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一、知识网络:
1.反应式:CO2+H2O(CH2O)+O2
光反应:光解水,产生[H]、ATP和O2
暗反应:[H]和ATP还原CO2,生成有机物
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
(1)光:光照强弱直接影响光反应;
(2)温度:温度高低会影响酶的活性;
(3)CO2浓度: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直接影响暗反应;
(4)水分: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特别地,水分还影响气孔的开闭,间接影响CO2进入植物体;
(5)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产物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所必需的物质如叶绿素、酶等。
3.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
途径措施或方法
延长光时补充光照
增大光合作用面积间作、合理密植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控制适宜光强、提高CO2浓度(如通风)、合理施肥(供应适量必需矿质元素)
提高净光合作用速率维持适当昼夜温差(白天适当升温,晚上适当降温)
4.意义:
①光解水,产生氧气。
②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产生ATP,为碳反应提供能量。
③利用水光解的产物氢离子,合成NADPH(还原型辅酶Ⅱ),为碳反应提供还原剂NADPH(还原型辅酶Ⅱ)。

二、典例分析
题目:如图所示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下列关于相关过程以及发生场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讲解
A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膜
B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C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D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B项.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错误;
A项.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正确;
C项.光合作用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C正确;
D项.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中,D正确。
讲义:叶绿体,我们在将细胞器时说到过它,它有两层膜,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少量DNA,能合成相关蛋白质,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①叶绿体的内膜会是一个雷区,它通常和线粒体的放一起考。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分别存在着与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对吗?大家看到我这么问,第一反应是不是,“这句话肯定有问题”!的确,这是错的,叶绿体内膜上不存在着和光合作用相关的酶。
②基粒和类囊体的关系要捋清楚。类囊体是像硬币一样的一个个的小片层,基粒是一摞类囊体,为什么还要单独写出类囊体薄膜呢?因为光合色素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也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三、基础训练
1、绿叶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
A.色素提取液中的不同色素已经分层
B.阳光的照射使各种色素能彼此分开
C.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丙酮使色素溶解并且彼此分离的扩散速度不同
2、在一定时间,绿色植物在一定强度的_______的照射下,放出的氧最多()
A.白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蓝紫光和绿光
D.红光和绿光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的实验证明()
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和氧
C、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光合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和水
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
①水②氧气③氢气④CO2⑤葡萄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⑤
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A.叶绿素a
B.叶绿素b
C.胡萝卜素
D.叶黄素
6、在做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7、大棚种植时,最好选下列哪种颜色的薄膜:()
A.红色薄膜
B、绿色薄膜
C.白色薄膜
D.蓝色薄膜
8、1915年、1930年、1965年三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研究叶绿素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化学家们,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
B.绿色植物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是类胡萝卜素的1/4;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叶绿素的扩散速度比类胡萝卜素快得多;
D.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可有可无。
9、同等光照强度下,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黄绿色
B.黄光和蓝紫光
C.红光和黄光
D.红光和蓝紫光
10、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的吸收发生在叶绿体的:()
A.内膜上
B.基质中
C.囊状结构薄膜上
D.外膜上

精选阅读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实验课》教学案例分析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实验课》教学案例分析”,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七年级生物《光合作用实验课》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4、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光合作用的条件。

教学难点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设计及操作。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讲解实验过程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得出的产物是?那如果没有了阳光,植物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还能生成有机物吗?我们进行就通过实验验证一下。

提前布置了学生把纸片遮住叶子的一部分,但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为什么这样做,所以实验开始让学生回忆实验过程,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这样设计实验。

1、把植物放在黑夜中处理一个晚上。(但因为场地不同,所以我们没有做到这一步,为什么要做这一步?)

2、用黑纸片把叶子一部分遮盖。(为什么)

3、摘叶去纸放于酒精中加热,使叶绿素溶解。(为什么是酒精而不是水?)

4、清水漂洗,把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碘液,观察现象。

绿叶,阳光,水,二氧化碳

氧气和有机物

学生提前把纸片放在叶子上,上课时把叶子拿回实验室继续实验。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析实验结果

叶子中有黑纸遮盖过的地方没有蓝色出现,而没有被遮盖过的地方,变成蓝色。

经验证明,淀粉遇碘后会变成蓝色,那么你们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1、不遮出处变蓝色,证明叶内有淀粉生成

2、遮光处没有变蓝色,证明叶内没有淀粉生成

得出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参与才能制造出有机物。

得出结论:

叶子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光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总结光合作用的定义?书本p121

注意: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仅是绿叶,凡是植物的绿色部分都可以。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于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不只是产生了有机物

书本p128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解释各实验步骤的原因

1、蜡烛和兔子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

2、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蜡烛。

3、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且放出氧气供兔子。

结论:

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植物除了利用氧气供自己使用外,还排出到大气中,维持了两者的相对平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的公式:

书本p130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怎样提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

2019年中考生物备考知识点:光合作用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9年中考生物备考知识点:光合作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2019年中考生物备考知识点:光合作用

生物是一门需要下功夫记忆的学科,中考生在平时要经常温习学过的生物知识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才能轻松进行运用,下面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2019年中考生物辅导资料之光合作用,希望中考生能够认真阅读。

(1)天竺葵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

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

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

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3)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4)原料:二氧化碳、水

