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三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1-02-22

三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主备人吴彩萍第几课时第1、2课时
课题语文园地六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学重点1、积累“aabb”、“又…又…”、“不…不…”三组类型的词语
2、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
教学难点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教学关键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区分字义,交流资料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1、课前搜集自己游览过风景区所拍的照片、其它资料;
2、搜集尚未游览过但最感兴趣的风景区资料;
3、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并试着了解诗歌大致含义。
4、课件。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补充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介绍风景美

三、欣赏风景美

四、描绘风景美

五、拓展延伸。
六、小结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一路上,我们不仅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目睹了各地丰富的物产。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出示课件:风景优美的地方)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迷人。而且物产丰富。(出示课件:河北鸭梨、浙江西湖的龙井、宁夏的枸杞、陕西的红枣,新疆的细羊毛等。)除了这些,同学们肯定也游览了很多风景名胜吧?你都到过那些地方呢?有什么特色物产呢?
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哪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谁愿意把你游览过的最美的地方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呢?(出示课件: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小组内交流)“游客”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的“小导游”提问。)
小导游介绍得怎样?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归纳出介绍风景点的方法:
(出示课件:结合照片、图片或视频片断、选择最美的地方介绍,说出它是怎么吸引人的?它的物产是如何的丰富?语言流利、生动、形象。)
同学们,老师储备了一些美景,想分享一下吗?(课件出示视频:大海、万里长城、杭州西湖、金口大峡谷、大瓦山湿地公园等),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归纳的方法,选择一个画面来介绍该景点的美。看谁的介绍最生动、最吸引人。
刚才我们评了小导游优胜组,考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现在要来看看每个同学的笔下功夫如何了?请你选择风景区最美的某一个点,用一段通顺的话把它的“美”描绘出来。相信你一定行!(可以按总分结构来写。)
1、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

现在就请你来当“小导游”,把你游览过的最美的地方向我们介绍一下。当然,也可以介绍你没有游览过,但很感兴趣的地方。介绍中,请讲解清楚。

互相评价,提出建议。

同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组内准备后,全班交流。
评价:哪个小组来给大家介绍介绍?那个小组介绍得最精彩?

学生相互讨论。(我们要当环保小卫士。)

一、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二、激励“锦上添花”,明确如何写作

三、鼓励“以说促写”,作文很简单

四点评作文

五、作业设计:

一、谈话导入“我的发现”

二、研究构词“日积月累”
三、宽带网

四、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
1、同学们,上节课,你们不仅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让我们大开了眼界,而且还把自己最喜欢的风景点给写下来了。现在请你来读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你笔下的美景,好吗?
,2、你喜欢他(她)描绘的风景吗?能具体说说喜欢他(她)写的什么地方吗?
3、小结: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呢?(课件出示: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1、同学们游览的地方真美,我真羡慕你们。如果要把这整个地方向更多的人介绍,就要把它写下来。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按顺序——写清楚(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2、我们学过的本单元这三篇文章中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课件出示:句子写得具体、生动、形象)
明白了一些习作的小技巧,接下来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做一回小作家,把上节课交流的风景点写下来,让更多的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感受这份美吧。)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1、请学生把即兴写的文章读一读。请其他学生评议。评议的重点是:按顺序——写清楚(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
2、教师随机穿插,渗透写作的一些小技巧。
1、誊写习作到作文上。
2、寻找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做好摘录。
第三课时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的山河壮美、物产丰富,也感受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这一节课,我们又将深入地感受汉语的神奇魅力。
1、出示两组句子。
2、读了这两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3、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4、拓展延伸
“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你能像课文里一样,也举个例子来说吗?
祖国的语言确实神奇,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却会有所不同。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字吗?
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呢?(出示课件:多音字)
(一)读读记记
1、出示课件:词语
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引导得出词语结构为:AABBABAC
3、指名、齐读词语
4、这种结构的词语,你还能说一些吗?
(二)、读读背背
(出示课件:诗句)
2、谁能试着读诗句?
3、结合查字典,请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同学们,想欣赏一下每行诗的的全文吗?
4、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5、哪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这些诗句的特点?(都是描写景物的)
7、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
1.顺水推舟,自然过渡。
我们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不仅有精美的诗歌,还有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课前同学们都做了资料搜集,现在就请你们做一回导游,带我们一起走进宽带网。可以介绍书上的,也可以介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2.同桌互通,拓宽界面。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祖国富饶的物产或美丽的风光。
3.整理材料,课后延伸。
同学们精彩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富饶。课后请同学们将交流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风景类,物产类;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准备办一期展览。

展开小组讨论。
试说说。

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讨论:

学生构思,自主写作、

读后评议。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

请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小组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说说发现。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指名读。集体齐读。

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同桌相互背诵。
学生手拿课前准备的图片介绍景点或物产。

学生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黄寨联校教学设计尾页
达标检测:
1、形近字组词。
捡()蓝()状()孤()
拣()篮()壮()狐()
欣()懒()才()刮()
砍()嫩()材()乱()
2、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成语。
应该有的都有了,一切齐备。()
物品质量好且便宜。()
全世界都知道。()
吃到很多好东西。()
全世界各地。()
晚上。()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作业设计
1、风景()()物产()()五()十()
成群()()瑰丽()()千()百()
光彩()()璀璨()()
2、请默写出几条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22课后资料袋)
3、默写几句关于祖国河山的诗句:(详见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
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三上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8、蒲公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色通道”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泊”。(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绒球、降落伞、嘱咐、沙漠、迷惑,百万富翁。(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会用“嘱咐”造句。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泊”,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课前准备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看图揭示课题

1、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2、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指导学生注意“蒲”字的结构以及书写注意点,“绒、降”的书写。

3、板书课题:蒲公英

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蒲公英的样子

掌握这几个生字的音、形、义以及书写

齐读课题,创设情境,认识蒲公英,学习生字:蒲绒降伞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②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③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

花托绒球降落伞嘱咐记住

表面沙漠黑黝黝迷惑湖泊

瞧富翁波光粼粼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小黑板出示)

①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②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4、范读课文。

5、初步了解课文

①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③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④③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蒲公英种子所作的不同选择所带来了不同结果。

6、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了解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

自由认读字词,

开火车读字词,再齐读

自由练习朗读句子

努力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个别读,集体评议后再读

分节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思考,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相互评议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个别读课文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一些词语。三、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帮助学生了解“花托”的意思,可以借助简笔画或图片

3、指导用“可爱”造句。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练习用“可爱”造句,集体评议。

细读第1自然段,并组织交流讨论:

“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要去干什么?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练习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适当谈一些自己的理解。

2、指名自选生字,从结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朗读。

学生进行部分字的描红练习。

1、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读一读。

2、抄写词语。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美观。

找出课文中人物语言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8、蒲公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情境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复述课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重点与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课前准备针对课文,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让学生用几个词语说说课文第一节的内容

2、按要求填空。(出示小黑板)

个别读词语,相互正音

齐读词语

口头填空,再读一读

正确认读词语二、精读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读一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②这是太阳公公看见小蒲公英们在空中飘荡时,嘱咐他们的话。

③指导读出太阳公公的语气。

④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地方能去?

(出示列表。生答师填写。)

沙漠是什么样的?湖泊呢?泥土又是什么样的?⑤学习关联词:“只有……才……”并造句。

⑥朗读训练。

2、学习第3自然段:

①设置小蒲公英们出发后准备落脚的情景:

指名说说自己想住的地方是哪儿?为什么想住这里?

②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蒲公英们又是怎样想的。

A.师引读小蒲公英们大声答的话。

B.抓住两个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的标点符号有些特殊?

指名读,分大组齐读。

③小蒲公英们都这样做了吗?

A.“一颗种子”是怎么做的?指名读。

B.另一颗种子又怎样呢?

3、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

4、学习第三段(第4自然段):

(1)设置小蒲公英们落脚后的情景:

①好,你们和书上的小蒲公英们都找到了自己想住的地方,那么一年后我来看大家过得怎么样。(多媒体出示:一年后……)

②时光过得真快!一年过去了,谁能告诉我,你生活在哪?现在什么样子?

(2)你们由于当初的选择不同,于是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两颗小种子的结果又怎样呢?齐读第4自然段。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读句子指名读,齐读

理解词语的意思

A.“嘱咐”是什么意思?

B.能不能换成“教育”、“命令”或“吩咐”?

C.动动脑筋,看看“嘱咐”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用?

D.用“嘱咐”造句。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们,除了黑黝黝的泥土,其它地方可以去吗?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能用只有……才……造句?

