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八年级物理全册10.4做功的快慢教案(沪科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3

八年级物理全册10.4做功的快慢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全册10.4做功的快慢教案(沪科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0.4做功的快慢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四节做功的快慢课型规律概念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点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2、功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1、功率的概念及单位。2、功率的计算。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新课(3min)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2、怎样计算功?功的国际单位是什么?
无论是人做功,还是利用机械做功,都有做功快慢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做功的快慢。
二、学习目标:(2min)
1.经历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明确功率的含义──表示做功的快慢。
2.知道功率的定义、公式、单位,了解常见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
3.通过对比功率和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了解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指导:(20min)
请你与同学合作,测量你和同学上楼时的有关数据,填入下表中:
你的质量m/kg上楼的高度h/m你做的功w/J跑上楼所用时间t/s走上楼的时间t/s哪次做功更快
活动一:观察课本插图10-29和10-30,交流讨论:(1)你能判定谁做功快吗?(2)说说你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填一填:要比较做功的快慢,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1);(2)。
思考: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做功的多少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活动二:请看课本199页第二、第三自然段内容填一填:
(1)_________________叫功率,它是描述_________的物理量。
(2)功率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可变形后为_________和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____,其物理意是。
(4)功率的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1KW=W。
思维拓展:
同学们知道吗,有经验的司机师傅们在爬坡前总是要减小速度,这是为什么?
活动三:看课本200页插图和信息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一些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功率是多大?这些功率值的含义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和机器的功率?
(2)了解机器铭牌上的功率数值有什么意义?
想一想:
1.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多吗?为什么?
2.功率大的机器一定比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时间少吗?为什么?
活动四:利用课前测得的有关上楼的数据,计算自己上楼时的功率。归纳总结测算上楼功率时:
(1)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需要哪些实验器材?(3)测算步骤有哪些?
四、当堂检测:(10min)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B、功率是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C、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短,功率越大D、使用机械是为了提高功率
2、机器甲的功率比机器乙的功率大,则一定是()
A、甲作功比乙多B、甲作功比乙快
C、甲作功所用时间比乙少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甲、乙两人的体重相同,各自从一楼到五楼,甲走着用了1min,乙跑着用了30s,那么()
A、甲作功多,功率比乙的小B、乙作功多,功率比甲的大
C、两人做功一样多,乙的功率大D、两人的功率相同,甲作功多
4、耕地的拖拉机在1min40s内匀速前进了300m的路程,已知它的功率是24KW,问拖拉机的平均拉力为多大?
5、用功率为4.9×104w的抽水机,把质量为7.5×103Kg的水压至10m高的水塔上去,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五、小结:(10min)
认真回忆思考。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理解。

课前完成实验准备并记录数据。

学生分组讨论
并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积极思考。

快速完成当堂检测,小组之间讨论并质疑。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的知识,有哪些的收获,最后教师根据习题完成情况及学生小结情况回扣知识点进行有指导性的讲解。
板书设计第四节、做功的快慢
1、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里,比较做功的多少。
(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2、功率
(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3)、公式:P=W/t
(4)、功率国际单位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在工程技术上常用单位是:kW,换算关系:1kW=103W。
教后反思wWW.JAb88.com

