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22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动人的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仅曾母暗沙蓝玉合璧海龟
(2)开火车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好多音字“曾”,并组词。
(3)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浩渺:形容水面辽阔。
(4)齐读词语,读好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5、交流答案。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划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2、全班交流
3、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4、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相机板书)
二、精读感悟
(一)引入情景,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1、感知课文
出示挂图,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5)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交流,理解词语“生息繁衍”。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生交流第二自然段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
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
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出示(挂图):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写出浪花的洁白喜人。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三、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词语,及时正音。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像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绒帽(rong)缠绕(chanrao)系ji系鞋带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四、作业:
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延伸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
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3.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今天老师带来了摄像机,我要将你们的表现摄下来,给大家评议,希望你的好习惯使你的“成长塔”上的基石多起来,最后就可以获得“成功之星”啦!今天呀,老师希望大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自主预习、复习。
二、明确自主预习要求及重要性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
①知道了三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②看懂了哪些图?有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情况说说什么是自主预习?预习有什么好处?
小结:是呀,你们是学习的主人,自觉地预习,你会发现你自己能学会和理解课文中的许多内容,而且能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一些问题,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那样我们的自学本领就增强了,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头脑越用越活了。
三、指导课内预习
1.夸夸图上同学。
再次看图②③④⑤,弄懂他们是怎样预习的?
①同学们,你们预习时,坐得真端正!读得真认真!
②你有不懂的问题轻声问老师,你真是个不懂就问的好孩子。
③你们边读边圈圈点点,多专心哪!
④你们小组合作交流多热烈呀!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
2.指导预习第一课。
出示预习要求:
①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③再读课文,画出不懂词句,打上“?”。
教师提示:不懂的词句如何解决?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②查字典。③小组交流。④质疑。
学生预习,教师行间巡视摄像。
4.评评身边同学。给“成长塔”贴“基石”。
过渡:预习课文可以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瞧,他们是怎样做的?看图⑥
①查工具书。②查相关资料。。
四、提出课外预习的要求
1.预习可以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那学过的东西为什么要复习呢?
2.听童第周的故事。
五、明确复习要求及重要性
小结:①复习可以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牢,使我们的能力更强。
②每天要复习当天所学内容。一个单元下来,可以复习生字词,再次巩固识记要求背诵的课文等等。
六、总结
评“成功之星”: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及时复习,大家可要坚持这样,形成良好的习惯呀,老师相信大家能做到。
七、作业
1、预习习惯篇“认真完成作业”。
2、想一想自己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还有哪些坏习惯要改掉?写一篇日记。
第二课时(2)
一、导入
1.汇报预习本课情况,相机提出为什么要认真完成作业。
2.“认真完成作业”既是我们的学习任务,更是一种好习惯,它可以检验我们知识掌握的情况,可以巩固我们所学知识,增强我们的学习能力。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这个好习惯,你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
二、欣赏优秀作
1、学生看书上第4页的下图。
2、指名说说看后的感受。
3、集体评议本班认真完成寒假作业的同学,加以表扬。
三、观察图片,明确要求。
1、学生观察第5页的图片,弄清图画的意思。
2、小组讨论:应该怎样认真完成作业?
3、集体交流:
(1)书面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漂亮。认真思考后,再动笔。还可从态度、坐姿、执笔、练习本摆放等方面评议
(2)口头作业:认真对待,反复朗读。
(3)拓展作业:广泛搜集资料,扩大视野。
四、小结:
认真完成作业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写好每项作业,我们可以有效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应该持之以恒。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认真预习——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认真作业——学好语文的基本方法
1、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内容分析
这首诗写作者驾驶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所看到的景象。诗歌有两节,第一节写的是看到万里长城,像巨龙蜿蜒在群山之中,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第二节写的是京杭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开通了运河,方便了水上航运,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重点难点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1)认识长城,介绍长城
从古到今所有的人类建筑中最著名的应该就中国的万里长城了,长城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出示词卡:山海关;引读)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出示词卡:嘉峪关,引读)全长1万3千多公里,所以被称为“万里长。城”。
随机板书: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2)认识运河,介绍运河,随机教学生字“首、京、堂”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出示词卡:首都北京;指导读音“京”后鼻音;首:第一:首都: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所在的地方,我国的首都在——引说;首,还可以做量词,我们可以说一首什么——个别学生交流)它南至天堂杭州(出示词卡:天堂杭州;指导书写“堂”)天堂是指神仙住的地方,可见,杭州是个多么美妙的地方。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
随机板书:(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听了老师的介绍,看了媒体图片,你能不能说一说,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随机教学:壮丽)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自学课文学会生字词语,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4)
一、导入:课文是如何描绘长城和运河的呢?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读了课文大家一定很想去那里看看吧?好吧,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可是谁来驾驶飞机呢?(出示:驾驶;个别读)倘若谁能发现这两个字的共同点,飞机就有谁来驾驶。
2.教学“驾驶”;都有“马”,古代的交通工具多为马力;都是形声字
3.请找到相同点的两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两小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找,长城和运河在作者眼里分别像什么。
4.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个别读,引读
过度:长城怎么就像巨龙穿行了呢?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1.出示第一小节,学生自读
师:请我们的游客乘坐飞机从高口俯视长城,看看长城为什么像巨龙
2.出示:长城图和巨龙图
学生比较后说说像在哪里。
师小结:(可以引学生一起来说:长城翻山越岭,时高时低,弯弯曲曲,接连不断,穿过山脉,越过河流,这真是一幅壮丽的景象;随机再出示:壮丽)
3.引读:万里长城真像巨龙穿行在大地——,东起——,西到——,万里长城谱写了——。
师:万里长城真实万里长。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2米厚,4米高的围墙,则可以绕地球一周啊!这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啊。可在古代,交通运输工具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呀!
4.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师:游览长城的游客无不为先辈伟大气魄和坚毅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段。
5.齐读第一小节
过度: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运河却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为什么动人呢?
6.出示第二段,边读边思考:你觉得哪里动人了?(学生说说,老师指导读读句子)
师: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是在运河的哺育下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每天,有成千上万的船在运河上航行,它不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更有助于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7.引学生说: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指名说、齐说)
8.齐读第二小节
师: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一个像巨龙,一个像丝带,一刚一柔,为中华炎黄子孙的安康幸福献出了全部,我感到很骄傲,你呢?
9.学生也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引读课题)
10.配乐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我们中华的儿女还创造了很多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
1.小组交流,出示句式:
谱写了的诗篇。
2.出示图片,了解更多中国著名的建筑。
3.出示仿写的诗句,学生朗读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幅壮丽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人耸立在黄浦江的东岸,
高大威猛,英姿飒爽。
东方明珠塔谱写了秀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智慧的中华儿女。
我驾驶着豪华汽车行驶在祖国大地,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横卧在长江两岸,
雄伟壮观,宽阔笔直。
南京长江大桥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勤劳的中华儿女。
五、布置作业
仿写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万里长城
(西)嘉峪关山海关(东)
京杭大运河
(北)首都北京
(中)京杭大运河
(南)天堂杭州
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体味语言的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注重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地图、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从课题入手提出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6】
一、检查复习(复习巩固所学词语)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吗?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这些句子你们都读懂了吗?试着用彩色笔画下来。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创作绘画。
(4)引导学生说,为什么这样画?
(5)指导朗读。
(6)看图,试背第3自然段。
三、发展练习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地理位置
物产丰富
景色优美
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8】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5、自读、背诵。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在下面画横线。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2、检查自学情况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
六、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神秘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习作一看图作文
习作目标: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时数:二课时
习作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9】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a.仔细观察。看懂每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和联系。
b.展开想像。图上看到的可以写,没有的内容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来写。
c.层次分明,每段写一幅图。
d.重点突出。几幅图中选一两幅写具体些。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誊写
第二课时【10】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目标: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12】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遮、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13】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

重难点

读通全文,理解词义,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明白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教学

资源

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

长城:因逾万里,故又称作“万里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十分艰难。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为了防御别国入侵,修筑烽火台,用城墙连接起来,形成最早的长城。以后历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长城东起河北省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10个省区市。长城的总长度为8851.8千米,其中人工墙体长度为6259.6千米,壕堑和天然形成长度为2592.2千米。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5000公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1万三千多公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畔的长城,全长8851.8公里(2009年修订)。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在5万公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北京、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新疆、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就有遗址1.5万多公里。其次是甘肃的长城。

由于时代久远,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的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达鸭绿江畔。

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词,在文中画出生字词。

3、收集资料,了解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知识。

4、多音字组词。

háng()qū()zhé()

行曲折shé()

xíng()qǔ()zhē()

5、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6、读了课文,我喜欢课文的这些句子:()

我知道长城像(),运河像(),创造这奇迹的是()。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激趣导入(5分钟)

1、说出两大人间奇迹的名字。

2、生齐读课题。

3、看图,说说对长城和运河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25分钟)

1、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曲”、“折”、“行”,并给多音字组词。

2、开火车读词。

3、学生交流词语的意思。

4、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5、学习单: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个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小小组讨论交流。

(3)时间:4分钟

(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先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三、教学生字(10分钟)

1、学生自由交流,找出难记难写的字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组词。

3、完成《习字册》。

一、激趣导入。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出示图片)

3、课文中的“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上也看到了长城和运河,“我”眼中的长城和运河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

(1)小黑板出示词语:

驾驶航行谱写创造连绵起伏不朽的诗篇奇迹民族祖先绸带曲折蜿蜒奇异的景象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读得是否正确?

