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同步作文:感受自然

小学自然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7

七年级上同步作文:感受自然。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七年级上同步作文:感受自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JAb88.Combr> 第三单元
感受自然
【作文目的】
1、热爱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中的诗情画意,陶冶情操。
2、抓住主要特征观察景物,表现景物的美,表演景物的美,能通过联想和想像加深对自然的理解,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与欣赏过程中与他人交流。
4、关注自然,关注环境。
【训练要求】
1、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2、细致观察,生动描述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3、多侧面、多角度地观察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
4、恰当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思维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层次。
【思路提示】
文题1:走过(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提示一: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应以描写为主,在写景的基础上,加以感悟,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
1、要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要写好景物,可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色彩、数量、声响、神韵、变化等这些方面。同时,为了写好景物特征,我们还要考虑到景物的地域、时令、角度等,选取最具特色的典型景物,然后借助形象感强的词语直接描摹,用比喻、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突出,这样就可抓住景物的特征,使读者感到鲜明生动,有身临其境之感。
2、要有合理的顺序。描写景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写。有的按景物的远近写;有的按方位写;有的按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写;有的按照时间的变换,由早到晚、一年的四季来描述景物。但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都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
3、选择好的角度观察。首先要确定观察点,观察点有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两种方法,定点观察也有平视、俯视、仰视、近视、远眺等很多种,移步换景是不断变换立足点的观察方法。
4、要渗透作者的情感。景物本身没有感情,但是写景时要把自己的感受写进去。写景贵有情,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离不开抒情。任何写景文章都不是单纯为写景而写景,所描写景物总要赋予它思想、感情。一篇优美的文章只有渗透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文章中心,准确地抒发作者的情怀。另外在描写时还要做到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题2: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乐的溪流,深沉的海洋,都会引起我们的深思;朝晖夕阴,寒来暑往,花开花落,鸟语虫鸣,都会引起我们的遐想;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请以“感悟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一:“感悟大自然”的话题是相当宽泛的,给我们提供了神驰遐想的广阔空间。写好此文的关键事如何打开思路,以及多角度观察和立意。我们要在眼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让大自然的万千景象奔涌眼底,这样才能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给写作提供无限契机。不要静止地观察,要动态地观察和感知,要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和自己的心灵碰撞,撞击出思想的火花。山有奇崛险怪,树有万种风情,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受小溪的清纯,感受大山的倔强,感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海胸怀,只要我们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就会拥抱大自然的给予,笔下涓涓,尺幅天地!
提示二:对大自然的“悟”,首先要有一定的深度,作文的“意”才能有一定的内涵,古人云:“意高则文胜。”如果仅仅写出自然属性,没有把它和我们的现实生活和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只能写出现象而写不出神韵,作文就失去了灵性。其次,对大自然的“悟”还要集中,不能漫无边际,浮光掠影。写“悟”,可以散见于全文,也可以凝聚于篇尾。
提示三:写这类文章一般从模拟实物的外部形态入手,可以从实物的形状、颜色、特点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具体、形象地描摹,然后准确地描述出所写对象的特征,或以物喻人,或托物喻理。要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品性要与所喻之人或所喻之理有相似点,不可强硬地拉扯在一起,二者要恰切、妥帖。
【相关素材】
1、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物上都不存在分岐(玉外纳)
2、到广阔的天地中去,聆听大自然的教诲(布赖恩特)