《做功的快慢》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同学的质量约为50kg,他以正常速度从教学楼的一楼走上二楼,请你估算在此过程中该同学上楼的功率最接近于()
A.1WB.10WC.100WD.1000W
2、某机器的功率为1000瓦,则表示该机器()
A.一次能做1000瓦的功B.每秒钟做功是1000瓦
C.1秒钟内的功率是1000焦D.每秒钟做功1000焦
3、已知雨滴在空中竖直下落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成正比,且不同质量的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的二次方的比值相同。现有两滴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雨滴从空中竖直下落,在落到地面之前都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在两滴雨滴落地之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其重力的功率之比为()
A.m1︰m2B.
C.D.
4、航模小组的某位同学在操场上利用如图所示的电动遥控飞机进行训练,他操作遥控器,使重为3N的飞机从水平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飞机先后经历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然后悬停在距离地面10m的高度处。飞机竖直上升的总时间为12s,匀速上升阶段的速度为1m/s,假设飞机在空中的受力情况可以简化为仅受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升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离开地面的过程中飞机对地面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B.在上升的阶段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
C.在上升阶段飞机的功率为2.5W
D.在悬停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为3W
5、现有一个吊车在2s内将重为1000N的货物匀速提高了3m,在空中停留了4s,则6s内吊车的功率为()
A.50WB.500WC.1000WD.1500W
6、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abtcd,运动距离s,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A.ab段拉力做功较多B.ab段与cd段拉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C.ab段拉力的功率较大D.ab段与cd段拉力的功率一样大
7、三位同学准备进行爬楼比赛,看看谁的功率大。他们展开了如下的讨论:
甲:只有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和爬楼的高度,才能进行比较;
乙:在爬楼的时间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高度,就可以进行比较;
丙:在爬楼的高度相同时,只要测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比较。
上述说法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A.甲、乙和丙B.甲和乙C.甲和丙D.乙和丙
8、张红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利用动滑轮(重为G动)在时间t(单位:s)内将重力为G的书包匀速提高h,不计绳重及摩擦,则张红做功的功率为()
A.B.C.D.
二、填空题
9、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一位攀岩者体重为520N,背着质量为8kg的背包,用时40min登上高为9m的峭壁。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W。(g取10N/kg)
10、如图所示,用F为3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5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拉力F的功率为W。(不计绳和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11、如图所示,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6m高的楼顶上,绳子自由端移动了m,拉力做的功是J,拉力的功率是W。
三、解答题
12、[2016海南省中考]如下图所示是某餐厅出现的一款服务机器人,它是一种新型的智能电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机器人不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静止,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二者的关系为一对;
(2)机器人送餐时,总质量为42kg,它与水平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0-2m2,则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g取10N/kg)
(3)送餐过程中,机器人在1min内沿直线匀速移动了15m,若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为200N,则驱动力对它所做的功及功率分别是多大?

《做功的快慢》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上一层褛所用时间约为15s,则该同学上楼的功率为P====100W。
2、【答案】D
【解析】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其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或1秒)内做功的多少,故选D。
3、【答案】D
【解析】因为雨滴落地之前已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的重力和空气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mg=kv2,所以两雨滴的速度比v1︰v2=︰。而P===Fv,则其重力的功率之比===。
4、【答案】C
【解析】在飞机离开地面上升的过程中,处于加速上升过程,因此所受的升力大于其重力,飞机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故A错误;在上升阶段,如果是加速,其受到的升力大于重力,若匀速直线运动,则升力等于重力,若减速向上,则升力小于重力,故B错误;在上升阶段飞机升力的功率P====2.5W,C选项正确;飞机悬停在空中时,其在竖直方向上不移动,即升力不做功,升力功率为零,D选项错误。部分同学认为上升阶段,升力总是大于重力的,而忽略了上升包括加速、匀速、减速三个阶段。
5、【答案】B
【解析】吊车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功为:W=Gh=1000N×3m=3000J,则吊车的功率为:P===500W。部分同学做题时,把时间理解错误,误认为t=2s。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拉力F相等,运动距离s相等,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可知,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相等;根据功率的计算公式P=可知,在运动时间长的ab段拉力的功率小,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用到比较法。由P==得,在t相同时,只要测出m和h,就可以比较功率;在h相同时,只要测出m和t,就可以比较功率;故乙和丙的说法合理。
8、【答案】C
【解析】本题用到了公式法。将重为G的书包提升h时,张红所做的功为(G+G动)/h,因此功率为:P==。
9、【答案】720;2.25
【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功和功率的计算。背包受到的重力为:G=mg=8kg×10N/kg=80N,对背包做功为:W=Gh=80N×9m=720J,他做的总功W总=(G人+G)h=(520N+80N)×9m=5400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为:P===2.25W。
10、【答案】90;45
【解析】物体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二力平衡,即f=3×F=3×30N=90N。物体的运动速度为0.5m/s,所以绳子自由端拉力的速度为1.5m/s。拉力的功率P===Fv=30N×1.5m/s=45W。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地找到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而直接把物体的速度0.5m/s代入公式,导致出错。
11、【答案】18;4320;288
【解析】本题用到了公式法。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nh=3×6m=18m,拉力做的功为:W=Fs=240N×18m=4320J,拉力的功率为:P===288W。
12、【答案】(1)重地面支持平衡力(2)4.2×104Pa(3)3000J;50W
【解析】(1)机器人不工作时在水平地面静止,在竖直方向受重力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同一直线上,所以二力平衡,是一对平衡力。
(2)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F=G=mg=42kg×10N/kg=420N
对地面的压强p===4.2×104Pa
(3)(3)由于机器人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驱动力和阻力二力平衡,F驱=f=200N。
机器人送餐服务时所做的功:W=F驱s=200N×15m=3000J
功率P===50W

