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中音乐丝竹相和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10

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高中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写好一份优质的高中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页)。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选集》第81页)。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无法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说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才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此,他坚决反对“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来,“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将使中国陷入“四分五裂”,进而被西方列强瓜分而亡国。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孙中山对此十分关注。根据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论”,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具体实施办法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1)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2)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在孙中山看来,欧美各国之所以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所以他把“平均地权”的实现,称之为“社会革命”,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国”(《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页)。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复辟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政治集团,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列宁选集》第2卷《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第424页)。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存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怎样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民族压迫,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奋斗,争取民主革命成功。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严重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一致。

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号召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强调:“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主。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jaB88.CoM

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又提出“节制资本”,孙中山对“平均地权”作出了重新解释,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节制资本”,即将本国人和外国人在华举办的独占性或规模过大的企业改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怎样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旗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不同点:第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第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可以看出,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目标更为高远。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各自阶级立场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还没有超越资产阶级范畴,具有局限性,这是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历史知识点归纳: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概述
主要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创立和发展,注意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的不同之处.
知识点总结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背景:
(1)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3)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三民主义的创立:
(1)1895年,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3)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又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活动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
(1)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援助。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孙中山本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3)当时革命斗争形式的需要。
2、过程: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基本内容: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影响及评价: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但是,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常见误区提醒
(1)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到了新三民主义才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三民主义的地位:民族主义是革命的前提;民权主义是革命的核心;民生主义是革命的补充。
(3)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比较。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养成善于总结的良好学习好习惯。
高二历史知识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xx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高二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这样才能熟练的运用知识点进行做答,从而取得好的历史成绩。

高二历史《旧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旧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2016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知识点:旧三民主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鸦片战争以来,各种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3)孙中山等人学习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走上了 资产阶级革命 的道路。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明确提出“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的纲领,并在《民报》上阐发为“ 民族 、民权、 民生 ”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 ,现在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 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 、 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华民国 ,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社会性质。
(3)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先后发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如何理解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
①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②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③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想特色的部分。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总结

2016高二历史新三民主义知识点
1.从“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 十月革命 的胜利和中共的影响。
(3)改组了 国民党 。
(4)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
2.提出标志:1924年,地点: 广州 ,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实行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 平民 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实行“ 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改善农民与工人的生活状态。
4.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1)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 运动的发展。
(2)是孙中山在 民族民主革命 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是孙中山一生中最伟大转变。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是对旧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内容;民权主义中都主张人民享有民主自由平等的权利,但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享有的范围很空洞,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中都主张平均地权,但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使民生主义更多地关注了民众的生存问题。
1.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评价三民主义。
(1)从理论上讲,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这也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从实践上来讲,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但是由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一系列斗争都失败了。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您知道高中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导学案优势,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知识升华。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听讲但没有积极思考,学习动力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基础不扎实,解题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
活动2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学习:
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多媒体展示)
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
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3、合作探究:
问题: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奋斗一生中,他在方式、目标和思想三方面发生过哪些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成果展示:
明确方法:各小组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统一认识,形成文字材料,可以口头表述或板书展示。
5、激情点评:
明确点评方法(如第五组学生点评第一组),教师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引导型点拨或启发型点拨等。
设计意图:体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原则。
活动3第16课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
高考链接:多媒体展示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卷第37题第2、3问。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
活动2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学习:
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多媒体展示)
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
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3、合作探究:
问题: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亡改造中国社会奋斗一生中,他在方式、目标和思想三方面发生过哪些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产生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理念及教学目标设计这一过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在合作过程中,尽可能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成果展示:
明确方法:各小组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统一认识,形成文字材料,可以口头表述或板书展示。
5、激情点评:
明确点评方法(如第五组学生点评第一组),教师在学生点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引导型点拨或启发型点拨等。
设计意图:体现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原则。
活动3第16课 三民主义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