3、大自然不会欺骗我们,欺骗我们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卢梭)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王安石)
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高万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6、一朵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谚语)
7、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
【例文1】
走过四季
朴晶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对不同季节的欣赏,可以揭示一个人的性格。
春天的一切似乎都是美好的。喜欢春天的人一定是充满朝气的。他们乐观、开朗,正像春天孕育希望一样,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春天的一切都是新的,喜欢春天的人必是善于接纳新鲜事物的人,他们能发现快乐,愿意寻找快乐之源。正如春天的温暖,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会温和的对待他人。
喜欢夏天的人是热情的。在夏天,万物都已生长到最茂盛的时刻,我们的视觉不再单一,而是变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喜欢夏天的人心胸开阔,敢爱敢恨,做事很有激情。有广泛的兴趣,愿意交朋友,喜欢表达和展示自己。他们身上总带着用不完的活力,就像喜欢春天的人善于发现快乐,喜欢夏天的人则善于传递快乐。然而有时,他们面对困难也会选择逃避。
秋天则是一个有点复杂的季节。它含蓄而深邃。喜欢秋天的人必定经历过一番酸甜苦辣,有对人生很深刻的理解。他们是很有潜力的,是成熟的。他们善于思考,能发现秋天悲壮的美。感情很丰富,很独立。而且像秋天一样有奉献精神。他们等待着成功的喜悦,注重结果。
冬天似乎很少有人会喜欢,因为它的寒冷。喜欢冬天的人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有极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是很有智慧的。他们追求一种浪漫和与众不同,善于挖掘事物内在的美,而且有一颗童心,有点天真。他们追求完美,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畏艰难险阻,但却只追求一种简单。
走过四季,会发现春夏秋冬都有各自的神韵。不管我们善于发现哪种美,都可以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
【简评】
本文是一篇很有欣赏价值的文章,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容上选取的角度独特,作者抓住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特点,把不同季节所蕴含的深意进行挖掘,从而归结出喜欢不同季节的人不同特点,二者联系及过渡都十分巧妙,没有牵强之感,贴切,自然。2、本文结构严谨,采用总写——分写——总写的结构方式,条理清晰,便于阅读。开篇点题,结尾升华主题,让文章的容量增大,拓展了文章的深度。3、在语言方面,文字顺畅如流,十分讲究词语的运用,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文章具有音乐美。4、值得欣慰的是,作者观察事物仔细,思维敏锐,能迅速捕捉住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处,并与人类相结合,体会到人类的追求与进取心。特别是结尾,暗示我们只要努力,都会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激励人们为充实的人生而奋斗。
【例文2】
感受自然
俞文婷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孕育了天地万物,并赋予她们美貌。可惜我不是谢灵运,面对青山绿水却无法用诗篇吟颂。我只能用我心灵的相机照下这绚丽奇葩,来感受自然的妩媚。
镜头一:在泥泞的小径上,那树坚固稳定地立在那里。它俯下身,以根须拥抱泥土。昂起头,用枝叶抚摸蓝天。一生的追求,在叶脉里血般流淌。暖风的喧闹里有喜悦的朗笑,狂雨的倾述中有感伤的哭泣。快乐与痛苦是它丰润的养分,它默默生长,叶为事业,花是情感,秋果就是它对世界的微笑了。
镜头二:那是棵普通的植物,但它的根却开出了玫瑰;丑陋的躯体拥有美丽的灵魂;平凡的民众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就是对美的追求。它创造了美而甘愿丑陋,它的美是“丑的美”,是一切美的根源。
镜头三:它是沧海中的一族,。它从高处发源,慢慢形成了一脉永不回顾的流泉。它曾遇到过山岩的阻挡,但它起伏推逼,奋勇向前。它曾遇到过心魂惊骇的暴风雨,但它用它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在阳光普照下欢快的奔流,你说那是一种匆忙的奔赴---沿着生命必经的里程,奔向返朴归真的海。
镜头四:云的美是一种变幻莫测的美。白云千载空悠悠,它俯视历历晴川,不为世俗所羁绊。这种与孤鹜比肩齐飞,拥有以天为盖以地为庐的洒脱的自由,难到不美吗?
自然是位能工巧匠,它创造了山,水……也创造了人类。在感受自然的同时,或许能从中得到生命的解答,人生的诠释。
【简评】
本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采取“蒙太奇”式的结构方式来布局谋篇。所谓“蒙太奇”式结构就是指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把几个相关的画面依次推到读者面前。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跨越时空的选取材料,省去了过渡性的语句,还可以使画面内容更突出,具有画面美。本文作者选取了四个画面:奋斗的树,伟大的玫瑰,前进的溪流,变幻的云。在这四幅画面里,作者走进自然,亲身体悟自然,紧扣自然,写出了真情,写出了自己对自然的真切感悟:自然界里的树木、花草、山川、云朵及万物都不畏险阻,拼搏向上,尽现自己的美丽,人的一生不也应奋斗、进取,创造美丽人生,无悔人生吗?这就是自然给作者的启示与感悟。另外文章想像丰富,感情细腻,文笔优美。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有一条主线把这美丽的珍珠串起来形成一挂珠链就更美了。
【例文3】
拒绝自然
张翔禹
其实在以前,自然是让我无法抗拒的!
你让我如何拒绝朱自清笔下的春天?那春风抚摸着我们,那鲜花把世间染得五彩缤纷,那小草把泥土的黑脸掩藏起来,那春雨滋润着万物苍生……哪一样不让人陶醉于其中呢?
你又让我如何拒绝济南的冬天,那冬天里的景色,在老舍先生文字的环绕下更亲切、更美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如此一来,北方的大雪又显出几分激昂,毛泽东赋予它的更是一种斗志!