交流、讨论

练习造句

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交流、讨论

看图体会沙漠是金光闪闪的湖泊是银花朵朵的,泥土是黑黝黝的情景。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词语

a.“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用什么语气读?

b.“瞧,那金光闪闪……百万富翁。”找到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这颗小种子他自己以为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事实上,一定是这样吗?这句话又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c.齐读这颗种子的话。

引导学生想象成熟的蒲公英种子脱离母亲的怀抱后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向广阔天地的愉快心情,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总结全文1、去沙漠的小蒲公英干死了,去湖泊的小蒲公英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太阳公公的话多有道理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

2、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

要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四、延续故事

1、同学们,落在泥土中的蒲公英的种子茁壮成长,它们在阳光下竞相开放。到了秋天,它们也有了自己的种子,当上了蒲公英妈妈。当她们的孩子即将出发时,她们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请你来当一回蒲公英妈妈,嘱咐一下自己的孩子。想一想,该怎么说,才能让它们落到泥土中去,不去那金光闪闪的沙漠和银花朵朵的沙漠?

2、学生练习说话。

3、评议,选出最佳学生。

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或看法。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分小组练习说话,相互交流,集体评议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结合自己的感受、体验去想、去说。

五、作业。

1、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黑黝黝金灿灿

2、用“可爱”“亲切”造句。

3、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完成作业学会用“可爱”“亲切”造句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9、三袋麦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如保存、防止、拜访、仍有、发霉。(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讲述这个故事,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

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齐读课题,

自由质疑,相互交流

自由质疑,相互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⑵会读、写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学习。

3、指名分节读课文,边读边交流字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本课的字词: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指名读生字卡片,注意练好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一字多音。

⑶理解词语:

烙饼发霉麦囤

4、自读。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

5、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了解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书后查字表认识这些生字,并将这些字多读者几遍

按自然段顺序朗读课文

自由认读字词,

开火车读字词,再齐读

个别读,集体评议后再读

理解词语,相互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让学生自由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相关字词。三、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说一说每部分讲什么?

2、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学生自学后讨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让学生按快要过年了一年以后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从而理清脉络。四、精读课文内容。

1、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得到了一袋麦子后是怎样做的?他们的做法不同在哪里?画出有关词语,想一想:这些词语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理解关键词语:

开心迫不及待捧起慢慢吃

全种

2、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关键词语。

3、指导口述这部分课文。

4、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课文:

第一自然段全班齐读,第2、3、4自然段分组竞赛读。根据要求,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并画下来

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

练习朗读课文

自由交流,同桌之间相互练习

齐读第一自然段,分组读其他几个自然段

让学生读全文,说说课文的大意,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五、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的习惯。

2、练习朗读课文。练写钢笔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练好钢笔字,掌握生字的书写。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9、三袋麦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3、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课前准备自主练习朗读课文,感受小猪、小牛、小猴不同的做法,交流:你认为谁的做法更好些?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教师出示:

过年了,送给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2、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3、齐读课题。根据小黑板的提示,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齐读课题

能根据小黑板的提示,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二、精读感悟

(一)、读读议议——给孩子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

1、自读第二小节,分组讨论。

①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

②小猪是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

2、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引导体会小猪的高兴劲及迫不及待的样子)

3、默读第六小节后,讨论。

①当土地爷爷来到小猪家,小猪怎么说了?

②你认为小猪有什么特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③假如你是土地爷爷,你会怎样评价小猪呢?

4、对比读第二、六小节,同桌讨论。

①你喜欢小猪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儿。(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憨厚的麦子等)

(二)、划划想想——给孩子一袋“勤劳节俭”的麦子

1、划一划。

①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

②小牛拿到麦子后,怎么做了?此处可进行句式训练,“因为……所以……”

2、想一想。

①土地爷爷到了小牛家,他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

②土地爷爷得知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后,他又会对小牛说些什么呢?(围绕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

3、小结提问:

①是呀!在土地爷爷眼里小牛是节俭的

孩子,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品质啊,假如你就是小牛的朋友或邻居,你会怎么夸赞他呢?先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②思考:土地爷爷送给小牛的是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美好的麦子等)

(三)、说说演演——给孩子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

1、说一说。

情境一:土地爷爷给小猴送了一袋麦子,小猴高兴地收下了这袋麦子。小猴就把麦子摆放在院子里,看了又看,嘴里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好麦子,好麦子……”

情境二:土地爷爷看了小猴的粮仓,直夸小猴能干聪明。小猴非常谦虚地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情”。接着小猴将自己种麦子的经过翔实地告诉了土地爷爷……

2、演一演。

①小猴子种麦的经过。

②土地爷爷来小猴家的前前后后。

③小猴在家里接待土地爷爷的经过。

3、演后组织说话训练。

①你喜欢这聪明、能干的小猴吗?说说你的想法。

②你打算给这袋麦子取个什么名字?(聪明的麦子、能干的麦子、智慧的麦子、创造的麦子等)

(四)、悟悟写写——给孩子一袋“永远”的麦子

1、悟一悟。

在你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可爱憨厚的?勤劳节俭的?聪明能干的?还是……?

2、写一写。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教师总结:或许这是一袋可爱憨厚的麦子,或许这是一袋能干聪明的麦子,或许这袋麦子里有可爱,有节俭,也有聪明,或许这袋麦子就蕴涵着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思想,或许……,或许……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交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强调阅读中的两个“!”)

(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吃光”等词语)

从词语的理解中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

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默读第六小节,交流、讨论,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自由交流,集体评议

分组朗读第二、六小节

自由交流,集体评议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语和句子,朗读、体会

(重点突出“保存”、“慢慢吃”等词语)

(重点突出“透风”、“晒晒太阳”等)

用教师提供的句式进行练习

展开想象,相互交流,集体评议

同桌之间相互练习,集体交流、评议

自主交流

分组选择教师创设的情境,同桌或前后同学展开想象,自主讨论、交流

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如时间有过剩的可能,分组选择进行交流,再全班进行表演

(突出小猴的辛劳)

(突出土地爷爷的年龄、语气及心理活动等特征)

(突出小猴的神采奕奕及聪明劲)

自主讨论交流,畅所欲言

自主交流

把自己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三、总结全文

1、小猪、小牛、小猴在处理麦子上,谁的做法最好呢?为什么?

2、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总结: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节俭,什么是聪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大。

3、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评议

自主交流

能理解课文内涵,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四、拓展延伸。

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分角色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相互交流、讨论,可以在空余时间写下来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五、布置作业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准备讲述、表演这个故事。

2、完成《课堂作业本》作业。完成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讲述、表演这个故事。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0、哪吒闹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2、学会本课本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确7个字只识不写。根据课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如摇晃、混天绫、随即、胡作非为、原形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重点与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课前准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听歌曲导入。

1、放歌曲《小哪吒》。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中唱到的小英雄是谁呀?(板书:哪吒)

2、大家对哪吒都有哪些了解呢?谁愿意来说一说?(相机表扬)

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哪吒的课文。(板书:闹海)

4、齐读课题。

5、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听歌曲,调动学习积极性

自由交流课外了解的哪吒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都读过课文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读课文的?(相机表扬)出示生字词,检查读音。

摇晃、洗澡、机灵、作恶多端、随即、火焰、捉拿、兴风作浪、混天绫、乾坤圈、称霸一方、巡海夜叉、嗷嗷直叫、扔

2、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捉拿掀起随即机灵

称霸兴风作浪胡作非为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理解词语。

4、学生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6、听老师范读课文。

7、交流: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怎样的?齐读课题

自主质疑

自主交流

自由认读字词,

开火车读字词,再齐读

个别读,集体评议后再读

理解词语,相互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学习课文第一节

1、哪吒闹海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齐读第一节并回答:出示句型:因为……所以……

3、东海龙王父子称霸一方,做了很多坏事,出示动画片片断,东海龙王父子作了哪些坏事?

(不下雨,要百姓送供品;吃童男童女……)

不仅这样,他们还经常兴风作浪,害得人们不敢下海捕鱼……

4、指导朗读:

龙王父子这样可恶,你能不能带着厌恶之情来读好第一句话?

5、所以哪吒决定治一治他们,为百姓出口气。

6、你觉得小哪吒这个想法说明什么?

7、齐读课文第一节。

听老师范读课文

自主交流,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一节

自由交流

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并画下来

自由练习,再齐读

让学生明白哪吒闹海的原因。四、指导写字

1、在《习字册》上描红

2、读课文。思考:按哪吒闹海的原因、闹海的经过、闹海的结果这一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

自主交流在识记生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自主练习临摹、仿写

用钢笔在书上描红。能正确书写生字。五、总结课文

1、哪吒是怎样制服东海龙王父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抄写课后生字新词。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10、哪吒闹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重点与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学习哪吒不畏强暴,敢斗邪恶的精神。课前准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哪吒是怎样闹海的。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并质疑

1、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哪吒闹海》,你们喜欢哪吒吗?

