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22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
难点1.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
课时两课时
空气在哪里
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空气嘻(xī)嘻一笑,说:“我可是个‘隐(yǐn)身人’,随便藏到什么地方,恐怕你都很难找到。”说完,一眨眼,真的不见了。[①空气称自己是“隐身人”,点明了什么?]
小猴子找哇找,找不到,急得大声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②小猴子充满童趣的喊话有什么作用?]
“我在你的肺里!”空气回答道。[③空气的回答指明了它的作用是什么?]
小猴子一张开嘴,空气就跑了。
段导读:第2至第5自然段写了空气看不见的特点和可以让人呼吸的作用。
小猴子赶紧追。他一边追,一边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你玩儿的小皮球里,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④这句话介绍了空气的第二个作用,是什么?]
小猴子拿起小皮球,左瞧瞧,右看看,皮球上面没有“门儿”,这可怎么办呢?[⑤“左瞧瞧,右看看”表现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他一拍脑门儿,计(jì)上心来,找来一把锥(zhuī)子,在皮球上刺了个小洞往里瞧。哎呀,糟糕!皮球瘪(biě)了,空气又跑了。[⑥“哎呀,糟糕!”写出了小猴子怎样的心情?]
段导读:第6至第8自然段写空气藏到皮球里,可以让皮球跳起来。
小猴子不灰心,又去找空气。他找哇找,大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汽车的轮胎(tāi)里。有了我,汽车就能装得多,跑得快。”[⑦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小猴子一眼看见轮胎上有气门儿,忙用手打开。他想,这下准能把空气抓到。不料只听见哧(chī)的一声,轮胎瘪了,空气又跑了。
段导读:第9至第11自然段交代了空气藏到密闭的轮胎里,可以让汽车装得多,跑得快。
小猴子爬起来,继续找空气。他一边找,一边喊:“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你写字用的钢笔里。”
小猴子忙把笔打开。为了不让空气跑掉,他把笔尖放进墨(mò)水瓶(píng)里,以为这回准能把空气捉到。没想到,小猴子一捏(niē)钢笔的皮管儿,只听见咕嘟(dū)一声响,墨水冒了几个泡,空气从皮管里跑掉了,墨水钻进了皮管儿里。[⑧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段导读:第12至第14自然段交代了通过空气的压力可以让墨水钻进钢笔的皮管里。
小猴子又去找空气,大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我在火炉里,忙着帮助火燃得更旺(wàng)。”[⑨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小猴子眨了眨眼,看着熊熊燃烧的火苗,着急地喊道:“空气,空气,你在哪里?”
突然,从四面八方响起了空气的回答:
“小猴子,你瞧,我在空中一跑就成了风。”[⑩你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吗?]
小猴子仰望天空,一阵微风拂面,怪痒痒的。
“小猴子,我在这里。要是没有我,庄稼啦,树木啦,就不能生长。”[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小猴子跑到田地边,大树旁,多神奇呀!禾苗茁壮,树木挺拔。
段导读:第15至第22自然段交代了空气对流形成风,可以让火烧得更旺,让植物呼吸,使禾苗茁壮,树木挺拔。
“小猴子,快来呀!你看,水里有了我,鱼儿才能生活。”[这里介绍了空气的什么作用?]
小猴子跑到小河边,低头一望,小鱼儿游得多快活!
“小猴子,我在这里!”
“小猴子,我在这里!”[为什么要反复重复这句话呢?]
第二部分(第2~26自然段):主要写了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哦!小猴子恍(huǎng)然大悟,原来自己周围都是空气,自己就生活在空气里,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第三部分(第27自然段):告诉我们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就生活在空气里,空气对于我们和大自然的一切来讲都非常重要。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在哪里吗?有只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他能找到空气吗?我们快来读读课文,和他一起去找找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3.认读生字卡片。

隐yǐn身人计jì上心来轮胎tāi墨mò水瓶pínɡ捏niē旺wànɡ
4.理解词语的意思。
隐:隐藏不露。恐怕:表示猜测、估计。恍然大悟:忽然完全明白。
5.积累你喜欢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
1.教师以游戏激发兴趣,以憋气活动导入新课,从而引出今天研究的对象——空气,揭示课文题目《空气在哪里》。
2.实验验证,利用器材证明空气的存在是本课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自己设计,再操作验证。当学生把瓶子放到水里,看到气泡产生,知道空气存在时,教师还可以不断地鼓励学生:“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空气在瓶子里?”

1.继续练习默读课文。
2.了解空气的作用。
3.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投影。
一板书课文题目,整体感知
1.板书课文题目,质疑:什么是空气?
(老师简介:空气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此外还有水蒸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默读全文。思考:小猴子都到哪儿去找空气?找到了没有?
3.读课文,说说主要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小猴子要和空气玩儿捉迷藏的游戏。
第二段(第2~26自然段):小猴子到处找空气。
第三段(第27自然段):小猴子明白了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二细读课文,了解空气的作用
1.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空气有什么用处?
(2)画出文中不懂的词句。
2.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上面的问题。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理解。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共同讨论解决。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空气在皮球里,让皮球跳得老高老高。
(2)空气在汽车的轮胎里,让汽车装得多,跑得快。
(3)空气在写字用的钢笔里,让墨水钻进皮管儿里。
(4)空气在火炉里,帮助火燃得更旺。
(5)空气在田地边,禾苗更加茁壮。
(6)空气在大树旁,树木更加挺拔。
(7)空气在水里,小鱼儿游得多快活。

4.理解句子。
1.出示句子1。

我可是个“隐身人”,随便藏到什么地方,恐怕你都很难找到。
(1)“隐”在句中是什么意思?(隐藏不露,让人看不到。)
(2)“恐怕”是什么意思?(表示估计或担心。)
(3)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4)读一读这句话。
2.出示句子2。

