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

小学五年级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全套教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
教师寄语:
探索人类起源,开创世界未来。
教材分析: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许多问题目前尚无定论,为此本章注意突出有关的基本观点,即人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森林古猿,并指出可以用古人类的化石和遗物作为证据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本节内容具有开放性,指出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目前仍有许多争议,这是正常的。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故本节重难点是人类的起源、证据、进化的过程。本节内容常以选择或简答的形式考察人类起源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人类起源于古代的森林古猿,能说出人类起源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及探究活动,找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请阅读课本1---5页回答以下问题:
1、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思考:人从生物圈中获取、、。
2、19世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仔细比较了与的相似处之后,提出人类与有着共同的祖先??。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分布在、、等地区?它们的过着生活,吃的是。
4、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呢?
二、合作探究
(一)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页插图并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类人猿资料,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完成下列问题:
1、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
3、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三方面不同。现在,人类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为什么?。
4、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的证据是。
(二)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4?5页,各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分析总结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的证据。(每组选一人阐述本组观点,其他组成员补充。)
提示:
1、设想当时森林古猿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环境的改变如何迫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
3、森林古猿下地生活中又遇到了哪些问题?
三、拓展创新
1、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还能再进化成人吗?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
2、用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知识,谈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还能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为什么?
3、曹植有首诗,批评哥哥曹丕对他的迫害:“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人猿同根,人类应怎样对待珍稀、濒危的现存猿类呢?
4、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20世纪7年代之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古人类起源于亚洲,因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如“北京猿人”化石等。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其后又在这一地域发掘出了大量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而其他地区一直没有发现这么多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1987年国际学术界形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即人类的始祖在非洲,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近年来,随着新的化石证据的发现,以及对古人类和现代人群基因的比较研究,对人类的起源又有不少争议。有人对非洲起源说提出争议,不少人仍然赞同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
根据上面的短文,你能判断下列陈述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
(1)古人类“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
(2)“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
(3)其他地区没有发现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4)其他地区没有200万年?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5)亚洲的直立人上从非洲迁移过来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A.大象B.金丝猴C.黑猩猩D.阿拉伯狒狒
2、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类人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5个月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B.人和类人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C.类人猿比人高等D.现代的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3、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生活环境的改变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D.身体结构的变化
4、最早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的是时代的古人类:
A.“东非人”B.“南非人”C.“露西”D.北京猿人
5、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古猿的树栖生活
B.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
C.古猿从树栖到地面,四肢行走转变为直立行走
D.产生了语言
6、(2006山东济宁)在以下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代类人猿,如同其祖先一样,仍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从林生活
B.“露西”时代的古人类已经可以制造简单的工具
C.“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已经能够用火,并且产生了语言
D.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的其他生物,环境对人类没有影响
二、非选择题
1、进化论的建立者是,他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它的生活环境是,现在类人猿仍过着的生活。
2、森林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是怎样进化成人类的,根据你对课本的认识和理解,其进化的历程是怎样的?。
3.化石,是由我国的地质学家李捷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裴文中、贾兰坡等存北京西部发掘的。
4.下图是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请回答:
(1)A的生活方式是由以生活为主转变到生活,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2)由图中可看出,人类的体型一代一代地向着的方向发展,这样肢得到解放,促进了的发育,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的工具越来越复杂;衣着上由发展到。
