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生命的世界

高中世界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9

生命的世界。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世界”,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wWw.jaB88.coM1章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要点突破
生物与生命
生物:自然界中所有具有生长、发育、繁殖等能力的物体。
生命: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从二者的定义上看,生物是自然界中的各种具有生命的物体的总和,也可以说是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生命则是生物的存在形式,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具有多样性,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体具有如下的特征:
1、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体时刻不停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3、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体能生长和繁殖。
5、生物在生殖过程中表现出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6、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二、典题精析
例1:雨点打在含羞草的小叶上,叶片会立即合拢,叶柄下垂,这说明了生物特征的————现象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应该选C
例析: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使生物“趋利避害”,这种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叫应激性。含羞草的叶片被雨打后合拢,正是生物应激性的表现。故选D。应该选C
例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我们认为它属于生物是因为病毒()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制造有机物
C、能繁殖
D、能进行呼吸答案C
例析:判断病毒是不是生物,要看病毒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病毒依靠细胞的分裂而繁殖,产生新的细胞病毒,繁殖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所以病毒是生物。
三基础巩固
(一)、填空
1、生物的家族中包括—————等。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3、生物的多样性包括———。
4、生物的特征体现在————等方面。
(二)、选择题
5、生物圈是指()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地球的整个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6、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
A、遗传的多样性 B、变异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 D、气候的多样性
7、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
A、生殖和发育B、生长
C、新陈代谢 D、遗传和变异
8、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小鸡破壳而出B、小鱼在水里游动
C、合欢的叶子在夜幕降临时合拢起来D、“嫦娥”绕着月球运动
9、生物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
A、森林和草B、陆生动物和人
C、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
D、森林、草、陆生动物、细菌、真菌和人
10、在一片森林中,有土壤、水分、阳光、空气,生活着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
A、生活环境B、环境因素
C、生态系统D、生态平衡
11、现在世界上已有2万——2、5万个品种菊,这体现了生物的()
A、物种的多样性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蘑菇B、绿豆
C、兔D、珊瑚礁
13、含羞草受碰触时,它展开的叶片会合拢,下列与这个现象相同的是()
A、母鸡下蛋后咯咯叫
B、小公鸡长大后,长出了大鸡冠
C、人的手被烫了后,会立刻挪开D、月亮在十五变圆,在初一变成月牙
四、能力拓展
14、下列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B、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夜来风鱼声,花落知多少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5、下列不属于描写生命现象的是()
A、春眠不觉晓B、处处闻啼鸟
C、夜来风雨声D、花落知多少
16、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其目的主要在于()
A、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B、保护生物圈内的各种生物
C、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物D、防止生物圈遭到破坏
17、民俗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明了生物的
A、进化现象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D、变异现象
18、下列各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沙漠及沙漠中的全部生物B、竹林中的全部竹子
C、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的食物D、菜园中的全部白菜和菜青虫
19、乌贼遇到敌害,会喷放出“墨汁”,这一现象生命了生物()
A、能生长和繁殖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由细胞构成
20、你听说过捕蝇草吗?捕蝇草生活在美洲,它的茎很短,叶片的构造十分奇特,在靠近茎的部分,叶片呈绿色,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叶端变成了肉质的,象一个可以随意开合的贝壳,并且每半个叶片的边缘上还生长有10多根又长又硬的刚毛。平时,“贝壳”向外张开,叶缘蜜腺中散发出甜蜜的气味,同时发出紫外光。苍蝇对紫外光特别敏感,当它飞过去,一旦触动了刚毛,“贝壳”就在极短的时间里闭合,将猎物禁闭在“牢笼”里。当捕蝇草捕获到猎物以后,那个象贝壳似的捕猎器又变成了它的“胃”,能及时的分泌出消化液,将猎物慢慢的消化。几天后,当猎物被完全消化干净了,叶子便再次张开,等待下一只猎物的落网。
问题:
(1)以上这段文字,表现出生物的哪些基本
特征?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根据上文,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
A、有细胞结构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五、综合探究
21、捏鼻闭口,屏住呼吸,试试能坚持多长时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说明了生物要生存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什么活动?
22、下列有几则资料,仔细阅读后请在每则资料后面的括号内填上与之相应的观点
资料(1)
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表兄妹之间的婚配占有一定的比例,近亲结婚者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往往比非近亲婚配者高出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
()
资料(2)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水稻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
()
资料(3)
发展中国家人口的80%依赖植物或动物提供的传统药物,西方医药中使用的药物有40%含有最初在野生植物中发现的物质,中医使用的植物药材达1万种以上。()
资料(4)
现今由于人为因素,环境在不断的加速改变,许多物种由于无法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濒临灭绝。
A、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之一体现在生物能为人类提供药物资源
B、生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越来越重要
C、基因的多样性可以为改良作物品种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
D、生物种内的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的进化和延续有着重要的意义选项提到基因,初学者只认识到“遗传物质”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一、要点突破
(1)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中生存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
