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6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设计。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1、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
知道: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合理施肥的依据。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溶液培养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吸水、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课外的实践活动以及课文中有关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与合作精神。

重点: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难点: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式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课前准备::1、植物体正常发育与缺少N、P、K时发育的幼苗比较挂图。
2、离体根的K+含量和氧浓度关系图。
3、番茄和水稻对Mg、Si元素吸收的差异图。
:1、在教师的指导下,课下培养缺N、P、K,还有完全培养液的四种培养液下,培养植株,观察其生长状况。
课时分配:2课时。
一、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9312;回顾生活常识,识记矿质元素。(与以前学的元素的区别)
#9313;“必需”——即“必不可少”,掌握“溶液培养法”。
#9314;“知识应用于生产”。(激发兴趣)#9312;由“题目”入手→介绍矿质营养、灰分元素(施肥)→矿质元素。
#9313;“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必需”如何体现→“溶液培养法”。
#9314;教师补充:常规情况下,缺某些“矿质元素”,植物所表现出的“症状”。
矿质元素的吸收#9312;联想到家中农作物施肥的情况,这一小节内容也就容易分析与把握,联系前面学习的主动运输、掌握“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
#9313;采用“探究式学习”,看书、对比、总结并举例,找出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9312;植物生长所需,这些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外,如何进入?如何吸收?
#9313;生产中,肥料需要溶解于水中,喷施根部,讲述其吸收的具体过程。
#9314;由上述过程:提出“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的吸收的关系“。学生从书中来证明,并写出其对比解决难点。
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9312;让学生总结出矿质元素的运输是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
#9313;识记“利用”的三个层次。#9312;吸收进来的矿质元素在根部,其它器官也需要矿质元素。即:要进行运输。(溶剂——水)
#9313;利用分“三个层次”仔细讲清、总结并举例、绘图。
合理施肥和无土栽培#9312;学生自学。
#9313;激发兴趣,现代“绿色产品”的生产。#9312;对照“合理灌溉”学习。
#9313;利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现代生产工艺。
二、授课背景:
学校:六盘水市第一实验中学
主讲教师:黄敏
授课班级:高二(七)班
班级人数:80人
授课时间:2008年10月12日
三、课堂实录
教学
主体教学过程板书以及知识要点
大家知道,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使其收获量增多。而生产上常用于使农作物增产的方法是什么?情景导入
“施肥”。学生齐回答(信心十足)
同学们,请回想一下:农民们,一般施的是哪些肥料呢?递进提问
#9312;稻草灰。
#9313;尿液。
#9314;买的肥料。
#9315;钾肥、磷肥、尿素。多个同学举手回答。
大家对平时的生活观察得比较仔细,刚才几位同学回答得都对,农民们常用的就是N、P、K肥。稻草灰里也含有少量的肥料,因此可以用于施肥,尿液中含有尿素(N肥),但这些都不足以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因此需要额外买肥料。那么植物的生长到底需要哪些肥料呢?如果缺少了某种肥料,会对其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今天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出题:
sect;3.5植物的矿质营养评价各位学生的答案
引出今天教学的主题
sect;3.5植物的矿质营养

