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导学案(岳麓版)

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05-19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导学案(岳麓版)。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导学案(岳麓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35课元朝的统一局面
知识提要
一、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开发
1.元朝统一局面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在元朝政府主持下,许多儒家经典、史籍等汉文著作被译成蒙文等各族文字。大批汉人前往边疆,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为那里的开发做出了贡献。蒙古等族人民则大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
2.元朝时中国内地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因为共同信奉伊斯兰教,同各族信众一起,逐渐形成了回回民族。
二、宣政院对西藏的管辖
1.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首任长官是八思巴
2.宣政院的管理形式:政教合一。
3.元朝在吐蕃地区设有各级行政机构,并派驻军队,还清查户口,设置驿站。这些措施有利于:贯彻中央政令、维护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三、纵横全国的水陆交通
1.元朝改修大运河的目的:为了解决江南的粮食等物资北运的问题,为了缩短京杭之间的航线
2.元朝时京杭大运河有哪些改变:元朝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通惠河。
3.元朝时改通大运河的作用是:京杭大运河缩短了近千千米,而且将大一统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连接起来。京杭大运河的修浚,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整个元代,京杭大运河都十分繁忙,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4.元朝时对外关系:元朝东西方之间的陆路与水路交通都十分发达,为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西方的传教士沿着传统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大都兴建教堂,进行传教活动。直到元末,还有传教士来到中国谒见元朝皇帝,再从泉州乘船离开中国。波斯、阿拉伯久负盛名的医学、天文学知识,通过来往的使臣或商人等各种途径传入中国,回回医学、回回星历成为元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到后代。
5.这时中外交往的代表是: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来到中国,在中国留居17年,后来把他的经历和见闻写成了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
基础演练
1.以下关于元朝的对外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许多外国商队、使团来到大都
B.元政府在泉州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C.马可波罗到过泉州
D.外国商人在中国定居是不可能的
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B.回回族
C.苗族D.白族
3.元朝民族关系发展最重要的条件是()
A.民族数量最多B.民族交往最频繁
C.疆域空前辽阔D.元朝的大统一
4.2008年3月14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境内外“藏独”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历史上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是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5.元朝在中央设(),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吐蕃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这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西域都护D.伊犁将军
6.宣政院采取什么形式管理吐蕃()
A.政教合一B.友好交往C.一国两制D.军政合一
7.元朝在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基础上,在山东境内先后开凿了济州河与会通河,又在通州与大都之间修成了
A.通济渠B.邗沟C.江南河D.通惠河
8.元朝时,宣政院的首任长官是()
A.八思巴B.关汉卿C.达拉喇嘛D.铁木真
9.读右侧元朝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元朝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广大地区的统治,元政府建立了什么制度?
(2)元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和台湾事务?
(3)这一机构在西藏的管理形式是?
参考答案:
1.D2.B3.D4.B5.B6.A7.D8.A
9.(1)行省制度
(2)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3)政教合一

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岳麓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导学案(岳麓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36课元朝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知识提要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1.元朝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将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元代还出现了《农桑辑要》《农书》等农学著作。《农桑辑要》是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书》的作者是王祯,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
3.元代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用棉花纺纱织布已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家庭副业。松江(在今上海市)农家妇女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2)制瓷业:青花、釉里红等瓷器新品种在元朝烧制成功
4.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的作用: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二、郭守敬与《授时历》
1.郭守敬: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数学及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
2.代表作:《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其精确程度比现代科技测量所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还主持开凿了通惠河
三、元曲
1.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成就是元曲,它包括杂剧和散曲。
2.代表人物:(1)关汉卿是元曲作家的杰出代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揭露统治者的残暴,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深切同情,主要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
(2)另一位杰出的元曲作家是王实甫,其代表作《西厢记》歌颂了主人公崔莺莺和张君瑞对传统礼教的勇敢反抗和对纯贞爱情的大胆追求。
(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描述了秋天的萧索和游子的愁绪
基础演练

