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遗爱寺_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

发表时间:2020-04-06

遗爱寺_语文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遗爱寺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白居易通过四句诗,二十个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读诗过程中,你会沉醉于遗爱寺周围那美丽的景色之中。弄石、寻花、观泉,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美妙。短短的小诗,就是一幅绝妙的山水花鸟图。诗的前两句是以诗人为中心,写诗人的动作;诗的后两句则以自然界中的声音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声声入耳的自然界的奥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古诗和图画认识5个生字,会写会用6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并能流利地背诵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能对诗歌进行绘画想象。

教学重点:

感悟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学习生字,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在诗中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秋天到了,同学们观察到大自然中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特点)

师: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尤其是草。我想起一首诗:离离原上草(学生跟着背)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生答白居易)

二、探究新知

1、

白居易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有一天白居易去一个叫遗爱寺的寺院游玩,(师边说边画寺),一到那里就被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便以《遗爱寺》为题写了一首诗。(板书课题)

学生读诗题,学习遗、寺(引导学生说说怎样来记这个字。师出谜语一字一尺长,不用仔细量,你要不相信,庙里问和尚)。师:白居易来到遗爱寺,在这里坐了一会,走了走,又听到一些声音(板书坐、行、闻)就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佳句,真令人佩服,我想先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吗?(师范读古诗)

2、学习第一行诗句

诗人在哪坐下了呢?生自读第一行,画出第一行中的生字。并找学生到黑板中圈出。 学生读字,并为生字注音。 学习弄 你怎样来记?为弄组词。师为学生讲弄的字理知识:弄是会意字,原指双手捧一块玉,表示玩耍、戏弄之意,后引申为做、办、弄。本文中作者玩弄什么呢?请读第一行诗句。生根据诗句回答。 学习临 在哪见过这个临字(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欢迎光临)师讲解临字字理知识。临也是会意字,原指人从高处向下看,并有居高临下一词,后引申为面对来临,本文中作者来到哪?(生再读第一行并回答)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为什么会坐在溪边玩弄着石头(可能路途遥远累了,或觉得石头好看)

3、诗人又向哪走去了?学习第二行诗句

生读第二行,画出绕字,师引导学生用家族识字法学习,说出尧字家族中其他的 字,并为绕组词。 生再读第二行诗句,回答诗人绕寺院走。 师引导生想象那里的花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生根据诗中内容配上动作读古诗前两行,回答前两行是什么描写?(生回答动作描写,师板书)

4、学习后两行古诗

后两行又是描写什么呢?生自读后两行,回答是声音描写,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多吗?读诗句回答,从诗句中哪些词可看出,同学们想象小鸟会怎样叫,会有什么样的泉声。

5、指导朗读

这些声音如此美妙,如果你到那里会喜爱那儿吗?诗人也一样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所以留诗一首,我们在读诗时,读出你 自己的感情好吗? (师指导注意停顿,指导学生采取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从对读、师生对读的方式)三、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爱、寺爱和受区别开。寺中土下横从左二线到右二线。

三、拓展创新

老师在刚上课时就画了一座寺院,和诗中内容比完整吗?你认为缺什么?找生到黑板上来补充画,不擅长画画的同学在下面朗读古诗。

四、总结回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记住诗人白居易了吗?记住遗爱寺了吗?让我们带着对诗人敬佩之情,对大自然赞叹之情齐背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小火车认读生字。

2、生字朋友又结交了新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

绕远 临时 玩弄 遗失 寺院 卖弄

少林寺 光临 绕路

二、书写生字

字都认识了,看看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写漂亮。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2、弄 临 绕 语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结构不同)

3、觉得哪个生字比较难写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的写法。仔细观察,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些什么?

4、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临:左边两竖没有点。

绕:不要添点。

语:左窄右宽。

5、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6、写字展示,评议,交流。

设计意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调动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三、处理课后习题。

1、 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欣赏:把这首诗读一读,然后背下来。你能把这首诗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吗?说说你画的画。

四、背一背。jaB88.COM

积累词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布置作业

1、搜集写景的诗。

2、书写生字。

学习课题师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上册微型课《夜宿山寺》教案分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上册微型课《夜宿山寺》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语文上册微型课《夜宿山寺》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宿、寺、恐、危、辰、惊、敢”7个生字,正确书写“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并能背诵积累。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初步理解古诗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初知古诗大意。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引导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以读代讲法,引导谈话法,品味语言、诵读体会法。

学法:朗读法,观察法,图文对照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

(1)读课题,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2)解题意

a.从课题中你能看出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地点是---。理解“宿”的意思。

B.说说课题的意思。(晚上“我”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c.请大家心里想着题目的意思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感知,感受节奏

1.师:请大家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读,互相检查字音是不是都读准了。

3.逐句检查朗读,认识生字“宿、寺、恐、危、辰、惊、敢”。

(我看见小朋友们都坐得端端正正,说明大家已经读好了。老师要检查了,谁来挑战呢?)