所以我更没理由拒绝“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的盛夏光景和“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秋高气爽。
可是,这些我无法拒绝的东西还存在吗?
你是说那小河与“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有异曲同工之妙?恐怕当你注意到旁边几个扎眼的塑料袋时会记恨这杀风景的一笔。
你是说那春风正在吹来吗?可那风没带来春天,没送来风筝,也没载着欢笑,而刮来漫天的黄沙!在沙尘暴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一片片树林死去,沙漠却毫无羁绊地扩大、再扩大。
你说那儿童们的欢声笑语不正在演绎着《春》吗?那里哪有欢声笑语?,只有一阵阵咳嗽声;那里哪有笑脸?口罩遮住了一切,难道演绎《春》的是天上的浓烟吗?
你在夸赞雨的美好吗?可酸雨又在起着什么作用?它使路面被腐蚀,破坏建筑物,真叫我们躲都来不及。
你要用手感觉雪的柔软与细腻吗?可是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大气空洞的扩大,不久以后你手中的雪会不会转瞬即逝?
大自然已经在人类的“帮助”下变的面目全非,我无法拒绝的东西不复存在了,所以,我只好选择——拒绝自然!
幸好,我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真希望这种拒绝不会持续多久。
——后记
【简评】
本文是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从拒绝自然的角度入手,思维与众不同,全文含蓄地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引起人们对自身做法的警觉。在警示人类的同时,结尾作者还看到了希望,有识之士正在恢复大自然的原貌,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文章值得称赞的地方,那就是在文章中,作者巧妙的引用了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用这些文章来打动读者的心,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作者文化积累的丰富。文章与众不同之处还在立意上,作者运用了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所谓逆向求异,是与顺向思考的立意方法相对而言的,它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新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不同凡响的认识和看法。运用逆向求异的立意方法有哪些呢?第一,对作文题目进行反向思考,单凭题目字面之意去作文难免陈旧、平庸。第二,就是运用批驳错误看法,提出正确认识的反意存真立意法。第三,对某种事物、事理从多角度看。值得注意的就是在逆向求异的立意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不能违反准确、正确的原则。这种写作手法值得学习。
【同步指导】
题目1秋天的(可添“田野”、“校园”、“童话”等)
写作提示:
1、写景的文章,其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阴晴雨雪、春夏秋冬、都是写景涉及的范围。
2、写这类文章,必须把握其基本要素,诸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景物及其变化,抓住其基本特征,形神兼备,有层次地加以描绘,达到绘声绘色,绘形传神。
3、写景的基本思路是:①单一景物,客观为主。以某一景物为中心,以周围的景物来衬托。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突出景物的某一特点,把喜怒哀乐流露于景物之上,或在景物描写之中体现这种感受。③托物言志,以景明理,用客观的景物寄寓自己的某种理想和志向。
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2敬畏自然
写作提示:
塞·约翰逊说过一句关于自然的名言,那就是“背离自然也即背离幸福”。过去人类一直强调要征服自然,其实,人和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相依相存的关系。今天,我们提出敬畏自然的说法。敬畏大自然是一种人生境界,它体现了一种兼容并蓄环境伦理,还体现了一种人生的道德境界:
1、敬畏大自然,所敬者不局限于自然,它也包括对人的尊敬。对人的尊敬,内容极广,从尊重人的生存权到尊重不同的观点,都属此列。因此可以说,敬畏大自然,就是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环境。
2、对自然和人的尊敬,包含了一种与人为善的谦卑意识。在某些历史条件下,谦卑不足取。但在当代社会里提倡谦卑的意识,是有必要的。它既是对社会上种种大无畏的恶行的抵制,也是对骚动不安的社会情绪的消解。
3、敬畏大自然还表达了一种兼容并蓄的精神。对人与自然的尊重,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谦卑,没有兼容并蓄的精神是不行的。兼容并蓄不是提倡简单的容忍,更不是否定批判的精神。它所倡导的,是多元的文化、自由的空气、多角度的思维与探索。
4、作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相关知识

“感受自然”人教七上及实施过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通过观察自然,感受自然,探讨人与自然,把自己设想成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实自然景物对话。
3、将观察感受与探讨内容组成文章,作为一次综合性学习的作业。
二、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用)》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险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和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和作的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材依据: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以下称“七上”)第三单元:写作·口语义际·综合性学习。这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具体活动有三项,即: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和心中的美景。我们选择了第一个活动:“我有一个‘朋友’”。
四、观察、实践与探讨设想与过程