(3)黑猩猩能利用树枝取食洞穴内的蚂蚁,与人类使用工具的不同是。
(4)A~G中大脑的重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六、学习感悟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B)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森林古猿2、树栖为主
3、运动方式、制造工具的能力、脑发育的程度人类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它们没有生活环境4、化石
(二)略
拓展创新
1、不能。现在的环境与当时的条件不同了。
2、2000万----1000万年前的地质变化,导致了地球上自然环境的改变,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到地面上生活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从而使人类起源成为可能。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不断改变环境。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超过所有其他生物是人类在与环境的斗争中,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在群体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了语言,增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火的使用改变了古人类的饮食,促进了脑的发育,制造和和使用工具以及语言的交流也促进了脑的发育,反过来脑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了制造和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
3、答:曹植把自己比做豆子,把哥哥比做豆茎,釜中的豆子对釜底的豆茎说:“我们本是同一棵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急于煎熬我,把我煮烂呢!”这首诗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来像手足一样生于一体之上,所以不应该互相残杀。人猿同祖,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近亲,也是生物圈中的成员,同样享有在地球上生存、繁衍的权利,人类应加大对现代类人猿等各种野生生物的保护措施,如加强宣传的力度,贯彻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它们生活的森林环境,坚决制止一切破坏它们生存的行为等。
4、(1)、(3)是事实;(2)、(4)、(5)是观点。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C2、B3、A4、C5、C6、B
二、非选择题
1、达尔文森林古猿热带丛林树栖为主2、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产生语言
3、北京猿人化石周口店的龙骨山
4、(1)树栖下地环境的改变
(2)直立行走前肢脑使用和制造赤身裸体懂得御寒、遮羞(3)天然工具(4)ABCDEFG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
教师寄语: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让生命因学习而更精彩!
教材分析:“人的生殖”不仅是7年级(下)生物第1章的一个重点,也是7年级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上具有重要教育意义的一课。上好这一课,无疑对学生高尚情操的培养,正确爱情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良好社会道德感、责任感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以父母生育、养育我;我敬爱、报答父母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喧染气氛的作用,前后呼应,把人体生殖知识的教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说出它们的功能;
2、描述受精过程以及胚胎发育过程。
能力培养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培养观察读图能力;
2、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培养尊重妇女、敬爱父母的情感。能与父母交流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男、女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和?因为?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因为。
3、男性生殖细胞(精子)跟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的地方是?精子由进入。受精卵形成后在中向下移动,经过分裂形成,最终在“安家落户”。
4、胎儿在母体子宫内获得营养靠。
5、你认为妇女在怀孕期间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
(一)生殖系统
(1)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3图,标出IV-4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2)仔细观察课本第9页的IV-5图,标出IV-6图的各生殖器官名称。
(二)生殖过程
1、阅读课本9--12页,完成下列各题:
(1)含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缓慢通过,在与相遇,其中的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这个过程叫,场所是。
(2)受精卵进行,发育成胚泡,胚泡从输卵管移到子宫并植入,这个过程叫,场所是。胚泡继续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
(3)周大的胚胎开始呈现人的形态,被称为。
(4)怀孕周(即天,不够个月),胎儿成熟了。成熟的和从母体的排出,这个过程叫,场所是。刚出生的小孩叫。
2、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怎么“吃喝”、呼吸、排出废物?
三、拓展创新
1、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怎样报答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
2、正常的人有生育能力,但有的夫妇由于身体的原因不能如愿。然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可以给他们带来福音了,看课外阅读“试管婴儿--谈现代辅助生殖技术”。思考:
(1)、试管婴儿怎样形成的?
(2)、生物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吗?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2、男性生殖系统由、、、尿道;阴茎、、、等器官组成,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
3、女性生殖器官包括、、、等,女性主要生殖器官是。
4、输卵管与和相连,输送卵细胞。
5、人类的生殖过程主要包括、、、等环节。
6、睾丸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精子B.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C.储存精子D.只分泌雄性激素
7、卵巢的主要功能是()
A.只产生卵子B.只分泌雌性激素
C.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D.输送卵细胞
8、人体内卵细胞完成受精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9、胚胎最后着床的位置是在()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0、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子宫B.卵巢C.输卵管D.阴道
11、人的胚胎发育开始于()
A.卵细胞的产生B.子宫内C.精子的产生D.受精卵的形成
12、胚胎发育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A.母体B.胎盘C.卵黄D.胚胎自身
13、胎盘位于()
A.子宫内膜B.胚胎上C.子宫壁外D.脐带上
14、能分泌性激素的器官是()
A.子宫和睾丸B.输卵管和输精管
C.前列腺和贮精囊D.卵巢和睾丸
15、胚胎大约在母体子宫中发育。()
A.360天B.280天C.300天D.266天
16、某女性生了一对一男一女的双胞胎,其原因是()
A.一个受精卵分裂为两个独立的个体
B.一个卵细胞和两个精子受精
C.两个卵细胞和一个精子受精
D.两个卵细胞分别和两个精于受精
17、卵巢位于()
A.腹腔内、脊柱的两侧B.一对输卵管的上方
C.盆腔内、子宫的两侧D.子宫内膜内
18、胚胎发育多长时间开始具有人形()
A.两周之后B.六个月之后C.两个月之后D.九个月之后
19、胎儿从母体产出称()
