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分子间作用力

高中光合作用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21

分子间作用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分子间作用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时间第十九周6月26日本模块第18课时
教学
课题专题[专题3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单元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节题第一课时范德华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涵义,知道影响分子间作用力大小的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4.知道“相似相溶”规则。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微观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联想比较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分子间作用力,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教学方法探究讲练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讲解]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P49
讨论后口答




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kJmol-1)
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
Ar0.0000.0008.498.49
CO0.00290.00848.748.75
HI0.0250.113025.8625.98
HBr0.6860.50221.9223.09
HCl3.3051.00416.8221.13
NH313.311.54814.9429.58
H2O36.381.9298.99647.28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一般来说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
5.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例题]1.SiCl4的分子结构与CH4类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iCl4具有正四面体的构型
B.在SiCl4和CCl4晶体中,前者分子间作用力比后者大
C.常温下SiCl4是气体
D.SiCl4的分子中硅氯键的极性比CCl4中的碳氯键强
[说明]常温下SiCl4是液体,CCl4在常温下是液体,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SiCl4和CCl4都是分子晶体,且SiCl4的分子量大于CCl4,所以分子间作用力大于CCl4,由此也可以推出常温下SiCl4是液体。
[小结]

同系物
C
板书计划一、范德华力的存在
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四.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


[课堂练习]
1.二氧化碳由固体(干冰)变为气体时,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间距离B、极性键C、分子之间的作用力D、离子键被破坏
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B、范德华力C、极性键D、非极性键
3.SiCl4的分子结构与CH4类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iCl4具有正四面体的构型
B.在SiCl4和CCl4晶体中,前者分子间作用力比后者大
C.常温下SiCl4是气体
D.SiCl4的分子中硅氯键的极性比CCl4中的碳氯键强
4.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已烷的蒸发
5.分子间存在着分子作用间力的实验事实是()
A.食盐、氯化钾等晶体易溶于水
B.氯气在加压、降温时会变成液氯或固氯
C.融化的铁水降温可铸成铁锭 
D.金刚石有相当大的硬度
6.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某些物质的熔、沸点
B、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影响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C、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健的强弱差不多
D、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7.根据人们的实践经验,一般来说,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称为“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下列物质中,易溶于水的是,易溶于CCl4的是。
A、NH3B、HFC、I2D、Br2
8.下列物质的微粒中:A、氨气B、氯化钡C、氯化铵D、干冰E、苛性钠F、食盐G、冰H、氦气I、过氧化钠J、双氧水K、氢气。⑴只有非极性键的是;⑵只有离子键的是;⑶只有极性键的是,其中又是非极性分子的是;⑷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⑸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⑹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⑺无任何化学键的是;⑻上述物质中存在范德华力的是;(用序号填空)

延伸阅读

高二化学分子间作用力008


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1、知道范德华力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知道氢键的形成及对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分析影响范德华力、氢键的因素。

2、比较下列物质熔点的大小。
CCl4____CBr4NH3____PH3
【新课学习】
板块一、范德华力
【问题探究一】大家知道,自然界中水存在三态变化,有固态、液态及气态水,三种状态的水,其组成与化学性质有何不同呢?分子之间是否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有如何证明其存在?

【结论】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称为,是一种作用,常见的类型有。
【问题探究二】参看卤化氢分子的范德华力和共价键键能的比较,分析两者的强弱关系。
【结论】范德华力是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的相互作用力,比化学键。
1、定义:。
2、特点:。
3、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比较。
作用微粒作用力强弱意义
化学键
范德华力
【问题探究三】参看卤素单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熔、沸点的数据,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卤素单质的熔、沸点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2、导致卤素单质熔、沸点规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与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有怎样的关系?

【问题探究四】观察下表,
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的极性熔点/℃沸点/℃
CO28极性-205.05-191.49
N228非极性-210.00-195.81
思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范德华力还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归纳整理】二、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1、。
2、。
【拓展视野】几种类型的范德华力:
板块二、氢键的形成
【知识回忆】1.解释同温同压下,O2在水中的溶解量比N2在水中大。
2.比较熔点高低:
(1)CH4、SiH4(2)H2S、H2O
【问题探究一】氧和硫同为ⅥA族元素,H2O和H2S的结构也很相似。从相对分子质量对分子间作用力和物质性质影响的角度分析,应该是H2S的沸点高于H2O,但通常情况下,H2O是液体(沸点为100℃),H2S是气体(沸点为-61℃)。你知道导致H2O沸点“反常”的原因吗?
(结合图:一些氢化物的沸点)
【介绍】氢键的形成过程
【归纳整理】1、氢键的形成过程
2、氢键的形成条件
3、氢键的特征
4、氢键的强弱(与范德华力相比)
5、氢键的表示方法
【问题探究二】1、写出氨气溶于水后,可能存在的氢键。并指出溶质与溶剂分子间最可能的氢键。
2、醋酸分子在气态时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请写出二聚体分子,并标明氢键。
3、试分析下列两个物质分子可以在什么部位形成氢键?