精选阅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动与静
学习目标
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诗歌、绘画、音乐、词汇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诗句和词语。
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课前准备
1.收集信息
请你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各个方面)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运动的世界
活动1:请看教材图2-1~图2-3,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举出一些你认为运动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运动的描述
活动2:①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
(1)诗人画家音乐家如何赞美运动的?
(2)科学家是用什么来描述运动呢?(也就是物理学中如何描述运动呢?)
②阅读课本上的“交流与讨论”思考:
为什么小明没有看见花花跑动却说花花跑得真快呢

活动3:探究“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⑴讨论:
①李明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李明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书包呢?
②小王骑自行车上街。自行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③正在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汽车上的坐椅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⑵总结: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你对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有什么看法?你能总结一下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了吗?
⑶分析:
①“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名歌词中包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②以树木做参照物,你看到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③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活动4:阅读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课本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2)参照物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说明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2.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4.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课前准备
2.家庭实验:
请你测量:1、你的拇指指甲的宽度,中指和手臂的长2、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并记录下来,准备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测量单位
活动1:阅读课本p21p22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为什么要制定国际单位制?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你会吗?
50nm=m5h=s
⑵观察三角板和米尺看看1cm.,1dm,1m究竟有多长?

⑶填写单位:啤酒瓶高29珠峰高8.84

二、测量活动
活动2:想一想为什么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测物体?说说你了解的测量工具:

活动3:
1.阅读课本P23,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后,测量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填表。
2.练一练::
①.如图2-2-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cm。
②图2-2-2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粤教沪科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教学分析】
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
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课时安排】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们怎样区分声音(续),1课时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五节,习题课,1课时。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
3、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
本节教材由五段组成,是按照声音的“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了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来安排的。通过四个活动以及讨论、看图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声音的传播条件。
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2、难点:
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
板书: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①.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②.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看谁的效果最好。
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
③.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
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④.然后,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
提问:通过实验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波。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4,让学生归纳:
板书: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把声音显示出来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5,让学生归纳
板书:3.示波器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

4、声音的传播条件
①.活动2: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不相同,空气的效果最差,木杆的效果最好)
②.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
演示实验2:参照课本图2-7,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③.提问:真空能传声吗?
演示实验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抽气机一直在抽走罩内的空气,当罩内空气抽完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个现象表明了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的故事”
教师提问:请你猜想一下,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与同学们交流并讨论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
板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5、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请同学们阅读P27内容(结合观察图2-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思考题: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否计算出:听见枪响计时会慢多少?
板书: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
2)V固>V液>V气

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指导学生结合图2-11,阅读课文P28的内容,说说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并写在方框中。
板书:6、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
四、巩固练习
完成P29的“自我评价与作业”的No.1.2.3.4.5.6.

五、反思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会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和调节弦乐器的音调,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调,知道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板书: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高低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
2、活动1: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
3、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的含义。
4、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归纳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二、用波形比较频率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用波形比较频率,进一步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
2、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
3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

三、怎样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活动2: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1、按照课本图2-20组装仪器
2、提问:如何调节弦的张紧程度?
如何调节弦的长短?
3、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注意控制变量),并完成填空。
5.思考:课本32页的问题
四、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
五、巩固练习
1、课文P34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二个活动、一个信息浏览,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乐音,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并能用这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什么是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调节弦乐器的音调?
引入新课:我们还可以用响度和音色来区分声音的不同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的强弱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3.教师讲解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可结合课文P35图2-27的用波形比较振幅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
4、通过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论。并完成P35的文中填空。
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5、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6、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6,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7、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二)、声音的品质
活动3:辨别不同物体的声音
1、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2、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7,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三)、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
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
(四)巩固练习“自我评价与作业”;