2、哪吒为什么要大闹东海?他是怎么闹海的?结果如何?

3、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自主交流,畅所欲言

结合对课文的初读,自由交流

结合对课文的初读,自由交流。

二、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答,提醒学生用上“因为……所以……”

2、根据学生的回答,突出两个词语,板书:称霸一方兴风作浪

3、指导理解“称霸一方”和“兴风作浪”这两个词语。

读到“兴风作浪”这个词语,你眼前仿佛看到怎样一幅画面?

4、想想海边的人们以什么为生?可如今东海龙王父子三天两头的就兴风作浪,海边的人还能捕鱼吗?

5、教师引读,指导朗读第一节。

正当人们苦不堪言,焦虑万分的时候,哪吒决心——(治一治他们,为老百姓出一口气)

指名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

6、小结:你们看,哪吒来闹海了!自主朗读课文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内容作答,用上“因为……所以……”

理解词语,结合课文,自由交流,相互交流

同桌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根据词语展开想象

相互评议,集体评议

在教师的引读下朗读课文

让学生围绕“闹”字,品读文章,自主阅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哪吒第一次是怎么闹的?自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跳……也摇晃起来。

3、你觉得哪几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4、教师范读,让学生回忆看过的动画片中哪咤闹海的情景。

5、哪吒不仅本领高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充满正义,要为百姓出口气,我们一起来把哪吒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板书:正义)自主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由阅读出示的句段,思考、交流,相互评议。

听教师范读,回忆看过的动画片中哪咤闹海的情景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与体验。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小哪吒面对可怕的夜叉,表现如何呢?

2哪几个字最能表现哪吒的机灵?(板书:闪、扔)个别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主交流,相互补充

自主交流,相互补充。五、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哪吒二闹东海,打死了夜叉,龙王气得嗷嗷直叫,这一次派龙王三太子,想象一下,龙王三太子当时的心情如何?

2、这次哪吒是如何三闹东海战太子的?你觉得那几句话写得最精彩?

4、指导朗读:让我们怀着对小哪吒的敬佩读好这几句话。展开想象,自主交流

自主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自主朗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六、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师述:哪吒这么一闹,惩治了龙王父子,从此他们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百姓又过上了太平日子(板书),想象一下,太平日子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2、指名畅所欲言。

3、现在你们想对小哪吒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自主交流

集体评议

同桌之间相互练习

展开想象,自主交流。

七、课本延伸,讲故事。

1、看来大家都很喜欢机智勇敢的小哪咤,想把哪咤闹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咱们先来练习练习,待会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2、生自由练习后指名讲故事。

3、除了讲故事的方法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哪吒的喜爱和钦佩?生交流作为课后作业。

个别交流

完成作业

指导学生生动形象地讲故事。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习作3指导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观察文中插图,有选择地描写景物;

2、读懂例文,学会写好小动物的样子和动作;

3、把景物作为环境,小动物作为主角,试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重点与难点:写好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故事编得比较生动、合理。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出示风景挂图,观察,说说画上都有些什么: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1)确定顺序【板书】

从上到下:天空——树林——小河

从下到上:小河——树林——天空(2)给画面涂色:

你为什么想给那种景物涂那种色彩?(3)填空:

()的天空()的云朵

()的树林()的草地

()的野花()的小河

(1)引导用拟人手法写景:

启发思考:树叶被风吹得哗哗响,可以想象成在干什么或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河淌水呢,你愿意怎么打比方?还有哪些景物也可以这样当作人来写?(同位练习说,或一起动脑筋编一编。)

(2)按照顺序把景物连起来说,想一想怎么开头:

教师示范说开头:郊外的景色真美啊!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自主涂色,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同桌先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自主交流后,自由在图画上添加小动物

自主交流,集体评议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说。(顺序不必强求统一,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都可以。)二、添加小动物,想象练说:

1、激趣:大自然这么美,可是没有小动物,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自由作画,

3、练习说话:

你添加了哪几种小动物?在什么地方添的?它们在做什么?

(先分开口述,再连贯表达)指导学生在图上添动物,说说天空中有哪些动物,树林中有哪些动物,小河里有哪些动物。三、学习例文,模仿说话:

1、小黑板出示例文,指名读

2、讨论: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鱼写得这么可爱?

总结板书:a.把小鱼当作人来写

b.抓住小鱼的动作、特点

3、学生模仿练说自己添加的小动物,评议。

4、几种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讲给同位听一听。个别阅读例文

自由交流

模仿练说自己添加的小动物,集体评议

自由展开想象,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指导学生给整幅画涂上颜色。四、练习习作:

1、明确习作要求。

2、小组讨论该怎么写,全班交流:

1先写景,再写动物,最后编故事

2写景顺序与小动物描写要过渡自然:天空(鸟儿)——树林(松鼠、小鹿……)——草地(小白兔、蛇……)——小河(小鱼、米虾、螃蟹……)

3编的故事要合理,要有点趣味

3、学生打草稿。

4、学生誊抄习作。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小组讨论该怎么写,全班交流

自由草稿指导学生读懂每一句话,了解写动物可以写哪些内容。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进行字词句练习。

2、练习用钢笔写好上下结构的几个字。

重点与难点:能用几句话写出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师: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了蒲公英妈妈靠风把自己的种子宝宝传播出去。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植物用有趣的方式传播着种子。瞧——(出示图片:椰树,学生叫出名字)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就很特别,自己读读吧!

(2)学生自由读短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3)指名读短文,然后集体交流: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4)区分“漂流”与“漂浮”的意思差别。

A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边读边理解、体会。

B指名说。(教师点拨:可从“流”和“浮”的字义上辨析;理解:想想椰果原来在什么地方,后来呢?)

(5)理解“重新安家”的意思。

(6)齐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椰树种子旅行的情景。

2、第二部分。

(1)出示插图,学生观察,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植物?

(2)自由说它们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知道哪个就说哪个。)

(3)自主连线,集体交流答案。

(4)拓展:学生交流自己还知道的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

(1)学生默读题目,弄清要求。

(2)练习口头表述。(先在小组内说,再指名说。)

(3)集体评议:听了同学说的,能否弄清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他说得通顺吗?听起来有意思吗?

(4)根据大家的交流、评议,学生练习用几句话介绍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写的情况。自由读题,个别读

齐读句子

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查阅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流

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

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一个字词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自由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

自主查阅字典,查出带点字的读音

小组讨论带点字应该字典中的哪种解释

和教师共同小结本课的学习

当堂练习,独立完成

让学生自由练读短文,读通短文。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1、认读“素、晃、荒”。

2、指明说三个字结构上的相似点。

3、观察字形,想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好?

4、提示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学生描写三个字。

5、教师范写“素”和“荒”。

6、学生再次写字,体会字形要点。

7、说说类似字形的其它字。

集体交流

个别读生字,齐读

用这几个生字扩词练习,掌握运用

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观察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掌握间架结构和布局

自由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指导学生写好钢笔字“素、晃、荒”。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2、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重点与难点:学用字词句、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一)成语

1、成语竞说:学生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2、师:今天我们还要积累几个关于动物的成语。

3、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字音。

*雏()贯()倾巢()豕()窟()

4、指名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5、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6、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师小结:许多成语的创造灵感来源于动物,现在更多地用它的比喻意。)

7、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8、背诵成语歌。

(二)儿歌

1、出示插图,学生看图说小男孩在干什么?(早晨放鸭子)

2、板书“晨牧”,学生读题。师:这首小儿歌就是描述了农村孩子清早放鸭子的情形。

3、学生自由读儿歌。

4、指名读儿歌,其他学生想象,看看谁的读能让大家感受到画面。(师生比赛读。)

5、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6、指名或指小组展示背诵。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个别当小老师,带读成语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

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自主学习儿歌,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查阅字典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对

个别读,相互正音

自由练读

同桌读、合作读、赛读

自由练习背诵儿歌

全班交流

指导学生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直到背诵。二、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讲述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的故事。

“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读生字,齐读

用这几个生字扩词练习,掌握运用

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观察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掌握间架结构和布局

自由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

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课题:练习3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重点与难点:遇到危险时有效自救或求救。课前准备:教师、学生搜集一些自救或求救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课前可适当交流。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揭示话题。

1、师: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相机小结:学会求救)

3、学生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由发表意见

自主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指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哪些意外事件。二、指导交际

1、出示挂图,问:发生什么事了?(着火了,小姑娘在拨打119报火警。)

2、学生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1)拨打火警求救

(2)采取自救措施

3、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自选情景)

4、集体展示、评议。(教师、学生相机小结各种求救注意事项。)

(1)落水

(2)中毒

(3)被盗

(4)急病

……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同桌之间情境表演发生火灾时该怎么办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说清发生火灾的具体地点,火势情况,要沉着,语言要简洁、清楚。)

(匍匐前进,用毛巾或衣物(最好弄湿)捂住鼻子,防止烟雾吸进鼻子。从安全通道逃离。)

学生分组,练习表演其它意外事件的求救

集体展示、评议

指导学生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三、联系生活,全班互动。

1、师:可是意外总是出其不意,说说生活中,我们还可能会碰到哪些意外事件?如果你遇上了,该怎样自救或求救?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3、师小结:无论碰到什么意外的事件,我们应该都不能慌,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就一定能行。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为了丰富学生的经验,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事先可让学生先收集相关资料。四、师生互动,模拟求救。

师:面对下面的意外,你又会怎么办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碰到困难可以求助身边的老师。

1.在家倒开水,一不小心,瓶子打翻了,开水溅在你的胳膊上,你该怎么办?