一、活动的设想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选录的课文是描写春夏秋冬季景色的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感受自然”,所以我们设想,既然是感受自然,就要把学生带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与大自然接近,培养同学们热爱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的意识。我校离旗峰公园不远,骑自行车大约三十分钟可以到达,再则旗峰山不高,旗峰山后的姊妹峰也有人工砌的石阶梯,没有多大危险,所以经过预先周密准备,我们于十月的一个周六,带领我所任教的两个班11、12班的学生,骑自行车到旗峰公园游玩,让学生投入大自然,这也是我们第三单元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的一个任务。
二、活动过程
(一)爬山竞赛。两班的学生进行爬山比赛,抢收登山顶,那组成员登上山顶最早,那组为胜利者。我们事先分好小组,男女互相搭配,八人为一小组,先让两位学生干部登上山顶作裁判,以挥动旗帜作为登山代号,登山的路线选择从旗峰“道领”小路上山,各组成员要互相协作,打团体战,全部登上去才算获胜。最后对胜利者预以表扬。这个比赛锻炼同学们的身体,也培养了同学们的集体主义观念。愉悦身心,是一项有益的活动。
(二)接近自然。爬完旗峰山后,我们慢慢走下山顶,登旗峰山的姊妹峰,这项活动不是比赛,同学们可以走下路基,到树林里去,触摸树木,采摘树叶野花,观察植物昆虫,摄影留念等,由于刚才激烈的登山,大家都有点累了,到了这里后,三三两两走进树林,或观察,或休息,或聊天,或唱歌,树林里一片欢声笑语,这里游人不多,空气清新,瓦蓝的天空,笔直的树木,野花点缀其间,地上松软的树叶,同学们在此游玩嬉戏,乐不知返。
(三)才艺展示。大家休息好后,我们顺一条小路下到东城境界,沿着一条水泥路,绕弯走到旗峰神庙前,参观神庙,古老的建筑,肃穆神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大家围成一个大圈,准备我们的第三个环节:“才艺展示”:有诗文朗诵、唱歌、讲故事、即性讲演、猜谜语等。每班各出两名主持人,轮流上场,有些同学是有备而来,带来了诗歌、散文、有的带来了歌本、随身听,个人的才艺得到充分的张扬,由于不是正式场合,平时一些胆小、怕羞的学生也敢上台背一、两首古诗。掌声引来了许多游客。同学们也玩得非常兴奋。
回校总结
(一)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是《山中访友》,我们在感受自然中,同学们走到了树林里同大自然亲近,我要求同学们回想游玩过程中对自己感受最深刻的事物,访照所学课文《山中访友》写一篇作文,把自己想像成旗峰山上的一草一木,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黄旗山草木山石的感受。黄旗山给同学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石台阶,特别是我们登山时,是从“道领”这边小路上山的,山路陡峭,石台阶由山脚一直铺到山顶,所以许多同学写了《我是黄旗山的石台阶》《台阶与树木的对话》《台阶上的小蚂蚁》等文章,而且作文构思巧妙,内容充实,想象力丰富,有的表现了对环境污染的忧虑等,其次还有《我是黄旗山的一棵树》《一棵小草》等,这次作文出现了前所未有和活力。
(二)在个人才艺表演的过程中,有几位同学离开集体,到广场前面的草地里捉吃草籽的小鸟,12班的张志豪、李志成等同学抓了一条大蛇(是条母蛇,还两条小蛇他们放过了没有抓),蛇是青灰色的,长大约一米五左右,抓蛇过程有三四个同学参加,一些同学也看到了那条蛇被志豪涅住脖子,挣扎和淹淹一息的惨状。我们回去的第一课围绕这条蛇展开讨论,场面很激烈,同情蛇母子的人结成统一战线,喜欢吃蛇(广东人特别喜欢吃蛇)、抓蛇的人结成一派,两派针锋相对,各不相让,最后我从不同的角度出了几个思考题,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可以问家长,让家长们为自己做参谋、作裁判。思考题是:《志豪抓蛇记》《我看见志豪抓蛇》《青蛇》《母子分离记》《妈妈你去哪里了》《蛇肉的烹饪方法》《蛇的药用价值》等。这下再也不争论了,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吃蛇派和同情派各有话可说,同学们下去后积极查找资料,访问家长,有的同学到酒店问烹饪师傅,所以这一周的练笔小作文,大部分同学是花了不少工功夫的。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同学,也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小作文。
(三)如果说回校的第一次讨论只是停在表面的争论,那么经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访问、查资料,再组成语言文字,则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所以有必要再进行一次交流。与平时评讲作文一样,将练笔本发给学生,先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各自读自己的文章,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优秀者,全班发言,让发言者充分展现自我,也让其他同学感受他成功的喜悦,同时别的同学也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便向发言的同学看齐,有不同意见者可在同学发言结束后进行争议和质疑。每个人都处在思索与讨论中。这种交流课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自己的文章,参与了活动,并获得了感悟和体验。
对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写作的实施”的思考
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新亮点,它与以往的语文活动课不同,它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讲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综合性学习中得以体现。它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所以在这次观察与探讨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只是在自觉不自觉地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的观察与思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自主合作、主动探求的精神。
