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

小学美术课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1-04

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规划教案课件的时刻悄悄来临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0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和科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艺和科技成就: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中医和编钟。
2.通过《诗经》和《离骚》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诗和历史的关系,培养认识和学习历史的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屈原为什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培养学生评价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艺成就。
2.都江堰的修建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
1.文学艺术和春秋战国时期现实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第7课中学习了甲骨文和金文,文字的出现,反映了文明的进步,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我们把文字组合,吟唱出来,以表达思想感情,这就是“诗”。
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诗,谁能告诉大家,我国最早的诗是什么?(学生回答:《诗经》)
(讲授新课)
(板书)一、《诗经》和楚辞
(板书)1.《诗经》
我国早期的诗都被收集在诗经中,《诗经》汇集了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三百多首,分《风》、《雅》、《颂》3个部分,《风》是各国的民歌,又称《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我们来看其中的一首诗。(或者是学生学过的《诗经》中的诗)
八月扑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
(教师解释诗句中的一些文词)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告诉我们了什么?(教师讲解其中的文词,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这几句诗不仅反映了西周农业发展情况,而且告诉我们古代人们的生活情况。所以说诗的出现是和生产劳动分不开的。除了反映生产劳动情况外,有些诗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诗经》中的诗歌帮助我们了解2500年前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了解了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横征暴敛,人民的辛勤劳动。这些反映劳动人民生产和感情的诗歌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
因为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所以统治者希望通过诗来考察民情风俗,政治得失。采诗官在采诗过程中得到各诸侯国的帮助,所以各地的诗歌能集中起来。采集到的诗经过整理保存下来。
过渡:如果说《诗经》中是用写实的手段反映了现实生活,那么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则是用浪漫主义笔法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个人的感伤。
(板书)
2.楚辞
教师首先设问:同学们知道我们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2页第一段内容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屈原。屈原名平,楚国人。当他还年轻时,他已经是一位博学多才、很有政治才干的人物了。屈原的才华得到楚王的赏识,他被任命为楚国的左徒;相当于后来的丞相。屈原不仅在政治上很有抱负,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运用楚国的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是《离骚》。诗名《离骚》的意思是说屈原遭受去国离家的忧愁。
请学生阅读课本52页“读一读”,指导学生了解屈原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国家困境的担忧。教师指明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人。
诗歌和音乐是分不开的,艺术和生活更是紧密相连。我们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艺术上的成就。
(板书)二、神奇的编钟
播放音频《曾侯乙编钟乐团演奏——屈原问渡》,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首古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
教师展示《曾侯乙墓中室编钟》,演奏这首古乐曲的乐器是战国的古钟。为了使演奏时的音色优美旋律和谐动听,表现力更强,人们常常把很多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的钟组合在一起,这就是编钟。编钟经常被用于宴会、祭祀的活动中。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5、56页阅读部分内容,了解编钟音域宽广浑厚,音色优美丰富,反映处我国在音乐在2000多年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我们的祖先不仅在文学和音乐方面创造了丰富的文化成就,在科技方面也很有建树。
(板书)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重视治水,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掀起了一个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热潮。战国时各国水利工程中最著名的是──后来中外驰名,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一个创举,至今还为人民造福的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是由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发源于松潘高原(海拔三千多米)的岷江,奔腾流泻,进入成都平原。教师展示《都江堰示意图》,讲解都江堰的组成和原理,知道都江堰“行水灌田”和“泄洪平灾”的作用。
(板书)
四、“中医鼻祖”扁鹊
教师展示“扁鹊”的图片,讲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本目的内容,学生自己归纳扁鹊的对中医的贡献。
(板书)1.望、闻、问、切四诊法
(课堂总结)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的成就,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中智慧的结晶,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板书设计
一、《诗经》和楚辞
1.《诗经》
2.楚辞
二、神奇的编钟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望、闻、问、切四诊法
四、“中医鼻祖”扁鹊

相关知识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
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
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
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管仲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
(争霸)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南西北到中间)
(兼并)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的史实,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了解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
二、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
三、导学过程
(一)、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为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国七雄分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
6、公元年,和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结果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的进攻。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2、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三):春秋争霸
1、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解决第31页“动脑筋: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明确: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改革、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四):战国七雄
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1)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2、思考: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
(五)、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
齐楚秦燕韩赵魏,桂陵马陵孙膑计。
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填空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晋文公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商鞅B.孙膑C.管仲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
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A.秦孝公B.齐桓公C.宋襄公D.晋文公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B.勾践C.孙武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B.楚、韩、赵C.齐、楚、秦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10、填表
时期战争目的战争规模代表战役
春秋
战国
(二)、材料分析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