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梳理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8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梳理。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梳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梳理

《马说》

一、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3、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二、一词多义

1、之:

(1)虽有千里之能(助词,的)

(2)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

(3)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代千里马)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译,补充音节)

2、食:

(1)食不饱(吃)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3、策:

(1)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2)策之不以其道。(动词,鞭打)

4、能:

(1)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2)虽有千里之能。(能力)

5、其:

(1)策之不以其道(它的,代词)

(2)其真无马耶(表反问语气,难道)

(3)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三、词语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2、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日行千里。

5、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四、翻译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思。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五、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wWW.JAB88.COM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答: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9、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答: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0、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1、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自己愤懑不平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2、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答: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3、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答: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4、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答: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5、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答: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延伸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

一、古今异义

1、是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些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2、致无从致书以观

古义:得到,文中指买到

今义:达到,实现

3、汤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4、走走送之

古义:跑

今义:行走

5、趋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6、或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7、卒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8、遗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古义:赠送

今义:遗失

9、假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虚假

二、一词多义

1、至:

(1)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2)至舍(动词,到达)

2、从:

(1)无从(从何处,这里指办法)

(2)从乡之先达(向)

三、词类的活用

1、腰白玉之环(名作动腰间挂着)

2、日再食(“日”名作状每天)(“食”名作动给……吃)

3、无鲜肥滋味这享(原意为新鲜、肥厚,文中为鲜鱼和肥肉)

四、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五、常考虚词

1、以

(1)计日以还(而,来,可不译)

(2)以中有足乐者(因为)

(3)以是(因为)人多以(把,拿)书假余

(3)以衾拥覆(用)

(4)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的身份)

(5)俯身倾耳以请(来,连词)

2、之

(1)录毕,走送之(代词,书)

(2)每假借藏书之家(助词,的)

(3)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

(4)益慕圣贤之道(助词,的)

(5)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而

(1)足肤皲裂而不知(转折连词,但是、却)

(2)久而乃和(承接连词)

六、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籍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刮着猛烈的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3、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翻译: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宝珠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浑身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翻译:我站着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问,询问道理。

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翻译: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毫无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了。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翻译:(原来是)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交往,(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七、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目的: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2、文章将同舍生的豪华衣饰和自己的蕴袍敝衣作对比,更为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他不慕虚荣、不畏艰难、刻苦读书、勤奋求知的精神。

3、归纳作者最终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①刻苦学习;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4、你觉得“先达”对学生“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答案一:不可取。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学习和成长。

答案二: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师长是传统美德。

5、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苦为乐。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6、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答: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7、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事例、成语和名人名言。

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勤学事例:①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②西汉匡衡凿壁偷光③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

勤学成语:①囊萤映雪②悬梁刺股③凿壁偷光④韦编三绝

勤学的名人名言:

(1)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4)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整理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整理”,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知识点整理

《马说》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1)词语释义:
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句意:才能和特长不能表现出来。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其真无马耶:“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句意:真的没有马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句意:喂马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喂养它。
(2)一词多义:
①之:助词,译为的,虽有千里之能;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代词,它,代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不译,补充音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食:吃,食不饱;通“饲”,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顿:一食或尽粟一石。
③策:名词,鞭子,执策而临之;动词,鞭打,策之不以其道。
④以:用,不以千里称也;按照,策之不以其道。
⑤能: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力,虽有千里之能。
⑥其:它的,代词,策之不以其道;表反问语气,难得,其真无马耶;其实,其真不知马也!
⑦乎:介词,于,出乎其性;语气词,勉乎哉。
(3)词语活用: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形容词作动词,辱没。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容词作动词,吃尽。
③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⑤食之不能尽其材:尽,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4)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A:倒装句:
①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译:千里的马。)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译:只好屈辱在低贱的人的手里。)
B:翻译: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鞭策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哪里,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梳理

语文知识点梳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顺序(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4、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5、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6、描写景物的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8、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9、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0、人物中主人公的判定:文章主题由谁体现谁就是主人公
11、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还有:序幕、尾声)
1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的作用:A以景衬情;B渲染气氛;C为全文定下···的感情基调;D为下文做铺垫;E推动情节发展
13、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修辞的判定及作用
方法:
A、比喻:生动形象
B、拟人:赋予某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把它人格化,生动地表现······
C、排比:增强语言的气势,层层递进
D、反问:强调突出······增强语言的气势
E、设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思考及阅读的兴趣
F、夸张、对比、反复:突出强调······
G、引用:(诗句)诗情画意;(神话传说)增添文章的文学性、神秘性、人文性,激起阅读的兴趣
如:春花图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看花,赶趟儿似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14、说明方法(3个字):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列图表、引资料
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词语
A、打比方:像、好像、仿佛······(相当于比喻)
B、作比较:比、相当于、有两种事物、······
C、列数字:约数、确数、注意表年分的时间数字
D、举例子:比如、例如、如、随便举个例子、······(举例子往往有实实在在的例子)
E、下定义:科学的解释,往往专业而全面,是判断句
F、作诠释:解释但可以不全面
G、分类别:分类、分点、首先、其次······第一、第二、······一种···另一种等
H、引资料:引用诗句、格言,往往有出现引号
如: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15、说明文的分类:按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按语言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1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次整体——局部因——果具体——抽象一般——特殊现象——本质
17、论证方法(4个字):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18、议论文分类:立论文、驳论文
19、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0、论据分类:事实论据(实例、故事、名人轶事等)、道理论据(引用诗句、名言、公理、定理等)
21、引号的作用:A引用;B强调;C特定称谓;D特殊含义;E否定、讽刺、反语
①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例如:
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整赴刑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②表示突出强调。
例如:
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③表示讽刺和否定。
例如:
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④表示特定称谓。
例如: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
⑤现代人都喜欢“绿色食品”。
22、文章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
2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B、文中:承上启下;
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
小说知识
一、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三要素
人物: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等
环境:自然、社会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微型。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