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禁止生物武器教案

高中优秀教案生物

发表时间:2020-11-27

禁止生物武器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禁止生物武器教案”,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疏导引导
1.了解生物武器的历史及危害?
二战中,日军组建的731部队和100部队,研制了大量的生物武器,并在中国的领土上使用这些武器,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生物武器的威胁和人类的态度?
(1)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生物武器可能像一阵烟雾或像一包粉末,也可能是一群老鼠或苍蝇,病毒病原体通过空气、食物,甚至皮肤等渠道侵入人、畜体内,迅速或缓慢致死,也可大规模毁伤农作物。生物武器与其他武器的区别是拥有生命力,能够在宿主体内繁殖,并随宿主移动散布到不同地方。?
(2)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坚决禁止生物武器,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问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立场,然后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而关于生物武器,必须形成明确的立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物武器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都将对受害国的民众,以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造成极度的恐慌和致死危害。?
(3)转基因技术制造生物武器,由于受害人第一次接触,危害更大,会造成大面积传染病,无药可治,致使受害国一切活动瘫痪。
3.《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此公约于1972年4月10日由苏联、美国、英国等国发起,我国于1984年11月15日加入此公约。
活学巧用
下列哪种生物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A.伤寒杆菌 B.炭疽杆菌?
C.乳酸菌D.天花病毒?
解题提示:生物武器必须是能致病的细菌、病毒或生化毒剂等。乳酸菌是一种非致病菌,因此不能作为生物武器。?
答案:C?
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
①直接传播 ②食物传播 ③生活必需品传播 ④施用者人体传播?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题提示: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
答案:C?
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解题提示: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活在土壤、湖水、河水及动物的排泄物内。本菌会分泌毒素,属于毒素型食品中毒,肉毒杆菌毒素是世界上已知最毒的毒素之一。0.01mg的毒素就可以使人致死。其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答案:A??

相关阅读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殖》教案


人教版高二生物上册《生物的生殖》教案

生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总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解释和说明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通过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对学生进行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重点分析

(1)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生殖方式进化的知识基础。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阐明二者对于物种生存发展的不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分别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加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将巩固有丝分裂的知识,引出减数分裂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在本课题教学中,应对无性生殖有关内容的教学给予充分重视。特别是1997年英国科学家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使无性生殖技术即克隆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关心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加重这部分知识的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减数分裂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知识基础。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了物种的稳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决定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之间的本质区别,说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进化地位更高级。

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叉互换,这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难点分析

(1)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

一方面,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保持亲代的性状,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性,这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分别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说明,加之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物质基础等关键知识,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点的差异极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种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分别具有无性或有性生殖方式,这在学生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和难以解释。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阐明这两类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复杂,除了具有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这部分内容涉及染色体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等知识,这些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复习,分散难点,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3)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学生较难理解关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含义。这是由于学生对于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个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学基础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讲到这一概念时,可以暂时不提这一点,仅强调“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在讲受精作用后可以说明,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精子),一条来自母方(卵细胞),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学习生物个体发育的内容时,再强调体细胞是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与受精卵完全相同,体细胞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教法建议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不同生物生殖类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生物生殖的类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无性生殖技术。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过程的图解,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比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对比,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配子形成过程及特点。学习讨论受精作用及在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并认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个体死亡,依靠生殖产生新个体来保证种族的延续,通过个体发育而成成熟的生物体。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殖:生物体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发育:生物体从一个细胞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一生殖的类型

1.通过设问“生物通过什么方式来传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生殖的种类。

2.复习高等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学生举例说明桃的自然繁殖过程、人类生殖过程。注意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次参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学生回答中如有遗漏、错误和模糊的问题,教师应注意补充和纠正,并提供有关图片如桃的生活史图,人类生殖的示意图等直观教具。桃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非常复杂,复习时应突出生殖细胞及所在位置、受精过程及特点。还应注意复习子房和胚珠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这些内容是学习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人的生殖过程”讨论有困难,可由教师带领复习。注意复习有关睾丸、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同时也为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作铺垫。也可以复习青蛙的生殖过程,为学习蛙的个体发育内容做准备。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挂图讲解团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学生归纳:上述三种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过程是: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指出这类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师引导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发生减数分裂。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补充下列内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这里不仅是指性别,而且还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学提出有关“雌雄同体”的问题,应指出雌雄同体的生物也常常是异体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数开花植物等,只有极少数开花植物进行自花传粉,而自体受精)在师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征,会产生丰富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两性生殖细胞也称为配子。根据雌雄配子形态大小的差异,可将有性生殖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大多数生物产生的卵和精子,两者大小、形状相差悬殊,卵具有较多营养物质作为胚胎发育的基础,精子小、能游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又称为卵式生殖。