从标题上不难看出,我们第一个需要弄懂的就是:
什么是矿质营养?提问(指导学生看书)
矿质元素能够对植物的生长提供矿质营养,即矿质营养就是指提供的矿质元素。所以我们需要弄懂的是哪些元素师矿质元素.
根据书上的矿质元素的定义: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小组讨论得出:预习的结果
刚才同学将矿质元素的定义说清楚了,也阐述了矿质营养与矿质元素的关系,这里我补充一下:这里我们讲的是植物所需的矿质营养,所以也就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证明这种矿质元素(Mg)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呢?提示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写出实验的文字示意图
实验用具提供:完全营养液、缺Mg的营养液、多柱长势良好的玉米幼苗、烧杯若干、玻璃棒、纯净水等。提示学生用这些材料和工具设计实验验证Mg为玉米幼苗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
第一小组:
#9312;取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和缺Mg的营养液,分别盛装于两个干净的烧杯中,并编号1、2。
#9313;将两株长势良好的玉米幼苗分别培养在1、2号烧杯中。
#9314;一段时间后,观察玉米生长的状况。
#9315;预测实验结果:1组玉米幼苗生长状况良好;2组玉米幼苗生长状况不好。
#9316;结论:因此Mg为玉米幼苗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第一小组学生讨论的结果展示(有具体去思考才能写出来)
第五小组:
#9312;选择9个烧杯,并标号1、2、3……9。
#9313;9号烧杯中装纯净水,1、2、3、4号烧杯中装完全营养液,5、6、7、8号烧杯中装缺Mg的营养液,九个烧杯中装的各种溶液的量是相等的。
#9314;选择长势优良且相同的玉米幼苗培养于9个烧杯中。
#9315;培养一周,观察记录并比较玉米生长的状况。
#9316;预测实验结果:生长状况最好的是完全营养液组、生长状况最差的是缺Mg的营养液,而只有纯净水的这组生长状况也不好。
#9317;分析:只有纯净水组,未能提供任何矿质元素,所以玉米幼苗生长不好。而缺Mg的营养液这组长势不好可能是因为Mg的缺乏引起的。
#9318;结论:因此Mg为玉米幼苗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这个小组:运用到了重复多组实验减少实验的误差性,运用纯净水证明植物生长离不开矿质元素,也是一种空白对照,对实验的分析也很好,但怎样才能确定植株出现的症状就是因为Mg的缺乏引起的?
刚才有两个小组展示了思考的结果:我们一起来评点一下:
#9312;实验设计中,要明白实验的目的——证明这种矿质元素(Mg)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9313;找准单一变量。营养液的不同。
#9314;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培养植株注意换水、通气等,避免因为管理不当造成生长不好,对实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9315;实验步骤中体现等量、单一变量、结果的测定。
#9316;预测实验结果——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9317;结论——从现象分析出的本质认识,联系实验目的。
#9318;这个实验体现“必需”——必不可少,少了就不能生长,补充了就能正常生长,因此要确定植株出现的症状就是因为Mg的缺乏引起的?就再将适宜浓度的含Mg的溶液加入到有症状的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其症状是否消失,如果消失,则证明该症状是由Mg的缺乏引起的。也说明Mg为玉米幼苗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如果不消失,则与Mg无关,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溶液培养法中:切记要用到反面证明的必要性,实验才算完整。
课外思考:缺Mg时,植物的老叶和新叶谁最先表现出症状?症状是什么?
科学家们通过“溶液培养法”鉴定出“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4种:
大量元素:P、Mg、Ca、K、S、N
口诀:林妹妹改嫁刘丹
微量元素:Fe、Zn、Mo、Cu、Mn、B、Ni、Cl
口诀:铁心牧童猛碰孽驴列出植物必需的14种矿质元素
总结口诀
方便记忆
我们知道了“矿质元素是哪些?它们能够为植物提供矿质营养,就要求被植物吸收、利用。其过程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同学们边看书,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K+在水稻中的历险记
首先:农民小王家:提供了“KN03”肥,施于水稻的田间。
KN03溶于水形成:KN03→K++N03-.徘徊于众多水稻之间。小找准一株水稻,正准备闯进去,但发现“门口”(根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两个“守门”(HC03-、H+)的,把住门口,不让进,于是,几经询问,想要进去,需要进行“等价交换”(换岗,K+→H+、N03-→HC03-),交换后,“吸附”在门边(细胞膜上),仍然没有进去,它们两不放弃,最后费了好大的劲(耗能),才搭载上“水稻号”(载体蛋白),来到水稻的家里。(吸收)
请同学总结矿质元素被吸收的要点。趣闻讲解
绘图板书
(多媒体课件动画展示)
#9312;吸收状态:离子态。
#9313;吸收方式:主动运输。
#9314;吸收动力: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9315;主要吸收部位:根
#9316;吸收过程:溶解成为离子→交换吸附→主动运输进入板书展示
(学生总结)
影响矿质元素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开放性讨论即答即评
#9312;呼吸作用。
#9313;ATP。
#9314;载体蛋白。
#9315;温度。
#9316;H2O。
#9317;O2浓度。学生回答较多
主动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好)
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水分、吸收矿质元素。这两个过程有什么联系呢?
布置任务设问思考
内容比较项目吸收矿质元素吸收水分
区别吸收状态离子分子
吸收方式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吸收动力呼吸产生的ATP蒸腾作用
根压
是否具有选择性是否
联系#9312;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吸收。
#9313;两者吸收的主要部位相同——根。
#9314;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市随着水的运输而达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9315;一般情况下,两者运输浓度方向一致,都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9316;矿质元素被根细胞吸收后,又会影响到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从而影响根对水分的吸收,远离根细胞的矿质元素离子也可以通过水扩散到根的周围。
列表比较植物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的两个过程之间的异同点,得出他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指点学生做好笔记。(教学难点)

矿质元素的运输及利用,关于这个部分的学习就比较简单了,它的运输时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的,也通过植物的导管。
至于利用,主要是识记哪些元素可以再度利用,那么缺少它时,它就被幼叶优先利用,老叶就先表现出症状。反之,有的元素进入植物体内,形成难溶解的化合物,不能再度利用,因此缺乏这种元素时,幼叶先表现出症状。那同学们看一下,哪些是可以再度利用的?哪些又是不能再度利用的呢?简单部分的知识
讲解较快
注重课本
设问
#9312;离子状态的可以移动,就可以被多次利用。(k)
#9313;不够稳定的化合物,也可以移动,也可以多次利用。(p)
#9314;很稳定的化合物,很难溶解,只可利用一次。(Ca、Fe)识记部分矿质元素利用的情况
口诀:可老不可新
:当缺乏的是可以移动的矿质元素,则老叶先表现出缺素症状;当缺乏的是不可以移动的矿质元素,则新叶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不可移动的矿质元素:Ca、Fe(识记)口诀记忆

