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文化运动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8高三化学《垃圾资源化》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三化学《垃圾资源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化学《垃圾资源化》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2.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闻导课]中国拒绝洋垃圾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约1.4亿吨;200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约1.5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累计堆存的固体垃圾总量已达60亿吨,占地5.4亿m2,全国670多座大中城市,约有1/3陷入垃圾包围中,垃圾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渗透到地下和河流中,给城市带来不容忽视的隐性危害。目前,垃圾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非常头疼、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
[投影]
[实践活动]根据图示谈谈垃圾资源化的意义。
[讲述]在垃圾中,约50%是生物性有机物,约30%—40%具有可回收再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
[投影]垃圾堆放:
[讨论]我们每天丢弃的垃圾都被送到哪里去了?并对当地垃圾处理为提出改进意见。
[自学讨论]对固体废物实行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原则;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这些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各自是什么?
卫生填埋是世界上常用的处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之一。优点是方便快速,但卫生填埋场的渗出液容易污染周围土地和水体。
堆肥法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堆肥技术是利用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进行
发酵、降解,使之成为稳定的有机质,并利用发酵过程产生的温度杀死有害微生物以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垃圾处理技术。但如果没有提前分类处理,也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焚烧法也是一种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焚烧技术就是利用焚烧炉及其附属设备,
使垃圾在焚烧炉内经过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达到大量消减固体量的目的,并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的垃圾处理技术。垃圾焚烧后,一般体积可减少90%以上,重量减轻80%以上;高温焚烧后还能消除垃圾中大量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尤其是针对医疗垃圾,可有效地控制二次污染。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热能可用于发电供热,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但是会对大气造成很大的污染。
[板书]第四节垃圾资源化
一、垃圾处理:
1、卫生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讲述]我国90%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的是填埋处理方式,而目前的垃圾填埋场大多是早
期开始使用的,建设时没有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与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垃圾场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物质开始给环境带来了极大污染,甚至给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垃圾焚烧处理是目前发达国家常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法之一。由于焚烧处理使得生
活垃圾得以彻底的无害化和迅速的减量化,因此成为首选的处理方法。生活垃圾的焚烧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建成了许多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我国,这项技术的应用只是刚开始,目前已经建成或正在筹建垃圾焚烧厂的城市有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珠海、厦门、合肥等。
[投影]深圳兴建的电厂:
[讲述]垃圾是放错的资源。垃圾回收利用成本最低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废弃物产生的初始环节入手,进行分类回收。城市垃圾分为可再生垃圾(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制品、废旧家具等)、不可再生垃圾(厨余、果皮等)和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等)。
【图片展示】废品中提取的贵重金属
【思考】废品提取的关键是什么?
[投影]图标:(让学生自己说出是环保标志)
[学生活动]自学垃圾分类标志,制作环保标志牌,相互标认。
[投影]
[板书]2、干电池回收与医疗垃圾处理。
[自学]干电池回收与医疗垃圾处理。垃圾主要有哪些?
[回答]1、普通干电池中为何加入金属Hg?。
2、为什么要正确处理医疗垃圾?
[投影]抗非典期间,医疗垃圾的处理方法:
[小结]垃圾综合处理,可以形成产业化、机械化,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
源化的目的,可以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肥料比例不合理等问题。该方法技术可靠、工艺可行、设备造价低,易于产业化和连续生产。
[过渡]有哪些污染?各自如何处理?
[投影]废弃的塑料
[问题]什么是“白色污染”?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常识和信息汇报。
[回答1]白色垃圾。
[回答2]大量的废旧薄膜、包装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等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丢弃,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这些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就被称为“白色污染”。
[回答3]“白色污染”准确地说,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丢弃成为的难降解固体废物。
[师]大量的废旧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以下统称为塑料包装物)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例如北京清华大学的荷塘和圆明园的湖水,底部都曾加装塑料薄膜,防止漏水,但却造成生物循环系统无法交换,造成生态污染。
[板书]二、白色污染
1、白色污染定义:
[问题]阅读课本,白色污染的危害有多大?
[回答1]废旧塑料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长期存在。混入土中将阻绝农作物和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抛弃在陆地或水中,动物吞食后将导致死亡;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100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回答2]塑料制品既不容易被微生物腐蚀,也不容易自行降解。残留于土壤中,会造成土块板结、地下水难以下渗、土壤盐碱化、粮食大幅度减产等系列恶果;弃之荒野,一些有毒添加剂慢慢释放出来,会污染水和大气;牲畜或者浮游生物一旦误食,因难消化而积贮胃内,轻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重者导致死亡;发电机组吸入塑料垃圾将影响发电;螺旋桨卷上塑料垃圾,危及船运安全。而据调查统计,目前世界上塑料年产量约为1亿吨。这么多塑料制品如果都成为垃圾,造成的结果是多么可怕啊!(这个学生的最后感叹,使所有的师生都深有感触。)
[补充]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和加速温室效应。
[投影]燃烧废弃塑料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恶英、HCl等):
[教师]二噁英曾经造成乌克兰总统,世界著名美男子尤先科毁容。展示图片
[板书]2、白色污染的危害:(1)难以降解(2)焚烧,产生有害气体(3)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和加速温室效应(4)危害动物。
[问题]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回答1]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主要有二:废旧塑料资源化及生物降解塑料。
A:废弃塑料资源化(就是回收废旧塑料,作为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1)热塑性塑料制品,可回收,加工后,再制成新的塑料制品。
(2)热固性塑料制品,粉碎作为填料
B:生物降解塑料
使用可降解塑料,便于处理。
[板书]3、解决白色污染措施:
A:废弃塑料资源化
B:生物降解塑料
[问题]什么是治理白色污染的3R运动?
