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

           ——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

一、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是阅读,围绕教学设计的思想就是阅读理念。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本教学设计遵循这样的思想,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教师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和提升,达到使学生理解文本、自主体验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第一朵杏花》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为本课制订了下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引导学生学习竺可桢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和认真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情感丰富,好奇心强,对美的、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乐于感受、乐于探究、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且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研究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这些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分两个课时,我在这里讲的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竺、桢、皱”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开始,我首先引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自然段)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本环节设计阅读是关键。通过训练学生反复朗读,深入朗读,并加以谆谆诱导,让学生揣摩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学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记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这一环节,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提问、指导学生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及分组讨论,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促使他们热情参与、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只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点拨、指导和提升。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阅读教学只是手段,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张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并得出结论。在精读课文时,通过生生交流“阅读体会”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小学是一个人一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从小学到的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种快乐的学习方式,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努力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道理。培养学生快乐的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的得到更多的快乐。

七、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在上课伊始,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通过提问“本文讲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故事”引出本课的主人公—竺可桢,并板书;在后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主旨—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及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规律的道理。板书“精确观察”“一丝不苟”。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进行的说明。如果我有什么缺点和不足的地方,欢迎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编辑推荐

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


学习完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小编为您整理了第一朵杏花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7第一朵杏花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7第一朵杏花”,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7第一朵杏花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一朵杏花设计六教案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六_案例_课文_教学反思_课堂实录_教案,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设计理念:

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上的模糊与准确的教育,读这篇文章,你传感到这篇文章写得很美,也很直白,孩子读完自会豁然开朗。而我认为,第一课时应该在定位上下功夫,所以我就从自己思考的定位说来设计这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谁能说出模糊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谁能说出大概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

师:在第三单元中,全班同学根据范文,模仿写出一篇观察植物的文章。这篇文章我已经批完了,同学们也读过了批改过的文章,你们观察能力怎么样?我想同学们心中有数。我尊重你们的隐私,在这里我不说每个同学的观察能力,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一篇特别有意义的观察文章第一朵杏花(板书),我们一起来欣赏科学家的观察吧。

师:请同学们先自已欣赏一篇吧!

(学生自读课文)

师:合上书本想一想这一课,然后谈谈这篇阅读的感受好吗?

生:

师:看来大家第一遍阅读知道了许多东西,其实欣赏科学的观察一遍是不行的,看看再读一遍或者再读两遍,会有怎样的感觉?

(生继续读,此时我也与大家一起读,因为我本人也需要欣赏呀!好的文章谁不喜欢?)

师:请同学再一次谈谈,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没有?

生:

师:我轻轻地放一遍标准的朗读,哪个同学愿意与录音比读?

(放光盘中的读)(一学生同读,大家共同欣赏两种读)

师:(读完后)请同学们静静倾听一遍录音吧!

(重放录音)(我与师生共同倾听欣赏)

师: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诉说第一朵杏花?

生:

师:(放一段轻音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个同学在那里诉说自己心中的第一朵杏花。

师:读完这篇文章,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提出来好吗?

生:

师:请大家把这些问题写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课后自己或者与同学研究研究,看看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管找到怎样的答案,都是你们努力得来的,建议你们最好把寻找的过程作为日记记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这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相接的定位,也是让学生自行发现问题的定位,这也是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写当天语文方面日记的定位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第一朵杏花》教案之六,第一朵杏花,希望对你有帮助!

7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7第一朵杏花教案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7第一朵杏花

文本细读: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感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6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各种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训练。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可以是竺可桢生平资料、故事或者关于气象学方面的资料)

提前预习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课导入:(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可让孩子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2、问:你知道每年第一朵美丽的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通过学生的预习回答)

3、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竺可桢爷爷是用什么办法得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在读的时候让学生自由读,想想每一句是谁说的?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并帮它加个提示语。鼓励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一填。

如1:“爷爷,您又看花来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什么事情啊?“竺爷爷()。

“竺爷爷,杏花开啦!”()。

如2: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如3:孩子边跑边叫喊,急切的语气中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问:“什么事情呀?”

孩子()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问:“什么时候?”

