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毛泽东词二首导学案及答案

小学古诗及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1

毛泽东词二首导学案及答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用心制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毛泽东词二首导学案及答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课题:毛泽东词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寓意。
2.掌握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背诵这两首词。
2.体会文中精炼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
在诵读诗词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蕴含的深刻性。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
yāo娆()qìn园春()惟余莽莽()
稍逊()风sāo()lànmàn()()
今朝()分外()原驰là象()
驿( )站 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 ) 
一任群芳妒(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2.你知道这两首词的写作背景吗?请把它写下来!
3.《沁园春雪》这首词中描写了北国的哪些壮丽景色?
4.请你从毛泽东和陆游的词中找出写梅花共同特征及相应的句子。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疑问: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体会和感受毛泽东的伟大情怀和胸襟。
(2)解释标题并介绍写作背景。
(3)试概括词的上、下阕的意义,了解上、下阕的联系。
3.合作探究
(1)在词的上阕部分,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北国雪景的?
(2)“望长城内外”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有人认为其中“封”、“飘”字用的极好,请你谈谈理由。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原”都是静物,为什么写它们“舞”、“驰”呢?
(5)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一个“惜”字直贯以下七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诗人心目中的“英雄”应该具备怎样的形象?
4.释疑解难WwW.JaB88.cOM

5.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给加点字注音。
蜡()象分()外妖娆()今朝()
2.“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朗读节奏应是()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3.词的上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4.本词承上启下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表达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一个“望”字领起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诗人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像,开拓一层新的意境,表面写雪后天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的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1.导入新课

2.整体感知
(1)解释标题并介绍写作背景。
(2)自读课文,概括词的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3.合作探究(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
(1)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作者的心中春天离开时那么地短。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看,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春归”、“春到”象征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在词人看来,革命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飞雪”也就诗严冬之时,“飞雪迎春到”也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2)“已是悬崖百丈冰”这句话在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提醒:衬托手法)像这样的手法在全词中还有没有?
(3)有人说“俏也不争春”中的“俏”字用的好,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4)比较阅读
比较毛泽东、陆游两位伟大的词人《卜算子咏梅》的异同(其中不同点可以从“梅花的形象”、“感情基调”这两方面着手)。
4.释疑解难

5.教师小结

二、课堂巩固
1.“卜算子”是_________名,“咏梅”是词的_________。词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
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意思是说明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答案
1.làfènráozhāo2.描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等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5.C
1.词牌题目小序
2.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但立意却和陆游的原词相反。
3.B(不是“对比”,而是“陪衬”)

