见的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上教参:你一定会听见的”,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1.关于采用的人称

全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读者容易获得认同感。阅读时,我们仿佛感到作者在和我们谈心,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2.关于语言技巧

(1)的语言活泼风趣,优美形象。如,“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

(2)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课文的1、2、3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形象地铺陈出那些富有诗意但又细微得难以觉察的声音;5、6、7段构成一组排比段,列出了生活中习以为常、不被留意的声音,这三个段落基本上均由排比句构成。

(3)文中运用提问、设问、反问等多种问句,不断激活读者生活体验,引发读者思考。

3.关于课文内容与结构

开头三段写了三种“声音”:“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小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这三种声音太细微,因而我们难以觉察。接着作者又写了三种“声音”:“风吹的声音”“动物的声音”“水声”。读过这三种声音我们似有所悟,原来声音世界里竟是如此丰富多彩。第1至8段,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各种声音。

行文至第9段,作者用“你当然知道……”一句,从对声音的“列举”跳脱开来,转入对声音与我们生活关系的探讨。“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用心听,用心看,也用心想,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接下来,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声音对我们的意义:会听,有选择地听,他就可以在“听”的过程中成长,“这些声音,充实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乐趣。”反之,“当一个人丧失了接收‘世界声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着这个人内心世界的封闭和退缩,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木头人吗?”接着,作者又用一连串发问,促使我们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去听。

文章的结尾部分新颖别致,作者不像惯常行文那样或总结或引申,而是别出心裁地建议你做做“声音游戏”,通过游戏,我们将进入奇妙无穷的声音世界,进而听见自己的心音,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奇妙的世界”,“得到很多乐趣”,进一步印证了文章的主题。

二、问题研究

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开篇描写“蒲公英梳头”“80只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的“声音”,而这些所谓的声音我们一般是听不见的。“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祝福》),作家描写雪花飘落“似乎瑟瑟有声”,把无声写成有声,目的在于使人更加感到夜的沉寂。但若承认“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这个定义是正确的,那么也就应该承认,“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响的,只不过这声响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平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

练习说明

一、课文写了多种“声音”,你用心听过哪些?说说你的感受。

这个题目的答案不必要求统一。细心的同学可能都听过,粗心的同学听过也难以描述具体的感受。但不论是细心的,还是粗心的,都可以让他们讲讲各自的感受。

此题的核心在于“用心听过”,不是一般地听到,随意地听见,而是用心地有意识地去聆听,是从中感受到喜怒哀乐的,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识的。回答此题若扣住了“用心听过”这一重点,就可以避免泛泛的空谈。

二、朗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这篇课文的语言晓畅有趣,很适合十几岁的少年朗读。要读得语气亲切自然,犹如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不好说一定要喜欢这句话,或者那句话,只要学生自己喜欢就可以,但一定要有理由,能言之成理就是好答案。

三、课文结尾处写了几种声音游戏,选择其中一种,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课文中提出的五种声音游戏都挺有趣,要做好组织工作,对每位同学来说,虽然只做一种,但对全班来说,每一种都应有人来做。这五种游戏,应以后两种为重点。“听一首喜爱的音乐,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实际上已由“听”迁移到“写”,要求由乐声得到启发,进行联想和想像,写出一篇有较强抒情色彩的记叙文。这可以作为启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新途径,请大家共同来探索。将自己或家人、朋友的一首歌或一段话录下来,再仔细听一听,这是用“耳朵”来细致地体味生活的方法。要启发学生:听,要用心听,想,要用心想。录下的一首歌、一段话,说不定从中能听出歌中歌、话中话,让学生体会到一点生活醉心的奇妙。

教学建议

一、要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自然理解课文含义,在反复朗读中选出喜爱的语句。教学这篇课文,组织好朗读是重点。要变换朗读的方式,使教学始终充满生气。

二、游戏可以在课上进行,计划做哪些游戏,事前要准备好道具。有的感觉要讲出来,有的感觉要写出来。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三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三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倾听周围的声音。

2、生字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情导入。

1、联系实际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奇妙的声音。那有谁能够向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平时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有什么感受?(生答)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老师真替你们高兴。看来,只要做个有心人,世界上各种美妙的声音你一定会听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声音的第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3、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播放音乐,学生听读,初步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张开你的小耳朵,用心去倾听这篇优美的文章,看一看你能“听”懂什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么美的文章想不想自己来读一下?那就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注意当好“小老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3)组内互检,合作学习生字。