4、理请文章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三、教学生字:

A、出示生字:驾折蜿蜒谱朽篇创族绸

自读生字。

B、交流:说说你在自学时有哪些生字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C、重点指导:

“蜿”:右边的“宛”不要多加一点。

“蜒”:右边的“延”不要写成“廷”。

“创”:注意左半部分的写法。

“族”: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D、组词。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

2、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

驾()驶()篮()异()像()

绵()峪()蜿()蜒()扁()

棉()浴()碗()诞()篇()

折()绸()朽()州()飘()

拆()调()巧()洲()漂()

3、完成《一课一练》一、二、五。

完成《补充习题》一、五。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1、长城和运河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

重难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

资源

学生因为环境所致,没有丰富的旅游经验,但是他们通过电视、书籍等途径对一些伟大的工程有所了解,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回忆这些伟大的工程。

预习

设计

阅读《新补充读本》P18《长城》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检查复习(6分钟)

1、学生听写、纠正。请四位学生上黑板默写。

2、齐读尼克松的话,简单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运用词语,观察插图练说。

二、学习第一部分(12分钟)

1、答案预设:奇异的景象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长城奇异在哪。

3、学生练习朗读。

4、(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

5、学生朗读第二、三行。

6、答案预设:“穿行”更能显示出巨龙的气势。更能表现磅礴的气势。“穿行”把龙写活了,更加表现出长城的雄伟壮丽。

……

7、学生齐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8、(雄伟壮丽)

学生朗读。

9、(自豪、敬佩)

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儿女。

三、学习第二部分(16分钟)

1、(京杭大运河)

2、学习单:

(1)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描写奇异景象的相关语句。

(2)同桌交流。

(3)时间:3分钟

3、汇报交流: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大地。

(柔软长有光泽)

学生朗读。

(柔美、动人、秀丽……)

运河长,开凿这样的运河真是不容易。……

4、出示:美丽的运河像————————,宽阔的水面上——————。

学习单:

(1)回忆水乡歌,创编运河歌。

(2)小组内朗读,再合编成一首《运河歌》。

(3)时间:5分钟

5、学生看图试说。

6、学生自由交流。

7、学生齐读。

8、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9、学生朗诵。

四、拓展(6分钟)

1、学生选择。

2、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一、检查复习。

1、听写词语。

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

出示: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3、这是外国人眼中的长城,看着课文插图,说说你眼中的长城。用上“曲折蜿蜒连绵起伏巨龙奇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那么在作者眼中,从飞机上俯视看到的又是怎么样的长城呢?

2、在作者眼中长城是——奇迹?什么是奇迹?联系上文中的短语来解释。

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

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

3、想象一下,“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

用手指在插图上和长城一起行走。

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二、三行)——

4、比较句子。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

像巨龙爬行在大地。

5、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6、如果用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7、引读最后两行诗句。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说些什么?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跟随作者继续鸟瞰祖国大地欣赏另一人间奇迹——运河,谁来说说它的全称。

2、自由读文,画出描写奇异的景象的句子。

运河和绸带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能把这样的特点,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说长城留给我们的是雄伟壮丽,运河留给我们的是另一种不同的风格,那是什么呢?再来读读,读得再轻柔些。

4、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你们又读出了什么?

5、看地图,是啊,瞧!这是古时候很多朝代的国都,也是我们今天中国的首都北京,这是天堂杭州。从北京到杭州之间,就这么一条细细的线条,无法让我们体会到京杭大运河到底有多长,那就听听老师收集的资料吧!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我们祖国河流众多,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的。京杭运河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京杭运河横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因而使我国这5大河习连成一个江河网。运河就成了当时交通运输大动脉。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5、观察课文插图,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运河,谁来说说运河的样子。

(1)回忆我们学过的《水乡歌》你也来编一首《运河歌》

(运河清,运河长,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水面飘满河。)

(2)再来看看运河两岸的画卷吧。

那碧绿的一片是——

那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是——

那一家家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是——

那古色古香的是——

那纵横交叉而又平坦宽阔的是——

到处是一派——————景象。

总结:孩子们运河实现了人们“陆地行舟”的梦想,它是我们东部的母亲河灌溉农田让南水北调,它繁荣了两岸的经济,促进了人们的交流。我们江苏的苏州、扬州和淮安等城市都在运河边上,它们在历史上的崛起和发展,运河是他们吸允的乳汁,运河是它们得以成长的血液。

5、听了我的介绍,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入课文中,一边读一边想,好吗?就是这么一条绵延千里的运河,就是这么一条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就是这么一条美丽的大运河,它今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得感谢——

6、指导朗诵。

四、拓展

1、我们的祖先不只为我们创造了长城和运河这两大奇迹,在我们中华大地之上,有许许多多伟大的创造,都是我们的祖先用双手、用血泪、用汗水修筑而成的。先看看老师这里的几个词儿,哪些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呢?

金字塔、九寨沟、莫高窟、乐山大佛、黄河壶口瀑布、东方明珠、故宫、美国自由女神像、秦始皇兵马俑

2.续写。提醒注意比喻的贴切。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谱写了_______诗篇。

是谁创造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

2、完成《一课一练》其余题目。

完成《补充习题》其余题目。

※※回忆刚才交流的过程,写一写你眼中的运河。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语境理解有关词语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国爱岛之情。

教学

重难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生字新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资源

南沙群岛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岛”之一。因为领土纠纷的问题,南沙群岛一直没有作为正式的旅游目的地对大众开放,只有少数人因为工作的需要得于目睹南沙群岛的美丽。南沙群岛不仅是一个美丽岛群,而且还是一个大宝藏,有极其重要的地理战略地位。

南沙群岛在我国古代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群岛中部,岛、礁、沙、滩星罗棋布,水下地形十分复杂,被称为“危险地带”。

南沙群岛的永暑礁上,一座美丽的人工岛拔海而立,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南中国海的天空上。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在语文书上描红、划出生字词,给生字组2个词语。

3.结合字典与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蕴藏、星罗棋布、浩渺、难以计数、辽阔、蔚为壮观。

4.读了课文,我知道了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南沙群岛位于,它享有的美誉;然后分别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它的美丽富饶,最后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5分钟)

1.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3.读出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

二、初步整体感知课文(27分钟)

1.出示词语后,学生自由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会正确区分多音字,并给多音字组词。

3.开火车读词语。

4.交流预习作业,说说词语的意思。

5.指名分段读课文。

6.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沙群岛。

(2)同桌交流。

(3)时间:3分钟

三、指导写字(8分钟)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字形的。

2.学生看老师书写难写笔画。

3.学生组词,给生字描红。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齐读。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3.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自学情况:

A(小黑板出示词语)

星罗棋布搏击风浪生息繁衍难以计数

用之不竭水天相连蔚为壮观清澈明亮

五彩缤纷心旷神怡碧波浩渺充满魅力

B指名读这些词语,读好多音字“数”、“难”、“曾”、“传”并给多音字组词。

C开火车读词。(交流预习作业2)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交流预习作业3)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倾听读得是否正确?(交流预习作业1)

4.理清文章脉络。

讨论后交流:

①主要介绍了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

②说明了南沙群岛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和迷人的世界。

三、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

B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几个难写的字:

“阔”字是半包围,门字框里面是个“活”;

“屿”的第五笔是竖折弯钩;“龟”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C给生字组词。

D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书写。

※※1.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相关文章。

2.搜集南沙群岛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

资源

小黑板、课文挂图

预习

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以及她的美誉,了解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它的美丽富饶。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6分钟)

1.学生默写词语,对照检查并订正。

2.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全班交流。

二、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14分钟)

学习单: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找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把它画下来。

2.体会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还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20分钟)

学习单:

1、自由朗读2、3自然段,看看南沙群岛哪儿更吸引你,把相关的词句划一划。

2、读读划到的词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3、时间:4分钟

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学生练习用总分的方式进行说话:她拥有难以计数的海洋生物,有章鱼,海星,乌贼、美丽的珊瑚等等。她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锌、天然气等。她贮藏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有风力、潮汐等。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找出来。

看图,试背第2、3自然段。

语文实践活动:小记者采访小游客,介绍南沙,以及自己的感受。

一、复习

1.听写下列词语。

辽阔岛屿宝库资源海龟壮观

矿产星罗棋布水天相连

(1)师报生默。

(2)生对照小黑板上的词语,自己批改。

错误的同学自己订正。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二、感知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述:南沙群岛不仅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而且是个迷人的世界,更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学生边读边思考: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交流出示:“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体会出南沙群岛美,像晶莹透亮的珍珠,从“一串串”三个字体会出岛屿之多。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

3.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朗读第三、四句话。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我相信你们一定会为之骄傲的。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情感读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也去迷人的南沙群岛欣赏一番,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1.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等会请你谈谈感受。

2.学生交流第二自然段。

出示:

(1)“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2)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指名回答,理解词语“蕴藏”“用之不竭”。

(3)师讲述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练习用总分方式来说话。

(4)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群岛是巨大的蓝色宝库”吗?生自由试读,赛读,齐读。

3.学生交流第三自然段。

出示:

(1)“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

(2)作者是怎么描写迷人的南沙的呢?指名读。其他学生也把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

(3)看图交流: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写出了南沙的五彩缤纷。

(4)谁想把这么美的景色读给大家听?(试读,赛读)

(5)南沙景美,写南沙的文字也美。请同学们看着图,把优美的景色与文字记在脑海里。(学生尝试背诵、指名背、齐背)

(6)看到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由衷地说——生接说最后一句。

4.发展练习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南沙群岛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下面老师请位同学做小记者,现场采访你们一下你们这些游客?(教师随机请一位同学当小记者进行采访)师总结。

板书设计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蓝色宝库

晶莹的珍珠(最南端)

迷人世界

作业

设计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3.庐山的云雾

共几课时

2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教学

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

资源

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关于庐山的诗词: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预习

设计

1.给文章标上自然段的序号。用“△”划生字,“——”划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一想新词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用“?”划出。

2.大声地将课文读几遍,读通顺。把你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再有感情地读几遍。读完之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读了这篇课文,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4.看看生字表,哪几个字以前就会了?给这些生字扩词。哪些字还不会?看清它的偏旁部首,想一个聪明的办法记住它们。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读懂课题(5分钟)

1.学生知道的话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学生吟诵《望庐山瀑布》。

2.学生读题,思考课文会重点写什么?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

3.学生读题、质疑。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二、读准生字,读通课文(12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打开书,拿起笔,轻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

2.

(1)同桌合作读词语,正音。

(2)指名开火车领读,正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学习单:

(1)默读课文,思考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能用课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吗?把它圈出来。

(2)时间:3分钟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13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个别展示朗读,第一句的前半句读的较舒缓,是一般的语调,后半句则加重语气读出云雾的变幻无常。齐读体会。

3.学生加动作、表情、语气读第二、三句话;指名三人做动作,其余学生齐读。

4.试背。

5.有感情的朗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生字。(10分钟)

1.用不同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形。

2.完成习字册上的生字部分。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庐山)认识吗?

师述:一提到庐山,我们就会想起学过的《望庐山瀑布》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

2、师小结:多壮观啊!可是你知道吗?吸引古今中外游客的不仅仅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更有那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云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美丽神奇的庐山的云雾吧!

板书:庐山的云雾

3、读了这个题目,你觉得课文会重点写什么?(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庐山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师板书:?)这两个问题,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

学生拿笔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问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谁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了。出示词语:

A庐山瀑布神秘似乎笼罩系带缠绕漂浮天幕

B景色秀丽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

C瞬息万变随风飘荡一泻千里四蹄生风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指名领读,正音。

2.指名读课文(分节)咱们同学都很会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庐山的云雾之中去感受一下。

3.读完了课文,你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哪两个特点?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这段只有三句,先读读第一句,并思考这句的前半句该怎么读,后半句该怎么读才有味道?