哦!小猴子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周围都是空气,自己就生活在空气里,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
(1)“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忽然醒悟。)
(2)小猴子忽然明白了什么?(自己周围都是空气。)
(3)从“时时刻刻”这个词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离不开空气。)
(4)朗读这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加深对空气的了解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人人参与实验,并在实验中细心点拨,让学生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力求在学生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本课教学既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进行探究实验,也需要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发挥每个学生手、脑、耳、眼、嘴等功能,让他们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在互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墨水(mmù)空气(kòngkō)隐身人(yǐyǐng)哪里(nnà)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赶紧—()着急—()著名—()
神奇—()调皮—()留意—()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小猴子。
(2)帮助火燃得更旺。
(3)我们时时刻刻。
4.空气对我们人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让空气保持洁净呢?
提示:减少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排放,保持环境卫生,绿化造林等。
一空气简介
空气是弥漫于地球周围的混合气体。无色,无味,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还有极少量的氡、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以及水汽、二氧化碳、尘埃等。地球的正常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约占4/5,氧约占1/5。
假如没有空气,我们的地球将是一片荒芜的沙漠,没有一丝生机。绿色植物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阳光和水合成营养物质,在此过程中,氧气被释放出来。人类和其他动物呼吸空气来获取氧气,还需要从摄入的食物中获取能量。
二“沉重”的空气
空气并非没有重量,一桶空气的重量大约相当于一本书中两页纸的重量。大气层中的空气始终给我们的身体以压力,这种压力被称为大气压。因为我们体内也有空气,这种压力体内外相等,所以,大气的压力才不会将我们压垮。
三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
200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小了1/5左右。通过对剩余气体的研究,他发现这部分气体不能供给呼吸,也不助燃,他误认为这全部是氮气。拉瓦锡又把加热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的结论。

延伸阅读

《空气在哪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会认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

教学准备:

气球、课件、展示台。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五颜六色的气球)

问:气球为什么会鼓鼓的呢?(学生回答)师把里面的空气放掉,再问:空气跑到哪里去了?(生回答)

2、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空气在哪里》。(板书课题)

二、自学课文。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画出文中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学。

3、反馈:课件出示词语花园,指名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5、课件出示: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小猴子和空气玩游戏,空气一直躲,小猴子一直,最后小猴子明白了。

(指名回答后,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三、合作探究,理解课文。

过渡:同学们自学得很不错,接下来,就要看我们合作精神怎么样了!比一比,看哪个合作小组最先完成学习任务。

1.出示合作要求。

课件:

1)自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用波浪线画出空气的作用,小组内汇报。

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选出你喜欢的一组对话在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读。

2.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完成任务。

3.集体汇报。(结合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教学)

空气在小猴子的肺里

1)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自己是怎么说的呢?

2)我们的肺里有空气吗?试一试就知道了!把鼻子捂住,屏住呼吸,有什么感觉?

3)空气有什么作用?

空气在皮球里

1)你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找到的?空气说什么?

2)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墨水里

1)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和你平常发现的一样吗?

2)这里,空气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汽车轮胎里

1)出示课件:汽车在行驶。

2)齐读空气说的话。

3)它的作用是什么?

空气在水里

1)课件出示:鱼儿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

2)你看到了什么?这关空气什么事呢?

3)自豪地读读空气说的话。(课件出示空气说的话。)

空气在火里

1)气还有什么作用?读读空气说的话。

2)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能帮助火燃烧呢?

空气在田野里

1)空气还在哪里?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

2)谁来用“有了我……才能”改改空气说的话?

大家学得真好!老师还有个疑问:风是怎样形成的?(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4、分组完成下列表格,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组对话练习分角色表演读。

空气在哪里

空气有什么作用

5、展示汇报。

1)展示台展示学生完成的表格,集体订正。

2)指名分角色表演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拓展练习。

1、课件出示:

(1)、我是小小科学家。

1)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有什么作用?(绘制表格完成。)

2)设计一个小实验,证明空气在哪里。

(2)、我是小作家。

我会续写课文。

2、选择你喜欢的一组作业,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也可以与好朋友一起完成。

3、汇报,做得好的给予奖励。

五、总结下课。

1、学习了本课,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师总结:这神奇的空气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就生活在空气中,时时刻刻都在呼吸着空气,为了我们的健康,我们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空气永远新鲜吧!

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在我们周围

我们生活在空气里真神奇

时刻呼吸着空气

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独立完成生字新词,
2.理解“痕迹”、“诺言”、“领悟”等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及效果;
5.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感悟幸福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四、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设疑激趣,揭示目标。
1、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
2、板书“幸福”,什么是幸福?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板书“在哪里”,幸福在哪里?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探索(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作者的材料;
2.请同学们熟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十年前的泉井是什么样的?
5..面对这种情形,三个牧童做了一件什么好事?心情如何?之后,又许下了一个什么诺言?
交流: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语言、动作、神情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中领悟幸福在哪里。
1、自读课文的前19个自然段内容:你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指名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问题: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课件出示:按原文填空,并说说感受。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开一条水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地下()处一股()的泉水。孩子们高兴()了。他们从远处()来石块,把沼泽()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从“代表……代表……代表……代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智慧女儿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对牧童说呢?请用四个“代表”说一句话。
(三)十年后的泉井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合作提升
激动、喜悦的孩子们会在一起聊些什么呢,请看课文的21—33段: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2.从三个小伙子的谈话中,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得到幸福的?他们认为的幸福分别是什么?
四:协同展示
当他们正在谈论各自幸福的时候,智慧女儿出现了,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可以把“领悟”换成是“知道”或“理解”吗?
2.谈谈你对智慧女儿的话的理解。
33..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你心中的幸福。
(1)男女分角色读。
(2)讨论:
①“领悟”一词什么含义?
②你能谈谈怎么理解“智慧的女儿”吗?
③汇报
Ⅰ“领悟”的意思是“领会、理解”。在文中,智慧的女儿肯定了三个孩子已经领会(理解)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三个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领会(理解)了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Ⅱ因为这个姑娘像一位良师益友,引三个孩子去领会幸福是含义,帮助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说她是智慧的女儿。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五、拓展交流,情感延伸。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联系亲身经历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3、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4.配乐朗读有关幸福的小诗
幸福,
就好像是一个甜甜的巧克力,
当舌尖触到的一刹那,
苦涩难咽,那种先甜后苦的味道。
幸福,
就好像一朵春雨过后的兰花的香气,
散发出让人感到舒适的味道,
那就是幸福。
幸福,
就好像刚解冻的溪水,
那解冻的清凉,
清澈无比,无瑕无疵。
幸福,
就好像痛苦后的甜蜜,
就如雨后的彩虹,
经历风雨之后,
是那么美好、奇妙。
的确,幸福遥不可及,
是的,幸福触手可得!
六:作业设计: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教材分析

 《幸福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三个牧童把一口喷泉挖成一口泉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十年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劳动,亲身找到了幸福的事,说明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时 2课时

板书设计

幸福在那里

 幸福在对人类有益的活动中

 工人、农民、医生、清洁工、建筑师等

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课前小故事:《手尖上的幸福》

 1、故事中的小女孩用一双孱弱的小手描画出了动人的幸福,生活中的你幸福吗?你有过幸福的感受吗?