2.出去夏令营时突然发现自己头痛,头晕,恶心,心慌,胸闷以及眼前发黑,那么你已经中暑了,此时你会怎么办?

3.在家和小狗小猫玩,一不小心被它们咬了一口,你会怎么办?

4在双杠上玩,不小心摔下来骨折了,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相互交流,碰到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全班集体汇报交流,集体评议告诉学生遇事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说明:1、重点突出板块设计;2、备课时重点突出教学设计(包括教师与学生活动设计)3、教学反思在“活动目标及达成情况”栏填写。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学习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来来往往舒舒服服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又香又脆又唱又跳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课后反思: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描写优美风景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介绍他们看过的和想看的优美风景,以导游介绍的形式,游客提问补充,形式很吸引学生。习作中要注意的一个是叙述顺序,另一个是要把此处风景描写的优美。所以一定要用上好词好句。

苏教版三上《西湖》教学设计精选


教材分析:

开篇总起全文,点名西湖是杭州天堂的一颗明珠,紧接着,第2,3自然段介绍了远山和湖面的风景,生动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最后还描写了月光下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预习)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预习准备)

二、(第二课时)课堂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预习,同学们对西湖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大家来谈一谈。(交流回答,教师总结)今天,让我们到向往已久的杭州西湖去游览一下,好,我们出发(VCD,空中鸟瞰西湖)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1)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要求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教师启发:我们初读了课文,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初步体会了文中的美景。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学生提问。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说明你们真的会读书了,那么为什么说西湖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是人间仙境呢?月下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步入西湖。

(四)、精读课文,深入西湖(结合演示文稿教学)

1、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描述引渡: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平静,碧波荡漾,倒映着柳丝飘逸的湖堤,黛绿的小岛,湖光山色美如仙境。因此人们常说()。(朗读第一自然段)结合图片理解“明珠”的意思。

2、出示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朗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向大家展示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读)

(1)第一句:山峦(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层层叠叠、连绵起伏,体会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副山水画)

(2)第二句:湖面(结合图片欣赏)

(3)第三句:白鴎(结合图片欣赏)

朗读体会,指导背诵(课件提示背诵)

3、出示第三自然段

过渡:西湖真是名不虚传,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美景。不信,我们接着看。

(1)学生自读

(2)分句指名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西湖那些景点。

(3)分句朗读分析:(课件相应演示各景点)

第一句:鸟瞰西湖周边,理解“绿色镶边”

第二句:孤山景

第三句:苏堤和白堤

第四句: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A、三岛全景

B、小瀛洲鸟瞰、近景及三谭映月

C、湖心亭

D、阮公墩

第五句:青山白云的倒影

体会朗读

4、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傍晚已经临近,夕阳西下,你们想不想看看此时的西湖?(夕阳斜射图片)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

(1)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2)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3)找出比喻句,学习造句用“宛如造句”。找出课文中宛如的近义词,口头造句。

(五)、配乐朗读全文,学生谈体会。

(六)、小结:古人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课件)就是说,西湖的景色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那么美丽迷人,同学们,你觉得呢?

第三课时:拓展延伸

1、提供相关网址,让小学生自由发挥,浏览网上的西湖文化、传说故事、逸闻趣事,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量。

2、继续提供相关图片网址的链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

语文A版三上《画龙点睛》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语文A版三上《画龙点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了解《画龙点睛》这个成语故事,懂得在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加一两句重要的话,会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并能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把《画龙点睛》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领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识字卡、小黑板、教学挂图、灯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说我们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你们知道吗?传说在南北朝时期,江南有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画的龙只要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你们相信吗?我们一起来学习29课《画龙点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画龙点睛》故事内容。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新词。

1.由学生对照课后生字格中的生字在课文中圈记出生字新词,自由拼读识记。

2.由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分析归类巩固。

a.出示小黑板(会认字),小组内交流学会了什么字,会用字典查找哪个生字或会用哪个字组词造句等。

b.出示字卡(会写字。)辨形:左右结构的有“职、疑”,上下结构的有“官、简、墨”,半包围结构的有“迹”。指导写字。

三、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记事件。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来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2.同桌间相互交流。

3.教师巡视,了解并指导。

四、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所以他画的龙一旦点上眼睛就能飞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龙点睛》。

二、读文解疑。

解决上节课的存疑: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说明张僧繇的画画得极好?

三、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那件事,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述说要点,教师相机板书:

寺庙墙上画鹰——吓飞小鸟(逼真)

朋友新房影壁上画龙——铁链锁住(龙才安分)

寺庙墙上画龙——果然像真龙(点睛龙飞)

四、重点学习画龙点睛这件事,领会寓意。

1.张僧繇是怎样画龙的?在书上标记出表示动作的词语。(研墨挥毫、画、笑笑、拿起笔、点上)(投影片演示。)

2.没点上眼睛的龙是怎样的?点上眼睛的龙又是怎样的?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4、5自然段。体会人们在画家“画龙点睛”前后感情的变化。相机体会:半信半疑、四面八方、张牙舞爪、腾空而起。

4.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

①设疑:为什么没有点上眼睛的龙没有飞走,点上眼睛的龙就飞上了天空?

②学生各自发表看法。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得出:我们平时说话或写文章时,在关键的地方或主要处用上一两句重要的、精辟的话语,点明中心,内容就会更加生动有力了。

③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故事,还懂得了怎样使说话或写文章内容生动有力的道理。还有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叶公好龙、拔苗助长等。同学们可以恰当地使用它们。相信学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说话或写文章一定会妙语连珠,一语惊人,中心突出,锦上添花。

五、引导学生自主质疑。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心中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还有什么疑问吗?说出来,大家一起来商量商量。

1.学生自由质疑。例如:①既然第三件事情讲的是画龙点睛的故事,前面两件事情可以省略吗?(相机告诉学生本课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②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能飞上天吗?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等等。

2.表扬勤于思考,主动质疑的学生。鼓励学生间相互求教,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小结。

六、指名上台利用挂图用自己的话讲讲《画龙点睛》这个故事。

七、拓展延伸,自选作业。

1.课外找寓言故事书读一读,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

2.积累成语。

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上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八次》这是一篇学生特别喜欢的文章。但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感觉到这是一篇关于“灵感”训练的文章。虽然这是一篇励志之文,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抓住灵感。所以在这篇文章教学上,让学生品读之后,铭记这则故事后,熟读文章后,进行着读写结合的训练,这样更有利于抓住灵感。抓住灵感,解读灵感,运用灵感,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第三自然段就是灵感训练段落。

《卧薪尝胆》这篇文章其实是一篇中国计谋的好文章,是一篇由弱变强的励志之文。这篇文章也许有人认为价值取向有问题,原因是文章第四自然段有着“报仇雪恨”的字眼。的确这一点有着价值取向的问题。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类发展史上,这样的事太多了!这是事实,这也是只要有人存在往往离不开的问题,所以苏教版语文教材并没有回避这一问题,而是把人的原生态体现出来。因为这个典故的事实就是如此。所以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当然这篇文章由弱转强的过程,是非常值得玩味的。这种努力,这种长时间的努力,可持续性的努力却是非常有感召力的,我们在教学中是不能把这一点忘记的。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励志,让学生明白努力,这其实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表现。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世界上有许多第一,每一个第一其实就是一段精彩的故事。我说语文教学是起点,而不是终点。我想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把这一意识体现出来,学生学习欲望会更强。这是一篇创造力培养之文。任何一种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也就是说,这篇文章同样属于灵感解读的文章。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可以读到灵感,读到顿悟,我想这是我们教学的关键。

2、习作4是一篇引导学生写秋天的景色一次习作训练。

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31个只读不写的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用加点词语造句。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4、懂得坚持、忍耐、不懈追求是毅力的具体表现,毅力是获得成功,夺取胜利的保证。

单元设计意图

1、继续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继续加强识字教学,坚持在语言环境识字。重视写字的指导,提高学生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能力。