(1)出示“危楼”。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危楼高百尺”。

(2)出示“星辰”。读好前鼻音和后鼻音。通过图片理解“辰”就是太阳、月亮、星星的总称。——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手可摘星辰”。

(3)出示“不敢”。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敢高声语。”

(4)出示“恐、惊”。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诗句“恐惊天上人。”

4.把诗句连起来读一读,把整首诗读正确。

5.教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诗的节奏。

(1)师: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配音范读)

(2)师: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给老师一点掌声吧!告诉你们一个读好古诗的窍门:读得时候要注意停顿。老师刚才就是在这些地方注意了停顿,而且读得声断气连,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味。

(3)现在大家试着再来齐读一遍古诗。

三、图文结合,展开想象,初知大意

1.学习第一、二句

(真是聪明的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读诗的诀窍。你们读得这么好,诗中有一个字急切的想来和大家打招呼。出示“危”的小篆)

(1)字理识字“危”

(猜猜它是哪个字?它是“危”的小篆体,上面是一个人,中间是山崖。本义指人站在山崖上心里很害怕,说明这个山崖怎么样?所以“危”就是高的意思)

(2)指导书写

a.观察

b.范写

c.学生练写

d.展评

2.我们已经知道了危就是高的意思。现在请同桌合作交流,看看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楼的高。

(1)高百尺:“高百尺”是不是说这座楼真的有一百尺高呢?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这两首诗学过没有,是谁写的?你能从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吗?

(2)摘星辰如果你站在这么高的楼上,看着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近在眼前,你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形象的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法啊!

(3)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带着动作读一读这两句诗。

2.学习第三四句

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应该高声吟诵一番,可他却……

(1)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恐、惊”。谁能用“恐”和“惊”各组一个词语。(老师最欣赏刚才几位同学组的词语。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其实和“惊动”相似的还有一个词“惊扰”,今天我把这个词送给大家。)(看看老师给它们组的词语。老师给“恐”组的是“恐怕”,给“惊”组的是“惊动、惊扰”。今天老师就把这些词送给大家。)这也是“恐”和“惊”在这首诗中的意思。让我们齐声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2)朗读指导。(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3)生齐读这两句诗

四、诵读积累

1.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与老师的配合默契程度。老师描述一个画面,看看你们能不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一句与这个画面相对应。

2.师:大家找得可真准啊!可是调皮的星宝宝还想进一步考考大家。他们把这首诗中的一些字藏起来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3.师:现在星宝宝把所有的字都带走了,你能根据这幅图,把他们全部找回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配音乐读)

(设计意图:难度递增的填词游戏能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降低背诵的难度,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背诵古诗,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五、拓展

“诗仙”李白很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作诗。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他的诗,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吧!

出示古诗《秋浦歌》

1.找出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

2.在拼音的帮助下生齐读。

(设计意图:《夜宿山寺》和《秋浦歌》这两首古诗都是李白写的,都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拓展这首古诗增加学生同一作者的古诗积累。)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今天回去请小朋友们把这首诗背会,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作业

板书:

18.夜宿山寺

(唐)李白

微型课《夜宿山寺》教学设计及教学点评高百尺

摘星辰

雪花_语文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雪花_语文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雪花》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以情感为主线,从感性入手,调动学生的听觉感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学唱歌曲,从而用美的歌声去表现歌曲。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从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上去突出创新。

一、变换问好形式,保护学生的学习激情。

在《雪花》一课中,我尝试着改变了与学生的问好形式, 变换了问好的速度。开课时,我用了两种不同的速度来问好,一种是行板的速度,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去演唱,体会抒情的情绪。另一种则是用小板的速度,让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去演唱,从而体会活泼、欢快的情绪。这样采用对比的形式问好,不仅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保护了学习激情,而且为后面有弹性的歌唱奠定了基础。

二、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以情境感染。

1、在新课导入中,让学生回忆飘着雪花的冬景,并伴有柔和的音乐背景,以此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思维上充分感受严冬的气息,使其沉浸在特定的意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畅谈各自的感受。

2、当孩子们在学完一首歌曲时,思维已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若要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演唱歌曲,必须对其再进行一定的思维刺激,才会促使学生以饱满的情绪演唱歌曲。因此,我在进行艺术处理时,让孩子们边听歌曲,边看滚雪球、堆雪人的场景图片,以此去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使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

一节看似常规的唱歌课,在经过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后,似乎对其润色不少。学生不仅兴趣浓厚,学得轻松,而且很自然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主体意识,成了学习的主人。

假如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重点难点:

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入题

同学们,假如你有一个有求必应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变出什么呢?假如你有一张神奇的飞毯,你想到哪儿去?假如你有一盏阿拉丁神灯,你想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假如我们拥有这些神奇的法宝,我们会让梦想飞扬,看来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假如吧。

(板书课题:10、假如)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初读课文,用言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问学生:你们平时是怎样把一篇课文读熟的?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有的句子一下子读不通顺怎么办?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这首诗共有三小节,指名学生每人读一小节,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教师也相机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

4.指导识字。

三、细读课文

1、 小组学习

A、 课文用三小节写了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小组内读读。

B、 在这一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一下。

C、 你认为这一小节哪个句子、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 给时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3、 交流自学情况

4、 感悟句子

A、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在成长。

B、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5、 扩展说话:我要给

6、 感情地朗读

四、 指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趣

1、复习生字词

2、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吗?指名说(用上假如说一说。)

二、导疑与导思

1、但生活中并不是都处处美好,还有许多悲惨的事情。

出示图:风中的小树,渴望鸟妈妈的小鸟,坐在轮椅上的孩子看了这些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图和诗句:自读,读出感情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他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默默流泪。

指名读,齐读,再自读。

3、看了这些,你们的心情好不好,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

老师送给你们一支马良的神笔。有了它你就能实现你的愿望。

4、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给小树画什么?

