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幼儿园教案端午节

发表时间:2020-11-27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第三节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性染色体类型,理解XY型性别决定。
2.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3.掌握色盲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色盲遗传的特点。
4.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对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对比、观察,XY型性别决定图解的分析,以及色盲遗传图解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原理的学习,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了解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理解该项法规的科学基础。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发现问题。
2.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和遗传图解的训练。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体现。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引 言:
提 问:生物界普遍具有的生殖方式是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
设 问:同样是受精的卵细胞,为什么将来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为什么生物有一些性状在遗传时会对雌雄后代的影响不同?比如,人类中的色盲病,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物遗传的第三个问题: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讲 述: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各种生物一般都有一定数目的成对的染色体。雌雄性别实际上是生物的一对差别明显的性状,受染色体的控制。
在银幕上显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
提 问:人的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在学生回答后补充一句:有23对同源染色体。
(图中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 问:男女个体染色体组成中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回答后进行讲述:第23对染色体在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女性是XX,同型的,男性是XY,异型的,Y染色体很短小。由于这对不同的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明显而直接的关系,所以把它叫做性染色体,而其它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叫做常染色体。因此,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应是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这时可让学生动笔在书中图63、图64下写出人的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种类和数目的组成情况。(男性: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22对常染色体+XX)
讲 述: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而这种性染色体类型叫做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中较为普遍,除了人以外,还有果蝇、马、牛、羊等很多高等动物以及大麻、色麻等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那么,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
用计算机动态模拟“XY型性别决定的示意图”课件。
同时教师应作一定的讲述: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只能产生一种雌配子,含X染色体;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能产生两种数目相同的雄配子,一种含X染色体,一种含Y染色体。当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X,它就发育成雌性;当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和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含XY,它就发育成雄性个体。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先相互讨论,再回答。
问1:一位不讲理的丈夫要他的妻子包生儿子,这事实上办得到吗?
问2: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小结:受精的卵细胞将来发育成什么性别,取决于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的组成,由含X的精子与合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雌性个体(人类是女性);由含Y的精子与含X的卵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雄性个体(人类是男性)。后代的性别主要取决于雄配子的类型和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总之,后代是雌性还是雄性比例是1∶1。
性染色体还有一种主要类型是ZW型,比如,鸟类,与XY型性别决定刚好相反。雌性的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雄性的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过渡: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都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由于性染色体的组成在雌雄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就与性别相联系,所以,生物有些性状对雌雄后代的影响就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
(二)伴性遗传
讲 述:以色盲为例进行学习。
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因此,患者就不适合当司机,因为,交通信号是红灯和绿灯,无法判断是停车还是通行。全色盲极个别,在病人的眼里世界上任何物体只有明和暗的区别,根本看不到其它任何颜色,病人看彩电就象看黑白电视一样。
银幕显示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我检查。
设 问:色盲基因是隐性的,它与它的等位基因都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这是为什么?
在银幕上显示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指 出:由于Y染色体很短小,因此,在X染色体上位于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Y染色体就没有,比如,色盲基因b和它的等位基因B就只存在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讲 述: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让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填写有关色觉的女性男性的基因型(五种),然后说出六种婚配方式。
讲 述:在六种婚配方式中,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子女全是色盲,男性正常与女性纯合体色觉正常者婚配,子女色觉均正常。另外四种婚配方式,情况较复杂,需要很好地分析。
请四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四种婚配的遗传图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亲代的基因型,学生接着写亲代产生的配子和后代的基因型。)
师生共同检查四位同学写出的遗传图解,
银幕显示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以上图解,共同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讲 述:如果第1例中的女儿作了母亲,她的丈夫是色觉正常的男子,这就是第2例了。
提 问:第1例中的色盲男子与第2例子代中的色盲男孩是什么关系?(回答: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
又问: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是谁遗传的?(答案:外祖父)
用彩色笔勾画出Xb的传递方向。并指出,外祖父的色盲基因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了外孙。这是色盲遗传的一个特点,即隔代遗传。一般地说,色盲这种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
进一步问:在第2例中,后代患病的可能性多大?儿子患病的可能性多大(答案:1/4、1/2)。
继续分析第3例,提 问:母亲色盲会有正常的儿子吗?
(答案:不会有正常的儿子。因为,儿子中的X是母亲给的,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
分析第4例提问:女儿是色盲,可以肯定她的亲代哪一方一定是色盲?(答案:父亲一定是色盲。)
又问:儿子是色盲,色盲基因是父亲给的?还是母亲给的?(答案:是母亲给的。)
