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高中教案 > 导航 >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小学对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6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教案
△课标要求:概括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领导的主要斗争的史实,认识其意义。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①中共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
②中共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着部分武装力量,汪精卫企图消灭这些武装力量。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
3、经过: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湘南
占领南昌,起义成功→南下途中损失严重→余部
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八七会议(1927年,汉口):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①内容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②意义:给处于思想紊乱、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前进方向
2、秋收起义(1927、9)
起义爆发→进攻长沙受挫→进军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
△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②进行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坚持武装斗争,多次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创立:
①创立者:毛泽东
②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根据地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和政权建设,其中政权建设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1931年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毛泽东为主席。
③影响: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开始(危急)→转折(遵义会议)→胜利(会师)
△长征开始后的危急:长征后短短3个月内,红军由8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
△长征途中的转折——遵义会议: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学思之窗: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①遵义会议前,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否决,毛泽东的职务被撤销
②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军事主张被肯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
③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列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之首,当时中共最重要的任务是军事
△长征的胜利:
①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10,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10,陕北吴起镇)
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意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开始了革命新局面

△随堂练习——《全品》第15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5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五

延伸阅读

国共的十年对峙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设想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这样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好!你们会写一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国共的十年对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共的十年对峙
学习目标:
1、识记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围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长征的历程等基本史实。
2、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长征精神的内涵。
3、认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学习重点: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学习方法: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知识链接: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是怎样一步步走出低谷,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
知识导学:
A级知识点一、南昌起义
1、背景: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认识到。
2、经过:
(1)时间:领导人:、等(2)结果:
3、影响:第一枪;建军
①打响了的第一枪
②标志着、创建的开始。
(如何才能使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呢?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新的探索。)
A级知识点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
(2)内容:清算,确定总方针,决定。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前进的方向
2、秋收起义
时间、人物:、
影响: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开展;还领导根据地军民。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内涵:、、
(2)影响: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根据地,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4、建立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背景:、领导红军粉碎三次“围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2)建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召开,制定了,选举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A级知识点三、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背景:失利(左倾错误)
2、经过
(1)开始:
(2)转折——遵义会议。
时间:
内容:纠正,肯定选举,取消,结束,确立,
意义:成为党的历史上转折点。
(3)胜利①1935年10月会师②1936年10月会师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②使中国革命③铸就了伟大的④开始中国革命新局面
B级探究:在国共十年的对峙时期,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哪些复杂的形势,中共是如何分析并进行革命实践的?这些革命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革命有何经验和教训?
知识结构:

精讲点拨: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
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课堂检测:
B级
1、右图为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参观南昌起义纪念馆时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他题词的依据是南昌起义()
A.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揭开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序幕
2、下列属于八七会议内容的是
①清算陈独秀右倾错误②确定开展土地革命方针③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④决定发动南昌起义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3、以下两幅图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历史教训是的
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B.要以夺取大城市为中心任务
C.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D.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A.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是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C.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5、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B.人民战争路线C。统一战线理论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论断的准确内涵是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夺取全国革命胜利B.建立抗日根据地,以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C.开辟解放区,以夺取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
7、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央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的第五次军事“围剿”
C.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8、右图所反映的会议的历史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C.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入城市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
9、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 ②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 ③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④体现了北上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C级
10、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据此回答:
⑴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⑵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参考答案
1-5CBDAD6-9ADAD
探究:复杂的形势:
1、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破裂。
2、中共学习俄国革命开展城市暴动遇到严重的挫折。
3、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党内出现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革命面临危机。
4、国共对峙时期,日本不断扩大侵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
革命实践和对策:
1、八七会议和三大武装斗争。纠正右倾错误,举起武装斗争大旗和开展土地革命
2、以毛泽东为代表探索一条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和建立武装割据的思想
3、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4、中共及时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从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
经验和教训:
1、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认清中国的国情,不可盲目照搬别国经验,实事求是。
10、答:(1)挫折: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原因:客观上,反革命力量相对强大;主观上,中共中央犯了机会主义错误,第一次是右倾机会主义,第二次是“左”倾机会主义。(2)措施:①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错误,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建立红色政权。②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学案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通过对1927年和1935年中国革命形势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国情,做出科学判断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理论和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能力.。

了解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红军长征等有关史实,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养成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论从史出

情境再现

问题探究

概括阐释

独立思考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那种坚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冈山精神和长征精神,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主义的教育.