(2)人类是生物圈中的成员,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如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等,都直接或间接的威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繁荣。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人与生物圈”的研究计划,谋求协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国是“人与生物圈”组织的理事国,在研究和保护生物圈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其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卧龙自然保护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等。
二、典题精析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你能对这种自然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吗?
例析:这主要是由生物的非生物因素决定的。淮南阳光、水分充足,空气湿度大,使得气候温暖湿润,适于橘的生长;而淮北则不具备这样的自然条件。这说明生物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例2: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由于人口过于集中、长期掠夺式的开发等原因,如今变成了荒山秃岭,这个现象说明()答案A
A、生物影响环境B、环境条件决定人口数量
C、生物适应环境D、环境条件决定生物的形态
例析:这个问题要从生物因素的角度去考虑。生物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生物可以影响改变环境。由于人类的长期开发,森林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地表裸露,变成了荒山秃岭。
三、基础巩固
选择题
1生活在沙漠中的饿仙人掌,叶退化为刺,这是对什么环境的适应?()
A、干旱B、敌害太多
C、沙土地阳光
2、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这说明()
A、生物对环境适应B、环境对生长的适应
C、环境对生物需求D、生物对环境的饿影响
3、影响熊猫数量大量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缺乏B、阳光增加
C、温度升高D、缺乏食物
4、草原上影响鹿群生长的主要生物因素是()
A、草B、狼
C、土壤D水分
5、沙漠地区的植物种类较少,影响它们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水分B、温度
C、土壤D、阳光
6下列各项生物的生活中没有影响生存环境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B、蚯蚓的生活改良了土壤
C、蚊、蝇传播疾病D、枫树在秋天落叶
该题D选项似乎也影响环境,如枫叶分解提供无机盐,值得争议
7、下列实例哪项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节极为相象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们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后就会死亡
8下列生物现象中,主要受阳光因素影响的是()
A、鱼类的季节洄游B、仙人掌的刺
C、变温动物的冬眠
D、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11、被称为“地球的肾”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12、判断正误
(1)、森林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现象主要说明了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环境影响生物,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4)、植树造林,绿化大地,创建适合人们生活的环境,充分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能力拓展
13生物因素是指()
A、所有的环境因素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14、苹果在北方生长得很好,在南方生长得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A、温度B、湿度
C、空气D、土壤
1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A、阳光B、水分
C、温度D、湿度
16、下列成语中能说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C、千里之行,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7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B、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A、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D、蚂蚁搬家
18、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由能使岩石腐蚀,说明生物体()
A、都能适应环境B、与环境形成统一整体
C、都能生长和繁殖D、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19、某高山植物沿高山分布,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A、阳光B、水分
C、温度D、海拔高度
答案值得斟酌,D选项是导致温度不同,故CD两个都可以,甚至D更好。
20、骆驼刺的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因此适于生活在()
A、极地B、水中
C、荒漠中D、高山上
与1题雷同
21、梧桐树等乔木在冬天落叶,松树等乔木四季常青,这些现象说明()
A、只有松树适应环境B、它们都能适应环境
C、它们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梧桐树不能适应寒冷环境
22、在一块农田中,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是()
A、温度 B、水分
C、杂草D、土壤
23、为了研究阳光对大豆发芽的影响,刘涛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在(1)和(2)两个花盆中种大豆,并对阳光、温度和水加以控制(如下表所示)张明同学看了设计后提出下列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花盆阳光温度 水
(1) 向阳处200C 充足
(2)暗室200C 不充足
A、两个花盆都应放在向阳处 
B、花盆(2)的温度都应当维持在00C
C、两个花盆都应当保证充足的水分 
 D、两个花盆都应放在暗室中
24、多种海鱼每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但鱼苗存活率很低,因此发育为成鱼的数量更少,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受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B、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C、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D、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25、蒲公英的果实很轻,形状象降落伞,而苍耳的果实则带有倒钩,这两种果实的传播方式可能是()
A、蒲公英依靠动物传播,苍耳依靠风力传播
B、蒲公英依靠风力传播,苍耳依靠动物
C、公英、苍耳都依靠动物传播
D、蒲公英、苍耳都依靠风力传播
五、探究
26有一个“伐树摘果”的故事,讲的是父子俩摘柿子,因柿子太多,便想了一个主意,把树砍了摘,摘得比别人快多了;第二年,别人又去摘柿子的时候,他们却只能看着别人收获。
(1)、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的活动与环境间怎样的关系?
(2)、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利于生物圈的可持续发展?
27、菊一般在秋天开花,这主要受日照时间长短的影响。从夏天到冬天,日照时间越来越短,到了秋天,当日照时间短到某一特定的数值时,菊花就开放了。根据这一特点,你能想办法让菊花在夏天开放吗?
第1章
生命的世界
第1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一)填空1、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2、生物圈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4、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二)选择题5B、6A、7C、8D、9D、10C、11B、12D、13C、能力拓展14B、15A、16A、17C、18A、19B、20(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C综合探究21、因为人要不停的进行呼吸。这说明生物要生存,就必须一刻不停的进行呼吸活动。22、(1)D、(2)C、(3)A、(4)B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参考答案
三、基础巩固1A、2D、3D、4A、5A、6D、7D、8D、9B、10D、11C、12(1)X(2)V(3)V(4)V四能力拓展13D、14A、15C、16C、17D、18D、19C、20C、21B、22C、23C、24C、25B
五、综合探究26(1)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环境。(2)人不能因为眼前一时的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应该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可从环境的保护、生产活动顾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发展等方面考虑。
27能。在夏天,每天把菊花搬到太阳底下照射一定的时间,菊花就可以在夏天开放了。

