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一 七 大战风车

风车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2

一 七 大战风车。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大家开始动笔写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 七 大战风车”,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 七 大战风车
教学目标
学习小说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堂吉诃德》一书的故事梗概;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引导学生对堂吉诃德以及桑丘这两个人物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以此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把握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做法的两方面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对作家作品的相关评介,并阅读原著内容。)
一、导入新课。
2002年评选出了世界最知名的150位作家,当问及他们心目中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时,几乎是令人不可思议地,150名作家中的80位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优秀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堂吉诃德》的世界。
二、作家简介。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堂吉诃德》一书及其作者的介绍呢?(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整理。)
塞万提斯是一位生活坎坷的西班牙作家,他是在狱中开始构思、在贫民窟里完成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的,这部作品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写作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曾把塞万提斯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三、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强调下列字词读音。
生死攸关隘口 祈求
单枪匹马 褡裢孬种虔诚
四、分析课文。
1.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在第一次游侠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堂吉诃德执迷地再一次踏上旅程,而且还找到了一个农民——桑丘做侍从。途中堂吉诃德把转动的风车当成挥舞长臂的巨人,并在与其“交战”的过程中受伤。
2.读完课文,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堂吉诃德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吗?
如荒唐、可笑、不现实等等。
3.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词语确实是堂吉诃德给人留下的最基本的而且鲜明的印象。那么能否试着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为什么堂吉诃德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1)“他常常说,世界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这项事业的复兴,全仗他一人了。”从这句情节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耽于幻想。
(2)“神父有时不同意他的话,有时又顺着他的意思。因为如果不采用这种手法,便无法与他沟通。”这是一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他对骑士道的信仰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是一个完全生活在幻想中的人。
(3)“接着,堂吉诃德便去筹集钱款。他通过出售、典当家产,搞到了一笔可观的款子。当然,在这些交易中,吃亏的总是他。”由此看出他为了实现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而竭尽全力,同时“吃亏的总是他”一句告诉我们他不会谋生,连维持生计的基本方法都不会,他在现实中根本不能立足,寸步难行。
(4)“古代的游侠骑士每当征服一个海岛或王国,总封他们的侍从当这些地方的总督,这是常规。我已下了决心,绝对不会让这个规矩在我手中更改。恰恰相反,我还打算在这方面胜过古代的骑士呢。”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挽留随从特意说的,而是堂吉诃德真心的表达,他把自己完全放在游侠骑士的位置上来思考问题,字里行间带着对能超过古代游侠骑士的可能的一种骄傲和自豪。
(5)当看见风车时,堂吉诃德深信那是长着长长的手臂的巨人,那种感觉简直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狂喜。甚至当桑丘连连劝阻、被风车翼弄伤时也不改变做法,真是执迷不悟。
4.在堂吉诃德和桑丘中,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
(1)更喜欢桑丘。
因为他虽然头脑不十分灵光,但他是个朴实的好人。他不像堂吉诃德那样只会幻想,他是生活化的、生活在真实世界里的人。
(2)更喜欢堂吉诃德。
因为堂吉诃德出行的动机很单纯,虽然他太脱离现实,但他为了心中的理想而付出一切努力的精神是可贵的,比如文中的一些细节:没有人(甚至他最好的朋友神父也不能)改变他的决定,他一心想着行侠仗义,甚至被打得头破血流,也毫不畏缩。他是一个可笑但也可爱的人。
而桑丘则是为了自己的“海岛”和“总督”这些世俗的、功利的目的出行的,相比之下,他的做法显得太“实际”了。
5.“大战风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表达。通过对课文及文中人物的分析,你认为它应该有怎样的含义呢?
“大战风车”指一些人脱离实际的可笑做法,同时也指坚持信念,可能不被理解和接受的做法。
五、小结。
《堂吉诃德》一书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可能正因为它思想内涵的丰富,如果说它创作之初的意义在于扫除骑士小说的毒害,那么时至今日,它的更现实的意义在于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的,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生活环境都可见,从他们身上,读者看到的是不同环境中的自己和身边的人。
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夏多布里昂看到了堂吉诃德的伤感,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而海涅则对堂吉诃德的精神“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能够引起读者思考与争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在这个层面上,《堂吉诃德》是一部真正的好书。请同学们回家继续阅读作品的其他内容,并精选你所喜欢的段落和部分读给大家听。
六、布置作业。
读原著并推荐优秀段落。
板书设计
大战风车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方法。
阅读长篇名著时,不可能每一处细节都关注到,在有限的时间里怎样才能把握好长篇名著的内容呢?我们不妨交流一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
1.了解作家生平及作品创作背景。这有助于把握作品中故事的发展及人物的思维方式。
2.通过介绍类书籍把握作品的主题。
3.收集后人对作品的评价。
4.精读作品中的精彩片段。
《堂吉诃德》就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巨著,下面我们就通过同学推荐精彩片段的方式来了解这部著作。
二、推荐精彩片段。
1.第三章《堂吉诃德受封骑士的滑稽经过》;
2.第十八章《桑丘潘沙跟他的主人堂吉诃德的对话以及其他值得一书的事情》;
3.第二十二章《堂吉诃德解救了一伙被强行押往并非想去之处的犯人》。