红军的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遵义会议;红军长征

武装起义、遵义会议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工农武装割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毛泽东的七律《长征》。2004年10月10日,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人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思考与判断:红军长征的意义何在?导入新课。

一、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

1.武装起义

背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极端残酷的镇压.为了挽救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决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概况: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领导者:周恩来、贺龙、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起了继续斗争的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创建革命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

特点:同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不再沿用国民革命军的名称。

结果:秋收起义最初仍以夺取湖南的中心城市长沙为目标.由于反动军队的力量远比起义军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

2.井冈山根据地建设

4、红军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二、红军的长征

1.长征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纠正王明“左倾”错误+肯定毛的正确主张
组织上:毛为政治局常委

军事上:撤销博古、李德军事指挥权

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中共党成熟的标志。

3.长征经过:

4、红军长征的意义;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形成的全部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井冈山精神所蕴涵的是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是依靠群众,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密切联系的优良作风以及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意志。井冈山精神也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所需要与发扬的。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才能学习和发扬井冈山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复杂的矛盾要处理,繁重的工作要做,都需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继承这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使之发扬光大,对于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井冈山精神的光荣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在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更应该把“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弘扬下去,为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1.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毛泽东在深刻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改革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它奠定了中国革命必须是先占农村,后占成都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基础,科学地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例1]十年对峙时期,“边界红旗始终不倒”并且在白色恐怖中日益壮大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D.有相当力量的红军正规军存在

[解析]此题为最佳选择题。四个选项都是红色政权能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其中AD是主观原因,C是客观原因。但最根本原因却应该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客观规律来思考判断。

[答案]B

2.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先占城市,后占乡村。为什么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从经济上看,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十分薄弱,工人阶级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到0.5%,没有强大的工人阶级,就没有在城市发动革命的阶级基础。从政治上看,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无议会可以作为合法斗争的阵地,无组织工人罢工和其他政治活动的合法权利,没有在城市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公开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因此中国只能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就是说,中国革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看问题、想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认清矛盾的普遍性,也要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

[例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主要取决于()

A.革命任务B.中国当时的革命形势

C.群众基础D.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基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的发展;中国还是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在农村便于发动农民,实现工农联盟。

[答案]D

3.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由毛和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全军行动。长征途中,红军的中心任务就是军事斗争,毛泽东统帅全军军事行动,地位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认识到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例3]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

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D.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由其负责军事指挥

[解析]党的领导就是指思想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中央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毛泽东,就在事实上确立了他在全党的领导地位。A、B项是确立其领导地位的前提,C项是错误的。

[答案]D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学生通过探究南昌起义的原因、了解南昌起义的概况,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b.学生通过第二节目土地革命(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内容的学习,正确理解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比较分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c.学生通过了解红军长征的概况,正确理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增强探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通过分组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搜集成果,锻炼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b.学生通过课堂问题的探究,学会探究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
c.学生通过课堂历史情景的熏陶与引导,感悟历史,提高人文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通过中共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发动南昌起义、总结城市中心论的失败教训,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学习,培养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b.学生通过红军长征概况的学习,感悟长征精神,培养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创新胆略,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从而突出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这一素质教育新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南昌起义;红军的长征。
2.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教学方式:
(1)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观看《井冈山》引发的对话”这一情景引出一系列让学生探究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及时引导与总结,从广度、高度和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
由于影视资料最能增强历史感染力,所以本课五组影视情景的创设尤为突出:以播放电视剧《井冈山》片头之朱毛会师精彩瞬间导入、以南昌起义之意义片段引出南昌起义事件的探究、以毛泽东秋收起义后主张放弃城市中心论的精彩辩论引出革命正确道路探索的讨论;以电视剧《长征》片头的播放导入长征内容;以这两部电视剧的剧情介绍作为本课的小结……五组影视情景非常精辟,时间加起来不到5分钟,但非常有导向性,以其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亮点。
(2)搜集资料法:
a.课前学生以小组形式围绕南昌起义、土地革命、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搜集资料,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运用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b.课后搜集资料:长征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整体奋进的一种精神,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学生课后围绕《外国人眼中的长征》搜集资料,让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与拓展,从而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加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的意识。
(3)故事穿插法:通过学生讲述南昌起义、长征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加深
印象。
(4)表格归纳法:用于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其更系统化。
(5)讨论法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