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复习学案

小学六年级复习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11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复习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复习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写作能力。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了解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
学习难点: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理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整体感知
1.了解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积累词语。(1)辨明字音:
轩榭()池沼()邱壑()模()样重峦叠嶂()相间()嶙峋()庸俗()镂()空蔷薇()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
因地制宜:
斟酌:
重峦叠嶂:
造句:
3.朗读课文,请用下面的句式概括读后的感受。
文章是从_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4、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5.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6、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二、合作探究,深入感知
精读文章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7.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8.“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9.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要说明。
三、研读赏析,揣摩品味
10.要求学生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1.运用从本文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四、课堂小结
五、当堂达标,自我检测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粗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本文介绍个园,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______、夏之________________、秋之________________、冬之________________。(各填一字)
(6)本文的结构形式是()
A.总——分B.分——总
C.总——分——总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本文多用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答案:
2.轩榭(xuān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g)
镂(lòu)空蔷薇(qiángwē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角度: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4.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5.明确:文章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6、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7.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
8.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9.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10.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11.《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
(3)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宽82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
(4)引用
“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12.(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耳目。
五、参考答案:
(1)①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②形容齐整。
(2)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3)C
(4)空间步入绕过转过步下
(5)趣凉爽寒
(6)A
(7)生动
运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及“生肖”“相映成趣”等词句,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个园“春景”的妙趣横生,给人以真切感

相关知识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案


八年级语文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教学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正音
丘壑()嶙峋()蔷薇()鉴别()镂空()
沟壑()轩榭()斟酌()重峦叠嶂()
多音字:对称chèn称赞chēng称砣chèng相间jiàn时间jiān
2、释词:
败笔:绘画或诗文中不好的一笔。
标本:典范、样本。
映衬:映照衬托。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自于自己内心的创造和裁断。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奇妙的心思。
胸中有丘壑:设计者和匠师们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二、指导学习研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俗话有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个美丽的历史
名城。苏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今天我们虽然不能亲
自到苏州园林一睹她的丰采,但我们可以在一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叶圣陶老先生的笔下去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收在
《叶圣陶集》里。
(3)检查预习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增加感性认识,并体会其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苏州园林美,美在。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叠嶂()镂空()斟酌()
相间()模样()对称()庸俗()
3、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因地治宜自出新裁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别具匠心称心满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如: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提名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
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准确、周密(科学性)的特点。
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提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
获得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
四、布置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教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并学习应用。
2、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3、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把握文章严谨的说明结构。
学习难点: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
1.正音
丘壑()嶙峋()蔷薇()鉴别()镂空()
沟壑()轩榭()斟酌()重峦叠嶂()
多音字:对称chèn相间jiàn
2、释词:
败笔
标本
布局
映衬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胸中有丘壑
二、学习研讨
1、朗读课题,了解作者
(1)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作品
收在《叶圣陶集》里。
(2)检查预习
2、自由读课文,整体把握。思考: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作者是怎样评价苏州园林的?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
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或参看课本插图,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想象其
画意美。
4、速读课文,分析课文的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

三、课堂小结与练习
1、通过叶圣陶先生细致而条理的介绍,同学们对苏州园林的特点应该有了
基本了解。下面请用以下句式写出你对苏州园林的印象。
苏州园林美,美在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轩榭()叠嶂()镂空()斟酌()
相间()模样()对称()庸俗()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并在横线上订正。
因地治宜自出新裁无所依旁
盘曲鳞峋别具匠心称心满意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标本:保持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以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B.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败笔:这里指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C.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上品:上等。
D.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闲适:清闲安适。
学后感

八年级语文学案
苏州园林
学习目标:
1、学习正确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并体会其作用。
2、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难点:继续领略苏州园林的画意美,培养学生爱美审美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
回答苏州园林的特点,课文说明结构和说明顺序等
二。赏析探究
1、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
2、品味课文语言特点:(结合课后练习二)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③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
际是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深度。
(“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④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
(“布局、配合、映衬、层次”这四个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明确:以上例句,都体现了本文说明()的特点。
3、作者把苏州园林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恰当使用了一些说明方法,
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三、知识迁移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领会到了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四、作业
1、分析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句话精彩而形象,在观赏者眼中:高树对低树来说是“俯”,低树对高树来说是“仰”,俯仰之间给人以动态美感,这样富有诗意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不少,请找出几个例子加以体会。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3)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5、写一篇短文,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区等,要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明方法。)
学后感