A.孵化B.分娩C.羽化D.出生
20、一端连接着胎盘,另一端连接着胎儿,在母体和胎儿之间运送氧和养料及二氧化碳和废物的结构是()
A.羊水B.脐带C.胎盘D.卵巢
21、为什么怀孕妇女不能吸烟、喝酒,不能随意服用药物?
22、试管婴儿就是在试管中培育出一个孩子的说法,对吗?
六、学习感悟
第二节人的生殖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1、(1)精子子宫输卵管卵细胞精子受精卵受精输卵管(2)分裂子宫内膜怀孕子宫内膜
(3)8胎儿(4)4028010胎儿胎盘阴道分娩阴道婴儿
2:胎儿是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
拓展创新
1、尽自己所能报答、孝敬父母。如:尽量多帮助他们做家务,不让他们生气等。
2、(1)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2代孕母亲与给予遗传基因的母亲之间的问题。
达标测试
1.胎盘
2.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附睾阴囊睾丸睾丸
3.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卵巢
4.卵巢、子宫
5.产生生殖细胞受精胚胎发育分娩
6.B;7.C;8.C;9.A;10.A;11.D;12.A;13.A;14.D;15.B;16.D;17.C;18.C;19.B;20.B
21.因为酒中有酒精,吸烟有尼古丁、CO等会对孕妇体内的胎儿产生不利影响,某些药物也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22.不对。试管婴儿是用人工方法将精子和卵细胞分别从人体内取出,在体外创造适合的条件使卵细胞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将胚胎移植到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
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
教师寄语: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短的青春,去发挥无穷的智慧。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和“健康地成长”,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青春期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在他们身上渐渐体现出来,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并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的方式,探讨青春期发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青春期的形态功能发育是本节的重点。形态发育的特点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变化情况并结合课本进行讨论总结;功能发育的特点同样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变化情况来分析;对于青春期的性发育,老师要明确指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已有生殖能力,但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发育完善要到25岁左右,这样有助于学生从生理角度去理解提倡晚婚晚育的道理。
本节内容中有一些是目前阶段学生比较敏感,同时也是比较困惑的内容,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又羞于向别人叙说,因此,心理难免会产生负担,要让学生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正常的,要让他们放下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能力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观察、思考、分析、语言表达等能力。
情感态度:
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
2.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什么是遗精?
2、什么是月经?
3、女生在月经期如何保护自己呢?
4、思考:最近你身上有没有出现这些现象?
男生:身高突增,声音嘶哑,有喉结,半晚“尿裤子”,心情烦躁。
女生:身高突增,声音变尖锐,乳房发育,出现月经,有心情不想和父母讲?
二、合作探究
(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分析课本14页的某地男女生身高生长速度曲线图以及睾丸和卵巢的发育趋势图,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某地男生身高突增的年龄比女生要_________(晚/早)。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发育有关。
2、-----------是青春期的显著特点,另外_________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它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黄金时期。出现正常的生理现象:男生出现_____________。女生会来_______________。
3、思考:如果你是一位男同学,发现有女同学因为来月经而影响体育锻炼和劳动时,你会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试演小品体味成长的烦恼,领悟生活真谛。看完后讨论回答这些现象体现出我们怎样的心理变化?
小品1《父亲和儿子》(儿子正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爸爸进来)
父:大龙,你的作业写完了吗?子:写完了!(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父:写完了?拿给我看看。子:告诉你写完了就写完了,真罗嗦!(无奈地去拿作业了)
(递给了爸爸)全是英语,你能看懂吗?父:这孩子,越来越不懂礼貌了。
子:爸,老师叫你明天去学校。父:怎么,又打架了?
子:不是,你明天去学校就知道了。
(第二天)
父:(父亲拍着儿子的肩膀)好小子!获得英语竞赛第一名,回家也不和爸爸说一声,让爸爸也高兴高兴。儿子,跟爸爸说说你是怎么获得竞赛第一名的?
子:那是小菜一碟,有什么好说的。
小品2《母亲和女儿》
母:林林,今天外面太冷了,快把毛裤穿上,以防感冒。女:不,我不穿,我不冷。
母:(生气,训斥)不冷!你到外面试一试,就知道了。我告诉你啊,你不穿,感冒了可别找我。
女:(看了一眼,嘴嘟囔起来)谁用你管!(转身就跑)母:哎,吃早饭呀!这死丫头,越大越不听话。
女:要迟到了。(急忙走出去)呀!冷死我了!(冷得直哆嗦)
(回家)
女:妈,我感冒了,我头痛呀!(做出难受的样儿)母:哎,这孩子,有病又得找妈妈吧。
三、拓展创新
许多有成就的人,就是在青春期内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青春期内开始取得成就的。著名诗人王勃在19岁时写下了《滕王阁序》;李世民在18岁时任军队的总指挥;马克思在17岁时写出了富有哲理性的文章--《青年在择业上的考虑》;恩格斯在19岁学会了IO种外国语言;列宁在18岁时投身俄国的革命等。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青春期更是非常短暂。你们怎样做才能利用好这人生的黄金时代呢?
四、归航拾贝
你的收获是:
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是因为()
A.是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B.是人的大脑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
C.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
D.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最好时期
2.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要()
A.了解性知识
B.与结异性同学交往
C.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工作上
D.获得适合自已发育必要的知识。
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声音发生变化是与什么有关()
A.大脑B.心脏C.肺D.性器官
4.青春期身体生长发育快,所以在青春期要加强()
A.营养B.卫生C.锻炼D.休息
5.遗精是指男子进入后,有时在睡梦中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6.月经是女子进入后,每月次的来潮的现象。
7.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相同。
8.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我们要,长。
学习感悟
第三节青春期学案(B)答案
合作探究
(一)1、晚生殖器官2、身高突增神经身体发育智力发育遗精月经3、略。言之有理即可
(二)体现了青春期的独立性、依赖性和闭锁性
三、拓展创新略
达标测试
1、D2、C3、D4、C5、青春期精液
6、青春期一7、不8、努力学习才干树立远大理想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序言