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指出:色盲性状决不会由父亲传给儿子,父亲是把Y染色体传给了儿子,而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父亲的色盲基因只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再问:以上几种婚配的后代中,色盲患者是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答案:色盲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B与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只要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表现出色盲;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必须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即隐性纯合体才表现出色盲,XBXb基因型的个体虽携带有b基因,但表现出色觉正常,所以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要求学生在书中P·186上勾画出。)指出:男色盲多于女色盲这是色盲遗传的又一特点。
讲 述: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实际情况,也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色盲患者。
色盲遗传与性别有关,是因为色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要伴随性染色体而传递,而男性与女性在性染色体上的组成又是不同的,因此,色盲遗传就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特殊的遗传现象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的概念,要求学生在书中P182上勾画出。)
指出:色盲遗传病实际上是伴X隐性遗传病。
指着图中第4例讲,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发病率达到50%。
讲 述:近亲结婚,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增高。比如,我国湖南大庸市偏远地带有三个“傻子村”,其中的汪家小村,全村共500人,有250人智能偏低,其中呆痴58人。
一般说来,在一个群体中,各种遗传病的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却较多。近亲结婚者,往往有些基因是相同的,子代中隐性纯合体出现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发病率比一般群体高很多。所以,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质量,应坚决杜绝近亲结婚。可向学生打趣地说:在婚姻问题上,千万不能亲上加亲。
(三)总结、扩展
绝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受精时遗传物质的组成来决定的,最常见的是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根据生物的雌雄个体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性染色体又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类。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Y,异型的,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能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即X型、Y型的雄配子,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XX,同型的,只能产生一种X型的雌配子,在受精机会相等时,子代的性别比为1∶1。
由于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性染色体在雌雄个体间又存在着差异,因此,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行为必然与性别相联系。以人的色盲遗传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传。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是有区别的。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是隔代遗传,一般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外孙。第二、往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第三、父亲决不传给儿子。
在伴性遗传中还有伴X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比如,人类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伴X显性遗传,蹼趾及其它的轻微畸形是伴Y染色体遗传,它们各有不同的遗传特点。
(四)布置作业
(银幕显示)
1.果蝇的体细胞有四对染色体,它的一个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应是
 [ ]
A.3对常染色体+XY
B.3个常染色体+X
C.3对常染色体+XX
D.3个常染色体+Y
(答案:B)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问再生一个白化病女儿的可能性多大?
(答案:1/8)
3.有一个男孩是色盲患者,除他的祖父是色盲外,他的父母、祖母和外祖父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过程是[ ]
A.祖父——父亲——男孩
B.祖母——父亲——男孩
C.外祖父——母亲——男孩
D.外祖母——母亲——男孩
(答案:D)
4.口答:为什么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五)板书设计
(逐一显示在银幕上)
三、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伴性遗传
1.色盲遗传
(1)色盲基因隐性,位于X染色体上。
(2)三大特点:
a.隔代遗传
b.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c.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伴性遗传概念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七、教学步骤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银幕显示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
2.通过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伴性遗传概念,区别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从而比较完整地认识性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提问:
1.与很多生物一样,人的性别由什么决定?女性和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什么区别?
2.人类中的色盲和白化病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什么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方式有什么不同的称呼?
3.伴X隐性遗传有那些特点?
以上问题请学生一一回答。
讲 述:在人类的遗传病中,还有一种血友病与色盲病一样,也是伴X隐性遗传。血友病患者血浆中缺少抗血友病球蛋白,所以凝血发生障碍,患者皮下、肌肉内反复出血,形成瘀血,在受伤流血时不能自然止血,很容易引起失血过多而死亡。
银幕显示例题1:
由于控制血友病的基因是隐性的,且位于X染色体上,以下不可能的是[ ]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他的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答案:B)
指出:血友病遗传与色盲病的遗传规律相同,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银幕显示例题2:
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答案:C)
银幕显示例题3:
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R基因控制红色,r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答案:D)
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遗传图解(要求写出亲代、配子和子代的基因型)。
银幕显示例题4:
下列对右图中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答案:B)
要求学生回答时说出判断的理由。教师再作以下分析:
系谱中出现明显的不连续现象,可判断为隐性遗传。假设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代女儿不会患病,因为父亲正常。因此致病基因不会在X染色体上,应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银幕显示例题5:
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答案:D)
强调:女性色盲,她的父亲一定是色盲,她的儿子全是色盲。
银幕显示例题6:
杂合白色公牛所产生的精子中,同时具有Y性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精子占[ ]
A.1/2
B.1/4
C.1/6
D.1/8
(答案:B)
先让学生思考,再讲解:白色基因和黑色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与XY染色体自由组合,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精子,因此,同时含有Y染色体和黑色基因的精子占1/4。(含黑色基因精子的可能性是1/2,含Y染色体的精子占1/2,两种均含的则占1/2×1/2=1/4。)
银幕显示例题7:
下图为某个色盲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色盲基因是b,请回答:(图中□表示男正常,○表示女正常,表示男色盲,表示女色盲。)
(1)11号的色盲基因来自于1代个体中的______号。
(2)在这个系谱图中可以肯定为女性携带者的一共有______人,她们是______。
(3)7号和8号再生一个患病儿子的机率为______。他们极易生出病孩的原因是______。
(4)6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答案:(1)2号(2)4人、Ⅰ2Ⅰ4Ⅱ7Ⅱ10(3)1/4、近亲结婚(4)XBXB或XBXb)
(三)布置作业
教材P·189中的复习题1、2、3、4。
 