 2、你曾感受过怎样的幸福?

 3、幸福在哪里?我们怎样能找到幸福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保加利亚埃林·彼林的童话故事,找寻其中的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精读课文,领悟幸福的真谛。

(一)指读文章最后一部分----幸福就在于对人类有益的劳动中。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二)、三个孩子分手后,各从事了哪些“有益于人类的劳动”?

1、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幸福?

为什么说他们的劳动是有益的?

2、出示智慧的女儿的话。

 ①理解“领悟”一词的含义。

 ②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分角色朗读此部分,感受三个青年的幸福经历。

四、在这之前,孩子们也做了好事,为什么就没有体会到幸福呢?

 1、自读这部分内容:

 读懂了什么?把读不懂的地方用笔画出来。

 2、重点研读三个牧童挖泉井的段落(1-5自然段)

 三个牧童是怎样挖泉井的?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划出文中的有关词语、语句。(愉快,高兴极了,心满意足)

 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浑浊的泉水变成了清洁透明、清澈的、如同镜子一般的泉水)

 3、孩子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呢?从文中的6-19自然段中找寻答案。

①朗读孩子们说的话“我们把它弄干净了,就是供大家喝的”,领会其中的意思。

②出示智慧女儿的话。

五、回归整体,从三个牧童挖泉井的经历中,领悟到幸福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课文的后14个自然段向我们再现了十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的经历,放手让学生用心读书,从人物的话语中领悟幸福的真谛。

[点评:以上设计,紧紧围绕着孩子们十年前、十年后的生活经历,从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情中,引导学生明白“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层层深入,恰到好处。]

六、合作表演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说说你与家长交流的“幸福是什么?”

 1、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2、爸爸妈妈眼中的幸福是什么?

 儿女的长大

 依据贴心的关怀

 下班后我们送上的一杯热茶

 我们优秀的学习成绩

 3、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呢?

 4、这些幸福是从何而来?

 5、出示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谈感受。

 举例:“能使大多数人幸福的人,他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马克思”

“幸福要靠劳动,要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直入文章主要内容

 学文后,让学生在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的拥有中,细心地回味着“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而,自然而然地达到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目的。

作业设计

 1.规范地书写生字。

 2.完成基础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时由谈话引入,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章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幸福的含义,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春天在哪里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春天在哪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哪、枝、柳、脸、醒、换、新、豆”8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了解“桃、换”的笔顺,理解“探”在文中的意思,积累带有“木字旁”和“提手旁”的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枝、豆、脸、换”四个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特别是轻声)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

重难点1.能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春天里风、雾、雨、阳光,以及一些植物的特点。

教学媒体录音机、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

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一、音乐引入,谈话揭题。

(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小朋友们,春姑娘已经迈着轻快的步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了,可你知道她在哪里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找——春天在哪里!

(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读题。学生字:“哪”

交流:你认为春天会在哪里呢?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出示填空:春天在(),在(),在(),在()。

听课文录音,交流完成填空:

春天在(枝头上),在(草地上),在(竹林里),在(田野里)。

(1)学习生字“枝”(提醒字音: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

(2)指导读句(“上”和“里”读轻声)。

三、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出示课文插图)我们一起找到了春天,仔细看,春天的枝头、草地、竹林和田野跟以前可大不一样啦!他们都有哪些变化呢?

2.交流并出示句子:

(1)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2)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3)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4)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3.交流:(1)春天的风微微吹动,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a.学习生字:柳(巧记字形:中间的一撇和一竖多像柳条儿在跳舞呀)

b.学生字:“脸”,“醒”。

c.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看,在微风的吹拂下,嫩绿的柳条儿翩翩起舞,粉红的桃花开得正艳,真是“桃红柳绿”,美丽极了!(板书:微风桃红柳绿)

d.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一小节。(2)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换上了新衣。

a.学习生字:换(提醒字音:三拼音;交流笔顺并闭上眼睛自己书空),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提手旁”的字?学习“新”:b.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看,春天的雾轻轻的,细细的,在它的滋润下,草儿由黄变绿,仿佛换上了一件新衣裳!(板书:轻雾草儿换衣)

c.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二小节。

(3)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a.指名读句子

b.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春天的雨像细丝,像牛毛,飘洒向大地,在它的阵阵呼唤声中,竹笋宝宝就从地下探出头来啦!(板书:细雨竹笋探头)

c.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三小节。

(4)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a.学习生字:豆

b.结合插图(媒体),激发情感:春天的太阳照得大地暖洋洋的,在它的照耀下,麦子变青了,菜花变黄了,粉紫的蚕豆花儿也开了,还很香呢!(板书:暖阳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c.指导朗读句子和第三小节。

四、总结课文,熟读成诵。

1多种形式朗读全文。(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赛一赛读——做动作读等)

2交流:我们一起找到了春天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的变化,你们喜欢春天为我们带来的这些变化吗?为什么?(结合板书)

3尝试背诵。

五、学写小诗、复习巩固。

1.你们把春天的美读出来了,再请你做做小诗人,仿照课文,把春天的美说出来!

春天在那里?

春天在():

(),

()。

2.趣味识字——“花儿朵朵开”。

(1)瞧,春天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河边、果园、草地都开满了鲜花,只要你读出花儿上的字词,花儿就会开得更鲜艳美丽。

