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汇总。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汇总,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汇总

【原文】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练习题】

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___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___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诗的后两句是“___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__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已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_____”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所以,“____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wWw.JAB88.cOm

【参考答案】

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_送行者_”,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_乘舟_”,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诗的后两句是“_抒情_”(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_深千尺_”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4.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句,他说:“若说王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已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__不及_”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所以,“__桃花潭水_”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延伸阅读

《赠汪伦》教学实录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汪伦》教学实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

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

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的诗歌,更是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赠汪伦》教材理解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汪伦》教材理解”,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汪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是一首赞美友谊的歌。

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情况下写成的呢?

原来,李白在宣城谢眺楼上饮酒赋诗时,意想不到地收到一封来信,拆开一看,是汪伦写给他的。汪伦是离宣城不远的泾川的一位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听说李白来到宣城游玩,便热情地向李白发出邀请。李白为了不让汪伦失望,决定第二天赴约。

第二天早晨,汪伦带着村民来到村头相迎。两人虽不相识,但一见面,就好像故友相逢,非常亲密。汪伦特地酿制了美酒,迎接李白的到来,并陪诗人观赏了当地风景胜地桃花潭。李白一边游玩,一边赞赏皖南山区迷人的风光。这次偶然的机会,使两人之间结下深厚的友谊。

几天后,李白将要乘船离开泾川。临别时汪伦又和村民们前来相送,那场面十分感人。热情好客的村民一边走,一边用脚踏地打着节拍,唱着当地的歌谣。李白看到此情此景,感慨万分,便当场吟诗: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尽,

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既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又描写了唐代人民大众对诗人的尊敬,《赠汪伦》也成为千古流传的名诗。

《赠汪伦》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赠汪伦》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赠汪伦》其它杂项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汪伦》其它杂项”,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赠汪伦》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附学生习作一篇:

依依惜别

晚上朦胧而又迷人的月色照在河岸旁的一个小亭子里,亭中,李白正同他的知己汪伦一起吟诗作赋,把酒说笑,今晚是他们最后一次在亭中说笑,观赏月色,明天李白就将离去

早晨,天空万里无云,李白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了将要远去的小船,他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蓝天白云,一片花海,青青的绿色点缀着一片粉红,一阵微风拂面而过,这桃花醉人的芳香扑鼻而来,一阵阵沁人心肺,有一两片桃花瓣飘飘欲坠这时候水面上空一群水鸟呱呱叫着,翱翔徘徊,啊!原来水鸟也知道别意呀!李白望着熟悉的风景,陶醉了,心中不由得感叹道:这儿风景真好,不知什么时候还能看到忽然李白听到岸上传来清脆、悦耳的歌声,啊,这是汪伦为李白深情送别的歌呀!听,汪伦脚踏节拍边走边唱,越来越近了。

汪伦在岸上向李白鞠了个躬,满怀深情地说:李兄,你真的要走吗?是啊,是啊,我去意已定。汪伦失望地摇了摇头:李兄,你我相处了这么久,已亲如兄弟,你这一走,我真是舍不得啊!哎!我的好朋友,你不用这么唉声叹气!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笑笑说道。这次我们一别,又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会呀!汪伦心中有万般的不舍。李白心想:是啊,我们这一别还真不知何年何月再碰面!记得捎信给我哦!一定一定,你要多加保重!

这时李白只得乘上一叶小舟远行了,汪伦保重的声音渐渐远去。望着渐渐远去的桃花潭,李白的脑海中闪现出与汪伦一起度过的欢乐情景:几天来,是汪伦,与我一起说古道今,与我饮酒赋诗这桃李花潭的水纵然有千尺之深,可它怎比得上汪伦为我送别的情谊深呢?想着想着,两行热泪滑落下来

《赠汪伦》教学札记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现代的小学生来说,要走入古代的生活情境是不易的,体会诗歌蕴藏的情感更难。因此,创设情景,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本课前,我通过网络这个特点去查阅了有关这首诗的北京资料,在可前给学生介绍。课一开始,我就问学生你们知道李白吗?又知道望论和他是什么关系吗?然后,老师说老师从网上知道了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有趣小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吟诗一首--《赠汪伦》。