用生字卡片组内互检,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4)读词语比赛。

老师展示生字词,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给予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验。

1、默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组内交流收获。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声音你都听到过吗?并且想像一下你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

4、引导学生说出哪些声音是很熟悉的,并且听到过;哪些声音是熟悉的,但是没有听到过。

5、读课文,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许多熟悉的声音我们却没有听到?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没有听见那些熟悉的声音,是因为平常对熟悉的事物觉得习以为常了。

6、引导学生通过读第七至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耳朵关闭的原因是因为没有用心地去听。通过抓住“寂静、闲暇”等词语,体会生活中只要用心去聆听,就会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会给我们解除疲惫、增添乐趣。

7、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谈自己应该怎样用心去听周围的声音。

8、用心聆听,体验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给学生1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听周围的声音(鸟鸣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教师的讲课声、同学们的呼吸声、农家的鸡鸣声、汽车的鸣声等)。

9、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声音美妙的角度去说。

10、是呀,这么美妙的声音,如果我们不用心去听,我们会听见吗?让学生自由谈,激发学生去关注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

四、美读课文,升华感情。

1、你喜欢哪一部分,就有感情的去读一读。

2、指名读。师生评价。

3、师读,学生评价。

4、学生继续练习有感情地读。

五、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在自己的生活天地中,都有哪些声音?你喜欢哪些声音?不喜欢哪些声音?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有趣的声音和一些不和谐的噪音两个方面说,说出自己的理由。

2、据课文三、四、五自然段的格式,结合生活中的体会,仿写句子。

六、小结。

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周围的声音是美妙的。只要我们注意倾听,我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从刘颖执教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看图画书教学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从刘颖执教的《爷爷一定有办法》看图画书教学》,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这是一节什么课?

刘颖老师2006年4月在东南大学礼堂现代和经典教学观摩会上,代表亲近母语课题组执教《爷爷一定有办法》,很多听课的教师觉得很新奇,现场效果非常好。尽管在开展得很好的地区和学校,图画书已经成为老师们非常喜欢的童书,图画书教学也已经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我相信当时在场的不少教师不仅是第一次看到《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图画书,甚至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图画书,当然也是第一次看到图画书教学。实际上,在此之前,除了在2006年4月2日在扬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方素珍老师、王一梅都执教了图画书,刘颖老师已经执教了这节课以外,我相信,在全国如此频繁的大规模的语文教学观摩课中,老师们也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课。课后凤凰网有老师对这次活动进行打分和评价,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的课排名第二,得分高达95分,不少同台的著名的特级教师被老师们排在她的后面。而且这不是一个人的意见,得到了听课教师的普遍认同。

这是一节什么课?这当然是一节中年级的图画书教学课。可是图画书教学又属于什么课呢?不少老师心里一定有这样的疑问。

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上,特级教师们大多执教阅读课、作文课。阅读课的内容过去局限在教材中的课文,最近两年有所拓展,有些名师开始注意将一些课外的阅读资源带进课堂,但大多还只是作为教材中课文的补充,也有一些名师开始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课文进行教学,但大多还是在原来阅读教学的框架内。在公开的课堂上,周益民老师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突破,他前几年主要还是执教课内课文,在近年来多次观摩课活动中却大多执教了一些整本书中的片断,例如《乌丢丢的奇遇》中的《逆风的蝶》,《小王子》中的驯养,安徒生童话中的《皇帝的新装》。虽然《皇帝的新装》看上去也是一个单篇,但周老师明显是将这个作品放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背景上进行教学的。他执教的这些课广义上属于阅读课,更准确说属于读书课,或者叫班级读书会。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和儿童阅读推广的逐渐深入,语文课程越来越丰富,不仅仅是课内语文课,越来越多的课程形态开始出现,读书课是出现的一种最重要最丰富的课程形态。读书课的类型很多,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分为单篇的读书课、主题单元读书课、从片断导读整本书的读书课,整本书的读书会,经典诵读课、图画书读书课等等;也可以根据上课的形式分为大声读书会,阅读交流会、比较读书会、延伸读书会等等。

刘老师的这节课当然属于是一节图画书读书课,她教学的内容是一个整本书,而且是一个用图画和文字一起表达的图画书。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学生从没有看过这本书,学生在上课以前也不需要进行任何预习,从课程的定位来说,她应该是属于课外阅读或者是略读的范围,从教学目标来说,它更多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让学生从阅读绘本走向爱上阅读。当然,通常情况下,经典的绘本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从教学进程看图画书教学的一些要素

我们来看看刘颖老师的教学进程和设计:

在我看来,除了课前谈话,她的教学大概可以分为四个程序:

1.从封面切入:激发阅读兴趣;

(1)封面:猜猜看,这个故事会讲些什么呢?