精选阅读

十七大战风车


十七大战风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堂吉诃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凸显人物个性的语言和举动,并根据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展开联想,丰富故事的细节。

3.了解《堂吉诃德》的其他精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旨。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文本、剧本再创作、课本剧表演,把握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课本剧剧本创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西班牙文坛上,骑士小说曾经泛滥成灾。这种小说结构千篇一律,情节荒诞离奇,都是虚构一个英勇无比的骑士,经历数不清的惊险遭遇,遇上说不清的爱情纠葛,为国王、为贵族去拼命,而最后总能大获全胜。宫廷和教会利用这种文学,鼓吹骑士的荣誉与骄傲,鼓励人们发扬骑士精神,维护封建统治,去建立世界霸权,而许多人也沉湎在这种小说中不能自拔。

今天,我们要了解一部特殊的作品——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课文《大战风车》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情节之一。

二、自读课文,改编剧本。

课文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采用自编自演课本剧的形式完成本课的学习。同学们结成学习小组,研读课文,分析堂吉诃德及桑丘的人物形象,由一名同学负责整理,然后组内合作编排剧本,由一名同学根据大家的发言执笔完成剧本的改编,改编的要求如下:

1.课文中两个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形象要鲜明;

2.人物的语言与举动要与课文内容相符,也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编排相应的言行以丰富剧本的内容;

3.剧本的创作由全体组员群策群力构思完成,并指定一名同学执笔,形成书面作品;

4.剧本中要体现人物的语言、动作并有必要的情节交代。

三、布置作业。

课堂上未完成剧本再创作的小组课后完成,并分发给每一个组员,交流修改,并练习演出。

第二课时

一、指定两至三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二、交流点评,分析课文。

在几组表演中评选最佳堂吉诃德、最佳桑丘和最佳编剧,并说明理由。

在交流中明确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小说的主旨。

1.堂吉诃德

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是个矛盾、复杂的人物。他一心要匡正这个社会,但却一厢情愿地把骑士小说的描写当成现实生活。他无视已经发生变化的时代,企图以自己的游侠行为来复活过时的骑士制度,把单枪匹马打抱不平当做主持正义、改造社会的途径。虽然他怀着满腔真诚,却四处碰壁,他沉浸在幻想中,完全丧失了对现实的感觉,在他眼里,处处有妖魔为害,事事有魔法师捣乱,因此他到处不分青红皂白,对着臆想出来的敌人横冲直撞,乱劈乱刺,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人物。其实他所做的荒唐可笑的蠢事,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他攻打风车,自以为是与残害人类的巨魔作战,但由于他无法对现实事物做出正确判断,只能是事与愿违。所以,他首先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可笑形象。然而,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自己心目中的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

所以,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是一个可笑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

