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雨巷“丁香”意象的研究性阅读

雨的幼儿园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9

雨巷“丁香”意象的研究性阅读。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在教学期间更好的掌握节奏。所以你在写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巷“丁香”意象的研究性阅读”,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丁香”意象的研究性阅读
教学目标:1、探讨“丁香”在古典诗词中的常见寓意,并借此解读现代诗词作品,加深寓意的领会。
2、启发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以便准确把握其他诗词作品。
3、实践诗歌的一般阅读规律,培养自主阅读、自主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讨“丁香”在古典诗词中的常见寓意,并借此解读现代诗词作品,加深寓意的领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全国卷)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据统计,这一题的得分普遍低下。原因是许多考生不知道古典诗词的许多意象是有着特别的含义的。因此,我觉得,咱们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现在在学近体诗,更应该有意识地去积累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以便准确把握其他诗词作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丁香花来作一个研究性阅读。看看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现代诗文中寓意。
(一)认识丁香: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
(二)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意义
明确: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
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
过度:我们了解了“丁香”在古典诗词中的基本意象,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诗词中的其他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戴望舒的《雨巷》,在诗中作者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看看是否有同样的意味。
二、欣赏《雨巷》
雨巷[1]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chì|chù)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三、诵读、整体感知。
(一)听录音,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二)自由朗读。回答以下问题:
1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明确:忧愁的,哀伤的。
2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忧愁、感伤的基调?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过度:大家读了一遍,便有了这么多的感觉。的确,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失落、惆怅的情感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四、创作背景与作者生平
明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现代诗人。主要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五、明确《雨巷》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雨巷:阴冷、灰暗的社会现实。
丁香一样的姑娘:《雨巷》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六、《雨巷》一诗中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雨巷》这首诗音调和谐,节奏舒缓。全诗七节,每节六行,每行虽然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和反复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行着”“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而首尾两节,除“逢着”换“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诗句的重叠反复,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强化了节奏,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全诗每节第3、6行押韵,一韵到底,保证了音韵的和谐一致,使诗从头至尾保持了一种鲜明的音乐效果。
七、诗作鉴赏
《雨巷》1927年夏天,写成后差不多一年,作者将它投寄到《小说月报》。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一看到这首诗就非常喜欢,称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并送给作者“雨巷诗人”的称号。这一年,作者才22岁。
一首好的抒情诗,应该是艺术美的结晶。它会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唤起人们审美的感情。然而多年来,《雨巷》和戴望舒的其他一些诗作,却被视为象征派和现代派的无病呻吟而排斥在文学史的视野外;直到最近,人们才像观赏出土文物一样,把这些作品从遗忘的尘土中挖掘出来,又重新看到了它们身上的艺术光辉。
戴望舒在坎坷曲折的二十多年创作道路上,只给我们留下来九十多首抒情短诗,《雨巷》,就是他早期的一首成名作。
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雨巷》就是这样。这首诗写的是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中的一个场景。细雨蒙蒙中,“我”怀着一种落寞、惆怅的情绪和一丝微茫的希望,撑着油纸伞在悠长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独行。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果然,梦幻般的姑娘出现了。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撑着油纸伞,“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中。走近时,“我”看到她是那样地哀怨、忧愁,投出的目光“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她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一般,飘过“我”的身旁。姑娘最终消失在雨巷尽头“颓圮的篱墙”边。雨巷里又只剩下“我”一个人,孤独地行着,继续渺茫地希望着、期待着……
这首诗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她”出现了,这或许是在幻觉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现是那样地快,逝去也那样地快,一刹那间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我”只有自怨自艾,自悲自叹。诗中的“姑娘”,我们可以认为是实指,是诗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丽、高洁而忧郁的姑娘。但我们也可以把这位“姑娘”当做诗人心中朦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未来渺茫的憧憬。
八、从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叶圣陶先生曾经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如果我们从音乐性的角度来欣赏这首诗,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确:①读起有一种一唱三叹、迂回反复、回肠荡气的感觉。
②听起来悦耳、和谐,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
明确:①从全诗看,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飘过”之外,其它语句完全一样,这样,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起结复见,首尾呼应,不仅加重了诗人彷徨苦闷的心境,也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性。
②全诗从头至尾没有换韵,每一节共六行,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
③另外,语言上用反复,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迂回往复,悦耳和谐,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诗歌,写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设自己是诗人,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设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块青砖。总之体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九、板书设计。
雨巷
戴望舒
雨巷我丁香般的姑娘

