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教材分析]

本节是初中《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观察细胞、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安排2课时。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具备一定的显微镜使用基本技能,而且初步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一般过程,这为本节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由于七年级学生才步入初中,刚刚涉及探究和实验,在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训练有限,因此,本节课如何在实现训练学生的实验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二者之间达成统一,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

3.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能力目标

1.通过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以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2.学会画细胞结构简图以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勇于质疑和尝试改革的精神;

3.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制作临时装片,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归纳植物细胞的结构,并明确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成功地制作临时装片;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

[设计思路]

本节的实验教学,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模式,突显实验的“探究”功能,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究式学习,变个人独立学习为多方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流程如下:

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创设情境引入实验教学→自学了解常用的玻片标本种类→教师示范制作临时装片→学生动手练习制作临时装片→显微投影展示→交流得失,体会总结制作技巧→评价→再制作→讨论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课堂总结→布置作业→整理仪器

第1课时:探究临时装片制作的基本方法,初步认识植物细胞。

第2课时:观察多种植物细胞,绘制细胞简图,探究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I.复习巩固

II.教学引入

III.实验教学

1.介绍玻片标本

2.实验目的要求

3.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4.制作临时装片标本

5.实验反馈,表达交流

6.观察植物细胞

7.认识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IV.课堂总结

VI.布置作业

VII.仪器整理

多媒体展示显微镜的使用

创设情境:手指直接放到显微镜下,能看到细胞吗?大家不妨试试。

简介:装片、切片、涂片。

说明本节实验的目的和要求,鼓励探究和合作。

启发学生观察,要求学生思考每个步骤的作用,并用一个字加以归纳。

老师巡视,引导、帮助,重点发现同学中的创新点,给予鼓励,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显微投影同学们的临时装片;引导同学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并作辩证评价。

启发学生用一个字归纳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中的每个步骤。

指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

倾听学生自我总结。

布置课后和下节课的课前任务。

学生观看,复习

得出结论:观察的材料要薄而透明。要先制成玻片标本。

自学、观察了解不同玻片标本的差异。

学生倾听,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

观察思考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针对老师演示展开讨论,对各个步骤的作用及操作方法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进行制作临时装片标本

表达交流实验的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用一个字归纳每一步骤:

擦→滴→取→展→盖→染→吸

反馈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观察结果,描述细胞形态;

自学教材植物细胞的结构,对照所观察的细胞进行结构辨认

明确玻片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总结植物细胞的一般结构及功能。

明确课后和下节课的课前任务。

整理实验仪器,组长检查。

复习巩固显微镜的使用。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培养自学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引导质疑。

体验探究过程。鼓励创新思维。

展示并达成正确认识。

培养归纳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巩固知识。

激发继续探究的热情,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一、玻片标本

切片、涂片、装片

二、实验:观察植物细胞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步骤:擦滴取盖染吸

三、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缓缓流动,可以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液泡——内含细胞液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反思: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精选阅读

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二节种子植物”,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节种子植物

一、教学目标

①认知方面,

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③情感方面,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

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这样温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重达1500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一部分:观察种子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制一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成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

第二部分: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课件,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就老师给的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实验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于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于植物的CAI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3.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举例说明(略),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第四部分:课堂小结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1.你知道种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2.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

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5.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第五部分:达标检测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六部分:课后实践

课后认识校园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苔藓植物



详细介绍:第二节苔藓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

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

(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

(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3)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葫芦藓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之后,继续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来说明它为何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以使学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葫芦藓生殖过程的教学,可采用剪贴图或投影片,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来进行。

先由教师给学生展示带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芦藓植株的图(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对照图观察同一棵葫芦藓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从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给学生分别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图,使学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许多带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一个球形的、不能运动的卵细胞、植株在湿润的条件下,精子游动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这一受精过程可通过复合投影片给学生展示。当学生了解了受精过程后,根据前边所学过的知识,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新的植物体。最后提出问题:“葫芦藓生殖过程有什么特点?”供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它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这也就决定葫芦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其他的苔藓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墙藓和地钱来进行(可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片或录像)。

在观察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①墙藓、地钱的生活环境与葫芦藓有无不同?②地钱的形态有什么特点?③苔藓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分析、比较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师要强调以下两点:

①一般具茎和叶,但无输导组织。

②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4.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这部分教学,可选择有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如有录像更好),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成片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林下、山野阴湿环境中,这会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经讨论后明确苔藓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藓植物对监测大气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师结合当前大气污染的状况加以讲解。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到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复习巩固时可选择以下题目供学生在课上练习:

题目:请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与葫芦藓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茎和叶内有发达的机械组织④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⑤葫芦藓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过程不需要水⑦受精过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内发育形成胚。

第二节苔藓植物

一、葫芦藓

1.生活习性:阴湿环境

2.形态结构:

(1)矮小

(2)有假根:固着

(3)有茎和叶:含叶绿体,无输导组织

3.生殖:

二、其他苔鲜植物

墙藓地钱

三、苔藓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茎和叶,无输导组织;受精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环境。

四、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1.保持水土

2.监测空气污染

小资料

地钱的培养

一、方法步骤:

1.7~8月间,到林间、山地岩石阴面、木桥底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钱。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孢蒴将要开裂,就可用镊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广口瓶,盖严封好,放到避光处,可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应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筛过后拌匀,装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压实,用清水淋透,放在窗台上。十余天后,表土层变硬,即可接种。

3.用镊子从广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细针挑破孢蒴,把里面鲜黄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层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让孢子得到萌发的适宜湿度。

4.把花盆移到离窗稍远处,每天都淋几次清水,避免阳光直射,土层龟裂。10天左右,当小地钱长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台,在其前方放几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阳光直射,又能得到适当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