(3)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大多数情况下可称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称为受精卵。从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体外受精发展到体内受精。

上述内容的补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

(4)关于“生活史中某一阶段要发生减数分裂”,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经过细胞分裂完成的,这种细胞分裂是否是有丝分裂?如果是,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发生什么变化?由此推测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维持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从而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事实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还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多种多样的组合有关,这将在后面进一步学习。

6.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有性生殖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从遗传性上来说结合了双亲的特性,后代将产生广泛的性状变异,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7.提出问题“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没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引入到无性生殖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多数学生对无性生殖了解较少,所举实例有限,且常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蚯蚓的再生等,误以为是无性生殖方式,教师应注意纠正。

8.利用直观教具介绍各种无性生殖方式。

介绍分裂生殖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关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图,要求学生指出“这是哪种细胞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变形虫与亲代相比,大小、形状如何?”。(有学生可能提出此子代变形虫与亲代形态中不完全相同,教师应说明这是因为变形虫身体形状在不断变化的缘故。)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回答问题,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介绍孢子生殖时,强调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直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绝大多数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绍出芽生殖时,注意提醒学生与高等植物营养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区别。

9.在学生了解各种有无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指出各种无性生殖方式的共同点,并对照有性生殖的概念,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强调无性生殖只有1个亲体(母体);不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10.由教师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无性生殖的特点,并与有性生殖的特点进行比较,明确这两类生殖方式的进化地位,从中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设问如下:

(1)无性生殖一般都由母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后代从遗传性上来说,具有什么特点?

(2)无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与亲代遗传性的一致,这对于该物种的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

(3)无性生殖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这类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上述问题中有难度的是第(2)、(3)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独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这样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无性生殖为什么不利于物种的发展”,教师可以逐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指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外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亲代极为相似,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影响物种的延续。对于“为什么许多生物仍然保留无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学生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过程。无性生殖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增加种群的数量,占领生存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该物种的延续。因此,许多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生物保留无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有性生殖,而在条件良好的环境中则进行无性生殖。最后教师总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性生殖方式比无性生殖高等。

11.介绍无性生殖技术及其应用。无性生殖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植物栽培中,人们很早就运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质;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业化生产中;酿造工业中使用的特定菌种也是以无性生殖来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状,获得遗传性质一致的产品;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也可实现无性生殖。可以预测无性生殖技术将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影响。适当扩充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展现生物技术发展前景,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无性生殖特点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图片简单说明即可。关于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课时)选择有关内容,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培技术的发展史、组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介绍完上述内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学生对“克隆”的了解多来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关“克隆”图解,请学生简要介绍培育过程。(取A绵羊乳腺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并取其细胞核备用;取出B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物质,把取自A绵羊的细胞核植入;把换了核的卵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宫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为克隆羊。)提问:(1)多莉长得像谁?为什么?(2)这种繁殖属于哪一类生殖方式?为什么?(3)是否应对克隆动物技术的应用给予限制?受舆论媒体影响,学生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克隆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问题(3)的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某些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运用。

二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通过提问复习,引出本课内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类?

(2)有性生殖的核心过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在讨论第(3)题时,出示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强调“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若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细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将增加一倍,这将无法保证物种的稳定。下面以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

2.出示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哪一种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细胞中所示的结构(教师指向图中的染色体)是什么?

(3)比较图中1号染色体和2号有何区别?

(4)细胞分裂了几次?