(2)老师介绍扉页和版权页。

从封面开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阅读指导。尤其是图画书,封面可以给我们丰富的信息:整本书基本的基调,主要的形象,文作者,图作者,译者,出版社等等。扉页、蝴蝶页介绍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本图画书特别重要的一个细节,在图画书中,扉页、蝴蝶页常常是用来营造气氛、发出讯息的,尤其是要注意扉页、蝴蝶页如何把你带进故事之中的。在这里,刘颖老师提醒学生注意蝴蝶页的图案,开始讲述故事,学生发现,原来蝴蝶页像星空一样的图案就是那块蓝色的布料的图案。版权页的介绍更多的是一个知识的说明,让学生了解图书的一个重要的元素。

2.讲述:不仅仅是听故事,更是阅读的指导;

这个教学环节是图画书教学的核心环节。讲述看来,既容易,又不容易。我们来分析一下刘老师的讲述。

她的讲述大概可以分析为:讲述故事和讲述以外的指导阅读部分。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她巧妙地运用了故事本身的节奏造成了讲述部分课堂的教学节奏。在第一次,第二次讲述爷爷为约瑟将破旧的毯子做成一件奇妙的外套,老师自己朗读,爷爷拿起,翻过来又翻过去,嗯爷爷拿起剪刀开始喀吱喀吱地剪,再用针飞快地缝进、缝出、缝进、缝出。(老师做起了喀吱喀吱剪、缝进缝出的动作。)爷爷说这块料子还够做,第二次将外套改成一件奇妙的背心的时候,学生凝神再听老师的朗读和讲述,到第三次,第四次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已经不自觉地跟着老师一起开心地说,开心地做动作了。就像是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的重复,不断地再现,在开心地说和做中,师生沉浸在对爷爷的赞叹、语言的节律中。

讲述故事以外的阅读指导也非常重要,应该指导些什么呢?

刘老师着重指导了这几个方面:

(1)让学生去猜测情节的发展;

每一次约瑟拿着已经老旧的东西去找爷爷,爷爷一定有办法,可爷爷会把它做成什么呢?刘老师每次在这个地方都会让学生去猜一猜,做一个自己的设想,其目的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下面情节的期待,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让学生仔细去阅读画面;

图画书的很多的蕴涵往往是通过图画来表达的,而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往往不会注意,阅读只能是浅层次的。刘老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指导学生去关注图画书的细节,例如:

师:有一天妈妈对他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破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看看约瑟的神情。

师:这幅图上,妈妈怀里抱着一个小宝宝,妈妈什么时候生了小宝宝啦?故事有没有告诉我们?(书翻到前面)

师:小妹妹手后边藏着什么?好像是一条毯子。这条毯子上有白云的图案,这是不是也是爷爷为她缝制的呢?

(1)补白:引导学生说话,让学生去体会故事以外的人物的情感。

图画书的语言很简洁,意蕴却很丰富,往往存在着很多语言和图画以外的空白点,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空白点,并很好的利用这些点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联系表达,那将是非常有效的,请看刘颖老师教学中的三处对空白点的补白教学:

师:一件奇妙的外套。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开心地跑出去玩了。对面走过来的是约瑟的小朋友,他们会说什么?

师:那颗纽扣没有了,一家人都很难过。约瑟的小妹妹在说什么?

师:小妹妹手后边藏着什么?好像是一条毯子。这条毯子上有白云的图案,这是不是也是爷爷为她缝制的呢?这块毯子怎么不送给哥哥呢?还把它藏到身后。

3.讨论:深度阅读;

在完成故事的讲述后,刘老师还带着学生进行了三个问题的讨论:

(1)为什么约瑟舍不得丢掉那些老旧的毯子、外套、背心、手帕?

(2)妈妈怎么会变化的?

(3)那颗纽扣究竟到哪儿去了呢?想不想知道?

