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5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人教版

1、乐音: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3、频率: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Frequency).频率单位是:次/秒,又记作Hz.
4、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其中20Hz是人类听觉的下限,20000Hz是人类听觉的上限.
5、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SupersonicWave).(蝙蝠、海豚等可发出)
6、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InfrasonicWave).(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可发出)
7、超声波的两个特点:一个是能量大,一个是沿直线传播.
8、响度: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Loudness).响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在相同距离下,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9、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Amplitude).
10、音色:物理学上,把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特色叫音色(MusicalQuality).由物体本身决定,就是说: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不同的乐器或区分不同的人.
11、乐音三要素(或三特征):音色、响度、音调.
12、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13、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14、三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1)要使打击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打击乐器的材料、大小、形状;
(2)要使弦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弦的材料、粗细、长短、松紧程度;
(3)要使管乐器的声音变化,可改变管的材料、长度、粗细、形状.
15、了解几个数据:
(1)人类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85-1100Hz之间;
(2)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约在20-20000Hz之间;
(3)一般乐器所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20-4000Hz之间;
(4)狗的听觉范围约在15-50000Hz之间.www.JaB88.com

相关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及复习题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及复习题”,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及复习题

八年级开设了物理这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令很多学生头疼,繁多琐碎的物理知识点让学生无从下手,为了帮助八年级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下面xx网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中考真题练习
1.(12徐州)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说“朗读时,声音请大一点”,这里的“大”指的是声音的B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2.(12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3.(12上海)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B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及练习题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常学习物理的时候注重复习知识点,这样才能轻松学好八年级物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

三、声音的特性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什么是频率?频率的应用。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
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
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
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体中比体中传播的快。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音调:声音的高低
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学生阅读课本图示
2、响度:声音的强弱
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
课本如图示
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
(2)、用d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
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
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
音色表示什么?
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教后记
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
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声音的特性》教案(新人教版)

声音的特性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采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声音的三种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区分声音的三种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法、启发引导法、多媒体教学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钢尺、鼓、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提问
1.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是怎样的?
2.人耳听到声音有哪两种途径?
学生回答
创设
情景
引入
新课
我们听交响乐时,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低沉响亮,有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有时我们只用耳朵听就可以知道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声音的特性。
学生思考




1.音调
用录音机分别播放一段女高音与男低音唱的歌,问:两段歌声什么不同?
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音调高,有的音调低,比如女高音歌唱家音调较高,男低音音调较低。我们唱歌时有时会觉得:特别高的调唱不上去,或很低的调唱不出来。我们所说的都是音调的高低。
学生回答并思考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那么,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进行钢尺实验,并提问: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你能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吗?)
师总结:两次的音调不同,钢尺振动的快音调高,振动的慢音调低。
频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
(3)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4)50Hz:表示物体1秒振动50次。
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超声波: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波: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2、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即声音的大小)
(进行钢尺实验,一次重拨,一次轻拨,问:两次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
(分别敲鼓、锣)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例:买西瓜时敲一敲,通过音色的不同来区分是熟瓜还是生瓜。
我们能听出熟人说话的声音也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
看表格了解人和一些动物发声的频率和范围
学生回答
闭上眼睛判断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声音的三个特性,如何区分这三个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其中音调与响度比较难于区分,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回顾这节课的内容
作业
课后练习:
学生练习
板书设计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
①频率高,音调高;②频率低,音调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①振幅大,响度大;②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案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