【归纳整理】6.氢键的类型
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氢键类型分别为:。
【问题探究三】1、冰的熔化热为5.0kJ/mol,冰中的氢键键能为18.8kJ/mol,液态水中有氢键吗?
2、比较HF与H2O的沸点高低,请推测可能的原因。
【归纳整理】7、氢键的存在
【问题探究四】1、解释氨极易溶于水的原因。
2、比较氟化氢与氯化氢熔点的高低。
3、比较下列两种物质的熔点的高低。
【归纳整理】8、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一般来说,有无;分子间分子内。
(2)氢键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交流与讨论】见书P53

【课时训练】
1.当干冰气化时,下列所述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间距离B.范德华力C.分子内共价键D.化学性质
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范德华力
3.下列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的是()
A.HF、HCI、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点也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降低
D.F2、Cl2、Br2、I2的沸点依次升高
4.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是构成物质时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A.干冰B.氯化钠C.氢氧化钠D.碘
5.下列物质,微粒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是()
A.NeB.NaClC.SiO2D.Na
6.常温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关于NCl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中N—CI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
C.它的沸点比PCl3沸点低D.因N—Cl键键能大,它的沸点高
C.共价键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力
7.分子的范德华力为,化学键为,则、的大小关系是()
A.>B.<C.=D.无法确定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极性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有极性
B.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C.HI分子间作用力比HBr分子间作用力大,故HI没有HBr稳定
D.双键和叁键都是重键
9.下列物质内部微粒间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还存在范德华力的是()
A.CO2B.H2O2C.H2OD.CH3CH2OH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吸引力的总称
B.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液化起一定作用
C.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化合物之间
D.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只不过比较微弱而已
11.在解释下列物质的变化规律与物质结构间的因果关系时,与化学键的强弱无关的变化规律是()
A.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B.金刚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点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点依次减小
D.F2、Cl2、Br2、I2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12.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构成固体的微粒问以范德华力结合的是()
A.氮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丙酮中
D.溴化钾,无色晶体,熔融时或溶于水时能导电
13.下列各组物质汽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的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乙烷的蒸发
14.在单质的晶体中,一定不存在()
A.离子键B.分子间作用力
C.共价键D.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作用力
15.下列四组物质中,两种分子不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总数的是()
A.H2O2和CH3OHB.HNO2和HClOC.H2O和CH4D.H2S和F2
16.共价键、离子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晶体中,存在两种作用力的是()
A.氯化银B.过氧化钠C.干冰D.金刚石
17.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②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1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1原子,而后H、C1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⑤正确B.都不正确C.④正确,其他不正确D.仅①不正确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的沸点低于氮气的沸点B、稀有气体原子序数越大沸点越高
C、分子间作用力越弱分子晶体的熔点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易失去电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教学目标
1.在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力为零,知道r0的数量级。
(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2.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分析
1.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难点是形象化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三、教具
1.演示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
①约1m长的,外径约1cm的玻璃管,各约20~30ml的酒精和有红色颜料的水、橡皮塞。
②长15cm的U形玻璃管、架台、橡皮塞、红墨水。
2.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
两个圆柱形铅块(端面刮光、平滑)、支架、钩码若干。用细线捆住的平板玻璃、直径20cm的盛水玻璃槽、弹簧秤。
3.幻灯片: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和两个分子距离在r=r0,r>r0,r<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离子显微镜观察钨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已知的实验事实分析、推理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演示实验:
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U形管两臂内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满水),将右管端橡皮塞堵住,左管继续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气被压缩。
提问学生: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前面第一节讨论分子的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那只是估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而做的设想,实际上分子大小比估算值要小,中间存在着空隙,但数量级还是正确的。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3)演示实验:两个圆柱体形铅块,当把端面刮平后,让它们端面紧压在一起,合起来后,它们不分开,而且悬挂起来后,下面还可以吊起一定量的重物。
还有平时人们用力拉伸物体时,为什么不易拉断物体。
(4)以上所有实验事实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2.根据已知的实验事实,推理得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提问学生:由哪些实验事实,判断得出分子之间有斥力?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运用反证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着引力,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空隙,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但事实不是这样的,说明必然还有斥力存在着。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2)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r0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分子间距离当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展示幻灯片图2。当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在图2中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
4.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子运动情况。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物体中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力的作用要使分子聚集起来,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要使它们分散开来。由于这两种相反因素的作用结果,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不同的物质状态。
(1)提问学生:固体与液体、气体比较有什么特征?
总结学生回答的结果,说明固体为什么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呢?因为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近,数量级在10-10m,分子之间作用力很大,绝大部分分子只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的振动。
(2)液体分子运动情况。
固体受热温度升高,最终熔化为液体,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其体积增加10%,也就是说分子之间距离大约增加3%。因此,液体分子之间作用力很接近固体情况,分子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分子无规则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由于分子间距离有所增加,使分子也存在移动性,所以液体在宏观上有一定的体积,而又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3)液体汽化时体积扩大为原来的1000倍,说明分子间距离约增
间除碰撞时有相互作用力外,彼此之间一般几乎没有分子作用力,分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是自由移动的。所以气体在宏观上表现出没有一定的体积形状,可以充满任何一种容器。
五、课堂小结
1.前面三课时内学习的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已学过的分子动理论的加深和扩展。总结起来,分子动理论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分子动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这理论是解释、分析热现象的基本理论。
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且知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尤其斥力随距离增大减小得更快。由于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每个分子受到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随分子间距离大小而改变。其中分子间距离在10-10m的数量级有一个平衡位置(r0),此位置下,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引力显著,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斥力显著。分子间距离接近10-9m时,分子间作用力将微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3.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的分子之间距离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变化也由大到小至几乎不计。造成固、液、气三种物质状态的特性不同。
课堂练习:
1.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洒在屋里的一点香水,很快就会在屋里的其他地方被闻到。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3)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
(4)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加剧。
(5)固体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2.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3)。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用手向上拉橡皮筋,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力?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上,表演后让学生回答。
正确答案是:拉力会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会发生分裂,由于水分子之间有引力存在,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玻璃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六、说明
完成本节课内容,以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对话方式进行为宜,在其中完成几个必要的演示实验。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人们根据已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避免一节课自始至终采用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

