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30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五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的发展历程
①原始社会:原始商业怎么产生的?

②商周商业有何发展?

③春秋战国商业有何特点?表现?

④隋唐时期商业有何特点?为什么?表现?

⑤宋朝商业有何特点?表现?何时古代商业步入新的高峰期?

问题1、图4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它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景象。当时,汴河穿城而过,西由黄河受水,东入淮河,水量丰富,船运繁忙,大江南北物资汇集。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东京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问题2、明清时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为什么?(临沂)

2.城市的繁荣
①周秦至唐代的城市是怎样的?

②宋朝城市的新发展的体现在什么方面?

③汉唐、唐宋、明清时期因对外贸易兴起了哪些城市?

问题3、想一想:中国古代城市经济演变有何规律?

问题4、中国古代商业的变化表现有哪些?(临沂)

问题5、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6(2004年广东)阅读以下材料: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人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回答:(1)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2)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古代中国的商业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
1.古代中国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表现?

2、想一想,应该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7、
阅读下例材料:(10分)
材料一:《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书〉〉
材料三: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雍正帝
请回答:①上述材料中,司马迁引用〈〈周书〉〉中的话,表达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

②商鞅的言论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在当时有没有合理性?为什么?

③雍正皇帝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
巩固练习
1、(07年山东省高考样题)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
2.张籍的《贾客乐》诗云:“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姚合《庄居野行》诗云:“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当时唐人的这些诗句,反映了
A.唐朝出现盛世局面B.唐朝的商业繁荣与发展
C.政府鼓励商业的发展D.唐诗的唯一主题就是歌颂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
3.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4、唐时,“陶瓷之路”兴起,带动一些城市发展,下列城市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A、龟兹B、楼兰 C、明州 D、敦煌
5.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
6.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徽商是明清时最主要的商业集团,资金雄厚,雄踞中国金融界长达三、四百年之久。
材料二徽州山多地少人多,有限的耕地根本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徽人只能“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许承尧《风土》
材料三新安商人的商业经营是以血族、乡党的结合为核心而进行的。有力的徽商依靠乡族关系,对于围绕自己周围的子弟,贷予资金或配置各地从事商业,在业务上保持密切的联系。——藤井弘《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四徽商集团扯起“贾而好儒”、“由儒入贾”几面大旗,儒贾并行,亦发财亦发身,令天下穷儒羡煞。大儒王阳明早年不谈“利”,后来说“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贤”,而且肯定士、农、工、商在“道”的面前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余音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五(嘉庆年间)长公(程锁)中年客溧(地名),其俗春出母钱(出贷的钱)贷下户,秋倍收子钱(还贷的钱)。长公居息市中,终岁不过什一。细民称便,急赴长公。癸卯毂(谷)践伤农,诸贾人不入。长公独予平价,囤积之。明年饥,毂价踊贵。长公出毂,市诸下乎,价如往年平,境内德长公,诵义至今不绝。——《太函集》
概述明清时期徽商经营商业的信息(不得直译或摘抄原文)。

延伸阅读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
1.隋唐时期:
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
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
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
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
1.商业地位:
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2)推行过程:
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一.选择题
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变化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C.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
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

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

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信息,
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早早地准备好适合的教案课件。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课题: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

1.隋唐时期:

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

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

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

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

1.商业地位:

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2)推行过程:

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

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一.选择题

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变化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C.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

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东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篇》

图3《清明上河图》(局部)材料三: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高中历史教材》

图4苏州丝织业手工工场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其所处朝代。(2)阅读材料一、二,从图2、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商业发展的什么特点?(3)阅读材料三,从图4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在城市的经济领域又出现了什么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导致这一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D

B

B

C

C

11.

