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七年级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学案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理解(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原理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材先让学生仔细体验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使学生感觉到呼吸的存在。这只是一个粗略地认识。通过对胸围差的测量和计算进入科学的认识。学生通过切实的测量和计算,完善学生的对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变化的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胸廓的变化,而不是“听”到胸廓容积的如何变化。对于呼吸运动的完成,通过演示肋间肌收缩与肋骨、胸骨位置变化的实验、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对于气体为什么能进出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知道了气体交换后,是经过血液循环的运输而到达组织细胞的,血液成分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可以加深对第四章中有关血液循环,以及动脉血和静脉血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记忆方式还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一定的生活经验,均可成为本节课设计的出发点。同时,由于七年级学生自我总结能力还不强,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因此教师也要在课堂要多加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概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师:“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分内容。”通过层层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很好的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初步感知:多媒体展示肺结构、亲身体验呼气、吸气胸廓变化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位置结构图,说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细心地体会一下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及肋骨如何运动,在此基础上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当深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这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整体感知肺的结构,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结合自身,体验胸部两侧呼吸的变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此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过渡)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2)科学感知:测量胸围差,探求呼气、吸气时胸廓容积的变化。
学生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过程,然后组织每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胸围差,教师从旁提示、指导。通过示范,保证测量的科学、规范性。同时,作为教师也适时的进行引导,从旁协助,最终保证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男女分开)、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平均值,然后计算胸围差。
组织学生讨论:
你的胸围差明显吗?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
教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
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探求新知,教师的组织引导,启发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勤于思考,科学探求的习惯,从而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深入理解分析:演示实验及多媒体展示
教师演示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学生讨论:小气球代表什么?(肺)橡皮膜代表什么?(膈肌)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思考谈论,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所学知识,借助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更高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
然后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的收缩和舒张,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并进行讨论:
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后期学生的讨论总结,可以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4)总结提升,课外运用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着扩张,肺内气压缩小,气体入肺;呼气时正好相反。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师生的归纳概括,一方面将知识进行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形成系统性并融入学生已有认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提问题,学生讨论: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为什么?(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学以致用,进而提高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三)总结归纳
师生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知识的系统化学习。
(四)拓展思考、布置作业
学生思考: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
长期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阶层",习惯于"短暂呼吸"。因为他们长期正襟危坐,胸腔受到压迫,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严重影响了其健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以及课下查阅资料,是否给他们以一定的建议。
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下节课内容,为下节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提建议的方式,再次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让他们感受到知识可以学以致用,给人类带来的帮助。

扩展阅读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上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已介绍了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本节接着介绍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个部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这两个部分有连贯性和统一性,其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涉及物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习兴趣浓厚,根据上一节的学习已初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呼吸道的作用,对呼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肺的重要性,但对于肺内的气体交换的工作原理并不了解;因缺乏有关气压等物理知识,对事物的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能力不强,对学生来说仍有较大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肺对呼吸的重要性。
 (2)通过对肺内气体交换的学习,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人体自身而言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气体如何排出体外。

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动画演示,使得学生有直观的理解,能够自己总结出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肺内气体如何排出体外。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引入]体验呼吸,数一数1分钟呼吸多少次?

强调在呼吸过程中始终保持平静呼吸。通过学生呼吸次数得出: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感受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对比运动后的呼吸次数,体会呼吸与生命的联系。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肺和胸廓的组成

PPT展示肺和胸廓的组成。

提问:通过观察和自我感受,胸廓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肺的组成。

同时识记胸廓的组成,分析胸廓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在我们吸气和呼气的时候胸廓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结合PPT让学生认识肋骨和胸廓,然后请学生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闭上眼睛,跟老师一起深深的吸气再深深的呼气,感受肋骨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

请学生根据亲身的感受讨论并填写呼吸时肋骨和胸廓的变化。

提问:肋骨的运动与肌肉有关,是如何调节肋骨运动的?结合动态图分析,并强调胸廓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学生完成体验活动,感受胸廓的变化。

结合动态图的演示,分析讨论后总结得出:

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总结:

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肋间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只能改变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而胸廓容积的变化还与膈的运动有关,什么是膈,在呼吸时膈肌收缩和舒张与胸廓容积存在怎样的关系?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并演示动画《膈肌的运动》。然后PPT总结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

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

教师辅助补充

学生观察讨论得出:

膈顶部下降胸廓扩大

膈顶部上升胸廓缩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


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胸廓扩大呢?我们通过以下模拟实验来探究。

先结合模型介绍各部分模拟的结构,然后给学生演示,,气球在什么情况下胀大?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回答完这个问题,老师接着提出:气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如果气球破损漏气,或者罩口密封不严,结果会怎样?

