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

欧姆定律教案高中

发表时间:2020-11-13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导学
学习目标: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2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4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学习方法和策略:
1.物理学螺旋式递进的学习方法。
2.由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自主学习:
一、电荷
1.自然界中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实质是
二、电荷守恒定律:

1.内容:
三、几个基本概念:
1.电荷量
2.元电荷

3.比荷
4感应起电:
四、思考与练习
1.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球带的电荷量为q,B、C均不带电。现要使B球带的电荷量为3q/8,应该怎么办?
2.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3.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两边的电荷量大小可能不等,与如何分有关
D.只要A与B不接触,B的总电荷量总是为零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最早由美国科学学家富兰克林命名
B.元电荷电荷量的大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C.元电荷就是电子
D.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大小相等的电荷量
E.在上题图中若A向B逐渐靠近,在B左端和右端的电荷量大小始终相等并且连续变化
五.知识拓展:
5.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6.用一根跟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靠近不带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a,然后用手指瞬间接触一下金属杆b后拿开橡胶棒,这时验电器小球a和金箔b的带电情况是()
A.a带正电,b带负电B.a带负电,b带正电
C.a、b均带正电D.a、b均不带电
7.如图所示,将带电棒移近两个相同且不带电的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哪些方法能使两球带等量的电荷?
六.探究:
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现象中那些带静电的现象是有益的,那些是对我们是有害的?家用电器是如何防止金属外壳带电的?
七.学后反思:
八.你对学案的意见:
课后作业:
P5问题与练习1、2、4wWW.JAb88.CoM

延伸阅读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及带电本质。
2、知道电荷守恒定律。知道什么是元电荷、比荷、电荷量、静电感应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结合具体事实和现象理解概念及定律,化抽象为具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2、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渗透─—课后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演示】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再用橡胶棒去靠近纸屑,发现纸屑被吸引
分析:
一、电荷
阅读《电荷》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问】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的?什么是电荷量?摩擦起电的实质?
分析:

1.静电感应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学生阅读实验。
【问】实验前A、B金属箔是张开的还是闭上的?当C靠近A时,金属箔又处在什么状态?当把A、B分开再把C移走后,金属箔有没有发生变化?
分析:
【问】那么A、B分别带什么电呢?
分析:
结论: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问】比较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区别?
分析:不同点:

共同点:
结论:电荷守恒定律(可转移但电量不变)上述起电的中和过程;物质(电子)不灭。
2.元电荷
学生阅读元电荷部分,,总结有关知识点:
①元电荷是电荷量最小的单位,即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量
②元电荷量:
③任何一个物体所带电量只能是它的整数倍;1库=个电子
④电子的电荷量和电子质量m的比叫荷质比: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预习案
【目标预览】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元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一、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思考: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几个基本概念
电荷量──
。符号:或单位:符号:。
元电荷──,用表示,e=C。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比荷──
,符号:。
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练习案

●巩固练习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导体a带5q的正电荷,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q的负电荷,将两导体接触一会后再分开,则b导体的带电量为[]
A.-qB.q
C.2qD.4q
●课后练习
4、关于摩擦起电与静电感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的转移,感应起电视因为产生电荷
B、摩擦起电是因为产生电荷,感应起电是因为电荷转移
C、不论摩擦起电还是感应起电,都是电荷的转移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将不带电的导体A和带有负电荷的导体B接触后,在导体A中的质子数[]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先增加后减少
●拓展练习
6、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接触一下,再分开一段距离,发现两球之间相互排斥,则A、B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可能是[]
A.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B.带有等量同种电荷
C.带有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用静电感应的方法也可以使物体带电.

【演示】: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A,B(参见课本图1.1-1).可以看到A,B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A,B都带上了电荷.如果先把C移走,A和B上的金属箔就会闭合.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可以看到A和B仍带有电荷;如果再让A和B接触,他们就不再带电.这说明A和B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板书】(4)、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异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

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板书】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另一种表述: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练习3

3.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或q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电荷量e的值:e=1.60×10-19C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3.关于点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的带电体才能看成点电荷

B.体积很大的带电体一定不能看成点电荷

C.当两个带电体的大小及形状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成点电荷

D.一切带电体都可以看成点电荷

●作业

1.复习本节课文.

2.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5问题与练习1-4

说明:

1、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电荷量的概念、摩擦起电的知识,这些在初中都已经讲过,本节重点是讲述静电感应现象.要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静电感应现象.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知道,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本节只说明静电感应现象。

2.在复习摩擦起电现象和讲述静电感应现象的基础上,说明起电的过程是使物体中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进而说明电荷守恒定律.

3.要求学生知道元电荷的概念,而密立根实验作为专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选学.