(5)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3.利用示意图、活动模型、复合投影片等直观手段,按照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

(1)可先用一对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为例,讲解染色体复制、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分离等行为,重点明确“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减少一半,减半发生什么时候?”,然后说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现象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方面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重点说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现象及其意义。

(2)关于精原细胞的知识要说明:精原细胞位于动物的睾丸内;动物进入发育的成熟阶段时,精原细胞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细胞继续保持有丝分裂状态,另一部分精原细胞要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细胞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3)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要求学生数染色体的数目,明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的关键在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这是第一次分裂最为突出的特点。

(4)讲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精子。

(5)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丝分裂,但此时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第1章生物污染与生物净化

1.简述生物净化的概念,概述生物净化的原理和方法。
2.举例说明生物净化。
3.尝试搜集利用生物净化原理治理环境污染的资料。

生物净化的原理。

污水处理的原理。

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相结合

1课时。

(情景导入)教师:教师用课件展示资料介绍“从社会中来”1991年,科威特油井在中东战争中被炸,石油污染了大片土地。石油污染越来越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环境问题之一。石油中含硫、含氮及有机烃等化合物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破坏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科学家利用吞噬石油的细菌来分解废油。从上述实例中可以看出生物也可以净化污染。
提问:什么是生物净化?

学生回答:生物净化:是指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
阅读教材98页,试分析在生物净化中,绿色植物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1.吸收大气中一定浓度范围内的有害气体。
在浓度较低时,植物可以吸收SO2(阔叶树比针叶树能够吸收更多的硫);橡树和刺槐等可以吸收光化学烟雾;柑橘可以吸收低浓度的HF;而夹竹桃、芒果、细叶榕等树种可以吸收Cl2等。
2.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物质
每平方千米山毛榉林可以一年中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达68吨
3.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
微生物有哪些净化作用?
1.降解作用:细菌、真菌和藻类都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2.共代谢:是指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基质,但是确不能利用这种基质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现象。
3.去毒作用:微生物通过转化、降解、矿化、聚合等反应,改变污染物的分子结构,从而降低或去除其毒性。

请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分析,展开讨论回答,生物净化应用实例有哪些?
1.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净化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
(1)遏制风沙灾害,减少水土流失
(2)降低大气污染
2.植物可以净化土壤中的各种污染物
(1)吸收作用(2)富集作用(3)降解作用
3.生物净化污水
目前人们常常将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综合运用,以达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1、位于某大城市风景区的一个湖泊,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生活废水的严重污染,出现了“水华”现象。生物科技工作者经过研究发现,在发生“水华”的水域适量放养一种鱼,不仅可以解决“水华”问题,而且可以收获大量的鱼。那么,放养的这种鱼应该是()
A.捕食浮游植物的链鱼B.捕食浮游动物的鳙鱼
C.捕食水草的草鱼D.捕食各种螺狮的青鱼
2、工农业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磷,处理污水时要不要去除磷,以下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A.磷是生物的营养元素,不必除去B.含磷的污水是很好的肥料,
C.过量的含磷污水会导致水体藻类增殖,水质恶化,必须除去
D.磷对人体无害,除去与否无关紧要
3、生物净化的原理是生物通过(),使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减少、浓度下降,毒性减轻,有害成分转化、分解,直至消失的过程A.自身的代谢B.生存斗争C.变异D.种间关系
4、下列叙述不是体现绿色植物净化作用的是()
 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收大气中的有害气体 B.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C.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D.将有机污染物逐渐分解成无机物
5、下列生物中能分泌抗生素,杀灭空气中的病原菌的是()
 A.月季B.丁香C.山毛榉D.圆柏
答案:ACADD
课后练习题

教材的内容包含了植物的净化作用和微生物的净化作用两部分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侧重选择其中一个主题开展活动。例如以污水处理为主题,带领同学参观污水处理厂,或调查当地水源的净化情况,也可以对城市的某处治理成功的水域进行分析、总结,也可对某处污染水域进行调查,尝试提出治理方案,并将建议提交环保部门等。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并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选择植物的净化作用为主题,就可以对学校和小区的绿地面积进行统计,查阅资料,评价目前选择的树种和栽种密度是否适合,提出方案,并向学校或环保部门提交建议等。

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生物的生殖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基础冲刺复习生物的生殖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节生物的生殖
基础再现
无性生殖: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两个亲本(1个或2个个体)两种有性生殖细胞受精产生受精卵(合子)新个体(①需经分裂,产生细胞;②结合,形成合子)
生殖方式概念或原理举例应用特点