俗语云:“万事开头难”,地理学科作为自然和人文交叉学科,在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中扮演着一个相对“尴尬”的角色:初中不受重视,因为中考不考;高中则因为初中基础不好,成为高考薄弱学科,也受尽歧视。作为一线老师,我们无法更改考试制度,学科特色还许我们去体现,唯一的办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你,使其把学习地理当乐趣!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白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谈话式

课前营造气氛: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部分片段。
上课铃响:屏幕出现欢迎画面:欢迎同学们进入地理知识殿堂!(营造友好氛围)
地理学科是学什么的呢?《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歌的歌词给我们做了一定方面的回答!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下面我们带着问题再一次去听听:根据你的了解判断,歌词中哪些属于地理学科研究的问题?可以解决的问题?师生互动,根据具体情况对话,让学生窥地理科学殿堂一角,激发学生求知欲!
解决关于学习地理的几个问题:
地理学科学什么?
一、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
用屏幕显示问题和课本图片,给学生分析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
问:右边的图片,说明了一个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特长.你能分析它的地理原因吗?
●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日本人爱吃鱼,市场上的海产品琳琅满目。
●国际中长跑中,来自东非高原上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
●这些漂亮的服装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
学生的分析有合理的、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教师该肯定的要肯定,即使说错了,也要巧妙地利用别的学生给以纠正,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也不用吝惜赞美之词,至于答案,老师不必说出来,反是留给学生,留个悬念。
学了这些有什么用?
二、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让学生说。
三、学会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成因
今后每节课前都进行“地球人考察”活动,屏幕显示“方舟计划”,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公元2070年,地球人口已达100亿。由于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盲目发展,尽管人类在2070年科学、技术、经济达到很高水平,但,孕育人类的自然界已破坏殆尽,再也无法承担这庞大的人口压力。同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人们行为失范……人类和地球面临着毁灭的危机。
幸运的是,人类此时已经拥有自由航行于太空的能力。于是,全球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方舟计划”,准备把地球上的一部分(约1亿)普通公民迁移到别的星球上去。为了不重蹈地球命运的覆辙,全球委员会决定:这1亿人要经过严格挑选和考查,“合格地球人”考查于是展开……”
今天,我们从娃娃抓起,在同学们之间也来考查一番,希望我们的考察训练能够让同学们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人,为地球发展贡献出我们应有的力量,使“方舟计划”不需要实行,让我们和地球和谐发展。
四、装上地理头脑
举例一:展示课本图:“风沙掩埋了古文明”,问: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学生七嘴八舌:
1.尊重自然规律。
举例二:听老家姑姑谈家乡变化
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3.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4.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以上4条比较抽象,不用多解释,也不需要学生掌握,在以后的教学和学习中需要应用到。

本节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不知道该对学生说些什么!本着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为原则,课堂上注意随机应变,不必要求学生掌握什么记住什么,只要这节课下来,学生对老师、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节课就算上成功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思路
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教学辅助材料: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有关课程课件(自制)等
教学辅助媒体:投影仪、幻灯机、计算机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教师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师活动:分好四个组,将课本上四幅图用多媒体或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各组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图2:“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第一组讲述: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教师补充小结并引导: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第二组讲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教师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第三组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第三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第四组的代表上来为我们讲述。
第四组同学代表回答
教师讲述:现在我们进入了太空可以在空中看到完整的地球并为地球拍了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四个组的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习先辈,对待任何事物要科学,要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还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理,取得成功。
教师承转:我们认识了地球是球型的,那么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标准的球体呢?(可加入学生讨论)我们现在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一般来说,人们往往用表面积、周长、半径等数据来说明球体的大小。大家看到课本第3页图1.2,说明地球究竟有多大?
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地球大小数据的图或挂图,然后让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因此,准确地说,地球应该是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当然,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例如:赤道半径只比北极半径长21千米,如果把地球缩小成地球仪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板书: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稍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启下;下面我们一起形象地看看地球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活动:出示地球仪并展示给同学们看。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地球仪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说明: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比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是有地轴的,而现实中并没有地轴。
教师提问:根据自己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试着给地球仪下个定义。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地球仪是人们按照地球的形状,并且以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名称。地球仪可以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整个地球的全貌,还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今后,我们经常要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习有关地球仪的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作业设计:参照课本的活动,回家制作一个小地球仪,下节课带来,并比比看谁做的最好。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
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全套复习资料