(1)城市:长安;朝代:唐朝。

(2)变化:①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②形成街市。

③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和晓市等。

特点:反映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官府控制的减弱。

(3)新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两项写一项即可,不写“萌芽”两字只能得分一半)。

时间: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导言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货币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货币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一、商业的发展

1、商业的出现及商人的由来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于是产生了原始商业。

商人的由来

古代商族始祖契的六世孙王亥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贩运货物到远处去做买卖。以后,做买卖成了商族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地位每况愈下,于是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跑买卖。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跑买卖的人称作“商人”。

2、商业发展的曲折历程

商代已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当时工匠和商贾都是贵族的奴仆,主要为奴隶主贵族服务,受官府的严密控制,独立经营的手工业和商人极少。)政策。春秋战国时期,私商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盛行,商业活动十分萧条,出现了实物交换的现象。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

古代商业的发展更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晋商、徽商等。

中国商业的发展概况

时间

发展概况

原始社会末期

以物易物

商朝

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

周朝

“工商食官”

春秋

战国

出现私商;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形成著名都会

魏晋南北朝

商业萧条

隋唐宋元

商业贸易、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明清

呈现新特点

二、从贝壳到银元

新石器晚期到商周春秋战国秦朝到隋唐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中国货币的发展概况

时代

发展概况

意义

新石器夏

天然贝壳

出现原始商业

商周

骨贝、铜贝

出现职业商人

春秋战国

金银铜质的钱币

商贸繁荣,私商出现

秦汉隋唐

圆形方孔半两钱、

汉五铢钱、唐通宝

秦统一货币;通宝反映货币地位的确立

铜、铁钱,纸币

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

纸币为主币

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明清

银为主币,银圆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三、坊市与城镇

城市的由来

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城市的发展

朝代

城市的发展情况

唐以前

县治以上的城市设市,受政府直接管理与控制;市与民居分离

唐代

坊市制

宋代

突破了坊市制;做买卖的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明清

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四、丝绸之路与陶瓷之路

1、丝绸之路

“张骞凿空”与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时称“凿空”。由此,贯通欧亚大陆腹地的“丝绸之路”逐渐形成。

古代丝绸之路古楼兰遗址

2、陶瓷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我国瓷器在唐代中期即开始向外输出,时间持续千余年,从而形成了“海上陶瓷之路”。一八五三年在南非卓湾捞出一批瓷器,其中就有元代德化的白釉瓷。这些瓷器现存放在大英博物馆。近年来,埃及、肯尼亚也出土了许多从中国福建输入的德化窑白瓷。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五、重农抑商

政策的变化

农耕时代的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学思之窗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秦代继续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又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然而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明清(鸦片战争)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君主专制统治的保守与封闭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世界大潮中落伍。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商业的发展

(一)产生和初步发展----先秦时期

1.原始社会:

2.商朝:

3.周朝:

4.春秋战国:

(二)发展和高峰

1.隋唐时期:

①表现:

②原因:

2.宋代:

①表现:

②原因:

3.元代:

①表现:

②原因:

4.明清:

①表现:

②原因:

二.城市的繁荣

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

(1)周秦至唐朝:

(2)宋代:

2.城市发展概况

(1)汉唐时期:

(2)唐宋时期:

(3)明清时期:

三.“重农抑商”

1.商业地位:

①原因:

②统治者对待商业的态度: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

(2)推行过程:

①战国时期:

②西汉时期:

③中唐以来:

④明清时期:

(3)影响:

1.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根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情况,概括影响商业发展的要素。

3.对比唐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春秋战国时期实施重农抑商政策是否有合理性?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什么危害?

1.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联系: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3)阶段: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宋元空前繁荣);

(4)组成: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5)管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6)趋势: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2.下面是范蠡的部分生意经,请同学们阅读并受到启发,将来成为爱国商人。

生意要勤紧——切忌懒惰懒惰则百事费;

用度要节俭——切忌奢侈奢侈则钱财竭;

用人要方正——切忌滥用滥用则付托难;
接纳要谦和——切忌躁暴躁暴则交易少;

立心要诚正——切忌粗糙粗糙则出品劣;
相处要诚实——切忌虚假虚假则害己终。

一.选择题

1.古代商业由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其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分工的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进步D.社会性质的变化

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政府统一管理商业B.对商人进行思想控制

C.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D.驱使商人为政府服务

3.《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置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上述材料反映了唐代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比较规范④都城长安商业活动繁荣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市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宋代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

A.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B.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限制

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D.江南经济的繁荣

5.与唐朝前期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6.杭州、扬州、登州等城市的兴起,是由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

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D.“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7.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8.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二者的主张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C.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9.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有①重征商税②禁止一切对外贸易③严格限制商人活动④禁止商业活动在大城市中进行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②商业中心始终以都城为主;③对外贸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的影响;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D

B

B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