3、充分利用插图,各种文字材料,各项作业,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

4、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借助字典独立识字、阅读的能力。

5、指导学生用好《课外阅读补充材料》等课外书籍,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增强学生的阅读量,不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6、要十分重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读与写的关系,为学生的作文起步打好基础。。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12、卧薪尝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差”、“磨”。(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卧薪尝胆、万般无奈、屈辱”。抓住文中的有关词句,理解“建议”并会运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二、初读指导

三、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讲述故事

2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提出自学要求。

1、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3)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4)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5)用钢笔描红。

齐读课题,

初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⒈自学生字词。

⑴读准字音,读顺句子。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⑷学生自读课文。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个别读,集体评议后再读

理清文章的脉络。

默读课文,思考,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交流,相互评议。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再次认读生字

交流在学习这些生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总结出识字的方

自由认记,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练写

完成课外作业

1、把课文读熟。

2、描好习字册。

初步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识记生字词,书写美观。读熟课文,

把字写端正正确。课题:12、卧薪尝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

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感悟。

一、复习:听写生字词。

意思招集抗击几乎失败动员劫掠信心成功

1、学习第一段。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情况下呢?学习第一段。

快速自读第一段,完成填空:

_______想征服________,_________就强大起来,成为霸主。

过渡:看图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图上画的是——(勾践)他正在干什么?(饭前坐在柴草上尝苦胆),那么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看!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齐读,思考:哪句是写卧薪?哪句是写尝胆?

板书:卧薪尝胆

(3)、勾践贵为越国一国之君,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丰盛可口的美味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

板书:报仇雪恨

(4)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说的?(第一句)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

(5)勾践时刻不忘记报仇雪恨,你能读出来吗?试试看?

3、学习2、3自然段。

激发思考:越王勾践念念不忘的仇恨和耻辱是什么呢?

(1)你能把“万般无奈”的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评议)

(2)那吴国有什么反应呢?想象当时吴王和他的谋臣们会说写什么?

(3)多么骄傲的吴王啊!指导读出傲气。

(4)指名读、思考: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到了哪些屈辱?画出有关的语句。

4、理解第五自然段

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教师小结: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立志报仇雪恨,终于转败为胜,灭掉吴国,后来这个故事形成一条成语——卧薪尝胆,意思是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听写词语。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评议

自主默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卧薪尝胆的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自由练习朗读,读出语气

看图体会勾践卧薪尝胆的情景。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和词语

自主朗读句子

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根据自己的选择自由交流,说出自己的理解或看法,相互评议

个别读

朗读对比体会:仇恨和耻辱的刻骨铭心,强调勾践不会忘记。

讨论: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他会想些什么呢?(立志报仇雪恨)

个别读句子,分组读,齐读

指名扮演众大臣,向吴王提出建议。一名扮演吴王回答听了大臣们的话以后说的话。

画出有关的语句,理解,练习朗读

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记忆生字字形。不仅知道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勾践发奋图强的意志和精神,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课题:11、第八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几”。(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侵略、招集、动员、抵抗磨房。(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难点: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揭题激趣

二、初读感知。

三、理清课文脉络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1、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信心失败抵抗战斗招集动员侵略成功打仗受伤并且磨坊

②指名解释下列词语,教师相机点拨。

③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④齐读课文

读完课文,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1~2)写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抵抗外国军队,七战七败,自己也受伤,几乎失去信心。

第二段(3~4)写布鲁斯王子从蜘蛛八次节网获得成功的启发。

第三段(5)写布鲁斯王子重现组织力量,终于获得胜利。

⑴教师范写;

⑵学生练写

⑶评比。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练写生字词。

1、齐读课题。

2、带问题初读课文。

明确自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或者做上标记与同学讨论)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子或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说说你读懂的词语的意思。

(3)分小组分节练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4)齐读课文.

学生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说说容易写错的字和写时的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自由质疑,激发兴趣。

自由练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理解相关字词。

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

识记生字,书写美观。

读熟课文,

把字写端正正确。

课题:11、第八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写作方法。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难点: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二.品读课文

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第八次》(读课题)。

回忆一下课文主要内容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二小节。

(一)研究第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可是,……不断地唉声叹气。

2、什么是“唉声叹气”,不断地呢?学一学。

3、王子为什么要唉声叹气?用上“因为……所以……”把原因说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点出关键词)

4、请同学读一读这段话,注意读出王子的心情。

5、看来,对于这场战争,王子已经失去了信心,是吗?(引出比较“几乎”)

(三)寻找原因,学习第三自然段

是什么原因使王子重新鼓起信心的?

⑴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⑵找出蜘蛛结网过程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

⑶蜘蛛结好这张网容易吗?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每次失败后,蜘蛛都是重新开始,但为什么没有每次都一样的写呢?后面的结网是奥妙写的?(就这样……)

板书:有详有略

(9)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蜘蛛?(出示相关词语: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读好这些词语

(四)学习第四段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⑴谁来演一演王子“感动极了”的样子。

⑵如果你是王子,您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又在想些什么呢?

(4)他是怎么做的?(招集动员)

(5)说话练习: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呢?请大家在纸上把王子想说的话写下来。

(6)王子最后成功了吗?

如果王子的第八次抵抗又失败了,会怎样做呢?

再次出示:锲而不舍坚持(7)交流格言

-----钱学森齐读课题

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交流,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自主交流,用上“因为……所以……”把原因说一下

练习读第二小节,读出自己的体会与理解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王子几乎要失去信心的心情

自由交流,集体评议

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词语和句子,朗读、体会

比较句子,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自主质疑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找出蜘蛛结网过程的句子,同桌互相读一读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勾画出相关词语,集体交流、评议

自由填空,再读句子,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分组选择教师创设的情境,同桌或前后同学展开想象,自主讨论、交流

先自主交流,再把自己所思所悟动笔写下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交流、讨论

(学生明白,王子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放弃)有志者事竟成。------范晔

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能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能抓住王子“几乎”失去信心来领悟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品读第三、四自然段时着重体会蜘蛛织网很专心、很执着,没有被困难吓倒的精神。继而感悟王子的感动。

通过想象当时布鲁斯王子会怎样动员几乎失去信心的士兵起来参加第八次抵抗深化对文本的理解。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脏”。(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诊断、分析、效果。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3、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难点:通过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实物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实物,问:这是什么?

板书:听诊器

问:谁能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对它的了解?

2、引导质疑:看到这听诊器,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板书:世界上第一个,及问题)

3、揭题: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读题。

教师过渡:这篇课文就是讲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的经过,认真读这一课,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听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

(2)指名读,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4)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交流“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4、交流:

⑴是谁发明的?(板书:雷奈克,指读、齐读正音)

⑵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怎样的?你能否画一张简图来介绍?

①指名板画,其余学生自画。

②以书本内容为依据,讨论是否正确,并指名介绍听诊器的形状。(正形:喇叭状)

1、默读,思:为什么要发明?怎样发明的?分别是课文哪些段落的内容?

2、交流,弄清这些内容相应的段落。

3、小结课文的先后内容。

1、分析字形,说说容易写错的地方。

2、指导写好“肺”、“索”、“状”。

3、学生描红。

自由交流课外了解的听诊器

自主质疑

齐读课题

听教师范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明确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它是什么样子?

自由认读字词,

开火车读字词,再齐读

个别读,集体评议后再读

理解词语,相互交流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再同桌间相互交流

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来读,其余同学认真听,指出优缺点

自主交流,集体评议

自由交流

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语句,并画下来

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自主交流在识记生字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自主练习临摹、仿写

看简笔画理解“听诊器”,

引读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提问紧扣题目。

明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生字新词。

理清脉络书写正确美观
课题: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如果……就……”、“果然”造句。(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与难点:重点:复述雷奈克医生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经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从小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长大为人类造福的志趣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感悟。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1、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1、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什么样的?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说说。

2、雷奈克发明这样的一个听诊器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了解“如果……就……”的用法)

指导朗读,突出“整日思索”。

3、雷奈克是怎样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呢?

A、“缓步”与“整日思索”相照应要表现出来。

B、雷奈克“被吸引”是因为孩子们的“贴”、“划”要表现出来。

C、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雷奈克做了猜测:通过木版,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并且亲自做了实验。这里要将想到的和动作表现出来。

D、“果然”是什么意思?

E、正因为如此,才会有“高兴极了”、“马上”体现雷奈克的迫不及待,应该表现出来。

F、“啊!……声,都听到了!”

比较朗读,体会惊喜激动的心情。

4、朗读第3小节。

5、从孩子司空见惯的游戏中,雷奈克能够受到启示,解决医疗难题,从这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6、但是,雷奈克并没有就此满足,还在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齐读第四自然段。

“又发现”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又发现”说明什么?

师总结:第一个听诊器的发明正是雷奈克对医学事业不懈追求的表现。

学了故事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呢?

