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3)

幼儿园母亲节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3)。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知道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3),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3)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密度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用此原理进行密度的测定。

5、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6、熟练掌握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二、学习内容

1.密度

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特性,要认识物质必须研究这些物质的特殊性.物质的形状、颜色、软硬程度等是

物质的特性,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辩认它们,但是这还不够,物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密度.密度是一个表示物质特性并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物理量.

(1)密度的意义

各种不同的物质,例如铁、铝、水、酒精、空气、氢气等在体积相同时,它们的质量各不相同,这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引入了物质“密度”这个物理量来表示这种特性.

(2)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定义式为:ρ=m/v,式中的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表示物质的密度。

(3)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常用的单位还有“克/厘米3”。它们的关系是: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密度的单位读法及物理意义是:“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米3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如水的密度是:ρ水=1.0×103千克/米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的物理意义是:1米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4)密度分式的运用应注意

1公式ρ=m/v中,mvρ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的,不能张冠李戴。一般情况下,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如m用千克作单位,v就应该用米3作单位,那么ρ的单位就是千克/米3;若采用常用单位,如m用克作单位,v就应该用米3为单位,那么ρ的单位就是克/厘米3。

2对于同一物质,密度ρ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要物质不变,物态和外界条件不变,其密度是不变的。当物质的质量增大(变小)多少倍,其体积也增大(变小)多少倍。不能把ρ=m/v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

对于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是不变的说法具有一定的条件的,如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和条件(温度)下,其密度也是不同的。如:水的密度是1.0×103千克/米3,而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水蒸气的密度是0.6×103千克/米3。

3不同的物质,一般有不同的密度。可是为什么煤油与酒精的密度,水和蜡的密度是相同的呢?因为:密度是物质基础的一种特性,但不是唯一特性。两种物质的密度值相同,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特性一样,但在其它方面的特殊性就不一样。因此,应该说对于不同物质,密度值一般是不同的。

4计算密度要用到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3=103分米3;

1分米3=103厘米;

1厘米3=103毫米3;

1升=103毫升;

1分米3=1升=103厘米3;

1厘米3=1毫升=1毫升。

注意单位换算也是用好公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一般的方法是:先用天平测出该物质的质量,再用量筒(量杯)测出该物质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在实验中应注意:

(1)关于量筒(量杯)的使用

①弄清所用的量筒(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以选择适合实验所用的量筒(量杯).

②测量时将量筒(量杯)放在水平台面上,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量杯)中.

③观察量筒(量杯)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是凹形的(例如水),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形的(例如水银),观察时要以凸形的上部为准(可记为凸顶凹底).

(2)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有关数据,然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可采用“排水法”来测它的体积.具体做法是:

A.在量筒(量杯)内倒入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数体积V1

B.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量筒(量杯)内,待物体浸没在水中后,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C.待测物体的体积就是V2-V1.

三、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点拨:正确理解质量和密度的要领是答题的关键。

答案: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燃烧掉一半,故质量减少一半,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密度不变。选B。

[例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的密度。

点拨:

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测量的关键,若物体的形状规则,亦可用刻度尺测出相关量后根据公式算出体积,若物体不能沉入水中的,可用“压入法”或“重锤法”来测物体的体积。

答案:

金属块的质量可用天平直接测得,体积可用“排水法”来测得,然后用密度公式求得密度,具体实验步骤是: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为m;

3、在量筒水中放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4、用细线拴好被测物体轻轻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V=V2=V1。

[例3]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现将这两种等质量物质混合,求混合后的密度。(设混合前后体积不变)

点拨:

求解混合物的问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混合前后总质量不变;(2)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一般情况);(3)混合物的密度等于总质量除以总体积;此类问题难度较大,正确把握上述三点是解本题的关键。

第二阶梯

[例4]市场出售的“洋河酒”,包装上注明的净含量为500mL,酒精度为55%,求这瓶酒的质量.

点拨:

(1)洋河酒可以看做是纯酒精和纯水的混合.

(2)55%指的是酒精和酒的体积比.

答案:445g

[例5]有甲、乙两个实心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求它们的密度之比。

已知:m甲:m乙=2:3V甲:V乙=1:2

点拨:

比值的计算是物理中常见的题型,解题时的方法是,明确需求量和已知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相应的关系式,然后按上述格式条理清楚地进行运算,切不可想象心算。

解:

答: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3。

[例6]在氧气瓶中装满密度的4kg/m3的氧气,若用去一半,剩余部分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kg/m3.

点拨:用去一半指质量,氧气瓶内气体体积不变。

答案:2

第三阶梯

[例7]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

1、调节好天平;

2、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

3、把玻璃杯中的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V;

4、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m2,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点拨:

在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体积可用量筒测得,关键是如何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此题中步骤3的做法,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中的误差,若先测杯的质量,后测液体和杯的总质量,再测液体的体积,由于杯壁上沾有水,使液体体积变小,则所测出的密度值偏大。

[例8]只用量筒,不用天平,如何量得80g的酒精?