精选阅读

研究性学习


选修本
第26课时研究性学习(2)

知识精华
1、探究科学知识的常用方法——实验探究,探究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确定课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严谨性,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可重复性,器材的选材,采用恰当方法表达和处理实验结果。

题例领悟
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机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种萼木科的伯乐树、苏大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
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性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2分)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____作为指标。(2分)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1)叶片脯氨酸随雨pH下降而递减,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本验是对环境问题的危害的探究;以酸雨为研究对象应设置pH=7左右的水作对照组,由于酸雨主要危害叶片,可利用脱落叶率或叶颜色变化作指标,由题干可知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反应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反应也不同。

自我评价
1、生物体内的细胞代谢效率与物质扩散的速率有关。同种物质虽然在细胞中扩散的速率基本相同,但细胞大小不同,扩散发生的快慢会有差异。有人设计了一种模型,用于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目的:(略)实验材料:(略)实验步骤:
a.用小刀将琼脂块(内含酚酞)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和1cm的立方体体;
b.将以上三种琼脂块样品,浸入0.1%NaOH溶液中,处理10分钟;
c.取出琼脂块样品,吸干浮液后,分别将每一样品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切面上NaOH扩散的深度,记录结果并分析。
(1)请你为此研究拟定一个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
(2)该研究中所用的细胞模型是_________,考虑在样品中加入酚酞是为了检测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原因是__________。
琼脂块样品表面积(cm2)体积(cm3)比值(表面积:体积)
1号样品(3cm)54272:1
2号样品(2cm)2483:1
3号样品(1cm)616:1

通过上表比值分析,你的结论是____________,据此推测三个样品中NaOH扩散深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细胞边长小于0.1cm。根据上述模型研究,可以对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之间的关系作出合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正确的结论,不仅能说明已得到的实验结论,还应能预测另一些实验结果。用豌豆的1对相对形状,设计一实验,验证孟德尔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纯种及杂种黄豌豆、绿豌豆,牛皮纸袋,剪刀、毛笔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__________种子作亲本,将它们分别播种在实验园地里,待其开花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酸雨危害性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酸雨”探索对蛙卵孵化的影响
材料用具:玻璃缸、清水、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5.6以酸雨及民一窝蛙的受精卵。
根据上述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①取材:将_________分别放入规格相同的,盛有学体积的不同PH值的“酸雨”的玻璃缸中,并给玻璃缸编号。
②将玻璃缸放在_____________培养
③观察,记录_____________,并分析实验结果
④为使实验更具科学性,还应设置_________设置方法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答案
1、①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快慢之间关系的研究;②不同大小的琼脂块酚酞遇NaOH变红色;③细胞边长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深度为3号>2号>1号;④当细胞的边长为0.1cm左右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物质扩散发生得快,细胞的代谢效率高。
2、实验假设:所选取的豌豆相对性状是子叶的颜色。F1(Yy)黄色与隐性纯合体(yy)杂交时,F1应产生含有基因Y和基因y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yy)只能产生一种含有基因y的配子。预期结果:测交后代应该黄、绿各一半。
实验方法:
①杂种黄豌豆及纯种绿豌豆。
②花蕾期将黄豌豆植株(Yy)去雄、套袋,待花成熟时,再采集绿豌豆(yy)上的花粉撒在上述去雄的花柱上,再套袋。
③待其种了成熟,收集种子统计计数。
结果分析:如果收集的种子子叶黄:绿约为1∶1,说明假设成立。
3、①等数量(每组约10粒)蛙的受精卵;②阳光(温暖,恒温箱)下;③蛙卵孵化率;④1个空白对照组将一玻璃缸中盛等体积的蒸馏水,其他步骤一样。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案例

