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6《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课题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常态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以及观察实验的方法探究产生和传播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意识。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生活、自然现象的观察,会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音叉,小锤,烧杯,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新课学习
引入:
列举声音无处不在,饱含信息,凸显声音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各组派代表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指出发声体,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并举例说明。
演示发声音叉溅起水花,介绍转换法。
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
思考讨论,回答
熟悉物理的探究方法,了解实验方法的使用。
声音的传播:提问:声音的传播需要条件吗?讲述宇航员对话方式,问声音在什么环境中传播?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举例说明。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阅读课本,了解耳朵构造,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
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阅读课本,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提问:在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听到几声敲击声?
2、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根据什么来计时?相差多少?
思考
感受物理是有用的。
板书设计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2)v固v液v气。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15℃空气中v声=340m/s。
课后总结
本课的教学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在此前往往关注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状态。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想突破难点,就应该顺应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jab88.cOM
扩展阅读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组别:姓名:
一、课前练兵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___________传播的.
3、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二、分组合作交流: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发声现象,指出是什么物体在发声?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发声必须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宇航员在外太空是如何进行交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5OC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米/秒.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_____.
6、请设计一种测量声速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反馈练习:
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__?
4、已知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应为___________。
5、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A.电磁波B.真空C.空气D.耳朵的鼓膜
6、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1声B.2声C.3声D.4声
7、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m/s.
8、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9、.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m/s)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声音是如何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神秘的声现象。
这节课同学们需要掌握: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知识准备回顾复习,链接已有知能,为新知做储备。
联想:自然界中物体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液体和。物体沿着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做,往返一次就叫做振动了一次。
二、小组探究活动动手操作,亲历探究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探究1: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用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说话;(2)拨动张紧的橡皮筋;(3)用手搅动脸盆中的水;(4)吹笛子;(5)用鼓槌敲鼓,再用手按住鼓面。
归纳结论:声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_______。
探究2:声音传播的条件
实验:(1)把耳朵贴在桌面一端,请另一同学轻敲桌面另一端;(2)用细棍轻轻敲击玻璃鱼缸的外壁,水中的鱼立即受惊游动;(3)阅读教材真空罩实验,获取相关信息。
归纳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三、典例剖析典题精析,共享思维心路。
例1喇叭在“唱歌”,看到纸盆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发声时,纸盆在不停地______。笛子发出的声音是_________振动引起的。
思路剖析:任何一个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唱歌”(发声)时,纸盆上的纸屑就随之上下跳动,这个现象说明喇叭的“唱歌”声是由于纸盆的振动产出的。笛子是一种乐器,管内充满了空气,平时管内空气静止不动的,吹笛子时,笛子管内的空气柱会发生振动,笛子就发出了声音。
变式练习1:小槌敲击音叉,我们能听到音叉发出嗡嗡的声音;用手接触一下,手有麻的感觉;放入水中,可以观察到水面有大量水珠被激起来。以上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正在发声的音叉,用手按住后,发声停止,这是因为。
例2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事例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啾啾”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思路剖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需要分析题干中每种情况下声音是通过哪种物质传到耳中的。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声音是由空气传入人耳的,我们听到的鸟鸣也是由空气传入耳朵的,人听到溪流的流水声也是由空气传播的,这三个例子都说明了气体能够传声。水中快要上钩的鱼被岸上人的说话声吓跑,说明鱼听到了岸上人的说话声,这声音必须由水才能传给鱼,故说明液体能传声。
变式练习2: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两个人能在相距不太远的地方用它通话,说明()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声音是通过钢线传播的
C.只有钢线和纸盒子组合在一起才能传播声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四、小组自主学习活动分析数据,提取规律。
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课本小资料表格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什么规律(写出两条)?
思路剖析:分析数据来寻找规律,可以从数据的变化趋势出发,寻找共性与差异。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从表中看出,温度升高时声速变大了,所以说明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另外,表中所给的声速,在空气(气体)中慢,在水和煤油(液体)中较快,而在冰等(固体)中的最快,这样可归纳出另一条规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又比气体中快。
变式练习3: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
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
五、小结评价回味反思,领悟提高,做到自主评价
学完本节课,请在各项后面的“()”中用“√”或“?”标注你是否掌握。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对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两个因素有关的理解。()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教学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难点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当我们呱呱坠地的一刻就和声音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奇特的现象呢?……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么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民主导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阅读课本“声的产生”,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与思考:
演示实验:敲击音叉时,听到,用手触摸时,此时用一个乒乓球接触音叉,看到,这说明音叉在。
2.动手做一做
实验一:将钢尺(或塑料尺)的一端紧压在桌边,让另一端伸出桌面外,用手拨动另一端,观察钢尺发声时在。
实验二:轻声说话,然后用手触摸喉咙,感觉到喉部在。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而产生。
练习1、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二)声音是怎样向远处传播的(阅读课本“声音的传播”完成下列问题)
1.猜想:
2.实验三:将你的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
实验二的第一次敲击声是在桌面的一端发出的,但耳朵贴在桌面的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在这个过程中声音是由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当耳朵离开桌面时,我们同样可以听到敲击声,这次的声音是物质传到耳朵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
传到耳朵中的。
4.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真空传声。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的形式传播。
练习2、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练习3、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三)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阅读课本小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在15℃和2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分别是___和。
2、声音传播的速度跟介质的和介质的有关;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分别用V1、V2、V3表示,其大小关系为
练习4、夏季的一个雷雨天,小明同学在闪电过后5s的时刻听到雷声,此时温度约为25℃,你认为雷鸣之处离小明同学的距离约为()
A、1.7kmB、1.73kmC、1.66kmD、17km
练习5、古代士兵为了能及早听到偷袭敌人的马蹄声,常常睡在地上,并把耳朵贴在地面上,其原因是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练习6、敲击长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会听到次击管声,这是因为的缘故,最先听到的声音是由传来的。
三、检测导结: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_________停止,声音就消失。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速在各种介质中都不变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空气是一种能传播声音的介质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4、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到惊吓,这时鱼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桌子—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鱼缸—鱼
5、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笛子发声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B.学生听到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空气中传播得慢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振动发声。
8、实验:把正在响的电子门铃放在一个玻璃罩内,此时可以听到清晰的铃声.现在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罩内空气,听到的铃声将会,直到;若停止抽气,重新让空气进入罩内,又会,这一实验说明了。
9、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11、请看下列声速表中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340
海水(25℃)
1531
空气(25℃)
346
铜(棒)
3750
煤油
1324
大理石
3810
蒸馏水
1497
铁(棒)
5200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在建构的学习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物理的学习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他们感受物理课堂教学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