3.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的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

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有的同学已飘飘欲仙,让人想起(谁腾云驾雾)

4.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第一节,就会读得更漂亮,能试试背的话更好。

5.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教学生字。

重点指导几个字:“幻”的第四笔,“系”的第一笔,“罩”的上半部写扁一点,“瀑、泻、似”注意左窄右宽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描红及书写。

3完成《补充习题》1、2、3题

4完成《一课一练》1、2、3题

※※

1.阅读《新补充读本》P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还有内台北上天。

诗中首句指的是湖南(湘)、湖北(鄂)、广东(粤)广西(桂)、河南(豫)、河北(冀)、山东(鲁)、山西(晋);

第二句指的是江苏(苏)、浙江(浙)、江西(赣)、黑龙江(黑)和新疆(新);

第三句指的是四川(川)、西藏(藏)、宁夏(宁)、辽宁(辽)、青海(青)、甘肃(甘)、陕西(陕);

末句指的是内蒙古(内)、台湾(台)、北京(京)、上海(沪)、天津(津)。

目前,我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共34个----在原30个基础上加上海南省(琼)、重庆直辖市、香港和澳门特别。

这样我们把这首诗最后一句稍微改动一下: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四西二宁青甘陕

海内台北上重天。

(二)《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之二

京津沪,辽吉黑,冀鲁豫,晋陕甘,

闽粤桂,川滇黔,苏浙皖,湘鄂赣,

青新宁,蒙藏台,渝港澳,加海南。

(三)《各省市自治区简称歌》之三

辽吉黑蒙冀晋陕宁

鲁皖苏浙渝沪津京

川黔滇桂甘新藏青

豫鄂湘赣台闵粤琼

港澳回归举国欢腾

预习

设计

观察地图,找出自己的家乡,长城、运河、庐山、南沙群岛。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20分钟)

学习单:

1.自读题目,弄清题目要求。

2.大声朗读两遍,注意读音正确。

3.取出《字典》小组内合作学习弄清这些简称各是指哪里。

4.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时间:10分钟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12分钟)

学习单:

1.读句子,把简称代表的省、市、自治区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理解句子意思

3.时间:4分钟

三、写好钢笔字(8分钟)

读“我的提醒”。

观察老师范写生字的笔顺规律,注意捺画的写法,并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指导学生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朗读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歌:

(1)教师范读简称歌。

(2)出示中国地图,对照地图说这些简称各是哪个省市自治区,弄清简称的意思。

(3)全班交流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辽_辽宁,吉__吉林,黑__黑龙江,蒙_内蒙古自治区,冀__河北,晋_山西,陕__陕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

鲁__山东,皖__安徽,苏__江苏,淅_浙江,

渝_重庆,沪__上海,津_天津,京__北京,

豫_河南,鄂__湖北,湘__湖南赣__江西,

台__台湾,闽_福建,粤__广东,琼_海南,

川__四川,黔_贵州,滇_云南,桂_广西,

甘__甘肃,新__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_西藏自治区,青__青海,

港__香港,澳_澳门,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二、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三个句子。

2.指名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3.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

4.灵活运用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等。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学生读题中的“我的提醒”。

2.认读生字,说出这几个字在结构、笔画上的共同点。

3.范写生字,介绍写半包围结构的字的笔顺及捺画的写法,重点指导写“越”。

4.讲评

作业

设计

1.继续背诵省市自治区简称歌。

2.完成《一课一练》1~4题。

※※

收集一些运用简称的词句。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2

教学

目标

1.联系《庐山的云雾》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成的意思,并熟记8个成语。

2.学习《夏日田园杂兴》了解诗意并能熟练背诵,懂得欣赏乡村美景。。

教学

重难点

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

资源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其十五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其四十四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冬日田园杂兴

放船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预习

设计

1.正确朗读成语、古诗,初步理解意思。

2.搜集《夏日田园杂兴》诗1首,抄写在练习本上。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熟记8个成语。(20分钟)

学习单:

1.把成语读正确。

2.看到了这些成语想到了什么?

3.交流成语的意思。

4.读好成语。

二、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20分钟)

学习单:

1.看图读古诗

2.交流古诗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一、熟记8个成语。

1.出示成语。

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3.理解意思(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4.组织学生说,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白云苍狗:天上的浮云像白衣裳,顷刻间又变成了像黑狗。比喻世事的变化无常。

5.指导学生以各种形式练读,读出这组成语歌的韵味。

二、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今天,我们学一首诗,《夏日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他字致能,号石湖居士,他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我们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交流搜集到的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五、六、八题。

※※

1.选用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2.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语说一段话。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设计

施教时期年月日

教学内容

练习一

共几课时

3

课型

练习

第几课时

3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2..让学生懂得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3.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

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

资源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

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干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当地群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过赶年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也叫“调年会”。土家族比汉族提前一天或几天过春节。

预习

设计

向家长打听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口语交际

(30分钟)

聊聊过春节的体会、感受。

小组交流。

班级交流,学会倾听。

说说自己家怎么过春节的。

二、学写毛笔字(10分钟)

学生练习书写“夕”“女”

一、口语交际

1.导入:

愉快的寒假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快乐的春节仍使我们记忆犹新。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想必大家过的很愉快,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引导学生观察,勾起回忆。

4.小组内交流昨晚搜集的关于过春节的习俗。

5.班级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6.说说本地春节的习俗。

7.你家是怎么过春节的。

二、学写毛笔字。

1、明确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横撇”和“撇点”的写法。

2、老师书写横撇,并指导运笔方法: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点撇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到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以提笔为主。。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第七、九题。

※※

1.在春节中,你记忆犹新的事情是什么呢?用你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2.收集其他民族或国家欢度春节的习俗。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第一周课次1授课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课时认真写钢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基本要求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法、观察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带钢笔墨水教学环节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过去两年的学习中,我们结识了许多学习伙伴,两年中我们有一个伙伴,它总是伴随我们,它就是铅笔。今年我们要结识一个新的伙伴,它将取代铅笔,时刻伴随我们经历小学、初中、大学……,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钢笔”。大家拿出自己的这个伙伴,我们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二)引导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小学生上课时是怎样写钢笔字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学生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观察。以插图为范本指导纠正。

教师过渡:大家姿势都很端正,有信心写好钢笔字吗?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写的钢笔字。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写得好?

学生学着自己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我们这个小伙伴,大家喜欢吗?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1、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2、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舒缓音乐播放)

板书设计:

作业练习写钢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周次第一周课次2授课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教学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认真写毛笔字教学目的和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正确书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方法,训练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知道写钢笔字和毛笔字正确的方法,逐步养成乐于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了解写毛笔字的意义和基本要求

培养习惯

教学方法及手段观察法、练习法学法指导听、记、观察练习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预习

带毛笔墨汁毛边纸教学环节设计

一)指导看图

1、上图: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在把纸铺平开始些毛笔?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欣赏作品

(二)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1、你平时都在什么地方看到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2、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3、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作业设计: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

作业练习写毛笔字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3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预习要求:

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自学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揭示课题
2.介绍北海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2,范读课文。
3,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小船…………
四周…………我们…………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年级三主备人备课时间

周次

1

课次

4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法指导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作业

四:作业:
1口头扩词:
荡()()()推()()()
课()()()墙()()()
2区别助词:
谁()狼()消()西()
推()浪()悄()洒()
3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愉快的()
凉爽的()尽情的()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红领巾阳光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2010年8月29日

周次

1

课次

5

授课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

基本内容

让我们荡起双桨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读书指导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1、听写生字词。

2、找一些有关北海的质料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作业

1,补充习题册

2,听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教案

年级三主备人高达飞备课时间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6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

学法指导

听、记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自主看图,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引导学生查字典,说说词义。
2.过渡到新课。
3.板书课题:2学会查无字词典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指名试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三、指导课内预习
4.练读生字词,理解词语。
5.识记词语,描红。

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周次

第一周

课次

7

授课课题

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

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能凭借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无字词典”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讨论法

学法指导

练习

集体备课

个性化修改

预习

对照图画思考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的更好呢?


一、复习检查:
扩词练习;读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⑵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细读2--5自然段:读后讨论:爸爸是怎样解释“骄阳似火”的。(板书:骄阳似火--晒焉)
讨论:爸爸听了聪聪的回答“笑了笑”表示满意吗?

教师范读2-5段,同桌练习对话,自由读。

3.细读6-8自然段。
同学自读6-8自然段。
读后讨论:
爸爸和聪聪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什么?
这时爸爸想起了什么?
聪聪为什么大笑起来?
指导看图2,说说词语的意思。
4.小结。
5.指导朗读,启发朗读。
三、细读第9段:
1.指名读: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讨论:
为什么查“无字词典”更重要。
怎样查“无字词典”?

作业

1、练读课文;
2、完成书后三、四题;
3、用“骄阳似火”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晒焉
涌,撞,崩-------惊涛拍岸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不认识的字能通过查字典认识;能根据成语想象画面根据画面选择成语;写好钢笔字,熟记4条成语和一首古诗;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学习毛笔字。
2、学用字词句,积累丰富的词汇,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积累词汇。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学用字词句
第一部分教学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我的十分钟。
让各学习小组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试读每个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解决方案:
△查字典。
△问同学或请教老师。
△联系词语猜一猜。
②小组内交流每个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小组长主持,组内成员依次介绍。
△小组长负责记下没有能够理解的词语。
3、组织汇报。让学习小组汇报以下内容:
①读词语。
师指导其他学生认真听并纠正读音。
②汇报词语所描绘的画面。
4、反复朗读词语,多办法、多形式美读(可由学生自主选择)
第二部分教学
1、学生在上一题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观察图画,自己试连线。
2、交流连线的结果,说说连线的原因。
第三部分教学
1、学生认真观察图画,教师指导观察图画要有顺序,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
2、分小组合作,收集描写这些景物的词语,可以是成语,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俗语。(教师相机板书词语)
3、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说。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词语丰富、用词准确。并加以鼓励。
二、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①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②出示:味、塔、愉,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中都有撇和捺画)
③在写的时候,左右的比例怎样,哪些笔画要收,哪些笔画要放。
④出示“味”,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⑤教师范写,注意左部收右部宽,撇要缩,捺要伸。
⑥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味”,并临写。
⑦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塔、愉”两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⑧反馈写字情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四个成语和古诗《夜书所见》,结合插图理解成语的意思。
一、读读背背
(一)教学成语
1、指导学生看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师生一起回顾《做一片美的叶子》。
3、我的十分钟。
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①认读成语。把成语读正确。
②小组合作,组长主持,依次说说每个成语的意思。
③由组长记下组内经过自主学习仍然没有理解的成语。
④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相机点拨:
①指导学生理解“叶落归根”的本义和引申义。
②四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每一个成语中都有“根”字。)
练习背诵
①多次连续词语,体会词语的整齐美和节奏美。在诵读中了解词语之间的联系和意思。②自由练读,同座互背。
③展示背诵。
(二)学习古诗
1、学生看图,说说图意。
2、师范读古诗。
3、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4、小组内互读,指名读。
5、说说古诗大意,联系图画理解:晚秋的风打着梧桐叶沙沙作响,阵阵秋风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深夜难眠,他看见篱笆边一盏灯亮着,便知道小孩在玩蟋蟀呢。
6、指导有感情朗读。
7、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向别人介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
2、能够掌握横画的运笔方法,并按照运笔方法书写长横和短横。
一、我的十分钟: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带来最近读的一本书,摘抄书的作者、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同学们,最近读了什么书?(学生自由谈)
今天咱们来开个“小小读书交流会”,一块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
2、指名读题,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提示:组织语言时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中。听别人发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
(二)指导交流
1、分组介绍自己最近读过的书,说清楚是本什么书,书的作者是谁,主要写的什么事,摘录的精彩片段。每人在小组里介绍。
2、小组里推荐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做介绍。
例:我读的书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宾。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如“为什么太阳会发热”“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应。
3、教师评价:听别人发言,同学们要精神集中,注意礼貌。你们对她的发言还有什么建议吗?
4、全班同学评议。
(三)小结:
1、老师出示多条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鼓励学生从小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好习惯。
2、小结:与他人分享读书的乐趣,你会得到双倍的快乐。今天的“小小读书交流会”是我们同学攀登书籍高峰的开端。多读书,多读好书,多与家人、同学、教师等人交流,你将成为一名知识丰富、充满智慧的人。
二、书法指导
(一)介绍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的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的握笔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的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的横向状态。食指的第一节或与第二节的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的力。小指抵住无名指的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的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
(二)学习横画
1、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向右上逆锋起笔;②提笔圆转;③中锋向右行笔;④提笔圆转;⑤回锋收笔。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苏教版

