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人体的血液循环

小学健康的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5

人体的血液循环。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写好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会写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体的血液循环》,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体的血液循环
在信息发展的现代化、科技发展的数字化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课堂难以缺少的重要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大量的数据、图表、动画、影片,更重要的是使很多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化,使微观的现象变得宏观化,使静的图片动态化。和过去的教学相比,学生能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大量知识,领会知识的内涵,尤其在生物教学中更为突出。
二、教材分析:
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一节课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学生掌握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教学。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等都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有关。因此上好本节课直接有益于以后的教学,而本节课的内容多,有很多知识点特别抽象,如血液在人体内所经途径和血液内的物质变化等。如果仅是纸上谈兵,照本宣科,学生是很难接受的。以前我教本节课内容时,都要花上两节课的时间,而利用多媒体教学,一节课时间轻松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学生掌握得又好,真是事半而功倍。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学生群体,他们乐于探索生物奥秘,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但他们的认知能力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乐于接受直观、动态、趣味性强的信息。
这样,从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以生物新课程三个理念为指导,进行教材分析和学生的实际请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动态趣味性比较强的画面,使学生易于理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血液循环所经过的两个途径。
2、通过观看多媒体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言: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流动的?
(放Flash动画----英国科学家威廉.哈维的肖像并配上有关讲解他的录音。)
述:生物体的血液循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肺循环;另一方面体循环。在两个循环中都伴有着物质的变化。
(引出课题----人体的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生物体的重要生命特征,而且是连续不断的。
(放Flash动画----血液在金鱼尾鳍流动的过程。)
看完后讨论以下几点并用Flash放出。


述:其实血液在流动的还伴随有物质的变化变化。
(激起学生求知欲,怎么的物质变化呢?放Flash动画----血液循环的全过程,并要求注意观察在血液流动的过程中物质所发生的变化。)
看完后让学生看书,并归纳以下内容:
1、血液从左心室出发,通过体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血液从右心室出发,通过肺循环流回到心脏的途径是什么?血液的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以上内容大约需15分钟时间)
让学生根据各自归纳的知识点,再看一遍“血液循环全过程”动画,用以加深对血液循环各途径及其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印象。要求特别注意观察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与自己归纳的相对照。
看完后,请一位同学先来说出他所归纳的内容,然后由其他同学来补充其不足,最后由教师给出知识点网络体系(用Flash放出如下),要求学生和自己归纳的作比较。
以上大约需5----8分种时间
接着看血液循环全过程动画。要求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护士将葡萄糖针剂从小华前臂静脉输入体内,根据所观察的动画填一填葡萄糖所经过的主要结构的顺序是葡萄糖针剂→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室→肺部的毛细血管
→→→左心室→→下肢静脉→下肢组织细胞。
看完后,让学生看书做出上面问题的简答。然后重复再放一遍以加深印象。最后,帮助学生将知识定位。
用Flash放出内容如下:
血液循环途径物质变化
肺循环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增加了氧气,少了二氧化碳。
体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身体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少了氧气,多了二氧化碳。
完成后,让学生看书说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以上所有内容大约需35分种左右完成。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册(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一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影片教学,效果比以往的教学要好得多,无论是学生学,还是教师教,整个过程都感轻松而且自然。真真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延伸阅读

第二节 血液循环


第二节 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的确定:
重点和难点:
重点: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难点: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血压计、秒表、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跳绳等。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血压比较抽象,且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没有压力的概念,对血压的理解较为困难。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能认识到血压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关系,并通过收集、交流资料能够了解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低血压,并了解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危害。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保健的意义。并进一步通过探究活动:明确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流程图: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意图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血压的概念

3、血压的表示方法。

4、测量血压

5、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危害。

6、自我保健

7、脉搏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学生明确血压的概念。

知道什么是收缩压和舒张压

学生进行测量血压。
并进行数据统计。

学生汇报所测量的数据值。
并根据老师出示的血压正常值进行比较。明确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区别。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回答。