二、实验结果:

培养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长出星散的绿色小地钱。这些小地钱长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见。2个月后,地钱背面出现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长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下地钱胞芽杯放入园土,进行培养。


第二节苔藓植物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重点)

2、描述根生长的原因。(重点)

二、教学重点:

难点:1、描述根尖每一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探究根的生长部位实验。

三、教学准备:

1、培养小麦幼根。

2、根尖的纵切玻片标本;导管的模型。

3、FLASH:(1)根尖的基本结构;(2)根的生长;(3)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4、视频文件:根的生长。

5、用培养皿培养小麦种子,使其长出数条幼根。上课前一天,将幼根朝上放置,盖上培养皿盖,使根毛大量长出。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小资料]:1.有人曾对一年生苹果树苗的根系做过细致的观察,发现其分支总数达50000条之多,而树干分支不过10条,也就是说根的分支能力是地上部分的数千倍。

2.一株黑麦平均每天长出11490万条根毛,每天伸长80km多,从萌发到抽穗,约有150亿条根毛。

[提问]:阅读了这两则小资料,你有什么疑问?

[讲述]:同学们提出的

阅读资料,提出疑问:(1)根的生长速度为什么这么快?(2)根毛是什么?(3)为什么根有大量的根毛?(4)根的结构是怎样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疑问可真不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希望通过学习,自己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提问]:能说说你所了解的根具有什么功能吗?

[出示]:人参和玉米根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根还有贮藏、支持作用。

[讲述]: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根的结构。

[观察]: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培养的小麦的幼根。在根的靠近尖端的部位生有许多白色绒毛状的结构,叫做根毛。

[讲述]:从根的尖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做根尖。各种植物根尖的结构基本相同。

[观察]:请同学们对照书上插图,认识根尖的四个部分。

[指导]:用放大镜观察根尖,就可看到幼根上距离顶端一段距离的地方,长着密密的根毛,多得数不清,这就是成熟区。靠近顶端的根毛短小一些,另一端的根毛有些已经枯萎了。

根毛的下部,白色光滑的部分是伸长区;再下部稍稍发暗的是分生区。根尖顶端略带一点黄色的帽状体是根冠。

[再观察]: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纵切永外装片,再对比根尖模式图,了解根尖各部分细胞的大小、形态等特点,填写“根尖的结构比较”图表,总结出根尖的基本结构。

积极回答:吸收水分,输导、固着作用。

仔细观察,认识根毛,了解根尖的概念。

利用放大镜观察根尖,熟悉四个部分。

根据老师的指导准确分清四个部分。

两人一组进行观察,认识根尖四个部分的细胞大小、形状和排列。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的生长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细胞大小

细胞形状

[提问]:同学们在观察装片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课本内容没有提到的结构?

[表扬]: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他提到的管状结构就是导管。

[出示]:导管的模型。

[讲述]:在根尖的成熟区及其以上的部分,一些细胞死亡,细胞之间的横壁消失,细胞核、细胞质消失,形成了一条上下贯穿的管状结构,这就是导管。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是靠导管运送到植物上部的茎、叶、花、果实、种子的。

[播放FLASH]:根尖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小资料告诉我们根的分支生长的速度是很强的,那么根究竟是如何生长的?

[讲述]:根的生长与根尖的结构有关,根尖的哪个部位和根的生长直接有关

通过直观地观察,总结出:根冠的细胞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的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的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的细胞体积也较大,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举手回答:发现了染成红色的管状结构。

把补充的知识记录在书上,了解导管的形成,认同导管的功能。

系统性地重温根尖结构,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

呢?下面就让我们利用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根尖的什么部位生长得最快?

[作出假设]:伸长区生长得最快。

[设计实验]:取一株幼根长约2cm的蚕豆幼苗(根较直和粗壮,便于实验和观察)。将根平放,吸去水,用圆珠笔轻轻地画四条横线(或用黑线轻轻地扎在幼根上)。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填入实验记录表中。再将幼根培养24h后,再次测量各部分的长度,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算出净增加长度。

根尖生长记录表

根冠

分生区

伸长区

成熟区

实验前长度

24h后长度

净增加长度

[得出结论]:根尖的伸长区生长得最快。

[提问]:请同学们分析根尖伸长的原因。

[结论]: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

[提问]:你能推测出根冠和成熟区的功能吗?

[提示]:根毛是成熟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的。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全班交流后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

课后完成根尖生长记录表,第二节课进行汇报。发现:越接近根尖处,横线的距离越大,而幼根上部的横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讨论回答:分生区细胞不断地分裂和伸长区细胞迅速伸长使根尖的长度不断地增加。

说出根冠有保护作用,成熟区的特点是具有大量根毛。

认同这样的结构能增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讨论]:为什么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个土坨?

[讲述]: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

[播放FLASH]:重力对根生长的影响。

[讲述]:根还有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的特性,这对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利。

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

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防止幼根的损坏。

观看FLASH,认同根的向地性

五、板书设计:

第3单元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二节植物根的生长(2课时)

一、根尖的结构:由尖端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观察实验:小麦根尖的结构。

二、根的生长

探究实验:根的生长部位

六、课堂作业:

一、填空题

1.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2.根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征,与植物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二、选择题

1.在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结构,由尖端一次向上是()

A.根冠、分生区、成熟区、伸长区

B.分生区、根冠、成熟区、伸长区

C.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D.分生区、根冠、伸长区、成熟区

3.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长长的是

A.根冠和生长点B。伸长区和成熟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根冠和伸长区

探究报告

根的生长部位

1.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的探究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没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能不能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