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幼儿园教案工具

发表时间:2021-02-01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高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小编特别编辑了“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通过比较,认识历史上和今天的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理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培养作为祖国建设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建议:
设置课前思考题:中国人古代的出行工具都有什么?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平时跟亲朋好友联系的通讯方式都有什么?知道这些通讯方式是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吗?
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作,对自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交通或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加深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直观认识,初步实践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探究学习:查找有关自行车发展历史的资料,绘制有关图片,并注明相关介绍,认识自行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在班级展示自己的作品。
实践活动:与同学组成合作小组,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化情况,并将调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区差异。

延伸阅读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课前自主学习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_______________铁路。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新中国建立以后,相继修建了______________、兰新等铁路与西南、西北联系。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
______位、世界第________位。
2________年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_____________航线开通,拉开了中国民航业的序幕。
3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在________架设。从此,清政府开始在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路。
4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___________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________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但电话的发展非常缓慢。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铁路与公路
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它是由英国商人建造的由上海至吴淞的淞沪客运铁路。其命运是被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拆毁并掷人大海。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运行的火车因慈禧迷信的缘故,不用蒸汽机做动力,而以内监四人贯绳曳之。这些看似笑话的往事,说明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今天中国的铁路已修上了世界屋脊,中国的陆路交通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1.近代以前的交通
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南方以船为主,北方以马为主,平民百姓外出多为步行。
2.近代以来的交通
(1)铁路运输
①晚清时期
a.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b.到辛亥革命前夕,已陆续修建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②民国时期:铁路修建进展缓慢。
③新中国时期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方便了西北、西南地区人们的出行。
b.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公路交通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后来,汽车相继在各城市出现。
②清末民初,近代公路修筑技术传人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公路交通发展缓慢。
③新中国成立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下列关于我国近代铁路交通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松沪铁路
B.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C.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D.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极为迅速
铁路是中国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其主要的因素不包括()
A.速度快、运力大、运费低廉
B.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C.清政府一开始就大力支持铁路建设
D.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知识点二水运和航空
1.航运业
(1)鸦片战争后,轮船开始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垄断中国江海的运输业。
(2)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此后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3)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获得较快发展。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在交通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因而呈现萎缩的状态。
2.航空业
(1)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中国现在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中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
A.外国在华航运业B.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
C.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D.中国的民族工业
以下有关新式交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经济发展②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
③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知识点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通讯工具变迁的表现
(1)旧中国通讯的发展
①有线电报: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擅自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电报机房;随后,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到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
②无线电:20世纪初,上海崇明开始出现无线电台和无线电报局。
③电话: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中国设立电话公司。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但此后电话发展非常缓慢。
(2)新中国通讯的发展
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不断增加对电讯事业的投资,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②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2.通讯工具变迁的作用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结合正确的是()
A.丹麦——第一个电报机房
B.广州一一第一个电报机房
C.上海——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
D.无线电报——20世纪初民间普遍使用
无线电报最初设立是主要用于()
A.军舰之间通讯B.官府通话C.民用聊天D.通商贸易
巩固测试
1.1903年,一军人从满州里至哈尔滨探亲,他可能()
A.没有直达的火车
B.先坐沪宁铁路一线的火车到南京旅行再到哈尔滨
C.乘坐东省航线的飞机
D.乘坐东省铁路一线的火车
2.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件说的主要问题是()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
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3.甲午战争后铁路兴修猛然增多,下列与此无关的因素是()
A.列强的激烈争夺
B.清朝官员改变观念
C.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
D.经济的迅速发展
4.下列机车中,不属于常速列车的是()
A.蒸汽机车B.磁悬浮列车C.电力机车D.内燃机车
5.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标志是()
A.福建船政局的成立B.轮船招商局的成立
C.民生轮船公司的成立D.怡和公司的成立
6.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首条航线是从()
A.北京——广州B.北京——武汉
C.北京——上海D.北京——天津
7.看下图,在中国,它的第一位制造者是()
A.莱特兄弟
B.詹天佑
C.冯如
D.陈纳德