相关知识

生命生命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生命生命》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抓住主题或关键词,细致地研究课文,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2.在熏陶感染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以用于课堂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先由学生简介作者及其作品,然后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作者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岁时得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1982年她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她的主要作品有《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杏林子作品精选》。)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请学生在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大屏幕投影问题。)
①《生命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②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③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拨、引导。
教师小结:
1.三个事例分别是:A.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B.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中长出一节小瓜苗;C.“我”静听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它们的主题词分别是:A.生之欲望;B.生命力;C.生命。
引发三点思考的相应的主题词分别是:A.意义;B.价值;C.奋斗。
2.这说明世界上任何卑微的生命都有顽强的生命力,更何况人。(学生谈不透时,教师可引导: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为什么不举狮子、大象等庞然大物,只说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这样排序说明了什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3.三个事例分别侧重于生命自我珍视、生命的诞生和生命活动。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对生命的三点思考:A.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使用生命;B.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C.珍惜生命、时间,不懈努力。(举例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雷锋的例子切合第二点思考;张海迪、桑兰等又较切合第一点思考;而作者杏林子、张海迪又较切合第三点思考。)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
(1)由学生质疑,教师可参与讨论,适时指导。(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点拨。
大屏幕投影问题(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1.课文中先说小瓜苗“长出小苗,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后边却说“它仅仅活了几天”,两者是否自相矛盾?
(引导回答时,有两个切入点:①为什么能“茁壮成长”?②为什么死了?)
2.作者开头写小飞蛾的例子,强调其“小”,目的是什么?
(再小的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3.如何理解“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生命是短暂的,人们要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尽量多做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事,使生命更有价值。)
4.“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具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
四、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同题文章《生命生命》(美国克伦沃森的作品)。
思考问题: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读文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进行比较,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完全可以尊重各人不同的爱好。要求回答“为什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借此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的第一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从三个事例引发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
2.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注重形象描写与理性思考的结合。沃森的文章文学色彩比较强。
五、小结。
身患顽症的杏林子从寻常小事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学习这篇文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实际共同探寻人生的哲理,教师多给予激励性评价,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生命 生命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命 生命”,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重点: 改变粗枝大叶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关键词,深入细致地研究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可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准备、交流。 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准备投影仪,多媒介体课件。(如有条件的话,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大屏幕投影:奥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珍视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今天,我们要借助散文《生命 生命》,再次感受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 学生交流后,教师可补充: [参考资料]杏林子,本名刘侠,台湾女作家。陕西扶风人,1942年生,北投国小毕业。12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至今全身关节均告损坏;但写作不辍,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让灰心的人鼓足勇气,使畏缩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获国家文艺基金会散文奖;1990年获吴三连社会服务奖。于1982年创办了伊甸园残障福利基金会,为全台湾一百万残障朋友服务,把自己的爱心实践出来。 主要作品《另一种爱情》、《生命之歌》等。《生命、生命》一文,选自《可林子作品精选》。 三.(一)整体感悟 1. 教师范读课文或(有条件可制作朗读课件)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理解课文,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2. 请学生放声自由读课文或模仿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 读课文过程中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二)质疑探究 大屏幕投影问题: 1. 作品《生命 生命》讲述了哪三个事例?引发了怎样的思考?请从文中指出相应的主题词。 2. 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例子举的都有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3. 三个事例、三点思考的侧重点有什么区别?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体验,锻炼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上问题,在学生读文后,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然后由学生发言,同学之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点拔、引导。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本资源