通过资源共享,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朗读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饱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怎样用朗读的加以体现?带着这样的思考阅读有关诗人的资料,有关友人之间的故事,学生读出了李白为意想不到的相送惊喜,为了解自己的个性感动及读者对友人之间的情深赞颂等不同的情感,实现了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

三、课外延伸,拓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饿学习积极性,结合古诗词诵读的饿活动,穿插表示离情别绪的诗句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当学生遇到难点时,可以让学生质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赠汪伦》说课设计


一、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我上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诗:《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这节课上,我并没有单纯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解,而是更多地利用创设的情境,抓住重点字词的理解去理解诗的大意,新课标也明确地指出了对于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即可,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一定基础,完全可以通过突破重点字词的理解去解读诗的大意,所以应把重点落在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上。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上述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就是突破重点字词,理解古诗的大意。第二个目标,就是领会古诗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这也是本首古诗的教学重点。古诗的学习,更应注重对诗人内心情感的体验。大家都知道,文章是作者有感而发的心灵独白,那么诗更是如此,尤其在短短的几个句子里,所包含的情与感,更是显得沉甸甸的。所以,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第三个目标,是注重古诗的朗读和积累。古诗是很具有一种韵律之美的,多读古诗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朗读水平。小学是基础教育,多积累古诗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基础的,小学生是记忆的最好时期,就更应该让他们多积累古诗,让他们通过反复的诵读,转化为内在的修养。

三、教学方法及教学准备: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就预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而学生课前又搜集了李白与汪伦的相关资料,整个教学过程就利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资料自学互助的。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都学习背诵了很多古诗,那么,你们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出示课件一)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在抢答比赛中复习以前背诵过的古诗,尤其是重在复习学过的李白的诗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交流资料

1、简介李白:刚才我们吟诵了李白的诗句,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呢?(由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

2、导入课题:李白一生当中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咱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

3、交流资料: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那么,谁能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呢?(让学生交流有关的资料)

4、师讲故事:李白与汪伦能成为好朋友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相互交流资料,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近诗人,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古诗

1、回忆学法:我们以前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古诗的呢?

(板: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境、诵诗文)

2、今天咱们就继续用这个学法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想脑子里会出现什么画面?(交流)

3、自由朗读古诗,在读的过程当中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就作个记号。(自由读----指名读)

4、就学生所提的问题四人小组结合资料与注释自学。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训练学生自学和口语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5、检查自学情况

(1、解释踏歌并表演。

2、大家都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大家想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怎样送人的?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不但把他送出家门,送出村口,送上船,而且还用这样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

3、除了从踏歌相送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情外,还从哪些诗句当中可以看出他们那浓浓深情?(三、四句)

4、重点指导朗读三、四句(个人读---范读---齐读)

5、其实,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里的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有疑问却不知如何表述,或有问题未能提出时,教师把难点问题留给学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意,同时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营造了一个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从而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6、这时由师小结:哦!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更深)

7、是呀!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情谊深呀!那就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浓浓的深情吧!(朗读全诗)

8、重点的词语我们都已经解决掉了,那么,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找好伙伴讨论)

9、指名汇报说诗意

10、待学生对古诗的大意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就让他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首诗的感受,例如朗读、描图、说诗意、表演等等。(小组练习)

[采用朗读与说诗意的形式时可让学生要求老师配音乐或配动画,如果是采用画画的形式时就让他们站出来展示图画并解说]

{设计意图}这样引导学生有个性化的朗读,用自己的情感去诵读古诗,用自己的声音抒发自己的情感,就会使他们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同时,通过让学生以小组表演、描画等形式,体会古诗意境,就既解决了对古诗大意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指导背诵

刚才你们这样指指、说说、描描、画画、演演,已无形当中把诗歌都背出来了,谁能背的就请站起来背背!