(2)学生自由读花儿上的字词:树枝、柳条、跳舞、桃花、轻轻细细、飘飘洒洒、换、探、暖、桃红柳绿。

(3)交流字词。

3.指导写字。

(1)观察“枝、脸、豆、换”的字体——左窄右宽。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

4.师生共同评价书写情况。

板书设计

枝头上微风桃红柳绿

草地上轻雾草儿换衣

1.春天在哪里竹林里细雨竹笋探头

原野里暖阳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

教学效果反馈课文是一首小诗,也是一曲歌词。我用音乐引入,谈话揭题。在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时,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再轻松进入主题:春天会在哪里呢?从而进入课文春天在“枝头上”、“草地上”、“竹林里”和“田野里”四小节的学习。这首诗语言整齐中富有变化,节奏明快,非常适合朗读,教学时我对每一次的读要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最后再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语文A版三年级上《自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篇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习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一文(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习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小结。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习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16赵州桥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三年级语文上16赵州桥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
要求1.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
3.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提高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重点
难点1.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教学
课时两课时
赵州(zhàozhōu)桥
河北省赵县的洨(xiáo)河上,[①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内容?]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gǒng)桥,叫安济(jì)桥,又叫赵州桥。[②这个句子中的“世界闻名”一词说明了什么?]它是隋(suí)朝的工匠李春设(shè)计和主持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③“一千四百多年”意在说明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了赵州桥在哪里,设计者是谁和什么时候建造的。
赵州桥非常雄伟。[④这个句子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kuān),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⑤这个句子是如何体现赵州桥的雄伟的?]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qì)成,下面没有桥墩(dūn),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kuà)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句导读:这句话介绍了赵州桥的建筑材料和整体结构。写河面宽达三十七米多,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气势。]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⑥赵州桥构造上的特点是什么?]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⑦这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种设计,在建桥史(shǐ)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huǐ),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⑧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讲了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突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⑨这个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diāo)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zhǎo]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句话在本段的结尾,其作用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赵州桥上精美的图案,体现了赵州桥的美观。
赵州桥表现了劳(láo)动人民的杰(jié)出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lì)史遗(yí)产。[句导读: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对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讲了赵州桥的意义和存在价值。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生字卡片。
一导入新课
1.读课文题目,谈谈对赵州桥的了解。
2.老师简介赵州桥。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说说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自学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字义。
2.同桌交流。
3.认读生字、新词。

4.认读多音字。
5.理解词语的意思。
(1)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设计: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订方案、图样等。杰出:才能或成就特别出色。
雄伟:雄壮而伟大。遗产: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
1.自己练习朗读,读正确。
2.齐读全文,读流利。
1.教学本课时,教师可采用谜语导入法。“驼背老公公,力气大无穷,背上走车马,身下行船只。”当学生兴趣盎然地猜出“桥”之后,教师顺势引出赵州桥。这样在上课伊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2.本课要求学生背诵喜欢的部分,如果教师能给学生示范背诵课文,无疑是对学生背诵兴趣很好的示范和强烈的激发。
3.课上,教师可让学生就课文题目提问,然后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学生经过交流就可以把本课的所有内容全部掌握。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思考了解了赵州桥的特点。

1.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赵州桥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建筑?同学们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今天我们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它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赵州桥——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它为什么世界闻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特点。
2.读了课文,说说赵州桥给你的印象。(雄伟、坚固、美观。)
3.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1)读课文,理解的内容在旁边写上体会。
(2)把不理解的词句用“”画出来。
4.合作交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在合作学习中,了解课文从哪些地方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
(2)互相帮助,理解不明白的语句。
5.汇报合作学习的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雄伟?
投影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①桥长五十多米。(大约有我们十个教室那么长。)
②桥有九米多宽。(比三个教室的宽度还宽。)
③结构不同凡响。
看图体会“没有……只有……还各有……”。
④联系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这种设计指什么?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个创举?(第一,前人没有这种建桥设计,可以称为创举。第二,“这种设计既减轻了……又减轻了……”,这一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是“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⑥指名朗读,加深理解。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了。②遇到洪水不容易冲毁。
(3)从哪些地方看出赵州桥十分美观?
①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②展开讨论。
③出示书中说的三种龙的姿态的图形,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看图,读文,练习说说。
④“所有的龙”指什么?还会有哪些姿态?(引导学生想象)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⑥练习背诵,加深理解。
6.朗读课文,谈感想。
(1)通过全文的学习,你由世界闻名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2)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加强朗读
1.朗读全文,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
2.谈体会。学习了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1.教学时,教师可以用硬纸和硬币做拱形和直线形桥所能承受的压力的实验,用直观的现象让学生明白拱形桥的特点。
2.敞肩拱形的设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尝试用卡纸剪出桥的拱形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边出示文字说明,边用卡纸展示。这样既直观,又便于学生理解什么是“敞肩拱形”设计。
1.连一连。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①用鼻子嗅②听见的事情;消息③听见
新闻(②)耳闻目睹(③)闻一闻(①)
戏:①戏剧②玩耍③嘲弄
双龙戏珠(②)戏弄(③)京戏(①)
3.选词填空。
创举创造
(1)美好的生活,需要我们去(创造)。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个(创举)。
宝贵珍贵可贵
(3)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4)这是一张(珍贵)的图片。
(5)(可贵)的是,他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
4.猜谜语。
十字路口挂彩虹,上上下下车快跑,
红绿黄灯全不用,现代交通实在好。
打一建筑物(立交桥)
5.为什么赵州桥石栏上雕刻的图案以龙为主体呢?
提示:从龙在中国的象征意义及影响分析。
一石拱桥
我国古代桥梁形式多样,在建筑上极富特色。从结构与造型上,可以分为拱式桥、梁式桥、索桥、浮桥、悬臂桥等。古代遗留下来的石拱桥数量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赵州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石拱桥也很有名,如近代建造的北京卢沟桥,明末建造的江西南城万年桥、永丰思江桥,清代建造的清漪园(今颐和园)十七孔桥。
二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一线天”桥
在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畔,有一条长达几里的大裂缝,名叫老昌沟。沟的两边平行相峙,山壁陡峭,直插云天,沟深达200余米,宽仅50余米,沟里云飘雾绕,从沟底仰望天空,好像一条蓝色的绳索悬在空中,人称“一线天”。1964年修建成昆铁路时,桥梁建设者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中国跨度最大的铁路石拱桥。本桥孔跨54米,是我国跨度最大的空腹式铁路石拱桥,全长63.14米,具有民族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
三中国绍兴——古桥之乡
绍兴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称越国。境内水道纵横,有“水乡”“水城”之誉。因水而有桥,因桥必有景,美名桥乡。绍兴桥梁量多面广,据1993年底统计,全市有桥10610座,誉为“万桥市”。在这众多桥梁中,古桥占有很大比例,是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自适应于小江小河的木梁桥、木拱桥到适应于大江大河的浮桥,继而发展到石梁桥、三边形桥、五边形桥、七边形桥、半圆形石拱桥、马蹄形石拱桥、椭圆形石拱桥,及至跨入当今世界先进拱圈结构的准悬链线拱桥,构成了一个极完整的古桥系列,成为中国古代桥梁发展、演化的一个缩影,因此绍兴被称为中国“古桥博物馆”。