一、要掌握的词语。

1.体操国际询问痛哭固定意外治疗选手承受急切第四届试跳箱子外套

施展剩下传递任何哀伤托起祝福向往白鸽捡东西飘飘悠悠懂事艰难险阻

忠实盼望捉拿捧场俯视采摘绒布阳台清晨清香舍不得不知所措惹是生非

挑捡悠闲惶恐不安俯身

2.荣誉纽约颈椎配合瘫痪榜样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敬佩毅力康复诊断微笑

跌伤明媚敷药弧线眼眶措施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湛蓝乌黑粉红碧绿翠绿嫩黄淡黄浅蓝紫红

2.金黄雪白瓦蓝奶白火红漆黑银白铁青桔黄

3.黄土白云绿叶绿树青草红茶红花黄沙白银白纸

4.ABB式词语有:金灿灿银亮亮红艳艳白花花绿油油黑乎乎黄澄澄红彤彤红通通白茫茫黑压压沉甸甸慢腾腾阴森森笑嘻嘻香喷喷轻飘飘湿漉漉骨碌碌喜盈盈亮晶晶孤零零毛绒绒胖乎乎水灵灵笑哈哈圆溜溜响当当笑呵呵脏兮兮胖嘟嘟

5.风儿沙沙春风徐徐小雨沙沙大雨哗哗流水哗哗雷声隆隆泉水丁冬闹钟嘀嗒

6.“有”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有气无力有名无实有声有色有条不紊有口无心有眼无珠有备无患

7.“无”字开头的四字词语有:无地自容无风起浪无理取闹无病呻吟无计可施无话可说无能为力无恶不作无价之宝无微不至无拘无束无中生有无法无天无可奈何

8.ABAB式词语有:雪白雪白火红火红碧绿碧绿通红通红乌黑乌黑商量商量讨论讨论打扫打扫

9.AABB式词语有:飘飘悠悠认认真真仔仔细细马马虎虎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平平展展热热闹闹高高兴兴平平安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清白白快快乐乐热热闹闹欢欢喜喜

10.形容自立自强的词句:坚强不屈百折不挠乐观向上自强不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你不怕困难,困难就怕你。

11含颜色的四字词语:.红艳欲滴瑰丽多彩灿若云霞梨花似雪桃花嫣红桃吐丹霞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碧水蓝天芳草绿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习第一单元习作一教案


教学内容:《习作一》
教学目标:
1、消除习作神秘感,使次接触习作学生感习作并不难,增强习作自信心
2、激发习作兴趣动机,让学生拥有放松习作心态,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3、读懂例文《好阿姨》、《假如我有一支神笔》,结合作文提示,让学生明白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的见闻记下来,把自己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作,抒童真,表达童趣,放飞童心,体味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作文本、钢笔,学生作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例文,明确学习目标,完成自作初稿。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升入三年级了。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写作文这项新本领了。与写话一样,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见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了,就是作文。其实,有好多同学上学期的写话,就已经是作文了。所以,作文并不神秘,也不可怕,相信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能写出非常精彩的作文来。
二、阅读例文,感受作文
1、阅读例文
①阅读《好阿姨》。
△自由读一读《好阿姨》,想一想,小作者笔下的阿姨“好”在哪里?
△交流、讨论。
好阿姨是怎样给小作者留下“热情”的“好”印象呢?再仔细地读一读,与同桌讨论讨论。
小结:小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有序地写下了自己去商店买牙膏时的见闻和感受,动作、语言的描写反映了阿姨热情待客的特点。由此可见,作文是十分简单的,只要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写出作文来。
②阅读《假如我是一支神笔》。
△自由读一读,边读边想,小作者有了神笔以后,他想做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写出了这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的美好心愿。由此可见,作文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世界,只要大胆想象,也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2、畅谈感受
读了《好阿姨》《假如我有一只神笔》后,你对作文有了什么感受呢?
三、明确要求,确定内容
四、指导习作
1、明确写作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轻轻松松地写出我们的第一篇精彩的作文!写什么呢?
2、学生表演,创设情境。
①两名学生表演小剧《客人来了》。按照“请进”——“请坐”——“倒茶”——削水果“——”给爸爸打电话“的顺序进行表演。
②学生评议,从表情和语言两个方面,给予补充。
③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3、交流构想
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写作内容,拓展思路。
4、其他要求
本次习作出了对作文内容的要求外,还有什么要求?
(先打草稿,再朗读修改,最后誊写)
五、我的20分钟。
1、现在我们拿起笔,把你招待客人的经历写下来,写的时候可以想一想我们刚才的表演。
2、点评。
①同桌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互相纠正,互相表扬、肯定。
②推荐你认为写得好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③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修改习作。
一、我的10分钟
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文章认真地读几遍,把错别字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把需要增加地方加上去,删除不必要的语句。
二、相互修改
自己修改满意的作品读给同座听,征求别人的意见。
三、交流习作,师生评议
四、朗读习作
请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大家听的学生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认真听,看她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五、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让读习作的学生自我评价,体验习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
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习作的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人的作品,分享他人习作的快乐。
板书设计
招待客人
打草稿
自己修改
再誊写

智慧瞬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五)
教学要求:
1.认识各种钢笔,懂得用钢笔写字的执笔方法和注意事项
2.懂得在稿纸或者练习本上写钢笔字的要求,掌握写字的行款,培养认真写钢笔字的习惯。
3.了解写毛笔字的执笔方法,训练正确的握笔姿势,培养学生认真写毛笔字的良好习惯。
4.初步了解“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有关知识,懂得如何使用和爱护毛笔,培养正确地使用、爱护毛笔和注意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好毛笔字和钢笔字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我们受益终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我们努力培养的第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板书)认真写好钢笔字。
二、认识钢笔,指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请大家拿出自己的钢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教师讲解钢笔的组成)
教师过渡:认识了钢笔,你们知道怎样使用它么?
1.观察第一页插图。
怎样写钢笔字呢?钢笔的握笔姿势和坐姿跟我们先前写铅笔字有啥相同和不同?
学生观察图上同学们的坐姿,拿笔的样子。自己模仿握笔坐姿,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纠正。
教师指点:钢笔与铅笔的握笔姿势基本一样,需要注意的是钢笔的笔尖要对着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正中位置,笔尖如果歪了,会导致笔画不流畅并损伤钢笔。
2、看二页插图,欣赏钢笔作品,你觉得哪里写得好?
学生学着写写,比较书上作品后,说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自己不满意的地方。
过渡:钢笔从今以后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会伴随我们走过小学,走到中学、大学,直至社会。那么,该怎样照顾它呢?
3.看第三页六幅小图
你对钢笔的保护了解了什么?
三、总结
我们对这个小伙伴想说点什么吗?
四、练习
学生拿出钢笔和一张方格纸练习用钢笔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指导看第四页图
1.上图
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2.左下图
图上都有什么?谁认识这些写毛笔字的工具?
教师请同学将自己毛笔上的字读一读,讲解有不同的毛笔。
教师点拨:
同学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各种资源,主动识字。请班上有基础的小“书法家”,示范姿势。
3.右下图
小朋友在写毛笔之前蘸好适量的墨汁,再把纸铺平开始写毛笔字。
二、欣赏作品
1、欣赏第6页上图学生的书法作品
2、你在什么地方曾经看到过书法作品?你看后都有什么感想?小组内说,指名全班说。
3、你知道有哪些书法家?
过渡:我们班也有小书法家,展示作品。
4、现场写字,生轮流参观,激发兴趣,自己动笔写。
三、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钢笔和毛笔这两位小伙伴。它们将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与我们相伴,希望大家和它们好好相处,善于用它们。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它们写出最优美的汉字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重难点:
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和欢欣,懂得珍惜,懂得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支美妙的旋律,谱写着热爱、追求和向往;一曲动人的歌曲,传唱着理想、幸福与希望。它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回响在许多人的心上。它就是著名词作家乔羽爷爷所写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小诗,去感受它永恒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词语
双桨绿树红墙轻轻倒映幸福
环绕四周凉爽