13《苏州园林》参考答案
课时一
二.2.(1)①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②课文是从四个主要方面、三个次要方面说明了以上特点:
A、四个主要方面:a、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b、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c、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d、讲究远景近景的层次B、三个次要方面:a、注意图画美b、注意图案美c、注意色彩美(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4说明结构:总分式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主体部分:主次顺序)三.3.“治”改为“制”;“新”改为“心”;“鳞”改为“嶙”;“旁”改为“傍”4.A
课时二
二.2①“标本”在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②“艺术”强调独创性,无法复制;“技术”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可以模仿和复制。③“隔而未隔,界而未界”在这里是指虽然有墙壁、廊子隔开,但并没有完全隔离,只是缓冲了视线,景致被逐步展开,显得有层次感。④不能调换,这些词语与前面的词语搭配合理。3.①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比较,更能突出苏州园林建筑的独特特点。)②打比方: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此句子也兼属举例子)(可以使读者具体形象地感知到苏州园林树木修剪后的美丽特点。)③引用: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里引用古诗句,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又富有情趣。)
三.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等。
四.1.(1)从范围上说明活水引用较多,但又不是全部引用(2)从范围上说明彩绘使用较少,不绝对,留有余地。2.例如:“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被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眼前,而是逐次展开,这样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觉得园林中景致繁复、有层次了。3(1)作比较(2)摹状貌(3)打比方4.(1)议论(2)议论(3)叙述(4)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导学案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每段的中心句,梳理结构.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生自主学习案
策略与反思
纠错与归纳
一、〖自主学习〗——建立自信,克服畏惧,尝试新知。
1、借助工具书,会读会写生字词。
2、搜集作者和苏州园林的相关资料。
3、熟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引入:播放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片和音像,由学生谈自己所见所感
反馈预习成果,师补充纠正。
〖合作探究案〗——升华学科能力(大胆质疑),透析重难点。
1整体感知,知己知彼
1)、本文是()说明文。也可是()说明文。
说明对象:()
2)、对象的总体特征:()
3)、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4)、本文结构特点:()
5)、说明顺序是()。具体是从()到(),
从()到(),从()到()。
2、苏州园林美点追踪(精读3-----9段)
请用“苏州园林很美,美在层次,你看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撞上一面大镜子,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展示你所找到的美。
苏州园林很美,美在(),你看()。

3、请你为苏州园林写几句宣传语。
例如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1、明确学习目标。
2、师生交流学习说明文的方法。
3、课件展示说明文相关资料。
4、寻找苏州园林美点:
学生自由读文
圈划出文中语
句加以说明。
5、组织交流、评价。
6、小组讨论:宣传苏州园林。
7、师生共同总结本基恩、内容。
三、〖课堂练习〗——技能拓展应用,搭建金级平台。
1.第二段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的层次”,四个排比分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假如要你来介绍苏州园林,你还有别的思路吗?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纠错。
体会说明文结构的严密性,和多样性。
四、〖拓展延伸〗——情感体验,主题升华。
小作文:我的校园
提示:先抓住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的共同点,先概述,后分说。可用逻辑顺序,也可用空间顺序,也可二者穿插使用。
字数为150字。
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课题
13.苏州园林
班级
姓名
学习
目标
1.体会苏州园林图画美,明说明对象特征及说明方法;
2.把握文章结构美,明顺序层次;
3.品味语言美,明语言特点。
学习
重点
1.进一步用“三明”阅读法,学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学习
难点
明说明对象的特征——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学案
备注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如本单元的《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说“屏”》、《苏州园林》《桥之美》等都是说明文。学习说明文要学会运用“三明”阅读法,即明说明对象,明顺序层次,明方法语言。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此)等
说明方法:常见的有举列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等。
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准确性(科学严密)。
以上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需要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一.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
轩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2.认清词义
嶙峋:
丘壑:
因地制宜:
二.整体感知
1.学习说明文,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说“屏”》的说明对象是屏,《故宫博物院》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可见说明对象一般能从标题直接看出来,那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它有什么特点:。
三.细读,体会“美”
1.有人说,学习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一次发现美、体验美的旅程,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本身,本文的结构也很美。请你试着从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角度体会一下文章的结构美在哪里呢?(明顺序层次)
2.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这种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明说明对象的特点及说明方法)
示例:这种图画美体现在亭台轩榭的布局上,这里作者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和我国的建筑进行对比,突出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绝不讲究对称的就像美术画。这里作者为了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是不讲究对称的,他拿我国古代的建筑做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作比较。(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图画美的特点)
3.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平实准确。如:“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国石拱桥》”在“当时”时间上起限定,“可算”在程度上起限定,若没有这两个词,就说明了迄今为止,这个拱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与事实不符。又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绝大部分”在程度上起限制,若删掉变成全部是对称的,这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本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作者还追求生动,感觉很美,体现在哪里呢?(明语言特点)
要求:以上三个任务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班上展示。
内容为学法指导、课堂生成记录、板书设计等

当堂
检测
1.体会下列语言的特点,并作简要赏析。
A: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B: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