这次综合性学习只是一次初步的尝试,但是从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从未有过的学习和讨论的热情。如关于那条蛇的调查、为了弄清什么是有毒蛇,什么是无毒蛇,蛇的烹饪制作、蛇的药用价值他们查资料、访酒店、访家长,参观旗峰庙时,有的同学抄了建庙时间,搜集有关神庙的传说,以及东莞人对旗峰庙的崇拜的现状和原因等都做了相关的探讨,虽然是浅层次的,但同学们的探索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我想这次综合性学习收获是很大的。写出来同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同步作文:漫游语文世界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同步作文:漫游语文世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二单元
漫游语文世界
【作文目的】
1、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学语文的良好习惯。
3、学会搜集和运用生活中的鲜活的语言。
4、认识到“生活的外延和语文的外延是相等的”。
【训练要求】
1、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追寻语文踪迹。
2、在社会的大舞台中,语文无处不在,表达出个人对此的独特感受。
3、学会搜集材料、筛选材料和运用材料。
【思路提示】
文题1:我在学到了语文
提示一:将题目补充完整,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外语课上”……还可以是其他,补充内容自己确定。
提示二: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你一定在除语文课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过不少学习语文的经历。写这样的文章,可以放开手脚,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去写。但选择什么内容,则需要一定的技巧。一般说来,提示中的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报刊上”、“游戏中”、“电脑里”更容易被锁定。而更高明一些,生活面宽一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则会从一般人不易注意到的,如“市场里”、“店门的招牌上”、“网吧里”、“山林中”等角度入手,这样在内容的选择上便先胜一筹。
提示三:这道作文题关键字眼是“学到了”,要写清楚在非语文课中学到了语文知识,培养了语文能力。要本着生活处处有语文的思想,谨防写成如何运用语文知识,也不能写成通过某节课、某件事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更不能将“学到语文”与学到某些做人的道理混为一谈。
文题2:“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提示一: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把握写作要点。“生活处处有语文”中的“处处”实际上是说明了取材的范围,“处处”就是到处的意思,它包括更广阔的范围,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资源。“启示”就是要求作者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悟,通过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发现语文的美。
提示二:从表达方式上来看,作者要处理好记叙、议论和抒情的关系,写“生活处处有语文”部分应该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而“给我的启示”部分应该采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在写作过程中要知道记叙是议论、抒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议论、抒情是在记叙上的深化和升华。记叙要注意选材面的广度,议论、抒情是要注意点的深度挖掘。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提示三:写好这类题目还要求作者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的积累。比如从电视剧、电影、评书、小品、相声、戏剧、歌词、报刊等中学习语文,要把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作为今后写作的材料;又比如从街谈巷议、各色人等的谈话、大街小巷的招牌、广告等等中学习语文,也要做好积累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即使你文笔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语文无处不在,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一切生活皆语文”。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引进课堂,把学生推向“生活”,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使语文学习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资料】
1、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吕叔湘)
2、要当我的研究生,我建议只考语文和数学,而且要先考语文。语文不及格,数学考得再好也不要。(苏步青)
3、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华特)
【例文1】
我从电脑游戏中学到了语文
张翔禹
语文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中,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多了起来。恰好我们刚接受了孔老夫子的教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电脑游戏就是我的一大兴趣,不瞒你说,我在玩游戏中也可以学到语文。
对于文字量比较大的有剧情的游戏,我最大的受益是认识许多字,而且通过这中途径认识的字,还记得格外牢固。
以前玩《三国志》,军政中有一项指令叫“徵兵”,这个“徵”字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有难度。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时各种名词出现了:“徽兵”、“微兵”、“募兵”等等,真是众说纷纭。这时我们才翻开字典,才知道那个字念“zhēng”。想也可笑,如果我们在做阅读时看到这个字,谁会有兴趣去查字典,也许在我们口中它还是念“微”、“徽”、“募”呢。而且,此后这个字我记得很扎实,这可不像以往忘性大的我呀!