指名读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通过读诗,大家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
现在,就让我们也加入他们行列,与他们一起到北海泛舟去吧。
三、问题引领,深入感受
1、“我们”在什么时候荡起了双桨,从哪句可以看出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
2、当你们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是怎么样的心情?都会玩些什么?(生自由说)
痛痛快快玩,自由自在地欢乐,这就是尽情欢乐。
带着你们的体验和感受,好好读一读。
四、入情入境,读中感受
1、学习第一节
“让我们荡起双桨……绿树红墙”
你读到这些诗句的时候,眼前一定会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能给大家说一说,这画美在哪儿吗?(随机理解“倒映”“环绕”)
我们置身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快乐。
让我们再来关注“荡起”和“推开”这两个动词,你体会到什么?
“推开”本是人的动作,把小船当成人来写,感受到船儿慢慢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从“荡起”可以感受到小朋友荡舟的动作轻快,情绪欢快。
划着几条小船荡漾在碧波上,欣赏如画的美景,怎能不感到快乐?指导读书
2、过渡:还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气息的语句吗?
学习第二小节
“红领巾迎着太阳……歌唱”
抓“愉快歌唱”体会小伙伴心情愉快,这愉快的歌声把水中的鱼儿都吸引过来,鱼儿真的会望着“我们”,倾听“我们”的歌声吗?谁来读读这四句诗句,读出少先队员的高兴和愉快?
预设:抓“悄悄地”,轻读
我们的歌声太愉快了,太动听了,连水中的鱼儿都情不自禁放轻了动作,生怕打扰我们。
再静下心读一读这几行诗句,如果你是画家,你还会给这美丽的画卷增添什么?
3、学习第三节
尽情欢乐的少先队员在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结合整首诗,结合你的生活实际,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关爱我们的父母、老师、祖国……
这首歌创作之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五周年,少先儿童在新中国和共产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他们快乐地泛舟北海,怎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
4、细读这三节诗句,你有什么发现?
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创作中人们常常使用这样的手法使诗句读起来更有节奏和韵律美。
再次诵读,感受少先队员的欢乐和幸福
五、出示资料,总结全文
本文是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是1955年拍摄完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它真实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再现了孩子精彩的童年。这首歌更是家喻户晓,伴随一代代儿童成长,成为50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经典。
六、作业设计,延伸拓展
1、学唱歌曲
2、假日,去公园划划船,唱唱歌,交流感受。
七、板书:
让我们荡起双桨
愉快欢乐幸福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第9自然段,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第1~5自然段,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出处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2、再指名读第1~5自然段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聪聪怎么回答的?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有字词典)
爸爸: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板书:无字词典)
板书: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这不是……吗?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就是……解释。)
6、指名朗读第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第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第6~8自然段
爸爸说: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板书: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
4、描红
5、抄写词语
6、扩词
查()()()典()()()
聪()()()岸()()()音()()()
五、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马路上烈日当空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
无字词典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不仅……而且……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
2.朗诵的背景音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播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1、导语: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2、板书课题。
3、释题。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过渡语:《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听?
1、课件出示古诗内容,聆听范读。
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2、学生朗读。
⑴分男女生朗读。
⑵指名朗读。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过渡语: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只有理解了古诗所包含的意义才能更好的体会它所要表达的感情。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1、课件出示“月落乌啼霜满天”学生试理解“月落”和“乌啼”以及“霜满天”的意思。
2、学生根据句中词语意思,试说诗句意思。
3、用以上方法逐句分析古诗。
4、自由诵读古诗。
5、教师配乐吟诵古诗,学生闭眼想象诗文所描绘的画面。
6、你觉得诗人此时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同学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7、介绍作者。
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相信大家更加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你能通过读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试试?
8、指名吟诵古诗,试读出诗人的感受。
9、作者在诗中没有写一句伤感失落的话,但通过八种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暗、寒冷而又美丽的江南秋夜图,传达出他浓浓的愁绪,这就叫做借景抒情。同学们,以后在你们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增添文章色彩。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过渡句:同学们,张继借《枫桥夜泊》抒发了千古一愁,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愁”字的诗句?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愁”字的诗句?
2、你想对这些充满愁绪的诗人说些什么?
大家说的真好!
3、教师小结如何正确面对挫折。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笑语欢歌,也有忧郁哀愁,面对忧愁,有的人沉沦,有的人思索,有的人彷徨,有的人分奋发。而张继呢,变愁为诗,留下了这千古绝唱。
4、全班齐声背诵诗文,结束本课。
播放乐曲《平湖秋月》
师: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声中背诵全诗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三个生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懂得要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悟树叶的精神。
教具准备:各种树叶、生字卡片、录音、投影片。
课前准备:搜集各种树叶,调查树叶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1.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搜集的树叶,向大家做个介绍,好吗?
2.指导介绍方法:树名、形状、颜色等。
3.指名上台介绍。
4.这些来自不同树种的树叶形态各异,散发着诱人的清香,给人以美的享受。叶子有什么作用呢?说说你们的调查结果。
5.树叶给大树带来了美,深秋之后,它飘落到大地上,有些深埋在泥土里,仍然为大树提供丰富的营养。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篇赞美叶子的文章。(板书课题:做一片美的叶子)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3)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标上自然段序号。小组合作,轮读课文,相互正音。
4、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重点读准前、后鼻音、翘舌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词。指名读,齐读。
(3)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看插图等来理解文中的有关词语。[
5、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别读第一、二自然段,第三~八自然段,第九~十一自然段,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远望大树近观树叶抒发感情)
6、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从哪些位置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精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远望大树有什么样的感觉?(大树美、大、绿)
2、出示“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比较赏读,“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很大,很绿。”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把大树比作绿色的云,可以看出大树树叶的茂密。)
3、各自轻声读第一、二自然段,闭目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4、多媒体出示大树远景图,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欣赏,评价。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文中的生字“态、各、异、汁”,学写生字。
(1)这些字,你认识了那些?在哪里认识的?还有哪些字你不认识?怎样记住它?
(2)仔细观察,指名回答。特别提醒“异”:上“巳”(封口)下“廾”区别字形:异—导;汁——计。
(3)这些生字还可以组哪些词语?
(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5)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奉献肥美飘零回归
整体输送茁壮葱翠
2、、激趣入题
(1)、谈话:小朋友们在课前,在校园、在家中、在公园中采集了许多美丽的叶子,从你们绽开的笑脸,老师已看得出来,你们非常开心,对吗?咱们将自己的收获举高!大家看,它们美吗?你们愿意也做一片美的叶子吗?
(2)板书课题:4做一片美的叶子,齐读
二、精读课文
1、大家都认为叶子很美,那么叶子美在哪里呢?大家读读课文,课文中哪几小节是直接去写叶子美的?
2、课文第四、六小节,让学生说说美在哪里?
a提问:我们大家都很聪明,一定有人知道“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吧?谁愿意给大家讲讲。
引导:大家举起我们采集的叶子,瞧!它们形态各异。有的成椭圆形,有的成五角形……没有哪两片是相同的。
b第六小节中的叶子更美,老师都有一种想朗读的冲动,大家想听吗?
引导:这么美的句子如果能边读边想,那就更好了。让学生交流,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树叶?为什么?理解“肥美”、“飘零”
三、赏读课文
1、过渡:是啊,多美的叶子啊!怪不得我们刚才有许多小朋友都愿意成为一片美叶子,老师也想做一片美的叶子,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老师发现叶子还有更美的地方。
2、出示挂图
a引导:看,多美的大树,远远望去,就更美了。大树这么美是谁的功劳?对,没有叶子的奉献就没有大树的美。
b指导朗读:美美的朗读“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开起。”无数片不同的叶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c设问:为大树而奉献自己,你觉得叶子怎么样?
小结:对,无私奉献就是一种美!
四、读文明理
1、指导朗读:“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让它茁壮、葱翠”
2、引导:我们班级就是大树,如果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向美的叶子学习,都做个很棒的学生,那我们的班级一定是很棒的班级;如果我们的社会是大树,那我们每个人都为生活作出贡献,那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美好!你们说,老师说得对吗?
3、动情地朗读最后一节:“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4、小结
假如你是树上一片美的叶子,你会对大树说什么?对人们说些什么呢?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奉、体、置、自、己、输”
2、怎样识记这些字?
3、特别提醒:“己”的笔顺和区别“已”。
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内临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抄写词语。(练习3)
2、收集树叶
七、板书设计:
4、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
↑│
为大树而生结为整体
│↓
近看每片叶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7、菩萨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故事。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尽心尽力”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菩萨是怎样的吗?(板书:菩萨)
学生交流。(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2、说说对兵的理解。(板书:兵)
3、质疑:“菩萨兵”是谁?为什么称他们是“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
出示:
藏民地区一段同胞朱德翻译糊涂春耕播下动员感激平平展展尽心尽力多音字:挨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三、学习课文第1、9自然段
(一)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过渡: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菩萨兵”这个题目出自文中的一句话,请同学们快速地找出来。
1、学生自由读,划出文中的句子。
2、交流出示: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1)“菩萨一样的司令”是谁?“菩萨一样的兵”是谁?
(2)是谁这样称呼他们的?
(3)指导朗读:藏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过渡:藏民们原来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交流: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
(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
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
(2)朗读体会。
3、教师小结: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3、朗读课文第1、9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
过渡:藏民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用“——”划出来,读一读。
(1)个体学习。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集体交流
△“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
(1)交流,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
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
(2)指导朗读。
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
(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
△“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1)指名交流体会,理解“尽心尽力“,并练习造句。
(2)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3)指导朗读。
△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
△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干干净净平平展展(进行词语训练)
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4、学到这儿,你能够说一说为什么藏胞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学生交流。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8、李广射虎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
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9少年王勃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关键: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三、课时划分: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
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三、教学第4自然段。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四、教学第5自然段。
齐读第5自然段。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
导语: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新课文呢?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
要求: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2)出示难读的句子。
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交流: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6、师生共同筛选问题。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思考、答问:
(1)萧伯纳在莫斯科与一个小姑娘相遇后,为什么会和这个小姑娘“玩了好久”?
(2)这个孩子为什么让萧伯纳这么喜欢?
2、小结:
萧伯纳与小姑娘相遇,一起玩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请用画出来,并认真地读一读,体会。
(2)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要点: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小姑娘是怎样回答的,你认为她是怎样的女孩?
A“出乎预料”是什么意思?
B萧伯纳意料之中的反应是什么?
2、小结: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习作三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例,力求有新的发现。
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
二、教学准备
1、布置把对周围的事物的发现拍下来或者画下来。
2、教师对自己的形象进行刻意的改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来给大家上作文课,先来考考你们,给个谜语大家猜猜,上边草,下边草,当中有个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眼睛)
2、反应真快!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请仔细看看老师,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今天和平常相比不一样,那你说说老师今天是什么样子的?
4、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形象上变化,说出自己的发现。
5、老师的这些变化让你想到了什么?
6、同学们的眼睛真亮,观察得真仔细。
(二)、拓展思维,展示有趣的发现
1、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老师昨天让大家回去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有趣的事物画了下来,请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小组的同学看看,并向他们说说你的发现。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谁来向全班同学说说你的发现。相机归类。(板书: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
(三)、范文引路,指导写法
1、同学们的眼睛真亮,我们书上的刘常宁同学也和大家一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在小河边玩耍,发现了许多让他喜欢的东西,他还把自己的发现写了下来,请翻开书53页,自由地读读他的文章,想想他发现了什么。
2、说说刘常宁小朋友发现了什么?(蚂蚁造新房、不知名的甲虫等)
3、他发现的这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4、你觉得他描写得怎样?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有趣?(描写细致、比喻恰当、合理的想象。)
5、过渡:请同学们像他一样,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动笔之前,请看看老师给的一点建议:
①:认真细致地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
②:用词准确,语句通顺。
③:带着自信、愉悦的心情完成习作。
(四)学生自由写作,个别指导
(五)评议分析
1、大家基本上写完了,请你放声的读读你的文章,看看自己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把不满意的地方加以修改。
2、指名学生读习作,说说自己哪里写得最满意。
3、上台展示,参照写作建议,共同评议几个同学的习作。
4、仿造老师的方法,再自行修改习作。
5、展示修改后的习作,充分肯定学生作品。