指名说出示句子: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

红红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怎么样?

再出示句子: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能不能快乐地把节读一读。

出示小鸟图和小孩图,你会给他们画些什么?自选一节读给同桌听。

出示句子:我要给小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让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

说一说你会给不幸的西西画什么?

出示句子: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齐读句子。

说说西西有了好腿后他会怎么样?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2、3节。指名背。

5、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幸的事?说一说你怎样去关爱他们?

6、把你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出示句子: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笔,我要给()

元日_语文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日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出生于仕宦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曾随文宦游南北各地,接触到一些社会现实。对农民的痛苦生活有所了解。因此,年轻时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他于二十二岁中进士后,历任淮南推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典等职,均能体恤民情,为地方除弊兴利。北宋嘉佑三年(1058)任支度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

1067年神宗即位,王安石出任江宁(今南京)知府,旋被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即开始实施变法,所行新法在财政方面有均输法、青苗法、市场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在军事方面有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等。同时,改革科举制度,为推行新法培育人才,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地主和豪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国家财政状况有所改善,军事力量也得到加强。但由于司马光等保守势力的激烈反对,新法在推行中屡遭阻碍,宋神宗也时有动摇。熙宁七年,王安石被迫辞相,再任江宁知府,次年二月复任宰相,不久又因维护新法得罪了神宗而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半山园,被朝廷封为荆国公。后人称其王荆公。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执政之所以能敢作敢为,矢志改革,是受自己进步的哲学思想支配,他认为世界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还把新故相除看做是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树立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这些进步思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他的散文以雄健刚劲著称,使他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则遒劲清新,豪气纵横。可惜的是他的著作大部分都已佚失,今存的只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三经新义》残卷及《老子注》若干篇(条)

为纪念这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王安石纪念馆,该馆于1986年冬建成之后,前往参观、游览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

刮脸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认识嚷、剃、眯、梁、腮、焕、剩7个生字。

2、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意思。

3、联系句子,知道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

4、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的表现体会人物的特点,并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小贝当的天真与可爱,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所学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

2、学习边读边思, 理解小贝当要求理发师给他刮脸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1、但是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初步学习用但是造句。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来体会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有趣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小贝当,他才上小学二年级,却去理发店,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来,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2、揭示课题:4、刮脸。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在理发店,小贝当向理发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回答的?然后完成填空。

(学生所填的答案肯定顾头不顾尾,文中的小贝当其实对理发师提出了三个要求,只有找到这三个要求才能正确填空。允许学生发言且有不同答案,分析交流后用媒体出示正确答案。

2、学习字词。

三、研读课文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贝当是个怎样的孩子?

(1)学习课文第1-3节,感受人物形象。

听了老板的话,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_______地想:_____。

(2)学习课文第4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么读报的?(读得很认真,把报纸翻得哗哗响。)既然他不认识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他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真可爱。)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一本正经的样子。

(3)再读句子体会但是的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体会但是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它前后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是相反的,然后引导学生造句。

(4)学习课文第6小节。

思考:小贝当是怎样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的?(他指指边上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

听了小贝当刮脸的要求,理发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理发师讨厌这个难伺候的小顾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习课文第7-10小节。

小贝当说话时的前后语气有了怎样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心开始沉不住气了。因为理发师一直不理睬他。) 指导朗读:读出小贝当先得意后着急的语气 。

从理发师的言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幽默风趣)

四、总结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五、作业

1、火眼金睛找错字。

2、拓展:课文中的小贝当有着一颗渴望长大的心,关于长大这个话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天真可爱、渴望成为大人的小贝当说呢?

板书设计:

4、刮脸

剃头 天真可爱

小贝当 看报 一本正经

刮脸 渴望长大

教学反思:

教完这篇课文后,我觉得自己的教案设计很不合理,导致了生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严重脱节,每个环节的过度特别生硬,更没达到自己预设的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我想还是自己对三年级的教材及三年级的学生不够了解,甚至可以说自己没能有心的去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材特点,还是以低年级的教学要求在进行我的教学。以此为鉴,多用心,多专研。