精选阅读

10毛泽东词两首


10毛泽东词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特点。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词作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受到乐观主义教育。
3.把握诗词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品味词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重点难点:
领略词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一幅风雪中盛开的梅花的挂图,录音磁带。
教学方法:
诵读法。在了解作品写作背景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同学回答)下面让我们一睹梅花在风雪中的风采。看完梅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梅花的热爱。
(二)引入课题: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对梅花情有独钟,他用过的地毯、笔筒、茶杯、饭碗、烟灰缸上均见花枝摇曳的梅花图案,这种雅致的“梅花情结”,铭刻着一代伟人生活的情趣和人生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这首咏梅词。
二、介绍背景、词的常识。
这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以后,不满意词中所表现出的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调,因而“反其意而用之”写下了这首词。这是一首政治写意的词,作于1961年。当时,国际上反共反华势力妄图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国内面临着自然灾害。在困难面前,毛泽东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吟诵出与以往诗人迥异的咏梅作品。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唐,盛于宋。词初名曲词或曲子词,后又称为长短句、乐府、诗余等。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词牌、词题、正文。词牌,指词的调子的名称,词的题目也可没有,自苏轼后多有词题。正文常分为几段,一段叫一片或一阕,两段的也称为上阕、下阕。词的句子是长短不齐的句式,但相对于某个词牌来说,全首词共几句,某句几个字又是固定的。词还讲究押韵,讲究平仄。
三、朗读全诗,理解诗作内容与感情。
(一)初读这首词,做到读通。
1.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读这首词,要求读准字音。
3.全班齐读。
(二)自学探究,初知大意。
1.学生默读自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再想想这首词的意思。
2.学生按以上要求自学,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三)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归:返回。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百丈:文中用来形容悬崖很高。
犹:还,尚且。
俏:俊俏美丽。
报:报道,告诉。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2.交流对这首词意思的理解。
这首词上阕的意思是:风雨把春天送回大地,漫天的飞雪迎来了春天。悬崖上已是百丈寒冰,仍然有梅花在枝头俏丽怒放。
下阕的意思是:那俏丽的梅花不与百花争那明媚的春色,她只把新春到来的消息告诉人间。等到漫山遍野百花争艳时,她在花丛中欢笑。
(四)细读这首词,领会情感。
1.反复读这首词,想想词中写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赞扬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2.学生讨论后交流。
教师概括小结:词中写了梅花超凡脱俗、不畏严寒、傲雪开放、不与众花相沉浮的特点,赞扬了梅花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又不居功自傲的高洁品格。
(五)拓展想象,延伸思维。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把这幅画面描述给同桌的同学听。
2.请几个同学站起来描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画面,其他同学评议。
3.请大家试着把这幅画面用简笔画画出来,另外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画。
(六)指导朗读并背诵。
1.请同学们试着给这首词标出重音和节奏。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请几个同学有表情地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评议。
3.试着背诵这首词。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配套练习本课作业。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咏梅
梅:傲霜斗雪、威武不屈——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不居功自傲——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毛泽东主席是在读了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后,“反其意而用之”,也写下了同样词牌名的另一首赞美梅花的词。那么他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陆游的这首词。(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诗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数量最多的人,共写了九千多首诗,也擅长写词,堪称大家。乾道二年(1166年),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免了隆兴通判的官职。这首词中的梅花形象,正是作者受排挤的身世和壮志未就的心境的鲜明写照。
三、布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这首词。
(一)默读这首词,读通句子。
(二)自学这首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补充注释:
驿外:指驿站附近。古代官办的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住宿和换马的处所,称驿站。
寂寞:孤单冷清。
愁:忧虑。
群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
妒:妒忌。
零落:凋零飘落。
故:原来的。
(三)学生汇报各自的自学情况,教师指导。
1.学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正音。
2.检查学生对这首词的意思的理解。
请几个同学试着解释这首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教师作适当提示:
上阕的意思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梅花孤独地开着,漫无目的。已是黄昏的时候了,梅花独自含愁,更带着些风丝雨丝。
下阕的意思是:梅花无意想要与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来妒忌吧。即便梅花凋零飘落,成泥成尘,它的芳香依旧不变啊!
这首词的上阕着力勾勒梅花所处的环境,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再加上黄昏时的风雨,一幅冷落凄凉的画面,隐喻诗人的政治遭遇和不得志的心情。词的下阕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表现出词人不愿同流合污的品格。词中所写梅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使梅花与“我”融为一体了。
四、比较阅读:对比陆游词与毛泽东词的异同。
(一)相同点:
1.都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
2.都表现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
3.都赞颂了梅花的高洁的品格。
4.都以梅花自比。
(二)不同点:
1.梅花的形象不同。陆游:寂寞凄凉、饱受摧残,象征屡受排挤的主战派。毛泽东:傲寒俊俏、积极乐观,象征革命者坚贞不屈斗争的精神。
2.感情基调不同。陆游:低沉孤高。毛泽东: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五、课外作业。
(一)背诵这两首词。
(二)课外阅读毛泽东诗词和其他有关写梅花的诗词。
第三课时
一、导入示例。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长期从事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他写下了许多卓越的诗篇,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二、背景介绍。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三、听录音朗读两遍,整体感知。
(一)听第一遍时,要求读准每个字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二)听第二遍时,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色,初步体味词中所表达的情怀。
(三)教师提问:从气魄上,整首词给你怎样的印象?找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词语?
教师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物。
(四)将上下阕内容各用一个字概括。
教师明确:上阕:物———江山
下阕:人———英雄
(五)提问:江山和英雄之间有什么联系?请用书中的一个词语概括。
教师明确:这个词语是“引”。
四、讨论分析上阕内容。
(一)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教师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二)提问: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教师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三)提问:“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教师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四)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教师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五、分析下阕内容。
(一)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教师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二)提问: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明确:“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三)提问:“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教师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四)提问: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教师明确:评古不是目的,而是为论今铺垫。“俱往矣”一句突转,封建时代的“无数英雄”全部都已过去,再用“数”字引出今朝,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六、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教师明确: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评价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突出主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七、品味揣摩这首词的语言。
(一)提问:这首词表现了白雪皑皑的一个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白、洁的?
教师明确:用了冰、雪、银、蜡、素等词表现白、洁。
(二)提问:作者在写景和评论历史人物时运用了十分贴切和极富形象、饱含感情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试举例说明。
教师明确:写景时,有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副词“惟”“顿”等,形容而贴切。评论人物时,“惜”很有情味,“略”“稍”十分贴切,“竟折腰”“弯弓射大雕”等词组,不仅形象,而且使人浮想联翩。
八、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明确: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九、布置课外作业
(一)朗读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配套作业。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写景:总写——分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总写