练习三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5、练习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一读。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3、自己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第三题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课前准备。
(1)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2)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五题。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舌功能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我和XX》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经常和谁接触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同学、老师)
2、教师小结: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人。
3、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和这些熟悉的人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作文课。投影出示:我和XX(齐读)XX指的是什么?(是一个人)
过渡:我和XX是半命题作文,读了这个题目我们应该怎样写呢?请同学们看习作要求,投影出示(齐读)
2、读了习作要求,你明白了什么?(生自由说)
(这次作文写的是一件事,写印象深刻的事,还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写的时候要注意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语言、神态、心理)
三、交流材料,拓宽思路。
1、我们知道题目是“我和XX”,这个“XX”指的是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可以是哪些人呢?出示投影(老师、同学、父母、亲戚、邻居、伙伴、朋友)
2、写“我”和“XX”之间发生的事。要注意什么?(注意不要单写“我”的事,也不能只写“XX”的事,必须是“我”和“XX”之间发生的事。还要注意写出我们之间的感情变化。)
过渡:我们怎样选你和这个人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如何写出感情变化呢?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单元曾学过的一篇文章《体育课》,这篇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写出了涅利自强、自信、锲而不舍的精神)
4、《虎口藏宝》这篇课文写出了小姑娘的什么美好品质?主要通过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
5、那么你要写“我和XX”应该怎样选好事件,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出示投影:感动的事: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勤劳、孝敬父母、生活节俭、善解人意、宽以待人、关心孩子、为他人着想、吃苦耐劳、鼓舞你不断进步的事:学习用功、工作认真、爱读书、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意志顽强、讲信用、机智聪明、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的事:互相关爱等,让你受到深刻教育的事:老师(父母)的谆谆教导、老师(父母)的关爱、工作认真负责。
6、小组讨论:你选哪件事来写呢?
出示投影:说一说:我写的人是_________,他和“我”发生了_________事,具体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
板书:
人(同学、老师、父母、朋友)
起因
语言
发生的事经过动作描写感受
神态
心理感情变化
结果
四.范文引路
我和妈妈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爸爸、妈妈都非常爱我,特别是妈妈,她对我的学习非常重视。
妈妈最关心我的学习。从我上小学开始,妈妈就经常检查我的作业,每天都睡得很晚很晚。当时我的作业少,妈妈就从书店给我买来许多练习册让我做。几年来,不管是炎热的夏天,不管是寒冷的冬天,不管是狂风暴雨,妈妈每天都来回接送我上学。为了我能学好语文,妈妈像个老师一样,和我讲解。
妈妈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只要我在学习上稍不认真或做错了什么事情,妈妈总要严厉的批评我,直到我认识错误为止。记得二年级时,我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拿同学的作业本照抄。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严厉的批评了我:“题不会做可以请教别人,但决不能去抄别人的作业。”第二天,我主动找老师承认了错误。
虽然妈妈对我要求严,但也对我非常的关爱。记得那年我9岁,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发高烧,烧得迷迷糊糊,当时爸爸不在家,妈妈深更半夜找来出租车,连夜把我送到医院打吊针。她一个人陪在我身边,一会儿给我擦擦脸,一会儿给我喝点水。她怕开水烫,就用嘴把开水吹凉让我喝。我甜甜的睡着了,可妈妈却冷得浑身发抖,坐在床边一夜都没合眼。第二天,我退烧了,可妈妈却冻感冒了……
这就是我的慈祥的妈妈。