出塞_语文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出塞_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出塞》一课的教学,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2、创设意象、营造意境。诗歌是一门艺术,对于诗歌的意象的创设和意境的营造,本节课做了一些尝试。如本课的导入,借《静夜思》导入,抓住睹月思乡中的明月,联系《出塞》中的明月,在本节课创设出明月意象,古人是望明月而思亲人啊,那么征人望着那从秦到汉一直高悬的明月,心中当作何感想?再如,本诗意境雄浑苍凉,发千古感慨,如何让学生感悟并走进诗歌的呢?我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感悟诗歌的前两句,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中所包蕴的巨大历史悲怆、无限深沉叹息的时候,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呼喊才那么震撼人心,对诗歌的苍凉意境学生也就有了初步的领略。

3、读悟结合,体味诗情。以前两句诗的教学为例,我引导学生从征人和亲人两个方面感悟,力求做到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如引导学生从征人角度感悟时,在学生初读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后,我引导学生感悟:征人在边关的生活可能是怎样的?在学生悟到征人们一个朴素愿望 回家后,教师再引读这两句诗,这样,学生对这两句诗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个层次。

4、以诗解诗,促进感悟。《出塞》的前两句写得高度凝练,没有涉及征人具体的生活事件,这对学生理解征人的困苦生活有较大困难。为了突破难点,本课教学做了大胆尝试,补充诗助读,通过对补充诗歌的理解实现对前两句诗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注重抓住情感的共鸣点。古诗所表现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较难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了帮助理解诗歌,《出塞》教学中,我抓住人人思家这一情感的共通之处,从李白思乡到自己思乡的感觉,进而理解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归永远永远不能回家的感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

但本课的教学,教学环节不够简洁,有拖沓感。例如第一句诗的教学,教学环节过于繁杂,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不足。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单调、贫乏,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检讨改正的。

欢庆_语文教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欢庆_语文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几个生日?十月一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课前老师叫大家去收集有关国庆节的资料,你了解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从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下面让我们共同去重温一下这普天共庆的幸福时刻。(课件展示)马上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 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欢庆国庆节的场面我们还记忆犹新,让我们用朗读献上我们的祝福。

2、抽查个别孩子背书,全班齐背。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复习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

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

3、学生描红临写,展示交流。

三、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能跟着哼唱。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 只---帜 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 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初冬_语文教案


《初冬》是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短小、图文并茂,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以其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时间为序,每层又以空间顺序清楚明了,是引导学生了解冬天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二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

1、读中感悟。这篇文章是一篇语言优美,用词精准的写景例文,课文中好句连连,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既培养学生朗读水平,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子美在哪里。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首先,通过抓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从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红灯笼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观察想象,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把大柿子与红灯笼联系起来,理解了这个比喻句,体会出柿子的可爱和农民看到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具体的活的表象。其次通过自读自悟,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雾散后的柿子如此之美,学生观察图画,理解之后,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上抓住重要契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不仅找准了语言训练的能力训练点,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仿佛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丽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对比理解。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不同,来体会大雾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体可抓住望不见望得见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望不见了?为什么又望得见了?也可以设问:说说雾中和雾后,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通过学生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了解雾中、雾后的景色的不同。3、逐步放手,由读到背要由浅如入深。

孔繁森_语文教案


师:今天我们来做个填空练习,请小朋友先读书然后填空。

PPT出示

1、孔繁森把( )孤儿接到( )的身边,像对待( )一样抚养他们。

2、孔繁森( )来到医院( )献血。起初医生没有同意。经孔繁森( ),医生( )勉强同意。

3、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这几个孤儿( )。

生各自轻声读课文。

师指名填空。

师:现在我们来把黑板上的内容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

师:从这几个填空我们可以看出孔繁森是一位怎样的干部?请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读)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师:是啊,孔繁森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干部,他能无私地关心人民,像一根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向他学习。

师板书:关心人民无私奉献。

评析:

《孔繁森》一文主要记叙了孔繁森收养地震中三个藏族孤儿,并用献血的钱供他们读书的动人事迹,歌颂了孔繁森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篇文章里的人物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要让他们理解并不容易。以上按课文内容填空的教学方式我认为对低年级学生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比较有帮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的问题还显得太生硬晦涩。像这样看似不经意地回忆课文内容,抓住文章梗概,学生来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称赞_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随机表扬

(你坐得真好!老师称赞你!)

(你的学习用品放得多整齐啊!我也称赞你!)

(你们的精神真饱满,眼睛一直在注视着老师,我称赞你们!你们真棒!)

2、听了老师的称赞,你心里感觉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看图,思考课文讲了谁称赞谁?

学习生字猬跟读正音(注意:词语连读时这个字念轻声)点击这两个生字:猬和獾都是四只脚的带皮毛的小兽类,所以都是反犬旁。

2、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认读感知(检查自读效果)

1、我能认

刺猬小獾板凳粗糙但是泄气傍晚椅子瞧留下

认读没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

2、我能记

出示生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3、我能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指名读。

四、书写指导。

1、我发现出示本课的8个生字,让学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会写每个生字写三个。

五、小结

这节课的收获真不少,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知道了课文讲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的事,那他们为什么事而称赞对方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美丽的大森林,讲了小刺猬和小獾他们在互相称赞,他们为什么而称赞对方呢?今天我们去大树林弄明白好不好?

