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23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2、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
二、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埃德加?斯诺的硒行漫记》是怎样一本书;然后分组交流,话题是“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每人至少在小组中讲一个小故事。交流结束后引入本课牦泽东的少年时代》。要求通过阅读,了解斯诺笔下少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注意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深入思考问题,并学习少年毛泽东的优秀品质。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几位同学分块试读课文,注意及时指导正音:
慷慨()恫吓()驯()服
耸()听怒不可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工~3段,注意语调的控制。明确: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可想象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时的安详神情。
3.默读课文4~ZI段,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同桌间可相互交流,注意文中交代年龄的词。
(三)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布置全班讨论、交流:
①提炼概括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对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3层(20~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
(四)自主阅读,把握细节
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
示例: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休待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点拨: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附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少年时代的经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4~8段)8岁一13岁的经历
(二)(9~19段)13岁一16岁的经历
(三)(2~ZI段)16岁时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品味语言
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说明:这一开放性教学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倘祥,让学生自由地在“品折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其间要强调师生对话,相机点拨。〗
二、课外练笔
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以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沙年毛泽东小传

延伸阅读

语文版《毛泽东的少年时代》4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语文版《毛泽东的少年时代》4”,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毛泽东少年时代成长的经历。
2、引导学生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体会语言特色,深入思考问题。
二、学习少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
三、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介绍埃德加·斯诺的硒行漫记》是怎样一本书;然后分组交流,话题是“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每人至少在小组中讲一个小故事。交流结束后引入本课牦泽东的少年时代》。要求通过阅读,了解斯诺笔下少年毛泽东的成长经历,注意剖析文章,把握文中细节,深入思考问题,并学习少年毛泽东的优秀品质。
二、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
1.请几位同学分块试读课文,注意及时指导正音:
慷慨()恫吓()驯()服
耸()听怒不可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工~3段,注意语调的控制。明确:应采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舒缓语调,可想象毛泽东在向斯诺自述生平时的安详神情。
3.默读课文4~ZI段,了解课文写了少年毛泽东的哪些主要经历,同桌间可相互交流,注意文中交代年龄的词。
(三)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布置全班讨论、交流:
①提炼概括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对段)叙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经历。
第1层(4~8段)少年毛泽东八岁到十三岁的经历:在小学堂,反对老师体罚学生;在家里,联合反抗“执政”的父亲。
第2层(9~19段)少年毛泽东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经历:公开反抗父亲的专制,保卫自己的权利,取得了胜利;如饥似渴地读“禁书”;同情造反的饥民,钦佩激进派教师。
第3层(20~21段)少年毛泽东十六岁时的经历:去新式学堂读书,学到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②纵观全文,可以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勤奋读书。独立思考、有独立见解的人。对同学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应给予充分肯定并适当点拨。〗
(四)自主阅读,把握细节
请同学选读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挑选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细节作简要的分析。
示例:有同学对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的书较感兴趣,可点拨提问:为什么毛泽东认为休待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大概对我影响很大”?仅仅是“因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龄里读的”吗?
〖点拨:这些所谓“禁书”正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此外,像《盛世危言》这本书,使他认识到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从而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些都可以看出读书对少年毛泽东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五、布置作业
阅读课后附文,进一步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的读书经历。
第一部分门~3段)简介毛泽东的家庭情况
第二部分(4~21段)叙述毛少年时代的经历
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一)(4~8段)8岁一13岁的经历
(二)(9~19段)13岁一16岁的经历
(三)(2~ZI段)16岁时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品味语言
请同学从文中寻找、品味用得好、有特色的词语,将它们圈起来,再想想为什么用得好。
示例:“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这段话中“党”一词用得有特色。它通常指代某一阶级、阶层或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执政党指在家中掌权的父亲,反对党指家中的其他所有的人。这里借用这些词形象而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和家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反抗旧势力的代表(即自己的父亲)的有趣故事,而且也符合说话者政治家的身份。
〖说明:这一开放性教学板块,旨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倘祥,让学生自由地在“品折语言”、“欣赏语言”这样高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其间要强调师生对话,相机点拨。〗
二、课外练笔
结合课文和材料内容以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沙年毛泽东小传入

时代的选择


时代的选择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祖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2、能力: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3、知识: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科教兴国是时代的选择

学习难点:落实科教兴国

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案例分析法

1、请你依据导学提纲自主预习本课知识,完成学案自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内容较多的问题可简答在学案上或只标注在课本上。

(一)、自学第一项“时代的选择”的第一层次“科教兴则国兴”思考下列问题:

1、--------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

2、百年大计,--------为本。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3、为什么说科教兴则国兴?

