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1-03-01

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理解正弦和余弦的意义.
2.能够运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并利用它分析、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2.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
2.能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函数的观点理解正弦、余弦和正切.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一节课曾讨论过用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并且得出了当倾斜角确定时,其对边与斜边之比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并在此基础上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对边与邻边之比定义了正切.
现在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问题1]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确定之后,其他边之间的比也确定吗?
[问题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这些比有关吗?如果有,是怎样的关系?
Ⅱ.讲授新课
1.正弦、余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多媒体演示如下内容: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B1C1
和直角三角形AB2C2有
什么关系?
(2)有什么
关系?呢?
(3)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呢?你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呢?你由此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A1C1⊥BC1,A2C2⊥BC2,
∴A1C1//A2C2.
∴Rt△BA1C1∽Rt△BA2C2.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由于A2是梯子A1B上的任意—点,所以,如果改变A2在梯子A1B上的位置,上述
结论仍成立.
由此我们可得出结论:只要梯子的倾斜角确定,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倾斜角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确定.也就是说,这一比值只与倾斜角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大
小无关.
[生]如果改变梯子A1B的倾斜角的大小,如虚线的位置,倾斜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随之改变.
[师]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都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如果给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生]函数关系.
[师]很好!上面我们有了和定义正切相同的基础,接着我们类比正切还可以有如下定义:(用多媒体演示)
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如图,∠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
sinA=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cosine),记作cosA,即
cosA=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的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function).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你是如何理解“sinA、cosA、tanA都是之A的三角函数”呢?
[生]我们在前面已讨论过,当直角三角形中的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也都唯一确定.在“∠A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的关系
[师]我们上一节知道了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由此我们想到梯子的倾斜程度是否也和sinA、cosA有关系呢?如果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生]如图所示,AB=A1B1,
在Rt△ABC中,sinA=,在
Rt△A1B1C中,sinA1=.
∵<,
即sinAsinA1,而梯子A1B1比梯子AB陡,
所以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有关系.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正弦值也能反映梯子的倾斜程度.
[生]同样道理cosA=cosA1=,
∵AB=A1B1>即cosAcosA1,
所以梯子的倾斜程度与cosA也有关系.cos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棒,能够结合图形分析就更为妙哉!从理论上讲正弦和余弦都可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但实际中通常使用正切.
3.例题讲解
多媒体演示.
[例1]如图,在Rt△ABC
中,∠B=90°,AC=
200.sinA=0.6,求BC
的长.
分析:sinA不是“sin”与“A”的乘积,sinA表示∠A所在直角三角形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已知sinA=0.6,=0.6.
解:在Rt△ABC中,∠B=90°,AC=200.
sinA=0.6,即=0.6,BC=AC×0.6=200×0.6=120.
思考:(1)cosA=?
(2)sinC=?cosC=?
(3)由上面计算,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
解:根据勾股定理,得
AB==160.
在Rt△ABC中,CB=90°.
cosA==0.8,
sinC==0.8,
cosC==0.6,
由上面的计算可知
sinA=cosC=O.6,
cosA=sinC=0.8.
因为∠A+∠C=90°,所以,结论为“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弦”“一个锐角的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
[例2]做一做:
如图,在Rt△ABC中,∠C=90°,cosA=,AC=10,AB等于多少?sinB呢?cosB、sinA呢?你还能得出类似例1的结论吗?请用一般式表达.
分析:这是正弦、余弦定义的进一步应用,同时进一步渗透sin(90°-A)=cosA,cos
(90°-A)=sinA.
解:在Rt△ABC中,∠C=90°,AC=10,cosA=,cosA=,
∴AB=,
sinB=
根据勾股定理,得
BC2=AB2-AC2=()2-102=
∴BC=.
∴cosB=,[
sinA=
可以得出同例1一样的结论.
∵∠A+∠B=90°,
∴sinA:cosB=cos(90-A),即sinA=cos(90°-A);
cosA=sinB=sin(90°-A),即cosA=sin(90°-A).
Ⅲ.随堂练习
多媒体演示
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
分析:要求sinB,cosB,tanB,先要构造∠B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
线合一”的性质,可过A作AD⊥BC,D为垂足.
解:过A作AD⊥BC,D为垂足.
∴AB=AC,∴BD=DC=BC=3.
在Rt△ABD中,AB=5,BD=3,
∴AD=4.
sinB=cosB=,
tanB=.
2.在△ABC中,∠C=90°,sinA=,BC=20,求△ABC的周长和面积.
解:sinA=,∵sinA=,BC=20,
∴AB===25.
在Rt△BC中,AC==15,
∴ABC的周长=AB+AC+BC=25+15+20=60,
△ABC的面积:AC×BC=×15×20=150.
3.(2003年陕西)(补充练习)
在△ABC中.∠C=90°,若tanA=,
则sinA=.
解:如图,tanA==.
设BC=x,AC=2x,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sinA=.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类比正切得出了正弦和余弦的概念,用函数的观念认识了三种三角函数,即在锐角A的三角函数概念中,∠A是自变量,其取值范围是0°∠A90°;三个比值是因变量.当∠A确定时,三个比值分别唯一确定;当∠A变化时,三个比值也分别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类比前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又进一步思考了正弦和余弦的值与梯子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正弦和余弦的定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Ⅴ.课后作业
习题1、2第1、2、3、4题
Ⅵ.活动与探究
已知:如图,CD是Rt△ABC的斜边AB上的高,求证:BC2=ABBD.(用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证明)
[过程]根据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只要角度相同,其正弦值(或余弦值)就相等,不必只局限于某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在Rt△ABC中,CD⊥AB.所以图中含有三个直角三角形.例如∠B既在Rt△BDC中,又在Rt△ABC中,涉及线段BC、BD、AB,由正弦、余弦的定义得cosB=,cosB=.
[结果]在Rt△ABC中,cosB=
又∵CD⊥AB.
∴在Rt△CDB中,cosB=
∴=BC2=ABBD.
板书设计
§1.1.2从梯子倾斜程度谈起(二)
1.正弦、余弦的定义在K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
sinA=[
cosA=
2.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吗?
sinA的值越大,梯子越陡
cosA的值越小,梯子越陡
3.例题讲解
4.随堂练习