(出示课件)你瞧,这是一座美丽的大树林,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小刺猬和小獾在欢迎我们呢,他们身上背着五个生字,原来他们也爱学习呀。我们来读读字,跟他们比比看。(点击身上的字)

二、学习课文

(一)师读,生边听边记:哪句是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哪句是小獾称赞小刺猬的话?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有关互相称赞的句子。

他对小獾说: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愉快)(师生配合读)

(二)那这样的称赞会起到怎样的神奇效果呢?请同学再细细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语句。(口头交流两句称赞作用的句子)

(三)简短的几句称赞的话,为什么会起到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小獾是怎样说的?(出示小獾的话)

小獾拉着小刺猬的手,说: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瞧,我已经会做椅子了。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收下吧。理解泄气,给泄气找一个近义词来说说它的意思。(灰心)

自由读读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再齐读。

(四)请同学快速读读1-7小节,找找小獾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泄气了?

出示课件和有关句子

理解生字粗糙(看图理解:粗糙的小板凳会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从刺猬的话中一个比一个好体会)。小组自由读读,你读懂了什么?然后齐读。

(五)看着这样一个个粗糙的小板凳,想想小獾当时会怎样想呢?

这时,是谁发现了小獾的优点?

(出示第3自然段小刺猬称赞的话)引读:所以小刺猬

(六)听了小刺猬的称赞,小獾高兴极了,它接着会怎样做呢?出示课件,想想再说。

(七)那么,当小刺猬把苹果送给小獾,听了小獾的称赞后,他的心情又是如何呢?出示课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八)是啊!称赞多有魅力啊!综合刚才小朋友说的,我们一起来听记这样一句话:称赞带给我们勇气和自信,称赞带给我们进步,称赞带给我们成功和喜悦。(出示)

齐读这句话。

三、组内分角色读,在分角色表演读。

四、总结

称赞给予我们那么多神奇的力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给予周围人更多的称赞。

语文教案-《春晓》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春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春晓》教学设计

课题:《春晓》

授课人:照庆小学陈家宏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诗意。

3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与乐趣,培养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学生自由背诵)。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古诗——《春晓》。

3解题: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吗?(春季)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那必定很美吧!快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

孩子们,你们的音发得真准啊!想把这首诗读得更美些吗?

好,我们先来瞧瞧诗里说了些什么吧?

三指导朗读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是呀,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啦,(出示挂图)你瞧,花开得多美呀,到处都是鸟儿飞来飞去。天气这么美,你们昨晚睡得舒服吗?你看,这位大诗人睡得也很香,连早晨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它叫醒的呀?(小鸟)对啦,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学生自由想象)大诗人一起床,就听到这么难听的叫声,精神真好呀!可他突然记起昨晚上听到了刮风下雨的声音,就想:园里的花开得那么好,被这风吹了一晚上,不知道掉了多少花瓣下来呢!

2指导读第一句

春天的早晨,睡得这么舒服,一醒来听到这么美的叫声,心情真舒畅呀!来,试试看,第一句如何读好呢?

1)生试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诗人在回想昨晚听到的声音,可以把“回忆”的感觉读出来

读得轻一些,慢一些。

4把1、2句连起来读一读

5男女生赛读

四导背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三下语文《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教学设计


古诗诵读大林寺桃花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知识与能力: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大体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习过很多描写春天的古诗,现在我们来个比赛,看谁的古诗背得多。
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3.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用卡片检查生字认读:寺菲觅
6.检查指导朗读读古诗。
三、理解词句,了解诗的大意。
1.自己逐句读诗,想一想每一句诗什么意思,可以同桌或小组商量,提出不懂的词句。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每句诗的大意。
3.说说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指导朗读,体会诗情画意。
1.学生自己试读,评议指导。
2.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3.多种形式朗读比赛。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能形象感受语中描绘的景色之美。
2、熟读成诵,感悟诗句意境,理解诗人对友人含蓄的眷恋之情。
3、感受诗句的语言美,初步学习吟诵。

教学重难点:

1、用语言形象描述诗句内容。

2、感受诗句中作者隐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吟诗导入:
1、师:《江畔独步寻花》、《宿新市徐公店》、《小池》;咱们来美美地吟诵一番。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另外一首诗,看老师写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解题:
1、师:谁能读读诗题!(指名读、齐读,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2、师:题目比较长,读好它的停顿很重要,而且这里面有个读音------“净慈寺”读一下,林子方!很好,把题目在读一遍!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3、师:结合课下的注释,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预设:晓:早晨;出:走出;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是谁?这个很重要,一定要把他补充进来!
4、那么题目的意思咱们明白了,再来读一下题目,把题目的意思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好吗!(齐读)
三、初读感知:
1、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一起去读一读!请同学们打开书的144页,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师:都读了好几遍了吧,现在请你们读给自己的同桌听一听,互相检查一下读对了没有!注意:一定要认真听哟!
3、师:谁愿意第一个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1,2;
3、师:咱们读诗和读其他的课文不一样,诗有她自己的节奏和味道,怎么能读出诗的味道呢,你自己练一练!
师:声情并茂,读出了诗的韵味!咱们一起像他那样读一读!
4、师:咱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诵读,还要领悟大致的意思!现在呀,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结合课下注释、插图,还可以发挥想象,思考思考: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
5、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西湖六月风光莲叶
荷花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师:诗中又是怎样写莲叶和荷花的呢?CAI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的读读这句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预设:
A、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
师述: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请你来把这翠色欲滴的荷叶读出来!读得特别好,请你把这个碧字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
C、无穷无尽的绿色------(生板书)无穷
预设:学生如没能体会到“无穷碧”,师来朗读,让学生去看,引导: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
师:除了这莲叶接天,特别多,面积特别广,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人注目呀?
师:在这碧字的前面还加上了“无穷”,什么感觉,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
生:一片绿色、无穷无尽的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
师: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的海洋!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里,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师:你和诗人一样,看到了……来,你一边想着这样美的荷叶,一边吟诵这句诗!
再仔细读读,这西湖的荷叶有什么特别吗?
B、很多很多的荷叶------(生板书)接天
师:你怎么就看到了荷叶很多很多呢?(让生解释“接天”的意思)
师:老师还是不明白,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一层摞一层,一直摞到天上去了?
生:看不到尽头,一直伸到天边!
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身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
师: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读完后让他板书“接天”!(朗读评价指导:这么多的荷叶,你一下子看得完吗?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一直看过去!)
师:那是多门壮观啦!
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全班齐诵!
(二)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A、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生板书)别样红
师:???别样什么意思?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
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
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
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生板书)映日
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
生:早晨的太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晓
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
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
生:在荷叶的映衬下!
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得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指名读!
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
生:指名读!
师:两句都搞上去了!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
师: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明白了吧?来一起再来读读
这两句!
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
(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师:CAI出示,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A、师: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CAI出示,师引读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前面如果没有涉及到六月、四时,这时可以直接提问)
师: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
B、指名读!
师: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谁再来赞美赞美?(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
C、师:你们想留在那里吗?
3、情感朗读整首诗:
A、师:看着这样一幅图,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来尽情地赞颂一下这六月的西湖吧!谁来读读这首诗?
B、(师配乐朗诵)还有谁也被这美景打动了,也想来吟诵!
全班齐诵读!(这么多同学都想吟诵呀,那咱们一块配着音乐,边想象西湖六月的美景边吟诵这首诗吧!)
(评价:大家入情入境,读得如诗如画!)
五、体悟情感: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同样是送别朋友,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望着朋友渐渐远去的身影,是那样依依不舍。而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朋友。而杨万里在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却只写了-----???用来送别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老师在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杨万里不仅和林子方是好朋友,他还是林子方的上级。当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从南宋的都城就是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去福州任职时,杨万里就写下了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们能读懂这美景后面的情谊吗?