承上启下

议论:评古——论今

松鼠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松鼠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2.诵读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3.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热情,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形象生动的说明,准确运用词语。
【学法指导】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作者是如何描写松鼠的,特别让学生学会如何形象、生动的说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驯()良矫()健帽缨()榛()子乖()
榉()实橡栗()蛰()伏苔藓()
2.解释:
驯良:
矫健:
蛰伏:
3.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国著名学者。其主要作品有、
等。本文主要介绍了松鼠、和等特点。

4.摘录文中表现松鼠特点的精彩语句。
5.读完文章,你有疑问吗?请将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你认为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②作者为什么说“松鼠是“讨人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合作探究
①如果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那么你该如何向你的同伴介绍自己呢?

②除了文章中介绍的松鼠特点外,你认为松鼠还具有哪些特点?

4.师生质疑、解疑。

5.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三、巩固练习
阅读语段并讨论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轻快,非常()捷,非常()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A(总老)是()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凉。它们B(常常通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根据课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2.A、B两处应选填:AB
3.松鼠的特点是、、,第二段抓住特征来写。
4.“漂亮”、“驯良”、“乖巧”三个词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5.选文第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从文中找出形象地说明松鼠特点的形容词。(5个)

7.课文第三段讲到“松鼠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禽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棒子、榉实和橡栗”同样是讲吃东西,为什么不把它放到第2段里一起说?

8.划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文中哪一句话具体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找出来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一、课堂助学
1.导入

2.整体感知
①谈谈本文结构上的特点。

②从动作、行为上,搭窝特点上谈谈松鼠给你的感受。

3.合作探究
①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是怎样说明松鼠“讨人喜欢”的“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的。

②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比较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各自不同的作用。

4.师生质疑、解疑。

5.请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你的所得。
二、课堂巩固
①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做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________(蛰伏、潜伏)不动。它们是十分________(警觉、警惕)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________(轻盈、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________(错乱、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1.给文中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2.①②两段都说明了松鼠“乖巧”的特点,请分别指出这两段文字说明的角度。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③段的内容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松鼠的搭窝过程,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语言标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延伸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习题。
当然,挖洞不是针鼹的主要职责。它的食物来源是澳大利亚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澳大利亚每年许多民房被白蚁毁掉,农民们喜欢可爱的小针鼹自然亦有这一因素在内。
针鼹长着一支管状的长嘴。鼻孔就开在长嘴巴的喙尖,舌头也是针鼹的重要武器,可以伸出嘴外一尺多,舌尖上分泌一种很稠密的黏液,用来粘食蚁虫果腹,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它的口鼻可以发现、感受到十分细微的生物电子信号,敏捷地捕捉食物。晚上它睡在灌木丛中的土地里,空凹的原木中,石头缝里,甚至野兔和袋鼠的洞穴中,因为这些动物均奈何它不得。当然,它不去争夺别人的食物。冬季蛰伏,它十分迟钝。在高山地区蛰伏时间长达28周。其实,澳大利亚的冬季并不冷,更无冰天雪地,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的气温还有零上15摄氏度呢。在春天的开头几天出洞找食的针鼹动作较迟缓,出来次数较多。针鼹走动速度较慢,如滚动状,但奇怪的是,它能游泳,像刺毛球一般漂在水上.样子十分逗人。
8月至l0月,是针鼹袭击大型蚁穴的季节。蚁穴中有许多带翼的肥壮蚁后,这些蚁后准备了充足的脂肪养料,准备飞出窝,建立新的家。此时,针鼹用长鼻嘴猛袭蚁巢,伸出它充满黏液的舌头,粘住食物,卷入口腔。在粘住蚁后的同时,也会带入许多脏土屑,但这没有关系。针鼹每天吃许多脏土,脏土既帮助消化,又含有稀有元素。针鼹的胃表皮粗糙.和别的哺乳动物很不同。吃了这样丰盛的晚餐.小针鼹长得很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1.这段文中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2.针鼹的食物来源有哪些?
3.澳大利亚人为什么用针鼹做奥运会吉祥物?
4.语段中主要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5.体会下列标有红色字体词语的准确性。
(1)据估计它一天可吃上万只蚂蚁、白蚁。

