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

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过滤和结晶 教案(一)”,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过滤和结晶教案(一)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第四节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相关知识

过滤和蒸发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过滤和蒸发”,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节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
班次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掌握过滤、蒸发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掌握SO42-的检验方法。
二、问题与题例
问题1、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液体的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应与接受器的内壁接触。
问题2、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
加热时不要将溶液,当蒸发中出现较多时,即停止加热,利用将剩余液体蒸干。
问题2、通过过滤和蒸发操作后得到的是比较纯的氯化钠吗?可能还有什么杂质没有除去?怎么检验得到的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SO42-的检验:向试管中加入未知溶液,先滴入几滴使溶液酸化,再滴加几滴使溶液酸化,再滴加几滴溶液,有析出,证明未知液中含有SO42-。
三、目标检测
1、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
2、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列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
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角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D.在三角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
四、配餐作业
(2)A组
1、实验室进行NaCl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①④⑤D.②①③④⑤
2、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6.5g氯化钠细小晶体(1g以下使用游码),但由于操作不慎,他将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那么实际称得的氯化钠质量是
A.6.5gB.6.0gC.7.0gD.5.5g
(3)B组
1、草木灰中富含有钾盐,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现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并用实验检测其中的SO42-、Cl-和CO32-。
(1)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操作顺序如下:①称量样品②溶解和沉淀
③④⑤冷却结晶。
(2)用托盘天平(指针向上的)称量样品时,若指针偏向右边,则表示
A.左盘重,样品轻B.左盘轻,砝码重C.右盘重,砝码轻D.右盘轻,样品重
(3)在进行②③④操作时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
(4)将制得的少量晶体放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并把溶液分成三份,分装在三支试管里。
①在第一支试管里加入稀盐酸,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
②在第二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盐酸后,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
③在第三支试管里加入足量稀硝酸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可观察有生成,证明溶液中有。
(4)C组
1、NaCl样品中含有少量的Na2SO4和Na2CO3,按下列流程进行净化,请在流程中的()中写上合适的试剂,在[]中写上实验操作名称。

氯化钠样品溶液溶液溶液

澄清溶液纯净溶液NaCl晶
④⑥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第②步:
第③步:
第⑤步:

高一化学《过滤和蒸发》导学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过滤和蒸发》导学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化学《过滤和蒸发》导学案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基本操作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以及杂质离子除去的的方法,并掌握其操作技能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教学难点】杂质离子除去的的方法,设计除杂质方案
预习案
一、使用说明:阅读课本5页—7页,认真分析填表格,并独立完成以下预习内容。
二、预习内容
1.粗盐的提纯过滤——适于固液混合物的分离,主要仪器:、、、等

步骤
现象
(1)溶解:称取约4g粗盐加到盛有约12mL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2)过滤: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过滤器中的液面不能超过滤纸的边缘。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液,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阅读课本中的溶解性表,填写下列空格: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硫酸盐
氯化镁
氯化钙
探究案
1、在溶液的过滤中,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具体指什么?
2、整个过滤蒸发过程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3、为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所加试剂应是过量的,过量的氯化钡是怎样除去的?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又是怎样除去的?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如何检验粗食盐中是否含有SO42-?
5、粗盐除杂中,试剂过量则又出现原杂质被除去却可能引入新杂质的问题.为此要设计加入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一般可以采取三种加入顺序:ANaOH→BaCl2→Na2CO3→HCl
BBaCl2→NaOH→Na2CO3→HClCBaCl2→Na2CO3→NaOH→HCl,为什么?

《实验一 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实验一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习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练习坩埚的使用方法,初步学会研磨操作。
教学重点:测定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误差分析。
一、实验原理
1.反应原理
2.计算原理

CuSO4?xH2O==CuSO4+xH2Om
160+18x16018x
m1m2m1-m2
x=160(m1-m2)/18m2结晶水的质量分数=(m1-m2)/m2
3.实验成功的关键:(1)m1、m2的数值要准确,即要准确称量。
(2)加热使晶体全部失去结晶水。
二、实验用品分析
1.称量:托盘天平、研钵(用来研碎晶体)
2.加热: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精灯
3.冷却:干燥器。
三、实验步骤
1.研磨
2.称量:记下坩埚与晶体的总质量m1
3.加热:缓慢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直到蓝色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
然后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4.称量:记下坩埚与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m2
5.再加热称量:再加热无水硫酸铜,冷却后再称量,至连继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6.计算:CuSO4?xH2O
理论值:w(结晶水)=18x/(160+18x)
实际值:w(结晶水)=(m1-m2)/m(硫酸铜)7.误差分析:

必修一《纪念刘和珍君》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寥落、桀骜、屠戮、喋血、洗涤、浸渍、菲薄、租赁、殒身不恤、长歌当哭”等词语的含义。

2.提高理解句子含义以及表达作用的能力。

3.训练并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通过播放录音,教师范读使学生掌握语句的抑扬顿挫,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学生通过齐读、默读、速读整体感知课文.在阅读中加深理解。

2.讨论法。结合具体文段,给学生设置若干个思考题,指导学生利用文章背景材料、课文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写作意图。

3.学会采用勾画、摘录关键词语的方法,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全文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3.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训练并培养学生自行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硝烟我们仍依稀可见,美国的卑劣行径和无耻侧言将永难磨灭,不幸以身殉职的三位记者我们将没齿难忘。同学们,假如你是他们的同事或亲朋好友,要为这三位烈士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你将如何安排文章的整体思路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看看先生是如何安排思路的,我们定将受益匪浅。

板书:记念刘和珍君

二、重点讲析——介绍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在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上,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