孩子():“刚才。”

竺爷爷()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是。”

讨论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填提示语读出语气,指导朗读。从中学生明白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有可能问:“竺爷爷为什么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呀?”(让学生读一读15自然段,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C:我明白了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很认真,从来不使用“大概”和“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师:那大家怎样理解这句话呢?你能用一个成语说说他这个人吗?(一丝不苟、专心致志……)

师:竺可桢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这样么得来的。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第一朵杏花 教案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一朵杏花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三下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下语文《第一朵杏花》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6—16自然段,品味语言,感受竺可桢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求真的科学精神。
3、感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难点:
感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6课《第一朵杏花》。来,看看这些词大家还能读准吗?(认读词语)
(二)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5自然段,知道了上一年小男孩错过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不过他答应竺爷爷来年一定要看到。光阴似箭,又一年的春天来到了。大地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课文第六自然段中有一句描写春天的句子,请大家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
出示句子:春风吹皱了河水,吹醒了小草,吹绿了柳梢,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1.这句话写了这么多景物,自由读一读,多读几遍,看看你仿佛看到什么了?
2.指名读。作者是怎样把春天写得这样富有生机的?来,拿出铅笔,圈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
3.你圈出的是哪些词?(课件)
老师来读读这句话,同学们听一听,看看这些词好在哪儿呢?
(作者把春风当作人来写,生动有趣,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4.师:这么美的春天,想不想看看呀!(课件)来,我们一起来赞美春天。齐读。
二、学习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过渡:春天来了,第一朵杏花马上就要开了,小男孩此时又来到院子里,他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个胀鼓鼓的花苞,这次,他看到第一朵开放的杏花了吗?(看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7---15自然段。
(一)师:他到底看到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大家是从他们的对话中知道的呀!(出示句子)那赶快读读他们的对话吧!
出示句子:“竺爷爷!竺爷爷!”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二)师:看,这是孩子的话,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急切、兴奋、激动……)
(三)想想看,经过一年的等待,在这个春天里,孩子会怎样观察?想一想,自己小声说一说。
预设:天刚蒙蒙亮时就去看,太阳落山时也去看,月色朦胧时再去看。
前天看,昨天看,天天看,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刮风时去看,下雨时也去看,上学出门时拜托爸爸妈妈帮忙看,终于看到了。
(四)师:一年的等待啊,终于等到了这一刻,他的心情会怎样?指名读。
(五)师:我们从这些语言中读懂了孩子的心情,竺爷爷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读竺爷爷的话,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六)师:你发现了什么?(竺爷爷的话中有疑惑,也有激动、急切和兴奋、赞许……)指名读。
师:连续三个问句,让我们知道了竺爷爷需要的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
(七)师:从对话中,我们读懂了他们的心情,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让我们重温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15、16自然段,感受杏花之美、体会人物精神
(一)感受杏花之美
1.师:想看看这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吗?(出示课件)看着它,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出示句子: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
2.自由读一读,看看句子中哪个词用得特别传神?(“捧出了”)
3.指名读。
4.师:这个“捧出了”用得多好,把杏树当作人来写。杏树呀杏树,你小心翼翼地捧出了第一朵杏花,这么珍贵,要献给课文中的谁呀?
(就请你带上动作读读这句话,献给可敬的竺爷爷。)
(请你也带上动作读,献给耐心等待了一年,精确观察的孩子。)
5.师:看到它,小孩心里美滋滋的,竺爷爷心里也美滋滋的。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感受竺爷爷的认真的科学态度
1.师:看,这第一朵杏花正望着咱们笑呢!看到它后,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板书:郑重地记下】
2.指名读词“郑重”;来,让我们在第15自然段中圈出这个词。来,让我们一起郑重地写写这个词。(像我们现在这样,严肃而认真就叫“郑重”)竺爷爷郑重记下的这个日子就是——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次精确的发现,这也是竺爷爷期待已久的日子呀!
3.师:对待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记录得非常郑重,其实岂止这些,来,咱们看看竺爷爷还郑重地记录了些什么吧!
4.师:(音乐中放课件叙述)你们看!他就是我们课文中的竺爷爷,他叫竺可桢。(课件)翻开他的日记看看吧!……这无数个精确记录着祖国天南海北物候变化的日期,凝聚着竺爷爷多少心血啊!
5.在他一生中,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课件出示:
我需要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1)自由朗读,多读几遍,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2)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精确】
①“精确”是什么意思?
②(师指课件)这些就是精确的时间。指名读。
(3)你还读懂什么了?(不能……也不能……)
①师:是啊!做学问不能马马虎虎。指名读。
②师:做学问要实事求是。指名读。
(4)怎样才能得到这些精确的数据,能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吗?(仔细观察)【板书:观察】对,只有精确地观察,才能得出精确的数据。指名读。
⑤师:竺爷爷的话真值得我们深思啊!师生合作读。
3.师:竺爷爷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课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38年,几十年、几十万字。
读了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想?
这就是长年累月的精确观察啊!生齐读,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现代气象学、地理学一代宗师。
让我们满怀崇敬地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化情感,韵味延伸
(一)师:一年又一年,杏花依旧在阳光中静静地绽放,孩子银铃般的声音依然在耳畔回响,面对这美丽的杏花,面对竺可桢爷爷意味深长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呢?想一想,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竺可桢爷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影响着我们,让我们记住郑重记下这些数据的竺爷爷,记住在竺爷爷影响下学会精确观察的小男孩,记住这一年的第一朵杏花(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郑重地记下
竺爷爷-------------------------小孩
精确地观察