2.桑丘

桑丘·潘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与堂吉诃德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的角色。作者采用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强调他们从外形到性格上的某些特征,形成鲜明的对照。桑丘的表面愚钝与堂吉诃德的疯癫,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他性格中既有农民狭隘自私、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处处为自己打算的一面,又有讲求实际、冷静与清醒的一面。他提醒堂吉诃德从幻想回到现实中来,在他眼里,风车不是巨人,就是风车。在堂吉诃德的冒险之前,桑丘进行劝阻,而这劝阻毫无效果,最终又证明桑丘的劝阻是正确的,这正好与堂吉诃德的狂热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也是整部作品中几乎所有情节都遵循的规律。

3.小说的主旨

结合“思考与讨论”中第一题理解小说的主旨。“骑士小说那一套”指的是幻想以骑士单枪匹马的力量扶危济困,在“游侠”的过程中与魔法师战斗,对“意中人”忠贞不贰,并在危急时刻虔诚地向她祈求庇护……这些内容都是不切实际的,会令人耽于幻想,与现实格格不入。而作者创作《堂吉诃德》就是为了讽刺、批判这些内容。

三、布置作业。

阅读《堂吉诃德》原著。

板书设计

 大战风车

 塞万提斯

八年级语文下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语文下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小说借助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了解《堂吉诃德》一书的故事梗概;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长篇小说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对堂吉诃德以及桑丘这两个人物作出比较客观的评价,并以此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

重点把握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思考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难点对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做法的两方面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02年评选出了世界最知名的150位作家,当问及他们心目中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时,几乎是令人不可思议地,150名作家中的80位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选票投给了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优秀作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堂吉诃德》的世界。

二、作家简介。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查找到了哪些关于《堂吉诃德》一书及其作者的介绍呢?(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整理。)

塞万提斯是一位生活坎坷的西班牙作家,他是在狱中开始构思、在贫民窟里完成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的,这部作品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写作宗旨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狄更斯、福楼拜和托尔斯泰曾把塞万提斯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三、阅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强调下列字词读音。

生死攸关(yōu)隘口(ài)祈求(qí)恚(huì)

单枪匹马(pi)褡裢(dālian)孬种(nāo)虔诚(qián)

四、分析课文。

1.概括课文的故事情节。

在第一次游侠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下,堂吉诃德执迷地再一次踏上旅程,而且还找到了一个农民——桑丘做侍从。途中堂吉诃德把转动的风车当成挥舞长臂的巨人,并在与其“交战”的过程中受伤。

2.读完课文,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堂吉诃德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吗?如荒唐、可笑、不现实等等。

3.同学们找到的这些词语确实是堂吉诃德给人留下的最基本的而且鲜明的印象。那么能否试着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为什么堂吉诃德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

(1)“他常常说,世界上最迫切需要的是游侠骑士,而这项事业的复兴,全仗他一人了。”从这句情节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他耽于幻想。

(2)“神父有时不同意他的话,有时又顺着他的意思。因为如果不采用这种手法,便无法与他沟通。”这是一处侧面描写,可以看出他对骑士道的信仰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是一个完全生活在幻想中的人。

(3)“接着,堂吉诃德便去筹集钱款。他通过出售、典当家产,搞到了一笔可观的款子。当然,在这些交易中,吃亏的总是他。”由此看出他为了实现不可能实现的幻想而竭尽全力,“吃亏的总是他”一句告诉我们他不会谋生,连维持生计的基本方法都不会,他在现实中根本不能立足,寸步难行。

(4)“古代的游侠骑士每当征服一个海岛或王国,总封他们的侍从当这些地方的总督,这是常规。我已下了决心,绝对不会让这个规矩在我手中更改。恰恰相反,我还打算在这方面胜过古代的骑士呢。”这些话并不是为了挽留随从特意说的,而是堂吉诃德真心的表达,他把自己完全放在游侠骑士的位置上来思考问题,字里行间带着对能超过古代游侠骑士的可能的一种骄傲和自豪。

(5)当看见风车时,堂吉诃德深信那是长着长长的手臂的巨人,那种感觉简直就是“英雄有用武之地”的狂喜。甚至当桑丘连连劝阻、被风车翼弄伤时也不改变做法,真是执迷不悟。