(5)产物: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如:淀粉)、氧气

(6)场所:叶绿体

(7)条件:光

(8)实质物质的转化:简单的无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9)意义:①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②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③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10)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几个实验:天竺葵的实验(探究光照的条件和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金鱼藻收集氧气的实验(验证氧气);清水和氢氧化钠的对照实验(验证条件有二氧化碳)。

2019年中考生物辅导资料之光合作用莲山课件为大家带来过了,莲山课件将为大家汇总更多的中考生物知识点,相信对大家中考生物答题会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设计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这对我们接下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设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光合作用》导学设计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阐明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了解科学家所做的一系列实验,体验科学家经历的探究历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对经典的实验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的能力
难点:理解实验探究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投影片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水的重要作用
绿色植物能产生净化空气的气体

光的重要作用
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
淀粉在叶绿体中产生

氧气也在叶绿体中产生
一日三餐,是我们获取营养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吃的蔬菜水果当中,储藏着丰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植物通过什么作用制造的呢?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是植物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但是光合作用的发现却经历了200多年的时间,有数位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历史,沿着当年科学家所走过的道路感受一下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板书:光合作用的发现史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随处可以看到一些植物,这些植物扎根于土壤,一天天地长大,有些还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植物的增重来源于哪里呢?你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到植物的这个现象,然后他指出,植物的增重来源于土壤,植物是由土壤汁构成的,是这样吗?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的确,有人对这个说法存在质疑,最先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是:17世纪上半叶的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他是怎样设计的这个实验呢?
读书:赫尔蒙特的实验
1.分析实验前后柳苗和干土的重量有何变化
2.赫尔蒙特通过此实验得出柳苗的增重只是来自,你认为他忽视了哪些因素?
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做了几组有趣的实验:
读书:1771年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1、在普里斯特利的四个实验中,分别以燃烧的蜡烛和小鼠为实验对象,当把燃烧的蜡烛和小鼠分别放进密闭的钟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2、这种结果在放进了绿色植物之后,产生什么变化?请你说明绿色植物的作用?
当时其他科学家也都为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吸引,并重复他的实验,奇怪的是实验有时获得了成功,有时却失败,这是为什么呢——光的重要作用。
1779年英格豪斯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用带叶的枝条作了500次以上的实验(如图),发现植物在光照下才能(释放气体)更新空气.
思考:英格豪斯当时为什么只得出植物在光下更新空气,而没有得出产生了氧气
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制约(还未能搞清楚空气的成分)
植物能释放净化空气的氧气,它是否吸收了蜡烛燃烧产生的污浊气体呢?
1782年,森尼别发现绿色植物在照光时,会吸收污浊气体,而释放净化空气的气体,在化学家拉瓦锡及其助手的帮助下,得知:污浊气体是二氧化碳,而释放的是氧气。直到1785年,在化学家拉瓦锡及其助手发现了空气的组成,人们才明确绿叶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光下释放的是氧气。
1804年,德.索苏尔(deSaussareNT)对光合作用进行了第一次定量测定,并提出了水的作用。他发现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干重大于它所吸收的CO2减去它所释放的氧气的重量。他认为这种差异是由于水的吸收所引起的。
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哪里去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物理学上最重要的定律)。
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这一问题迟迟未能解决。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
演示实验:淀粉遇碘变蓝色
分析:萨克斯的实验
1、把放在暗处的叶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2、本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得出什么结论?
萨克斯的实验说明了什么植物体内有什么物质生成?——淀粉
淀粉在哪里产生呢?
萨克斯还发现只有照光时,叶绿体中的淀粉粒才会增大,也只有在曝光的叶片中才能检测到淀粉。
氧气在哪里产生的呢?1880年德国科学家而吉尔曼用水绵做为实验材料,
水绵是一种绿色的水藻。叶绿体大而且呈带状。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是黑暗的环境里,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恩吉尔曼的实验证明:氧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好氧细菌容易聚集在O2多的部位,由此得出产生O2部位是什么?光合作用场所在哪里?
2、恩吉尔曼在实验的选材上、光照处理等方面有哪些巧妙之处?
直到1897年,科学家才正式命名植物的光合作用。请同学们回答:
请同学们回答:
1.光合作用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各是什么
试写出反应方程式:
2.在上述基础上请用简洁语言给光合作用下定义.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
想一想:
1.从人类对光合作用探究历程来看,生物学的发展与物理学和化学有什么联系?与技术手段的进步有什么关系?
2.分析人类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你有哪些感悟?请与同学交流。
光合作用的原料有二氧化碳和水,那么,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到底来自二氧化碳还是水?
拓展: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的来源。
学生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
——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生听讲,引发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读书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读书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

学生思考

学生阅读
学生分析实验过程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阅读并分析实验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学生思考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通过问题和质疑,,引发学生思考

训练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信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概括及分析的能力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做科研的过程中的执着与耐心
引导学生明确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感受科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去验证植物的这种生理作用

通过分析萨克斯的实验,明确实验法中如何设立对照,如何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

通过分析恩吉尔曼的实验,进一步明确实验法中如何设立对照,如何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

尝试对以上科学家的实验成果进行总结,阐明什么是光合作用。
引发学生思考,感悟科学是需要有不断追求,不断进取的精神
板书
设计
光合作用发现史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气
叶绿体

热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