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


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学案

第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及在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着重对“株、皱、掌”等翘舌音节进行正音。并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工具书,理解“顷刻间、推断、规律”的意思。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体验理解“激动人心、好奇”等词语的意思。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基本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至此,还为学生预留了一项作业:描写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也可以抄一抄。为下一步品读课文打好基础。

这一课时,我想通过“激情导入,走进文本”“精读课文,读中感悟”“重点突破,品味鉴赏”“换位思考,升华情感”四个环节来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激情导入,走进文本

基于学生对课文的初步理解,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然后问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并以此为切入点走进文本。

二、重点突破,读中感悟

(一)第一次看杏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第1---5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一画,品一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读一读、议一议,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第3小节,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1-5自然段,采用分配角色朗读。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二)第二次看杏花,发挥想象,入情入境

这一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对话,重点放在对话朗读,请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语气,想象之后,给句子加上提示语。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老师及时过渡: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三、抓住关键词语,点明中心

投影片出示竺可桢说的那句话:“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个别读,读完交流读懂了什么。结合第一次看花来说说,什么是“精确”。从而体会出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老师乘机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四、深化主题,总结迁移

先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自由交流。

以上是我的初步设想,在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及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清新流畅,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自学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4]

[5]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出示投影片(第一自然段第二举、第五自然段第三句,第十六自然段第二句)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注意点。

2、学生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目的:运用各种形式来朗读课文,深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和敬业的精神。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4]

[5]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课时

目的:学习第三段,总结全文,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五、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同桌之间分角色练说。

3、将自己与别人的对话创造性地记录下来注意书写格式。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析疑。

5、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奇怪)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高兴)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激动)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自豪)地说:刚才。

竺爷爷(半信半疑)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肯定)地说:是。

[4]

[5]

(二)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3、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5.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6.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7.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4]

[5]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语文《第一朵杏花》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围绕着“第一朵”杏花以及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的不同进行,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的绽放开来……”“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感受竺可桢爷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特点,学生基本能由我的引导感悟到;而这里的“习惯”二字,说明竺爷爷的细心观察已经成为一种自然的动作;“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放的。”感受到竺可桢爷爷对科学研究的负责;还有“什么事情啊?”“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表现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别人赏花,他却数花,问花。最妙的地方是当竺爷爷听到第一朵杏花开放了的时候的反应:“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此时的竺爷爷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啊!这里的问句短小,语气急促,不难看出他此时格外激动、兴奋,几近欣喜若狂的情态。

这篇课文出现了这组一问一答的对话,而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但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想象,想象到人物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并进行空白处的补充,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投入,而且动作到位,如读到孩子回答“是”的时候有的学生用力地点了点头,通过朗读真正体会到竺爷爷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学生虽然能较好的体会到竺可桢爷爷的这种精神,但在教学本课后我思考了很多,感觉自己仍存在一些问题,如:

1、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欠缺乏,导致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不能灵活把握。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失败,这让我深深的感到了自己的不足。

2、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述的部分多于学生理解感悟和朗读,似乎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自己引导者的地位,更好的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优越性。

3、另外,在教学完本课之后才发现自己将文中小女孩只是一带而过,没能引导学生感受这个小女孩身上值得他们学习的东西。综上所述,我认为我首要的就是如何更好地备课,如何更深层次地与文本对话。加强对教学的解读,灵活变通教材,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学习多样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的当务之急,主动了解学生,找到适合孩子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套教案: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我们班的同学是勤奋好学的,我们学过哪些写春天的诗呢?(引导学生背诵高鼎《村居》、孟浩然《春晓》、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贺知章《咏柳》)同学们背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春天来了,柳树伸展开嫩绿的枝条,草儿也伸个懒腰从地底下钻出来,燕子在天空中跳着欢快的舞蹈,桃树、梨树、杏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也都开满了花。你知道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吗?

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的是谁吗?

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提问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参考网络精彩片断]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作业

1、课后练习4

2、抄写词语2遍。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段。

二、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三、总结迁移

1、自由朗读课文。

2、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3、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4、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四、练写片段指导

仿照课文第二段,练写片段,题目是《买菜》或《第一次买菜》

1、读课文第二段,总结这一段中对话集中时记录的形式特征。

(1)每人说一段话便独立成一个自然段。

(2)可写提示语,也可不写。

2.学生练写。

附板书

17、第一朵杏花

哪天开花

竺可桢郑重记下一丝不苟

精确观察…

网络精彩片断:竺可桢与孩子的对话,我以为是一个比较好的书面练笔素材。所以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发现比较有效。

请看学生加的有关提示语:

竺可桢爷爷奇怪地(微笑着、温和地)问:“什么事情啊?”

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竺爷爷,杏花开花啦!”

竺爷爷高兴地(连忙、兴奋地)问:“什么时候?”

孩子自信地(不容置疑地、肯定地)说:“刚才!”

竺爷爷激动地问:“是第一朵吗?”

孩子自豪地答:“是。”

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学生对竺可桢终于发现第一朵杏花盛开的时间激动万分的心情,对孩子受竺爷爷的影响而坚定不移地帮助爷爷科学观察杏花执着精神是真正懂了。但孩子们对提示语究竟如何运用显然还是不甚明了,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指导。

所以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人物的提示语是否都应放在前面?如果要改,该如何改?”

这时学生都沉思起来,过了一会儿,有几名学生发言了:

生1:“竺爷爷,杏花开啦!”这一句的提示语应放在后面,因为孩子终于发现了杏花开放,他急切地想让竺爷爷知道这惊天喜事。

我让学生把提示语调到后面读读:

“竺爷爷,杏花开花啦!”孩子急忙(兴奋地、结结巴巴地、自豪地)说。

孩子们发现果然这一句人物语言,提示语放在后面确实比前面好。为此,我提醒学生原当人物的语言比较急切、紧张时,提示语可以在后面添加。

接着孩子们觉得后面竺爷爷的话:“什么时候?”、“是第一朵吗?”提示语最好也放在后面,以表现竺爷爷的兴奋之情。

有的孩子以为到这里可以结束了,我却忽悠了他们一下:“那么既然刚才的对话比较急切,你觉得加提示语还有必要吗?”