1926年3月18日,为抗议日本军舰炮击天津大沽口的侵略行径,北京各界人士和爱国学生五千余人集会在天安前游行shi威,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女师大师生是由学生会组织上街的,领队的就是年仅22岁的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行进在队伍前面的还有张静淑、畅德群等,都高举着纸旗,呼喊着口号。当来到铁狮子胡同附近时,段祺瑞执政府命令卫队向清愿队伍开枪射击,并用大刀、铁棍乱砍猛打。打死打伤200余人,刘和珍走在前头,首当其冲,中弹倒下。张静淑和杨德群先后前去搀扶,也相继中弹。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惨案发生的当天,鲁迅先生就写了《无花的蔷薇之二》,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此后在《死地”》《空谈》等文中,连续猛烈地抨击了中外反动派“诱杀”青年的“禽兽”行为,揭穿“流言家”的谎言,哀悼和歌颂爱国青年。1926年4月1日,鲁迅先生再次写下了忧愤深广、感情浓郁的叙事性悼念杂文《记念刘和珍君》。

三、设疑讨论——分析文章总体思路

提问:从文章的题目看,“记念”说明是一篇记人叙事类的文章,“刘和珍君”是叙述的主体。同学们,你们以前一定写过不少此类文章,你们一般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的呢?

学生回答:一般是通过叙事来凸现人物形象,另外还要交代事件的缘由和结果。

(放录音,让学生带着自己已往的经验,采用边听边勾画、做标记的方法初步疏理文章的整体思路)

学生思考:课文的七节中哪几个小节集中写了刘和珍君?

板书:记叙刘和珍君

明确:三、四、五节。

提问:第一、二:小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写作缘由

板书:交代写作缘由

提问:第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

明确: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直义。

板书:教训意义

教训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的写作缘由,即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意义。三者相互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这就是的总体思路。

板书:总体思路

四、典题拓展

板书:局部思路

1.分析第一部分(一、二节)的思路

(1)学生齐渎后,思考本部分写作的缘由,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语句?如何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

明确: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语句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必要”何在呢?其一是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刘和珍君,正如文中所言:“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其二则在于唤醒庸人,因为“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鲁迅先生为了让人牢记这笔血债,唤醒国人打破这“非人的世界”也“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板书:奠烈士醒庸人

(2)学生讨论:从写作的缘由出发是常见的思路,为什么关于写作缘由说了那么多的话,也就是思路在第一、二部分为什么老围绕这一点展开?

明确:可以看出,作者借写作缘由这个话题,把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都概括进去了。爱国力量方面,学校举行追悼会,程君深情地怀念着刘和珍,可见正义力量并没有屈服段政府的淫位,他们照样悼念被段政府诬指为“暴徒”的遇害者。反动势力方面,提出了“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中间状态的市民,则勾画了他们淡漠的情状,此事在他们心中仅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概括。再则,鲁迅把两周来自己感情的历程也坦陈在读者面前,大悲、大哀、大愤、大怒,为全文营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表现了作者的爱憎之情,体现了由爱到憎的逻辑思路。

板书:思路顺序

爱逻

憎辑

2.分析第二部分(三、四、五节)的思路

指名3位同学分别朗读三、四、五节,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第二部分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怎样理解三、四、五节内容之间的联系?

明确:第二部分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思路的,先回忆作者与刘和珍的最初相识,再详细叙述她遇难的经过。遇难又分两步,从事件概况到遇害细节。

第三节侧重写刘和珍生前的事迹,即她在女师大学生运动中的出色表现。鲁迅先生写与刘和珍的关系,谦虚地自称为“苟活到现在的我”;在写向刘和珍致哀时,又用了“奉献”一词,充分表达了对烈士的高度赞颂和深切的悼念之情。接着作者写刘和珍在学生运动中和平时的表现,反复写到她“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其意蕴是说,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为下文刘和珍惨遭枪杀作了铺垫。正因为刘和珍君的出色表现,刘和珍君的“温和”“微笑”使鲁迅先生“不料”“也不信”,“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会“无端在府门前喋血”。但面对血淋淋的残杀,无耻的诬蔑和卑鄙恶劣的流言蜚语,鲁迅先生不能不感到:“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极度的愤怒使鲁迅先生发出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呼喊。由此,鲁迅先生在第五小节中怀着悲愤的心情追叙了刘和珍等无端遇害的具体经过,赞扬烈士临难沉着、勇敢和互相救助的精神,进一步声讨反动军阀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

板书:

追述生前事迹生前时

详写遇难经过遇害间

3.分析第三部分(六、七节)的思路

(学生齐读两遍)

提问:这部分是按怎样的思路布局的?

明确: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请愿的做法,痛心地指出爱国青年的牺牲没有解决什么问题。非人的世界“依旧太平”。并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阐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往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才能前进一小步,而且“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这次惨案的经验教训,意在告诉国民认清反动统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训,改变战斗方法。然后将笔锋一转高度评价和热情歌颂了她们“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肯定了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鼓励“真的猛士”要奋然而前行。可见这部分是按由否定到肯定的逻辑顺序布局思路的。

板书:

提问:如何体会作者的匠心?

明确:从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当年在群众斗争面前,确实是一位导师。他既不肯定一切,一味颂扬。也不否定一切,把惨案当作无渭的牺牲而大泼冷水。他从“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规律和旧中国没有合法斗争地位的现实出发,冷静地总结血的教训,告诫斗争者改变斗争方式。他在l926年就提出“血战”的思路,即暴力革命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确实是远见卓识。思路从写否定的一面又转向写肯定的一面,篇未不致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们前仆后继奋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呐喊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