做题快捷
补充常见矿质元素的作用:
#9312;Mg:用于叶绿素的合成,缺乏,老叶先变黄。
#9313;N:枝繁叶茂。
#9314;P:硕果累累。
#9315;K:茎秆粗壮、促进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9316;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乏,则“花而不实”。
#9317;Zn:小叶病。
#9318;Fe:叶边缘变黄。记笔记

加强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图片展示缺素症)
运用于生产实践
既然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这么重要,施肥,越多越好吗?疑问(过渡)
不是,应该合理施肥,不同植物所需的肥不同,同一种植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所需的肥也不同。此部分简单学生自学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结束
四、课堂小结:
1、本节内容弄清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2、主动运输与矿质元素吸收的密切关系。
3、缺素症状的识记。
4、溶液培养法的实验设计。(掌握)
5、合理施肥应用于生产。(了解)
五、布置作业:
1、课本上的复习题,完成在书上。
2、导学中本节练习A组,完成在书上。
六、板书设计:
sect;3.5植物的矿质营养
1、矿质元素
1.1概念
1.2研究方法——溶液培养法
1.3种类
2、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3、比较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两个过程
4、矿质元素运输及利用
4.1运输: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导管)
4.2利用:“可老不可新”
5、合理施肥
七、教学反思与研究:
1、本节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因此,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利用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中例举大量生活常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2、本节知识是继“植物对水分的吸收”的学习内容,因此学习时,要注意两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比较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两个过程的异同点。更有利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考察的一个方向,从现在就开始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有的知识是需要学生识记的,而怎样才能既快又准的记住该记住呢,对于这一节内容中,比如:矿质元素的种类14个,就这样记,彷佛很难,大多数同学记不全,教学中我采取了谐音口诀记忆:P、Mg、Ca、K、S、N(林妹妹改嫁刘丹);Fe、Zn、Mo、Cu、Mn、B、Ni、Cl(铁心牧童猛碰孽驴);而后的矿质元素的利用,这也是经常容易混淆的知识,我采用“意记”:可老不可新——当缺乏的是可以移动的矿质元素,则老叶先表现出缺素症状;当缺乏的是不可以移动的矿质元素,则新叶先表现出缺素症状。
4、运用自编故事讲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让学生对矿质元素吸的全过程有个整体的认识,从中总结出该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提炼知识要点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做题中有效地提取出关键信息,达到做题事半功倍的效果。
5、展示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让学生有个形象生动地认识,便于理解记忆,同时用多媒体展示常见植株缺素的症状,让知识为生产实践服务。
6、小组讨论的结果并未在课上一一展示,因为课堂实践毕竟是有限的,其他小组的结果课后进行检查,点评。不能忽视学生的劳动,打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7、对于本节课,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开展一次关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营养的课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也让学生掌握溶液培养法,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扩展阅读

高一生物3.5植物的矿质营养教学设计


3.5植物的矿质营养

教学目的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B:识记)。2.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B:识记)。3.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B:识记)。教学重点

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教学难点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教学用具小麦等植物体内主要元素含量表的投影片、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对P需要量的投影片、试管、玉米幼苗、营养液、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启发与学生观察、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