扩展阅读

从水之旅谈起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水之旅谈起,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学习目标
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状态可以发生变化;
2、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现象,熟悉水的熔点和沸点;
3、通过对冰的熔化现象的科学探究,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
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像的物理意义。
4、学会对物质进行简单分类,了解晶体的熔点与沸点;
5、能利用熔化,汽化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上网或通过科普读物查看,自然界中云、雪、雨、露、雾、霜的形成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
2、备一张坐标纸。
3、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实验探究:人造“雨”
活动1:在老师的指导下由两名同学完成实验演示;
(1).从实验室冰箱里面取出冰块放入烧水的电壶中加热;
(2).拿一个不锈钢的勺子或铲子放在壶嘴处。
①,请一个同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如果你把钢勺上的水收集起来再次放入冰箱结果又怎样?
.二、科学探究:冰的熔点与水的沸点

活动2:分组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冰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熔化?水在什么情况下沸腾?在熔化和沸腾过程温度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实验方案
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谁能描述一下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现象,看谁说的全面。冰的熔化实验中水的位置和冰的位置谁高?应采用什么方法加热?怎样既节约能源又节省时间?
①开始给水加热时,在什么地方形成气泡?并考虑气泡是怎样形成的?水的沸腾前后上升的气泡大小怎样变化?
②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制定出实验步骤。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
研读教材p5页“加油站”内的内容,组内讨论解决如下问题:
温度计如何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验步骤,完成探究实验,

熔化记录表格
时间t/min
温度T/℃

汽化记录表格
时间t/min
温度T/℃
将上述资料在坐标纸上反映出来。

5、分析与论证:

6、实验评估:
猜想与假设是否与实验结论一致,数据有无误差,原因可能是什么?
结论是否可靠?
活动3:自学课本p6-p7页内容:
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常见晶体的沸点、熔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①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还要继续。
②水沸腾时温度保持,还要继续。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熔化与吸热:观察课本图11—15和“实验探究”完成下列活动。
活动一:小明用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根据活动一完成课本“实验探究”。

时间/min123456789101112
温度/℃60.767.873.679.680.480.580.580.580.584.788.493.5

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设置具体数据组织学生动手,练习课本“实验探究”
【思考】
①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但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非晶体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
②0℃的冰在温度为0℃的房间中,冰会熔化吗?

③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为什么不升高?