九、参考资料
 
1.不同生物性别决定的机制有所不同 大多数生物性别决定于性染色体的差异,主要分为XY型和ZW型两种,少数生物取决于体细胞染色体的倍数性。比如蜜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性个体,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极少数生物的性别决定于个体发育所处的内、外环境条件。比如:温度变化能改变性别发育的方向,某些蛙类XX为雌体,XY为雄体,但若蝌蚪在20℃下发育,子代一半为雄性,一半为雌性,在30℃下发育,则全部为雄蛙。
2.血友病患者寿命较短 最多能活到22岁。血友病因症状严重,病人生育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几乎没有致病基因纯合型的女性患者,血友病患者基本上全都是男性。

延伸阅读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1)理解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性别决定的方式

(3)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教学重点

(1)染色体组型的概念

(2)XY型性别决定的方式

(3)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人类染色体组型的分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染色体组型

概念

染色体的类型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二)性别决定的概念和类型

(三)伴性遗传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规律

知识拓展

遗传病不同遗传方式的判断依据与方法

①先确定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a.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正常,生出孩子有患病的,则该病必是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遗传系谱图中,只要双亲都表现患病,他们的子代中有表现正常的,则该病一定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②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a.隐性遗传情况的判定。在确定是隐性遗传的情况下,就不要考虑显性情况,只考虑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Y染色体遗传很容易区分开)。这样就把问题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思维的头绪简单明了,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下面两点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

第一,在隐性遗传的系谱里,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正常,女儿中有表现有病的(父正女病就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第二,在隐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有病,儿子中表现有正常的(母病儿正),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必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显性遗传情况的判定。

关于显性遗传的判断,也有两个特点可作为判断的依据。

第一,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父亲表现有病,女儿中表现有正常的(父病女正)。就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第二,在显性遗传的系谱中,只要有一世代母亲表现正常,儿子中有表现有病的(母正儿病,就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必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③不能确定判断类型

若系谱中无上述特征,就只能做不确定判断,只能从可能性大小方向推测,通常的原则是:若该现在代与代之间呈现连续性,则该病很可能为显性遗传,若系谱中的患者无性别差异,男女患者各占1/2,则该病很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若系谱中的患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患者相差很大,则该病很可能是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它又分以下三种情况:

a.若系谱中的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

b.若系谱中的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则该遗传病更可能是伴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

c.若系谱中,每个世代表现为:父亲有病,儿子全病,女儿全正常,患者只在男性中出现,则更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由只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练习]

1、为了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某医生向学员分析讲解了下列有白化病和色盲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请回答:

(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Ⅲ-8;Ⅲ-10。

(2)若Ⅲ-8与Ⅲ-10结婚,生育子女中只患白化病或色盲一种遗传病的概率是;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3)若Ⅲ-9与Ⅲ-7结婚,子女中可能患的遗传病是,发病的概率是。

2、下表是4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比较,请分析回答:

病名代号

非近亲婚配子代发病率

表兄妹婚配子代发病率

1:310000

1:8600

1:14500

1:1700

1:38000

1:3100

1:40000

1:3000

(1)4种疾病中可判断属于隐性遗传病的有。

(2)表兄妹婚配子代的发病率远高于非近亲婚配子代的发病率,其原因是。

3.某家属中有的成员患有丙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有的成员患丁种遗传病(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见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问:A、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丁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写出下面两个体的基因型Ⅲ8,Ⅲ9。

C、若Ⅲ8和Ⅲ9婚配,子女中只患丙或丁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必修本
第37课时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知识精华
染色体组型:概念、染色体分类性别决定:概念、类型、过程
伴性遗传:
题例领悟
例题:一位遗传学家在研究甲、乙、丙三只果蝇的两对相性状的遗传现象时,发现三只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EFf(甲)、EeFf(乙)、eFf(丙)。(1)这两对基因分别在哪类染色体上?_______。(2)三只果蝇中,属于雄性的是________。(3)甲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______,乙果蝇形成的配子及比例可表示为_______。
解析: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雌性个体(XX)上成对存在,在雄性个体(XY)上成单存在。从题意可知,甲中的E基因成单存在,说明E、e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且可推甲、丙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故两者均为雄性果蝇,乙含有两条X染色体,为雌性果蝇。F、f基因在两性果蝇中均成对存在,说明它们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1)E与e基因存在于X染色体上,F和f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甲、丙(3)1FXE:1fXE:1FY:1fY1FXE:1FXe:1fXe:1fXe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人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X、Y性染色体同时存在于()
A、卵细胞B、精子C、极体D、体细胞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是白化病又是色盲的男孩,那么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XBY和AaXBXbB、AAXBY和AaXBX
C、AAXBY和AAXBXbD、AAXBY和AAXBXB
3、将基因型AaXBX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有
()
A、4种B、8种C、9种D、12种
4、某种牛基因型AA的个体是红褐色,aa的个体是红色,基因型Aa的公牛是红褐色,母牛则是红色。现有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2头红色小牛,这2头小牛的性别是()
A、全为公牛B、全为母牛
C、一公一母D、无法确定
5、人类白化病和血友病都是隐性遗传病,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其父患血友病)与一个不患血友病的男性(其母是白化病)婚配,预期在他们的儿女中两病兼发患者的几率是()
A、1/2B、1/3C、1/4D、1/8
6、雄蛙和雌蛙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和XX,假定一只正常的XX蝌蚪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变成了一只能生育的雄蛙,用此雄蛙和正常雌蛙交配(抱对),其子代中的雌蛙和雄蛙的比例是()
A、1:1B、2:1C、3:1D、1:0
二、简答题
7、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