板书教学过程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一)必需的矿质元素 1.大量元素:N、P、K、S.Ca、Mg。 2.微量元素:Fe、Mn、B、Zn、Cu、Mo、CI。(二)非必需的矿质元素 (三)溶液培养法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一)吸收的形式—离子 (二)吸收的部位—根尖 (三)吸收的过程—主动运输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一)能再度利用 1.呈离子状态,如K。 2.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如N、PMg (二)不能再度利用,形成难溶解的稳定的化合物,如Ca、Fe。四、合理施肥 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引言: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小麦等植物体内的主要元素的含量。 (教师活动:用投影仪把小麦等植物体内主要元素含量表投到大屏幕上。) 提问:在植物体内哪些元素含量最多? (回答:C、H、O三种元素。) 提问:这三种元素是怎么进入植物体内的呢? (回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获得C和O,从根的吸水中获得H和O。) 讲述:植物体内的其它元素是怎么进入植物体内的呢?它们主要是由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那么,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我们就叫它为矿质元素。植物是怎样吸收、运输和利用这些矿质元素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五节内容:植物的矿质营养。 讲述: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土壤中矿质元素有许多种,这些元素是否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呢?我们来看课外小组的同学做的一组实验。 [同学活动:课外小组同学展示并讲解他们用溶液培养法培养玉米幼苗的过程和结果。一号试管是用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生长正常);二号试管是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脉呈淡棕色);三号试管是用缺少氮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在幼苗出现不正常生长后,又补充了氮元素后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又恢复了正常生长);四号试管是用缺少铝元素的营养液培养的玉米幼苗(该幼苗正常生长)。](教师活动:用实物投影仪把同学们实验的结果依次投到大屏幕上。)讲述:从同学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氮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因为缺少了氮,植物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补充了氮。植物的生长发育就能恢复正常状态。铝元素则不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策,因为缺少了铝,植物仍能正常生长发育。我们把课外小组同学采用的实验方法叫溶液培养法,即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的方法。目前,科学家们已确定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N、P、K、S、Ca、Mg属于大量大素;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
元素。讲述:植物是怎样吸收这些矿质元素的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问题: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提问:矿质元素都存在于哪里?(回答:土壤里。)讲述:对,矿质元素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你知道硝酸钾中的N和K是怎么被根吸收的吗?(回答:硝酸钾溶解在水中,形成K+和NO3-,K+和NO3-分别以K+和NO3-的形式被报尖吸收。)植物只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那么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会不会就是同一个过程呢?如果是同一个过程,大家想一想,吸水量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应该是什么关系?(回答:成正比的关系。)可是科学实验证明:植物根的吸水量和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量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关系,例如:科学家用菜豆做实验,发现菜豆的吸水量增加约一倍时,K+、Ca2+、NO3-和PO33-等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同原来各自的吸收量相比,只增加0.1~0.7倍;又如,有不少实验甚至得出这样的结果:植物的吸水量少时,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反而增多。可见,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不是同一个过程。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土壤溶液中的矿质元素透过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进入内部的过程,不仅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协助,而且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那么,这种运输方式属于哪一种呢?(回答:主动运输。)如果用化学药品抑制根的呼吸作用,根细胞内ATP的形成就会受阻,直接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就会中断。由此可见,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了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讲述: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是怎样运输和利用的呢?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着水分最终进入根尖内的导管,并且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有些元素(如K)进入植物体以后,仍然呈离子状态,因此容易转移,可以随时被运送到新生的或急需的部位去,能够被植物体再度利用,所似K在老叶中的含量会大大减少。有些矿质元素(如外N、P、Mg)进入植物体以后,形成不够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来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到其它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所以N、P、Mg在老叶中的含量也会大大减少。例如,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当叶绿素被破坏分解掉以后,Mg就可以转移到叶内新的部位,被再度利用合成叶绿素。有些矿质元素(如:Ca、Fe)进入植物体以后,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草酸钙),不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也就是说Fe和Ca只能利用一次,所以在衰老的组织器官中Fe和Ca的含量会大大增加。讲述:不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农作物,它们在一生中都需要不断地从外界吸收必需的矿质元素,那么,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 (回答:不同。)提问: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N、P等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回答:不同。)提问: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N、P等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相同的吗?(回答:不同。)讲述:好,让我们来观察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对P的需要量。(教师活动:用投影仪把小麦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对K的需要量和对P的需要量投到大屏幕上。)讲述:大家看,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K的需要量,对P的需要量各不相同。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这一特点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呢?请同学们讨论。(同学讨论。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得出结论:1.要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生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结果。2.疏松土壤,促进有氧呼吸的能量释放,以促进根系对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吸收。)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想一想“土”是不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没有“土”植物能生长吗?回答:土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没有土,可以用溶液培养法培养植物。)这就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无土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有什么优点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有关的小字内容后进行讨论。(同学讨论结果:1.能用人工的方法直接调节和控制根系的生活环境,从而使植物体能够良好地生长发育,达到高产。2.节约水肥,产品清洁卫生,有利于实现农作物栽培的工厂化和自动化。3.不受耕地的限制,可以在沙滩地、盐碱地、海岛以及楼顶、阳台等不适宜栽种农作物的地方栽培,极大地扩大了农作物的栽培范围和面积。)。讲述:大面积开展无土栽培是非常有前途的。它可以使我们摆脱耕地少的困境,但是无土栽培需要具备一定的设备条件和较高的技术。目前,我国的无土栽培主要用于温室大棚中蔬菜和花卉的栽种,其它栽培还有待于开发。

高一生物植物的矿质营养教案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植物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

知道:1)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溶液培养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植物必须矿质元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根吸收与水分吸收、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辨证观。

二、重点落实方案

重点:1、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落实方案:1、学生提前阅读,初步了解;

2、以第一章中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为基础进行学习;

3、结合第四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对比学习。

三、难点突破策略

难点: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讲述的有关用菜豆做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

2、增加不同植物在同一营养液中吸收矿质元素数量的差异的讨论;

3、通常情况下,根细胞中K+或其他矿质元素的浓度高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但植物根仍然吸收这些必需的矿质元素,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把本课用到的各种文字材料、图片、动画等素材制成课件以配合课堂教学。

五、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对比学习。从汲收的原理、过程、运输和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本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教师将植物体正常发育下缺少N、P、K时的幼苗发育比较图投影到大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缺少N、P、K时幼苗表现的症状,从而规纳出N、P、K在植物体内的作用。进下步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而且也需要N、P、K等元素。也就是说,植物必需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利用矿质营养进行矿质代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植物的矿质营养。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P62~63内容,讨论以下问题(大屏幕显示):

1、什么是矿质元素?