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库
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
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气体交换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②相同③不采取任何处理(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
2.(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
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2分)
(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
(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答案:(1)甲组(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
3.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回实验室。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
无色瓶褐色瓶
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平均值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平均值
明亮处/只87988.012131.8
阴暗处/只23122.098978.2
(1)观察上表中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鼠妇喜欢明亮处”的结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回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
(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瓶。
答案:(1)适应(2)褐色(或深色)
4..随着去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2010年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我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又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优势,将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12分)
资料一:海南岛气候条件特殊,“四时常花,长夏无冬”。年平均气温在24C左
右;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约110-140千卡/平方厘
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60%。
资料二:据2003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野生维管柬植物有4600种,占全国的
15%,其中海南特有种60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6种,国家二、三级保护42种;陆栖脊椎动物有566种,其中两栖类有37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4种,占全国的33%;鸟类349种,占全国的30.7%;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
资料三:我省森林总面积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热
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我省将继续加强林业
建设,增加碳汇能力。将二氧化碳储存于生物碳库是建设海南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积极有效途
径。通过实施热带雨林等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进
一步增强海南林区作为碳库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资料四:我省有着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可发展生物物质能源;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可发展清洁能源;还有发展潜能无穷的海洋。目前,6万吨生物柴油、东方风电、海口光伏发电等项目正抓紧建设。
(1)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林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根据资料二,说明其显著的特征是。
根据资料三,说明其主要功能优势是。
(2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省不仅有“绿色王国”之美誉,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从资料一和资料四可知,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我省风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项目建设;阳光充足,有利于开发项目建设。
(3)走进“低碳生活”,你的行动是

答案:(1)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丰富碳~氧平衡能力强(2)风电太阳能光伏
(3)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
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与“低碳生活”有关的保护环境行为(能答出其中
某一方面的具体行为的合理答案,均可得满分)
5.(8分)某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兴趣,经常做一些生物学小实验,这次他们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
(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如图11甲所示。
(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
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
请回答问题:
(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11乙)。请写出图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别来自大豆胚的哪些组成部分。
①;②;③。
答案:(1)光光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无关
(2)A与C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
(3)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
6.(6分)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_____?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和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____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__
(填“没有”或“有”)影响。
答案:(1)温度(2)AC(3)空气(或氧气)(4)光照没有
7.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全品中考网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吏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答案:(1)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
(2)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
(3)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
8、下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
回答相关问题。(本题共3分)
(1)图乙细胞结构中的④表示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作用的场所。
(2)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
A.图甲A呼吸作用的效率
B.图甲B蒸腾作用的效宰
C.图申C光合作用的效率
(3)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B。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
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D。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答案:(1)光合作用(2)C(3)A
9.(6分)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_。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叶绿体(2)水二氧化碳(3)淀粉氧气(4)叶
10.右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请回答下列问题:全品中考网
(1)甲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2)乙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3)丙处蓝(填“变”或“不变”),原因是。
(4)此实验中的两组对照分别是和。
答案:(1)不变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2)不变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3)变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4)甲丙乙丙
11.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请根据光合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2)请写出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物质①②。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有光无光均可B.有光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线粒体B.叶绿体
(5)图中的①和②进出叶片的“窗口”是由保卫细胞构成的____;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填“导管”或“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答案:(1)叶(叶片)(2)①二氧化碳(C02)②氧气(02)(3)B(4)B(5)气孔、筛管
12.右图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某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在白天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B为氧气,则A为,C为。
(2)在白天光照条件下,根吸收的水分向上运输到叶的主要动力是来自于叶片的作用。在此作用过程中,B为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3)从上述可见,在白天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种生理作用。
答案:(1)二氧化碳有机物(2)蒸腾水蒸气(3)3

三、实验探究题
13、(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
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然后将
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
在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3)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水分是通过
叶片上的散失的。
答案:(1)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乙二氧化碳(2)黑暗光合作用(3)蒸腾作用气孔
14.(7分)生物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员老师的帮助下,选取栽培于花盆中正常生长的牵牛花为实验材料,设计了如图10所示的实验装置,接着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装置放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甲、乙、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2)在光下放置数小时后,发现两玻璃瓶的内壁上有小水珠,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叶片甲滴加碘液后出现的现象是,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叶片乙、丙滴加碘液后分别出现的颜色变化是,这说明。
(5)要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结果,装置中两个玻璃瓶上的塞子要密封好,目的是