二、汽化与吸热:阅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活动”和“思考”。
活动二: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
发生时温度和现象发生位置剧烈程度致冷作用
蒸发
沸腾
【思考】
①液体沸腾需要两个条件:一要达到,二要继续
为什么沸腾过程中必须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怎样让湿衣服尽快地晒干?

④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的玻璃泡上包有湿棉花。比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三、升华与吸热:阅读课本第10页完成下列“活动”和“思考”。
活动三:观察图片你能有哪些收获?比较课本“迷你实验室”碘升华现象。
通过对比活动让学生逐步说出升华的一些特点加强理解
【思考】
①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固体分子从外界吸收热量后,才能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飞出,变成气体,所以升华也是过程。
②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为什么冰冻的衣服也会干?

③用飞机或炮弹把干冰带入冷空气层,干冰很快,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剧下降,高空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会而形成雨。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冰雾霜的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2、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3、理解物态变化图像的物理意义和作用。
4、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现象。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①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②升华是热过程,人们常将升华过程的特点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冰、雾、霜的形成
1、冰与凝固:阅读课本第12、13页完成下列问题。培养学生自己获取
①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称为;是信息的能力
放热过程。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____的。非
晶体没有______。
②请同学们观看课本第13面信息窗的内容,了解冰
雹的形成过程。你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凝固的现象?

③课本图11---27所示的实验,这个实验里面有几个物态变化过程?你体验到哪个过程吸热?哪个过程放热?

2、雾与液化:阅读课本第13页完成下列问题。从现象中归纳物理概念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
是放热过程。
②生产和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液化现象?

③观察课本图11---30所示的实验,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尾气才容易制成?
为什么水蒸气刚喷出时不是白色雾状?

3、霜与凝华:阅读课本第14页完成下列问题。
①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称为,培养学生的阅读
是放热过程。观察能力
②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凝华现象吗?

③讨论:冰箱经常结霜,以致有时关不了冰箱门。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
问:冰箱内的霜出现的位置在哪里?形状如何?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冰箱内会结霜?

二、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
阅读课本第15、16页完成下列问题。
①看课本图11-33,你发现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培养学生综合解决
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放热?问题的能力
②讨论图11-34中,AB、BC、CD、DE、EF、FG各段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知道该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

③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学习目标
1.了解缺水问题的普遍性及水污染的现状。
2.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通过上网搜索“水污染”、“缺水”,查找水污染状况、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缺水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水资源危机1.水资源
水资源通常是指淡水资源,如图所示是地球上水的分布。
(1)海水能否饮用、浇地?为什么?
(2)绝大部分淡水被冻结在地球南北两极、冻土、雪盖中,能否被人类利用?为什么?

其余的淡水分布在土壤、地下、江河、湖泊和大气中,而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只有不到0.03%。
2.严重的缺水现象
(1)由以下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说明

通过看图和思考,让学生理解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2)阅读教材p18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世界各国以及我国的缺水状况。
3.水污染
阅读教材p18第三、四自然段,了解水污染现状。
(1)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而污染水资源的罪魁祸是。
(2)污染的江河会继续污染海洋,而且海上的频繁出现是污染海洋的重要原因。
(3)什么是赤潮?你知道赤潮有什么危害吗?
(3)根据自己的了解,与同学交流水缺乏、水污染还给人类生活、生产和生物生存带来了哪些影响。

二、珍惜每一滴水
1.节水徽标
如图所示,徽标右上方弧线代表自来水管道和水龙头,滴下的一滴水被伸出的手掌接住。徽标巧妙地利用“接”与“节”的谐音,形象生动地将“节水”之意寓于其中。你知道节水徽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是什么吗?

教材上没有说明赤潮的危害,可以向学生拓展介绍。

节水徽标表达的思想意义是“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每一滴水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节水措施
要珍惜每一滴水,应采取、防治、等多项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小实验:水的净化
阅读教材p19“迷你实验室”内容,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完成实验。回答其中的两个问题:
(1);
(2)。
4.与同学一起完成教材p19“交流与讨论”。
5.想想议议
(1)给校长建议在我校提倡节约用水,你会提什么样的建议?

(2)你觉得交得起水费就可以浪费水么?