2、在土壤中的矿质元素有很多种,是否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

3、如何来鉴别哪些矿质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4、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哪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师生归纳:

1、质元素是指除了C、H、O以外,主要是由根系从地壤中吸收的元素。

2、土壤中的矿质元素并不都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3、科学家用溶液培养法来鉴别是否是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

(利用课件演示科学家进行溶液培养法的研究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跟随科学家思路,最终得出实验结论)

全营养液→植物发育正常

除去甲矿质元素→发育正常→(甲为非必需矿质元素)

除去乙矿质元素→发育不正常→加入乙矿质元素→发育正常→(乙为必需矿质元素)

(通过以上分析,学生不难知道何为溶液培养法:用含有全部或部分矿质元素的营养液培养植物有方法。)

4、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有:大量元素:N、P、K、S、Ca、Mg;微量元素:Fe、B、Zn、Cu、Mo、Cl、Ni。

(提醒学生联系前面我们学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提出问题:植物体是怎样从地壤中吸收这些矿质元素的呢?

二、矿质元素的吸收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如下问题(大屏幕显示)

问题一、矿质元素通过什么部位进入植物体的?是以什么形式被吸收的?

问题二、矿质元素吸收与水分的吸收是否是同一过程?

(学生讨论、规纳、回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1、矿质元素以离子状态被根尖吸收的。

矿质元素一般存在于土壤中的无机盐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

才能被根尖吸收。如KNO3溶解在水中,形成K+和NO3-,K和N分别以K+和NO3-的形式被根尖吸收。

2、矿元素的吸收与水分的吸收不是同一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1若为同一过程,则根吸水量和吸收无机盐量应成正比。举出相应的例子。2还有的实验表明,植物吸水量减少时,某些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量反而增多。)

问题三、根如何吸收矿质元素的呢?

(课件展示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过程)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比较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渗透作用,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至少有两个步骤:

(1)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协助;

(2)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因而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又有实验表明:用化学药品抑制根的呼吸作用,主动运输随着受到抑制,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被中断。

师生小结:可见,要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的过程,而根吸收水分是渗透作用。根只能吸收离子状态的矿质元素,说明无机盐只有溶解在土壤中形成土壤溶液(或被子土壤颗粒吸附)才能被根尖吸收。由此,有充分的理由说明,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提出问题: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进行运输和利用的?

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矿质元素是如何运输和利用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

1、矿质元素进入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以后,随着水分进入根部导管,进一步运输到植物体各组织器官中。说明矿质元素的运输是同水分的运输是同一过程。

2、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是如何被利用的呢?(大屏幕展示下表,引导学生分析填写)

存在形式

离子

不稳定化合物

稳定化合物

移动情况

容易转移

可以转移

不能转移

利用情况

反复

多次

一次

缺乏时受

症部位

老组织

老组织

幼嫩的组织

元素举例

K

N、P、Mg

Ca、Fe分析:(1)有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仍然以离子形式存在,易于转移,能被植物体再度利用。若缺乏该类矿质元素时,就会从衰老的组织转移到幼嫩的组织。如K元素。

(2)有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以后,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分解以后释放出来的矿质元素又可以转移支其他部位,被植物体再度利用。如,N、P、Mg等元素。

(3)还有一些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以后,形成稳定的化合物,不能被再度利。如,Ca、Fe等元素。

四、合理施肥

资料介绍: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壤中的养分不断被作物吸收,而作物的大部分产品被人们所利用,田地里的养分就逐渐不足。因此,施肥就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增产不仅要有足够的肥料,而且不要合理施肥。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本中图3-12和图3-13思考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适时、适量地施肥?

2、在施肥时是否越多越好?

3、施肥过多有什么影响?

师生归纳:

1、适时、适量地施肥应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和需求给予适量地施肥。

2、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升高,若高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不但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反而使农作物发生萎蔫现象,甚至死亡。

3、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细胞吸收,所以在施肥的同时要合理灌溉。

4、施肥过多,特别是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壤板结,破坏生态环境。

综上分析,合理施肥就是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施肥,以便使植物体茁壮成长,并且获得少肥高效的效果。

五、无土栽培

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总结无土栽培所利用的原理及其优点。

原理:指利用溶液培养法。

优点:(1)全年都可以栽培,并且产量高。

(2)节约水肥,产品清洁卫生,有利于农作物栽培的工厂化和自动化。

(3)沙滩地、盐碱地、海岛地以及楼顶、阳台等不适宜栽种农作物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扩大了农作物栽培的范围和面积。

[知识巩固]

1、某菜农移栽大白菜,由于缺乏某些矿质元素而出现了枯心现象,大白菜最有可能缺少的矿质元素是()

A、N、PB、Ca、FeC、N、KD、P、Mg

2、植物体内可以被重复利用的矿质元素是()

A、C、H、OB、N、P、K

C、N、Mg、FeD、N、K、O

3、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农田常采取的措施是()