我和妈妈当小偷
由于教鞭经常被别的班老师借走,所以我让妈妈给我找一根竹棍,这样,老师不在的时候,我这个班长可以用竹棍敲几下,吓唬吓唬同学们。
可是哪里有竹子呢?突然,妈妈想起来,楼下一位退休的老爷爷在草坪上栽了一小片竹林。但是白天去会被发现的,于是,等晚上我学过古筝回来,天已黑了。我和妈妈蹑手蹑脚地走进竹林,妈妈小声说:“我找一找,看有没有枯死的竹子。”还没等找到,楼梯口的灯忽然亮了。“不好,有人来了,快跑!”妈妈慌张地说。于是,我和妈妈赶紧把放在地上的书包和背包拎起来,撒开腿拼命地跑到我们家楼梯口里面藏起来。我的心“砰砰”地跳起来,两条腿也不听使唤地抖着。我们偷偷地观察着,原来是一位老爷爷下楼倒垃圾。等老爷爷上了楼,灯熄灭了,妈妈让我站在原地不要动,她一个人去找竹子。这回还没等妈妈走到竹林,哎呀!灯又亮了,有人下楼来了,妈妈又吓得退回来。等那人走远了,妈妈又走进了竹林,这回还好,终于找到了一根枯竹子,妈妈使劲一折,把竹子折了一截下来。
我和妈妈匆匆上了楼,到了家我的心好久都不能平静,当小偷真是提心吊胆,差点把我吓死,我以后再也不当小偷了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达到人人会人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或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预计需用12——13课时
1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研读课文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板书课题:l燕子)
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励导学,深入探究。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课件,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文章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语。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激励导学,探究内容。
(一)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交流,相机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七、轻松练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4、默读语段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翅膀
尾巴
赞热
燕子飞回增添生机美爱
春大
姿态优美天自
飞行速度快然
心情高兴
停歇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咏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春天的故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快乐自学
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轻松练测: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春日》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4、书写练习。
三、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五、轻松练测: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3、比一比,再组词。
咏泳妆装裁栽紫柴剪箭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
咏柳春日
绿丝绦万紫千红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春天的好词语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快乐自学,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励导学,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插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姿态吗?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4、5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好词语。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
2.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二、激励导学: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文章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齐读课文)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轻松练测。
1、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2、想一想,填一填。
()的荷花()的衣裳()的清香
快乐地()静静地()悄悄地()
一()荷花一()蜻蜓一()清香一()花瓣一()微风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改成把字句:
(2)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板书:3、荷花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景物的词语。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二、快乐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三、激励导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自由畅谈)
六、轻松练测:
1、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青苔一()眼泉一()金光一()珍珠
()的树叶()的水泡()的光斑
3、照样子写词语。
一束束:弯弯曲曲:越升越高:
4、读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景物的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我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些家乡的景物。
2、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3、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自主收集材料
1、想象准备重点写家乡什么地方的景物,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等等。
2、分小组交流:按顺序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或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以《家乡的小河》为例
(一)总括家乡的美丽。
(二)具体些家乡的景物,可从“春夏秋冬”四季去写。
(三)总写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用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等,修饰文章的内容,使文章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充实。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讲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名句。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种形式的朗读
(5)背诵
三、轻松练测。
1、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动()得()吞()详()攻()
进()始()呼()是()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首歌曲一阵微风一对羽毛一池清泉一对翅膀
一道金光一幅画面一串珍珠一阵清香
3、积累下面的词语。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葱喷薄欲出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皓月当空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层峦叠翠苍翠欲滴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挂图,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课文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教给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已经学过的习惯。
二、看图,认识预习的意义,明确预习的要求
1、想:我们为什么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2、对于我们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看书中的图: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长城和运河》
1、看书中的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是怎样做的?
(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
2、尝试预习
(1)出示预习的步骤
(2)用以上步骤进行预习
第一步:试读课文,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样处理?
第二步:生再读课文,出示长句子,学生读,难读通顺。小结
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质疑。
总结
四、提出开外自觉预习的要求
看第三页最后一幅图,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五、总结全文
自觉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学挂图,巩固已有的刺耳毛笔字的习惯,初步了解悬腕写字和书写行款的基本要求,激发学生写毛笔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教学难点:写毛笔字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怎样进一步地写好毛笔字呢?
2、看图说话,复习旧知
逐一观察六幅图,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
小结: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臂开、足稳。
学生练习毛笔的执笔方法,教师巡视,检查,纠正。二、出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
1、一起看四幅作品
2、朗读作品内容
3、小结读法:读的时候,如果是竖行,应该从右往左读,如果是横行,可以从左到右读,也可以从右往左读。
4、讲解行款要求
5、赏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呢?我们在写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6、注意事项:
(1)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
(2)每行的字数要尽量相同,最后一行可以少几个字,但不可以多写字。
(3)竖行和横行的字要对齐,字的大小要一致。
(4)要学会折格子。
(5)写字时要注意整洁,字墨未干,不能碰字,且尽量站立,悬肘,写字的手不要碰纸面。
四、指导看图,学习站立悬肘写毛笔字
1、指导观察右下角彩图,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他的写字姿势与我们平时写毛笔字有什么不同?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具体要求。
3、学生模拟练习,训练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站立悬肘,书写作品
1、长城和运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中国的“人间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大家知道吗?
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出示的词语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名称、特点、抒发情感、点明创造者)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难点: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听写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节(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6)朗读全文
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7)背诵全文。
三、作业
1、多音字组词
行曲折
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6/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星罗棋布”、“碧波浩淼”等词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地图,解说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2、出示投影:说说图上都有些什么?
3、指导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体会有关词语的意思。
(2)认真朗读课文,能大致说说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浩瀚:广大。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南沙群岛是祖国的,也是。
2、在课文中画出句子,齐读这几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巩固生字
同桌互猜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作业
抄写生字三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指名回答,并相应板书)
二、精读感悟
1、过渡: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了什么?
(2)还从哪儿看出岛屿的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
(3)指导读1、2两句。
(4)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什么?(指名说)
(5)指导朗读第3句话。
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
4、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学,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2)四人一小组讨论。结合理解“蕴藏”“用之不竭”。
(3)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
生自由试读,再比赛读。
5、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我们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三、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妙词佳句。
2、仿段练习。
以“菜市场真是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3、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教学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一看图作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3.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
1.看例图,读例文,学习例文是怎样用语言描述图意的。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洁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阅读例文
1.指名分段读例文,图文对照,说说每段分别写了哪幅图?
2.由例文的安排段方法,你知道了可以如何安排段落吗?
5.教师小结: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他们看到了什么,是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
二、组织讨论,学习写法
1.读提示语,结合例文看图,自主思考这些问题。
2.学生围绕几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集体交流,明白多幅图的基本要求
3.你认为还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向大家推荐。
三、学习写法,尝试写作
(1)看图选择内容。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2)学生自由说说四幅图意,小组交流,班级交流。评议。
四、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1.同桌先看图口述
2.指名连起来完整地说
3.师生点评
4.学生练写,师指导。
五、指导誉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教学重点;
1、根据练习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学习写多幅图作文。
2.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阅读例文后的习作要求指导,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子白板ppt
教学过程: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练习1
教学要求: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书写时注意写好捺画,并巩固笔顺规则。
3.熟记8个成语和记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4.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一是让学生想说,二是让学生会说。
5.练习两个笔画及含有这两个笔画(横撇、撇点)的字。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简称的基础上背诵简称歌,理解带有简称的句子。
2、启发学生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3、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大致体会成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1】
课时目标:完成学用字词句的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融洽。
一、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1.出示中国地图。
帮助学生对中国地图有一个整体认识,即中国地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
2.接着,借助地图了解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3.了解有关内容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4.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简称。
5.熟记并背诵简称歌。
6.找朋友游戏。
巩固对简称与省、市、自治区名称之间对应关系的了解。
一、理解有关各省、市、自治区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启发学生边读边想: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些原本不理解的内容现在理解了?
2.交流。
3.巩固对简称所代表的含义的认识,初步知晓我国几大地方戏的名称。
小结:恰当地运用简称能使语言表述更简洁。
4.运用简称的词句。(留心观察、记录简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如:黔驴技穷、湘江、滇池、京沪铁路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进行读读背背。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
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4.知道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
5.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今天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指导学生熟读背诵。
(5)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让学生想说、让学生会说)进行口语交际;指导连写毛笔字。
一、口语交际
聊聊春节
1.设问导入:今年的春节,你是怎么过的?你知道过春节时,咱们这儿有什么习俗吗?今天咱们一起来聊聊春节。
2.出示题目:聊聊春节
3.借助插图(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勾起回忆。
4.交流本地春节的习俗,也可交流其他地方过春节的习俗。
5.自由练说、同桌练说、全班交流。
6.指名说。
二、学写毛笔字
1.笔画练写:
横撇:要注意拐弯处的提笔与顿笔,横要短,撇要长而舒展。
撇点:注意起笔时要顿笔,收笔时回锋,至折处主要用的是笔锋,此时以提笔为主。同时还要注意撇与点的长短与倾斜度。
2.写字练习:
夕:第一画“撇”要短,起笔从竖中线开始;第二画“横撇”,横从短撇的腹部落笔,横画不能长;第三画“点”是圆点,位于米字格中心便下一点。
女:整个字要向四周舒展。横画在横中线上,要写长些,撇点的起笔与撇的收笔基本在一条线上。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李广的高超武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王勃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些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安排好叙述的顺序,抓住重点一段一段地进行描写。
二、学情分析
本班的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不爱学习,连作业都懒得交,少部分学生成绩优异。我狠下功夫抓基础知识,多读多写我练,利用早读时间检查课文背诵,平时,我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哪个点上,因材施教,争取每一个学生都不能落下,提高全班的语文素养和成绩。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读、复述课文,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学会本单元40个生字,绿线内的29个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尽心尽力”的意思,并给用“尽心尽力”造句。
能力目标:1、通过认读、互读、组词、听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习作者按事情以展顺序写一件事的方法。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浓浓鱼水深情。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古诗中所包含着的对“飞将军”——李广高超武艺的赞美之情。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萧伯纳宽文的胸怀,教育学生学会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四、教学重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3、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五、教学难点
1、复述故事。
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六、课时安排
《菩萨兵》(2)《李广射虎》(2)《少年王勃》(3)
《大作家的小老师》(2)习作3(2)练习3(3)
7菩萨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5】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后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呢?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上的词语
(2)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3)齐读词语。
(4)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糟蹋、翻译、糊涂、热火朝天
3.各自轻声读课文一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分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习评议。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指名说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
3.完成课文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26】
一、听写生字词
二.读讲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思考:这几自然段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引导概括,主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指名读“这么多天了,藏族同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教师提问:这句话表达了朱德怎样的心情?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同志深知藏民疾苦的阶级感情和对藏胞一片赤诚爱心。
三、读讲第6、7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指名说说所画词语。
4.指名读“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这一句,并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要让红军的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指名说说这两段讲什么。
四、读讲第8、9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啊“?
3.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4.指名读第8自然段,引读第9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教师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的信任的事。我们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段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
附板书:
7菩萨兵
朱德:急坏了怎么受得了尽心尽力
藏民:躲跑返回流泪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27】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28】
一、听写生字词(巩固积累)
二、细读课文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相机板书: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知道《塞下曲》是赞美西汉飞将军李广神勇无比的,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背诵《塞下曲》。
附板书:
8李广射虎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9、少年王勃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17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课时划分: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9】
一、导入。
1.指名读题。
2.在这里,“少”应该读“shǎ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
3.你对王勃有什么了解?
4.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是如何写《滕王阁序》的?
二、初读。(加强字词教学,整体感知)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2.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应的生字词。
3.出示生字词。
(1)自生字词。
(2)正音
“昌、章”:读翘舌音。
“诵”:读平舌音。
“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ū”。
(3)带读,指读。
4.老师这儿还有文中的一些词,你会读吗?(出示:滕王阁序、整修一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
(1)自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和这些词带入文章中,再去读一读。
6.(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自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指读。
7.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三、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
1.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二、(3-4)三、(5)
2.教学第一段(第1-2自然段)
(1)自读第一段,你知道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吗?
(2)“探望”可以换什么词?
(3)(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
(4)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
(5)齐读第一段。
(6)王勃是如何面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教学生字。(学会字词)
1.分析字形。
“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读、篇”:学习课课后笔顺,并按笔顺描红。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2.指导书写。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其他的生字学生自己说出每个字的关键笔画。
3.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30】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默词:探望、南昌、景色、宴请、文章、千古传诵、文思如泉。
3.用以上默的词,说说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新授。
1.教学第3自然段。
(1)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
(2)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
(3)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4)(出示)1.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2.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
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
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
C.有感情地读第2句。
(5)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学习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方法;图文结合,想象说话,理解诗意。)
2.教学第4自然段。(给孩子想象空间,培养想象力。)
(1)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
(2)自读第4自然段。
(3)齐读诗句。
(4)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
(5)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
(6)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
(7)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8)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
(9)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
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
三、小结。
有感情地齐读全书。
第三课时【31】
一、复习。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奇才。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王勃是个奇才?
3.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三~四自然段。
1.(放多媒体)读读书,看看景色,把3~4自然段背下来。
2.自背,同座位互背。
3.指名背,齐背。
三、出示王勃的其他佳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板书设计
9、少年王勃(有才气)
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32】
一、激趣导入1、由题设疑,引发思考:
(1)出示课题:10、大作家的小老师
(2)提问:
①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作家?什么是大作家?
②课文中大作家是指谁?
③小老师又是谁?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指名说说对有关词语的理解。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贯穿全文
教师取出道具话筒,扮演记者,学生扮演萧伯纳。
教师发表谈话: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名记者,我现在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向大家作现场报导。我有幸采访到了著名作家萧伯纳,我们来听一听,他在这里访问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呢?
2、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思考,答问:
萧伯纳先生,你为什么会与这么一个小姑娘“玩了好久”呢?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孩子?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的外貌描写,小黑板出示:“小姑娘白白胖胖,一对大眼睛很有神,头上扎着大红蝴蝶结,真是可爱极了。”
(3)、小节过渡:大作家萧伯纳与可爱的苏联小姑娘娜塔莎相遇了,在一起玩了很久。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别着急,我们下节课接着学。
四、学习生字(学会字词)
1、出示生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
3、这几个该怎么写呢?先在自练本上试写两到三遍,在告诉大家书写的秘诀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4、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范写生字。
第二课时【33】
一、复习导入(巩固复习)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第二部分(情境采访)
1、思考、答问:
(1)临别时,你(萧伯纳)对这个小姑娘说了怎样的话?
学生回答,出示句子:“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
(2)你(萧伯纳)称自己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想法?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3)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4)小姑娘听了萧伯纳的话后,是怎样的反应?她是怎么说的?
①出示句子——出乎意料的是,小姑娘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道:“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②讨论回答:
A、“出乎意料”是什么意思?
B、出于谁的意料之外?
C、萧伯纳意料之中应该是什么样的?
D、小姑娘有没有“惊喜万分”?
E、小姑娘话中用了一个“请”字,这个字你觉得好在什么地方?
F、小姑娘的话表现了她的什么思想?为什么?
G、小姑娘在自己的名字前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加上“苏联小姑娘”?
(5)你听了小姑娘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A、“震”是什么意思?“为之一震”究竟是为什么而“震”?
B、“意识”是什么意思?
C、意识到了什么?
小结:正因为这件事情是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意识到小姑娘娜塔莎是他的老师。
(三)抓住“感触”,明白由来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第五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感触”是什么意思?“深有感触”呢?
(2)具体说说萧伯纳究竟有哪些“感触”?
(3)萧伯纳“感触”中最后一点——“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除了给上文所写的事情作总结外,在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点题)
3、就是这么一件小事,给萧伯纳很多思考,那他从这件小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再读读萧伯纳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段话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1、课文我们已经读完,我们再来读读课题。你对这“大”“小”两字有没有新的发现?
2、如果萧伯纳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说:()。
如果小姑娘就在你面前,你会对她说:()。
3、让我们再读课题,把感受读出来。
板书设计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永远谦虚
平等相待
习作三
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所见景物写出来的。
2、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领会写发现一要新,二要细。
3、按照“作业”要求,从观察到的景物中,选择两三次,有条理地写出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34】
一、启发交流,导入新课
1、交流平时生活中新发现的情况
二、揭示要求,明确目标
1、出示要求,思考:
(1)、写什么?
(2)、怎样写?
三、学习例文,总结写法
1、指名读,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新发现?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默读,讨论:小作者是怎样把发现写具体的?(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3、小结:这篇例文通过小作者细致的描写小作者又抓住了“新”这个重点,使文章变得具体、生动、有趣。所以,要写好这次作文,我们必须做到:细观察,抓重点。(板书)
四、迁移写法,循序练习
1、口述。
①自由练说。
②同桌互说
③指名说
④师生共同评议
2、写稿。
第二课时【35】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
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
附:教师下水作文
小河边的发现
星期天,我来到小河边。河岸上长满了小草,开满了小花,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唱着歌,一会儿飞到这儿,一会儿飞到那儿,十分开心。看,小蜜蜂头上有二对触角,很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小蜜蜂的身子是有条纹的,看起来很漂亮。瞧,它又落在这朵小花上,我想,它可能与花儿还没说完悄悄话呢!再看地上,勤劳的小蚂蚁们,它们手拉着手,排着长长的队伍正急急忙忙地望前爬呢!我顺着它们的前进望去,原来它们正扛着一块骨头往回赶呢!望着这些小蚂蚁,我想:它们也知道团结友爱呢!
练习3
教学目标: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36】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VCD。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钢笔字
1、出示: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37】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小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
第三课时【38】
课前准备:找几位同学排演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学会商量(在生活中学会与人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4、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生初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二)学习《揠苗助长》。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二)学生按要求查字典自学生字、词。
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
例:
(三)带着问题读课文。
1.寓言故事中的两个人都是怎样的人?
2.他们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
(四)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指正读音。
“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
“窜出”的“窜”应读“cu4n”不要读作,“cu1n”。
2.出示卡片,让学生看拼音读词。
3.分析字形结构,识记生字。
“寓”上下结构,第7笔是“竖”,第8笔是提。
“筋”上下结构,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
“锄”左中右结构,中间“且”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五)理解词语。
1.学生提出预习中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教师释疑,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六)学习《揠苗助长》。
1.读题,知题意。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目,解题意。从中知道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则”是量词,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2.知作者。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一书。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省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检查自学。
(1)《揠苗助长》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
(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初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
①知人物: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②知情节: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
③知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4.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2)指名回答,读句子。
“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法帮它们长。”
(3)“巴望”是什么意思?“天天”、“去看”说明什么?
“巴望”是盼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既反映了他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又为他下面采取行动作了铺垫。
(4)“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说明什么?
“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形象地描绘出他当时急切的心情和焦急的样子。“我得想个办法帮助它们长。”这句话表明他下决心,要采取行动,再也不愿等下去了。同时这句话在第1自然段的结尾,也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5)指名读第2自然段。
(6)出示句子,抓重点词,比较句意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经过讨论,让学生懂得第二句中用“终于”一词表明种田人费尽心思苦想了好几天,到底想出了办法。
(7)“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
“筋疲力尽”是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联系课文内容种田人“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8)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种田人做了这件事后,自我感觉怎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种田人告诉儿子“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从“总算”一词可以看出种田人自认为力气没白费,心里很得意。
(9)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从中体会他得意的心情。
5.细读悟道理。
指名读第3自然段,讨论。
(1)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种田人错在哪里?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禾苗的生长要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办法。如果硬是把禾苗拔高,损伤了禾苗的根,禾苗自然会枯死。这是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种田人违背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把事情弄糟了,导致禾苗枯死。
(2)学生口头归纳寓意。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分组或全班集体讨论的办法,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4)总结学习方法:初读知大意,读题解题意,精读解句意,细读悟道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板书:啄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附: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25、争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有条理地口述课文中的故事。
4、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所蕴涵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对策:学生自主学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争论,你知道“争论”是什么意思吗?
2、继续板书课题:争论的故事
3、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记忆生字的字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的读音,采用多种形式读。
烤鸭评理剖开可惜真笨浪费
关键原谅烟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进行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思考: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哪几自然段写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要求: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2、讨论交流
(1)故事中谁和谁为什么事而争吵?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理解“不以为然”(出示:*对*如此这样*然而)
(3)听录音,指导读兄弟俩的对话,重点指导几个反问句的读法。
(4)小结:从对话看,兄弟俩各抒己见,争论激烈,读时要体会兄弟俩这两种不同的语气。
3、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说明他们争论没有停止?(争论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劝阻)
4、引读4、5段
5、齐读盛老师的话。
三、学习生字
倆烤评剖惜笨抓费键
(1)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
(2)用形声字进行记忆。
(3)教师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
四、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你能用听写的词语,来讲这个故事吗?要求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也可以出示填空:故事的起因是兄弟俩看到大雁想充饥,经过是兄弟俩为怎样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结果他俩找到了一个的办法,可大雁。)
(一)(1)学生准备(不会讲的同学看书默读)
(2)请学生上讲台讲争论的故事
(3)共同评价
(二)既然是争论,就应该让故事中的兄弟俩争论起来,再讲故事,讲出争论语气。
(1)四人小组准备
(2)请同学讲
(3)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评价
(三)结合板书:两全其美不以为然争论不休无影无踪烟熏火燎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四)如果再配上适当的动作就更好了。大家练习后,请同学表演。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自由读一读剩下的部分
2、讨论:你觉得这些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体会。
3、指导读好文中同学们的话,相机提问: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里?
(2)“他们没有抓住时机”指的是什么时机?
(3)为什么说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掉了?
(4)与其这样毫无意义地争论下去,还不如怎样做?
4、再读同学们的话,品位品位,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谈自己对抓住时机的认识)
5、引导读: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1)“赞许”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师为什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三、总结课文,布置练笔
1、总结课文]
(1)师生分角色表演朗读课文。
(2)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板书设计:
25争论的故事