答案:(1)消耗掉叶片内的淀粉(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液体的蒸发(只答一项不得分)(3)铝箔遮盖的部位不变色,其余部分变成蓝色光合作用需要光(4)乙叶片不变色,丙叶片变成蓝色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5)防止二氧化碳进入瓶中
15.(7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因受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方案,但实验要在认同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进行,以下是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前依次进行的对话,请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1)乙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称之为,实验的变量是。
(2)甲同学提出的检验方法,应该是受“”实验的启发,利用了
的特性。
(3)丙同学是对实验结果的猜测,猜测或假设一般是根据
作出的。
(4)丁同学的观点是消除叶中原有淀粉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科学性。消除叶片中原有淀粉的方法是。

答案:(1)对照实验光(2)观察种子的结构(测定种子的成分)淀粉遇碘变蓝(3)已有的知识或经验(4)叶绿素将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

七年级(上)识图题-题库
植物细胞膜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1.植物细胞有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细胞膜的作用:控制物质尽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3.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是因为液泡中有细胞质。
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5.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6.无论植物还是动物细胞中都有线粒体。
7.根主要吸水部分是成熟区,因为有大量的根毛。
8.根尖的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
9.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10.根生组织的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
11.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
12.种子的表面的一层皮是种皮。
13.胚实际上是一个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有的种子还有胚乳。
14.玉米种子实际上是一个果实。
2
桃花的基本结构
15.一朵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的。
16.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
17.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的雄蕊和雌蕊是最重要的。
受精的过程
18.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达到胚珠。
19.胚珠里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20.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
木本植物幼茎的切面示意图
21.韧皮部的筛管由上往下运输有机物。
22.木质部的导管由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23.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的韧皮部细胞。
3
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24.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形成的空腔。
25.叶片下表皮气孔孔比上表皮的多。
26.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五、资料分析题省约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套)


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
1、亚洲地理位置:
(1)亚洲位于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2)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的面积为440万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积的4.8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亚洲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1)亚洲陆地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大、最低最悬殊的大洲,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低平辽阔——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
(2)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死海(海拔-400米)。
(3)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耸,四周较低,受地形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向。
3、亚洲的气候:
(1)亚洲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季风气候典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受地形因素影响,近海洋降水量多,内陆较少。
(3)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地,与夏季风密切相关。
(4)上海冬、夏季节的盛行风向改变影响气候:
冬季,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
夏季,盛行东南风,气候高温多雨。
4、亚洲分区:按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5、亚洲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总数超过3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中,亚洲就有6个(东亚—中国、日本;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印度尼西亚)。
6、人口众多加剧了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压力,成为亚洲部分国家沉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亚洲很多国家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节
1、东南亚的复杂地形:东南亚主要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组成。
2、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相当频繁。印度尼西亚欧大陆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3、东南亚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新加坡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良港。
5、东南亚以热带季风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高温多雨,适合种植水稻和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6、泰国——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泰国、越南、缅甸——世界上重要的稻米出口国;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南亚主要的石油输出国;马来西亚——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7、华人、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南亚
1、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苏莱曼山脉等高大山体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也称“印巴次大陆”或“印度次大陆”。
2、南亚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是一个岛国。
3、南亚的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
4、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发展中国家,核技术较发达,是世界软件大国,掌握发射卫星技术。
5、南亚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祥地。恒河平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祥地,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
第四节西来——世界石油宝库
1、西亚有“五海三洲”之称,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周边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霍尔木兹海峡和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冲。
2、西亚石油生产国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地区,波斯湾及其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世界储油量最丰富的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是重要的产油国。西亚所产石油主要输往西欧、北美、日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第五节日本——樱花之国
1、日本四大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最大)、四国岛、九州岛。
2、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很不稳定,也有“火山国”之称。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
3、日本大部分矿产资源都需要进口,经济具有很强的对外依赖性。
4、为便于运进原料和输出产品,减少运费,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地区,被称为“临海型”工业布局。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3了解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在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将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题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完成P3活动一2题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完成P3活动一3题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或看课本P4图7.3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主要山脉及山峰(喜玛拉雅山及主峰等)
B组:主要高原(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等)
C组:主要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等)
D组:主要半岛(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等)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完成P5活动4、5题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一、位置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所跨的纬度约90度,经度约164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亚洲西部以乌拉尔山脉、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部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连,东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二、地形和河流
地形: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河流: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5、了解亚洲的人口与经济状况。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亚洲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
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总结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七章亚洲
第一节“日出之地”――亚细亚洲
气候
一、亚洲气候类型:
1、分布最面积广泛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
2、最典型的气候:季风性气候
3、主要的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一)特点:
1、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季风气候显著
3、陆性气候分布广
(二)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二、亚洲的人口与经济:
1、亚洲的分区: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六个分区。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总人口数3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60.5%。
3、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6个):中国、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4、亚洲的经济状况: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在多数国家的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第二节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
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
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及物产。
三、课前准备
1.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位置交通、气候与农业、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
2.向各组布置阅读教材图文,上网搜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的任务。
3.教师对学生搜集资料、制作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并准备一些学生有可能忽略、不清或需强调的问题向学生提问、补充,或给学生以提醒。
四、教学过程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N—10S,90E—140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
(3)师问:“为什么有人说马六甲海峡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这条航线对我国有没有重要意义?”
生答:日本是个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我们在网上看到过,日本进口物资的一半,进口原油的80%以上均从该海峡输入,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经济命脉
师补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巨大,尤其是石油已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进口量巨大,其中从中东和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数量占进口石油总量的70%以上,全部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另外,我国与东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其他贸易运输也要经马六甲海峡航线,因此,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和贸易畅通意义非常重大。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据图介绍:大家吃过泰国米吗?很香!东南亚人民的主食和我国南方人一样,也是大米饭。水稻是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条件,还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这里是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4)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5)师问:东南亚为什么以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
生答:教材有说明,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生产需投入大量劳动力。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少,气候高温多雨,所以必然选择水稻作为粮食作物。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文字说明: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2)介绍:大家听说过“下南洋”吗?“南洋”就是指东南亚地区,“下南洋”指的是过去我国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人民到东南亚一带去谋生。现在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80%以上,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已加入当地国籍,成为居住国公民。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不但与当地人民一道披荆斩棘,艰苦创业,遵守法律,和睦共处,为居住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他们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与祖籍国交往密切,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推动居住国与我国的友好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3)演示文稿:图“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
民俗风情:“沙爹、加厘饭、干加厘牛肉”,“水果天堂”。
(4)介绍:东南亚发展旅游业有很大优势,有丰富的热带自然景观,众多美丽的沙滩和岛屿,许多名胜古迹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新马泰旅游是近些年来国人出国旅游的一大热点。现在请大家跟着导游一起观光(对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师总结:各组的展示活动非常出色,体现了同学们的智慧和才能及团结协作的精神。祝贺大家的学习和展示活动取得成功。
五、课后作业:
随常练习第二节
六、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10S——23.5N
2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11个国家)
二地形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河流短促,平原少,火山多.
三、十字路口的位置:
1、用图示的方式描述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2、介绍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四、物产和旅游资源:
1、主要物产: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石油等。
2、物产的分布:P15活动。
3、旅游资源:介绍新、马、泰的旅游资源。
五、华人、华侨:
1、华人:中国人旅居国外,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为华人。
2、华侨:中国人旅居国外,仍保留中国国籍的,称为华侨。
3、东南亚是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华人和华侨总数在2000万人以上。

