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迷人的化学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2-03

迷人的化学。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迷人的化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单元2迷人的化学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观点。
3.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4.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判断。
6.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重点】
1.对木条燃烧和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的探究。
2.掌握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探究活动的重要性,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手段】设置情景、活动探究、讨论。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有关物质化学变化的图片及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举例讨论→演示实验→分析比较→当堂练习
知识回顾与评价[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它的特征是什么?思考、回答,写出第一堂课物质的符号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加强知识的巩固。
实验让学生动手实验,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实验:⑴压碎碱式碳酸铜;⑵加热碱式碳酸铜。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交流讨论[提问]在实验⑵中除了有新物质生成还伴随着哪些现象?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有些化学变化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许多现象。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要科学、严谨。

联系实际[提问]常见的变化中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联系实际生活,同学之间交流。培养学生把实际生活应用于化学中。

阅读教材归纳总结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体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不稳定性。]

主动学习,理解。[
练习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硬度、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等,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类:属于物理性质的是颜色、状态、密度、硬度;属于化学性质的是腐蚀性、可燃性、易生锈。能正确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许多应用是由它们的性质所决定的。交流讨论填表:
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性质的类型
酒精用作燃料可燃性化学性质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化学的用途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阅读材料,归纳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归纳的能力。
学习化学
的意义介绍我国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各抒己见。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小结化学的定义、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1.化学研究的对象:物质
2.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3.化学变化除了有新物质生成外,还常伴随发光、发热、颜色变化等许多现象。
4.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延伸阅读

奇妙的化学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奇妙的化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新泰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化学第一单元学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实际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2、能复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自主探究: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包括我们的学习用品、衣着穿戴,哪些是由天然材料制成的,哪些是由合成材料制成的?
教室的物品有:
其中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有:
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有:
通过观察和统计你有什么感想:
二、观察化学变化
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
1、凉水烧成热水2、木炭燃烧变成灰烬3、布料做成衣服
4、葡萄酿成酒5、水结冰6、铁矿石炼成钢铁
7、酒精挥发8、矿石粉碎
将这些变化分类:

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总结:1、是物理变化。
是化学变化
2、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
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3、将一粒锌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4、取3~4毫升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中,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回答问题:
1、这些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理由是什么?
2、这些变化伴随着什么现象?
结论: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着、、、、等现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生成,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在、发生了变化。
3、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伴随着的变化,这种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和吸收。
4、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或。
化学造福着人类,然而化学对环境的污染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治理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社会倡导绿色化学。阅读课本“多识一点”后总结什么是绿色化学?

我的收获:
1、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绝大多数物品是由人造材料制成的,而这些材料都是通过变化制得的。
2、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大类:变化和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3、绿色化学的理念是。
当堂测试:
1、发生的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消融B.沙尘暴C.闪电引发的森林大火D.汽油挥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沉淀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3、教室中的下列物品由天然材料制成的是()
A.陶瓷地板B.铝合金门窗C.玻璃D.木质桌椅
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灯泡通电发光发热;瓷瓦破碎
B.煤炭燃烧;水的蒸发
C.酒精挥发;食物腐烂
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铁生锈
5、几千年以前,半坡氏族人从事的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建筑房屋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瓷器
6、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A.食用含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
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的矿泉水中含有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
7、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而物理变化只是在
和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同一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发生不同变化,如加热蜡烛,温度稍高就可融化,这是变化,温度再高就可燃烧,这是变化。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每一类原子称为一种元素。
2、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7---8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
1、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什么是元素?水、氢气、氧气分别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4、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第9页挑战自我2

归纳总结:
1、宏观物质都是由组成的,又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等。
3、分子都是由构成的。

当堂测试:
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
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
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C.实际上元素就是所有原子的总称
D.把每一类原子称之为一种元素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而有的物质则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
D.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了对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
5、下列广告用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补血口服液”可补血补铁,防止缺铁性贫血
B.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
D.矿泉水中含钾、钠、钙、镁等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
6、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O2)变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
7、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C.这两个汉字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汉字
D.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8、人类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A.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软件
B.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
C.提炼石油,生产各种燃料
D.利用指南针航海
9、“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中,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B.淘米C.洗菜D.酿酒
10、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化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泰安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B、倒入大汶河中
C.埋入土中D.碾碎后回收再利用

化学量的计算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化学量的计算》,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化学量的计算
考点说明
1.在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关系的基础上,掌握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2.能在理解化学式涵义的基础上,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逆运算,能运用化学式进行一些巧算。
知识整理
1.根据化学式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2)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比(3)组成物质的元素质量分数
常用的计算关系式有(以化合物AmBn):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A、B元素的质量比=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n
A元素质量分数=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100%
计算时的注意点:
(1)正确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2)正确计算有关量,如相对分子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3)计算格式应规范。
2.有关纯度的计算
物质(或元素)的纯度=纯物质(或元素)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100%
计算时的注意点:
(1)物质(或元素)的质量不能遗漏或增添;
(2)真正弄清纯与不纯的关系,正确求解物质(或元素)的纯度。
经典例题
例1.明矾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盐,可作净水剂,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0。求:
(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
(2)明矾中所含各元素的质量比;
(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4)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答案】(1)明矾的相对分子质量=39+27+(32+16+4)×2+12×(1×2+16)=39+27+192+216=474