【反思】
本节的教学主要是乐音的三要素,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基本上都知道三要素是什么及其影响因素。但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例如,敲击瓷器辨别好坏,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和音色都不同,有的资料上说是利用音调,有的资料上说是利用音色,我认为这里主要是利用音色来判别,因为好的与坏的,其自身结构发生了变化。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与建筑及音乐的关系;了解超声的一些应用;知道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和防治噪声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通过阅读和查询,了解超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一些应用,通过阅读和活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我国古代建筑中的声现象感兴趣,有自豪感;能查找资料了解超声波的应用;能自觉保护声环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声音与建筑、音乐、医学、科研等方面的应用。本节内容分为四部分,本节教学方式主要以阅读讨论和讲解相结合为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超声和次声及其一些应用;2、知道噪声的防治途径。
【教学用具】立体声录音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实验、讲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它的一些特性。当人们掌握了声音的知识后,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和控制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板书:2.3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与建筑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声音与建筑的关系,知道回音壁和三音石的声现象都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它们都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原理。
(二)声音与音乐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
1、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语言。
2、对声音的研究也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3、结合P41的图2-37,知道“双耳效应”的作用及“立体声”的形成。
(三)听不见的声音
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超声和次声。它们都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控制和减少烦恼的噪声
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知道噪声的概念、现代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及控制和减少噪声的三个途径。
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四、巩固练习:当堂完成本节的自我评价和作业。
五、反思:文中对次声的应用没作介绍,可向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这方面的信息。

八年级物理全册10.5机械效率教案(沪科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全册10.5机械效率教案(沪科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0.5机械效率
时间主备人使用人
课题第五节机械效率课型规律概念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能结合实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会用有关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索使用机械能不能省功;通过实验与讨论,认识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收集实验数据从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尊重实验事实和科学态度;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强节约能源意识。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概念教学和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
教学难点在实例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确定,对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的理解。
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教师:讲授法、例举法;学生:实验探究、问题讨论法。师设置情景和问题,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组织好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活动,寓教于乐,学生在做中学,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少做额外功,多做有用功,提高课堂效率,构建理想课堂。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新课导入:采取情景与问题导入。(2min)
1、媒体展示:提升物体
2、问题:将物体匀速提上去的各种方法方法中,哪些是有用的功,哪些是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从而引出机械的三种功?
(二)学习目标:(3min)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指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3)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
(4)会利用公式η=W有/W总进行有关计算.
(5)知道提升物体时,有用功与总功的计算方法,会计算机械效率。
(6)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实验。
(三)自学指导:(15min)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
①用机械做功间接完成任务为什么要多做功?
②这部分功对完成任务有用吗?不做行吗?
③揭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④例举:举生活中从井中提水的例子请找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我们把叫机械效率
公式:
2、讨论:η的取值范围-------总小于1
机械效率的强化:出示一些常见的机械的机械效率做为了解,知道使用任何机械,机械效率都小于1
探究讨论: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1)、
(2)、
(3)、
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验验证。
(四)、当堂检测:(15min)
1.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
2.如图1所示,物重40N,滑轮重10N,用力F匀速向上提起重物时,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绳重和摩擦不计)
3.如图2是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除了图中器材外,还需要________和________;除钩码重外,还要测出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应_______,钩码应________上升;将图中钩码减少一个,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
4.如图3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100kg,在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5m/s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若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物重的1/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5s内拉力的有用功是______J,拉力F是______N。(g取10N/kg)
5.用图4所示的滑轮组甲和乙,提起同样重的物体时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乙,则可判定η甲______η乙;如果用乙滑轮组第一次提起重G1的重物,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提起重为G2的重物(G1G2),机械效率为η2,则可判定η1______η2。(不考虑绳重和摩擦的影响,且动滑轮的重力相等)
(五)、小结:(10min)导入既要有激趣性,又要有实用性。媒体展示增添刺激强度,设疑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理解。

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物体的情景)

学生分组讨论

分组完成实验验证

快速完成当堂检测,小组之间讨论并质疑。

让学生说出本节课都学到了哪些的知识,有哪些的收获,最后教师根据习题完成情况及学生小结情况回扣知识点进行有指导性的讲解。
板书设计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有用功:w有用=gh2.总功:w总=fs3.额外功:克服摩擦和机械自重所做的功
4.w总=w有用+w额外二、机械效率
1.将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2.η=w有用/w总×100%3.说明:机械效率无单位,常用百分数表示,η1
教后反思