()优秀的教学资源网站,本站所有资源免费下载,欢迎您下次再来。

《生命的暗示》


《生命的暗示》

【自学指导】

1.品味本文精炼而概括、内涵丰富的语言特点,积累名言警句。

2.理解描写“秋虫的鸣叫与远方的钟声”与本文主旨的关系。

3.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所阐述的“生命的暗示”,懂得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

2.难点:生命中的各种矛盾给与人的心灵启示,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

【课文提示】

【正音正字】

谙ān 诞dàn 聩kuì 沌dùn 蝼lóu 寐mèi 亵渎xièdú 嚣xiāo 匿nì

【词语积累】

当之无愧 周而复始 振聋发聩 混混沌沌 横行肆虐 一息尚存 苟且偷安 

令人仰止 显赫一时 潦倒终生 不绝于耳 置之度外 南辕北辙 不可捉摸

【朗读课文】

【课文简析】

对生命奥秘及意义的探求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议论文,着重从“生命长度”与“生命价值”进行探索,劝导人们珍惜生命,努力提高生命价值。

纵观全文,作者以“蝉声”联想到生命,以“钟声”喻示生命的长短,通过人生各种矛盾的剖析,阐述一些生命的暗示,特别告诉我们要珍惜生命、要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是丰富而矛盾的,生命的价值需要一生的探求来实现。

从身边最微小的事情入手,由秋虫的鸣叫想到的是它对生命的强烈追求,它是以叫来展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作者由秋虫的生命联想到人的生命,引发议论,平易而浅显。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即使尚存一息,也不丝毫绝望。

【思维训练】

1.文章中写出哪些生命暗示?

(①“惟有钟声……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②“在混混沌沌之间……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强调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

③“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苦难与幸福共存。”——人生悲喜同生、苦乐并存。

④“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人生渺小而又伟大,贪欲膨胀使人卑微,勇敢面对苦难则伟大。

⑤“……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

⑥“在极少数的时候……因毁灭而永生。”——不能苟且偷生,有时要作悲壮的牺牲。

⑦“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生命的长度不等于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

⑧“一时一事的得失……生命的价值究竟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生命伴随着烦恼,而最大的烦恼则是如何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⑨“生命……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生命是丰富而矛盾的,生命的价值需要一生的探求来实现。

本文通过剖析生命的各种形态和生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来阐述生命的暗示,内容广而深。)

2.“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句中的两个“燥热”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前者:突出夏天天气干燥、炎热的特点。

 后者:突出在这个苦夏,人们心里烦躁、郁闷的特点。)

3.“我在想”一段,几个疑问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第一个疑问句是设问,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接着三个反问句排比,是回答前面的疑问,表现了作者由身边小事引发对生命深入的思考。而反问的语气比较强烈。“那么人呢”两句,都是设问,以物及人,转向对人生价值的探索,让人深思。)

4.“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这”指代什么?“无可挽回”的原因是什么?这句单独成段的目的是什么?

(“这”指代:昏睡的人在混混沌沌中丧失着生命。

“无可挽回”的原因是:生命时间一去不复返;生命同样如此。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单程,要努力创造价值,不要后悔。单独成段有引人注目、强调表达效果的作用。)

5.第10段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通过什么对这个意思加以阐释?

(这里的“钟声”意味着时间。时间只能表示生命的长短,却不能显示人生价值的高低。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通过两种人生价值的对比来对这个意思加以阐释,说明时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我们判断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能看他活了多长,而要看他活着的时候做了什么,死了以后留下什么。而这一切都是由历史和人民作出公正的评价,这也就是文中所说的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

6.作者把“烦恼”分为哪两种?作者认为真正值得烦恼的是什么?

(“烦恼”分为两种:①一时一事的得失产生的烦恼。②生命价值如何转化产生的烦恼。

 作者以“似乎”表达了对前一种“烦恼”的否定,告诫人们应该把“一时一事的得失”置之度外;而以“真正值得”表达了对后一种“烦恼”的肯定,认为应该探索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找到适合自己转化的形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生命的价值究竟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才是真正值得烦恼的事。)

7.为什么“生命的价值究竟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这个“烦恼”是难解的人生命题?

(①“一时一事的得失”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②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生命价值以各种形式转换,前人没有提供适合每个生命最完美的答案。

 ③人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转换的最佳方式。)

8.为什么说“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每一声钟声都告诉我们生命的长短、生命的路程。但是一个人生命的长短不能作为生命价值的尺度,因为许多人在昏昏噩噩中虚度年华,没有创造任何生命的价值。)

9.应该如何看待生命中的一些矛盾?

(正确地看待生命中的一些矛盾,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要用自己的智慧化解矛盾,使生命更加辉煌。)

【学习小结】

我们都有一个青春的梦,我们都在努力寻找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让先辈生命的灯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踏出自己的深深的足迹。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预习《不求甚解》。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