(2)针鼹一般在白天活动,一天有18小时外出找食,用鼻子探测寻找蚁类和蚯蚓及其他无脊椎动物。

【参考答案】
 

(二)
1.蛰伏、警觉、轻快、错杂。
2.第①段:过水方法、警觉性强、跑跳敏捷、叫声特点。
第②段: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3.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通过说明这些内容,指出它“也是一种很有用的小动物”,使文章对松鼠的说明更加完整。这样结尾,既照应文章开头“很讨人喜欢”,又点出松鼠的用途,加深人们对松鼠的了解,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密,介绍完整。而生动的描写又一贯到底,显得全文风格统一。
4.时间顺序。解析:抓住关键词“先搬些……再用一些……然后……”即可。

 1.针鼹的寻食(觅食)
2.它的食物来源是草原、丘陵、沙漠、山地中的蚁类、蚯蚓等。包括澳大利亚人恨之入骨的白蚁。
3.针鼹能吃掉让他们恨之入骨的白蚁,保护他们居住的民房。
4.作诠释、列数字、打比方
5.
(1)“据估计”表明以下数据只是推测,没有精确测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一般”表示了只是通常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诗二首》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是时候写教案课件了。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二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诗二首》
鲁 迅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语言精练的特点。
2.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3.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及其含义、作用。
2.难点: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
【正音正字】
矢shǐ磐pán荃quán轩辕xuānyuán孺rú
【词语积累】
我以我血荐轩辕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2.找出这两首诗歌的韵脚。
3.从这两首诗歌中找出比较工整的对偶句。
【课文简析】
《自题小像》是鲁迅年轻时,立志报国、向旧世界宣战的人生宣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两句,用无法逃脱爱神的箭,形容自己和祖国不能不相爱,以此衬托爱国之情深切。“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两句,用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决心,表达自己矢志救国的宏愿。其境界之高、立意之深,为后人敬佩。
《自嘲》回顾自己不平坦的经历,曲折地表达了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决心。题名与诗中的自嘲文字,显示了作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文字功力。
这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自题小像》是直抒胸臆;《自嘲》则是曲笔言志。
【思维训练】
1.如何理解下列诗句?
①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我的心无法逃脱神箭,尽管故乡风雨交加晦暗我还是坚定如磐石。“神矢”指古罗马爱神射出的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对祖国深挚的爱,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将希望寄托于民众但当权者却不能理解,我将自己的鲜血献给祖国。“寒星”比喻民众;“荃不察”引用《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斎怒。”“荃”指君,也可以指臣;有人说本诗也是指民众。“轩辕”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黄帝。这里指代中华民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民、对祖国强烈的爱。
③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运道不好还能有什么要求,没有翻身已经碰破了头。这两句诗写出自己背时倒运地奋斗着,无私地为祖国的富强而战斗。
④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这两句诗与“未敢翻身已碰头”都是“运交华盖”的具体表现。
⑤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诗写出诗人对敌人决不妥协的战斗态度、对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精神。
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受反动派的迫害到处躲避,只有小楼才是自己的天下,可以不管外面政治气候的变化、交替。这是自嘲,也是讽刺、攻击国民党反动派一味躲避、不管祖国危亡的消极行为。
2.《自题小像》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情怀和志向?
这首诗表现了鲁迅虽身在国外,仍心系祖国愿意为祖国富强流血牺牲的情怀和志向。
3.《自题小像》中哪些词语象征祖国人民?运用了什么典故?
《自题小像》中“故园、寒星、荃、轩辕”这些词语象征祖国人民。
“荃不察”引用《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反信谗而斎怒。”
4,《自嘲》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和志向?
《自嘲》曲折地表达了诗人与敌人战斗到底、决不屈服的斗争决心和对人民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情怀。
5.《自嘲》中“运交华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运交华盖”的具体表现是:“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6,这两首诗歌前后跨越了30年时间,鲁迅的理想有什么变化?
鲁迅从一个充满报国热情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在文坛第一线叱咤风云的斗士,面对严酷的现实,他变得既有坚定的、无所畏惧的爱国之心,又有成熟的、冷静犀利的批判意识。
7.为下列各字组一个四言短语,最好是成语。
①矢( 矢志不渝众矢之的有的放矢 )
②磐( 坚如磐石 )
③辕( 南辕北辙 )
④孺( 妇孺皆知 )
8.请以《自题小像》为题,写一首短诗。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预习《有的人》。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