点拨:可根据密度公式先算出80g酒精的体积,然后用量筒测出。

答案:

(2)用量筒量出100mL的酒精质量即为80g。

[例9]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盒)、烧杯和水,如何测出煤油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和表达式。

点拨:

测煤油的体积可先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质量后再算出水的体积,即是烧杯的容积,在烧杯中装满煤油,测出其质量,利用烧杯容积等于煤油体积,即可知道煤油体积,从而算出煤油的密度。

答案:

(1)调节天平

(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3)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4)在烧杯中装满煤油,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为m3;

四、检测题

1、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做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

2、通常人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其实质是()

A、铁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B、铁的质量比棉花质量大

C、铁的体积比棉花体积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甲、乙两金属块,它们的质量之比为3:5,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如果它们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

4、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筒,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铜球、铁球、铝球分别放入三只量筒中,而后加水到相同的高度,其中加水最多的是()

A、放有铁球的量筒

B、放有铝球的量筒

C、放有铜球的量筒

D、无法确定

5、两个铜球质量相等,体积不等,由此可以肯定()

A、两个球都是空心的

B、两个球都是实心的

C、至少有一个球是实心的

D、至少有一个球是空心的

6、有两个实心正方体A和B,A的质量是B的3倍,B的边长是A的1/3,则A的密度是B的密度的()

A、81倍B、27倍C、1倍D、1/9倍

7、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8、测量形状不规则小固体密度时,要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__。

9、制造风筝应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的材料,制造风扇底座要尽可能选用密度________的材料(填“较小”或“较大”)。

10、有一块金属,质量为216g,体积是80c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_,这种金属是_______。

11、在天平的两边盘中分别放一铝块和铜块,天平正好平衡,则铝块的铜块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

12、等质量、等体积的空心铜球、铁球、铝球,其中空心部分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最大的是________。

13、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为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_____。

14、观察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可以____________为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大的物质所含的物质多

B、密度小的物质的体积小

C、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D、密度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种物质

16、在两个相同的容器里分别装上水和酒精,再把它们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里(游码在零刻度),天平正好平衡,则水和酒精的高度之比为()

A、5:4B、4:5C、1:1D、不能确定比值

17、一粗细均匀圆柱形状筒内装0.5kg的水时,水柱高10cm,当1g密度为0.8g/cm3的油滴漂浮在圆铜中的水面上形成一层厚薄均匀的油膜,油膜刚好盖满和筒内的水面,求此油膜的厚度。

18、一个铜球质量是89g,体积是20cm3,问:(1)该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2)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

1、2.7×103千克每立方米,每立方米的铝质量是2.7×103千克。

2、A

3、6:5,5:6

4、C

5、D

6、D

8、固体要能全部浸在水中,放入固体后总体积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

9、较小,较大

10、2.7×103kg/m3,铝

11、89:27

12、铝球,铜球

13、6:3:2

14、液面相平;液面凹液面的底部。

15、C

16、B

17、250mm

18、(1)空心的(2)99g

相关知识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铁球的m/g

水的体积V/mL

水和铁球的总体积V/mL

79

60.0

90.0

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该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若铁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
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
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第四节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体验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
2、在课外活动时,保持好学生上课的组织纪律性。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实验器材
学生:停表、卷尺、小红旗。
地点:操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三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新课教学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第45页“四、平均速度的测量”一节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我们步行30m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出,用刻度尺量出步行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再利用,可以求出步行通过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教师明确: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需要测量的是步行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出,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使用时要放对、读时、记对。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什么?
学生回答,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教师让学生观察秒表,明确秒表的最小刻度是0.1秒,读数时准确到十分位即可,并介绍秒表的启动、止动、回零等使用方法。
带领学生练习用秒表记时,教师将一小车放于外面顶端,将金属片至于斜面底端,并开始读秒:“5、4、3、2、1、0”;读到“0”时释放小车,学生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几位学生报数后,教师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介绍实验步骤。
(3)介绍实验步骤
等下我们将到大操场上去完成今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认真操作,遵守纪律,下面老师先将今天的实验步骤介绍一下:
1、在操场上,测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次记号。[
2、选出三位同学做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处。
3、选出一名发令员,以小红旗的下落来表示开始。
4、选手可以分别采用正常步行、竞走或跑步的形式完成30m的路程。
5、组内互相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6、将每一次的实验数据填在书第45页的表格中。
学生到操场上完成实验,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实验完毕,要求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回到教室。
(4)实验结果讨论
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
提问: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里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明确:不相等。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不过,生活中我们所讲的某人步行速度是1.1m/s,高速公路上汽车速度是30m/s,这也是平均速度,是一般而论的,并不要求指定时间或路程。
教师再次强调求解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用物体通过的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三、课堂小结
1、可以利用公式来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学习并掌握停表的使用方法。
3、能够测量正常步行、竞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第46页的实验2和实验3,请同学们分别设计出实验方案。
2、完成本节课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