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24轴对称(第二课时)学案。
12.1轴对称(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1、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概念;理解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
2、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出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运用其性质解答简单的几何问题。
三.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一轴对称的性质
1做一做:“画点、折纸、扎孔”
问题:1、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2、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那些性质。
结论(1)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2)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2想一想:教材P31—思考
3、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经过线段并且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轴对称的性质: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想一想:教材P32----探究
2、品一品: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与这条线段的距离。请写出证明过程
思考:反过来,如果PA=PB,那么点P是否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3、再想一想:教材P33----探究
4、归纳: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上.
(二)拓展延伸,运用新知
1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2如图,将一块正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一次,然后在得到的三角形的三个角上各挖去一个圆洞,最后将正方形纸片展开,得到的图案是右图中的().
[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是全等形;
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直线两旁;
3.两个对称图形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4.平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
A0个B1个C2个D3个
4.将一张正方形纸片经两次对折,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5.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A.两个三角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B.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且对应线段相交,则交点必在对称轴上
C.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应点的连线不一定垂直对称轴
D.若直线L同时垂直平分AA‘、BB’,那么线段AB=AB
(三)本节课收获
相关推荐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案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学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九年级班姓名时间:2012年月日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2.能记住收集氧气及验满的方法。
3.通过练习连接仪器,熟练基本操作。
4.记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5.通过实验探究,记住氧气的一些主要化学性质。
【学习重点】初步认识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学习难点】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课前预习】
1.实验室有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将它们的文字表达式写在下面,如果你能知道各种物质的化学表达符号(物质的化学式)请在相应物质下面注明。
2.请说出实验室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它们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3.请说出每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所用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
1.请仔细观察课本图2—14和右图
(1)在图2—14和右图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此装置适合于用哪种方法来制取氧气?
(3)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4)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5)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二、交流学习
1.请在仔细阅读课本p45——46页的《实验活动1》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一下问题。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如何检验,如何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需要么?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什么?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否则会产生什么后果)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6)本实验中需不需要验满?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时需要验满?如何验满?
(7)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观察思考】
动手做一下木炭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
木炭
细铁丝
【思考交流】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2.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加少量水。(思考:为什么?)
三、我的收获
1.实验室装配仪器的一般顺序是什么?
2.总结一下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与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形成全班共识后记在下面。
四、有效训练
1、制取和收集氧气时,都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集气瓶,量筒,铁架台,试管B.集气瓶,试管,铁架台,导管
C.酒精灯,蒸发皿,试管,铁架台D.铁架台,试管,漏斗,导管
2、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A.没有颜色B.密度比空气小C.难溶于水D.易溶于水
3、检验集气瓶里氧气是否已收集满,可以把______放到集气瓶______。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错误的操作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对试管加热,过一会儿把导管放入水里,没有看到气泡逸出,说明装置漏气
B.固定在铁夹上的试管,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对准高锰酸钾所在部位加热
D.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到集气瓶中检验内氧气是否已满
B.食盐水蒸发得到固体食盐和水蒸气是分解反应
C.把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比单独加热氯酸钾制出氧气的速率快
D.因为氧气比水轻,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酸钾中含有氧气,加热时即可放出
B.从空气中可以得到氮气和氧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
C.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7、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8、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以下装置制取某些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是;
干瘪气球
(2)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实验室用上述反应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4)如果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9、图甲所示的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装置。请你回答:
(1)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如果没有伸到液面以下造成的后果是。
(2)可以用如右图甲图所示的收集方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3)右图乙图所示装置也可以用来制取氧气,甲图中的发生装置与之相比较具有的优点是。
【课后提升】
1.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制氧气,有同学从家里拿来了洗脸盆并盛了半盆自来水,用罐头瓶(带玻璃片)装满水倒放入脸盆中准备收集气体,还有同学从化工试剂商店买来了高锰酸钾作原料。由于自带仪器不够用,又有同学准备从学校化学实验室借用一些仪器。问:
①还需借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检验收集的气体是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分为以下七步。请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把序号填在括号内。
第()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第()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第()步:用铁架台上的铁夹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第()步: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
第()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
第()步: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第()步:将导管拿出离开水面
空气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班级:姓名:组名:
课题:课题1空气(第2课时)
学习目标:
⒈能说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能说出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及其主要用途。
3.能说出空气的污染物、空气污染的防治措等。
学习重点、难点:
1、氮气和稀有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学习过程:
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稀有气体有什么性质、有什么用途?
答:(1)稀有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
(2)稀有气体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稀有气体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的成分本身具有固定的组成,是不是说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空气污染,你的认识是:
(1)空气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污染的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防止或控制空气的污染?
