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7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二节动物的运动》,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
课型:新授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3.说出动物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4.认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探点一:运动的意义、运动的方式
认真阅读课本P92,仔细观察图2.2—16,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运动对动物本身的意义是:能迅速地改变,以利于寻找,
,。
2.常见的动物运动方式是:

探点二:运动基础
认真阅读课本P93-P94内容,仔细观察“观察关节的结构”的演示实验和图2.2—17.图2.2——18.图2.2—19,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组成。
骨连结的三种形式是、、。
2.叫关节。人体的主要关节有。
3.(1)视图,能够在图上写出关节各部分的名称。
(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关节面又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关节能够既牢固又灵活?

(4)关节在运动中起作用。
4.骨骼肌包括和两部分,位于骨骼肌两端,附着在相邻的骨上。
探点三:运动的实现
认真阅读课本P95运动的实现这一部分内容,仔细观察图2.2—20,思考并完成下列题目。
1.对照课本图,在自己的身上找出肱骨、前臂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做屈肘、伸肘运
动,结合课本图考虑:屈肘时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伸肘时
肱二头肌_____________,肱三头肌__________。
2.运动是如何实现的?

3.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和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


1.“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述了动物的哪些运动方式()
A.飞行、游泳B.跳跃、爬行C.飞行、爬行D.跳跃、游泳
2.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骨连接和肌肉B.骨、骨连接和骨骼肌
C.骨、关节和骨骼肌D.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
3.如下图为关节结构图,视图回答:
(1)图中[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1]和[2]合称为_________。(2)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
(3)与关节的灵活性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和[5]内的_____________。
(4)与关节的牢固有关的是[4]____________和其里面、外面的坚韧的___________。
4.伸肘时肌肉活动情况为()
A.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B.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D.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5.人体骨骼肌所受的刺激来自()
A.外界刺激B.机械刺激C.化学刺激D.神经传来的兴奋

相关推荐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1)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2)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3)


第二节运动的快慢(3)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建立速度的概念

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

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

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

(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

(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

(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启发:有两个小球各自的运动的快慢都不变,其中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30m,用了1min;另一个小球沿直线运动40m用了50s。图11-2-1是两个小球运动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两个小球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由图11-2-1,你能否判断哪一球运动得更快?

(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s的时间内,率二个小球通过的路程长,可以确定第二个小球运动更快。)

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2、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以人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践为基础,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由前面的计算知道,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用公式:v=s/t表示。

介绍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或km.h-1。1m/s=3.6km/h1km/h=1/3.6m/s=0.28m/s

3、阅读课文第23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说明第一宇宙速度是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4、速度计算

(1)学生阅读课文第23页例题,理解题意,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运动员和摩托车速度。

(2)学生阅读课文第24页例题,分析题意: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长度和火车运营速度求火车从北京到上海运行时间,可以用公式v=s/t求解,将公式v=s/t变形得到t=s/v,将数据代入求解。

三、“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四、匀速直线运动

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5页的内容: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

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计算生活中的平均速度

(1)学生尝试说明列车时刻表。

(2)根据列车时刻表查询从襄樊到丹江的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襄樊到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3)查列车时刻表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行程、运行时间。计算列车从朱坡到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度。

五、指导学生课后阅读科学世界时间放大镜

达标自查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m/sC、5m/sD、无法判断

4、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5、下列速度,按大小排列的顺序是()

(1)运行中的火车的速度是72km/h(2)高速公路上飞驰的轿车的速度是1.8km/min(3)草原上狂奔的猎豹的速度是28m/s

A、(1)(2)(3)B、(3)(2)(1)C、(2)(3)(1)D、(1)(3)(2)

6、一辆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第1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2h内通过的路程是80km,在第3h内通过的路程还是80km,小华说该汽车在这3h内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则认为汽车在这3h内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谁说得对?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提高

7、小明跟爸爸坐火车去旅游,为了测定火车行驶中的平均速度采用了如下方法:从听到车轮与钢轨连接处发生第一次碰撞起计数,结果在1min内听到了25次碰击声,爸爸告诉小明钢轨每一根长25m,则这段时间内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大?

8、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在接下来的10s内通过的路程是25m,在最后5s内通过的路程是16m。

(1)分别求出它在前5s,最后5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3)通过你的计算结果说明,为什么说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路程的。

第二节田野动物调查


第二节田野动物调查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继“在实验室里观察动物”之后,对常见动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走出实验室,到大自然进一步观察动物的实践活动课。探究竟中明确给出了教学组织形式,技能卡要求学生对不同的动物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分类进行观察。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调查方案,亲自进行田野动物调查,得出结论,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知识链中关于地球上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以此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懂得如何科学地调查野生动物存在的状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的意义。
本节课是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入门课,主要根据书中的知识链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与调查活动,使学生掌握观察和调查的一般方法,在观察和调查中熟悉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与环境、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并尝试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尝试对动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难点:
(1)试描述身边动物和它们的生存状态。
(2)引起学生关注周围动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动物资源。
学生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调查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满足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如通过调查,发现了多种动物会感到惊奇,喜爱的动物乐意观察、更乐于描述。同时由于本节课的活动性和学生的自主性强,如果事先没有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学生的调查活动很可能会走过场,限于表面的红花热闹。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合理地分工合作。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本课正是以此理念为指导,通过田野动物的调查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实践能力等。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描述身边的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技能性目标:
尝试观察、调查、资料分析等研究各种动物的基本技能。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
2.关注周围动物的生存状况,加强保护动物,合理利用动物资源的意识。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
(1)选择好让学生调查的场所,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路线。
(2)收集有关动物的影视录像或图片。
(3)饲养一些常见的小动物。
(4)了解要调查的动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学生:
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铅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如何
进行
调查学生根据经验举例,说说什么是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动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动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校园植物调查为例,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是调查,再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对比、总结出调查动物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地调查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开始调查、记录(或拍照)。
方案1:田野动物调查。
方案2:校园动物调查。
方案3:公园(或动物园)动物调查。
有问题分别向农民、老师、公园(或动物园)管理人员请教。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好调查地点进行调查。
建议: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观察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种群密度、生态环境等进行分工调查,或按照地面、土壤、水域等生活环境来进行分工调查。对于动物种类少的地区,可配备有关动物的影视录像或图片及饲养的小动物来辅助进行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安全为首;爱护生物资源,不分喜好;客观调查,认真记录。
整理统计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尝试描述身边的动物及其生活环境,并将所知道的动物进行归类,再依据所得到的资料分析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找出原因。最后,写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对动物进行分类描述,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要求学生写出一份家乡动物资源的调查报告。
成果展示、交流调查报告方案1:调查报告交流会。
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叙述各自的情况及调查报告,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方案2:调查报告展示会。
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示,同学互相观摩,从中吸取经验。
方案3:调查图片展。
各组整理照片,展示、交流。各组同学易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却易忽视别人的优点。教师要注意并及时引导、帮助同学获得经验,共同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取得成果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