A、常疏松土壤B、多喷洒农药

C、高浓度施肥D、大量的灌溉

[结课]

矿质代谢和水分代谢是植物体生命活动中的两大代谢,二者的起始都是通过根从土壤吸收而来的,他们的吸收部位相似,运输途径相同,但是它们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而水分的吸收是渗透作用,需要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

八、板书设计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概念: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一、必需矿质元素

必需:1、不可缺少

2、不可替代

3、效果直接

二、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以离子形式被吸收

2、主动运输

3、与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三、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

离子

再度利用

不稳定化合物

稳定化合物不可再度利用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植物的矿质营养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减轻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植物的矿质营养”,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考生物必考知识点: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五节植物的矿质营养

名词:1、植物的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2、矿质元素:一般指除了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有13种.其中大量元素7种N、S、P、Ca、Mg、K(Mg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一种矿质元素)巧记:丹留人盖美家。Fe、Mn、B、Zn、Cu、Mo、Cl属于微量元素,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3、交换吸附:根部细胞表面吸附的阳离子、阴离子与土壤溶液中阳离子、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交换吸附。

4、选择吸收:指植物对外界环境中各种离子的吸收所具有的选择性。它表现为植物吸收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数量不成比例。

5、合理施肥: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施肥,适量地施肥。

语句:1、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①吸收的状态:离子状态②吸收的部位: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③、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根细胞表面的阴、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吸附;二是离子被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内部,根进行离子的交换需要的HCO-和H+是根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水结合后理解成的,根细胞主动运输吸收离子要消耗能量。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a、呼吸作用:为交换吸附提供HCO-和H+,为主动运输供能,因此生产上需要疏松土壤;b、载体的种类是决定是否吸收某种离子,载体的数量是决定吸收某种离子的多少,因此,根对吸收离子有选择性。氧气和温度(影响酶的活性)都能影响呼吸作用。

2、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①吸收部位:都为成熟区表皮细胞。②吸收方式:根对水分的吸收---渗透吸水,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主动运输。③、所需条件:根对水分的吸收----半透膜和半透膜两侧的浓度差,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能量和载体。④联系:矿质离子在土壤中溶于水,进入植物体后,随水运到各个器官,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①运输:随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②利用形式:矿质运输的利用,取决于各种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K在植物体内以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很容易转移,能反复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N、P、Mg在植物体内以不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能转移,能多次利用,如果植物体缺乏这类元素,首先在老的部位出现病态;Ca、Fe在植物体内以稳定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不能转移,不能再利用,一旦缺乏时,幼嫩的部分首先呈现病态。

4、合理灌溉的依据:不同植物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不同;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各种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需要量也不同。

5、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与呼吸作用相关,在一定的氧气范围内,呼吸作用越强,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就越多,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的数量有限,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就不再随氧气的增加而增加。

高三生物教案:《植物的矿质营养学案1》教学设计


植物的矿质营养

【学习目标】

1.知道植物的矿质元素及其种类。

2.知道植物对矿质元素吸收和利用的特点。

3.知道合理施肥的基础知识。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1)如何理解矿质元素吸收的原理?

(2)如何理解矿质元素的利用及其利用的特点?

(3)如何理解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如何理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外界因素?

2.解题障碍

(1)解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其他生理活动的关系及综合应用的题。

(2)解矿质元素利用的题。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迁移法”理解矿质元素吸收的原理。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从细胞水平上看,主要是一个矿质元素如何进入根毛区的表皮细胞的问题,即涉及到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由于矿质元素通常是以离子的形式被吸收的,因此,矿质元素的吸收主要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联系前面所学的“主动运输”知识并将其迁移过来知道,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到根细胞内,需要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专一性的运载矿质元素离子的载体的同时,还要消耗细胞通过新陈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如上图所示。所以应重点从图中①、②两个方面来理解。①有关载体蛋白。由于细胞膜上不同的载体蛋白运载不同的矿质元素离子,因而植物从营养环境中吸收矿质元素时,还具有选择吸收的性质,即植物体能否吸收这种矿质元素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吸收多少取决于细胞膜上载体的数量,运载某种元素的载体多,吸收某种元素就多;反之,这种元素吸收也就少。也就是说植物吸收各种元素的数量与各种元素存在于环境中的数量是不成比例的。因而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矿质元素吸收的情况不同,同一种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也不同。此外,据初步分析研究,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选择性,还与元素进入植物体后的利用情况有关系,这与后面将要学到的矿质元素的利用相联系,应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②代谢能。由于吸收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能量知识并迁移过来可知,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而产生ATP所需的能量主要靠细胞质中线粒体的有氧呼吸提供,有氧呼吸是一种生理活动,除了需要O2外还必须有细胞呼吸的酶参与,因而O2的浓度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即温度等都将影响到矿质元素的吸收,即矿质元素的吸收受O2浓度与温度的影响。这部分知识与后面将要学到的细胞呼吸相联系,应做好知识迁移的准备。

