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力导学案

高中力教案

发表时间:2021-01-05

力导学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力导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难点】力的示意图
【学习流程】:
1、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上给学生准备:橡皮泥,小钢珠,磁铁,弹簧,锯条,一张纸,让学生探究。
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举行小比赛,看谁做得好。
压弯锯条、拉长弹簧、撕破纸…
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推钢珠,钢珠由静止到运动;
用磁铁吸引钢珠,钢珠做曲线运动;
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及单位、
(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都有两个物体(共同点);
(2)、人、动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
(3)、互相接触的、不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
(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形式有: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师:请你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与讨论。然后,把你们对力的认识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等。力通常用字母F表示。wwW.jAB88.com

3、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用绳悬挂钩码,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用绳拖拉小车,用磁铁吸引磁针……通过这些有力作用的现象,同时分析各个不同情况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三要素。
用实验验证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同,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1).演示用手拉伸弹簧(图1.10-1)或在测力计上挂钩码,同时说明用的力越大或挂的钩码越重,弹簧拉得越长,这表明力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系。
(2).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弹簧和压弹簧,拉的时候弹簧伸长、压的时候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方向有关系。
(3).将钢板尺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桌边,先后在钢板尺的另一端和中间某一位置,悬挂相同的钩码,可以看到钢板尺所产生的形变不同。悬挂点距离固定端越远钢板尺产生的弯曲形变越大。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A点比B点省力(图1.10-2)。实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有关。
总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所决定的。
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示意图。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例如30牛顿重的圆球受到的重力
用绳子沿水平方向以5牛顿的力拉小车时的拉力如图1.10-4所示。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
学生通过做上述实验,回答出:手疼、手热、手受到拉力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拍桌子、手本来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现在手感到疼痛,说明桌子给了手一个力,此时桌子又是施力物体,手变成了受力物体。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各小组继续分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的情况,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了出现力的作用效果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而且这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面对面站立,各自伸出双手,用手掌互推,两位同学都被推得向后倾倒,全班同学发笑。教师问学生:“他们互推,为什么为向后倾倒”?学生回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再问:“如果这两位同学都穿上旱冰鞋互推,结果又如何”?学生回答:“两人都向后退”。
师:请各小组举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例子,要求所举的例子不能跟前面的重复。
学生举例:如(1)游泳的例子;(2)划船的例子;(3)拔河比赛的例子;(4)神舟五号、六号宇宙飞船、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等。
为了加深印象,教师补充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小时候亲眼所见):岳父打女婿,把女婿打伤了,结果自己的拳头也打肿的象馒头似的(教师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发笑)。
师:表扬举例的学生。并请大家共同完成课本第79页最后两行的填空(大量的事实说明):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C)
A、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力可能不相等。
2、人能从地面上跳起来的原因是--------------------------(B)
A、人对地面的作用力;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
C、人自己对自己的作用力;D、以上说法都对。
3、我们是通过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一类是使物体的形状发
生改变;另一类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用力拉弹弓的橡皮筋时,
拉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橡皮筋的形状发生改变,松手后橡皮筋的弹力使
子弹飞出去,弹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使子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用绳子拴住水桶,手拿绳子从井中提水,此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C)
A、水;B、水和水桶;C、绳子;D、地球。
小结:
师:请各小组讨论后用最简单、明了的几句话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师板书: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作业:
课本第43页作业1、2、3、4、5题。
课下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直接给老师写条子,下节课我们留一定的时间,大家共同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扩展阅读