[回答]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投影]
[板书]4、塑料回收后再生方法有:熔融再生,热裂解,能量回收,回收化工原料及其他等方法。
[讲解]塑料回收标志:
塑料名称、代码与对应的缩写代号
塑料名称
聚酯
高密度聚乙烯
聚氯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其他塑料代码
塑料代码
01
02
03
04
05
06
07
塑料缩写代号
PET
HDPE
PVC
LDPE
PP
PS
Others
[小结]垃圾资源化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没有一件是十全十美的,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解决垃圾污染问题,这个重担也需就落在同学们的肩上。
[课堂练习]
1.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D.白色建筑废料
2.CCTV《科技博览》报道,2004年3月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
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聚二氧化碳塑料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的
B.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都是纯净物
D.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会产生白色污染
3.为消除白色污染,下列做法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是将废弃塑料焚烧将废弃塑料深埋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用易降解塑料代替难降解塑料()
A.B.C.D.
4.上海环保部门为了使城市生活垃圾得到合理利用,近年来逐步实施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其中塑料袋、废纸、旧橡胶制品等属于
A.无机物B.有机物C.盐类D.非金属单质
5.有些垃圾可以用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下列垃圾中,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处理的是()
A.农用塑料薄膜B.电池C.卫生纸D.纯棉纺织品
6..下面是在鼓浪屿淑庄花园前新设的一组垃圾箱及说明:
(1)小明在整理房间时,清理出如下物品,它们应分别放入哪个垃圾箱(请填序号):
A.废作业本;B.汽水易拉罐;C.生锈铁钉;D.矿泉水瓶;E.烂苹果;F.涂改液瓶
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应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应放入“有害垃圾箱”的是:。
(2)小明用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锈(主要成分为氧化铁),以重新使用它,请写出除锈的化学方程式:。
(3)废铜有二种回收方法:
方法一:Cu+4HNO3===Cu(NO3)2+2X↑+2H2O(X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方法二: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方法一中,X的化学式为:;
方法二的优点是:;
请写出从氯化铜溶液中提取铜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请从可回收垃圾的类别中,举出一例说说化学的研究成果给社会进步带来的贡献:
。
(5)化学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任意丢弃的一粒电池将严重污染一平方米土壤。一些化学成就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危害。对此,你认为在进行化学科学研究或发明时要注意的是:[迷你句子网 jZ139.COM]
相关知识
高三化学教案:《学业水平垃圾资源化》教学设计
【课前自主复习】
1.垃圾处理遵循 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
2. 是目前世界上处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之一,优点是,缺点是
3. 是利用自然界微生物对垃圾中有机物进行分解,使之形成肥料达到处理垃圾废物利用的双重目的。优点是 ,缺点是 。
4. 是在高温下将垃圾然烧成灰渣,再运到填埋场填埋。优点是 ,
缺点是 。
5.根据垃圾的特性可粗分为 个一级类别和 个细分二级类别。
6. 解决废电池汞污染的根本措施是 。
7.白色污染指的是 。
它的危害有
8.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有 。目前治理主要从
开始。
【考纲点拨】
1. 知道白色污染的涵义及成因(A、Ⅰ)。
2. 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A、Ⅰ)。
3. 知道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有关要求(A、Ⅰ)。
4. 举例说明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A、Ⅰ)
【自主研究例题】
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发现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
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
2.下图表示常见的垃圾分类,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属于
3.“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是( )
①破坏土壤结构 ②降低土壤肥效 ③污染地下水 ④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4.垃圾资源化的方法是( )
A.填埋 B.焚烧 C.堆肥法 D.分类回收法
5.小明在整理房间时,清理出如下物品。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 )。
①废作业本 ②.生锈铁钉 ③.坏日光灯管 ④.电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教师点评:
我思我疑:
【小高考链接】
【例1】(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右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圾箱中丢弃的垃圾是( )
A.危险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例2】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环境造成破坏,寻找源头治理环境是当今化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下列有关环境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镉、铅、铬等对水体能造成污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排放
B.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化合物是植物营养素,过多排放会引起赤潮等水体污染
C.向煤中加人适量石灰石,发生反应2CaCO3+O2+2SO2=2CaSO4+2CO2,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量
D.所有白色物质(如:白纸、白面、白布等)遗留在自然界都能引起白色污染
【例3】目前能有效地减少“白色污染”的最佳方法是()
A.掩埋处理 B.燃烧处理
C.用纸制包装用品代替塑料包装用品 D.倒入江河湖海中
【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
1.要使垃圾中宝贵的再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不同地区分类方法不同。下图是一些地区采用的垃圾分类图标。
A B C D
(1)图C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从图中可以看出它表示的是
A.可回收物 B.可堆肥垃圾 C.可燃垃圾 D.有害垃圾