(五)学唱诗歌:

诗歌,它不仅是一首古诗,同时也是一首歌曲,请欣赏儿歌《赠汪伦》并学唱。

(六)扩展学习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提供三首,供大家课外自学:《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

(七)齐唱送别歌《友谊地久天长》结束

(八)布置作业

(九)板书设计

25、赠汪伦

水深---情更深

总之,在课堂上,我就相信了学生,给他们创建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给他们自读自悟的机会,争取使学生都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目的。所谓当局者迷,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别董大》、《赠汪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喜欢的识字方法,会认莫、汪、乘、踏、深5个生字,会认、会写董、雁、君、赠、伦、潭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练、音韵的和谐、情感的丰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想象及交流意境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增加积累。

教学重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音乐、挂图学生:收集高适、李白的有关资料,收集描写离别的诗词。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古诗,整体感悟 1配乐配画朗读两首诗,整体感悟,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文题目(根据学生自愿,选择先学哪一首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情况,教师适时补充。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拼音,查字典,与老师、同学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及你不认识的字、词的读音,记住要求掌握的生字的字形。(注音字雁读yn不读n。君字的部首是口。) 3抽生读、小组读、男女生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三、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结合注解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试着自己感受诗意,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解决部分疑问。 3全班交流,通过自己读诗,你读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教师适时补充。)交流预设: (1)我联系下文明白了题目告诉我们作者与董大分手时的情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值得学习。) (2)我从诗句中读懂了前两句是写分别时的景,后两句是分别时作者对朋友董大的真诚相劝。(你能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理解吗?)教师适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读古诗。 (3)读了1、2句诗,我仿佛看到了此时正值日落黄昏,天色昏暗,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我是先理解这两句话中的重点词黄云、曛,然后用从词到句的方法理解。指导朗读这两句,评议,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通过交流体会诗的背景。 (4)重点指导最后两句:齐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讨论莫愁、知己、君、识的意思。再抽生读,并在评议读中感受诗意,感悟诗情。(朋友间那份真诚,那份深情和那依依惜别之情。) (5)齐读,男女生读,师读,全班读,朗读中反复揣摩,体味诗情。 4用心朗读,理解背诵。 (1)对诗意方面的疑难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解答。 (2)对诗的表现手法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略作指导,引导学生去思考,去领悟。例:生若提到为什么要写他们在这么坏的环境中分手,教师可适时介绍作者高适,介绍他的朋友董大,帮助体会诗境。指导朗读。(更慢、更缓。) (3)师读整首诗,3、4句诗读出慷慨大度的气势,并故意夸张一点。生学着读。 (4)生再读,抓别字展开,谈谈你的体会。在反复揣摩中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不断感悟,感悟诗的韵味美,体会诗的节奏美,读出音调起伏与情感升降。感悟诗中蕴含的朋友间的真诚和诗人慷慨大度的气势。 5指导背诵。(结合图画,结合体会,结合想象或是提示的方法均可。) 6抽生表演。

四、学习第二首诗,更放手让生自读自悟 1欣赏古诗,整体感知。 2交流作者资料,交流题目。(因作者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题目也简单。) 3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注音。深读shen不读shēnɡ;乘读chnɡ,不读shnɡ;踏读t,不读tā;潭字的书写右边上短下长。 (2)抽生读,小组读。(检查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细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用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抓1、2句体会形式特别的分别场面。重点理解3、4句。抓送、深,谈谈体会。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中韵味、节奏及其间蕴含的情感。) 5指导背诵。 6课堂小结。他们根据你的朗读理解,想象当时李白送汪伦的场景,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写成一篇小短文。

五、课后选作题 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课后收集,下节课进行交流。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汇总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汇总”,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知识点汇总