自我评价答案:
1、D2、A3、D4、B5、D6、D
7、(1)XBXB、XbY(2)XBXB、XBY(3)XBXb、XbY(4)XBXb、XbY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归纳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知识点归纳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6、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
7、性别决定的类型:(1)XY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8、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9、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10、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遗传学基本规律解题方法综述
一、仔细审题:明确题中已知的和隐含的条件,不同的条件、现象适用不同规律:
1、基因的分离规律:A、只涉及一对相对性状;B、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2、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A、有两对(及以上)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C、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3、伴性遗传:A已知基因在性染色体上B、♀♂性状表现有别、传递有别C记住一些常见的伴性遗传实例: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眼色、钟摆型眼球震颤(X-显)、佝偻病(X-显)等
二、掌握基本方法:1、最基础的遗传图解必须掌握: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个体杂交的遗传图解(包括亲代、产生配子、子代基因型、表现型、比例各项)例:番茄的红果—R,黄果—r,其可能的杂交方式共有以下六种,写遗传图解:P①RR×RR②RR×Rr③RR×rr④Rr×Rr⑤Rr×rr⑥rr×rr★注意: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对存在,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单存在▲一个事实必须记住:控制生物每一性状的成对基因都来自亲本,即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2、关于配子种类及计算:A、一对纯合(或多对全部基因均纯合)的基因的个体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B、一对杂合基因的个体产生两种配子(DdD、d)且产生二者的几率相等。C、n对杂合基因产生2n种配子,配合分枝法即可写出这2n种配子的基因。例:AaBBCc产生22=4种配子:ABC、ABc、aBC、aBc。3、计算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目:后代基因类型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基因类型数目的乘积(首先要知道:一对基因杂交,后代有几种子代基因型?必须熟练掌握二、1)例:AaCc×aaCc其子代基因型数目?∵Aa×aaF是Aa和aa共2种[参二、1⑤]Cc×CcF是CC、Cc、cc共3种[参二、1④]∴答案=2×3=6种(请写图解验证)4、计算表现型种类:子代表现型种类的数目等于亲代各对基因分别独立形成子代表现型数目的乘积[只问一对基因,如二1①②③⑥类的杂交,任何条件下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子代有多少基因型就有多少表现型]例:bbDd×BBDd,子代表现型=1×2=2种,bbDdCc×BbDdCc,子代表现型=2×2×2=8种。
三基因的分离规律(具体题目解法类型)1、正推类型:已知亲代(基因型或纯种表现型)求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等),只要能正确写出遗传图解即可解决,熟练后可口答。2、逆推类型:已知子代求亲代(基因型),分四步①判断出显隐关系②隐性表现型的个体其基因型必为隐性纯合型(如aa),而显性表现型的基因型中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另一个不确定(待定,写成填空式如A?);③根据后代表现型的分离比推出亲本中的待定基因④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总原则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建立在基因的分离规律上的,所以应采取“化繁为简、集简为繁”的方法,即:分别计算每对性状(基因),再把结果相乘。1、正推类型:要注意写清♀♂配子类型(等位基因要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配子“组合”成子代时不能♀♀相连或♂♂相连。2、逆推类型:(方法与三2相似,也分四步)条件是:已知亲本性状、已知显隐性关系(1)先找亲本中表现的隐性性状的个体,即可写出其纯合的隐性基因型(2)把亲本基因写成填空式,如A?B?×aaB?(3)从隐性纯合体入手,先做此对基因,再根据分离比分析另一对基因(4)验证:把结果代入原题中进行正推验证。若无以上两个已知条件,就据子代每对相对性状及其分离比分别推知亲代基因型
五、伴性遗传:(也分正推、逆推两大类型)有以下一些规律性现象要熟悉:常染色体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相等。伴性遗传:男女得病(或表现某性状)的几率不等(男女平等);女性不患病——可能是伴Y遗传(男子王国);非上述——可能是伴X遗传;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重女轻男);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重男轻女);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
六、综合题:需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主要是自由组合。
所有的遗传学应用题在解题之后都可以把结果代如原题中验证,合则对,不合则误。若是选择题且较难,可用提供的A—D等选项代入题中,即试探法;分析填空类题,可适当进行猜测,但要验证!2、测交原理及应用:①隐性纯合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种配子与杂合体产生的配子受精,能够让杂合体产生的配子所携带的基因表达出来(表达为性状),所以,测交能反映出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从而推知被测杂合体的基因型。即:测交后代的类型和数量比=未知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数量比。②鉴定某一物种(在某个性状上)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方法:测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有两种及以上表现型),则它是杂合体;后代只有一个性状,则它是纯合体。
七、遗传病的系谱图分析(必考):1、首先确定系谱图中的遗传病的显性还是隐性遗传:①只要有一双亲都正常,其子代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②只要有一双亲都有病,其子代有表现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有中生无)2、其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①在已经确定的隐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正常,有女儿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②在已经确定的显性遗传病中:双亲都有病,有女儿表现正常者,一定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③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患者较多;代代连续发病;父病则传给女儿。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较多;隔代遗传;母病则子必病。2.反证法可应用于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与隐性遗传的判断(步骤:假设——代入题目——符合,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第二节第二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节第二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教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习目标:1.性别决定的概念和类型
2.以色盲为例,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材梳理]