(2)上述各图中适宜于堆肥处理的垃圾是
(3)图D表示的垃圾若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污染通常称为
(4)图A废电池需要集中处理,主要原因是电池中含有的 掺入生活垃圾中进行填埋时,会通过渗液污染水体和土壤。
高三化学上册《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知识点总结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上册《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高三化学上册《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开发海水中的化学资源
2.1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
2.2海水中的氯
2.3从海水中提取溴和碘
1.海水利用:
海水晒盐:原理、方法、提纯;(见2.1提纲)
海水提溴:主要原理和步骤,三个步骤——浓缩、氧化、提取;(见2.3提纲)
海带提碘:简单流程步骤、仪器操作、原理;(见2.3提纲)
2.以食盐为原料的化工产品(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化学方程式、现象,氯气的检验;氢氧化钠用途
制HCl和盐酸:氯化氢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见2.1提纲)
漂粉精: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制“84”消毒液(见2.2提纲)
漂粉精漂白、杀菌消毒原理: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2HClO—→2HCl+O2↑
3.氯气的性质:(见2.2提纲及卤素中的有关方程式)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
化学性质:①与金属反应、②与非金属反应、③与水反应、④与碱反应、⑤置换反应
4.溴、碘卤素单质的性质;(见2.3提纲)
溴的特性:易挥发
碘的特性:升华、淀粉显色、碘与人体健康
5.结构、性质变化规律:(见2.3提纲中几个递变规律)
Cl2、Br2、I2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Cl—、Br—、I—离子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6.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根据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本)(见2.1提纲)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叫化还原反应。
反应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氧化剂:降得还还原剂:失高氧
具有化合价得到本身被还原具有失去化合价本身被氧化
氧化性:降低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还原性:电子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特征)(实质)(实质)(特征)
(注意: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只能被还原;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只能被氧化)(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既能被还原,又能被氧化)
氧化性强弱: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还原剂强弱: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7.电离方程式: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者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反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②电离——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过程叫做电离。
③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6个、强碱4个、大部分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酸、弱碱)
④电离方程式——是表示电解质如酸、碱、盐在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离电成自由移动离子的式子。强电解质电离用“→”表示,弱电解质电离用“”表示
H2SO4→2H++SO42-H2SO4H++HSO3-HSO3-H++SO32-
(多元弱酸电离时要写分步电离方程式,几元酸写几步电离方程式。)
⑤电荷守恒——在溶液中或电离方程式,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
⑥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凡是①难溶性物质②挥发性物质③水及其弱电解质④单质⑤氧化物⑥非电解质⑦浓H2SO4均写化学式)离子共存问题,出现①沉淀②气体③弱电解质④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
第二章拓展知识点P181
1.Cl2与还原性物质反应:H2S、SO2(H2SO3)、HBr、HI
2.氧还反应有关规律:
①电子守恒规律;②性质强弱规律;③价态转化规律;④反应先后规律;
3.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
①相同条件下,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价态高的)氧化性强。
例如:2Fe+3Br2△2FeBr3,Fe+S△FeS,由于相同条件下,Br2将Fe氧化为Fe3+?,而S将Fe氧化为Fe2+,说明Br2的氧化性大于S的氧化性。
②依据反应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一般的规律):
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
③依据反应条件,条件要求越高说明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
高三化学教案: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和电化学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化学教案: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和电化学”,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4.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时使阴阳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是一个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从参加反应的物质来分电解反应可分成五类:
(1)H2O型:实质是电解水。如电解硝酸钠、氢氧化钠、硫酸等溶液。
(2)溶质型:溶质所电离出来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如电解氯化铜、溴化氢等溶液。
(3)硫酸铜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金属、氧气与酸。如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单质铜、氧气和硫酸,电解硝酸银溶液时生成单质银、氧气和硝酸。
(4)氯化钠溶液型:电解产物是非金属单质、氢气与碱。如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氯气、氢气和氢氧化钠,电解溴化钾溶液时生成溴单质、氢气和氢氧化钾。
(5)电镀型:镀层金属作阳极,阳极反应是:M-ne-=Mn+,镀件作阴极,阴极反应是:Mn++ne-=M。(电解精炼与电镀,实质上是相同的)
点击下载全部:高三化学教案:高三化学电离平衡和电化学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重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