Unit1:pen(钢笔)pencil(铅笔)pencil-case(铅笔盒)ruler(尺)Eraser(橡皮)crayon(蜡笔)book(书)bag(书包)sharpener(卷笔刀)school(学校)
Unit2:head(头)face(脸)nose(鼻子)mouth(嘴)eye(眼睛) ear(耳朵) arm(胳膊) finger(手指) leg(腿) foot(脚) body(身体)
Unit3:red(红色的) yellow(黄色的) green(绿色的) blue(蓝色的) purple(紫色的)white(白色的)black(黑色的)orange(橙色的)pink(粉色的) brown(棕色的)
Unit4:cat(猫) dog(狗) monkey(猴子) panda(熊猫) rabbit(兔子)duck(鸭子) pig(猪) bird(鸟)bear(熊) elephant(大象) mouse(老鼠) squirrel(松鼠)
Unit5:cake(蛋糕) bread(面包) hotdog(热狗) hamburger(汉堡包) chicken(鸡肉) Frenchfries(榨薯条) Coke(可乐) juice(果汁) milk(牛奶) water(水) tea(茶)coffee(咖啡)
Unit6:one(一) two(二) three(三) four(四) five(五) six(六) seven(七) eight(八) nine(九)ten(十) doll(玩具娃娃) boat(小船) ball(球)kite(风筝) balloon(气球) car(小汽车) plane(飞机)
二、PEP英语三年级(上册)三会句型
1.Hello!喂Hi!嗨
2.Hello!I’mWuYifan.I’mfromChina.你好!我叫吴一凡。我来自中国。
3.What’syourname?你叫什么名字?
4.Myname’sChenJie.我的名字叫陈洁
5.Ihaveapencil.我有一只钢笔。Metoo.我也是。
6.Goodmorning.早上好Goodafternoon.晚上好
7.ThisisMissWhite.这是MissWhite。Nicetomeetyou.很高兴认识你。
8.Whereareyoufrom?你来自哪里?I’mfromAmerica.我来自美国。
9.Let’sgotoschool.让我们一起去学校。OK.好的。
10..Howmanycakes?有多少个蛋糕?Onecake.一个蛋糕。
11.Howareyou?你好吗?I’mfine,thankyou.我很好,谢谢你。
12.Let’spaint.让我们一起画画。Great.很好。
13.Ilikegreen.我喜欢绿色。Metoo.我也是。
14.Ihavearabbit.我有一只兔子。
15.Cool!酷Super!棒极了!Great!很好!Wow!哇!
16.MayIhavealook? 我可以看看吗? Sure. 当然可以。
17.Hereyouare. 给你。 Thankyou. 谢谢。 You’rewelcome.不客气。
18.Ilikehamburgers. 我喜欢汉堡包。 Metoo.我也是。
19.HavesomeFrenchfries.吃点炸薯条。
20.CanIhavesomechicken?我可以吃点鸡吗? Sure. 当然可以。
21.Howoldareyou? 你多大了? I’mnine.我九岁了。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赠汪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

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解读课题

1.我知道咱们班的小朋友最会背古诗了,怎么背? 现在老师这儿有《独坐敬亭山》、《静夜思》、《望天门山》现在老师看谁会全部背完或其中的一些诗?开始!你们知道这些诗歌的是谁吗?(李白)

2、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赠汪伦》,请举起手跟老师一块书写课题,"赠"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贝"字旁,赠送别人的的东西可都是宝贝呀!右边是"曾","汪伦"是一个人名,他是唐朝人,家住泾州桃花潭边,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而毫无吝啬,是个仗义之人,"汪"是一个姓,我们班有姓"汪"的吗?让我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3、解释"赠"。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4、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题目?{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学习生字:

(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自己读----指读----齐读

(2)指导写字 师接着说:"乘"字是三个要求会写的字中的一个,看黑板跟老师一块儿空书。撇要注意先重重的按下,再慢慢的提笔,让撇有一个尖尖的小辫子,横像一根扁担。这一竖是垂露竖。最后要注意收笔藏锋。下面一竖一横一提,撇,竖弯钩,撇,捺要重按一下,再轻轻地起笔,留一个尖尖的脚。

3、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抽生读,教师、学生评价

5、这首诗反反复复读了多篇,什么感受?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首诗你的感受?(李白和王伦的情谊深)

6、再带着这种感觉读

7、抽生读、齐读(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8、依据图画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一种边歌边舞的艺术形式。踏歌时,脚要踏地,手有动作。这种送别的形式是汪伦他们当地送别最要好的朋友的一种礼节,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踏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9、讨论: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生自由地读诗)