(2)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k:mAl:ms:mo:mH=39:27:32×2:16×(8+12):1×2×12
=39:27:64:320:24

Ar(O)×(4×2+12)16×20
(3)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67.5%
Mr[KAl(SO4)212H20]474
12×Mr(H20)12×18
(4)含结晶水的质量分数=×100%=×100%=45.57%
Mr[KAl(SO4)212H20]474

例2.某甲醛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甲醛的化学式为HCHO)
【分析】本题常规解法是:先根据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甲醛的质量分数,再利用甲醛化学式求出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这种解法运算太多,容易出错。
分析甲醛化学式HCHO,我们会发现其中H、O原子个数比为2:1,即可将甲醛的化学式写作C(H2O)n。则此题可以巧解。
HCHO可写作C(H2O),可虚拟由HCHO和H2O构成的溶液的化学式为Cm(H2O)n
H%=10%则H2O%=H%×18/2=90%
所以C%=1-H2O%=1-90%=10%
【答案】碳的质量分数为10%。
例3.原计划用90kg尿素[CO(NH2)2],现因缺货改用硝酸铵(NH4NO3)。计算要用多少千克的硝酸铵才能与90kg尿素的含氮量相等?
【分析】此题是求两种不同的物质中同一种元素的质量相等时,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有多种,最简单的方法是关系式法。关系式法首先要确定两种物资的分子个数比。根据元素质量相等时(同种元素),其中所含原子个数相同,可知当NH4NO3和CO(NH2)2中氮元素质量相等时,NH4NO3和CO(NH2)2的分子个数比是1:1,因为它们每一个分子中都含有两个氮原子。
设xkgNH4NO3中含氮量与90kgCO(NH2)2的含氮量相等。
据关系式NH4NO3~CO(NH2)2
8060
xkg90kg
80:60=x:90kgx=120kg
【答案】需用120kg的NH4NO3。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下列铜的化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CuOB.CuSO4C.Cu(OH)2D.Cu2O
2.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两者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A.2:3B.5:6C.2:5D.3:2
3.下列含碳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干冰B.甲烷C.生铁D.二氧化碳
4.某石灰石样品,经分析含CaCO3为90%。则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6%B.40%C.64%D.80%
5.含有杂质的某硝酸铵样品,经测定其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仍为35%,则其所含有的杂质一定有()
A.CO(NH2)2B.NH4HCO3C.NH4ClD.(NH4)2SO4
6.要使SO2与SO3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SO2与SO3的分子个数比为()
A.1:1B.3:2C.1:4D.6:5
7.4.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的组成为()
A.只含碳、氢两元素B.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C.一定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无法确定
8.由氧化镁和另一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其中含有氧元素1.8g,则另一种金属氧化是()
A.CuOB.Fe2O3C.Al2O3D.CaO
9.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A.2:1B.1:2C.11:4D.11:7
10.常温下,某气体可能是由SO2、CO、N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测得该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该气体可能为下列组成中的()
①SO2②SO2、CO③SO2、N2④CO、N2⑤SO2、CO、N2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④⑤
11.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经测定碳与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5,该气体是()
A.混合物B.纯净物C.化合物D.有机物
12.有一种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g,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生成的Ca(OH)2质量为()
A.3.7gB.7.4gC.14.8gD.22.2g
二、填空题
13.康泰克等以前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的副作用而被禁用,的化学式为C9H13ON,它由种元素组成,每个PPA分子中共含有个原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14.相同质量的NH4NO3与混有(NH4)2SO4的CO(NH2)2样品中含氮量相同,则混合物中(NH4)2SO4的CO(NH2)2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三、计算题
15.某元素R可形成化学式为RO的氧化物,且其中R的质量分数为46.7%。
(1)求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R元素还可形成化学式为RO2的氧化物,若RO与RO2含有相同质量的R元素,求RO和RO2的质量比。
16.在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4%,将此混合气体10g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是多少?