湖南省桃源县第四中学郭富云

2009年9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根据新课改课程标准及高中数学教学要求,为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有机地开展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以教材中的阅读与思考为素教材,推进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对该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性自主研究和学习,从而探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办法。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的研究,探求有限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比较几个集合中元素个数的多少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多方面、多角度、多层面来探究问题,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学该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享受探索成功的乐趣,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方式

1、出示活动内容与思考的问题(5分钟)

(1)、学校小卖部进了两次货,第一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钢笔、橡皮、笔记本、方便面、汽水共6种,第二次进的货是圆珠笔、铅笔、火腿肠、方便面共4种,两次一共进了几种货?回答两次一共进了10(6+4)种,对吗?应如何解答?有哪些方法?因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

(2)、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应如何解答?由此解出以下结论(集合中元素个数间的关系)?又如:某班共30人,其中15人喜爱篮球运动,10人喜爱乒乓球运动,8人对这两项运动都不喜爱,则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是多少?应如何解答?

(3)涉及三个及三个以上,集合的并、交问题,能用类似的结论吗?应怎样表达?如:学校开运动会,设,,。若参加一百米的同学有5人,参加二百米跑的同学有6人,参加四百米跑的同学有7人,参加一百、二百同学有2人,参加一百、四百的同学有3人,参加二百、四百的同学有5人,三项都参加的人有1人,求有多少人参赛?

(4)设计比较集合与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的多少的方法。

2、活动分工及时间安排(25分钟)

全班以大组为单位(共四个大组)来研究以上4个问题。第一大组研究(1)问题,第二大组研究(2)个问题,第三大组研究(3)个问题,第四大组研究(4)个问题。要求每组由学生自行确定一位负责人,并由此同学组织具体活动,明确该同学是下步活动交流中心发言人。有余力的组可协助思考其它组的问题。教师下到各组视察,了解情况,并作必要的指导。

3、活动交流(15分钟)

请每一小组中心发言人回答各自分配的问题,全班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得出结论:

列举法

问题(1)涉及的集合元素个数较少而且具体,可用列举法写出,很快可解决此问题,并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概括得出:

图解法

当集合元素个数较少而不具体时,据题意画出集合的韦恩图,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问题(2),并归纳得出:这一结论。

数形结合法

利用集合间的关系,结合示意图,据未知可设适当的未知数,建立方程求解,如问题(2)中的第二个问题。设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人数为x,则两项都喜爱的有(15-x)人,喜爱乒乓球而不喜爱篮球的有[10-(15-x)]人,据题意有:x+(15-x)+[10-(15-x)]+8=30,解得x=12。故喜爱篮球运动但不喜爱乒乓球运动的有12人。

归纳、猜想法

通过对问题(3)的求解,并结合问题(1)、(2)的求解,归纳、猜想出:。

概念派生法

通过问题(4)的研究求解,大部分学生较易得出A,因此,由真子集的概念得出集合B的元素的个数少于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这个结论是由概念的内涵派生出来的。

“对应”法

经研究讨论,同学中有“集合A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B的元素个数”的结论。少数同学运用“对应”思想:,显然有此结论。这是一个多好的想法啊!

四、活动评价

充分运用高中数学子教材资源“阅读与思考”,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至少有以下成功之处:第一、深化了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所学知识;第二、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很好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第三、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该课题以解决问题为背景,通过分工与合作和恰当地引导,学生用知识的意识明显增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第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问题(4)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但都有道理,学生向引发争议,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

五、注意事项

1、教师课题准备要充分。要认真钻研材料;查阅相关资料或研究成果;作好周密的活动计划。切忌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就上课。

2、避免“活动研究课”上课学科化,要充分地让学生自主的活动,不人为地牵制学生。

3、积极引导学生搞好“交流——合作”环节的活动,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总结作法和研究成果,切忌教师包办,强加于人。