这三个问题的讨论的教学目标当然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指向这本书的主旨的,学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说到了几个方面:因为这些东西是爷爷用一针一线缝出来的,而且密密麻麻的缝进了爷爷的爱,因为这些东西记录了约瑟成长的过程和那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第二个问题是一个很有讨论意义的话题,这本图画书中的妈妈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她的变化使这本书变得丰富而有趣味,有张力。讨论后,教师和学生们得出,是约瑟对纽扣的珍惜和他的紧张感染了妈妈,也让她理解了约瑟对爷爷的爱。读三个问题最有意思,它直接指向这本图画书蕴含着的另一个故事。这个提问让孩子们又回到了故事的阅读中,看到了温馨的老师一家的故事。真是意外的收获。

当然这三个故事还有着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引导学生不仅仅满足于浅尝辄止的阅读,走向深入地阅读,细致的阅读,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观察,在阅读中思考。

4.延伸:阅读和生活

最后的教学环节,刘老师设计了从阅读到生活的延伸,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这也是常见的环节。

(1)那你的爷爷、你的外公对你的爱藏在哪里呢?

(2)你们有没有对爷爷表达过自己的爱?

(3)把对爷爷、对外公的爱写在卡片上。你准备怎样送给他?

这个设计体现了图画书阅读、课外阅读、略读的特质,要指向生活本身,和一般的课内课相比,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对经典精神和内涵的吸收和内化。这个环节的设计我特别欣赏刘老师的最后一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把写好的卡片送给他?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后一方面可以检测出孩子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观察,是否了解亲人的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对亲人表达爱。

三、我们还应该做的:更多的方式,更多元的探索

刘老师的《爷爷一定有办法》一定而且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儿童阅读推广初期图画书教学广为人知而且有代表性的案例,但图画书的教学,儿童阅读推广在中国毕竟刚刚开始。大家都处在探索阶段。图画书教学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师的理解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刘老师的这节课更多在母语教育的补充课程的层面上,着重从儿童阅读文学,欣赏文学,学习阅读图画书的方法,发展语言,发展学生的情感等层面上进行教学,除了教师讲述故事,学生欣赏画面,就是讨论和表述,应该说还是具有语文课的味道和气息。

不同风格的教学风格已经在初步显现。有些教师更多地将图画书教学、读书课定位在放松心灵、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动手能力、表演能力上。除了必要的讲述和讨论,他们可能在初步的阅读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多元智能活动,例如制作自己的图画书,演出图画书剧等等。

实践和探索永远是可贵的,我们期待着更多老师上出更精彩的图画书阅读课,不仅是图画书阅读,大陆的儿童阅读推广也一定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三年级上《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2、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3、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品味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2、学生搜集最让自己感动的声音素材。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轻轻地闭上我们的眼,用心地听这首美妙的音乐,并展开想像。

教师放音乐磁带《苗岭的早晨》。

[要求]学生.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三、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

2、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①三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要求:先各自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或段

一个读,一个听其字词,一人听朗读停顿和语气

三人轮换指导

②小组展示。

③师生评议,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明确:

a.有的活泼风趣,优美形象:

“蒲公英有一蓬金黄色的头发,当起风的时候,头发互相轻触着,像磨砂纸那样沙沙地一阵细响,转眼间,她的头发,全被风儿梳掉了!”

“蚂蚁们排列在红红的枫叶上准备做体操,‘噗!’一粒小酸果从头顶落下,‘不好,炸弹来啦!”’

“一个宁静的冬夜,一朵小小的雪花,从天上轻轻地、轻轻地飘下,飘啊飘,飘落在路边一盏孤灯的面颊上,微微地一阵暖意,小雪花满足而温柔地融化了……”

b.有的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2、3段构成排比——

你听过蒲公英梳头的声音吗?……

你听过80只蚂蚁小跑步的声音吗?……

你听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

5、6、7段构成排比——

你总听过风吹的声音吧?……

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

你也总听过水声吧?……

c.有的运用问句,与读者直接对话,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激活读者的生活体验,引发读者的思考:

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什么?

这里的几个声音游戏,你要不要试着玩玩看,也试着把感觉记录下来?

轻轻松松嚼几片脆脆的饼干、几颗硬硬的糖果,感觉一下是什么声音?

师生共议中反复朗读;指导读出味道,读出感受。

3、世界真奇妙,平时我们没有听到的,或没有听出来的声音,作者都听出来了,为是为什么呢?