(2)用“并列比较法”理解矿质元素的利用及其利用的特点。

各种矿质元素被植物体吸收以后,随着水分的运输而到达植物体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有些矿质元素是作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有些是作为调节植物体生理功能的,也有些是兼备这两种作用的。

矿质元素的利用取决于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矿质元素离子在植物体内主要有三种形式存在,第一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如K+;第二是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如N、P、Mg等;第三是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Fe、Ca等。其中第一、第二种形式在植物体中可以转移,再度被利用。转移时通常从代谢弱的地方转移到代谢强的部位,因此这类元素在植物体内大多数分布于分生区和嫩叶等代谢较旺盛的部分。第三种情况,Fe、Ca在植物体内不能转移,也就不能再被利用。这类元素往往在越老的器官中含量越多。不能转移的元素,植物体一旦缺乏,生理病症都表现在新叶(嫩叶)。用并列比较法列表归纳如下:

元素举例

植物体内存在形式

能否转移

利用情况

缺乏时最先受害的是

K

离子状态

很容易

反复

老叶

N、P、Mg

不稳定化合物

多次

老叶

Fe、Ca

稳定化合物

不能

一次

新叶

(3)用“并列比较法”理解根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对水分的吸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是:第一,矿质元素与水分进入根细胞的方式不同。水分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矿质元素离子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第二,吸收的动力不同,吸收水分的动力是蒸腾拉力和根细胞与环境之间的浓度差而产生的根压(主要是蒸腾拉力);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动力主要是根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由ATP释放能量供载体做功。第三,吸收数量与外界浓度的关系不同。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需要水做溶剂,则两者吸收数量理应成比例,但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数量一般不成比例,即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联系是:第一,矿质元素的吸收要溶于水,随水进入根细胞内部。第二,矿质元素在植物内的运输是随着水分的运输到达植物体的各部分,其运输的动力主要都是蒸腾拉力。第三,矿质元素被根细胞吸收后,又会影响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从而影响根对水分的渗透吸收。

综上所述,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4)用“层析综合法”理解影响根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外界因素。

根从土壤里吸收矿质元素的多少和快慢受下列因素制约:

①水分和O2: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靠细胞呼吸供应能量。如果O2供应不足,影响根系发育和呼吸,从而影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无论陆生还是水生植物都不例外。

土壤里的水分也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矿质元素离子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被吸收。土壤干旱时施肥的效果差,因此可以增加或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或控制植物吸收养分,来促进或控制植物的生长。此外,施肥不当,如矿质元素离子浓度过高,植物根部细胞大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造成“烧苗”现象。

②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也有显著的影响。如果土温低,根系生长缓慢,就会降低根的有效吸收面积;土温低,呼吸强度弱,供能少主动吸收慢;土温低,微生物活动弱,有机物分解也慢。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高土温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

③土壤的酸碱度:酸碱度直接影响根细胞原生质膜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土壤酸碱度还能改变土壤里矿质元素的溶解度。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作物吸收矿质元素。栽培作物和溶液培养时,应考虑外界溶液的酸碱度。这样能调节作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正常生长。

2.解题障碍的突破

(1)用“迁移法”和“类比分析法”解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其他生理活动的关系及综合应用的题。

①矿质元素的吸收与细胞呼吸及载体关系的综合题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从植物体本身来说,这必然与根的细胞呼吸和根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细胞呼吸越强,释放能量越多,吸收矿质元素的离子就越快越多;某种载体多,吸收这种载体所运载的矿质元素的离子就多。细胞呼吸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要受载体蛋白质数量的限制。

[例1]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含氧情况下从溴化钾溶液中吸收Br-的坐标曲线,请根据图回答:

(1)Br-进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除与____________密切相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的多少有关。

解析:用“迁移法”和“类比分析法”解。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部位是在根毛区,矿质元素的吸收与根毛细胞有关。根毛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遵循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在第二章中已经学习过,因此在分析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时,可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从浓度梯度、载体、能量消耗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O2浓度与有氧呼吸有关,耗氧越多,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越多。从上图中可见,当氧含量为0%时,胡萝卜的根毛细胞不吸收Br-,随着氧含量的增加,吸收的Br-越来越多,说明Br-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根毛细胞,根毛细胞吸收Br-是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因此Br-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当氧含量由20.8%提高到43.4%,Br-吸收量增加不多的原因是,主动运输不仅需要消耗能量,而且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协助,由于载体数量有限,因此限制了Br-的吸收。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氧供应充足时,限制主动运输的是载体的数量;而氧供应不足时,限制主动运输进行的是能量的供应,所以,当土壤通气状况不良时,植物根部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就会受到阻碍。

答案:(1)主动运输 (2)氧含量 载体数量

②关于植物矿质代谢与水分代谢关系的题

[例2]一般情况下,植物在阳光下吸水速率大于在暗处的吸水速率,但吸收矿质离子的速率却不受影响,其原因是

A.植物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离子的时间不同

B.植物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两个各自独立,无任何联系的过程

C.植物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两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过程