教后记:

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

电荷及电荷守恒定律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导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
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预习导学→引导点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典型例题分析→巩固知识→达标提升
【自主预习】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即电荷和电荷.
2.原子核的正电荷数量与核外电子的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整个原子对表现为电中性.
3.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核外电子的多少和运动情况也不同。在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自由电子。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只有自由电子穿梭其中。所以金属导电时只有在移动.
4.物体的带电方式:(1)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失去电子的带电,获得电子的带电.(2)感应起电:导体接近(不接触)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而另一端带上与带电体相的电荷.
5.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也不会,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电子和质子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e=C.实验指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电荷量e的.所以,电荷量e称为.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得的。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电荷的湮没
C.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D.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8.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就是电子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元电荷就是质子D.物体所带的电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互动交流】
思考问题
1、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两种电荷是怎样定义的?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
2、电荷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呢?
一.电荷
1.电荷的种类:自然界中有种电荷
①.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②.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叫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二.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问题一:
思考a: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
思考b:什么是摩擦起电,为什么摩擦能够使物体带电呢?实质是什么呢?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1.摩擦起电
产生?结果?
实质: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带;失去电子,带
例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这是因为()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了B.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了橡胶棒上了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了D.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了
问题二:
思考a:接触带电的实质是什么呢?
思考b: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所带电量怎样分配呢?
电中和现象及电荷均分原理:
a.两个带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后都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和现象。
b.两个相同的带电金属导体接触后,电荷要重新分配,这种现象叫做电荷均分原理。
2.接触带电
产生?结果?
实质:自由电子在的转移。
例2.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一个带+6×10-8C的电量,另一个带-2×10-8C的电量。把两球接触后再分开,两球分别带电多少?

问题三:
(1)思考a:金属为什么能够成为导体?
(2)【演示】
思考a:把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导体A,箔片有什么变化,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然后又移走C呢?
思考b:如果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开C,箔片什么变化,这种现象又说明什么呢?
思考c:在上一步的基础上,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3)什么是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感应起电的实质什么呢?
3.感应起电
⑴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导体时,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⑵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实质:自由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规律:近端感应种电荷,远端感应种电荷。
静电感应的原因?
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把带电的球C移近金属导体A和B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上的自由电子被吸引过来,因此导体A和B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例3.如图所示,将用绝缘支柱支持的不带电金属导体A和B接触,再将带负电的导体C移近导体A,然后把导体A、B分开,再移去C,则()
A.导体A带负电,B带正电
B.导体A带正电,B带负电
C.导体A失去部分负电荷,导体C得到负电荷
D.导体A带正电是由于导体B的部分电子转移到A上,故A、B带等量异种电荷
小结: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及本质
三.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
表述一:
表述二: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总是保持不变。
例4.关于电荷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B.在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系统所带的电量总是守恒的;
C.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系统内的等量的正负电荷即使同时消失,但是这并不违背电荷守恒定律;
D.电荷守恒定律并不意味着带电系统一定和外界没有电荷交换;
四.元电荷
阅读课本并回答
(1)电荷的多少如何表示?它的单位是什么?
(2)什么是元电荷?一个电子就是一个元电荷吗?
(3)元电荷的数值是多少?它的数值最早是由哪位物理学家测定的?
(4)什么是比荷?电子的比荷是多少?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简称电量。单位:,符号:
2.元电荷是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它是电荷量的最单位。
元电荷的值:e=,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测定。
注意: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比荷(荷质比):带电体的与其的比值。
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和电子的质量me的比值,为C/㎏
例5.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应该是某些特定值
C.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例6.5个元电荷的电量是________,16C电量等于________元电荷.
五.验电器和静电计
1、人们选用什么仪器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阅读课本了解验电器和静电计的结构和功能静电计(指针式验电器)

2、思考: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解释看到的现象.
【小结】
【随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都是使物体正负电荷分开,而总电荷量并未变化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上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得到电子
D.物体不带电,表明物体中没有电荷
2.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0×10-17C
.3.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
B.摩擦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
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
4.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5.如图所示,A.B是被绝缘支架分别架起的金属球,并相隔一定距离,其中A带正电,B不带电,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B带负电
B.导体B左端出现负电荷,右端出现正电荷,并且电荷量大小相等
C.若A不动,将B沿图中虚线分开,则左边的电荷量小于右边的电荷量
D.若A、B接触一下,A、B金属体所带总电荷量保持不变
6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B.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C.1.60×10-19C的电量叫元电荷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教后记:
1、学生对三种起电方式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例举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对点电荷、元电荷、质子电量、电子电量之间关系下节课还要复习。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带电荷,毛皮带电荷.当橡胶棒带有3.2×10-9库仑的电量时,电荷量为1.6×10-19库仑的电子有个从移到上.
2.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电,则()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3.关于电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玻璃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正电,胶木棒无论与什么物体摩擦都带负电.
B.摩擦可以起电,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总是同时带等量异种电荷.
C.带电现象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得到多余电子就一定显负电性,失去电子就一定显正电性.
D.当一种电荷出现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的电荷出现,当一种电荷消失时,必然有等量异号电荷同时消失