第三节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2课时)

1、掌握南亚的范围,理解“南亚次大陆”与“南亚”的区别;能在地图上填出南亚的主要国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过读图知道南亚的位置,在图上能够找出主要半岛、岛屿及临海。
3、知道南亚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亚地区的宗教。
4、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两大河流的概况。
5、根据南亚一年中风向的变化图,理解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能够根据柱曲图分析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南亚与南亚次大陆
南亚地形图,南亚景观图片,南亚政区图

(新课导入)同学们最熟悉的中国神话小说是哪一部?(西游记)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经过)为什么叫西天?(因为他们从西安出发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现在的南亚一带去)他们取什么经?为什么到哪里去取经?(佛经,因为那里是佛教的发源地)南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地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喜马拉雅山之南--南亚
(板书)一、悠久的历史
(提问)历史课学过有关本地区的内容吗?你知道本地区大多数国家第二种语言是什么吗?
(学生读书回答)
(提问)阅读下面材料,你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领土之争)
(讲解)该地区宗教复杂。是印度教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观图片)
(承转)南亚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国家呢?
(板书)一、南亚的范围
(提问)学生读图(南亚范围图)回答
南亚有多少国家?哪些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找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到我国与克什米尔地区相邻,克什米尔分属于印巴两国,其内容可以适当补充)。
(学生活动)在课本P18图中找到南亚的主要国家等相关信息。
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南亚大致位于10°—30°N之间,绝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
南亚大体在什么山脉与什么大洋之间?(位于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之间—“背山面海”)
我们有时将本区称作“南亚次大陆”,它与南亚有何区别于联系?你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吗?(“南亚次大陆”指南亚的大陆部分包括六个国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在本区的北部,好像将本区从亚洲各离开了)
(承转)南亚的北部是山脉,其它地区地形如何?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图,提问: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2、南亚的中部有何特点,是由哪两条大河冲积而成?这两条大河的发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补充讲解个地形区的特征
(板书)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广阔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
名称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
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课堂反馈练习)说出下列国家所在的地形区:
位于喜马拉雅山区的内陆国家?
印度河平原主要位于哪个国家
哪个国家占有恒河平原与德干高原大部分?
哪个国家位于恒河三角洲上?
(学生回答)