[课文阅读]课本“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日报”
我国目前计入空气首要污染物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记住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氮气N2、氦He、氖Ne、氩Ar、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
二:自主探究
一)、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氧气用途:(1)、潜水、医疗(2)、炼钢、气焊(3)、化工生产(4)、宇宙航行
(这些用途一般都是利用氧气易于跟其他物质起反应并放出热量的性质)
2.氮气性质:1、2、3、氮气是____色、_____味的气体。
氮气用途:(1)、化工原料(硝酸、化肥)(2)、(焊接金属、充入灯泡、食品防腐)
(3)、医疗、麻醉(4)、超导材料
3.稀有气体性质:________、_____、____。
稀有气体用途:(1)、_________(焊接金属、充灯泡)(2)、__________(3)、________(4)、制造______环境(氦)(5)、医疗______(氙气)
二)、保护空气
1、空气污染的原因:有害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烟尘,(如__________)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化工厂排放的_____,汽车排放的________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
(1)____________;(2)、影响_______生长;(3)、破坏_____________例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
4、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2、3、4、关注环境、保护环境、养成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四:学习评价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A.颜色B.能否使火焰熄灭C.状态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目前很多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标,原因是()。
A、人的呼吸B.植物的光合作用C、矿物燃料的燃烧D.工厂的废气
3.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物
4.许多城市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原因是燃放烟花爆竹时①产生有毒气体。②产生噪音。③产生粉尘。④易引发火灾。其正确答案是()
A.只②和④B.只①,②和④C.只②,③和④D.①②③④
5.据报道,现在许多城市交通主干道的空气严重超标污染,其主要原因是()
A.煤燃烧所排放的废气造成的;B.几十万辆汽车,摩托车等排放的废气造成的;
C.工业生产中废渣,废水,废气造成的;D.不断地降雨和各种污水的排放造成的;
6.氮气的用途也很广泛,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合成氨制作氮肥B.充入灯泡作保护气
C.作为火箭发射的推进剂D.医疗上可作为危重病人的急救气
7、目前我国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中,一般不考虑的是()
A.二氧化碳B.氮氧化物C.硫氧化物D.可吸入颗粒物
11、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或充入保护气的方法,对于一些易腐连败的食品,常常充入氮气以防腐,原因是。
五:总结与反思
总结本节课内容并由做出反思
六:评测
包含自我评测、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孔乙己》第二课时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孔乙己》第二课时”,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勾划出文章中较有感受的词句进行批注,交流展示。
2、提出疑难,讨论交流。
(1)可创设情境,进一步走近人物。我们刚才是站在读者的角度走近孔乙己,下面,试着以“众人”的眼光走进文本、走向孔乙己,去近距离观察他,并向大家介绍他们心中孔乙己的形象。短衣帮: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掌柜: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何家、丁举人: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小伙计: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邻家孩子:我认为孔乙己是一个 的人。 (2)也可品析语言:(一)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提示,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析一下“站着喝酒”与“穿长衫”,思考一下“唯一”一词)
2、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提示,思考一下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既然是“大约”,为什么又说“的确”,这是否矛盾?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二)你在学习过程中,还欣赏了哪些精彩的语句?你为什么欣赏它们?
三、【拓展延伸】:孔乙己是一个悲剧人物,作者为什么反复写众人的笑?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四、归纳主题
五、达标检测 (一)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1.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本段在《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情节中属于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本段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①时间:_________②地点:________③人物:_____________④事件:______________3.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C.③句是行动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4.“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6.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7.“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一句揭示了( )A.孔乙己的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 B.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他经济地位低下,穿长衫说明他放不下儒生的臭架子。 C.孔乙己是个思想迂腐的读书人。D.孔乙己没钱,所以只能站着喝。当时读书人都穿长衫。所以孔乙己也穿长衫。8.“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一句说明( )A.他学问渊博,一般人听不懂 B.他读的古书多,因为古书上写的都是“之乎者也”,因此他说话也“之乎者也”。 C.他思想性格迂腐,自视清高。9.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下列语句的含义。①“身材高大”说明孔乙己 ②“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说明孔乙己 ③“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说明孔乙己 ④穿的长衫“又脏又破”说明孔乙己
拓展训练:1、请你设想一下,孔已己用手爬着走出咸亨酒店后的情况,以“走出酒店后的孔已己”为题续写一个你认为合乎情理的故事,题目也可以叫《孔已己后传》,还可以自拟。 2、发挥想象写一篇情节生动的故事:孔已己中举后回到咸亨酒店。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