1.“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两匹布。”这是上海(古称松江)一带人们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人们歌颂的是一位对我国棉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妇女。歌谣中“黄婆婆”生活的朝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2.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指()
A.大都B.东京 C.临安D.南京
3.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牡丹亭》B.《望卢山瀑布》C.《金刚金》D.《窦娥冤》
4.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纺织所用的原材料是()
A.棉B.纤维C.蚕丝D.麻
5.元曲另一位杰出的作家是王实甫,其代表作()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纪》D.《西厢记》
6.《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其精确程度比现代科技测量所知的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与现行公历的一周年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他的作者是()
A.郭守敬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7.元代时,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是哪个城市()
A.大都B.松江C.长安D.洛阳
8.元代时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准是()
A.新增田地和人口的多少B.财政收入
C.百姓的口碑D.道路的修建
9.下列哪部作品反映了对传统礼教的勇敢反抗和对纯贞爱情的大胆追求()
A.《牡丹亭》B.《西厢记》C.《金刚金》D.《窦娥冤》
10.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官修农书是()
A.《农桑辑要》B.《农书》C.《水经注》D.《农政全书》
11.哪部作品堪称中国最早的图文并茂的农具史料()
A.《史记》B.《农书》C.《资治通鉴》D.《汉书》
12.元朝烧制的新的瓷器品种有哪些()
A.青花、釉里红等B.青瓷C.白瓷D.唐三彩

13.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哪朝?哪一历史人物?
(2)她在哪一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3)农业和手工业对当时社会发展有哪些贡献?

参考答案:
1.C2.A3.D4.A5.D6.A7.B8.A9.B10.A11.B12.A
13.(1)元朝;黄道婆
(2)棉纺织业
(3)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元大都成为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岳麓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岳麓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34课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史实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辨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展示历史资料和阅读、角色换位、探究等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帝国,认识民族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观;让学生认识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重点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自由表述、讨论分析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和图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蒙古族生活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蒙古的兴起》视频。
提问:大家从刚才一段视频中得到哪些信息?
新课讲解:
一、成吉思汗与蒙古的勃兴
1、蒙古族的兴起
教师:同学们看出了蒙古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马上民族,今天这个民族生活安定祥和,没有纷争。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七八百年以前,即12~13世纪的蒙古族人的话,你能想象出可能有的生活状态吗?
教师:(小结并提问)当时蒙古各部之间相互混战,蒙古高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多年的部落战争使蒙古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他们渴望统一,是谁完成了他们的愿望呢?(成吉思汗。)
2、统一的蒙古政权
问题: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的?
学生活动:介绍成吉思汗是怎样从险恶的环境中由弱而强最终建立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横扫亚欧的。
引导学生得出成吉思汗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是杰出的军事家;统一蒙古后建立了政权有效的管理了蒙古各部,为他的子孙最终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得出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的结论。
教师:蒙古政权建立后,四处征讨,蒙古铁骑最远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那么是他建立了元朝,统一了全国吗?(不是,而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完成了统一大业。)
二、西夏、金、南宋的相继灭亡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不断进行扩张战争,运用多媒体演示统一的过程,最后用颜色的同一来显示政权的统一,出示《元朝疆域》图,认识元帝国辽阔的地域。突出知识点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的时间及都城大都的位置。
提问:元军大举进攻南宋都城临安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元军的进攻,涌现出不少抗元斗争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谁?你知道有关他的事迹吗?
教师分析:虽然文天祥效忠的南宋是一个腐败无能的政权,但是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肩负起抗元保宋的重任,威武不屈,舍生取义,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师生共同回顾历史,联系我国封建时代有哪几次分裂后的大统一?
教师总结:元朝的统一是我国封建时代继秦、西晋、隋之后又一次的大统一,它结束了自五代以来长达三个世纪的分裂局面。
教师提问: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并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说明。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总结。并指出元朝实行大一统,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并形成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突出单元主题: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
三、元朝的建立
布置讨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元朝拥有了辽阔的疆域,统治者必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如果你是当时元世祖忽必烈的一个谋士,你会向他提出怎样的建议呢?为什么?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真实的历史,元世祖忽必烈是怎样实行统治的,他采取哪些汉法使他的统治长治久安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忽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忽必烈在政治、经济方面都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
(1)政治方面:行省制度。
出示《元朝疆域图》,让学生看图并找出岭北、辽阳、云南等行省及其管辖范围,以突出元朝疆域辽阔。元中央政府对台湾、西藏的管辖,与现实相联系,说明台湾、西藏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代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到今天。
(2)经济方面:实行重农政策,设“司农司”,编发农书。
引用忽必烈诏书中的话来回答这一政策的必要性。这一措施使饱受战乱的中原地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3、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教师分析:蒙古族在征服中原后接受了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原汉族为主体农业封建文明。正如恩格斯论述的那样,“在长时间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由于忽必烈大行汉法,元朝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并翦灭南宋残余势力,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又一次大一统,为多民族的融合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1、民族融合:
教师:在前面我们曾提到民族融合,你能用实例来说明融合的表现吗?
学生活动:其一,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为一体;其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进入中国,同汉蒙等族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2、人分四等:
教师:在元朝民族融合的大潮流下的不和谐音符是什么?具体内容怎样规定的?(幻灯片)
小结:元朝建立之后,蒙古族人口远远少于汉族人口,蒙古族统治者想通过分而治之来实现长治久安。统治者推行人分四等的民族分化政策,但历史证明这种人为的阻隔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趋势的做法是荒唐可笑的。最终元朝统治者在文化方面的措施也证明了这一点。
3、文化趋同:.
教师:元朝在文化方面有什么措施?
学生回答:(略)
巩固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国家政权,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它实施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蒙古族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做出了重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9课明清易代导学案(岳麓版)