三年级语文上6蜗牛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6蜗牛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
要求1.知道保护我们生活的世界,爱护动物。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观察动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蜗牛
院子里,邻(lín)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弄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唱着:“蜗牛、蜗牛,先出犄(jī)角后出头……”[①这段话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听着那动听的歌谣,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②这句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段导读:动听的歌谣把“我”带回了童年的记忆之中,从而引出下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看到蜗牛,听着歌谣,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每当下过雨,[③“每当”一词说明了什么?]我和小伙伴们就到潮湿的墙根捉蜗牛。[④蜗牛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luóxuán)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⑤“总是”“不肯”两个词语表达了“我们”怎样的心情?]于是我们就把它们放在平整的石块上,一边唱着歌谣,一边观察着它们的动静。[⑥“一边……一边……”这一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chù)角,东张西望地“巡(xún)视”一番(fān),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wēi)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⑦从这句看,小蜗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即把头缩回去。[⑧这句话中的“轻轻地碰”“立即”“缩”说明了什么?]嘿(hēi),真是个胆小鬼(guǐ)![⑨这个句子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段导读:写“我”嘲笑蜗牛是胆小鬼。
有一次,我将一只蜗牛放在墙壁上,想看看它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⑩这一句在全段中的作用是什么?]它爬得慢极了,脖(bó)子伸得老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zhuì)着。[这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表现了小蜗牛怎样的特点?]看得出,它爬得很努力。好半天,在它的身后留下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爬痕(hén)。[“好半天”与“弯弯曲曲”分别说明了什么?]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可它还在不懈(xiè)地向上爬,只是有时稍停一下,喘(chuǎn)一口气,又继续往上爬。[“我”为什么会“不耐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想逗(dòu)逗它,但是刚碰到它的触角,它身子用力一缩,就从墙上掉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到地上。[“用力一缩”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句话相照应?]我真担心会把它摔坏了,急忙俯(fǔ)下身子去察看。谁知过了一会儿,它又探出了小脑袋,一对触角摆来摆去,好像在说:“没关系,我没摔坏。”[句导读:小蜗牛的话是作者的想象,使一只活泼、坚强的小蜗牛跃然纸上,很招人喜爱。]我以为它会畏惧(wèijù),会退缩,会放弃爬墙的努力,然而,[“然而”一词表转折,它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它又爬上了墙壁,一点儿一点儿努力往上挪(nuó)动着。[两个“一点儿”和“挪动”说明了什么?]真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ān)”哪![作者在赞叹蜗牛怎样的精神?]我开始敬佩它了,于是用最大的耐心仔细看它往上爬。[“我”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终于,经过几十分钟的长途(tú)跋涉(báshè),它到达了墙壁的顶端。[这句话从哪几个方面对蜗牛取得胜利作了总结?]它转过小脑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说:“你看到了吗?我成功了!”[句导读:小蜗牛的话仍然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小蜗牛爬上墙顶的喜悦和自豪,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小蜗牛的赞赏和喜爱之情。]
段导读:讲“我”观察蜗牛怎样在垂直平面上爬行。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开始时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很敬佩它。
如今,城市里已很难见到蜗牛了。有时候跟朋友们谈起童年趴在墙根捉蜗牛的事情,不免(miǎn)有些惆怅(chóuchàng)。[“惆怅”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时突然听见小青青在院子里唱着熟悉(xī)的儿歌,我便再也坐不住了,连忙放下笔,奔出房门,想和她一起,再好好地看看我熟悉的蜗牛。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再一次提起熟悉的儿歌,与课文的开头相照应,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生字卡片,蜗牛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蜗牛的图片。观察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说说它的样子。
2.你对蜗牛有哪些了解?
3.教师简介蜗牛。
蜗牛,生活在潮湿陆地上的软体动物,有螺旋状的外壳,头部有两对触角。吃植物的根、叶、芽,是一种害虫。有的种类可食用。
4.板书课文题目,导入课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小时候是怎样趴在墙根捉蜗牛的事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1)对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理解词语的意思。
痕:事物留下的印迹。继续:连续,接着。熟悉:清楚地了解。
危险:危急凶险,指虽未发生,但已面临灾难的情况。畏惧:害怕。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
“袋”,上下结构,上半部的右边不要多写一“撇”。
“免”,注意与“兔”字区别,不要多写一“点”。
三朗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朗读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上课伊始,可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把学生带进蜗牛的世界中,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而且生动有趣,不乏味。
2.讲解本课的词语时,教师可先讲解字面意思,然后采取以行动和表情演示的方式讲解词语,如“巡视”“东张西望”等词语都可以借助表情和动作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义。

1.了解蜗牛的形体特征、行动特点。
2.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有关蜗牛的图片。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上节课所讲内容,关于蜗牛,你了解了哪些?
2.投影出示蜗牛的图片,说说你对蜗牛的印象。
二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观察蜗牛?
2.朗读全文,回答上面的问题。(第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
(2)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3)小组交流。读句子,谈体会。
(4)理解句子。
投影出示: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慢慢地伸出头来。
①读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③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讨论:“我”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
四朗读课文,体会观察方法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观察方法。
(1)观察时要有一定的顺序。
(2)不仅要看事物的整体,还要观察每个部位的样子。
(3)观察时不仅要观察静态,还要观察动态。
1.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蜗牛的资料。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蜗牛的了解,让大家对蜗牛有初步的认识。
2.课上教师可让学生们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真正了解蜗牛。
3.讲解完后,教师要留有一点儿时间让学生交流感悟,介绍自己平时都观察过什么,得到过什么启示和乐趣。将文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课文的学习真正运用到生活当中。
1.看拼音,写词语。
chùjiǎo(触角)jìxù(继续)dǐnɡduān(顶端)dǎnxiǎo(胆小)línjū(邻居)shúxī(熟悉)
2.比一比,再组词。
3.选词填空。
继续连续陆续
(1)花圃里的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2)爸爸已经(连续)工作了十几个小时。
(3)我们要(继续)努力奋斗,作出新贡献。
4.猜谜语。
叫牛不是牛,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蜗牛)
5.为什么蜗牛爬行时会留下一道爬痕?
一蜗牛简介
蜗牛有一个比较脆弱的、低圆锥形的壳,不同种类的壳有左旋的,有右旋的。有明显的头部,头部有两对触角。后有一对较长的触角,顶端有眼,腹面有扁平宽大的腹足,行动缓慢。足下分泌黏液,降低摩擦力以帮助行走,黏液还可以防止蚂蚁等一般昆虫的侵害。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的地方,在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蜗牛旱季也会休眠。蜗牛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干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它们就会出来活动。一般蜗牛以植物叶和嫩芽为食,因此是一种农业害虫。
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动物,富含多种氨基酸。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虽然蜗牛嘴的大小和针尖差不多,却有20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将它称之为“齿舌”。
二有趣的动物
1.蜜蜂嗅觉可与狗争高下
蜜蜂的嗅觉非常灵敏。一项研究表明,单只蜜蜂的嗅觉相当于狗的99%,成群蜜蜂的嗅觉灵敏度则要比狗强许多。它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许多气味。另外,蜜蜂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本领,那就是能将自己记住的气味“告诉”同伴。
2.海豚会救人
海豚救人的举动源于它们照料子女的天性。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它们经常要浮出水面换气。海豚妈妈常把自己的孩子托出水面呼吸。所以当人落入水中挣扎时,这可能会引起海豚妈妈的本能反应,前去营救。也有人认为,海豚救人是它们在自觉地见义勇为,因为海豚有一个发达的大脑,十分聪明伶俐,因此海豚救人时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不是推向大海。