4、坚持引导学生写好活动总结和体会,归纳研究方法与成果,忌只管上课不管下课,课后不巩固。

参考资源:《教学研究性学习》傅海伦山东师范大学教学科学学院

《谈教学研究性学习设计》赖风

《教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研书《教学》人教出版

任选课/研究性学习——水质分析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任选课/研究性学习——水质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水资源及分布状况概述

淡水占地球水资源不到3%,真正能利用的为2万亿m3,亚洲只有26.6%。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位居第六。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的1/4,位居127位。

二、水污染及防治

(一)水污染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约4260亿立方米,造成40%稳定流量的河流被污染。而我国每年废水排放总量为368亿吨,工业废水占268亿吨,全国各大江河12%的干流、55%的支流受到污染。

(二)水污染的防治

针对水资源紧缺局面,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显得十分重要。我国环保法规定,工程建设必须与环保设施同步进行。这是避免生产发展、污染加剧的有力措施。

废水处理的方法有:物理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化学处理法三大类。

三、水质分析

1、介绍水体硬度

我国水体硬度与德国相同,每升水中含有10mgCaO,即称之为一度。以8度作为分界线,低于8度的水为软水,高于8度的水为硬水。

2、指导学生各组定性分析

先讲述Fe3+、Fe2+的鉴定方法:

步骤1

步骤2

实验现象

结论

Fe3+

取水样1滴

加1滴K4[Fe(CN)6]

蓝色沉淀

示Fe3+存在

取水样1滴

加1滴KSCN

溶液变深红

示Fe3+存在

Fe2+

取水样1滴

加1滴K3[Fe(CN)6]

蓝色沉淀

示Fe2+存在

再由学生自行实验,学会针对各组样品分别进行H+、Cl-、SO42-、Fe3+、Fe2+的鉴定,教师巡视指导。

3、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

4、讨论评价

学生共同讨论,并用测试结果和共同讨论的结论,对水环境作客观的评价。

四、测试结果纪录

结果水样

项目

水样1

水样2

第1次

第2次

第1次

第2次

观察的现象

颜色

气味

浑浊度

飘浮物

定性分析结果

PH值

Cl-

SO42-

Fe3+

Fe2+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3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

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高中第一年,要求学生学会关注学科背景下的生活和社会(人文思想)问题的观察和研究;学会选题和立题;

二、注意挖掘与研究课文中有意义的相关内容进行研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充分占有和研究资料,从历史书籍以及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四、学会分享和合作,培养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具有批判、创新意识和实践、研究能力。

实施过程的基本指导

一、时空安排的指导

1、时间:二周

2、原则:课内时间用于选题、取材等方法指导和阶段成果经验的交流,而课外时间用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同时,需要对课外进行研究活动的场所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习组织的指导

学生组合:以小群体为基础进行实施研究性课程;兴趣相近,特长互补;组织协调,专人负责,人数一般在四人左右。

三、选题、立题与捕捉问题的指导

1、初期施行尝试性选题,难度不宜过大,可向学生明确在具体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题进行一定的转换。

2、选题原则:课题有意义;对课题有兴趣;占有一定资料。

3、选题思路:安排学生群体之间开展选题交流,让学生个人分析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决定可以参与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针对课文中的某一问题或相关人物、事件进行探讨;注意联系课外材料结合社会现实来进行思考。

四、收集资料的指导

1、向学生提示或自己先列举一些常见的资料类型,以及这些资料信息的分布特点,归纳这些资料信息的不同作用,让学生了解这些其用途。

2、分析和筛选信息,培养学生对资料的价值判断与分析、筛选技巧,引导学生联系一定事例来进行实践,通过不同事例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所领悟,形成观念、方法和技巧。

五、论文写作的指导

1、撰写论文用1周的时间

2、课题采用小论文的形式,主要是点明论点和提供论据,论证需要符合逻辑。

3、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表达特长和客观条件来决定所采取的表达形式。

六、辩论会:

1、设想:通过辩论来求同存异;通过辩论完善观点;通过辩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2、时间安排:论文定稿前三天。

3、辩论题: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纵虎归山,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风度?