《机械效率》练习
一、单选题
1、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8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拉力所做的功为4800J,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A.67%B.73%C.83%D.100%
2、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
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
3、如图所示,拉力F=125N,在10s内将重物匀速提升2m,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B.物体重是375N
C.拉力F做的功是250JD.拉力F的功率为25W
4、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能提高机械效率的做法是().
A.增加提升高度B.增加滑轮的重量
C.提起更重的物体D.三种说法都对
5、如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已知每一个动滑轮的重相同,均为G0,摩擦力和绳重不计,用它们匀速提起同一重为G=5G0的物体时,甲、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A.6:7B.7:6C.5:6D.5:7
7、利用机械效率不同的三种机械,分别把同一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若η1η2η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W总1W总2W总3B.W总1W总2W总3
C.W总1=W总2=W总3D.无法判断
8、下面关于提高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减轻机械自重是提高机械效率的唯一方法
B.增大重物提高的高度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改变绳子的绕法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D.在可能的条件下,增加所提升物体的重量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以250N的拉力将400N的水泥匀速提高2m.则此过程中,工人拉力做的功是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选填“大”或“小”).
10、在图中,重为500N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150N,为使物体匀速移动,必须在绳端加以60N的水平拉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若物体的移动速度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是J.
11、如图,用滑轮组提升一重物,物体的质量为500g,钩码在4s内被匀速提升了2cm,已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为2.5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的平均功率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g=9.8N/kg)
三、解答题
12、丹东市政府投入巨资,对七经街实施景观改造.施工中,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将一桶沙匀速拉到10m高处,沙重90N,所用的拉力是100N.求:
(1)有用功是多少.
(2)总功是多少.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13、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600N的重物匀速提起来,他拉绳自由端的力F为250N(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这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2)若提起1000N的重物,机械效率为多大.

《机械效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η====83%,C正确.
2、【答案】A
【解析】F1=(G+G动),F2=(G+G动),
η1===,η2===,则η1=η2,A正确
3、【答案】A
【解析】由图知,绳段数n=3,h=2m,s=nh=3×2m=6m,A正确;拉力F做功为W总=Fs=125N×6m=750J,C错;其功率为P===75W,D错;η=×100%=×100%,则G=,G==300N,B错.
4、【答案】C
【解析】机械效率与提升高度无关,由η=×100%=×100%=×100%可知与h无关,A错;增加滑轮重量只能多做额外功,减小机械效率,B错;提起更重的物体可提高机械效率,C对,D错。
5、【答案】D
【解析】对物体做功为有用功,A错;拉力F做功为总功,B错;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3倍,因为滑轮组由3段绳承担重物,C错;D正桷.
6、【答案】B
【解析】F1=(5G0+G0)=3G0,
F2=(5G0+2G0)=G0,
η1=×100%=×100%=×100%=,
η2=×100%=×100%=,
==,所以B正确.
7.【答案】B
【解析】把同一物体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有用功相同,则机械效率越高,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总功做的越少.
因为η1η2η3,
所以W总1W总2W总3.
8、【答案】D
【解析】减轻机械的自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增加重物的提升高度和改变绳的绕法都不能提高效率;增加所提重物的物重可以提高机械效率,D正确.
9、【答案】100080%小
【解析】(1)由图可知,n=2,则绳端移动的距离:
s=nh=2×2m=4m.
工人拉力做的功:
W总=Fs=250N×4m=1000J,
拉力做的有用功:
W有=Gh=400N×2m=800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100%=80%.
(2)因工人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减去绳端在竖直方向的分力,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小.
10、【答案】83.3%2160
【解析】η=×100%=×100%=×100%=83.3%.
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2m/s,
则拉绳的速度是其3倍,为0.6m/s,
1min内拉绳s=vt=0.6m/s×60s=36m.
W=Fs=60N×36m=2160J.
11、【答案】240075160
【解析】本题考查压强、机械效率和机械功率的计算。正方体的边长为0.5m,底面积为(0.5m)2=0.25m2。质量为60kg,所受重力G=mg=60kg×10N/kg=600N。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2400Pa。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滑轮组有2段绳子承担重力,即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75%。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2m/s,则绳端移动的速度为2×0.2m/s=0.4m/s。拉力的功率P===Fv=400N×0.4m/s=160W。
12、【答案】(1)、900J;(2)、1000J;(3)、90%.
【解析】(1)、W有=G沙h=90N×10m=900J.
(2)、W总=Fs=100N×10m=1000J.
(3)、η=×100%=×100%=90%.
13、【答案】(1)、80%;(2)、87%
【解析】(1)η1=×100%
=×100%
=×100%
==80%
(2)W1额外=W1总-W1有,G动h=F3h-Gh,
G动=3F-G=3×250N-600N=150N,
η2=×100%
=×100%
=×100%
=×1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