第39课明清易代
知识提要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
明朝灭亡的原因:(1)明中后期,皇帝大多不理朝政,宦官弄权,朝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政治日益腐败。(2)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3)明朝后期,为摆脱财政危机,明朝廷一再增加新的赋税名目,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
2.闯王李自成:1636年,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他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受到广大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他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三、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
1.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和满文,统一女真各部。
2.从后金到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利用明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四处征战,基本控制了东北地区。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3.入主中原: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兵大举入关,打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同年底,清朝正式定都北京,后来经过20多年的战争,陆续镇压了各地的反清斗争,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基础演练
1.清朝的开国皇帝是()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帝D.乾隆帝
2.满洲前后建立的政权有()
①元②金③后金④清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皇帝是()
A.清太祖努尔哈赤B.清太宗皇太极
C.清世祖福临D.清圣祖玄烨
4.在中国历史上,哪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
A.藏族、回族B.蒙古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契丹族D.壮族、维吾尔族
5.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是在()
A1368年B1616年C1636年D1644年
6.明朝后期,人民到处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欢迎谁领导的起义军()
A.李自成B.张献宗C.刘邦D.项羽
7.明朝在历史上灭亡的时间是()
A1644年B1616年C1368年D1038年
8.清军入关时,驻守军事重镇山海关的名将()降清
A尚可喜B耿精忠C郑成功D吴三桂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努尔哈赤即位沈阳故宫
材料二努尔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种子,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他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二十五岁统一了女真各部,后脱离明朝建立了后金政权。
材料三皇太极,努尔哈赤之子,他是清朝立国一个人承前启后的人物,努尔哈赤以武力打天下,却忘记收买人心。皇太极继承了女真人的剽悍,又借用了汉人的文化和谋略。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努尔哈赤的功绩。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2)结合材料三说出皇太极的功绩。

(3)元朝和清朝是在我国历史上,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朝代元朝清朝
民族
统一各部
建国
改国号
都城

参考答案:
1.A2.C3.B4.B5.D6.A7.A8.D
9.(1)功绩: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反抗明朝压迫;迁都沈阳。共同之处:努尔哈赤和阿保机、阿骨打、元昊、铁木真等少数民族首领都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都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加强对明朝的攻势。
(3)
朝代元朝清朝
民族蒙古族女真族后改名满洲
统一各部铁木真努尔哈赤
建国1206年,建立蒙古国1616年建立后金
改国号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都城大都盛京后迁都北京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