五、小结。

《堂吉诃德》一书之所以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可能正因为它思想内涵的丰富,如果说它创作之初的意义在于扫除骑士小说的毒害,那么时至今日,它的更现实的意义在于所塑造的两个人物形象是典型的,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生活环境都可见,从他们身上,读者看到的是不同环境中的自己和身边的人。拜伦慨叹堂吉诃德成了笑柄,夏多布里昂看到了堂吉诃德的伤感,希雷格尔把堂吉诃德精神称为“悲剧性的荒谬”,而海涅则对堂吉诃德的精神“伤心落泪”和“震惊倾倒”。能够引起读者思考与争论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在这个层面上,《堂吉诃德》是一部真正的好书。请同学们回家继续阅读作品的其他内容,并精选你所喜欢的段落和部分读给大家听。六、布置作业。读原著并推荐优秀段落。

六、布置作业。

读原著并推荐优秀段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第1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教材分析

本节以欧洲为中心叙述了二战前夕、二战初期、二战的扩大三个阶段的历史。在二战前夕,德国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过程中,英、法帝国主义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办法,企图推动德国进攻社会主义苏联。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1939年9月,二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全面爆发。由于绥靖政策的影响,在希特勒闪电战的攻击下,12个欧洲国家被法西斯德国侵占、控制。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了。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军民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慕尼黑会议及其后果;德军“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不列颠之战;德军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莫斯科保卫战。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使学生认识慕尼黑阴谋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不光彩行为。②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二战初期战争的性质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慕尼黑会议;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

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战争性质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问:1938年以前,德、意、日法西斯进行了哪些侵略活动?英、法、美等帝国主义是怎样对待这些侵略行为的?(学生回答略)由于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和英、法、美的纵容政策,致使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的世界性大战。从第15课起,我们将用三节课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会议(板书)

1938年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笼罩着欧洲。在没有受到抵制和制裁的情况下,3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贴图:把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的奥地利变成与德、意相同的颜色)法西斯国家德、意南北连成了一片。接着,希特勒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了欧洲的心脏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唆使苏台德区的德意志人要求“自治”。苏台德区位于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北,这里山林密布,是防御德国的天然屏障。希特勒的目的是以“自治”为名,行占领之实,以便最终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不甘屈服,他们坚决抗敌的决心得到苏联的支持。捷政府一度动员,准备抵抗侵略。德国立刻宣布边境部队进入战备状态,进行军事恫吓。欧洲形势紧张起来。这时,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友英国和法国,却一再对捷施加压力,迫使它接受德国的要求。9月21日,英、法统治者致捷政府的最后通牒警告说:如果因为拒绝英、法建议而引起德、捷战争,则英、法政府不给任何援助;如果捷接受苏联援助,则德国与苏捷联盟作战便带有反布尔什维主义的性质,英、法将支持德国。(引导学生讨论英、法的直接目的是什么?英、法认为主要危险来自哪国?)为了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英、法不惜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无怪捷总统贝奈斯说,我们没选择的余地,我们被抛弃了。

慕尼黑会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了。(请学生看课本,明确会议时间、地点、参加者和协定的内容)会议讨论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问题,而捷政府的两位代表却在德国秘密警察监视下,等候在会议厅隔壁的房间里。会议结束,才被带到会议厅,接受判决。慕尼黑协定使德国不费一兵一卒夺取了苏台德区。张伯伦回到英国后,吹嘘“赢得了一代人的和平”。然而慕尼黑协定墨迹未干,1939年3月,德军就开入了布拉格。(贴图:把捷变为与德一样的颜色)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后,增强了军事和经济力量,北欧、东欧、巴尔干地区皆在其控制之下,二战的全面爆发迫在眉睫。

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板书)

1.德军“闪击”波兰(板书)

德国吞并捷后,又向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它同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后,于1939年9月1日“闪击”波兰。英、法走投无路,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

英、法虽已对德宣战,但仍然企图怂恿德国在灭亡波兰后,进攻社会主义苏联。因此在西线出现了面对德国23个师的兵力,英法联军110个师躲在马奇诺防线背后按兵不动的“静坐战争”。波兰军队孤军苦战,终因弹尽援绝,20多天后华沙陷落,几天后波兰覆亡。(贴图:在挂图上把波兰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