马上有的孩子大呼上当,因为做了半天无用功,老师捉弄他们了,因为人物对话既然这么急切,完全可以不用提示语。于是我提醒学生,不用提示语是人物对话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可还有几名孩子却说,刚才的练习很有意思,使他们懂得了人物的提示语在什么情况下加在哪里。

附:学生作文

买菜

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希望小学六(2)班杨成云

今天早上,妈妈对我说:“儿呀,妈妈今天有事,你去帮妈妈买点菜回来,以便今中午吃。”说完,随手从包里掏出一张两元的支票递给我。

我心想:这可是一个艰难的‘任务’呀。我到底是接还是不接呢?这几天,妈妈的脸上都没有笑容,妈妈的笑容到哪儿去了呢?我作为妈妈的儿子就要帮她找回笑容。于是,我便爽快的答应了她。我接过钱,看了看,说:“妈,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说完,我便向菜市场奔去。

哇,这里的菜真多呀!有黄瓜、白菜、青菜、萝卜……多得让我眼花缭乱。这么多的菜,买什么好呢?看看这个也想买,看看那个也想买,可是身上只有两元钱呀。我环视四周,突然,我的目光在一个卖青菜的摊上停住了。记得妈妈说:“吃青菜好,俗话说青菜吃了轻快。”好,决定了,就买青菜。

我走过去,看了看青菜的质量,又青又嫩,质量是没问题了,不过价钱有点贵,要一元钱才买得到一斤。这时,我想起了妈妈平时教我的讨价还价‘三步曲’,今天终于派上用场了。这种方法共分三步,第一步是:要说要买的菜的缺点,使卖菜的人觉得自己的菜卖不到那么高的价钱,从而达到减价的目的。我想了想,说:“大婶,你看,你的青菜上有被虫咬过的痕迹呀。这么多的水,很压秤的呀,你就便宜点,六角一斤,卖给我吧!”我心想:看你怎么说。没想到,她却说:“小朋友,青菜被虫咬了才说明这青菜没有打过杀虫剂呀,如过不加点水,青菜会干枯的,到时,我怎么卖出去呀。说实话,我这已经是很低的价钱了,这样吧,我给你算九角钱一斤。”哼,够狡猾,这样的话亏你想的出来。

我想,第一步不行,该用第二步了,第二步是:说自己身上只有那么多的钱,使卖菜的人觉得自己再怎么说也是没用的。于是,我用起了第二步。我对她说:“大婶,我只有六角钱呀,你反正只有这么点了,六角我给你买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的眼睛可真厉害呀,一下就把我手中有多少钱看得是一清二楚。她对我说:“小朋友,你手中明明有两元钱,为什么说只有六角钱呢?”真是气死我了,没想到她这么阴险。

第二步也不行,不过不用担心,我的第三步是万事万灵的。第三步是:我不买了。我对大婶说:“大婶,六角一斤,你不卖就算了,我不买了。”说完,我便转身向后走了。那位大婶见我不买了,心里慌了神:好不容易找到个买主又走了。她立刻对我说:“小朋友,八角一斤你买不买。”我没理她,她又急忙说:“七角,七角了。”她见我仍然不理采,便说:“六角就六角吧,卖完了好回家。”我心中高兴极了,这方法还真灵呀。我马上回去,秤好了菜,付了钱,便提着一口袋青菜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这次买菜不仅使我买到了一斤绿茵茵的青菜,还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讨价还价并不是因为给不起那几角钱,而是因为我们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回来的血汗钱,我们应该节约,不应该浪费。

买菜

今天早上,妈妈给我三元钱,叫我到农贸市场去买菜,我爽快地答应了。说完,便接过三元钱。哼着小曲向农贸市场走去。

不一会儿,我就到了农贸市场,我发现农贸市场人山人海。市场里,菜贩的吆喝声。买菜人讨价还价的声音,好像要把整个市场都要掀翻。菜贩摊上摆着琳琅满目的菜,有让人垂涎欲滴的水果;有香喷喷的烤鸭;有让人看了就吃的猪肉等等,但是妈妈只给我三元钱,只能去买一点小蔬菜。我只好到卖菜的区域,不一会儿,我就发现了我最喜欢吃的菜——黄瓜。可是,卖黄瓜的有许多人,到底在哪里买呢?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发现有个叔叔卖的黄瓜又大又好看。我想这种黄瓜一定十分好吃,于是,我走到哪个菜摊前,向叔叔问道:“请问,黄瓜多少钱一斤”?“一元”,叔叔回答道。“叔叔一定是仗着我是个小孩,敲我的竹杠”。我问:“五角钱一斤,卖不”?叔叔回答到:“不卖”。我想,现在卖菜竞争十分激烈,好不容易来个顾客,他一定会把握住的。如果我假装不买他的,他一定会叫住我,依我的价钱卖给我。于是,我假装到其它地方去买。果不其然,叔叔就叫住我说:“五角,卖给你”。