1.D2.B3.C4.A5.A6.D7.B8.C9.C10.D11.A12.C13.四2415114.11:315.(1)14(2)15:2316.10g

皮蛋中的化学,


一、--思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化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出本课题,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提出问题“是什么使普通的蛋变成了晶莹又有朵朵松花的皮蛋呢”;然后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从网上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资料的分析提出假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再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假设,促进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自信心的发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勇于和善于提出不同见解和方法,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和态度以及创新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提出疑问让学生讨论,将问题引到更深层次,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不断得以激发,从而得出结论。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皮蛋,不但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逐步培养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认识身边的现象和事物,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案

课题皮蛋中的化学

授课人田华

学校吉林市吉化九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同一溶液中共存CO32-、Cl-、OH-,如何逐一检验;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步骤及思维过程,提高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协作精神,探究和创新精神;同时关注生活、生产,知道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

皮蛋加工原料浸出液的检测。

难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合理性的探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仪器、药品

鸭蛋、加工皮蛋的原料、CuSO4、盐酸、FeCl3、CaCl2、稀硝酸、石灰水、AgNO3、酚酞试液、pH试纸、试管、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铁架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设置问题情境

播放幻灯片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我们通过今天的课题再来感受一次吧,我们的课题是:皮蛋中的化学

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⑴引导:是什么使普通的蛋变成了晶莹透明、有朵朵松花的皮蛋?我们应该研究什么揭开这个秘密呢?(展示给学习实物)⑵引领组织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皮蛋历史、营养价值、不足及制作原料和工艺。

九珠皮蛋

据传,松花皮蛋源于天津。民间口碑云:距今约二百年前,天津某乡村一富户,其子为其母造棺木一口,置于空宅以备后用,久之,母仍健在,遂命家人将石灰、草木灰撒入棺内以防潮湿,并将棺盖留有斗大空隙以通风。事毕则忘矣。次年,母逝,移棺入殓,见棺内草木灰中竟有鸡蛋百余枚。孝子盛怒,取出掷干地,此壳破裂而内已成深褐色透明结晶体,因之大惑。有好事者斗胆尝之,味鲜美,围观者亦以为奇,遂争相品尝,果如是。有见地者,事后效法,将鲜鸡蛋置入石灰、草木灰之中,亦然。由此,邻里仿效,称之为“变色蛋”。日久,此一原始工艺流传江浙一带,屡经改进,工艺日臻完善,变色蛋作为一种全新的食品,经善于经商的江浙人推入市场。故今日之“松花皮蛋”,有始于天津,成于江浙之说。

沔阳松花皮蛋改进为“九珠皮蛋”后,其品质更上一层楼。去壳的皮蛋,蛋白呈深褐色或草青色,结晶透明,松花点缀,美若玉雕。蛋黄紧缩,切开后,似菊花绽蕾,又如砂糖裹心。质地醇美,味道绵长,清凉爽口,四时咸宜。

观看后回答。

《皮蛋中的化学》。

分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加工皮蛋的原料是什么?如何能得出这方面的资料?

上网查找

(一):皮蛋的历史

1、话说皮蛋

(二)皮蛋的营养价值

(三)注意事项

采用传统方法制作出的皮蛋中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铅,铅对人体健康有害。传统制皮蛋原料与现代制皮蛋原料是有区别的,采用现代工艺制作出的皮蛋中几乎不含铅。因此,在选购皮蛋时,一定要认准厂家和商标,切莫选购私人作坊生产的皮蛋。

1、加工原料在水中发生了哪些反应?

2、加工原料的浸出液可能存在哪些物质?

教师聆听帮助引导个别组走出判断的误区并及时评价。

三、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

1、怎样检验CO32-、Cl-、OH-

2、怎样排除其他离子干扰?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并指导,引导找出最简可行方案,注意评价表扬有创意的与众不同的思维。

(四)配料
1、原料:
(1)碳酸钠:亦称苏打、纯碱,有时也称碱灰。(2)氧化钙:即生石灰。(3)红茶末。(4)开水。(5)氯化钠:即一般家用食盐。
2、配方:腌制1000个鸭蛋所需原料:(1)碳酸钠:4.5~6.5kg。(2)氧化钙:6.55kg。(3)红茶末:0.5~0.65kg。(4)氯化钠:6.0~8.5kg。(5)开水:23~26kg。
找出皮蛋的主要原料:氧化钙、纯碱、食盐、水等。
写出反应方程式,交流讨论,作出假设:
①NaOH、Ca(OH)2、Na2CO3、NaCl
②NaOH、Na2CO3、NaCl
③Ca(OH)2、NaCl、CaCO3…………
小组代表发言,阐述理由,其他小组可发表不同意见,最终分析后,确认哪些假设成立。如:浸出液可能存在NaOH、Na2CO3、NaCl。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探索浸出液成分并填写实验报告。
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汇报探索的过程、现象及结论。四、归纳总结
在设计实验物质检验方案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总结出设计方案注意事项及探究的结论。
五、拓展学习
教师讲解皮蛋中朵朵松花的来历:
强碱经蛋壳渗入鲜蛋后便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的硫化氢(H2S)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由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状的皮蛋蛋清中,便出现朵朵白色的“松花”。学生回答并总结出设计方案注意事项:
方案合理、操作简洁、排除干扰、现象明显。
探究总结浸出液的成分为:NaOH、NaCl……。
学生听讲。
学生动手制作皮蛋。

[板书设计]

皮蛋中的化学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第一组假设:

第二组假设:

第三组假设:

第四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