四大名著是中学生必读篇目,但大家手中的不是小人书就是连环画,看来文言文还是很有威力的。我认为其中《三国演义》本来十分吸引人,可如果直接读原著仍会败在文言文之下。这时我玩起了游戏,相比之下游戏更让我容易接受,不一会,我出现了疑问:吴国的周瑜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儒雅之士怎么会被气死呢?于是我立即翻出了《三国演义》,顾不得难懂的文言文,各类工具书也“上阵”,颇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结果一口气读完了赤壁之战那部分。也许不玩游戏就不会激起我对读原著的兴趣,《三国演义》还不知要被封尘多久呢。
受益最多的,还是各种以我国古代为背景的角色扮演游戏,在游戏中能了解那些年代中的历史时间、奇闻轶事抑或是民间传说。如果说只是知道些名人名事不免有些片面:亲眼看到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才真正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包含着的深深的爱国情感,才真正被他那种民族气节深深折服;亲眼看到李逍遥与赵灵儿痛苦地分离才明白了爱情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从此不再纳罕阅读中的儿女情长;亲眼看见日军在中国的杀戮罪行,才使心灵尚且幼稚的我产生了与鲁迅的共鸣,明白了他笔下的愤慨,也让我被一种民族使命感包围着……
总之,尽管人们大肆批评电脑游戏,说它百害而无一利,但我依然相信,在游戏中确实让我更贴近语文、学到语文。在笑声中学到,在思考中学到,在感悟和感慨中学到……
【简评】
玩电脑游戏是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怎样玩物不丧志,并且做到玩中有收获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作者是个有心人,不仅在玩中获取了乐趣,而且还学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既松弛了神经,又收到了益处,可谓一举两得。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者紧紧抓住“从电脑游戏中学到了语文”这一中心,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主要运用例证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论据充分,立意明确,中心突出。另外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除了以理服人之外,还能做到以情感人,通情达理,令人信服。比如:“亲眼看到文天祥的宁死不屈,才真正明白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包含着的深深的爱国情感,才真正被他那种民族气节深深折服;亲眼看到李逍遥与赵灵儿痛苦地分离才明白了爱情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情感,从此不再纳罕阅读中的儿女情长;亲眼看见日军在中国的杀戮罪行,才使心灵尚且幼稚的我产生了与鲁迅的共鸣,明白了他笔下的愤慨,也让我被一种民族使命感包围着……”这一段,运用排比句,既文采飞扬,又饱蘸情感,言之凿凿,叫人佩服。
【例文2】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
张欣娜
中午闲来无事,独坐教室一隅,偶然间看到桌上那本和我一样无聊的语文书,轻轻地翻开她,猛然间,感到语文这两个字是那样熟悉,又是那样陌生。
记得从我刚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她,可是将近10年了,我却从没细心思索过。搜索记忆,寻找记忆中的每一个背影……
可是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语文似乎无处不在。
语文好像一颗含羞草,羞答答的藏在各个角落。在公园里,看那一片片萋萋芳草中站立的花花绿绿的牌子。上面写着:“小草正在熟睡,请勿打扰!”、“请不要踩我,我会痛的”、“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等警示语,含蓄而又易于接受,处处章显生命的光芒。
语文好像一位自信的少女,时刻展现自信的光芒。在电视上,看那一条条的经典:“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区区八个字,将巧克力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言简意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让人感受爱的永恒。
语文好像一个家,时刻给人温馨。行走在商场中,看那琳琅满目的牌子:“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串起生活每一刻”……这些简短非凡的字眼透漏出家的温馨。
语文好像一位出色的演员。在商店门前,她成为吸引顾客眼球的亮点;在人际交往中,她成为人们交流的必要工具;在脍炙人口的电影中,她扮演的是一位引导者,将人们引入电影的奥秘中……
想到此,我才真正理解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擦亮你的双眼,你会发现,语文就在我们的身旁。
当你忧郁的时候,它会为你带来一缕阳光;当你烦闷的时候,它会给你送上一缕清爽;当你不知所措时的时候,它会带给你正确的答案。
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的心灵得到净化,帮助你把握住正确的航向!
重新审视语文,我发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让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吧!