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回答。

学生进行脉搏的测量

展示量血压的图片,导入新课
老师归纳血压的概念。

出示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概念,及单位。

教师出示测量血压的录像片及图片。
指导学生进行血压的测量。
出示人在安静时的血压正常值。
师生共同总结。

补充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
激发兴趣,导入本课

先使学生自己判断血压的定义,再进一步总结血压的概念。
在了解血压的表示方法后,为下一步测量血压打下基础。
亲身感受如何测量血压。

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亲自感受高血压与低血压的危害,提高对自身保健的意识。
对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
在涉及到切脉的历史时,要向学生解释它已经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几千年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教学意图
8、探究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9、汇报实验结果及结论。

小结学生通过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并进行活动。
学生对所进行的实验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出结论。

学生进行小结,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及收获。教师提示,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主持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发现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由抽象变为具体,易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主讲教师:
学校:
授课班级:
班级人数:
授课时间: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如图所示:
这个人在做什么?
答:在测量血压。
你知道什么是血压吗?怎么来测量血压呢?为什么要测量血压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答这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血压?
生:血压是对血管的压力。
师:那么是什么对血管的压力?对什么血管的压力?
师或生:血液在血管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我们测量人的血压是用血压计间接测量上臂的肱动脉血压。
师:测量血压有什么用途呢?
生:回答。诊断和治疗疾病。血压的高低与心脏功能,血管阻力和血容量密切相关。
师:血压如何来表示呢?
生: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叫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最低值,叫舒张压。
表示方式为:收缩压/舒张压。
好,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血压,血压的表示方法。你会测量血压吗?
有会的,请两个同学上前来示范一下台式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调:汞柱位于“0”
2.平:被测者掌心向上。上臂、血压计、被测者的心脏处同一水平高度
3.缚:袖带松紧要适宜袖带下缘距肘窝2-3cm,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
4.放:在肘窝内侧处摸到肱动脉搏动点,听诊器放在动脉搏动处
5.关:关闭开关,打气球
6.开:拧松开关,缓慢放气
7.听:听动脉搏动声,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或表针渐渐下降,在此过程中通过听诊器听到的第一个搏动的声音即是收缩压,下降的过程中搏动声音逐渐变强,突然出现一个变调的声音,即是舒张压,之后搏动声音渐变弱,直至消失。
8.记:记录下汞柱高度的数值
9.收:整理实验用具
下面就请同学们亲自测量你们小组成员的血压。
学生开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们测量的数据。老师这里有一组数据,你们可以比较一下,你所测量的数据是否正常。
人在安静时的血压正常值为
成人90-130/60-90(mmHg)或12.0-18,7/8,0-12,0(KPa)
青少年(11-13岁)100-110/65-70(mmHg)或13.6-14,7/8,8-9,5(KPa)
有些同学的血压与这上面的不太一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师: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千帕(90mmHg)收缩压经常超过18.7千帕(160mmHg)则认为是高血压,
如果收缩压经常低于12千帕(90mmHg)或者舒张压经常低于8千帕(60mmHg)则认为是低血压。
同学们可以比较一下你的血压是高了还是低了。
师: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呢?老师课前请同学们回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收集到的有关高血压和低血压对人体影响的相关内容。(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真不少,看来同学们收集资料的能力已经增强了许多,请同学们继续努力。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上无法一一汇报,请同学们把你们收集的有关资料装在你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里。
通过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知道血压正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做才能尽量保持健康正常的血压呢?
生: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多锻炼身体,
生:生活要有节律,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生:少吃盐,不抽戒烟,
生:要控制体重,还要经常测量血压。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已经明确了血压正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了。我们刚才用的“量血压”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诊病的方法,在我国还有着一种诊病的方法,它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是什么方法呢?
答:测量脉搏。
师:对是测量脉搏,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切脉。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由著名的医学家扁鹊提出用切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了。你知道切脉在什么位置吗?
师:脉搏与心脏有什么关系呢?
答: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率相同。75次∕分。
师:为什么会相同呢?
答:当心室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主动脉壁扩张,当心室舒张进,主动脉壁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动脉壁向离心方向传播,叫脉搏。
师:你会测量脉搏吗?
答:我们通常可以在腕部摸到桡动脉的搏动。
师:你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测量的?人在不同的状态下测量的脉搏是一样的吗?你在安静与运动的状态下,脉搏是一样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请同学们假设一下,运动与脉搏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请你根据你的假设,设计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实验次数的设计。)
在今天的课堂中,你有什么感受?
什么是血压,如何测量血压,什么是脉搏,如何测量脉搏、脉搏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反思:

1、课件展示要适度。好的课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信息量,突出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课件太多就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和学生的心灵沟通,对于学生表达和交流不能够及时处理,所以我认为课件展示要适度。
2、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总结。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有时只是了解了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片面性。引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总要,使学生有整体感。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信息处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子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在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中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

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认同健康而强壮的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意义,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血液成分在循环途径的变化。

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设置疑问,引起思考。

2、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4、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学法指导:

1、联系已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相关知识认真仔细观看视频,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分析循环过程的血液成分变化,明白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协作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2、分别联系“消化与吸收”和“人体的呼吸”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和作用,认识到人体生理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初步建立人体是一个整体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有关血液循环的内容

2、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制作血液循环的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为什么贫血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容易疲倦的症状?

2、识别图中的三种血管,指出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并说明其特点。

3、心脏有哪几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连通?

预习自测:

1、血液循环可人为地分成哪两条路线?

2、把这两者连通起来的是什么器官?这两条路线的共同点是都

从()→()→各器官的毛细血管→()→()

3、你怎么理解体循环的“体”?你认为通过体循环起到什么作用?

4、肺循环是发生在哪两部分之间的血液循环?你认为肺循环有什么作用?

5、判断正误:(1)动脉里流的血叫动脉血()

(2)静脉里流的血叫静脉血()

6、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

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血液、血管、心脏的内容,了解到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管道中循环地流动着。

播放视频:人体的血液循环

多媒体展示体循环途径和和肺循环途径(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适时暂停,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观观察提纲::(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细致观看视频,探究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先观察体循环,教师指导:

1、体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体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3、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

4、体循环产生了什么意义?

再观察肺循环,教师指导观察:

1、肺循环的起点、终点分别是哪儿?

2、肺循环的大致路径是怎样的?

3、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改变?

4、肺循环产生什么意义?

5、肺循环和体循环哪个路线长?

6、体循环和肺循环之间有没有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两条循环途径。

学生尝试:用文字和“→”绘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教师板图: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学生标注:分别用红、蓝色粉笔在板图中标出“动脉血”和“静脉血”。

比较归纳: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起点

终点

路线

长短

血液成分的变化

特点

体循环


肺循环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规律。

1、两条循环途径的交汇点在哪里?

2、两条循环途径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是一先一后进行的吗?为什么?

4、血液循环有什么意义?

教师出示:血液循环图解

课堂小结: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他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血液循环的意义:为全身各部分的细胞带来氧气和养料,带走细胞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

思维拓展:

1、心脏本身所需要的营养及氧由哪里提供?代谢废物如何运离?

2、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甚至晕倒的现象?为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冠脉循环”内容

师生小结: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可见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特殊的分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冠脉循环的效率直接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

学以致用:

1、在左臂进行静脉注射,药液在进入体内后还会经过哪些循环途径才能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2、若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则最先将在心脏的哪个腔中发现这种药物?