物理教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你在写高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物理教案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
(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为形象起见,可以用两个小球间的弹簧来比喻分子力.
建议二:要充分利用图象说明好分子间的作用力关系,重点强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而已.

--方案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及其变化规律

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由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1、分析图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

2、填表

分子间距离

作用力

小于

平衡距离

等于

平衡距离

大于

平衡距离

大于10倍

平衡距离

引力与斥力大小关系

、近似为0

合力

斥力

0

引力

近似为0

三、例题

例: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有时只存在引力,有时只存在斥力

B、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

C、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时,表现出引力

D、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没有引力和斥力,所以表现出的分子间作用力为零

答案:B、C

评析:记住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图,对分析有关分子间作用力的题目很有帮助.

四、作业

探究活动
题目:奇怪的分子间作用力
组织:分组
方案:设计实验,感受分子间作用力
评价:实验的创新性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听懂所讲的内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写好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3.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案(粤教版必修1)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__.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平衡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上.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____的物体上,它们同时______、同时______,是同种______的力.
5.受力分析
(1)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可以用加速度描述,加速度的大小是由物体所受各个力的______决定的.
(2)若要求解物体的加速度,必须先对物体进行__________.
(3)①任何物体都受______,方向__________.
②若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会产生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
③当接触面粗糙且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接触面处就会产生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其方向与接触面______.
思考当物体在两个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时,若去掉其中一个力,另一个力也随之消失吗?若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呢?
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问题情境]
①用手拉弹簧,弹簧受到手的拉力,弹簧发生形变.手也因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产生改变.
②平静的湖面上停着两只小船.一只船上的人用船桨用力去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只小船同时从静止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③让学生坐在椅子上,用力推桌子,让他们体会有何感觉.
分析以上的物理情境,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上情况中,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
2.以上事例中,各力的作用方向有何关系?作用点位置有何特点?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3.各事例中,力的先后顺序有何特点?
4.各事例中所涉及的两个力的作用效果能否抵消?
[要点提炼]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两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______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________、同时________、性质________.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叫做反作用力.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______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要点提炼]
1.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
2.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
三个特征:
(1)等值,即______总是相等的.
(2)反向,即______总是相反的.
(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种性质:
(4)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____________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5)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______,同时______,同时______.
(6)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______的、成对出现的.
(7)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______的.
3.作用效果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__________.
三、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要点提炼]
1.平衡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而处于平衡,那么我们就把这两个力叫做一对平衡力.
(2)特点
①一对平衡力的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②一对平衡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与联系
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上
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______一定相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两个力共同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所受合力为零两个力各有各的________,故对其中任一物体不能说是合力
相同
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时可以是平衡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一定是相同的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例2一物体受绳拉力的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为减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的力
B.减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的力
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相等
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的力大小总相等
听课记录