学生回答完老师继续提出:容积与压力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用模拟装置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然后小组讨论完成导学案活动四——容积与压力的关系。

评价小组汇报结果,并通过PPT图片展示容积与压力的关系,即一定条件下,容积越大,压力越小;容积越小,压力越大。

学生了解了实验装置的组成结构,然后观察老师演示,边观察,同时学生自己动手体会和观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待老师演示完,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向上推橡皮膜时,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时,气球胀大。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回答:气球体积的变化与压力的改变有关系。

学生上讲台来用注射器演示容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说出在向内推注射器时左手拇指(堵住针头处)有什么感受。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肺的容积与压力的关系。然后通过模拟装置演示突破难点。


小组讨论完成,然后PPT展示总结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

学生尝试总结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资料)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备课资料)”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一、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气体的种类很多,但主要的是氧(O2)、二氧化碳(CO2)、氮(N2)三种,具有生理作用的只有O2和CO2。N2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虽然很大,但是由于它对人体既无用也无害,在讨论气体交换时可以暂不考虑。现将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中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列表如下: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O2

20.96

16.4

14.3

CO2

0.04

4.1

5.6

N2

79.00

79.5

80.1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从表中可以看出,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其他的容积百分比已经改变,主要是O2减少而CO2增加。存在与肺泡内的气体,其各种其他的容积百分比与呼出的气体不同,O2的百分比更少,而CO2更多。在吸入气体中,O2约占21%,而肺泡中的氧仅占14.3%,两者比较,表明已有6.7%的O2扩散入血液中,被组织细胞所利用。而在吸入的新鲜空气中,CO2的容积仅占气体总容积的万分之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在肺泡气中却占5.6%,这表明这些CO2完全是由组织细胞所产生的。N2在呼吸过程中原无增减,但表中三种情况下的N2百分比不同,这是由于受其他两种气体的百分比的影响,只是相对地起了变化,其绝对值并无变动。至于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不同,是由于每次呼出气中,开始的一部分是上次吸入的新鲜空气存留在呼吸道中的,因此这种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二、气体交换

气体在肺泡处的交换是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进行的。气体在组织内的交换也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气体分子不论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在不断地运动,具有扩散性。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越大,浓度低压力越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在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

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输的。在正常氧分压条件下,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的氧量是很少的。绝大部分的氧,先溶解于血浆,再扩散到红细胞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后才进行运输的。氧的化学结合,就是指氧和血红蛋白结合。以物理溶解形式运输的二氧化碳也是很少的,大部分二氧化碳是靠化学结合进行运输的。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的形式包括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由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成)两种,其中以碳酸氢盐的形式为主。以碳酸氢盐的形式运输比较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先简述如下。

当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扩散到红细胞里后,在红细胞中的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和水生成碳酸。碳酸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当红细胞内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超过血浆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时,碳酸氢根离子通过红细胞的膜进入血浆,与血浆中的钠离子结合成碳酸氢钠(属于碳酸氢盐)。二氧化碳在血液中主要是以这样的化学结合形成,即碳酸氢盐的形式进行运输的。

四、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比较多的二氧化碳(CO2)。人们向澄清的石灰水[Ca(OH)2]内吹气的时候,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碳酸钙不溶于水,所以沉淀下来。

五、肺的通气量

肺内气体的容量随着呼吸深度而不同。正常人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约为500mL,称潮气量。如在平静吸气之后再继续用力吸气,直至不能再吸为止,这时所增添的吸入气量称为补吸气量,约为1500mL。如在平静呼气之后再继续用力呼气直至不能再呼为止,这时所增添的呼出气量,称为补呼气量,约为1500mL。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即尽力吸气之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约为3500mL。肺活量并不是肺能容纳的气体最大量,因为即使是尽最大力气呼出气体,肺内仍然存留一些气体不能呼出,这部分气体称为余气量,约为1500mL。肺活量和余气量之和称为肺的总容量,即在最大吸气完了时肺内气体的总容量。不只是连体的肺,其肺泡内总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即使是离体的完全坍陷的肺,肺泡中仍存留少量气体,永远不能排尽。这是因为,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之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能把肺中气体更新一部分。