2、诗人以诗寄情,让我们在诵读中体会诗人那一份别样的不舍之情吧!配乐诵读!
3、书写古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齐读题目。题目比较长,读好停顿不容易。再读一遍
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早上写的,而且是出净慈寺送好朋友。
师:是谁出净慈寺?
生:杨万里
师:这个问题很关键,题目都明白了,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让我们明明白白的读
师:预习了吗?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字音读准确
指名读
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指名读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朱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喝后面的三个字
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喝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读得非常押韵
师:同学们都知道押韵,你知道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
生:老师把中,同和红读长了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喝。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喝最后三个字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古诗,除了要诵读,还要干什么呢?
生:还要正确理解他的意思
师:大家已经做过预习,就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说给你同位听,把你还不太懂的字词和句子的意思,和你同位讨论一下
师:好了是吗?有没有哪些字词通过讨论以后还没弄明白的?
生:我不知道四时的意思
生:莲叶是在水中的,怎么会是接天的呢?
师:是啊,我也很想知道
生:可以看出莲叶很高很多
师:特别想表达清楚,没说清楚,自己都着急了
生: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
生: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
生:还是莲叶
师:所以圆圆看过去,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我也明白了,谢谢同学们。
师:带着你们自己的理解,不要受别人的干扰,好好读读这首诗
自由读
师: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什么感觉呢?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
生:我觉得很壮观,和天都连起来了。
师:这么读读诗,都读出壮观了,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很美丽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描写的景,还有别的吗?
生:我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林子方不舍的感情
师:这首诗是既写了景又写了情。再读读,看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感觉到作者对这些美景感觉到十分美丽,因为他在后一句写到风光不与四时同,是与其他季节是不一样的。
板书不同
师:你们去过西湖吗?西湖很美的吧?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苏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西湖图片
师:很美,可是在杨万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的想法就是这个诗人为什么就写夏天不写冬天呢?究竟怎么美呢?
师:是呀,究竟怎么美呢?那么咱们就去看看这六月的西湖吧!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很失望。从练习一中,学会了诗中有画,这诗中有画吗?你看到了什么?
生:荷叶非常多,荷叶上的荷花叶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太阳底下的荷花非常妖艳非常美丽
师:看到了荷花的美,刚才那位同学看到了接天的莲叶
生:荷叶油亮亮的,像我们的小脸蛋
师:我们的小脸蛋绿油油的可就不好看了
生:无穷碧
师:为什么不用无穷绿而用无穷碧呢?
生:
师:一片绿你又感受到什么呢?
生:很多
师:你能读出那个感觉吗?
指名读
师:刚才说了,荷花也非常美丽,红得像什么?
生:红得像胭脂……
师:荷花为什么那么红?
生:是被太阳映照着的
生:我觉得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所以它才会那么红
生:我觉得是作者心情很好,看到这美丽的荷花,就更美丽
师:心情好,看着荷花更红了
生:面积广了显得红了
生:我觉得是在荷叶的映衬下,才显得这么红的
师:有绿叶的衬托,红的更红了,绿的更绿了
你能读好这两句吗?
指名读
齐读
师:要读出莲叶的绿,荷花的红,对比要鲜明
这样的朗读中,仿佛就让我们看到了六月的荷花
现在你能理解诗人杨万里为什么喜欢六月的西湖了吗?
生:因为六月的西湖最美
师:刚才我们说了其他时间也很美啊
生:因为在六月荷叶非常绿,荷花非常红
师:颜色鲜艳,对比强烈
生:因为六月把自己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师:六月的荷花更有生命力
如果你是杨万里的话,你怎么来赞美这六月的西湖?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朱老师也想来读,配着音乐,我们来读读这首诗
师范读
师:在音乐声中,我们也一起来咱们这六月的西湖
在世人的心目中,都是柔美的。可是只有杨万里发现壮美的一面,热烈奔放的一面。这首诗也因为写出了西湖,才能够名传青史,经久不衰。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题目中有送,而内容中只有对西湖的赞美呢?
生:我觉得他是想用西湖的美景送林子方走
师:用美景来送朋友,希望朋友记住这美景,留恋这美景
生:用美景表达自己的情
生:我觉得接天莲叶无同比抒发自己和林子方的友情能够永世长存。
师:事情真相究竟是怎样?我们谁也不知道,这个没关系,因为有了这一送,留下了这一篇经久不衰的古诗。关于送的问题,回去还可以再去研究,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这个课堂。
读题解题,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
连起来说一说。题目说了什么。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头,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杨万里)学过杨万里的诗吗?谁来背两句。发现这些诗都是写什么的?(板书:景)
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诗题大概点明了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俱全,也确证了这是一首送别诗,有关这首诗的外延有很多角度,如西湖诗,写荷诗,写夏季的诗,在对文本充分解读后,感觉如果从这几个角度讲一是过于分散零乱,第二也不可能深入体悟诗情,所以不再节外生枝。杨万里的诗第四课也学到一首,本册是第二次接触,觉得有必要初步了解一下杨的诗风,也引出表层的景)
三、初读古诗,读懂古诗字面意思。
1、(课件出示诗句)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3、再请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听一听,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理解押韵。押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4、齐读: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师读题,生读诗句。
(这首诗没有难读的字音,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主要是让学生找到诗歌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逐渐感知本诗的主要内容)
5、整体感知: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可是,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哪句诗你知道写的是西湖、荷花、莲叶?(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6、了解西湖:是啊,如果说杭州是人间天堂,那么西湖就是天堂里最美的一颗明珠,其中,西湖十景尤其美。哪十景呢?(出示课件),(读)景美,这些词也美。能看出这首诗写的是哪一景吗?曲院风荷