《探究摩擦力》导学案


《探究摩擦力》导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
1.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雪,赵宏博比赛录象。
2.上海磁悬浮列车图片
3.《身边的科学》中气垫船一部分
学生实验器材:木块、长木板、砝码、毛巾、棉布、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
播放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申雪、赵宏博的比赛录象片段。从录象引入本课题。
学生认真欣赏,兴趣极高。同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可同时提出问题引入课题:世界双人滑管家比赛结束停止用力后,将慢慢停下来,为什么?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滑动摩擦力。
利用桌面上的木块,让学生在桌面上推动木块运动,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讨论: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
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
让学生踊跃猜想
3.设计实验
根据学生的猜想,让学生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的正误。
4.进行实验
让学生从设计的实验去进行验证猜想,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
让学生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归纳出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同一接触面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评估与交流
实验设计中有没有失误之处?怎样弥补不足?拉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进一步改进,减小误差?
三、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已经成功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那么有摩擦好不好呢?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师生总结
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生活和生产中,增大摩擦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3.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在生活生产中减小摩擦的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课堂拓展
1.投影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图片。2.播放气垫船VCD片。推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并积极提出自己的猜想,讨论得出滑动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根据问题积极猜想:
与压力的大小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
验证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关的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
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的器材:长木板、棉布、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
学生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有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有的同学记录实验数据。
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交流如何减小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之间可以辩论。
列举事例来找出减小摩擦的方法。
找出磁悬浮列车速度大的因素学生亲自动手推动木块,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
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猜想。
教师将学生的所有猜想写在黑板上,并肯定、表扬学生的勇气。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
注重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问题、归纳结论的能力和勇于发表见解的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评估,养成科学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出增大摩擦的方法。
列举事例时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实例。
可提供磁悬浮列车的一些资料。
开拓知识面。测评与小结
测试反馈。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知识。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测评、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
教材P522。写小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板书设计
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2、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压力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
增大有益摩擦4、减小有害摩擦
使接触面粗糙使接触面彼此地分开教学反思
对于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本教案设计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这种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型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另个,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一些音像资料,充分地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好。

九年级《二力平衡》导学案


九年级《二力平衡》导学案
【导学目标】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能从物体受到的几个力中确定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2、能利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物体受力的大小及方向。
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究竟处于哪种状态,是由最初的运动状态决定的。
【导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导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应用
【学法提示】
由牛顿第一定律引入物体受几个力平衡,进而转到二力平衡。
【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提出问题
1、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解答:这是因为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当于物体,这是物体处于。
当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时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2、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解答: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问题精讲
1、怎样保证小车在水平方向只受两个拉力的作用?
2、匀速直线运动的小汽车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其中哪两个是一对平衡力?

一个物体可以同时受到几对平衡力的作用吗?

3、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将保持什么状态?
三、练习反馈
1、重为0.1N的水滴在空中沿竖直方向匀速下落,它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N,方向是。
2、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大,此时它受到的空气阻力
重力;后来匀速下落,此时它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填、=或)。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的阻力大小______汽车的牵引力。
4、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若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则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B.一定不是平衡力C.可能是平衡力D.无法判断
5、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平衡力
B.书的重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C.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______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______。
7、重100N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水平拉力是______N。
8、平衡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填“能”或“不能”)。
9、用钢丝绳系上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当钢丝绳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当钢丝绳拉着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N。
10、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
11、起重机吊着的货物匀速上升时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是否平衡,为什么?

12、重104N的车厢,在103N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车厢受到的阻力是______N;若将拉力增大,则车厢速度将______;若拉力减小,则车厢速度将______。
13、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变化
14、下图中那一对力是平衡力()
ABCD
15、一个物体只受两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
A物体所受的合力可能为零B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变
C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四、联想变通
1、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受到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天花板的拉力
B.电灯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
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D.电线受到的重力和电灯对电线的拉力
2、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是平衡力(“一定”或“不一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它受到的力一定平衡力(“是”或“不是”)。
3、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的支持力和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吗?为什么?

【反思总结】
反思: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反思本节课涉及到的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的优缺点:

总结:本节内容的知识点:

【作业超市】
兴趣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能提几个吗?