传统无性生殖分裂生殖一个个体为二个个体细菌、等
生物细菌培养基本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母体的一切性状

出芽生殖通过来发育为新个体酵母菌等酿酒初期
孢子生殖
先产生(无性生殖细胞),再由孢子发育为新个体
青霉、蘑菇、铁线蕨食用菌的菌种采集
营养生殖
用来形成新个体甘薯块根、马铃薯块茎、草莓葡匐茎

现代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多指
植物)

植物细胞的
韧皮部等体
组织器官
完整植株(非单倍体)
花粉单倍体花卉、果树等的、
的培育、生产
杀虫剂等能保持母体一切性状;取材少、周期短、繁殖率高、便于自动化管理
克隆(多指动物、可指过程或结果)
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的全能性多利羊的产生过程及多利羊;DNA的复制、扩增及其结果;细胞分裂及产生的子细胞繁育优良性状的家畜、抢救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疗人类遗传病能保持供核个体的一切性状

生殖
方式过程应用
意义
传统
有性
生殖卵式生殖(最高等的有性生殖):
精子+卵细胞(合子)生物的主要生殖方式,在农业上广泛应用
(常用于育种)后代具有双亲的

具有更大的和,有利于生物的和
现代
有性
生殖在试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和胚胎的早期发育;再将胚胎或分割后的胚胎植入母体内继续发育治疗人的不育症;实现优良家畜的快速繁殖
难点突破:
1、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1)同源染色体是指:
(讨论:精子细胞或卵细胞中为什么会同时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
(2)联会:是指,进而形成四分体。
(3)姐妹染色单体、子染色体和同源染色体的异同
(4)细胞时期的判断:①着丝点排列情况(是否在中央、在一个平面还是两个平面)Ⅰ、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判断:②着丝点是否分裂③有无同源染色体
④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存在但不配对
Ⅱ、根据细胞形状判断(适用于动物细胞):①细胞膜是否向内凹限②是否均等分裂
Ⅲ、根据染色体数目判断(适用于二倍体生物):
细胞中染色体数N2N4N
细胞时期
2、孤雌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常见于蜜蜂、蚂蚁等雄性个体的形成)
3、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雄蕊花药1个花粉母细胞4个花粉花粉管,内有2个精子
双受精
雌蕊子房胚珠1个大孢子母细胞4个大孢子胚囊(1个卵细胞,2个极核)

(3个消失,1个留下)(受精卵、受精极核)
发育
例题:胚胚乳
1、下列四项中能用于观察四分体的实验材料是:发育
A、蓖麻籽种仁B、洋葱根尖C、菠菜幼叶D、蝗虫的卵巢新个体
2、蘑菇伞盖下面的菌褶上产生一种细胞,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萌发成菌丝,最终形成蘑菇,这种生殖方式叫做:
A、有性生殖B、营养生殖C、孢子生殖D、出芽生殖
3、在一棵苹果树上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能使其长出三种不同口味性状的苹果:
A、自花传粉B、压条繁殖C、嫁接繁殖D、扦插繁殖
4、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不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是:
A、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B、蟾蜍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C、蜜蜂的孤雌生殖D、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5、某雌性动物体细胞内的核DNA分子数为2a,下图
表示雌性动物卵细胞产生及受精后受精卵分裂过程中,
细胞核内DNA分子数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
(1)之间表示减数分裂,其中的基因分离
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之间,姐妹
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之间(用字母回答)
(2)之间表示有丝分裂过程,其中间期在之间(用字母回答)
(3)F点所能说明的生理过程是。它和减数分裂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
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4)从F点开始的细胞分裂在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称发育。
(5)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表示的区段内
第二节生物的个体发育
基础再现
一、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

(图表中各细胞中的具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花粉母细胞;花粉细胞;精子细胞;
子房壁细胞;珠被细胞;极核细胞;受精极核细胞;受精卵细胞;顶细胞;胚柄细胞;胚乳细胞;胚芽细胞;种皮细胞;果皮细胞)
二、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