8.“不需鲤寄予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这首诗描述的交通或通讯工具是()
A.电话B.寻呼机C飞机D.火车
9.如果你今天在北京旅游,可供选择的交通方式有()
①公共汽车②地铁③城市轻轨④内河航运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1.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轮船运输业趋于萎缩,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水上交通业技术落后
B.港口建设严重滞后
C.铁路、公路和民航业快速发展
D.旅游业快速发展
12.铁路是近代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里程已达2769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1880年剖铭传奏涛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凡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朝统治者当时反对修筑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学案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交通工具的进步
(1)铁路:①________前夕,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已经奠定。②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③到“______”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④机车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________等大城市。②________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发展受到很大限制。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________在内的许多偏远地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①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_______,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②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
(4)航空:①1909年,___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拉开了序幕。②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________大国。
2.通讯工具的变迁
(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假设的中国第一条________线。②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了________电台。
(2)电话:①1875年,________招商局假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②20世纪初,清政府在________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③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联网: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来发送________。

1.“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B.航运
C.航空D.电报通讯
2.铁路在中国近代的发展之路充满荆棘,其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B.中国封建思想的阻碍
C.社会长期动荡不安D.中国暂时没有能力单独设计施工
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4.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是在()
A.洋务运动后B.戊戌变法时
C.辛亥革命前夕D.抗日战争前夕

唐朝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说明了什么?用什么运荔枝?
问题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问题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铁路:
时期概况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80年代
辛亥革命前夕
20世纪上半叶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90年代
“九五”期末
公路:
时期概况
20世纪初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水运:
时期概况
19世纪70年代初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90年代
航空:
时期概况
1909年
1920年
1949年
改革开放后
问题3: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问题4:请概述通讯工具的变迁。
电报:
时期概况
1877年
20世纪初
电话:
时期概况
1875年
19世纪80年代
20世纪初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
改革开放后
2003年末

1.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2.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3.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假如你生活在民国初年的天津,不可能遇到的生活现象是()
A.普通居民大都居住在四合院里B.偶尔乘有轨电车上街购物
C.穿西装、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D.电话进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

1.D2.D3.A4.C

1.B2.B3.D4.D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

(2)通过掌握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状况,思考分析推动的因素。

(1)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建立橱窗板报,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2)阅读《老照片》等书籍,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

(1)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通过数据的比较,清楚认识今天中西部地区在交通、通讯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西部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历史的责任感。

二、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代社会是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其中,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改善是现代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世界也正因为此而变得更加渺小。那么,交通和通信工具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如此先进的地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讲授新课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板书)

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

(问)近代交通工具更新有哪些特点?

答:(1)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渐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所取代;

(2)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也日趋重要;

(3)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比较显著。

2、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人力、畜力牵引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1)人力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2)三轮车,(3)马车,(4)自行车,又称脚踏车。

(问)自行车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在中国发展的概况如何?

答:(1)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3)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3、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靠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

答:(1)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2)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4、先进的交通工具:(板书)

(问)现代社会中,比较先进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答:(1)轮船: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1865年4月,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轮船。

(2)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3)飞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5、新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板书)

(问)新中国交通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1)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

(2)多层次性。

(问)为什么新中国交通发展具有多层次性?

答: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

合作探究:中国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板书)

1、邮政通信的发展:(板书)

(1)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处于依靠驿站和民信局来通信的落后状态。

[第二课堂]驿站:亦称“置邮”,是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车马的处所。

(2)过程:

(问)阐述中国邮政通信的发展历程?

答: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的发展:(板书)

(问)中国的电信包括哪几个部分?

答:电报和电话。

(问)电报和电话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如何?

(1)电报: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随后几年,中国电报线路遍及18个省,沟通了各大城市与边疆之间的联系。

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讨论)请归纳邮政、电信发展过程中的“第一”。

观察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

请回答:(1)通过图一可知,19世纪中叶,我国尚处于依靠驿站来通信的落后状态。图二所示通讯工具于1882年传入我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我国邮政、电话事业是怎样发展的?