(二)、自读第二层次“面对竞争与差距”思考:

1、当今世界,以---------------和-----------------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

2、我国为什么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风采展示:(这是一个留心生活、关注时政、展现智慧的舞台,等着你的精彩表现)

1、查阅历次科技革命的的知识,说一说科技和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上网等途径了解最新的高科技产品,谈谈你对现代科技的作用的认识。

3、用你查到的数据和资料来说明我国与发达国存在的差距,并说说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

:(用简练的语言或纲要信号总结本课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B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C教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D教育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这一战略需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是A科技B教育C军事D文化

3、在当代世界的迅猛发展中,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科技进步和创新B国防力和军事力

C民族精神和凝聚力D人才培养和竞争

拓展运用:

4、“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孔祥瑞是天津港煤码头公司的操作队长、党支部书记。推选委员会给他的颁奖词是“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力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元效益,这就是一个工人的成就。”孔祥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感动亿万中国人的不是一个孔祥瑞,而是这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

(1)、我们青少年应学习孔祥瑞的哪些优秀品质?

(2)、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3)、你打算怎么向孔祥瑞学习?

调查、了解当地科技、教育发展情况,并尝试向有关部门提出科教兴市的合理化建议

“蒸汽时代”的到来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蒸汽时代”的到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二.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毅力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是以14世纪工场手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为标志出现的。手工工场阶段从14世纪就在欧洲开始了,持续了大约400多年,当历史发展到18世纪60年代时,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发生了。这次革命被恩格斯称为工业革命,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早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这四个必要条件,所以,一场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工业革命就在英国首先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

讲授新课:

一、珍妮机的故事

珍妮纺纱机

教师让学生阅读本目内容。

教师讲授: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棉纺织工业部门。

教师提问:人类第一台纺纱机器是谁发明的、被命名为什么?

学生:哈格里夫斯,珍妮机。

教师提问: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广泛影响?

学生: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后来,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利的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教师:机器被广泛发明和应用了,它最初用什么作为动力呢?

学生:人力、畜力、水力、风力。

教师指出:这些动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解决动力问题是机器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关键。

二、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在改良蒸汽机

教师:解决机器动力问题的人是学徒出身的瓦特。他童年时就善于观察事物。他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同时吸收前人成果,终于在1785年制成了改良蒸汽机。

教师:蒸汽机的改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学生: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飞速发展。

教师让学生讨论课文第89页“动脑筋二”:瓦特改进蒸汽机是偶然的吗?你怎么看?

教师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

教师过渡:同学们想象一下,自从蒸汽机成为了机器的动力后,工厂是怎样一幅情景?

学生:工厂规模扩大,整日机器隆隆,大量的产品堆积如山。

教师设问:那么那些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满足运输需要吗?(引出下一目)

三、火车的诞生

史蒂芬逊制造的火车机车

教师:随着工业的发展,交通运输被提到了日程。工业革命以后,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运输工具就无法胜任了。于是交通运输的革新又被提到了日程。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这台机车在前进时不断从烟囱里冒出火来,因此被称为“火车”。183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火车,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

教师让学生讨论: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学生:出行、通讯、商品流通等。

教师请同学们拟出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生: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织布机)——冶金、采矿业——动力(蒸汽机的改进)——交通运输业(轮船,火车机车)。

教师讲授: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新动力又推动了冶金、采矿等重工业部门采用新技术,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教师提问;英国的工业革命在什么时候完成?持续了大约多长时间?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完成,持续约百年;这说明工业革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来革命扩展到欧洲、北美。

教师让学生讨论:工业革命在欧美的完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使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教师:工业革命创造如此巨大的生产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