10、学生汇报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11、你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意思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12、师生配合朗读古诗A、教师读题目以及作者和诗句前3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B、调换C、学生齐读全诗

三、体会意境 深情诵读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就这样诞生了,教师读……

2、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师引导:那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这就是夸张,在李白的诗中经常看到这样的写作风格,如《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李白和汪伦的情意深、友情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3、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4、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5、(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四、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五、读写结合 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李白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汪伦望着即将离去的李白,你看着这离别动人的画面,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李白、汪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请拿出你们的练习纸把此时李白、汪伦最想说的,或是自己最想说的把它写出来!开始……

2、学生汇报六、 教师总结

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汪伦

将欲行  踏歌声

潭水深情更深

古诗两首赠汪伦过故人庄


古诗两首赠汪伦过故人庄

教学目标:

1、学会

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诗句中对伏句的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的内涵。

2、从平淡的描写中领悟浓厚的情味。感受语言美和情境美。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多感情,其中友情是非常值得留恋的。我国的古代诗人为了表现彼此之间的友情,留下许多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位诗人用不同的笔法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浓厚情谊。让我们一首一首来欣赏。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赠汪伦》

1、初读古诗。

(1)自读《赠汪伦》,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a、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b、指名标出停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学习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我们学习古诗一般可以分为四步进行。(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3、用这四步方法自学《赠汪伦》。

交流。

(1)释诗题。

赠:赠送。

(2)知诗人。

作者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李白。汪伦是他的朋友,这首诗是汪伦为李白送行时,李白送给汪伦的。

(3)明诗意。

a、交流难解的字词。

欲:将要。闻:听到。不及:比不上。踏歌: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

b、朗读诗句。

开火车读。

齐读。逐行朗读,理解。

c、指名说说诗意。

李白我乘船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脚

打节拍唱歌的声音。即使那桃花潭的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

(4)悟诗情。

a、李白描写自己要走了,汪伦来送行的一件事,从诗中的哪些语句你体会到他们二人比潭水还深的情谊?

b、如果你是李白,你看到这感人的情景,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叹与感激之情。你能来朗诵一下这首诗吗?

指名朗读,体会情感。

有感情地试背。

三、总结全诗

李白运用夸张的写法,向我们表达了他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一个忽字既表现了诗人吃惊的心情,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全诗浓烈奔放,是李白的传世名作,现在更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来表达朋友之间的浓情厚意。

再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背《赠汪伦》。

2、《赠汪伦》的作者李白运用夸张的手法,奔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与汪伦之间浓厚的情谊,而《过故人庄》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则用细腻的语言,平淡的词汇告诉了我们与人交友于平淡中见真情的真谛。

二、初读古诗《过故人庄》

1、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2、划出诗中不理解的词语,准备交流。

3、指名读诗,正音。

三、再读古诗《过故人庄》

1、释诗题。

过:访问,故人:老朋友。

访问村庄里的老朋友。

2、知诗人。

简介作者孟浩然。

3、明诗意。

(1)自读,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具:准备。黍:煮饭的小米。郭:外城。

轩:窗子。话桑麻:闲谈农家生活。就:亲近。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老朋友备办了丰盛的饭菜,我接受邀请来到农家探望;只见绿树将村舍环绕;青山在城墙外蜿蜒起伏;打开窗户对着屋旁的园地,举着酒杯闲谈农的生活;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我会乘菊花开时再来探望。

4、悟诗情。

(1)这首诗非常平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与友人之间的感情的?

(2)你喜欢读读诗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总结全诗

这首诗用词清雅,仿佛拿出了一幅水墨画放在了我们面前,画中最浓的是友人间彼此惜别,不忍离去的画面,让我们再好好品味一下这优美的诗句。

训练学生读好古诗。

齐读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

1.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听同学们读课文。

2.草地变色的原因: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3.《爬天都峰》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

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5.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颜色描写)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活动描写)

6.“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第一个“他”指的是杂志社记者,第二个“他”指的是小男孩。

7.李四光所提出的问题: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9.《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季的景色,都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第二首古诗中,思念家乡的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0.孩子们心情变化的词语:做风筝时憧憬和希望,放风筝时快活,找风筝时垂头丧气。

11.课文从四个方面描写了秋天的雨,

1—4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分别概括了一个方面。

我还知道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金秋时节、大雁南飞、一叶知秋、天高云淡、春华秋实。

13.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时间不同?