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此时是六月,盛夏,其它的地方还无法看到最美的景色,只有西湖那一池荷花开得正盛。
7、诗人的视角是多么独特的啊!写景,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别之处。同学们,请翻开书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出示课件:你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
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评价:你很会读诗,你的视角
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读词,师范读,再齐读。
出示诗句。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我们来读好他。
(这里的环节和前几稿相比改动得比较大,初稿只是引出十景,并让学生知道写得是哪一景,然后让学生再由整体到局部去理解具体的字词,这样的设计感觉比较简单,对学生而言没有挑战性,而且由整体到局部比较生硬,没有思维的串连,学生在理解字词时也比较零乱,即耗时又耗力,修改之后,不论是整体“西湖”还是局部“荷花和莲叶”都有了特点,而且先顺便解决了上联中的“六月”和“四时”,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重点集中到后联上来,学习的针对性更强。)
四、细化文字,发现诗句中的语言美
过渡:这两诗句能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诗人不仅写出了莲叶与荷花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非常美。有同感吗?
美在哪里?看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1、诗的对仗美。
2、诗的色彩美、视觉美(醒目,亮丽)。
3、诗的场面美(大气磅礴的美、壮美)。
评价:你关注到了诗句的结构,是的,对仗使得诗歌更有节奏感。
你注意到了作者的遣词造句。
你很有想像力。
(对诗歌理解的深化从发现美开始,通过课件的提示线索,让学生自主发现,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前两种美较容易发现,第三种美需要老师抓重点字词引导。在设计本教案时,这是属于放的环节,并不拘于一种答案,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发现,应明白哪些是学生能自已说的,哪些是在老师点拨下学生能说的,哪些是必须要老师讲的。学生能自主完成,决不多讲,不能完成,也不勉强)
2、指导读诗句,指名读,师范读,再齐读。
3、同学们,(出示图)面对这六月西湖的美景,八百多年前的杨万里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百多年后的你想怎么来描绘它?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
你看……
评价:注重启发思路
你注意了荷叶的颜色,看看图,是一样程度的绿吗?有的
你注意了荷叶的形态。形态都是一样的吗?
你关注的不是局部,而是一个整体,很有大局观。
你注意了荷花的形态。
你关注了荷花的颜色。
你用上了比喻(拟人)很有想像力。还可以想像成什么?
你引用了优美的词语。**用得特别好。
除了荷叶,还可以说什么?
除了他的颜色,还可从哪个角度来说。
能不能把这个词语展开来说。
能不能把这些句词总结一下。
你能说出成段的语言,非常了不起。
你从静态的文字和图画出看出了动态的美,了不起。
总结:课件出示
(这段设计,本来在课件上是设计的是,你看那荷花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那莲叶颜色形态怎么怎么样,并提出了要求:“用大胆的想像,引用优美的词语来说一段话。”这样的设计可能能降低学生说的难度,但是,也压缩了学生想像的空间,这样的说话练习,更像是填空练习,对学生感悟诗句的画面感,产生属于自已的情感体验帮助不大,所以干脆也大胆地放,课件中本来还有一幅插图,其实也可以一并去掉,只出示“你看……”,教师重在学生说的基础要加以引导,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语言,独特的角度。)
4、正是这绿叶红花,让诗人深深陶醉其中,不禁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前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饱含着作者的赞叹,觉得是最美的?是啊,遍览山川的杨万里只到过西湖吗?但“毕竟”是西湖的风光最美啊?西湖只有六月有莲叶荷花吗?但“毕竟”是西湖六月的荷花最美啊。
(“毕竟”一词其实是总领全文的一个词,这个词加强了诗歌的语气,个人感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但是尚未想出更巧妙合理的设计)
来,读好他
5、(能背了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五、探究问题,体会诗中的情感美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你有没有发现新的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你能大胆假设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是全文的一大难点,课前作了多种预设,一是了解当时送的背景,二是了解荷的寓义,层层深入,引领学生感受诗人的言外之意。因为作者写得含蓄,所以需要进行多重挖掘)
2、有几位同学很敢于想,还有一些同学有点困难,别急,相信读了以下这段文字,你会有自己的理解,举起手来的同学,可能会产生更多的想法。
出示诗人与林子方的背景资料,学生仔细阅读材料,指名读。
这段文字至少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1、林子方干什么去了?2、二人感情怎么样?(看情形指名发言)此时,你能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西湖的美景来送别友人吗?
你们举起的小手,让我仿佛看到了西湖盛开的荷花。
预设评价:感情纯洁。评: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之交淡如水。
感情亲密。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祝愿友人事业有成。评:多么大气的友情啊,像歌词里唱的:朋友啊朋友,如果你有新的彼岸,请你离开我。
情到浓时无需再说。评:此时无声胜有声。
希望友人迟走。评:明为送,实为留。
(充分尊重学生的感悟,不作强行引领,学生能说多少是多少,多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大胆发现。)
弹性操作
同学们的感悟很深刻,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想到,让我们再往这首诗里面走走?
3、荷,被国人付予了多种的意义。(相机出示荷的含义)你认为诗人写荷相送,可能还想表达什么?
总结:是啊,西湖的这片美景在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在哪里?板书:心中有情,才让诗人笔下有神。(完成板书)
眼中有景心中有情笔下有神
4、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所表达的意思,我想,杨万里和林子方,都懂,但是,不用说出来,一首简简单单的诗,足够了。现在,你们是杨万里,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林子方,我要走了,做官去了。来,用这首诗,送送我,好吗?怎么送,坐着送?眼睛看哪里?朋友啊,眼神要有交流,该怎样看着我?(含情脉脉的,深情款款的,情真意切的,情深义重的。)来,吟诵这四句诗。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请坐。
(此处的情境创设,是全课的高潮,从诗情的感悟上,学生已从多种角度明白了诗人的一片深情,在朗读指导上,也完成了从读诗,到背诗,到深情地吟诗的过程。)
当然,诗人到底为什么这么写,我们无从考证。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首诗进行大胆的联想,正因为我们有的无穷的联想,无穷的想像,才会使后人在这首诗中,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六、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回忆一下,你能背上两句送别诗吗?
1、出示送别诗句同样是送别诗,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遭遇,可能诗人的表达就不一样。老师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别诗,借花献佛,送给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细读一下,比较比较这些送别诗。
(在纵向的深入解读之后,对送别诗作横向的鉴别比较,这是一个较有意思的话题,但是时间有限,不可能一一展开,可借助学生的旧知进行归纳,并抛出问题,留给学生课外阅读。)
2、比如现在这个环境,你觉得用哪一句诗送送老师比较合适?
齐读,共勉。

板书设计:西湖六月风光莲叶
荷花

《遗爱寺_语文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