D.植物吸收水分的部位与吸收矿质离子的部位不同

解析:用“迁移法”和“类比分析法”解。矿质元素一定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植物吸收矿质离子后引起水势下降,能够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离子的部位都在植物根部的根毛区,所以植物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两个相互联系的过程;但是根毛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这与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完全不同,因此植物吸收水分与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答案:C

③关于植物矿质代谢与光合作用关系的题

[例3]写出三种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元素: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用“迁移法”和“类比分析法”解。此题要求分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首先要分析试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矿质元素的概念、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中所包含的矿质元素。由于是矿质元素,所以C、H、O要除外,然后要联系光合作用过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哪些重要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含有哪些重要的矿质元素。光合作用中需要叶绿素吸收光能,需要多种酶参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产生ATP和[H]供暗反应需要。叶绿素中含有的一种重要的矿质元素Mg;ATP中含有P元素;酶几乎都是蛋白质,含有N、S等矿质元素。

答案:Mg 叶绿素的成分 P 形成ATP需要P N 叶绿素和各种酶的成分(只答酶的成分不扣分)此外,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矿质元素还有S、Fe、Cu、Mn、K、Cl等,只要回答出来,写出相应的作用都可以给分。

点评:此题的常见错误是将C、H、O归属于矿质元素而导致错误,还有考虑到了N和P,但认为N是细胞膜中蛋白质的成分,P是磷脂的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这些矿质元素的作用必须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从此题可以看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并且要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尽可能地进行思维发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用“类比分析法”解矿质元素利用的题。

[例4]某一绿化树种春季叶色正常,夏季幼叶出现缺绿现象,检测发现是土壤中缺乏一种矿质元素所致,经叶面喷施此矿质元素,树木生长很快恢复正常。这种矿质元素是

A.N B.Mg C.Fe D.C

解析:用“淘汰法”(排除法)解。有关此类方法的解释见“第二章学习四,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中的说明。C、H、O显然不属于矿质元素,应该排除D。Mg是构成叶绿素分子的关键元素,N对植物生长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缺绿的是幼叶,说明土壤中缺少的是一次性利用的元素,因为虽然老叶中含有这种元素,但这种元素形成了稳定的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这样就不能转移到幼叶再利用。如Fe、Ca、S都是形成稳定化合物而被一次性利用的元素,其余的以离子(如K+)或不稳定化合物形式存在,均为可多次利用的元素,因为老叶含有这些元素,现在幼叶缺少了这种元素,那么这些元素能够转移到幼叶部位重新利用或合成新的化合物。答案:C

点评: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相对缺乏时,遵循“优先供给生长中心”的原则。所谓“生长中心”,是指植物体幼嫩的、生长最为旺盛的部位。如发现生长中心因缺乏矿质元素而生长受阻,则可推测缺少的是一次性利用的元素(即因形成难溶化合物而无法转移)。

【同步达纲练习】

1.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转低,大白菜的呼吸强度变弱,结果大白菜的新叶和老叶中钙的成分含量将是

A.幼叶大于老叶 B.一样多 C.老叶大于幼叶 D.无法判断

2.植物细胞对NH的吸收较困难,对NO的吸收较容易,是因为

A.细胞膜上两种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 B.细胞中NH和NO的数量不同

C.细胞呼吸提供的能量不同 D.土壤溶液中NH和NO的数量不同

3.对绿色植物自身来说,制约其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因素有

①根细胞呼吸的强弱 ②根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 ③植物的蒸腾作用 ④物种自身的遗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植物的矿质代谢对光合作用有所影响,请回答出某一种矿质元素在叶绿体的构成和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般情况下,下列哪项不会呈现下图所示的变化

A.叶绿素的含量 B.Mg2+的含量 C.Ca2+的含量 D.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生产量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

1.解析:用“迁移法”来解。大白菜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a吸收量减少。Ca是不能再利用的元素。缺少时新叶含量降低。答案:C

2.解析:用“成因法”来解。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是与细胞膜上载体种类的多少有关,某种载体多,吸收这种载体所运载的离子就多;反之就少。答案:A

3.解析:用“成因法”来解。答案:D

4.解析:用“迁移法”来解。植物体吸收的矿质元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比较多的应属于大量的矿质元素,其中我们比较了解的N、P等,可以任意选其一,如P。答案:A.磷是叶绿体双层膜和基粒的构成成分 B.磷是ATP的成分,ATP在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 C.磷是叶绿体DNA的构成成分,磷在光合作用物质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5.解析:用“迁移法”和“类比分析法”解。此题以叶片年龄作为共性的参照因素,综合考查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利用特征、光合作用与叶绿素的关系。镁是叶绿素的成分等基础知识,体现了生物学科内知识综合的命题思想,要求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实际问题。本题可根据Ca2+的利用特点,Ca2+被植物某部位利用即成为稳定化合物,因而不能移动,其含量相对稳定,不会随叶片年龄变迁而变化,故应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