1、抄写词语。用“如果……就……”,“果然”造句。

2、把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讲给父母听,请他们评分。

3、搜集、阅读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结合对课文的初读,自由交流。

看看图片,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个别读课文

自主交流,畅所欲言,集体评议

朗读句子,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自由朗读第二段,了解发现的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

理解词语,结合课文,自由交流,相互交流

同桌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根据词语展开想象

相互评议,集体评议

请表演雷奈克的同学在表演中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表现出来。

自由阅读出示的句段,思考、交流,相互评议

个别读课文第三自然段,齐读课文

自主交流,相互补充

(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齐读第四自然段

自主交流,相互补充

自主练习朗读

(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和实践,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观察、肯动脑的习惯。)

完成作业,讲述故事

简要说出故事内容

通过对发明第一个听诊器的原因的解读理解雷奈克的尽责。并学会用“如果…就……”说话。

抓重点词语“缓步”与“整日思索”来解读雷奈克的尽责。

通过对当时情景的拓展表演深化对雷奈克人物特点的解读。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理解文本道理:只要做有心人,细致观察生活,肯动脑筋,便会有所发现。

能复述故事课题:习作4指导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课文读懂例文《山坡上》,初步感知描写景物的方法。(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2、初步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3、走出户外,实地观察,仿照例文写一处景物,正确写出自己的一点独特发现和独特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重点与难点:课前准备挂图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激情导入

二、调查大家都去了哪些地方寻找秋天。

三、读懂课文上的例文《山坡上》:

四、交流观察结果,丰富生活感受:

五、学生放手试写:

六、交流、评议、修改

教师配乐朗诵两首描写秋天的美文,再请同学们背诵关于秋天的古诗,激发大家对秋景的喜爱与向往。

1、指名读例文,提问:

例文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花、昆虫)

2、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冯长柱同学怎样写草的?(先写高矮,再写颜色)

怎样写花的?(先写颜色,再写自己认识的花的名称)

写了哪几种昆虫?(先写蚂蚱,后写蝴蝶)

3、教师小结、点拨:

小作者笔下的山坡景物哪些是他的独特发现和独特感受?

(草多、花美、蚂蚱惊飞、蝴蝶却不怕人)

(1)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双休日观察到的秋景。

(2)指名3-5人口述,教师相机补充、提示:你的眼睛看到了什么秋天的景物?

(菊花、秋霜、大雁、枫叶……)

你的耳朵听到了什么秋天的声音?

(风吹树林的声音、鸟儿的歌声、小脚踩在枯草落叶上的声音、来到郊外心情愉快的叫喊声……)

你的鼻子闻到了什么秋天的气息?

(阳光的味道;泥土的芳香;坐在草地上野餐时,美味的食物……)

你的身体感觉到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吗

(3)每口述一人,组织学生评议:

他(她)说出了自己的独特发现了吗?有没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1)明确习作要求

(2)提供一些有关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秋高气爽遍野金黄秋风扫落叶

桂子飘香果实累累红叶似火

枯枝败叶登高望远天高云淡

(3)鼓励学生引用描写秋天的诗句。

背诵关于秋天的古诗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个别读范文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同桌先相互交流,再全班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双休日观察到的秋景

自主交流,集体评议

自由交流

模仿练说自己添加的小动物,集体评议

自由展开想象,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小组讨论该怎么写,全班交流

激发大家对秋景的喜爱与向往。寻找秋天

读懂例文,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

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按本次习作要求写作。

在评议中修改提高。课题:练习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描写秋景的词串进行字词句的结合练习。(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写好左右都有竖笔的钢笔字。(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用字词句、写字。

难点:学用字词句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丽秋景图。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图,想不想学习和它有关的词语呀?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谁准它?

(3)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4)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5)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4)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3、第三部分。

(1)审题:指名读。

(2)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3)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

(4)写一写。

1、认识要写的字。

2、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

3、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驾结构和布局。

5、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6、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自由读题,个别读

查阅字典或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交流

齐读句子

自由读,边诵读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

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

和教师共同小结本课的学习

当堂练习,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个别读生字,齐读

用这几个生字扩词练习,掌握运用

自主学习,仔细观察,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观察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掌握间架结构和布局

自由练习描红、仿影,细细体会通过词串的形式,唤起对生活的感知,借助生活经验的积累学习新词,提高对生活的体悟能力。体悟汉字字体结构特点: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
课题: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读读背背成语和古今贤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重点与难点:重点:积累语言

难点:理解成语、古今贤文的意思课前准备投影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2)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3)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5)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以曲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

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

羽毛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6)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

(7)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8)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

(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

(6)反馈:指名背,齐背。说自己积累的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比比谁一口气说得最多

自主练习复述《卧薪尝胆》,再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互相补充

集体交流,大致理解成语含义

反复诵读成语歌,熟读成诵

自主学习名言警句,同桌之间相互合作,查阅字典把字音读准,把词语读对

个别读,相互正音

自由练读

同桌读、合作读、赛读

自由练习背诵

全班交流

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熟读成诵。

课题:练习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说说写写——留言条。(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应用文留言条的写法。

难点:掌握应用文留言条的写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

(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

“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结合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

(5)举例板演:

情境:李红到王老师家取一本《儿童文艺》,王老师不在家,李红写了张留言条。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组织交流。

3、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

出示小黑板,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张留言条,再全班交流。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由发表意见

自主读提示,弄清交流内容

自由交流,相互评议

同桌之间交流,小组内讨论

自主交流,相互评议

小组讨论讨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选择其中的一个情境,相互交流,碰到困难可以求助老师

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

全班集体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掌握“留言条”这种应用文的基本用法,能在生活中学习运用。

人教版三上《花钟》教学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上《花钟》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能用欣赏的语气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三、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们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遇到带拼音。生字多读两遍。

2、指名做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听第一自然段录音。

(2)朗读展示。分组朗读。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3)同学们现在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老师出示比较的句子。

(4)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知道什么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5)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指名用自己的话或课文句子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3、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讨论交流。

(四)小结。

1、齐读课文。

2、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思考,就会从观察中得到新的发现。

(五)作业。

我们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资料卡、日记等)

板书设计:

13花钟

湿度

花温度花钟光照

不同开放昆虫活动

时间

(一天内)

人教版三上《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我会写”的生字和词语各两行。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奋力

一会儿……一会儿……

手脚并用

3、爬天都峰勇气

(高、陡)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爬呀爬

终于爬上顶峰

湘教版三上:丑小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堆、等、钻、剩、特、瘦、除、咬、越”9个生字,做到能读会写、能把握其基本意思。

能力目标: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暖烘烘”、“特别”、“洁白”、“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等词句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了解丑小鸭自出世后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竟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这一故事内容,初步懂得一些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认识自己的道理。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方法理解词句段的意思,感受依据问题、分段阅读、把握意思、准确回答问题的方法。

教学思路:

以课后练习题一中的三个问题为线索,凭借课中的插图,先大致划出与各个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再抓住各个问题及其所对应的段落,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解词句段的方法,分段读议,理解基本意思,然后连段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全面达到本课的训练目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童话故事,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学习童话故事的,拣一篇自己最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跟家里的人或同学讲一讲。

二、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上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都完成了吗?谁能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故事是根据安徒生爷爷写的同名童话改编的,叫《丑小鸭》。(板书课题:丑小鸭)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读准字音,并用“——”线将课后的生字在课文中划出来,多读几遍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生字的读音,教师用生字卡片正音,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堆(duí),注意和方言区别,不要读成dǘi。

等(děng)和剩(shěng)都是后鼻音,不要读成děn和shěn。

瘦(shǒu)和除(chù)都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ǒu和cù。

钻(zuán)是平舌音,不要把u读丢了。

3.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按已往老师教给的朗读长句子的方法和要求读通文中的长句子,并给自然段标序号。学生读时,教师可相机提醒学生,读长句子时,在句中可以稍微停顿一下,停顿时,不要读破词语,“的”字前面一般不要停顿……。

4.分段指名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检查是否读通了文中的句子。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可以小声地跟着读,进一步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6.边读课文边看图,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7.讨论上述问题。(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丑小鸭自出生以来就被人看不起,被迫离开家,历经苦难,最后意外发现自己不是一只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

四、课堂作业。

1.在课文中找出生字所带的词,读一读。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交待阅读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课后练习题1。

2.启发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围绕练习题1中的三个问题,看图读课文,一段一段地把课文读懂。

二、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1)个问题,阅读1—2自然段。

1.围绕问题(1),看第一幅图,读课文,大致找出写这一问题的段落(1—2自然段)。

2.分段阅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暖烘烘的”是什么意思!你有过“太阳暖烘烘的”这样的感觉吗?“太阳暖烘烘的”这种感觉一般产生在什么时候?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③“鸭妈妈卧在稻草堆里……孩子出世。”用我们平常的话说,这句话应该怎么说?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春天,鸭妈妈在孵小鸭。)