每分肺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肺的每分通气量。肺每分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乘积。成年人平静时的潮气量为500mL,每分呼吸16~18次,那么成年人在平静时的每分通气量为8~9mL。在从事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的时候,潮气量和呼吸频率都会大大增加。每分最大通气量男子可达100~110mL,女子可达80mL。最大通气量反映单位时间内肺与外界的最大通气功能。

每次呼吸时吸入的气体并不能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一部分气体停留在鼻腔、咽、喉、器官、支气管等处,不能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气体的容积一般约为150。因此,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到肺泡的气体量只有350mL(500mL-150mL=350mL)。这是肺泡的一次通气量。肺泡每分通气量直接受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的影响,其中以潮气量的影响更大。例如潮气量为500而呼吸频率为每分16次的人,与潮气量为250mL而呼吸频率为每分32次的人比较,前者肺泡每分通气量等于(500mL-150mL )×16次,即5.6L;后者肺泡每分通气量等于(250mL-150mL)×32次,即3.2L。以上的例子表明,从气体交换的效率来看,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在运动中,呼吸频率过高,呼吸深度表浅,往往是氧气供应不足的重要因素之一。

六、你会呼吸吗

长期端坐在办公室的“白领阶层”,习惯于“短暂呼吸”。因为他们长期正襟危坐,胸腔受到压迫,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

专家们强调,正确的呼吸方法应是心平气和,于是较充足的氧气便有可能深入到肺叶的所有角落。此外,在安静时,每次呼气的时间,应是吸气时间的两倍。同时,尽量少用嘴,而多用鼻来呼吸。实际上,一旦你改变了错误的呼吸方式,许多常见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头痛病、忧郁症等症状,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甚至对一些无药可治的疾病,如慢性疲劳、月经紊乱及各种过敏反应,都会有一定疗效。

正确的呼吸还能调节情绪,当你与人争论而不高兴的时候,或正准备首次演讲和演出而感到很紧张的时候,或正设法解决一个难题而感到焦虑的时候,建议你停下来,做几次深呼吸,这样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内供氧,增加肺活量,排出二氧化碳气体。这时,你就会感到松弛,不那么紧张了,你也不再皱眉头、发脾气了。

七、文明打喷嚏

“啊——嚏”,每个人都打过喷嚏,而且往往会感到痛快。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天然防御机制,是呼吸道排斥异己的剧烈行为。当鼻腔黏膜受到辣味等的刺激时,这种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于是自动作出反应,人们先深吸一口气,然后胸部猛烈收缩,肺里的气体急速有力地从气管经口鼻喷射出来,把刺鼻的气味赶跑。伤风感冒的时候,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病菌,这些病毒、病菌刺激鼻腔黏膜,于是接二连三地打喷嚏,这有助于清除鼻腔里的病菌。打喷嚏喷出空气速度可超过每小时100千米。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4米开外。感冒病人的一个喷嚏,通常一次能喷射出大量的病菌。所以千万不要冲着别人打喷嚏,应该用手帕轻轻捂住口鼻,防止把感冒传染给别人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并能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分析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4.通过吹气球,测量肺活量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5.让学生在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了解的同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还要让学生明白大气环境的好坏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并能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观察、总结。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掌握并能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总结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入新课学生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结合PPT讲解肺的位置――让学生通过体验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尝试性自学――结合演示实验、PPT、体验活动、教师讲述等手段突破重难点――吹气球、课堂检测等方式巩固知识。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教师准备圆气球、软尺、模型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解法、综合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两个部分,他们是?呼吸道和肺。学生齐答:呼吸道和肺。一、引课。那么,当外界的气体通过了呼吸道的处理以后,就应该到达哪里了呢?对,肺。所以今天呢,我们一起来共同学习:外界的气体是怎样在肺部发生交换的。
学生思考回答:肺。
二、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是我们的自主研学部分。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45内容,完成学案内容一。
教师板书: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指导学生自学,查看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阅读、思考,完成学案上的内容一。
在书上勾画新知识点。
三、结合PPT,讲述肺的位置。
好了,通过自学以后,大家应该知道了,肺在什么地方呢?要想知道具体的位置,我们来看大屏幕。(展示人体胸腔结构图。)
人体的体腔被膈分为了胸腔和腹腔。肺位于胸腔,心脏的两侧。左肺两叶,右肺三叶。胸腔是由胸廓所围成。那么,什么是胸廓呢?
(PPT展示人体胸廓结构图)介绍胸廓是胸部骨骼所构成的骨行支架。
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直到死亡。那么,我们每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
学生们摸着自己的胸口,在这。
学生齐答:16次左右。四、体验呼气与吸气,学生讨论。对了,接下来,我们来体验一下自己的呼吸。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看看有什么感觉?
很好,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讨论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尝试着填写这个表。看看哪个组的同学们自学能力强。学生A回答:变大。
学生B回答:扩大。
学生C回答:向外扩张。