答:邮政: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电信: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本课小结

电车、汽车等取代人力车、马车交通工具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五、学案

1、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

A、晚清时期B、19世纪中后期C、20世纪初D、20世纪50年代以后

2、自行车传入中国是在()

A、19世纪前期B、19世纪中期C、19世纪中后期D、20世纪初

3、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民族资本主义的丢失”

4、电车与公共汽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在()

A、民国成立后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20年代D、1949年以后

5、我国近代邮政事业开始于()

A、1856年B、1866年C、1876年D、1886年

6、电话传入中国最早是在()

A、1882年B、1906年C、1912年D、1922年

7、下列通信方式在我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邮政②无线电报③有线电报④电话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8、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始于()

A、邓世昌B、丁日昌C、李鸿章D、朱其厚

9、中国邮电合一的出现是在()

A、清末B、民初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D、新中国成立后

10、20世纪初的中国皇帝不能做到的是()

A、骑自行车B、乘有轨电车C、坐火车旅游D、给美国总统发无线电报

六、教学反思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社会生活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陈旭麓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走这条路不是中国民族选择的结果,而是外国影响造成的。于是而有种种变态”。在欧风美雨的作用下,交通与通讯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这种变化是缓慢的,但足以说明当时的社会还是有所进步的。本课应侧重于评价学生能否举例说明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能否从变化中感受到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趋势;能否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些变化。
2.学情调查:
交通与通讯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问卷的形式得知,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课本的具体知识就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引导着学生概括。
3.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近代中国铁路、航运、航空及邮政事业的发展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认识到中国近代化之路充满荆棘,试着分析其原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唯物主义历史、辨证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二课堂系统:
1.导入设计:
用图画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先指导学生结合图片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身份的人(如扮演慈禧太后、保守大臣、开明人士、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黄包车夫等),并用动作、表情或语言反映对这种交通或通讯工具的态度。
生:(表演)。
师:接着让其他同学逐一点评。[提示学生从社会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原因等方面分析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
师:交通变化不止铁路,还包括轮船航运、航空。我们接着来看轮船航运,请同学们概括近代中国轮船航运的变化。
生:(回答)。
师:(总结)。但由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火轮船与羊皮筏子并存,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师:我们来看知识之窗,中国旧式水运的命运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回答)。
师:(归纳)。中国旧式水运由一度繁荣到衰落,充分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破坏。但从另一方面说,帝国主义在侵略的同时又促进了近代水运的发展。没有巨痛不会有嬗变。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近代航空事业是如何发展的?
生:(回答)。
师:(归纳)。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引出古代驿传,指出古代通信的困难,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达作比较,引出近代邮政电讯事业的发展概况。
生:(回答)。
师:近代化交通与通讯是在西风东渐下艰难起步的,但影响不容低估。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使生活多姿多彩;另一方面还一定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钱乘旦教授曾指出,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变得守时了,自此有了时间观念。
三.课后设计
1.课后作业:
P106-107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
2.学生课后活动建议:
(1)调查家乡交通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并制作图表(或以曲线、柱状图表示)
建议:制作图表示应从车辆数量、种类的变化,公路里程的变化,公路建设的变化等方面入手。
(2)调查交通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并撰写调查报告。
建议:从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交往便捷及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入手。3.教学反馈设计:
(1)概述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缓慢的原因。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中国的封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中国的近代化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起步的,处处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制约;经济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又长期遭受侵略,国家财政紧急困难等)。
(2)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新气息、新事物,除了教材上介绍的几方面以外,你还能举出一些其他的例子吗?可以以史实资料或图片说明。(可以借助网络)
(3)对于清末民初发生的巨大变化,保守者难以理解,并极力反对,进步者则欢欣鼓舞,大力提倡。为此,双方经常发生针锋相对的辩论。请你编一个历史短剧,反映双方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