(2)阅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然后讨论。①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②“特别”是什么意思?(不同一般)

③边读边看图,找一找从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丑小鸭很特别。(讨论后归纳)

a.蛋大。

b.出世时间长。(都……最后……过了好几天……才……慢慢……)

c.又大又丑。(毛……嘴巴……身子……)

④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抓住“特别”来说)。

3.连段阅读,回答问题(1)。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如下几个要点来回答:(1)时间;(2)事件(鸭妈妈孵小鸭);(3)丑小鸭显得很特别。

三、围绕课后练习题1中的第(2)个问题阅读3—6自然段。

1.围绕问题(2),看第二、三幅图,读课文,大致划出写这一问题(其中有两个小问题)的段落(3—6自然段,其中写第一个小问题的是第三自然段,写第二个小问题的是第四至六自然段)。

2.阅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看图、边思考,然后讨论。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疼爱”是什么意思?“欺负”呢?联系自己平时的观察,同小鸭在一起的可能有谁?他们谁欺负丑小鸭?是怎么欺负的?(咬、啄、讨厌)还可能怎么欺负?谁疼爱丑小鸭?从哪里看出来?(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试着用“除了……都……”说一句话。

(3)“孤单”是什么意思?丑小鸭为什么感到孤单?

(4)试着用“因为…所以……”说话。

①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一句中说话。

②把“因为……所以……”加入“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二个句子中说话。

(5)朗读这一自然段,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一个小问题。

3.分段阅读4—6自然段。

(1)回顾学法——怎样围绕问题来分段阅读课文:先一自然段一自然段地读,结合图画一句句地弄清各自然段的基本意思,再把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2)试着运用这一方法阅读4—6自然段,边读边填写下表,展开讨论。

季节丑小鸭遇到的困难

(3)检查自学、讨论情况,重点检查学生对第五自然段第二、三句话的理解情况:从这二句话中可看出些什么?(丑小鸭非常孤单;丑小鸭羡慕美丽的天鹅,希望像天鹅那样过上欢乐的日子。)

(4)连段阅读,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2)中的第二个小问题。

人教版三上《灰雀》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上《灰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检查初读: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别读三个句子。

2、理解生字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白桦树:看插图理解。

婉转:选择字典中正确的解释。

面包渣:学生讲述。

重点落在胸脯:1、读音;2、偏旁:身体部位多用月字旁;3、书写:左窄右宽。

二、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归纳每个时间发生的事。

填空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

一天,列宁发现,就。

第二天,。

3、将三个时间发生的事连起来完整的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欢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想象练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练习中理解“惹人喜爱”。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小老师讲解生字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

“或”的笔画顺序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书空强化记忆,避免写成少字。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4、评价反馈。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说主要内容

1、听写词语:

白桦树胸脯婉转

仰望微笑自言自语

不敢一定诚实

2、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

(1)男孩是诚实的。

策略:

1、找出写男孩的句子。

2、交流:列宁怎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预设:

句子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从省略号可以看出,男孩对自己抓灰雀的行为感到愧疚,说起话来断断续续。

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练习: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男孩想到,所以又不敢讲。

句子3“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1、对比练习:

第一句没有一定,后两句有一定,最后一句还加了感叹号。表示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说明在与列宁的交流中,男孩不断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是什么使得男孩的态度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练习:因为,所以男孩一定会让灰雀飞回来。

句子4、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练习: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想。

(2)列宁对男孩的宽容

句子: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练习:灰雀说:“。”

“。”灰雀地说。

练习:因为,所以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三、多角度感受人物特点,拓展阅读

1、通过读书,我们发现男孩是诚实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2、课文中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那句,抄下来背一背。

3、推荐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上)


一、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设计理念:

本篇课文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深刻的道理,而这大部分都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做如下设计:1、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2、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3、从课堂走向生活,由知识转化为实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四、教学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课前一分钟:一生上前讲述一则寓言故事。问生,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听得很仔细,这短短的一分钟,就让我们大家有这么大的收获,既听到了好听的故事,又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回顾课文内容。

1、上节课我们也初步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题目叫《陶罐和铁罐》,谁愿意把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给大家复述一下?(指生复述课文内容)

二、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听了他的复述,文中的两个主人公——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生:陶罐谦虚、大度铁罐骄傲、傲慢(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板书:骄傲,谦虚)(有一对反义词:骄傲,谦虚)

2、下面大家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陶罐谦虚,铁罐骄傲呢?把这些词句勾画出来,比较一下,并在边上写一写体会。(生自读自悟)

3、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和你一样吗?(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4、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汇报交流:

第一段:

(1)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还有哪些词语与他意思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

(3)、这里说谁常常奚落谁?(铁罐常常奚落陶罐)也就是说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思考: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读二段。

(6)、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而且铁罐跟陶罐说话的态度什么样?傲慢。傲慢的意思是轻视看不起。你能不能把铁罐当时的傲慢心理和态度读出来吗?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一声兄弟让我们感受到陶罐怎么样?有礼貌,很谦虚。谁能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回答。

②看到陶罐这个态度,铁罐又是怎样说的呢?

生读四段: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更加轻蔑的神气。(理解懦弱,轻蔑)

陶罐是如何回答的?本职工作是什么?而不是相互碰撞,比谁硬,比谁美,争辩,再说……省略号省略什么?(生发挥想象说)为什么没说完?省略了呢?

③被铁罐打断了怎样打断(愤怒)。生读第六段。(理解相提并论:意思是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看待或评说)他认为陶罐的最终结局是变成碎片,而自己会永远长存。

面对铁罐这样无情的嘲讽,陶罐什么态度?和睦相处,不想吵架。这也是刚才陶罐说在本职工作反面,自己不比铁罐差,再说之后的话省略的原因,因为陶罐不想和铁罐吵架,希望和睦相处,共同来完成任务。

④面对陶罐的一再忍让,铁罐却是步步紧逼,他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

看到铁罐这样傲慢无礼,陶罐不再理他。

⑤刚才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你们说此时杨老师会不会也这样说陶罐?(它易碎,怎么不懦弱?铁罐一而再再而三的奚落、嘲讽陶罐,它还和颜悦色,一脸微笑,怎么不懦弱?)生反驳,师:是呀,这的确不是懦弱,这分明就是陶罐兄弟的谦让,大度的美德的体现。

▲(8)铁罐为什么这样傲慢、轻蔑、愤怒地奚落陶罐呢?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

因为他觉得陶罐易碎(板),而自己坚硬(板),陶罐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板)

(9)、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中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骄傲自大,读出陶罐的谦虚,大度。

③分角色练习朗读:同桌一生读铁罐说的话,一生读陶罐说的话。

④生生分角色朗读。

★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可是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当年同在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一同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一百年过去了,又一个一百年过去了,

(1)这么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都变成什么样子了?(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铁罐被氧化锈烂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捧起、擦洗干净,小心点……)(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价值)。

(4)人们都把陶罐当宝贝,陶罐也很兴奋,但他并没有骄傲自大。它重见天日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生读16段)这体现出陶罐善良,宽厚待人,不计前嫌)正因为此,我们大家在多年前和多年后都是这样喜欢陶罐。

(5)而当年骄傲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消失)。

(6)当初认为自己会永远存在下去的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7)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感悟哲理。

1、到这《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就学完了,我们读寓言,不仅要知道故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故事本身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法国著名诗人拉封丹曾经说过:“一则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描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深刻的教训好比是灵魂。”那《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学生联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这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你有什么话想对陶罐说?有什么话想对铁罐说?

四、作业。

1、假如你是铁罐,听到陶罐和人们的对话,听到同学们这么说,你会怎么想,发挥想象写一写。

2、很多寓言故事中都蕴含深刻的道理,希望同学们课下读一读《伊索寓言》和《小故事大道理》,相信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24陶罐和铁罐

(骄傲)铁罐:坚硬(长处)→消失(短处)

↓奚落↑宽容

(谦虚)陶罐:易碎(短处)→价值(长处)

语文A版三上20课《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情感目标: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产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会认6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在朗读中了解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

2.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

2.大海无边无际、波涛汹涌,确实非常壮观,那么,在几十米,甚至几百米的海底,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乘坐潜水艇到海底世界去领略那儿奇异的景色!