继续体验呼吸活动,展开讨论。五、结合PPT、演示实验突破重难点。好了,同学们讨论的都很认真。但是老师发现,各个组都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难题,以至于大家无法完成表格。下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呼吸的科学原理。
刚才大家都体会到了,当我们吸气的时候,胸廓怎么变化?
对,我们来通过动画看一下。(展示PPT动画。)
归纳:胸廓的变化不光是前后左右的变化,上下也有变化。
那么同学们,胸廓的扩大、缩小与什么有关呢?或者说,胸廓是骨骼构成的骨架,骨架自己会动吗?
讲述胸廓与肌肉的关系。
非常正确,那么,大家知道肌肉的变化一般怎么来描述呢?
肌肉的变化一般有两种方式:收缩和舒张。
那么,吸气的时候,肌肉如何变化?
呼气的时候,肌肉如何变化?
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肋间肌与膈肌的收缩与舒张导致了胸廓、胸腔容积的改变,对吧。那么,胸腔里面的肺会随着起变化吗?
请一位学生操作装置为大家做演示实验
通过演示,大家应该清楚了,肺会随着胸廓的变化而变化。
那么,肺的扩大缩小有什么意义吗?或者说,我们每一次的吸气可以让无限量的气体进入肺吗?为什么?
接下来,我们再通过一个实验来体验:气体是否有压力的问题。
归纳:一般情况下,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关系。
肺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肺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出肺。
扩大。
观看动画。
思考并回答:不会动。
与肌肉的变化有关。
收缩。
舒张。
会。
学生D操作装置。
胸廓扩大肺扩大、胸廓缩小肺缩小。
学生思考作答:不会无限量进入肺。
学生操作针筒。体会气压的变化。
六、总结表格。
请同学们边记录表格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是胸廓扩大导致的吸气还是吸气导致的胸廓扩大呢?
归纳:是胸廓扩大导致的气压差,最终导致的吸气运动。
完善学案内容二的表格。
学生们思考作答
七、知识拓展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呼吸的一般原理,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每一次呼吸到底有多少气体参与呢?
接下来,我们通过吹气球的活动来体会。注意:今天的气球,我们只能用你最大能力一口气来吹。
同学们可以比一比,看谁一口气吹的气球最大,就说明你的肺活量大。讲述肺活量的定义。
同学们,还可以根据教材P48的技能训练提示,测量自己的肺活量。想。
全班集体吹气球。
勾画知识点。八、巩固练习1据图回答:
(1)模型中a和b分别表示和,c表示,无底瓶d表示,橡皮膜e表示。
(2)左图表示气状态;右图表示气状态,处于右图状态中,膈肌处于状态。
2、据曲线图作答:
(1)曲线AB段表示的是吸气过程还是呼气过程?此时肺内压与外界气压有什么关系?
(2)曲线BC段变化中,胸廓容积是怎样变化的?
作业布置:请同学完成学案的检测释疑部分。

学生:(1)气管、支气管、肺、胸廓、膈
(2)呼、吸、收缩。
学生:(1)呼气过程,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
(2)BC短中,胸廓容积增大。
复习并完成学案。
●学习课题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学案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掌握并能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能力,分析并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
4.通过吹气球,测量肺活量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5.让学生在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了解的同时,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的好处。还要让学生明白大气环境的好坏与人类自身息息相关。
●学习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观察、总结。
●学习难点
1.让学生掌握并能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总结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学习过程

1.呼吸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有哪些作用?
2.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将会到达哪里?

内容一:
阅读教材P45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2.肺位于内,左右各一个,左肺叶、右肺叶。
3.人体一分钟大约呼吸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