2.德国占领西欧(板书)

(提问、引导讨论:德国侵占波兰后的战略目标是向东还是向西?为什么?)德国侵占波兰后,集中力量对付英法集团。因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夺的重点、掠夺的对象是殖民地,只有打败英法,希特勒才能获得所谓的生存空间。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首先“闪击”丹麦、挪威,接着侵入占领了卢森堡、荷兰、比利时。(贴图:在挂图上把上述国家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

1940年5月13日,德军主力突破比利时与马奇诺防线之间的阿登天险,占领了色当要塞,马奇诺防线不攻自破。占领色当的德军一路向西,与从比利时南下的德军于5月26日将英法军队逼入敦刻尔克三角地带。(指导学生看彩图)在紧急关头,英法将33万军队运过海峡,而他们的武器装备几乎全部丢失了。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与此同时,占领色当的另一路德军南下,直逼巴黎。6月5日,德军向法国发动了总攻势。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出兵进攻法国南部。危机时刻,法国共产党提出全民皆兵武装巴黎的建议。而法国政府拒绝了法共建议,宣布巴黎为不设防的城市。6月14日德军兵不血刃占领巴黎。法国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把法国葬送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新成立的法国卖国政府对德投降。坚持抵抗德国侵略的戴高乐将军流亡英国,领导“自由法国”运动。(贴图:在挂图上将法国北部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

3.不列颠之战(板书)

在挪威即将陷入德军之手时,张伯伦被迫辞职,丘吉尔上台标志着英国放弃绥靖政策。法国投降后,英国孤军作战,尝尽了多年来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苦果。为了取得制空权,1940年7月起,德国对英国展开了“空中闪击”战,每天出动几百甚至上千架飞机,对英国狂轰滥炸,史称不列颠之战。几个月里,英国陷入危险境地。丘吉尔坚持抵抗政策,领导人民沉着应战。10月间,希特勒密令取消入侵英国的计划。法西斯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失败。

4.德军侵入东南欧(板书)

希特勒在不列颠之战中不能取胜,就转移目标到巴尔干和地中海,以切断英国的远东航线。在德国的胁迫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相继加入了轴心国联盟。后来南斯拉夫发生了政变。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先后侵入并占领了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贴图:在挂图上将上述国家变成与德国一样的颜色)从1938年至1941年5月,希特勒侵占控制了欧洲14国,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下一步将发动争霸世界最狂妄的战争,进攻社会主义苏联。

三、苏联卫国战争的开始(板书)

1.德军突袭苏联(板书)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190个师、3

700多辆坦克、5000多架飞机的庞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扩大了。由于苏联准备不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军深入苏联境内,北路围攻列宁格勒、中路逼进莫斯科,南路深入乌克兰。在莫斯科,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会战。

2.莫斯科保卫战(板书)

1941年10月2日,德军开始总攻莫斯科。希特勒狂妄宣称要10天攻下莫斯科。苏联军民团结一心,誓死捍卫首都。45万市民冒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修筑工事,其中3/4是妇女。市民们还自动组织了摧毁坦克组,巷战班。11月7日,在敌人兵临城下,炮声轰轰的条件下,红场照旧举行了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和游行。斯大林威严地站在列宁墓上发表演说,充满胜利的信心。在“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的口号下,红军指战员从红场奔赴前线。12月初,苏军转入反攻,到1942年1月中,在莫斯科战役中,50万德军被歼灭,德军被迫后退150公里至300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天下无敌”的神话,使全世界人民受到了极大鼓舞。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1938年至1941年,以欧洲为中心的二战前夕、二战初期、二战的扩大三个阶段的历史。英法统治阶级纵容侵略,不仅葬送了捷克斯洛伐克,还使欧洲12国沦落到希特勒的铁蹄之下,最终是自食恶果。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国法西斯无敌天下的神话。在二战的演变中,究竟鹿死谁手,这是后面两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