一、性别决定
1.细胞内的染色体
(1)概念: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2)数目:具有n对染色体的生物,性染色体一般是1对,常染色体为n-1对。
2.性别决定的方式
(1)XY型:
①雄性:常染色体+XY(异型)。
雌性:常染色体+XX(同型)。
②生物类型:人、果蝇、全部哺乳动物、多数昆虫、部分鱼类、部分两栖类及大多数雌雄异株的植物。
(2)ZW型:
①雄性:常染色体+ZZ(同型)。
雌性:常染色体+ZW(异型)。
②生物类型:鸟类、鳞翅目昆虫等。
3.XY型生物的性别决定过程
4.ZW型生物的性别决定过程
二、伴性遗传
1.概念
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联系在一起的遗传。
2.红绿色盲的遗传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
基因位置: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由上表看出:男性正常个体一定不携带致病基因,而女性正常时有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3)实例: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
(4)遗传特点
①一般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②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也会传给女儿,但不会传给儿子,即交叉遗传。
③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牛刀小试]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
1.判断正误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XY型生物的雄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
(3)鸟类、哺乳类等高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均属于XY型。(×)
(4)ZW型生物的雌性个体体细胞内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5)人类中红绿色盲、血友病均为伴性遗传病。(√)
(6)在人类的色盲遗传中,若父亲正常,其女儿也一定正常。(√)
(7)在人类的血友病遗传中,母亲是血友病患者,所生儿子都不患病。(×)
(8)XY型生物的性别比例正常为1∶1。(√)
2.仔细阅读教材,分析相关遗传图解,探究下列问题:
(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异的原因。
提示:女性体细胞内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有b基因(XbXb)时,才会表现出色盲;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存在色盲基因b,就表现色盲,所以色盲患者总是男性多于女性。
(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色盲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由长辈传递而来的?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提示:传递途径:外祖父(XbY)→母亲(XBXb)→色盲男孩(XbY)。
特点:隔代遗传和交叉遗传。
3.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试探究分析下列问题:
(1)据遗传图解分析该遗传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同吗?推测有什么特点?说明原因。
提示:不相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女性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只要有一条X染色体有致病基因就患病。而男性体细胞中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有当该X染色体上有致病基因时,才表现出患病。
(2)在抗维生素D佝偻病家系中,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所生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全都正常。分析其原因。
提示:男性患者和正常女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DY和XdXd,他们结婚所生子女中,男性均为XdY,女性均为XDXd,所以,女性均患病,男性均正常。
4.连线
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ZW型)与人的性别决定(XY型)在决定性别方面有哪些不同?
提示:ZW型中异型的ZW代表雌性个体,同型的ZZ代表雄性个体。XY型中同型的XX代表雌性个体,异型的XY代表雄性个体。
2.若有一非芦花雌鸡和一芦花雄鸡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鸡还是雄鸡,均有芦花和非芦花类型。试推断亲代鸡的基因型。
提示:这对鸡的基因型分别为ZbW和ZBZ-,若后代无论是雌鸡还是雄鸡,均有芦花和非芦花类型,则亲代雄鸡的基因型必为ZBZb。
[重难突破]

一、性染色体与性别
1.雌雄异体的生物才具有性染色体。
2.生物性别主要由基因决定,性染色体的出现和组合与性别密切关联。
3.性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性细胞中成单存在。
4.体细胞中最多可以含有4条性染色体,如雌性个体有丝分裂后期有4条X染色体,雄性个体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条X染色体和2条Y染色体。
二、性染色体的结构(以XY型为例)
1.X染色体A区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C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但由于X、Y染色体的传递与性别有关,故该段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仍然与性别相关联。
2.X染色体B区段属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基因,故表现为伴X染色体遗传。
3.Y染色体D区段属于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区段上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基因,故只能随Y染色体遗传给雄性后代个体,表现为伴Y染色体遗传。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
1.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基因虽互为等位基因,但其遗传仍可表现为与性别有关。
如XaXa×XAYa,所得子代中凡雄性均为隐性,雌性均为显性,而当双亲组合为XaXa×XaYA时,子代所有雄性均为显性,所有雌性均为隐性——这显然有别于常染色体基因传递特点,如图所示。
2.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考向聚焦]

[例1]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是ZZ。现有一只纯种雌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W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比例大
C.让F1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F2中的雌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F3中芦花鸡占3/4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控制鸡羽毛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显性性状在雄鸡中所占的比例较大,B正确;假设控制芦花的基因为B,控制非芦花的基因为b,则F1中芦花雄鸡能产生ZB、Zb两种配子,非芦花雌鸡能产生Zb、W两种配子,雌雄鸡配子随机结合,得到的F2雌雄鸡均有两种表现型,C错误;F2中芦花鸡的基因型为ZBW、ZBZb,杂交后代中只有ZbW为非芦花鸡,占1/2×1/2=1/4,芦花鸡占3/4,D正确。
[答案] C
[例2] (海南高考)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均选填“X”、“Y”或“常”)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Ⅲ3的基因型为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若Ⅳ1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5)Ⅳ1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1)由Ⅱ1和Ⅱ2生出患甲病Ⅲ2可判断甲病是隐性遗传病,结合Ⅰ1所生男孩Ⅱ3正常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同理推测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结合子女患病情况可知,Ⅱ2的基因型为AaXBXb,Ⅲ3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3)由题意可知Ⅲ4的基因型为AaXBY,Ⅲ3和Ⅲ4再生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2/3×1/4×1/4=1/24。(4)Ⅳ1是XBXb的概率为1/2,与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患乙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1/8。(5)Ⅱ1和Ⅱ2都是Aa,结合Ⅲ3和Ⅲ4的子女患乙病可判断Ⅲ3的基因型可能是AA(1/3)XBXb、Aa(2/3)XBXb,Ⅲ4的基因型为AaXBY,二者婚配所生子女为AA(2/6)、Aa(3/6)、aa(1/6),由于Ⅳ1是正常个体,则是Aa的概率为3/5,另外携带乙病基因的概率是1/2,所以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杂合的概率是3/10。
[答案] (1)常 X (2)AaXBXb AAXBXb或AaXBXb (3)1/24 (4)1/8 (5)3/10
————————————————[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填充:①XY ②XX ③ZZ ④ZW
⑤交叉遗传,男患者多,女病其父及儿子全病
⑥世代遗传,女患者多,男病其母及女儿全病
⑦只有男患者,世代遗传
?[关键语句]
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为XY。
3.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为ZW。
4.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
(3)交叉遗传。
5.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知识点一、伴性遗传的特点
1.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正确的是()
A.父亲色盲,则女儿一定是色盲
B.母亲色盲,则儿子一定是色盲
C.祖父色盲,则孙子一定是色盲
D.外祖父色盲,则外孙女一定是色盲
解析:选B 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患病,父亲一定患病,且必须由母亲提供一个色盲基因;祖父色盲,其色盲基因可传给外孙而不会传给孙子;外祖父色盲,其外孙女可能得到色盲基因,但不一定是患者。
2.如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A.1和3B.2和6
C.2和5D.2和4
解析:选C 根据色盲遗传的规律,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父亲正常,故儿子必定为色盲,而女儿不可能为色盲,因为父亲一定传给女儿一个正常基因;B家庭中5号正常,6号患病,由此可知2号和5号调换了。