板书课题:海底世界。齐读课题。

3.猜一猜:海底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录像,学生边看边听课文朗读录音。

2.现在,你觉得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美丽、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3.自由地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海底世界的美丽、神奇、有趣、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一边读一边画出来,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

4.学生交流,老师不从内容上进行分析,主要是检查字音是否读准,语句是否通顺。

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老师随机板书:

波涛tāo澎湃窃窃私sī语警jǐnɡ报乌贼zéi免miǎn费丰富fù

多音字:“海参”的“参”(shēn)。用另一个读音组词。强调字音:读准平舌音“缩”(suō)、“梭”(suō);翘舌音“产”(chǎn)、“属”(shǔ)。学生感到难读的句子,指导读通顺。认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单细胞海藻。

三、写字指导。

1.出示字卡:涛、蜜、贼、突、富、铁。

2.指名读,组词。

3.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比较:蜜——密,富——福,铁——失。形声字:警。顺口溜:突——小狗突然从洞穴中跑出来。

4.出示会写字。读一读,观察比较,说说写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书写、评价,指导、再写。

四、练习。

1.继续完成写字本上的写字练习。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海底世界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神奇世界。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一定会有更新的发现和更深的感受。下面,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并和同桌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你觉得海底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评价、感悟。)这部分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发言调整顺序。

奇异、有趣:

(一)声音奇。

1.“当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课件展示第二自然段的景象。观赏后说说“波涛澎湃”和“宁静”的意思。这一动一静,反映了海底与海上景色的差异,可以看出大海深处景色真是很特别,奇异。“依然”是什么意思?老师去掉“依然”读句子,学生比较。为什么海面和海底有这么大的差异?出示:最大的海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连起来。

2.“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动作表示“窃窃私语”,动物在宁静的海底发出各种细微的声音,像许多人私下声说话。你能用“窃窃私语”说一句话吗?

课件展示海底动物的各种声音,听一听,读一读,学一学。“有的像蜜蜂一样——”学生轻轻地模仿“嗡嗡”……指名读、评价指导,再轻声读,体会“窃窃私语”。想一想: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声音?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不仅种类多,而且——接读:吃东西……行进……遇到危险……

再读,指导背诵。

(二)活动奇。

“海里的动物……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动物的这些活动方式异在那儿?(有慢有快,有进有退,有动有静。)你对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呢,读一读,再加上动作演一演。看插图,根据课文内容找到相应的动物,加上你的想象,再读体会。

边读边评价,引导学生抓住不同词语读出自己的感受。如:想象海参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只能靠伸缩慢慢爬行;抓住“几十公里”“比火车还快”体会梭子鱼前进速度之快;乌贼和章鱼与众不同,是向后退;贝类“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最精明,省力气。

再读,试背。

(三)植物奇。

“植物多种多样……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

物产丰富:

(1)海底动物、植物种类很丰富。

(2)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稀有金属。

补充阅读:

海底大量的石油和镍、锶、钴等稀有金属矿藏;还有,从深海细菌、矿物和鱼类中能提炼出对付人类疾病的新药物。使科学家们倍感惊奇的是在一些深海热流孔附近竟繁殖着大量海底微生物,以及长达两三尺的蚯蚓、餐盘大小的蛤蛎和一种奇异的红皮肤蓝眼睛的鱼类。

三、品读欣赏,课堂小结。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引读课文。

师: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生:海面上……

师: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生:不是的……

师:海里的动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他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生:海参……

师: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多种多样。

生:最大的……

师:海底蕴藏着……

生:丰富的……

师:海底真是个……

生: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在海底世界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以“我来到了海底世界”为题说几句话。

3.补充:这里有一首小诗,谁来读一读。

出示:

陆地有山,海底也有山。海底的山也像陆地一样连成片。

海底山上也长树,一簇一簇的叶珊瑚;海底山上也长草,海草随着水流摇哇摇。

海底树上有鸟儿,五颜六色飞不高。海底鸟儿不生蛋,可它们也在珊瑚树上做鸟巢。

海底还有海狮、海马和海豹,可它们从来不打架,大家相处很友好。

海底有山,海底也有城市。海底的城市就像一幅画,就像一首诗。

4.现在,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吗?

四、拓展延伸。

1.海底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和宝藏来等你们这些未来的勘探家、发明家、生物学家去探索、去发现,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2.推荐关于海底的网站。

外研社三上英语《This is my school》教学设计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外研社三上英语《This is my school》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一册Module6,Unit1,主要复习词汇desk, chair, window, door,blackboard,bird主要新学习词汇this,schoo1,pupi1,classroom, English,teacher,that。语言(句型):Whats this?This is a . Whats that?Its a 。用句型Whats this ?来询问事物,并会用Its a 的句型来回答对事物的询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询问并识别物品。

2.能力目标:灵活运用句型 Whats this ? Its a

3.情感目标:小组活动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发展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体地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于句型:Whats this ?学生可以回答:This is 或者Its a

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Warming up and Revision(热身、复习)

①Greetings.(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②Sing English song《Ten little fingers.》。

③Listen and do quickly.

教师运用Stand up! Sit down!Point to the 等句型复习单词window, door, blackboard,desk,chair,发出指令,要求学生听并快速做出相应的动作。(学生在做动作的同时大声读出单词。)

【设计说明:通过师生对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歌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游戏中复习了单词window, door, blackboard, desk,chair,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二、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①图片导入:T: Look at the picture,this is my school.由此引出课题,板书,学生跟读课题。引出新单this、school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介绍教室里的物体)T: This is my classroom. (带读新单词并板书:classroom)

And,Im a English teacher.相机找出一个学生,He is a pupil.指向课桌,That is a desk.(逐一引出新单词pupil、classroom、English、teacher、pupil、that.)

②看单词卡读单词。(操练方式:齐读-小组读-个别读)

③Now,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课件呈现实物及短语:my chair . my desk. my school .my classroom . my teacher, 让学生跟读。 ④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室、门、窗、课桌、椅子、黑板的实物图片

T:Whats this ? (板书并带读)

S1: (引导学生说出) This is a door.

T: Whats this?

S2: This is a chair. (板书:This is a)

T:Its a chair. (突破难点)(板书并带读:Its a)

⑤学生自由操练句型:Whats this ? Its a

⑥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带的发音。Now,lets go to linglingsschool.Please open your book,turn to page 22.

⑦教师带读,学生跟读。

三、Do the action.

Play a guessing game.(呈现物品的一部分,让学生猜测)

T:Whats this ? Can you guess?

S 1: Its a desk.

S 2: Its a chair.

S 3: Its a window.

S 4: Its a door.

T: Yes, youre right. Its a door.

【设计说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利用猜一猜活动激发

他们的兴趣。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运用了语言,巩固了新知识。】

四、Homework (灵活安排,若是时间允许可让学生当场拿起来画。)

Draw a picture of a bedroom.向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卧室。

【设计说明: 形式新颖的作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了学生的手里,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持久的兴趣。】

人教版三上19课《赵州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赵州桥。通过找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关键句、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重点研读课文2、3小节。读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创举”在文中的意思。

3.能借助板书、图片,简单介绍赵州桥。初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自豪。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大致了解赵州桥。

1.检查读课文,及时纠正。

2.自由地、认真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读正确是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介绍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之一就是准确。因此,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入研读课文2、3小节,进一步了解赵州桥三大特点。

师:课文的2、3小节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谁能找到概括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1.读好概括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句子。提取关键信息,随机板书。

句子一:赵州桥非常雄伟。

句子二: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2.将三个特点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教师小结概括这一类文章的方法。

(设计意图: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此目标?一要结合文体特点,二要给学生脚手架。这部分教学就是结合介绍类文章的特点,让学生的目光先锁定在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小节,进一步锁定在概括介绍赵州桥特点的句子。然后用一句话将三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3.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三个特点的呢?我们再来读课文。

(1)PPT出示特点一的句子: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50多米,有9米多宽,

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指名读。追问:要想把“雄伟”这一特点介绍出来,你觉得哪些词特别重要?

(2)PPT出示特点二的句子: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4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指名读,思考每一句话主要介绍什么。

预设:建议学生关注“只有”、“还”等词。随文理解“创举”的意思。在学习第四句话时,先请学生联系前文说说这种设计是怎样的一种设计,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一句话介绍了赵州桥几个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进一步追问:如果时光回到1300多年前的隋朝,你可以对李春说话,你会对他说什么,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段话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亦是难点。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这段文字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段文字?可以先让学生读懂每一句话主要介绍什么,再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种设计具体指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关联词“既……又……”读懂这种设计带来的两个作用。最后通过“与李春对话”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感受赵州桥“坚固”的特点。)

(3)PPT出示第三个特点的句子: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借助图片,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主要为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饶有兴致地积累语言,二是帮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3.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进一步体会作者内心的自豪。

三、尝试向外国小朋友介绍赵州桥。

(设计意图:“运用”是内化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此环节的设计除了达到让学生运用语言的目的外,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

雄伟

19.赵州桥坚固大桥洞

小桥洞

平时……发大水时……

既……又……(创举)

美观

《三上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