【简评】
本文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可爱,充满灵动、飘逸的色彩。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事事是老师。作者从公园、电视、商场等地方汲取语文学科的营养,作学习的有心人,体现了大语文观,功夫在诗外的思想。文章内容充实,材料较丰富,言之有物,而不泛泛空谈,朴实有华的文风值得我们学习。写好这类文章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观察力,知识积累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总之,本文既有文学性,又有启发性,启迪学生“重新审视语文,……发现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到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吧!”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作者的实践所得,具有真实感。
【同步指导】
题目1我喜欢这样的语文课
写作提示:
1:从写作内容上看,文章的写作重点应放在“这样”上,“这样的语文课”是指怎样的语文课一定要写清楚。可以以某一节语文课作为例子,详细叙述这节课的全部过程,写出“这节课”的与众不同之处。也可以通过想像,把你理想中的语文课的框架勾画出来,例如理想的语文堂课应该是富有知识性抑或是具有趣味性、文学性的;在授课方式上灵活多变,课堂气氛浓烈,教师会很自然的引导我们进入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气象万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绘的画面、人物、情调或气氛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将我们带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发现美;或是喜欢教师在教学中饱含深情,唤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与课文中的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等等。
2、从文章结构安排来看,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先写一堂语文课给我的震撼,让我终生难忘,它激发我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给我以人生的启迪;然后再写这堂语文课的特点,当然对语文课的特点要抓住几点有特色的地方进行精雕细刻。也可以采用并举分承的结构方式:先总说这堂语文课的特点,然后进行分说其特点,最后进行总结,谈谈感想。
3、从表达方式上来看,最好还是采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相结合的多总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
4、注意在行文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这堂课的特点来谈,要言之有物,千万不要泛泛而谈。脱离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去建造空中楼阁。
5、要符合文体及字数要求,不能少于600字。
题目2这也是课堂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智能等到开发……
请以“这也是课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1、首先要认真审题,“这也是课堂”是写作的话题,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紧扣话题,才能不跑题。什么是课堂?课堂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堂就是指学校每天安排的一节节课。比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具体课堂内容。这里所说的“课堂”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我想凡是能给人以知识、教育、陶冶性情、增长才干、得到锻炼的地方,都可以称之为课堂。如果写作者不注意审题,上来就写学校里的课堂,应属于跑题作文。根据话题的提示的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写网络课堂,写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信息,人们利用互联网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学到丰富的知识,做到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写大自然也是课堂,游历名山大川,领悟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启迪性灵:大山教诲人们应如何学会持重,富有;大海教诲人们应如何学会博大,宽容;翠竹教诲人们应如何学会谦虚,有气节……写一场比赛我们更能从中学会合作,沟通及彼此的信任,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磨练意志。总之根据话题提示的内容不仅开启了思路,也能确定写作的具体内容。
2、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叙事时要生动、形象。比如你写“球赛也是课堂”,要叙述球赛的经过(千万不要写成流水帐),尤其是特写几个精彩的镜头,可以是直接叙述描写,写球员的场上表现,技战术水平;也可以是侧面间接描写刻画,写观众的反映,对手的表现。“文似看山不喜平”,要写得有波澜,扣人心弦。球赛经过写完之后,再谈谈在这堂课上的收获。
3、题目要自拟,千万不要错把话题“这也是课堂”当作文章的题目,因为不符合题目自拟的要求。
4、要注意文体要求,不要写成“四不像”作文。就这个话题而言,写成“因事见理”的文章更好些。
5、不要少于600字。

“感受自然”单元写作训练



湖南省岳阳市岳化一中陈立军
无论是喧闹的都市,还是宁静的乡村,无论是万顷碧波,还是当空皓月,大自然总会向我们展示它的美丽和神奇,向我们发出心灵的呼唤。那么我们如何把自然美景流泻于笔端,让读者感同身受呢?