难点突破:
1、花的结构和植物的生殖(写出右图中各结构名称)
1、2、3、4、5、
6、7、8、9、10、
11、
2、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经分裂形成花粉,
花粉落至雌蕊柱头上萌发形成花粉管,于其内
进行分裂,形成精子(2个)
(2)雌蕊胚珠中的胚囊母细胞(2n)(母细胞),
经分裂形成单倍体胚囊(大孢子)细胞(n)(3个消失),于胚囊中进行连续三次有丝分裂,形成成熟胚囊[3个反足细胞;2个助细胞;2个(n+n)和1个(n)]
3、几组易混淆的概念:
(1)囊胚和胚囊
a、生物类型:b、存在场所:(囊胚早期细胞未分化)
(2)生长和发育:
生物类型分裂方式数目在生殖发育中作用
极体
极核
个体生长主要指的增多和的增大;个体发育主要指从开始,经细胞,分化和形成直至发育成为个体的过程;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起点
(3)极体和极核

(4)胚膜和羊膜:(陆生动物特有)
在胚胎发育早期,从胚胎四周的表面开始,形成的胚膜;其内侧是。羊膜呈囊状,里面充满了液体,叫。羊膜和其内的羊水不仅保证了环境,还具有和作用,因此使这些陆生动物增强了对的适应能力
(5)变态发育:
胚后发育是指的长大和的成熟(幼体到成体)。变态发育是指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由幼体到成体的过程中和都发生显著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是集中在内完成的胚后发育
例题:
1、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胚细胞和胚乳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数依次是:
A.20、40、60B、10、20、30C、20、30、40D、20、20、30
2、在下列有关蛙胚发育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卵裂是受精卵进行的有丝分裂B、经过分裂产生的蛙胚胎细胞大小都一样
C、原肠腔是囊胚腔形成之后才出现的D、蛙的各器官和系统是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形成的
3、下列属于个体发育实例的是:
A、蛙的受精卵发育成蝌蚪B、小麦种子萌发形成麦穗
C、婴儿发育到成人D、从受精卵发育成成熟的植株
4、动物胚胎学家在研究蛙胚发育时,用同位素将囊胚的植物半球的部分细胞作上标记。同位素示踪的结果,这些标记可能出现在蝌蚪的:
A、肝脏和胰脏B、骨骼和肌肉C、心脏和肾脏D、大脑和小脑
5、下列关于培育试管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培育试管婴儿是进行体外受精过程B、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试管中
C、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母体内D、试管婴儿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6、某高等生物的生活史周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开始的,
主要进行分裂
(2)个体发育成熟后通过()产生配子,
它发生在植物的中,动物的中
(3)图中B过程是。青蛙的该过程是在中进行的。人的该过程在中进行的
(4)青蛙的(C)过程和(D)过程合称为
(5)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类型属于。
(6)A、B两过程的重要意义是。

2012届高考生物高频考点生物的进化复习教案


生物的进化
[备考方向要明了]
高频考点考题例证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2011江苏卷T6、广东卷T25,2010山东卷T2、江苏卷T12等。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11上海卷T8等。
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重点]
(1)渐变式:
(2)人工培育新物种(新品种):如人工培育多倍体:
2.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易混点]
(1)区别: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以认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生物进化了。而物种的形成是基因频率改变到一定的程度,直到新类群与原种群不能实现基因交流为止(产生了生殖隔离)。可见,二者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是新物种的形成要经过生物进化,即生物进化是物种形成的基础。
(3)判断依据:判断生物进化的依据是看种群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就发生了进化;而判断物种形成的依据是看是否产生生殖隔离。
1.(2011山东高考)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因此A选项错误;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而B选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所以C选项错误。
答案:D
1.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重点]
(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
样性。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又加速了生物的进化。
2.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难点]
(1)共同进化论:
①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观点解释:生物生活于复杂的环境中,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其必然要和其他生物发生营养关系。在捕食与被捕食、相互帮助等关系下,它们共同发展,协同进化,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够影响环境。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的。例如:最早的生物是厌氧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2)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这些基因突变不起作用,这些基因经过长期积累,会导致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的差别。故本学说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3)间断平衡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
2.(2009广东高考)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解析: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野生稻中对人有利的性状得到了保留,对人不利的性状被淘汰,因此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决定普通栽培稻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只是提供原材料。落粒性突变对野生稻和普通栽培稻都有利,只是对人类不利。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体现了普通野生稻的直接价值。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