知识点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关系
3.(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解析:选B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但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生殖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并非都在性染色体上;次级精母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4.一对同卵孪生姐妹分别与一对同卵孪生兄弟婚配,其中一对夫妇第一胎所生的男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所生的女孩色觉正常;另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女孩患红绿色盲,第二胎生的男孩色觉正常。这两对夫妇的婚配方式是()
A.XBXB×XbYB.XBXb×XBY
C.XbXb×XBYD.XBXb×XbY
解析:选D 同卵双生的两人基因型完全相同,由题意可知,生育的男孩、女孩均有正常及患者,因此可推知其父母的婚配方式为XBXb×XbY。
知识点三、遗传系谱图等分析及概率计算
5.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谱如图所示,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图中的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请分析该对夫妇所生男孩患病的概率、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分别是()

A.1/4 1/4 B.1/4 1/2
C.1/2 1/4D.1/2 1/8
解析:选C 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控制该病的等位基因为B、b,则父亲的基因型为XBY,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①性别已知,基因型为X-Y,其中基因型为XbY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②性别不确定,生男孩的概率为1/2,因此该夫妇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生男孩概率)×(1/2)(男孩患病概率)=1/4。
6.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
雌蝇3/401/40
雄蝇3/83/81/81/8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要根据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的根本区别,即常染色体遗传中的各种性状的雌性和雄性的比例约为1∶1,而伴性遗传常常没有这种标准的比例,常表现出性状的遗传与个体的性别有关。
答案:(1)常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2)雌蝇灰身直毛 雄蝇灰身直毛 (3)BbXFXf BbXFY (4)1∶5(5)BBXfY BbXfY bbXFY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人类的红绿色盲和血友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隐性致病基因在亲代与子代间的传递方式中哪一项不存在()
A.母亲―→女儿 B.母亲―→儿子
C.父亲―→女儿D.父亲―→儿子
解析:选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指隐性致病基因与正常的显性等位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不存在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这对基因只能随X染色体传递。在受精过程中,男性的X染色体不能传递给儿子,只能传递给女儿,女性的X染色体既可传递给儿子,又可传递给女儿。所以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也就不能从男性―→男性。
2.下列表示纯合子的基因型是()
A.AaXHXHB.AABb
C.AAXHXHD.aaXHXh
解析:选C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点上的基因由相同基因组成的个体称为纯合子,而由等位基因组成的都属于杂合子,在考虑多对基因时,只有每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才能称为纯合子,只要有一对基因是杂合的,都称为杂合子。所以A项中Aa是杂合的,B项中Bb是杂合的,D项中XHXh是杂合的,只有C项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
3.(福建高考)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B.雌∶雄=1∶2
C.雌∶雄=3∶1D.雌∶雄=4∶1
解析:选D ZW型的雌火鸡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或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Z,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Z、W、W,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ZZ、2/3ZW。如果卵细胞的基因型是W,那么与卵细胞同时形成的3个极体的基因型是:W、Z、Z,此时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细胞的基因型是1/3WW、2/3ZW,由于WW的胚胎不能存活,因此卵细胞与极体结合形成的二倍体后代的基因型是1/3ZZ、4/3ZW,所以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4∶1。
4.某男性为红绿色盲患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是色盲,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正确的是()
A.儿子和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解析:选D 该男子为红绿色盲患者,则其基因型为XbY,其岳父表现正常,基因型是XBY,岳母是色盲,基因型是XbXb,故该男子的妻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BXb。由XbY×XBXb→XBY、XbY、XBXb、XbXb知,其后代中儿子和女儿均有患病的可能性。
5.正常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如油纸(可以看到内部器官),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它们都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就可以根据皮肤特征,很容易地把雌雄蚕区分开来的是()
A.ZAZA×ZAWB.ZAZA×ZaW
C.ZAZa×ZAWD.ZaZa×ZAW
解析:选D ZaZa(雄性油蚕)与ZAW(雌性正常蚕)交配,子代中正常蚕圴为雄性(ZAZa),油蚕均为雌性(ZaW),在幼虫时就可以将雌雄蚕区分开。
6.(山东高考)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Ⅳ1基因型为XA1XA1的概率是1/8
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A1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故Ⅱ2和Ⅱ3的基因型都可能为1/2XA1XA2、1/2XA1XA3,A项错误。Ⅱ2和Ⅱ3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都可能为1/2XA1、1/4XA2、1/4XA3,Ⅲ1为男性,由Ⅱ1产生的含Y的配子与Ⅱ2产生的含X的配子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故Ⅲ1的基因型是1/2XA1Y、1/4XA2Y、1/4XA3Y,B项错误。Ⅱ4的基因型为XA2Y,产生的含X的配子只有XA2,Ⅱ3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1/2XA1、1/4XA2、1/4XA3,Ⅲ2为女性,故其基因型为1/2XA1XA2、1/4XA2XA3、1/4XA2XA2,C项错误。Ⅲ1产生含XA1的配子的概率是1/2,Ⅲ2产生含XA1的配子的概率是1/4,因此Ⅳ1的基因型是XA1XA1的概率为1/2×1/4=1/8,D项正确。