一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春天在哪里》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进入“日积月累”天地,揭示课题。
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风拂面
柳绿花红百花盛开万物复苏
1、指名读,齐读。
2、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谈话、揭题:
是啊,春天来了!瞧,小朋友们正在寻找美丽的春天呢!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行列吧!(出示课件: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课题)
二、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1:“说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微笑着对小朋友说:“大家好,我是春姑娘,听说你们都很喜欢我,能不能讲一讲和我有关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关的古诗、课文呢?”)
b、学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说一说、背一背。
c、指名说、背、评议。
d、说说春天是个怎样的季节?
2、创设情景2:“找春天”
a、出示课件:(春姑娘:“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快和小朋友说说吧!”)
b、分小组交流。
c、指名说、评议。
d、播放春季美景的有关录像,指导学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得好的及时给予鼓励。
3、创设情景3:“赞美春天”
a、谈话: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一想用我们动听的歌声、多彩的画笔来表现它、赞美它?
b、自由组合成“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
c、明确要求:
(1)请创意组的同学合作画一画春天的图画,并写上描写春天的句子。
(2)请演艺组的同学加上动作,歌唱春天。
(3)请剪贴组的同学根据搜集的图片合作贴出一本春天的画册,可以配上诗句或课文。
(4)根据三个组的内容,准备几个问题向对方组提出。
D、“创意组”、“演艺组”、和“剪贴组”依次上台展示介绍,接受对方组的提问并回答。(说说自己的画和剪贴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么画、贴、唱的歌里有些什么)
三、总结。
1、出示课件。(春姑娘:“我真高兴,你们送给我这么美丽的图画、动人的歌曲,还有那么好听的故事,谢谢你们!”)
2、教师谈话:是啊,春姑娘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一幅七彩的画,一首无言的诗,一曲悠扬的歌,一个讲不完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进入美丽的春天吧!
3、播放乐曲《春天在哪里》,学生齐唱。

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
要求1.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提高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山雀
我的一只眼睛里进了灰尘。我想把灰尘取出来,这时另一只眼睛也进了灰尘。[句导读:开篇就写眼睛进了灰尘,很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而引起下文,寻找灰尘的来源。]
段导读:写“我”的眼睛里进了灰尘。
我这才发现,风朝我这边吹来一些锯(jù)末,锯末按风向在地上落了一行[háng]。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句导读:是谁在锯木头呢?又是一个疑问,继续吸引读者往下读。][①“我”找到灰尘的来源了吗?是什么?]
段导读:写“我”断定是谁在上风头锯木头。为下文看见小山雀作了铺垫。
我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záo)枯树干,从烂木头里找虫子吃。[②锯末是怎样产生的?]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wǎ)灰色的,白色的两颊(jiá)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bān)。[句导读:抓住“瓦灰色”“白色的两颊鼓鼓的”“几个黑斑”这几个主要特征来描写小山雀的外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③“我”为什么要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zhǎng)堵住了窟窿(kūlong)。[④“悄悄地”“绕”“偷偷”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⑤小山雀为什么装死?]
段导读:写“我”发现两只山雀,并把其中一只堵在树洞里。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我”是怎样发现两只山雀的。
另一只山雀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⑥“两三步远”“不时尖叫几声”分别说明了什么?]可以猜(cāi)想到,它是在劝告它的朋友,要尽[jǐn]可能老实一些躺在那儿:“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等他来追我,你就赶紧逃!”[⑦另一只山雀真的在说这些吗?]
段导读:这段话写自由的山雀在不远的树枝上一边监督“我”,一边劝告自己的朋友尽可能老实些。
我不再折磨小山雀了,便走到一旁去,看它们会怎样。我站在那儿等了很久,因为自由的山雀能看见我,它在警(jǐng)告拘(jū)禁中的山雀:“你还是再躺一会儿吧,他站在附近看呢……”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自由的山雀担心着树洞内的山雀,为它“通风报信”。我等了很长时间,自由的山雀才发出一种特殊的尖叫声,我明白了,它在说:“没有办法,出来吧——他还在那儿站着。”[⑧“特殊”和“才”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我”在等了很长时间后,听到了自由的山雀向拘禁中的山雀发出的叫声。
尾巴不见了。[⑨“尾巴不见了”,为什么?]从树洞里探出一个两颊上有黑斑的小脑袋,尖叫道:“他在哪儿?”
“喏(nuò),在那儿站着呢。”另一只小山雀尖叫道,“你看见了吗?”
“我看见了!”拘禁中的小山雀尖叫了一声,就飞走了。它们向一旁飞了几步远,互相低声交换意见:“咱们来瞧瞧——也许他走了。”
这两只山雀落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东瞧瞧,西望望。[你如何评价两只可爱的小山雀?]
“在那儿站着呢。”一只小山雀说。
“在那儿站着呢。”另一只小山雀也说。
它们说完就飞走了。
第三部分(第6~13自然段):从简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只山雀的团结友爱和活泼可爱。同时,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两只山雀的喜爱。

1.学习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用本课的生字组词。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山雀的图片。
一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你们见过山雀吗?说说你们见过的山雀是什么样子的。
2.投影山雀的图片。教师进行介绍。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卡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去掉拼音再读词语,巩固读音。
4.学生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5.交流各自记字形的方法。
6.理解词语的意思。
肯定:表示无疑问;必定。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凿:打孔;挖掘。
警告:提醒,使警惕。拘禁:把抓获的人暂时依法关押起来。
7.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自己练习书写,注意笔顺及占格位置。
(2)重点指导:
“雀”,上下结构,上面是“少”,下面左边是“竖”,右边是四“横”。
“追”,半包围结构,第一笔是“小撇”,不要写成“点”。
“躺”,左右结构,第七笔“撇”不要出头。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且对话形式多样,所以教师在课前要布置学生认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让学生首先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课上教师再重点讲解。
2.针对本课特点,教师可以将识字、写字分别穿插在每一节课中,在课堂上有机地穿插写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3.教师可采用在课堂上突出识字、重视词语学习的方法教学。在学习方式上,教师可采用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的方法教学,把识字学词、阅读融为一个整体,突出语言训练的实践性和识字教学的综合性。