我选了又大又嫩的三个黄瓜,高高兴兴地回到家里,等着爸妈夸奖我。妈妈下班回来,我一五一十的把买黄瓜的经过告诉她。“你还以为你捡了便宜,这种黄瓜是打了农药的,所以才这么好看,却对人是有害无益的”。妈妈责怪道。我听了受益匪浅,感受很深:我们人也一样,不能光有华丽、虚伪的外表,要有真才实学,才受人欢迎。

买菜

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实验小学四年三班苏楠

清晨,菜市场人山人海,个个忙忙碌碌。菜摊上的青菜堆成小山似的,红绿青黄紫,好像一幅幅水彩画。

这时,一位身材肥胖的中年妇女提着菜篮子,迈着小步子一摇三晃地来到卖青菜的小摊前,双眼不时地扫视着摊上的小白菜。眼角描了描正手忙脚乱的摊主后,便挽起袖子,开始用手在菜堆里翻来翻去,时不时地举起手中的菜,左看看,右看看,看到一点破损或稍微腐烂的菜叶,就趁摊主不注意,撕下来扔回菜摊上,有时她干脆扔在摊架底。

就这样,她足足挑了十几分钟,可手中的菜也只有两把。这时,早已怒目而视的摊主再也按捺不住满肚的肝火,怒气冲冲地跑过来按住中年妇女又要挑菜的手,恶声地说:“我说你挑了大半个钟头,还没挑好菜,不但弄脏、弄坏了菜,还影响我的生意!今天,你必须买下你挑过的这些菜!”

中年妇女听后,急了,扯开嗓子喊:“嘿,你这菜都烂了,还不准别人碰,我看就是送给乞丐也不会要!”

“有你这么说话的吗?”摊主把嗓音也提高了许多,“你今天还非买这些菜不可了!”

“好好好,我买,我买!行了吧!”中年妇女嘀咕着,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一股脑地把那堆已挑好的和那些自认为是乞丐也不会要的菜灌进自己的篮子里。但是她又趁摊主和别的顾客讨价还价的空隙,熟练而又迅速地把篮子里的烂菜叶拔下来,照原位放回摊上。

“喏,称称重量吧!”摊主称好了重量,但中年妇女又不干了,“你这称有问题,我来!”说完,抢过称子,熟练地摆弄起来,摊主一看,急了,和中年妇女争抢起秤砣,一边摆出一副老实样,说:“我这称绝对公平!我们生意人从不为钱财欺骗人!”说着顿了顿,伸出手,用手比画出一个数,说:“还得加上你影响我生意的钱!”

“什么,加你的头,有你这么卖菜的吗?这菜我买定了!”中年妇女的眉毛都挑到头顶了:“如果短斤少量我还不饶你呢!”说完,丢下菜钱,骂骂咧咧地转身便走。摊主气得赤红了眼,嘴巴张得大大的说不出话来……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下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2.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内容。

3.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出示挂图,揭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花?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画上的三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讨论什么问题?

简介竺可桢:(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对台风等的物候的关系有深刻的研究。)

2、读“竺、桢”2个字,能读准字音即可。

3、讨论第二题,相机板书课题: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出示投影片上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字音。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范读课文

1、范读课文

出示分段提示:

(1)按时间先后顺序,应该如何分成两段?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2、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讨论书写要点:

(2)学生描红、临写。

三、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体会竺可桢对待科学一丝不苟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

)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

)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板书:一丝不苟]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板书:精确观察]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朵杏花 教学设计资料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一朵杏花 教学设计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

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

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

(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

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

(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

(“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

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

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作业

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第一朵杏花

竺精确观察

桢一丝不苟

设计意图:

竺可桢是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他从小热爱学习,锻炼身体,培养了坚毅、勤奋的好品质。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课文《第一朵杏花》就是讲述了我国着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爷爷意味深长的话。通过学生朗读、讨论、评议,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第一朵杏花说课稿》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