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4.5机械能守恒定律学案
学习目标
⒈正确理解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⒉能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⒊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
知识点梳理
1.如图1所示,在伽利略斜面实验中,球沿斜面下滑时,重力做______,物体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球沿斜面上滑过程中,重力做______,物体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如果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球在A、B两斜面上升的高度________.
图1
2.如图2甲所示,以一定速度运动的小球能使弹簧压缩,这时小球________________做功,使动能转化成弹簧的____________;小球速度变为零以后,被压缩的弹簧又能将小球弹回(如图乙所示),这时弹力对小球做__________,又使弹簧的____________转化成小球的________.
图2
3.在自由落体运动或抛体运动中,物体从高为h1的A处运动到高为h2的B处,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的负值,即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也可由动能定理得到重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即W=________________,所以有Ep1-Ep2=Ek2-Ek1,即Ep1+Ek1=________________.
4.在只有________________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________,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________定律,其表达式可以写成Ek1+Ep1=___或Ek2-Ek1=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梳理答案
1.正功增加减少负功减少增加相同
2.克服弹簧弹力弹性势能正功弹性势能动能
3.W=-(Ep2-Ep1)Ek2-Ek1Ep2+Ek2
4.重力或弹力转化守恒Ek2+Ep2Ep1-Ep2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机械能守恒的判断
例题1.如图4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4
A.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乙图中,在大小等于摩擦力的拉力作用下沿斜面下滑时,物体B机械能守恒
C.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解析:甲图中重力和弹力做功,物体A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但物体A机械能不守恒,A错.乙图中物体B除受重力外,还受支持力、拉力、摩擦力,但除重力之外的三个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机械能守恒,B对.丙图中绳子张力对A做负功,对B做正功,代数和为零,A、B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对.丁图中小球的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守恒,D对.
答案:BCD
点评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对单个物体就看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或者虽受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对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就看是否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若有其他外力或内力做功(如内部有摩擦等)且代数和不为零,则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变式练习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这句话的意思是()
A.物体只能受重力的作用,而不能受其他力的作用
B.物体除受重力以外,还可以受其他力的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
C.只要物体受到的重力做了功,物体的机械能就守恒,与其他力做不做功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指的是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可以受其他力作用,但其他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故B对,A、C、D错.]
知识点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例题2.如图5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5
A.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12mv20+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12mv20
解析:物体抛出后运动的全过程机械能守恒,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的机械能表示为12mv20,也等于全过程中任意位置的机械能,D正确;由动能定理知:mgh=12mv2-12mv20,所以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mgh+12mv20,C正确;重力做的功WG=mgh,所以B正确;到达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Ep=-mgh,A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B、C、D.
答案:BCD
点拨明确物体抛出后运动的全过程机械能守恒,注意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变式练习2.假设过山车在轨道顶点A无初速度释放后,全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均可忽略,其他数据如图6所示,求过山车到达B点时的速度.(g取10m/s2)
图6
解析:由题意可知,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仅有重力做功,故其机械能守恒.以圆周轨道的最低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A=mghB+12mv2B
vB=2ghA-hB
=2×10×7.2-3.7m/s
=70m/s.
课堂反馈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重力和弹力作用时,机械能才守恒
B.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合外力为零,机械能就守恒
C.当有其他外力作用时,只要其他外力不做功,机械能就守恒
D.炮弹在空中飞行不计阻力时,仅受重力作用,所以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
2.从h高处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如图所示.若取抛出处物体的重力势能为0,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着地时的机械能为()
A.mghB.mgh+12mv20
C.12mv20D.12mv20-mgh
3.质量均为m的甲、乙、丙三个小球,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相同的动能在竖直平面内分别做平抛、竖直下抛、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则()
A.三者到达地面时的速率相同
B.三者到达地面时的动能相同
C.三者到达地面时的机械能相同
D.三者同时落地
4.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a=2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则在此物体上升h的过程中,物体的
A重力势能增加了2mghB动能增加了2mgh
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增加了mgh
5.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
A重力势能一定减少,机械能可能不变。
B重力势能一定增大,机械能一定增大。
C重力势能一定减少,动能可能减小。
D重力势能一定增大,动能可能不变。
6.质量为1㎏的物体在地面上高20m的地方在一拉力的作用下以7m/㎡的加速度竖直下落5m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改变量是
A5JB10JC15JD20J
课堂反馈参考答案
1.C[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也就是物体可以受其他力作用,只要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之和为零即可,故A、B均错,C正确.在炮弹爆炸过程中,爆炸时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不守恒,D错.]
2.C[初态时机械能为12mv20,由于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物体在任意时刻机械能都是这么大,故C正确.]
3.ABC[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h+Ek1=Ek2=12mv2,A、B、C对.]
4.B5.D⒍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