从永磁体谈起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从永磁体谈起”,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5.1从永磁体谈起
教学目标:
1、知道磁体的有两个极,并且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磁化和去磁的方法
3、能认识磁场的性质,能门辨别磁体的南北极
4、知道磁感线是形象描述磁场,磁感线的方向,及地磁场
一、磁体
1、磁体:能够吸引、、等物质,而不能吸引和
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磁体
2、每个磁体有个磁极,一个叫做极,又叫极,一个叫极,又叫极
3、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
4、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其它部位磁性比较弱,中间磁性最。
二、磁化和去磁
1、磁化:使原来没有的物体获得的过程叫做磁化
2、磁化的方法:
(1)将磁铁的一极钢、铁等物质
(2)将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重复几次
3、去磁:使原来有的钢针失去
4、去磁方法:
(1)不断(2)将它放在火焰上
5、被磁化的物质如果是,远离磁体后,获得的磁性会很快
6、被磁化的物质如果是,远离磁体后,获得的磁性会保持较长的
三、认识磁场
1、磁场:磁体周围有一种看不见的,叫做磁场。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现象都是通过发生的。
3、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的方向。
四、描述磁场
1、磁感线:画出一条条带的,表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2、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出来,回到(),在磁体的内部,磁感线从极回到极
3、磁感线只是用来描述磁场的一些的曲线,实际并不
4、磁感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磁场越,越疏的地方表示磁场越
五、地磁场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做。
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附近,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的附近。
3、地磁的两极跟地理的两极并不。

《从全球变暖谈起》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从全球变暖谈起》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全球变暖谈起》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物体有冷、热的区别,建立温度的概念。
2.知道摄氏温标,知道常用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和刻度方法。
3.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教学重点
温度概念建立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教学难点:
温度计测温原理中的“转换法”和“放大法”。
四.教学器材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课件
五.课时计划1节
六.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资料,播放相关的影片和录像,引发
学生对“环境温度”的关注,并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出:温室效应会引起哪些后果?如何治理?
进一步讨论:温度与我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关系?逐步引导学生对“温
度”发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温度
生活中你是怎样表述物体温度的高低的?
从“冷、凉、温、热、烫”等描述中总结出温度的的概念。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3.摄氏温标的规定:
(1)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2)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
4.用课件展示一此物体的温度,让学生对摄氏温度有初步的了解
5.活动1:凭感觉能判断“冷”和“热”吗?
(1)在课桌上放三只装有水的烧杯(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
将手分别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中,感知水的冷热程度。
(2)现在请你先把两手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两手
同时插进温水中,感知温水的冷热程度。
通过这次活动你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交流。
发现:单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必须使用准确的
测量仪器来测量。
二、温度计
1.活动2:观察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刻度。
把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发给学生,结合实物投影,让学生说说出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液体、刻度和符号。
2.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3.掌握摄氏温标正确的读法和写法
课件展示0°C、100°C及1°C的规定。
4.利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5.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观察课本插图可知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
(1).不能测量超过的温度。
(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或接触;
也就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与被测物体接触。
(3).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与被测物体接触。
(稳定的含义:温度计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相平。
6.活动3:练习使用温度计:
自来水
温开水
估测值/℃
测量值/℃
将自来水、温开水分别放在
烧杯中,用手试试,并估计一下
它们的温度,记录在设计的表格
中,然后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
度,培养自己估测温度的能力。
(三)体温计
1.观察体温表,比较它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
(1)测温液
(2)量程
八年级教案4.1从全球变暖谈起(3)分度值:
(4)构造:“缩口”、截面形状
2.用体温表测一测自己的体温,并记下来。
思考:为什么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3.仔细观察家中体温表,看看它的横截面是什么形状,将它画下来,
谈谈这样设计的好处。
板书设计
1.温度的概念
2.温度的常用单位
3.摄氏温标的规定
4.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5.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练习设计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8.3℃,读作()
A.负88.3度B.摄氏负88.3度C.负88.3摄氏度D.88.3摄氏度
2.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是。
3.如图所示是一只正放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八年级教案4.1从全球变暖谈起A.16℃
B.4℃
C.-4℃
D.-16℃
4.小明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差不多相等的温度计,
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观察到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
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一样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5.某同学测量一杯水的温度,选好一只量程适当的温度计,他将温度计
插入热水中后立即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指出该同学操作的两项
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但没有刻度。请你想出两种方法给温度计标
上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