七、教师批阅论文,总结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评价可以定量表示的一种学分,也可以是一个等第或定性的若干评语。

2、交流课题研究的成果。

具体操作程序:

一、粗通课文(一课时)

1、串讲词句

2、作家作品

3、了解背景

4、梳理内容

5、分析人物

6、课后质疑

二、探究指导(一课时)

1、人员组合(四人为宜)

2、选题原则(有意义、有兴趣、有资料)

3、选题思路(自析兴趣特长、集体探讨课文内容或人物、结合社会现实定课题)

4、推荐资料(《读本》、《史记》、《资治通鉴》、网络中相关内容)

5、参考课题(一种是有关课文内容的人或事,一种是作品表现手法或现实意义的)

6、讨论定题(确定课题、作好分工、明确任务、限定时间、作好记录)

三、探究实施(二课时)

1、上网查询信息(在课内利用网络教室)

2、进馆查阅资料(利用课外时间)

3、拟定研究提纲(分析材料、、筛选材料、确定中心、列出提纲)

4、撰写论文

5、课堂辩论

6、论文交流

四、成果评价(一课时)

推荐资料

一、语文课外读本中《垓下之围》

二、《史记/项羽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陈涉世家》,《史记/始皇本纪》,《汉书/项羽本纪》,《资治通鉴》。

三、司马迁论项羽

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项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缪哉!《史记/项羽本纪》

四、刘邦论成败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推荐题目

一、一类

1、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

2、刘邦是善于用人吗?(谈刘邦的人才政策)

3、从项羽的悲剧看义对中国人的影响

4、从项羽的悲剧看义的本质

5、鸿门宴中樊哙的积极作用

6、项伯是一个吃里爬外的小人

7、谈西楚霸王的悲剧性格

8、古今奸佞小人的危害

9、项羽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还是历史的悲剧?

10、毛泽东眼里的西楚霸王

二、二类

1、鸿门宴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谈谈《鸿门宴》中的人物描写

3、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4、我心目中的项羽

5、从范增的最终结局看项羽的人才政策

6、我对项羽因为是英雄所以才失败,刘邦因为成功所以是英雄的理解

7、谈小不忍则乱大谋

8、谈项伯的为臣不忠,为小义而背大节

9、谈《鸿门宴》中的对照烘托手法

10从项羽的悲剧谈纳谏的重要性

11、从善如流,有益于我们的事业

[附范文]

我看项羽

——读《鸿门宴》有感

李清照有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在很多人眼里,项羽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豪杰。他叱咤风云的伟业,所向披靡的战绩,在秦汉交替之际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几何时,举世共仰,千秋景慕。项羽因之而成为历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实为后人所景仰。

然而,项羽毕竟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而他的悲剧性格,无疑张扬了他的人格魅力。

项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于他的义,而这个义也恰恰演绎了他的个人悲剧。古人云:义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谓之义。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当,言而得体,便可称其义。然而,义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向张良通风报信,可称得上义,可此举客观上却帮助了刘邦,使得沛公在鸿门宴中能化险为夷,此举又谓之不义。两军对垒,项羽却不忍弑杀刘邦,纵虎归山,最后成就了刘邦的霸业,实乃对敌人的义,而对自己不义。项羽的妇人之仁与义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可以说,项羽重义而轻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剧。

项羽的性格悲剧还表现在他的刚愎自用。韩信始在项羽麾下,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陈平效力于项王,累谏不受,乃封其金与印,仗剑亡,归汉于武。此二人均有经国之伟,济世之才,然而却不为项羽所用。亚父范增,尽心尽力,鞠躬尽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韩信;七出奇计,困项王于垓下的是陈平;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江东的是张良;乌江渡口取项羽头颅的竟然是项王故人王翳。项王的刚愎自用,终于让自己饮下了四面楚歌的恶果。可以说,过分借重于武力而忽视智谋,也是造成项羽性格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驹不逝。驹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悲怆无疑已成为千古绝唱。假如项羽不固守那狭隘的义,假如项羽……那么,意气风发,衣锦还乡,击筑高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将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会是刘邦了。

性格的祭奠(节选)

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

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

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

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