一、写景:豁人耳目
感受自然,我们少不了描写自然之景(物),我们所选取的景或物应该是富有神采的,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亮你眼勾你魂的那种,只有能擦亮你的眼睛的景物,才能豁亮读者的眼睛。刘成章的《老黄风记》里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来了。它从苍白的远处,席卷而来,浩荡而来。它削着山梁,刮着沟洼,腾腾落落,直驰横卷,奏出一首恐怖的乐曲。它把成吨成吨的土和沙,扬得四处都是。天空登时晦暗起来。我抬头看太阳,太阳失去了光辉,变得就像泡在浑黄河水里的一只破盆儿。大片大片的庄稼,倒伏于地。飞鸟撞死在山岩上,鸡飞狗跳墙。本来,那边刚刚栽下一片树苗,树苗都扎下了根,长出了嫩绿的叶片,可是转瞬间这些树苗被连根拔起,和枯草、羽毛、纸片、干粪一起,全被旋上了高空。
削、刮、驰、卷等动词的运用,老黄风所到之处景象的描写,无不表现出老黄风的恐怖,表现出它的粗暴和狂烈,尖厉和蛮横,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言情:沁人心脾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写景往往是抒情的手段。描绘自然之景,一定要与抒情结合起来,将美景与激情一起“打进”读者的视野和心境之中,撩起他感情的波澜,勾起他的遐思妙想,与你激荡的情绪共振和鸣。文章自会文意摇曳,动人心弦。刘亮程在《永远一样的黄昏》这样写道:
另外一个黄昏,夕阳在很远处,被阴云拦住,没有照到门框上。天又低又沉。满院子的风。很大的树枝和叶子,飘过天空。院门一开一合,啪啪响着。顶门的木棍倒在地上,一家人一动不动坐在院子里。天眼看要黑。天就要黑。我们等这个时辰,它到了我们还在等,黑黑地等。像在等家里的一个人。好像一家人都在。又好像有一个没回来。谁没有回来。风呜呜地刮。很大的树枝和叶子,接连不断地飘过头顶。
这段文字,描写黄昏时分晦暗低沉的天,呜呜作响的风,静静等待着的人,作者的表达很独特,全无抒情笔墨,但那种无奈甚至无望的情绪也在我们周身流淌,让我们闷闷地出不了声。
三、表达:物意同化
我们写景状物绝不能表象化,而要情景交融,物意同化,即深入开掘所写之景所状之物的内涵,注入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个哲理,这样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有一篇文章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幼儿园的阿姨带领一群孩子去郊游,阿姨摘了一把花分给这些孩子,当她把花送到一个三岁多的小朋友面前时,那孩子不接,小眼睛翻着白,对阿姨说:“阿姨,这花疼不疼?”小朋友的这一句问话,既是自己胸臆的抒发,也促成了文意的升华,更给读者心灵以莫大的振动和震憾。
范文一:
春天的赞歌
初冠元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它给世间万物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春天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它牵出诗人心中动人的诗篇;春天还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它带给孩子们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春天来了,小草们破土而出,排着整齐的方阵,伴随着优美的春的旋律翩翩起舞;小树也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在春风的吹拂下,时而向你挥手,时而向你致敬;小鸟在枝头上时隐时现、时飞时落,唧唧喳喳的唱着春天的赞歌;小昆虫们也醒来了,有的“吱吱吱”,有的“喳喳喳”,还有蜂儿蝶儿的“嗡嗡嗡”……表达着心中的喜悦。这是一个多么迷人,多么热闹的春天啊!
春天的美丽,也流淌在诗人们的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在白居易的笔下,春天真是一个莺歌燕舞的季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叶绍翁的笔下,春色又是多么艳丽;朱熹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朱熹看来,春天又是一个万紫千红的世界。所以说,春天最能引起诗人的情思。
当然,春天也是孩子们放飞理想的季节。春天,孩子们沐浴着和暖的春风,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播下希望的种子,盼望着,憧憬着,一个个美好的祝福在此展翅,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在此放飞。
真希望明媚的春天永驻人间。
点评:
小作者赞美春天,既有对春天美景的细描,又有诗人们对美丽春天的礼赞,还有孩子们在春天里的那份喜悦和憧憬,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并且采用总分的形式结构全文,思路十分清晰。
范文二:
感受自然
董思
在繁忙的生活中人们也许早已淡忘了去感受自然。
当那火红的旭日带来初升的热情时,我们手牵手共同去感受自然。
感受绿色茂林深处的清幽和寂静,伴着耳畔清脆的鸟鸣搜寻和捕捉我们似乎已经失去的自然。
当那晴朗的天空带来清新的空气时,我们唱着歌一起去感受自然。
感受白桦林旁沙沙作响的树叶摩擦着生命,敲击着心田,看着那吱吱呀呀的水磨小屋,带来古老的回忆。
当那雨后阳光又普照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被洗刷后的色彩,透过嫩绿的幼叶,望着天空中那道七色的彩虹,就是太阳的本色,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高尚的华彩。
当那血样的晚霞慢慢逝去,深沉的黑夜笼罩大地时,我独自去感受自然。
感受那如水的月光,肆无忌惮地涂抹着周围的一切,沐浴在银色的月光下,感受那遥遥的远方,大自然所发出的,孤寂的颤音。
感受自然,感受人们不可离开的第二个生命;感受自然,感受生活最纯的底片;感受自然,感受心灵深处的绝响……
点评:小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散文的笔调抒写对自然的感受,语言形象雅致,如行云流水。表现了小作者感受自然的美丽心灵,同时也给读得以美的享受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