必做题:完成课本后面练习。
选做题:1、高级:完成自有资料相关内容,完成《课程练习》60%以上习题。2、中级:完成《课程练习》40%以上习题。3、初级:整理本课知识点,完成《课程练习》30%以上习题。
【板书设计】二力平衡
1、二力平衡的定义
2、二力平衡的条件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导学案


《摩擦力及增减方法》导学案

课标的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以及增大和减小的方法等,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不高,基本上属于知道层次。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了解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都不困难。但本节教材将摩擦力安排为一次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就赋予了它新的教育意义。
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中,本节主要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认识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建议:
1.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各种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的提出问题: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然后,就发动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关于该问题的猜想和假使。课本上给出了几个主要的猜想,但不要用这几个猜想去限制学生的猜想,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甚至荒诞(比如摩擦力的大小是否和推力拉力有关、是否和运动方式有关等),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其猜想的结果进行假使和预测,比如说猜想与压力有关,在预测一下有什么样的关系,正比?反比?平方正比或其他关系。在各种猜想均列出之后,然后确定两个猜想让大家在课堂内进行实验探讨。对此,可以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并非看起来那样简单,其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之中。在初中阶段,我们只对课本上安排的两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索。
接着,进入科学探究的制定计划阶段。在制定探究计划时,可引导学生注意到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并结合学生提出的猜想指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大小、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接触面之间的运动快慢、运动的方向等一系列因素。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如何才能知道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
应当指出,课本上的实验[图5-30(a)、(b)、(c)]在改变粗糙程度时,实际也改变了相互摩擦的材料,会不会摩擦力的改变是因为相互摩擦的材料改变引起的呢?学生能够发现这一点是很了不起的,教师应当给予大力鼓励。老师也可向学生指出,这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改变(因为粗糙程度的改变更为显著)。而我们探讨的问题仅仅是看成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没有关系,所以这个实验还是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
此外,必须指出的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显示的是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在拉木块匀速直线运动时,这个拉力的大小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大小相等。有关此知识点要第六章才学,因此课本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加油站,说明这个事实。记录实验数据时,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计作摩擦力的大小。如果学生能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一是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二是可以告诉他第六章就可以回答他的问题,先把它作为一个问题储存起来吧。
实验记录的数据对不同的实验条件是不同的,在实验之前教师也是不知道的,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看的出示数的变化即可(只要求探究出有关,不要求建立定量的函数关系)。对于课本图5-30(c)、(d)两次实验,不要去追求压力加倍,摩擦力也加倍这样的定量关系,只要看出压力增大后摩擦力也随之增大就行。因此,所加重物可以是一个墨水瓶,一个文具盒,不必去增大一个相同的木块。
实验后,可多让一些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数据,这些不同的实验数据共同说明了摩擦力和压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关于增大和减小摩擦,是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重要素材。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有方法。其中,可以补充一个用滚动替代滑动减小摩擦的小实验:先让学生用手掌压紧桌面拖动,感受桌面作用在手上的摩擦力;然后在手和桌面之间垫上二三支圆珠笔,再压紧拖动,体会这时作用在手掌上的摩擦力是不是滑动时小得多。这种人人可做的小实验很有效,老师们可以开动脑筋多补充一些。
2.在做课本上拉木块的实验前,可以引导学生用他自己的手作一些小实验作为实验探究的铺垫。比如,用手压在桌面上拖动,感受一下手拖动时桌面作用在手上的阻力(摩擦力)。手对桌面压得越紧(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越大),手拖动就越困难(受到的摩擦力越大)。如果在桌面上铺上毛巾(毛巾先要固定在桌面上)手再压在毛巾上拖动,就比手在平滑的桌面上拖动更难一些(说明手所受的摩擦力较大)。
先让学生人人动手做做这些小试验,对摩擦力有一个真切的感受,在进行课本上安排的实验探究,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的多。
在作课本图5-30(a)时,一是要将玻璃板和小木块抹干,使其接触面保持干燥。如果接触面潮湿,实验效果不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本节的实践活动是写调查报告,由于本章才开始学习力学,仅仅介绍了一些有关里的最简单的知识,要学生写出内容十分丰富的报告是不现实的,因为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都是许多知识的综合应用,即使说力的效果,往往也不是一个力单独作用的效果。因此,对学生不要苛求,特别是在涉及受力分析是更不要在科学性上苛求,只要学生能将本章所学过的知识(如力的三要素,弹簧的应用,重垂线的应用,重心的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和生活、生产实际作一些联系,有用这些知识去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社会的意识就很不错了。对好的报告要在全班交流,并对其进行积极的过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