讨论明确:这是因为作者用心去听,会思考,会选择,会辨别;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乐趣。

4、那么你善于用你的耳朵吗?你用心听了吗?你听见了世界的声音吗?你听见了什么?

请模仿课文第1-3段,根据你的体验,写上一段话。

A、学生仿写。老师深入关注并作适当指导。

B、学生展示发言。

三、拓展延伸

给五位同学每人一粒硬糖,其余同学用心听。听后简述自己的感受。

(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轻松.但不能松散)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其实,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世界,不是缺少声音,而是缺少善于倾听的耳朵。

五、布置作业

听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写出你的感受。(200字左右)

六、板书设计

一用心

定思考

会选择

听桂

见文

的亚

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范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设想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细微的声音,并品味声音传递出的情味,告诉人们只要用心听,并且在听的成长过程中学会选择、学会思考、学会感受,就一定能听见这个奇妙无穷的有声世界。

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力图贯穿“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出情感,读中感悟。并让学生充分感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快乐,使他们在富有情味的朗读中,感悟文章的情趣;在细腻的品味赏析中,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在合作探究当中,学会聆听有声世界。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品味语言,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聆听,使自己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2。品味语言,学习课文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聆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风趣的语言。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会有选择地聆听,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声音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关注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能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声音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聆听有声音乐——课间序曲创设情境

课间播放《森林狂想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把学生带入美好的意境。

二、聆听无声声音——课前导入以曲激趣

刚才老师为大家送上了一段愉悦动听的《森林狂想曲》,同学们除了这优美动听的琴声外你还听到什么?(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这是我们用耳朵聆听到的有声的声音,下面再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聆听无声的声音。(教师投影玫瑰花逐渐开放的过程)问:你听见玫瑰花在诉说什么吗?(阳光多暖和;这春天真美丽……)

教师归纳:只要你用心聆听,你就一定会听见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桂文亚写的《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

设计理念:由聆听有声乐曲到无声的花开声音,与课文所描写的“无声声音”和“有声声音”内容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心去聆听声音,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情境中,便于调动学生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聆听课文朗读——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

(1)请你圈出文中不会读的字。

(2)你认为文章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

①师生对话探究,明确朗读基调:舒缓、轻松、亲切。

③推荐学生挑战老师朗读,学生点评。(学生再读课文)

(3)你知道文章描绘了哪些声音吗?(让学生整体回答)

明确:蒲公英梳头的声音、蚂蚁跑步的声音、雪花飘落的声音、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日常生活的响声。

设计理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语文课最基本的要求。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理解文意,并学会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整体感知文章,为后面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聆听学习收获——品读质疑合作探究

1。品味语言(多媒体课件投影出相关问题)

①【自主学习,个性阅读】:请把你最喜欢的声音朗读出来,并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有趣的声音描绘出来?

②【分组交流,合作品读】:鼓励品味同一种声音的同学站起来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相互点评补充,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使品味感悟更深入。

③【师生合作,归纳方法】:师生一起归纳描写声音的方法:a。借助一定的修辞方法。b。从不同的感官感觉角度描写。c。选用贴切的词语。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声音个性化品读,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同时,采用“以读为本,品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

2。探讨主旨(多媒体课件投影出相关问题)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课文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听到更多更美的声音?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讨论后明确: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用心听,用心想,学会“过滤”声音,只听“好听”且有益的声音,做生活的有心人。

设计理念: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提取和筛选信息,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课文主旨的过程中学会聆听,培养学生对声音的审美感知能力。

3.质疑问难

【学生提问,师生解答】学生再读课文,质疑问难,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师点拨。

设计理念: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质疑探索,尝试探究试学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五、聆听声音游戏—————拓展延伸感悟生活

1。声音游戏一:聆听厨房交响曲

以“我听到了的声音,这声音让我想起……”句式说话。

设计理念:让学生聆听具体可感的厨房声音,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再通过想象画面,感悟生活,让聆听更深入。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又能使学生学会感动,学会感恩。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声音游戏二:聆听自己的笑声

学生阅读课文13—20段,了解作者给我们提供的几个声音游戏。选择课文最后一段为游戏材料,让学生齐读后明白其内涵:你对世界笑,世界就会对你笑,你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么看你。

游戏过程:开始微笑-轻轻地笑-大声的笑

(在满堂的笑声中结束本节课)

设计理念:师生一起加入游戏,让课堂活起来,提高了学生聆听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一定要争气》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