7.下列有关性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B.在不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父亲表现正常,不可能生出患红绿色盲的女儿
C.含X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解析:选B 果蝇中Y染色体比X染色体大;若不发生基因突变,父亲正常,女儿不可能出现红绿色盲;有含X染色体的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无性别之分的生物无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分,如豌豆。
8.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有()
A.7号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
B.2、3、5号的基因型完全相同
C.2、5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5、6号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
解析:选C 7号的致病基因Xb只能来自母亲5号,而5号的父亲1号正常,不携带致病基因Xb,所以5号的Xb只能来自她的母亲2号。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男患者的基因型均为XbY。只有当2号和5号均为携带者时,7号才会患病,所以2号与5号的基因型一定均为XBXb。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和XbY,他们再生一男孩正常(XBY)的概率为1/2。
9.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出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成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A.1∶0B.1∶1
C.2∶1D.3∶1
解析:选C 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性反转的公鸡(ZW)与母鸡(ZW)交配后,后代中ZW∶ZZ=2∶1。
10.(上海高考)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B.ZW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数目D.染色体数目
解析:选D 从图中可看出,染色体数为32的都发育为雌蜂,而染色体数为16的都发育为雄蜂,所以应选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0分)(安徽高考)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茧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
(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
(2)雄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雌、雄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易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用于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解析:(1)ggZTZT×GGZtW,F1的表现型为:1/2结天然绿色茧体色正常雄蚕(GgZTZt)、1/2结天然绿色茧体色正常雌蚕(GgZTW);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占3/4×1/4=3/16。(2)依题意,要获得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个体,且要结合幼蚕体色油质透明的特点来分色,故选择的亲本的基因型为GGZTW、ggZtZt(或GgZtZt)。若后代幼蚕为正常体色,则其一定是结天然绿色茧的雄蚕;若后代幼蚕为油质透明体色,则其一定是结天然绿色茧的雌蚕。在写遗传图解时,要注意书写基因型、表现型及符号。
答案:(1)1/2 3/16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或:
从孵化出的F1幼蚕中,淘汰体色油质透明的雌家蚕,保留体色正常的雄家蚕用于生产
12.(8分)(新课标全国卷Ⅱ)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所示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________(选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________。(填个体编号)
解析:(1)由于图中Ⅱ1和Ⅱ2不表现该性状而生下具有该性状的公羊,说明该性状为隐性性状。(2)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该性状只在公羊中体现,不在母羊中体现,Ⅱ3(具有该性状)后代Ⅲ3应无该性状,而Ⅲ4应具有该性状;Ⅱ1(不具有该性状)后代Ⅲ1应该不具有该性状,因此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Ⅲ1、Ⅲ3和Ⅲ4。(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Ⅲ1具有该性状,而Ⅱ2不具有该性状,则Ⅱ2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Ⅲ3是具有该性状的母羊,Ⅱ4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Ⅱ4肯定为杂合子。由于Ⅱ3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Ⅰ2是不具有该性状的母羊,则Ⅰ2肯定为杂合子,因此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2、Ⅱ2和Ⅱ4。由于Ⅲ1是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则其X染色体一定来自Ⅱ2(杂合子),而Ⅱ1是不具有该性状的公羊,因此系谱图中可能是杂合子的只有Ⅲ2。
答案:(1)隐性 (2)Ⅲ1、Ⅲ3和Ⅲ4
(3)Ⅰ2、Ⅱ2和Ⅱ4 Ⅲ2
13.(12分)图甲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断),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________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乙,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________片段。
(4)假设控制某对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的X和Y染色体的Ⅰ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解析: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即位于甲图中的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2片段);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于X、Y染色体来说是同源区段,即甲图中的Ⅰ片段;乙图中的遗传病最可能为伴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甲图中的Ⅱ1片段。
答案:(1)Ⅱ2 (2)Ⅰ (3)Ⅱ1 (4)不一定。例如母亲为XaXa,父亲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