①植物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密切的关系;②开花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课文第一自然段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的开放状态。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花绽开了笑脸;七点,睡

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4.作者从实验中得出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蜂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蜜蜂就会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蜂源在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15.列文虎克通过玩镜片做成了放大镜,玩放大镜时又做成了显微镜。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世界,那是一个“小人国”。“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人国”指的是微生物世界,“居民”指的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细菌、病菌和真菌都是微生物。

17.

孔子的名言:①温故而知新。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编成的,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有:①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②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

国画;③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18.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用一个词性形容盘古的壮举:开天辟地。我还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

19.

赵州桥的特点是:坚固、美观。

课文描写了三种形态不同的龙:①相互缠绕的龙;②两条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的飞龙;

③双龙戏珠。

2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我还知道李白的古诗有:《静夜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这首诗写了西湖晴天、下雨时的景色。

我还知道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2.“西沙群岛的海里一般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说明海里的鱼非常多。“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说明鸟非常多。

23.小兴安岭树木春夏秋冬的特点。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

秋天:落叶在林间飞舞。

冬天树上积满了积雪。

25.

矛是用来刺的,盾是用来挡的,跟矛和盾有关的一个成语是自相矛盾。

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学习这篇课文后我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6.科里亚挖出木匣后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

都是不断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办法。

27.陶罐的优点:外表光滑美观,隔热性好,不起化学反应。缺点:易碎,较有重量。

铁罐的优点:不易碎,耐用易受热,外边光亮而又华丽,和陶罐相比较轻。

缺点:易起化学反应,隔热性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28.《狮子和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29.

《掌声》这一课中,

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两次掌声,

第一次掌声是在英子刚刚站在讲台的时候,

包含了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第二次掌声是在英子把故事讲完的时候,

包含了同学们对英子的肯

定和赞美。大家的掌声给了英子极大的鼓励,使她有了勇气微笑面对生活。

30.

文中的瓶子代表的是水井,铅锤代表他们自己。为什么实验取得了成功?

女孩先人后己,让别人先出去。

女孩临危不乱,沉着冷静。

学生听从安排,有序地撤离。

31.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这是西方国家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我国的春节。

这个故事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善良的品质。

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语文《赵州桥》知识点汇总
第15课:赵州桥
原文:
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济:1、救济、接济;2、
县-县城
济-救济、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风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风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语文知识点:风筝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跟你们一起上课,知道吗?十年前我还在这里给你们的哥哥姐姐上课呢!想不到十年后还有机会在这里上课,真是太有趣了!我记得那时我带着你们的哥哥姐姐一起学习,一起出板报,一起野炊……过得可充实,可高兴了!那是我至今最美好的一段回忆!不知道小朋友们现在最喜欢玩什么?谁来说说?你们感觉怎么样呢?

2.导入学习:我们都有自己的快乐,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

出示并板书课文题目。(你们看见过风筝吗?出示,大家一起观察,看了这些精美、各式各样的风筝,你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发现、质疑。)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新字新词画出来,不理解地查字典词典,读通句子。出示生字卡片,认字,写字,这些字在哪些词语里出现过?出示词语卡片,检查掌握情况。

2.指名读,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注意正音,要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评、互评及纠正错误)

说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些事?(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3.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的句子,画好后,自己读一读这些句子。(相机板书:做放找)

4.交流找到的句子,反复朗读。

5.我们整体了解课文,现在你还有什么发现?产生了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

【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jīngxīnxīwàngyīránpīnmìngdǒudòngdàjīngshīsèqiānhūwànhuànchuítóusàngqì

二、多音字

磨{mómò坊{fāngfáng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精心—希望—依然—倏地—垂头丧气—反义词:

精心—继续——

《小学三年级语文《赠汪伦》知识点汇总》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