1.使学生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片,投影。
一导入新课
1.看图片,说说你对山雀的印象。
2.关于“山雀”,你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不懂的词语。
3.质疑,理解。投影句子,结合课文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

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1)读句子。
(2)体会加点词的意思。
悄悄地:动作的声音很低,不让山雀知道。绕:不从正面过去,而从后面迂回过去。
偷偷:瞒着人做事。课文中指“我”悄悄地走过去,不让山雀发觉。
三细读课文,体会山雀的可爱
1.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意思。
2.请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体会。
(1)读一读自己画的句子。
(2)说说自己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汇报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投影句子:

(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这句话通过描写山雀的外形、颜色,写出了小山雀的可爱。

(2)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
这句话中的“纹丝不动”和“像死了似的……”写出了小山雀的可爱。
4.组织讨论。
(1)从课文中找出两只山雀说的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我”是根据什么猜想到这两只山雀的对话内容的。
(2)另一只山雀为什么开始“劝告”它的朋友,后来又“警告”它的朋友?(因为“我”刚用手堵住树洞时,洞里的山雀装死,另一只山雀想引开“我”,所以“劝告”它的朋友先老实躺着;后来“我”走到一旁去了,另一只山雀怕树洞里的山雀“上当”马上往外逃,所以“警告”它还不能动。)
(3)分角色朗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四指导朗读,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指名分角色朗读两只小山雀说的话。
3.讨论:你喜欢这两只山雀吗?为什么?
1.研读课文时以读为主,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在想象中进行感悟和体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体会,整体深化,延伸拓展,从而巧妙地突破重、难点。
2.在教学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教师主要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教师可先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两只山雀的对话,来让学生体会山雀的可爱、聪明。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出山雀的聪明、可爱,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之情。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què(山雀)kěndìng(肯定)nàixīn(耐心)cāixiǎng(猜想)
fùjìn(附近)qǔchū(取出)tǎngxià(躺下)wénsībúdòng(纹思不动)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句子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1)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不动。(纹丝不动)
(2)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一定)
(3)妈妈开心地笑了。(愉快)
4.如果“我”一直堵着洞口,里面的小山雀和外面的小山雀该怎么办呢?
提示:想办法逃跑。
一山雀
山雀是体形比麻雀纤细的食虫鸟类,也是平原、丘陵、山地、林区常见鸟类之一。山雀的体羽以灰褐色为主,它们的鸣声差异极显著,但多少都带有“仔仔黑”的音阶,易于分辨。因其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林业很理想的人工招引的对象,国内外已进行的招引工作有显著效果。我国山雀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均为留鸟。其中最常见的有大山雀和沼泽山雀。
二爱鸟周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认真予以贯彻执行,并确定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
三爱鸟的英国人
英国是世界上鸟类保护工作较为先进的国家。在首都伦敦,大人、小孩儿都对各种鸟类热情款待。伦敦居民一般不养家鸽,但成千上万的野鸽来到城市觅食。爱鸟和养鸟已成为英国人的业余爱好和习惯行为。
四雁群为什么排成特定的队形飞行
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呢?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以节省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的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翅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翅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形成了“一”字或“人”字队形。
五鸟类叫声知多少
鸟类悠扬悦耳的鸣叫令人们大饱耳福。然而鸟类家族成员中也并不全都是天生一副好歌喉的音乐家。例如麻雀的叫声就远不及黄鹂那么婉转动听,而乌鸦的鸣叫在秋风暮色中更给人一种恐惧感,寒号鸟则是在凛冽寒风中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哀鸣。

三年级上《蒲公英》教案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篇童话,文章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蒲公英的种子生根发芽的故事,其中两颗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劝告,执意要落到沙漠和湖面,导致了干死和淹死的结果,教育学生要听别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文章对话多,语言富有个性,适合小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设计理念:

1、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引导自学。

2、以读为主,在读中识字词,感知课文,细悟道理。

3、抓住心理,采用分角表演、读、录音播放、故事会等策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一类、二类生字,会用生字组词,会用“嘱咐”说一句话,会写“绒、球……”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

3、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要一意孤行,要听从别人的劝告,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符合实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2、认识生字词。

一、谈话导入认识蒲公英

1、(播放歌曲《蒲公英》,幻灯演示蒲公英的生长过程)师:认识它吗?(生认,师板书:蒲公英,提示:pú,不能写成“莆”)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词

1、师配乐范读课文,你都听懂了什么?(生交流)

2、生自读,明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挑出生字词,将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结果分别怎样?

3、检查自读效果。

(1)认识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

róngqiújiàngzhǔfubiǎomò

绒球降落伞嘱咐表面沙漠

huònífùwēngpōjìng

迷惑泥土富翁湖泊竞相开放

nícànqiáoyǒulín

泥巴金灿灿瞧黑黝黝波光粼粼

b、指名认读、重点提示:“翁”不能读成“wōng”,“竞”是后鼻音,“泊”是多音字,会组词,“嘱咐”的“咐”在词中读轻声。

c、认生字(不带拼音)

(2)检查读课文

指名读、正音、评议

(3)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a、风儿一吹,蒲公英的种子要去旅行了?你是从课文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一自然段)指导学,表演读。

b、蒲公英的种子都到哪些地方去旅行了?(板书:沙漠,湖泊,泥土,)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的过程?

c、结果如何?(板书:干死、淹死、茁壮成长),指导读第四自然段,理解: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4、读文质疑(机动)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期待

1、如果你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你想落到哪儿?为什么?

板书:

8、蒲公英

沙漠干死

湖泊淹死

泥土茁壮成长

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róngqiújiàngluòsǎnzhǔfumíhuò

()()()()

fùjìngxiāngkāifàngnítǔqīnqiè

()翁()()()

二、读课文填空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落在

里的种子早已;只有落在里的种子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三年级上《蜜蜂》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蜜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课前准备: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第一课时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实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还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争取对课文的脉络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4.呼应导语。

现在你知道法布尔做了一个什么有趣的实验了吗?