[知识归纳整合]
1.复等位基因
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IB三个基因,ABO血型由这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因为IA对i是显性,IB对i是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所以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只能是:IAIA、IAi—A型血;IBIB、IBi—B型血;IAIB—AB型血,ii—O型血。
2.异常分离比问题
(1)不完全显性: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显性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色花(RR)与白色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现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致死现象:
 Aa×Aa

 1AA∶2Aa∶1aa
 3 ∶1显性纯合致死:2∶1隐性纯合致死:全为显性
3.果皮、种皮等遗传问题
(1)果皮(包括豆荚)、种皮分别由子房壁、珠被(母本体细胞)发育而来,基因型与母本相同。
(2)胚(胚轴、胚根、胚芽、子叶组成)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与其发育成的植株相同。
(3)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基因型为母本配子基因型的两倍加上父本配子基因型,如图表示:
4.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
F1(AaBb)自交后代比例原因分析测交后
代比例
9∶7当双显性基因同时出现时为一种表现型,其余的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9 ∶ 71∶3
9∶3∶4存在aa(或bb)时表现为隐性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9A_B_∶3A_bb∶3aaB_+1aabb
 9∶ 3∶4或
9A_B_∶3aaB_∶3A_bb+1aabb
 9∶ 3∶41∶1∶2
9∶6∶1双显、单显、双隐三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9∶6∶ 11∶2∶1
15∶1只要具有显性基因其表现型就一致,其余基因型为另一种表现型
9A_B_+3A_bb+3aaB_∶1aabb
15∶ 13∶1
13∶3双显性、双隐性和一种单显性表现为一种性状,另一种单显性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9A_B_+3aaB_+1aabb∶3A_bb
13∶ 3或
9A_B_+3A_bb+1aabb∶3aaB_
13∶ 33∶1
1∶4∶6∶4∶1A与B的作用效果相同,但显性基因越多,其效果越强。1(AABB)∶4(AaBB+AABb)∶6(AaBb+AAbb+aaBB)∶4(Aabb+aaBb)∶1(aabb)1∶2∶1
[强化针对训练]
1.一对灰翅昆虫交配产生的91只后代中,有黑翅22只,灰翅45只,白翅24只。若黑翅与灰翅昆虫交配,则后代中黑翅的比例最有可能是()
A.33%B.50%
C.67%D.100%
解析:选B 根据后代的性状和比例推出:昆虫翅色的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遗传,中间性状灰色为杂合子(Aa),黑色性状为纯合子(AA或aa),黑翅与灰翅交配,后代中黑翅的比例为50%。
2.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基因型为()
①黑色×黑色→黑色 ②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
③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
A.显性纯合子 B.显性杂合子
C.隐性个体D.不能确定
解析:选A 由第②组可知,黄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且两亲本均为显性杂合子,结合②、③组实验中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杂合子和隐性个体均无致死现象,致死基因型为显性纯合子。
3.白斑银狐是灰色银狐中的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灰色银狐,其余均为白斑银狐。由此推断合理的是()
A.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B.后代灰色银狐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C.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由基因突变所致
D.白斑银狐与灰色银狐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约占1/2
解析:选D 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中出现灰色银狐,说明灰色银狐是由隐性基因(设为a)控制的,进一步可推断亲本基因型为Aa和Aa。根据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可推断出显性基因纯合(AA)致死,则纯种白斑银狐(AA)不存在。用于测交的白斑银狐只能是杂合的(Aa)。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灰色银狐(aa)一定是纯合子。白斑银狐后代出现灰色银狐是由等位基因分离造成的,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斑银狐(Aa)与灰色银狐(aa)交配,后代中白斑银狐(Aa)的比例为1/2。
4.豌豆灰种皮(G)对白种皮(g)为显性,黄子叶(Y)对绿子叶(y)为显性。每对性状的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均表现3∶1的性状分离比。F2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和子叶颜色的分离比分别来自对以下哪代植株群体所结种子的统计()
A.F1植株和F1植株B.F2植株和F2植株
C.F1植株和F2植株D.F2植株和F1植株
解析:选D 种皮表现型是由母本基因型决定的,性状分离比要延迟一代表现,子叶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可在当代表现分离比。
5.在某种牛中,基因型为AA个体的体色是红褐色,aa是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是红褐色的,而雌牛是红色的。一头红褐色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小牛的性别及基因型为()
A.雄性或雌性,aaB.雄性,aa或Aa
C.雄性,AaD.雌性,Aa
解析:选D 红褐色母牛的基因型是AA,生下一头红色小牛,则红色小牛基因型中肯定有A基因,可确定其基因型为Aa,Aa基因型的个体中表现型为红色的是雌性。
6.某种开花植物细胞中,基因P(p)和基因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紫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与纯合的红花植株(基因型为ppRR)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中紫花∶红花∶白花=12∶3∶1。则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有()
A.9种B.12种
C.6种D.4种
解析:选C 由题意可以判断,基因型为P_rr和P_R_的植株开紫花,基因型为ppR_的植株开红花,基因型为pprr的植株开白花。则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有6种。
7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4种,9∶3∶3∶1B.2种,13∶3
C.3种,12∶3∶1D.3种,10∶3∶3
解析:选C 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后代可表示为:9W_Y_∶3wwY_∶3W_yy∶1wwyy,由于W存在时,Y和y都不能表达,所以W_Y_和W_yy个体都表现为白色,占12/16;wwY_个体表现为黄色,占3/16;wwyy个体表现为绿色,占1/16。
8.在群体中位于某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ABO血型的基因。在家兔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毛色的复等位基因:C、cch、ch、c,C基因对cch、ch、c为显性,cch基因对ch、c为显性,ch对c为显性。C基因系列在决定家兔毛皮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毛皮颜色表现型全色青旗拉喜马拉扬白化
基因型C_cch_ch_cc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有________种。
(2)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两只亲本兔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中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让子代中的全色兔与喜马拉扬杂合兔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
(4)若有一只喜马拉扬雄兔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兔,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决定家兔毛色一共有4个基因,全色基因型可能是CC、Ccch、Cch、Cc,青旗拉基因型有cchcch、cchch、cchc,喜马拉扬的基因型可能是chch、chc,白化的基因型是cc,故家兔皮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10种,其中纯合子有CC、cchcch、chch、cc4种。(2)根据全色兔和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特点,二者杂交子代全色∶青旗拉=1∶1,则cch基因只能存在于全色兔中,所以两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Ccch、chch或chc。(3)基因型为Ccch的雌、雄兔交配,子代全色兔的基因型有CC(1/3)、Ccch(2/3),与喜马拉扬杂合兔(chc)交配,后代中只有全色兔和青旗拉兔,比例为2∶1。(4)鉴定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最好选择测交,即让喜马拉扬雄兔与多只白化雌兔交配,若后代只有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兔为纯合子chch,若后代有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
答案:(1)10 4 (2)Ccch chch或chc (3)全色∶青旗拉=2∶1 (4)选用多只白化雌兔与该喜马拉扬雄兔交配,若后代均为喜马拉扬兔,则该喜马拉扬雄兔的基因型为chch,若后代出现了白化兔,则该喜马拉扬兔的基因型为c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