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显微镜知识总结

幼儿园知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显微镜知识总结。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显微镜知识总结”,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显微镜知识总结
(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
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1.操作步骤:
(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1、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解析:光照明亮时,必须将视野变暗才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中的内容物,因此换平面镜和小光圈。本题答案D。
2“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目标数量少,难以找到目标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在视野中寻找目标都不太方便
解析:低倍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必须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然后再换高倍镜。本题选项中B不合理。
3、将“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A、bB、dC、qD、p
解析:显微镜下所看到的物象是上下颠倒,左右颠倒的,因此本题应选C。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2、.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应注视的部位是()
A.镜筒B.目镜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3、(多选)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中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就看不到了,则此异物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B.物镜上C.实验材料中D.反光镜上
4、填表比较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
镜头长度工作距离视野亮度视野范围细胞大小细胞数目
低倍物镜
高倍物镜WWW.jab88.com


1、.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D.③④②①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3、低倍镜改用高倍镜观察后,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细胞大小和视野亮度的变化分别是()
A、增多、变小、变亮B、增多、变小、变暗
C、减少、变大、变亮D、减少、变大、变暗
4、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核糖体
5、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转为B,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移动玻片标本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③转动转换器④转动细准焦螺旋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B.②③④⑤
C.④③①⑤D.③②⑤④
6、大部分的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处理(如将标本切成很薄的切片)。洋葱表皮、水绵、酵母菌等材料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是因为()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7、(多选)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原因不合理的是()
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
8.(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9、某同学在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在视野的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____。
(2)换高倍镜观察时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生这种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观察生物标本时,小王发现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他想先判断该污点到底在物镜上、目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然后再清除污点。对此,小王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污点在目镜上吗?
作出假设:假设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是目镜上的。
实验过程:(1)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手转动目镜;
(2)观察视野原处的污点,随着目镜的转动而移动。
得出结论:此污点是在目镜上。
问题:在上面探究过程中,若视野原处的污点不随目镜的转动而移动,则假设不成立,对污点是在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要进行进一步探究。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展阅读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1、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图3.5-1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
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
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
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有关显微镜观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师]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看书后讲解.
[生]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显微镜成像原理
一、显微镜
原理:物镜f<u<2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目镜u<f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放大(放大镜)
[师]继续提问问题
望远镜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是一样的吗?
学生看书后回答
[师]看投影课本图,仔细观察分析的结论.
[生]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生]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
[生]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
[生]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生]我们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生]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生]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都叫物镜和目镜,但有不同的地方,显微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像.作用是使物体进行一次放大.望远镜的物镜,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像,作用是把远处的物体与眼睛的距离拉近.目镜都起放大镜的作用.
[师]就同学们所讲,望远镜的物镜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是力求把物镜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星.
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望远镜成像原理
二、望远镜
原理:物像: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目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师]望远镜观看的对象在远处,无法移近,要看清楚就要尽可能多地收集远处物体发来的光,观察宇宙中的星体时更是要这样.因此望远镜的物镜总是做得尽可能大,用玻璃不可能制成直径很大的透镜.因为大块玻璃质地不均匀,会导致透镜折光不好,使看到的像有扭曲,为了消除凸透镜成像的缺点,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它的物镜不用凸透镜而用凹面反射镜,也使光在目镜焦点处成实像.
[师]在地面上用望远镜观察星空时,星体发来的光在穿过大气层的时候,要被吸收一些,还要受到不规则折射的影响,因此大大影响像的质量,为改进对星体的观察,1990年美国向太空发射了一台望远镜,叫哈勃太空望远镜.
三、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
显微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f<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①物镜原理u>2f
②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物理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设计]
望远镜和显微镜是透镜的重要应用,不需要学生对他们的原理了解很深入,重点在于能够动手制作望远镜和凸透镜,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前调查。
要求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望远镜、显微镜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2)课堂猜想,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如何制作望远镜、显微镜。而且还有多种途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有关常识。
2.会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3.对透镜的应用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操作愿望,体会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具、学具、实验器材]
1.学生用器材:(每桌一套)凹透镜一只,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透明的塑料架一个,
2.教师演示用:望远镜,显微镜(实物)。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透镜自制望远镜,显微镜。
[课前研究课题]
1.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发展史。
2.调查望远镜、显微镜的应用。
[教学过程()]
共同探索过程教师导航学生活动说明
一、投石问路
师问:我们前面学习透镜有那些作用呢?
生答:(1)可以用凸透镜制作照相机,它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制成的。(2)用凸透镜可以将物体放大。(3)用凹透镜来矫正人的视力。(为本节课作铺垫。)
师说:神话故事《葫芦娃》中有一位葫芦娃有特殊的本领,他有千里眼,能够看到很远以外的东西.设问:大家想不想拥有和他有一样的本领呢?
生答:想!
师:我们只需要借用一特殊的工具就可以实现大家的愿望,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望远镜!(板书)-----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望远镜(telescope)引出与望远镜相关的物理名称
这是大家平时见到的双筒望远镜(展示实物)。我们注意观察它有几个透镜构成的?什么样的透镜呢?(展示望远镜的框架图)这两个透镜有特定的名称,靠近眼睛的透镜,我们叫它目镜;另一个叫物镜,因为靠近被观察物体。
生:有两个,都是凸透镜。
实物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印象,再用课件展示双筒望远镜的框架图(突出透镜,忽略其他的器件,避免新的难点出现)。
师问:哪位同学用过望远镜的?用过的举手。哪位同学能够给大家介绍以一下你所知道望远镜的知识呢?
大多数同学都举手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介绍自己找到的信息资料。
课前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课件的形式展现。
学生探究实践营造探究氛围
师: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如果我们身边有透镜,自己能不能用透镜来组成望远镜呢?如果能,哪怎么样组合呢?首先大家观察一下你身边有那些透镜,有几个?大家按照我的要求组合透镜观察物体,注意透镜的变化和每个透镜的位子!
1.先取用一只凸透镜和凹透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个透镜间的距离,直到看的最清楚为止。你看到远处的物体有什么变化?它的作用和什么使一样的呢!我们可不可以用透镜自己做望远镜呢?怎么做?我们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制造望远镜,那么,把两个透镜调换位子,凹透镜作为物镜,以凸透镜作为目镜可以么?大家试一试!那么两个凸透镜可不可以制作望远镜呢?如果可以怎么组合呢?我们按照前面的做法来试一试,看看到底是否可行?可以作成望远镜么?认为可以的,你是如何组合两块不同的凸透镜的呢?其他同学试一试,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缓慢调节两透镜的距离。看行不行?谁能总结一下,我们有几种方法来自制望远镜?
生: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学生动手操作
生:远处的物体变近了!生:望远镜生:可以!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学生操作。生:一片模糊,不可以学生操作生:可以!还有说:不可以!生: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调节两透镜的距离就可以了。
学生按要求操作。生:远处的物体变近了!生:两种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2.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
设疑,激发学生兴趣。两透镜之间移动不能快,使人头晕!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师不断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探索。