变式训练2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而石头“安然无恙”.对于这一过程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粉身碎骨”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所以鸡蛋碎了
B.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安然无恙”说明鸡蛋对石头的力小,所以石头无恙
C.在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石头无恙而鸡蛋“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能承受的力远小于石头所能承受的力
图1
例3如图1所示,P、Q叠放在一起,静止在水平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有()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图2
变式训练3如图2所示,两个小球A和B,中间用弹簧连接,并用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下面四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绳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A的拉力
B.弹簧对A的拉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C.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
D.B的重力和弹簧对B的拉力
【即学即练】
1.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只有物体接触时,物体间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2.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
D.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
3.在拔河比赛中,下列各因素对获胜有利的是()
A.对绳的拉力大于对方
B.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C.手对绳的握力大于对方
D.质量大于对方
4.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只木箱,现用一水平力拉木箱匀速前进,则()
A.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木箱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反作用力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术中应用的例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员在跳高时总是要用力蹬地面,他才能向上弹起
B.大炮发射炮弹时,炮身会向后倒退
C.农田灌溉用的自动喷水器,当水从弯管的喷嘴里喷射出来时,弯管会自动旋转
D.软体动物乌贼在水中经过体侧的孔将水吸入鳃腔,然后用力把水挤出体外,乌贼就会向相反方向游去
参考答案
课前自主学习
1.作用力反作用力
2.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3.相等相反同一条直线
4.相互作用产生消失性质
5.(1)合力(2)受力分析(3)①重力竖直向下②弹力垂直③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平行
思考不随之消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时另一个力立即消失.
核心知识探究
一、
[问题情境]
1.对弹簧来说,手是施力物体,弹簧是受力物体;对手而言,弹簧是施力物体,手是受力物体.两船事例中,每个小船都可以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这取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同样,学生推桌子时,桌子和学生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
2.手对弹簧的作用力与弹簧对手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彼此作为对方的作用点.弹簧对手的作用力与手对弹簧的作用力都是由形变引起的,都是弹力.下两例与之相类似.
3.以上事例,力总是同时出现、同时消失,无先后顺序.
4.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要点提炼]
2.相互依存存在相同不同
二、
[要点提炼]
2.(1)大小(2)方向(4)彼此相互作用
(5)产生变化消失(6)相互(7)相同
3.不能抵消
三、
[要点提炼]
2.两个物体性质作用效果
解题方法探究
例1AB[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同性质和同时性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A、B正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它们不可能是平衡力,C、D错误.]
变式训练1D[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例2D[作用力、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与相互作用的物体所处的状态没有关系.]
变式训练2CD[以卵击石的过程中,鸡蛋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鸡蛋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鸡蛋之所以“粉身碎骨”是因为蛋壳的承受力小于石头对它的作用力.]
例3CD[P所受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Q对P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平衡力;P对Q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P所受的重力和P对Q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力;P对Q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P,受力物体是Q,而Q对P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P,施力物体是Q,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Q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Q,受力物体是桌面,而桌面对Q的支持力的受力物体是Q,施力物体是桌面,它们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C、D.]
变式训练3D
[对A、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力,它们等大、反向、共线.A球受三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绳对A的拉力F和弹簧对A的拉力F1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对A的拉力F1和弹簧对B的拉力F1′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也不是一对平衡力,弹簧对B的拉力和B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即学即练
1.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是同种性质的力;大小相等、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2.AB[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产生向上的加速度,对运动员受力分析,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3.B[在拔河比赛中,双方对绳的拉力相等,对获胜有利的是对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对方.]
4.C[拉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