讲兄弟俩争论不休
盛老师问同学们各抒己见
听赞许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了解一件事情。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看过的或家中有人养花的请举手。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为什么吗?
4、修剪枝条还有这么多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跟修剪枝条有关的文章,题目就是“剪枝的学问”。
5、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剪枝减少影响远近闻名疯长增加挥舞仿佛又惊又喜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略)
(2)指明逐行读。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词。
(5)理解脉络。
三、精读训练
1、直奔中心,引发前文。“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件事情中得知的?
2、齐读第5自然段。
3、牵动导读第1、2自然段。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认识?一开始“我”的心情怎样?“不解”(板书?
(3)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4)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一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为什么要剪掉那么多的枝条,还能结桃子吗?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四布置作业。
用钢笔描红,并在田字格上仿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要剪掉它?留下的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么做的,怎么想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喀嚓喀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摩着”“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了什么?
(4)“我”听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什么叫“将信将疑”?我还有怀疑什么?
(5)知道朗读第3自然段。
2、导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齐读“春天到了……飞舞“这三句话。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3、导读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的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喜的是什么?惊的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分组分段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教师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的生活。
习作8肚子再也不疼了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例文,了解这个童话是怎么编出来的!
2、能编写一个帮助小朋友挑实害处的童话。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学期已经练习过组合玩具来编写童话故事了!今天我们再来编童话故事,虽然比上一次难了一些,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阅读例文,了解写法。
1、学生轻声自读例文。
思考:(1)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
(2)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再读例文,想一想: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听了这个童话故事后会改正吗?
三、根据要求,自编童话
1、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帮助挑食的小朋友。
2、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想象故事的主体情节---挑食的结果是不能健康的成长,体质差,甚至畸形。
3、指导学生将故事说的具体一些。
4、同桌互听,相互帮助修改。
四、交流评议,动笔协作。
1、各组推选教好的向全班编讲童话故事。
2、边集体评议、修改。
3、学生动笔将童话故事写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26、剪枝的学问
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习作8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几幅图,大胆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肚子再也不疼了》,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指导学生围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来开拓思路,自己确定题目,仿照例文,依据本次作文要求来编一个童话故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你们都喜欢哪些童话故事呢?
2.刚才大家交流了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知道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
3.指名说说“童话故事”的特点。(师归纳板书:①把动物、植物、物品当作人;②要大胆想象,编有趣的故事。)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习作8》,也来编写童话故事。
二、学习例文,了解写法
有一位叫耿新华的同学,为了帮助小朋友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他动脑筋编了一个童话故事。师范读。
师: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就能帮助小朋友改正不讲卫生的坏习惯,看来,童话故事的作用的确很大!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编一个童话故事来帮助某些同学改掉某些不良习惯呢?
三、根据要求选好内容
1.引导学生明确本次作文要求:通过编童话故事来帮助同学们认识了解编童话故事的好处多。
2.(出示书上四幅图)仔细观察,这四幅图上分别写了哪几种动物?它们都有哪些不好的习惯?
(小猴子——写字姿势不正确;小猪——吃多了糖果牙齿不好;小白兔——不想吃萝卜,太挑食;小狗——吃饭要妈妈跟着喂,不利于身体健康。)
3.师:这几幅图只是提供给同学们选用的。同学们还可以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不良习惯呢?
三、指导看图练说
1、小朋友,你觉得编这样的童话故事很难吗?那我们也来编编童话吧!
(1)编点什么呢?我听说最近幼儿园的老师很苦恼,有一些小朋友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如我们就来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你们觉得老师的建议怎样?
(2)(出示挂图“小兔怎么了”)小朋友,你们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小兔他怎么了?
(3)仿照例文,按照情节的发展,完整地编一个童话。
(4)自由选择情境编写童话
2、学生练写草稿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练说,交流评议。
二、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三、大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练习8
教学目标:
1、按笔顺正确书写“惜、靠、戴”这几个字。
2、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3、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4、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熟记成语。
6、读背《明日歌》,并在读背中懂得惜时的道理。
7、通过话剧表演,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难点:
1、学习几个多音字,从中懂得凡一字多音多义,根据具体的语意顶字义顶字音
2、练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配套光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点。
(1)指名认读“惜、靠、戴”三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练习书写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
(5)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靠、戴”两个字。
3、练习。及时反馈。
4、展示写的好的字。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让学生说说这一题应该怎么样练习。
2、指导。
指导读各字的两个音节。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和平翘舌音。
3、练习。
(1)学生练习口头组词。
(2)选择最有把握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3)选择学生组成的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进一步巩固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二、课堂作业:
多音字组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例句。仔细比较上下句的异同。
“去乡下”是回答出“我”去哪儿看望王伯伯。
“管理桃园”是回答出“我”去哪里看望干什么的王伯伯。
(2)指明读例句,体会怎样把句子说具体。
3、练习。
(1)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把句子写具体。(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2)要求把写好的句子读一读。
4、反馈。
指明读好的句子。(教师评价并帮助修改)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明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要求学生把每句话多读几遍,找出病因。
(2)想一想这样修改。(通过读句子来体会)
(3)教师提示修改时要使用修改符号。
(4)教师归纳修改病句步骤:一读(读有毛病的句子);二想(想一想怎样修改);三改(使用修改符号)。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改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
(2)教师根据学生自练的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挨题讨论修改情况,确定正确答案,
(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互查联系情况。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句子。

三、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度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背诵。
(2)指名背。
四、教学第六题。
(1)审题。指名读练习要求。让学生说说该项的练习要求是什么。
(2)指导。让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试读。教师根据学生的的情况进行范读。让学生说《明日歌》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次朗读。
(3)练习。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小组齐读。
(4)反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读课本。
(2)同座位分角色读。
(3)教师提示读时要把握各人物的特点,读出语气并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2)指名分角色读。
(3)让学生尝试表演。
4、反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苏教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