1、本节课的引入可从放映《西游记》片段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堂读图练习,了解南亚国家的组成、相对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南亚自然地理特征独特性,是因为位置的独特性。喜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两方面:对冷空气的阻挡,形成广泛的热带气候;对湿热空气的阻挡,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亚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第一课时

第三节南亚
一、南亚的范围
1、纬度位置:大致在10°N—30°N之间。
2、海陆位置:背山面海,北部是苏莱曼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南面印度洋。
3、国家:共有7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4、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不丹。
5、临海国与内陆国:除尼泊尔和不丹两国外,其他的都是临海国。
二、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
1、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高大狭长的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广阔的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
南部---高原:起伏和缓的德干高原
2、两河:(见上表)
发源地
流经地区特征
流经主要国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马拉雅山区
广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国
孟加拉湾
印度河
中国西藏
干旱地区
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
阿拉伯海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三、印度的工农业
1、三大工业区:A、东北部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工业区。B、西海岸中部以孟买为中心的工业区。C、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的工业区。2、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产品有:黄麻、棉花、茶叶、花生等。3、印度的软件产业、核技术和卫星技术。四、民族、宗教与习俗1、民族:人种非常复杂,被称为“民族大熔炉”和“人种博物馆”。2、宗教:是佛教、印度教的发源。3、习俗:印度的恒河洗礼、印度神牛4、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补充材料:南亞是指印度半島以及印度洋一帶的國家及地區。包括印度、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及馬爾地夫。位于中印边境的锡金虽然现在被印度合并为一个邦,但是锡金原来的国王并不承认其合法性,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承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但在2004年承认了印度对锡金的主权,分析家认为这是中印关系改善的表现之一。

第四节世界石油宝库――西亚(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条件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3、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4、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教学重点]:
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2、西亚的石油资源。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最近的关于西亚地区的新闻导入:西亚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本区主要的海峡?
4、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来,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归纳]:西亚位置极其特殊,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而今更成为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讨论]:为何西亚阿拉伯半岛上没有河流?从纬度、海陆因素、地形、洋流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讨论]:在这种自然条件下该如何发展农业生产?
[展示]: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枣椰树。
[提问]:这种自然条件下的居民情况如何?
[读图]:《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语言分布图》、《世界宗教分布图》
[归纳]:西亚的居民和宗教非常复杂,大部分居民为阿拉伯人,通用阿拉伯语,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在宗教方面,以伊斯兰教为主,因此有人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通称为“伊斯兰世界”,本地区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承转]:西亚一直是世界上一个不稳定的地区,近代以来大大小小发生了多次局部战争,比如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还有去年的伊拉克战争等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爆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两个原因最为主要:一个是西亚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另一个原因在于本地区蕴藏的一种矿产极其丰富,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矿产在当今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黑色的金子”,
[提问]:石油在大部分国家都有分布,为什么西亚的石油资源地位如此特殊呢?
[归纳]: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读图]:《西亚石油资源分布和运输路线图》,讨论:
1、西亚石油输出的海上路线主要有几条?(3条)
2、目的地主要是哪些地区和国家?(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
3、各条路线都经过哪些重要的海洋、海峡、运河?
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油轮都选择最短的航线?如直接通过苏伊士运河比绕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近8000~10000千米?(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过25万吨以上的油轮)
[拓展]:石油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西亚的石油储藏虽然丰富,但是也总会有开采完的时侯,到那时,会对产油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有人把产油国以石油出口为主的经济称为“泡沫经济”,认为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出路何在?如何使得国家继续发展呢?
[归纳]:1、建立完善的工业体系
2、大力发展农牧业
[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讨论]1、西亚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2、你知道发生在西亚地区的冲突有哪些?(P26)
3、西亚的宗教、民族有哪些?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西亚
一、“五海三洲”之地:
1、地理位置:“五海三洲二洋”之地:沟通两洋、联系三洲、五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三洲:亚、非、欧
两洋:印度洋、大西洋
2、范围:阿拉伯半岛及波斯湾到地中海之间的区域
3、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联酋、阿曼、也门、科威特、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伊拉克、伊朗、卡塔尔、巴林等
二、民族和宗教:
1、民族:阿拉伯
2、宗教:伊斯兰教
三、丰富的石油资源
1、西亚的石油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中间加工的环节少,成本自然低廉。
2、海上输出路线、地区和国家
(1)、北美、欧洲路线
(2)、日本路线
(3)、澳大利亚路线
四、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
原因:
1、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宗教背景
2、丰富的石油资源
3、重要的战略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