(二)显微镜(microscope)
在用两凸透镜做望远镜试,看不清的同学你试如何摆放凸透镜的?大家按照这样的方法组合透镜,来看你们头发丝,你会有什么发现?恭喜大家,你们制造出了一个显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我们不可以看见远处的物体,但是我们可以看见细小得物体。这就变成了显微镜。现在手边只有一只凸透镜能不能制作凸透镜呢?
生: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学生操作
生:头发丝变的很粗。
(用学生的矛盾和疑问引入显微镜。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功的感觉,激发探索的欲望!设疑、学生思考)
小小发现
大家在这个透明的塑料盒上滴一滴水,在把旁边带有小箭头的纸片放到它的正下方,看箭头有什么变化?这个水滴的作用和什么是一样的?我们再试着用大凸透镜作为目镜来观看水滴,缓慢调节透镜和水滴的距离,你回看到什么现象?我们把箭头换成头发丝,观察一下?在我们缺少凸透镜的条件下,怎么制作显微镜呢?

小结:

原来自物体的光先通过物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通过目镜又一次被放大,这样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比实物大很多倍。(展示显微镜实物)这个就是我们生物实验室用的显微镜,哪为同学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关于显微镜的有关知识。
生:变大了。生:凸透镜。生:箭头变的特别大。生:头发变的很粗。生:可以用小水滴等代替凸透镜。学生介绍。(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件叙述。
学生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生:学会了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

1.凹透镜作为目镜,以凸透镜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望远镜。

2.以焦距较小的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大的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望远镜。

3.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焦距较小的作为物镜,可以作成显微镜。

4.没有透镜,我们可以找生活中的物体来代替。(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课后巩固。
回家后,利用透镜制做望远镜和显微镜。没有透镜的,我们可以找一些透镜的替代品!
有关知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作用:可以将远处的物体变的很近。用一架好的双筒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见月球上的环行山,还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星星。
2、发展史:
(1)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制造商无意间通过凹透镜(作为目镜)和凸透镜(作为物镜)看远处的物体,意外的发现远处的物体变近了,从而导致了望远镜的发明.
(2)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他用自制的望远镜(如图4—18所示)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由于伽利略长期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没有采取保护措施,晚年时不幸双目失明.
(3)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凸透镜代替凹透镜作为目镜,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如图4—19所示.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于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称开普勒望远镜.
(4)请大家图4—12,这个外形很像雷达是射电望远镜抛物面天线,经计算机连接可以组成一台超级望远镜.
(5)请看图4—21,这个就是哈勃空间望远镜,1990年被送入太空,使我们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
二.显微镜。
1.20世纪90年代研制的超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放大率可达1500倍,使人能直接观察到原子。
2.982年发明了隧道显微镜,不仅分辨率高,而且可以操纵单个原子或分子,改变物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