三、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

a.初次默读,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读,带着问题思考: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结果怎样?

c.同桌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实验的过程说一说。

三、精读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细细品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b.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c.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收集到的相关知识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板书设计:

《幸福在哪里》课文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幸福在哪里》课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三个牧童每天驱赶牲畜到离村子很远的森林去,那里浑浊的泉水从凋落的树叶和青草下面慢慢地往外冒。

一个孩子说:我们来把泉水弄干净好吗?

好,就这么办!他的两个朋友愉快地响应了。

第二天,他们带来十字镐、铁铲,先挖开一条深沟,把杂草和腐烂树叶上的污水排出去,当积聚在地面的污水排光以后,小沼泽的沙土底下涌出一股清洁透明的泉水。孩子们高兴极了。他们又从远处搬来石块,把沼泽砌成了一个整齐的泉井。

孩子们愉快地、心满意足地坐在泉井旁的石板上,观赏着清澈的泉水。水清得同镜子一样。当泉井里的水慢慢满上来时,他们又把它引向一条水沟往外流。

突然,森林里走出一个非常美丽的姑娘,淡褐色的辫子拖到脚跟,头上戴着一个白色的花环。

孩子们,你们好!她说,我可以喝你们泉井里的水吗?

喝吧!孩子们回答,我们把它弄干净,就是供大家喝的。

姑娘向泉井弯下腰,用自己雪白的手从井里舀了三次水。

我为你们每个人的健康喝了三口水她微笑着说。

沉默了一会儿,她补充说: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我非常感谢你们!并代表森林,代表森林里的动物,代表森林里飞翔的小鸟,代表生长在这里的花草和其他有益的植物感谢你们。祝你们健康和长寿!再见!祝你们幸福

孩子们面面相觑,高兴得跳起来。

你祝我们幸福,一个孩子对她说,但是你说说,幸福在哪里?

你们自己会知道的,十年以后我们再到这里见面。如果那时你们还不知道幸福在哪里,我再向你们公开秘密。

姑娘和出现时一样突然消失了。

那我们就各奔前程,去探索幸福,一个孩子提议,我向东走。

我向西。另一个说。

我就留在村子里,我认为幸福就在这里。

于是三个人分头走了。

十年以后,他们又回到这里。现在他们已成了三个刚强、健康的小伙子了。他们相互看看,心里充满喜悦。泉井和从前一样,静静地冒着晶莹的凉水。周围的树木茂盛起来了,向大地投下浓荫。这里增加了许多通向四面八方的林荫小路,这都是人们来这里取水或者来这里解渴踩出来的。潮湿的沙土布满鸟爪的痕迹,草地上留下了野象和羚羊的脚印。

青年人看到这一切,激动地说:我们的劳动虽然不伟大,但是它带来多大的好处呀!

他们坐在从前坐过的石板上,决定在这里等候着美丽的姑娘。

你们知道吧?第一个青年说,我们分手后,我到了城里,上了学校,我勤奋努力,现在已经成了医生。

那你已经知道幸福在哪里了?朋友们问。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道理。我把饱受痛苦的病人治好,当他们恢复健康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第二个说:我没有拒绝任何工作。在铁路上做过工,在轮船上做过服务员,我当过消防队员,当过养花工。劳动是正当的,我知道,我的劳动对人类有益时,我就感到了幸福。

那你呢?他们转向留在村子里的小伙子。

我耕田种地,地里长出了粮食,我看到我的劳动没有徒劳,我也就感到了幸福。

突然,和十年前一样,在他们面前出现了美丽的姑娘。她丝毫没有改变,仍然是淡褐色的辫子,蓝蓝的眼睛,头上还是那顶花环。

她显得那么美丽、朴素和温柔。

我非常高兴你们信守诺言。姑娘说,我都听到了,你们的话已经证实:你们领悟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你是谁?三个人异口同声地问。

我是智慧的女儿。她说完就消失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幸福在哪里》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

2、搜集处理信息,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搜集现实生活中为他人谋利益的事迹,积累生活经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声导入,齐唱《幸福拍手歌》。

播放《幸福拍手歌》,和同学们一起演唱,“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你们感到幸福吗?你的幸福在哪里?在保加利亚的艾林彼林笔下的三个青年也去找寻幸福,他们找到的幸福在哪里呢?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看看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幸福在哪里?

二、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纠正不当的读书姿势,留意学生的反映。)

三、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概括的情况。

四、三个青年人明白幸福在哪里?

是怎样弄明白的?再次阅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

五、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学生画句子,读课文,交流。老师总结归纳。

随机抛出了一个问题:这三个青年为什么会感到幸福?

引导他们:想象他们在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例如:第一个青年和他们分手后来到了一个城市,在学校里努力学习医术,最终成了一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这年,灾难降临了这个城市,这里出现了一场瘟疫。许多人为了躲避瘟疫,纷纷离开这个城市,只留下那些痛苦中的病人。作为医生,他比别人更懂得瘟疫的威胁,可是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潜心钻研医治这场瘟疫的良方,在他的努力下,奇迹出现了,他运用一种独特的配方消灭了瘟疫。原来背井离乡的人们又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城市,往日萧条的城市又逐渐恢复了繁华。

六、按照以上的方法学习第二和第三个青年的话。

七、汇报交流。

八、三个青年都做过什么工作?这些工作你觉得怎么样?(这些劳动是不伟大的,很平淡的,却给人们带来好处)

三个青年用了多长时间才领悟到的?(10年)

十年前他们做了件什么事?(挖小水井)

当时是什么心情?(快乐)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他们只感到快乐,却不知道这就是幸福)

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九、小结。

在平日的点滴劳动的小事中,不需要作伟大的事情,只要能给别人带来好处,这就是幸福,幸福就在于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

课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幸福,和课文中的幸福一样吗?你想说点什么?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撼,像温暖的春风拂过我们的面颊,像雨露滋润着大地,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老师演绎一首《幸福在哪里》。

十、作业:

1、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笔,题目自拟。

十一、课后反思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越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例如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仅仅从三个青年自己的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幸福的所在。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根据自己原来的经验和课外书上获得的知识,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引出了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在他们的脑海里,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有很多种含义,爱别人是一种幸福,被别人爱也是一种幸福,付出了是一种幸福,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说出自己的生活。我们应该去肯定它。

3、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在开始说第一个青年的情况时,有点急,学生说得不够深入,而第二三个青年的情况反而比较好。对于朗读的指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

《三年级语文上12空气在哪里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