3、一般患病时医生往往建议患者首选口服药物,其次肌肉注射,最后才是输液,你理解其中的原因吗?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PPT)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血液循环途径:(图)

二、血液循环的意义:

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一节是我将小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又一次探索,也是对小课题研究成果的一次检验。基本教学思路是:(1)选择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贪占探究式教学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强化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设计以发展理性思维。总之,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教给学生规律和方法,注重过程而非结论。

课后调查及学生作业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大多数学生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部位、原因、结果、意义等),动脉血和静脉血,在血液循环血液血管心脏间的协作关系,人体血液循环的意义等都有了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最初的设想。

尤其是“问题设计”始终贯彻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1、以“问”勾起学生的“忆”

“知识准备”环节的复习提问,促使学生将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进行再认识,再加工,深化理解,以积极参与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归基础,以退为进。

2、以“问”勾起学生的“悟”

在播放“血液循环”的视频前,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去观看,减少盲目性,并引导学生“悟”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知识间的联系,思前因后果,逐步深化结构域功能的适应性关系的生物学思想,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3、以“问”引领学生的“做”

观察完视频,要求学生尝试着画出体循环(后画肺循环)路线图,并用红蓝色分别标出动脉血和静脉血(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这时一个引领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概括地过程,是学生完成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阶段。

4、以“问”引起学生的“反思”

通过“血液循环的意义何在?”“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身需要养料和氧气吗?”等的发问,引起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深入思考,检验和反思问题的解答过程和方法,纠正自己的错误,深化理解生物学知识的概念和方法。

不足:本节内容难度较大,且开展探究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具体过程中,而落实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结果对课堂节奏掌控不当,在前面过细、耗时过多,导致影响教学进度,没能按计划完成“学以致用”环节,不能当堂及时准确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和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需注意解决落实学生探究活动与时间分配之间的矛盾。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的血液循环》备课教案

人体的血液循环
什么是血液循环?由哪些结构组成?有什么功能?
观察:“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血液在不同的血管中是怎样流动的?
(板书血管中血液的流向箭头图)
在毛细血管中,红细胞是如何通过的?——单行通过——毛细血管腔最细(实验报告册36页)
请人都书53页倒数第2段。
按照血液流动的途径,血液循环分哪两种?
解读书54页图10-10“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
动脉血管中流的都是动脉血吗?静脉血管中流的都是静脉血吗?
体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体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肺循环的路线是怎样的?(边讲边板书)肺循环的结果是什么?
巩固:集体朗读《随堂练》知识目标3-2
《补充习题》第31页第14题“循环系统模式图”
《随堂练》第21页第11题“挂盐水时,药物到达伤口处的途径”
3班学生赵阳问:我在脚上挂水。
启发我:手腕和脚上挂水有什么区别?
时常听到“三高”,哪“三高”?
什么是血压?什么是收缩压?什么是舒张压?
如何表示一个人的血压?分子代表什么?分母代表什么?
一个人正常的血压数据范围?
什么是高血压?高血压有什么危害?如何预防高血压?
板书:

第二节血液循环
第十章血管
血管名称
血流方向
结构特点
血流
速度
出血情况
动脉
心脏全身
管壁厚,弹性大

喷射状
静脉
全身心脏
管壁薄,弹性小,
管腔大

不断流出
毛细血管
小动脉小静脉
(物质交换的场所)
非常薄(一层细胞)
数量多,分布广
最慢
慢慢渗出
⑴人体皮肤下一条条的“青筋”就是分布浅层的静脉血管。
⑵毛细血管是血液和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第十一章心脏
⑴结构:
①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上下相通,左右不通)
右心房
------------
右心室
②相连血管:
左心房—肺静脉左心室—主动脉
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
(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
③瓣膜作用: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心房→心室→动脉)
3、心率和脉搏
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和心跳的次数一样。
4、血液循环:
⑴血液循环的过程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全身各级静脉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动脉
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

体循环:左心室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
血液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②动脉血管流的不一定是动脉血,静脉血管流的也不一定是静脉血
动脉血(含氧多,鲜红色)—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
静脉血(含氧少,暗红色)—上下腔静脉、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⑵血压
①概念: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健康人的收缩压——12~18.7kPa
健康人的舒张压——8~12kPa
②表示方法:15/10.8kPa(15为收缩压,10.8为舒张压)
②血压: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认为是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