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12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大家都在十分严谨的想教案课件。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高线概念,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图的方法。
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
3、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学会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
2、学会从地形图上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运用,训练读图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观察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jAB88.COM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爸爸是肥城医院的一名医生,他作为一名志愿者随队到舟曲救灾,小明在为爸爸搜集舟曲资料时,发现了舟曲的等高线地形图,然而他却怎么也看不懂,我们能帮他吗?(师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小黑板画图1)
师:要帮助小明,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判读地形图,这节我们就学习《看地形图》。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了解等高线地形图
1、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P30填空: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分别表示陆地和水域,绿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
(2)、阅读课本P30-P31的图2-38、图2-39、图2-40、图2-41对比四幅图找出其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通过讨论,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在图2-40等高线地形图中用笔描出400米的线,教师强调这条线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为400米。
1、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等高线。
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
3、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
图2-38地形鸟瞰图能表达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体等,但不能说明海拔高度和山体后面的起伏状况。图2-40等高线地形图、图2-4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就能清楚的表达地面的起伏变化和海拔高度。

方案一(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绘制的过程)
注意观察绘图人员是如何利用等高线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
演示过程中,解释等高距的概念。
方案二(没多媒体的可用方案二)
让学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在指头缝之间用粗的墨水描蓝了,表示水顺着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学生对地表形态的辨别能力,以此来突出重点。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如果要准确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两个概念:等高线(等深线)。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猜一猜A、B两处哪个坡度较陡?哪个坡度缓?缓坡、陡坡处的等高线有何区别?
2、小组交流:
3、合作探究:

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线特点。
2、山谷、山脊处的等高线有何不同。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缓坡处等高线稀疏;
陡坡处等高线密集。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假如,星期天我们全班同学到牛山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登上山顶(如图),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们应选择甲乙哪条路线?为什么?
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随医疗队经过一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们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伤的村民。请你们组设计一条从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
3、等高线密集和稀疏对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响?
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1、判读山顶和鞍部的方法
归纳:山顶:山顶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2、判读山脊和山谷的方法
归纳:
3、判读陡崖的方法
归纳:陡崖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下图所示与名称搭配正确的是()
2、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海拔高度B、等高线上注记的高度是相对高度
C、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平缓D、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陡峻
3、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在同一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不同
B、同一条等高线上的两点,海拔肯定相同
C、等高线闭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
D、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
4、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A、洼地B、谷地C、鞍部D、脊部
5、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三个村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王村地处;余村地处;李村地处。
(2)以张村为基点,丁山的相对高度约是米。
(3)图中河流甲的流向是。
六、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延伸阅读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细心筹备教案课件中。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举出实例理解洋、海、海峡的概念。简单说出洋和海的区别。
2、运用海陆分布图,记住四大洋的名称、认识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并准确填注四大洋。并能说明四大洋各自的特点。
3、通过学习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培养观察、想象、动手绘图能力,填图技能和辩证唯物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四大洋的空间分布及特征。难点是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合作探究(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经典老歌《大海啊故乡》。俗话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陆地情况,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状况呢?这节课就让我带领大家去遨游广阔的海洋,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峡?各举一例。
②在教材P.32上读图2-45,说出图中显示的洋、海和海峡的名称?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①如何区别海与洋?
②里海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吗?为什么?。

①从所在位置,面积、深度、从属关系等方面区别。
②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它与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边缘,也不与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

①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与大洋相比,海的面积和深度
都较小,离大陆近,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离开来。②里海位于大陆内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与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虽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而是一个内陆湖。
学习任务(二):
1、自主学习:读课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①读图2-27按面积大小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四大洋认识轮廓及位置。
③结合课本内容及海陆轮廓图,说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
2、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

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
②在地图册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和南极洲周围的大洋。

①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可以从四大洋的特征上总结出。
②题要学会看世界轮廓图,发挥空间想象力,按顺序说出。

①总结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从位置、面积、轮廓、深度等方面入手。
②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是欧洲、亚洲、北美洲(逆时针),南极洲周围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顺时针)。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辨认轮廓:展示四大洋的轮廓图,快速说出四大洋的名称。
2绘图比赛:模仿图2-28快速绘制全球海陆轮廓略图并在相应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称,看看哪组绘得最快、填得最准。(绘图时要注意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大洲的位置。)
3拼图游戏:用硬纸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图,在课桌上拼成世界地图,并说出每个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四大洋名称、位置及特点,区别了洋、海、海峡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点是这节课的重点,区别洋、海、海峡的概念是这节课的难点。我们要学会运用地图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间方位,这将为我们后面世界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填充图P8二、1、2(2)
能力训练P216、7、10、P2212、5、6、7、10(2)、12
六、附板书设计:
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三、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2、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地形》第一课时导学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海拔、相对高度等基本概念,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种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图中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并记住主要山脉名称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结构。
3、联系当地地形特征与生产活动之间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1、五种陆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
2、世界两大山脉带,海底地形结构。
教学方法
读图法、联系比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运用课件播放几幅图片: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区,同时教师把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与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让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到世界陆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师及时导出:不仅世界陆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这节我们就共同学习世界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陆地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7、28页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哪五种?
(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注意: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在地图中标注的高度应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为什么?
(3)课文中A、B、C三点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你会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对高度吗?(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
(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地具有怎样的特征?
五种地形特征的比较应从海拔、相对高度和地表特征两方面来分析。
(5)读地图册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世界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脉带。它们各有哪些著名山脉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个大洲?
(6)在填充图册上填出下列山脉名称: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7)你能够说出下列世界之最吗?①世界最大的平原②世界最大的高原③世界最高的高原④世界最大的盆地⑤世界最长的山脉⑥世界最深的海沟,在地形图中找出它们吧,看看它们分别位于哪个大洲或大洋?
2:小组交流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的疑难问题是

3:合作探究

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是怎样的?
(1)教师出示平原与高原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平原与高原的相同与不同。
(2)教师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
(3)教师画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区别。
(4)教师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观图片,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盆地的形态。学生总结: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对低平。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地面起伏
共同点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学习任务(二)海底地形
1、自主学习读教材第29页《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海底地形结构是怎样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称?
2、小组交流
小组内合作交流,你们小组内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
3、合作探究

大陆架是海洋还是陆地?
教师绘制海底地形剖面图,学生完成填图。
仔细阅读课文中关于大陆架的文字表述,会发现大陆架是海洋而不是陆地,水深不超过200米。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你的家乡是以什么地形为主?说说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的?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特征,学习了众多的地理名称,要做到在图中落实,读图法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坚持运用。
五、巩固训练
见基础训练第27、28页
六、附板书设计
左为五种地形特征表格
中间世界海陆分布图
右面五种地形素描图和海底地形剖面图
教学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学案湘教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学案湘教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七年级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学案湘教版

第二章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第二课时)

1、读图掌握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2、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3、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4、培养学习地理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一、洲界限
1、亚、欧分界线:—————
2、亚、非分界线:
3、南、北美洲分界线:
4、亚洲、北美洲分界线:
二、四大洋
1、名称(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
2、之最
面积最大、最深、到遇最多的大洋:
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
3、实际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周围的大洲

1、在下图中填写所在半球及大洲、大洋的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2、读图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的海陆分布》导学案
(1)大洲A__________B_________C
(2)大洲分界线D__________山脉,E_________河,F_______海,G_________山脉,H______海,______I海峡。
(3)大洲分界线L__________运河。
3、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小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大陆是,面积最小大大陆是,面积最大的岛屿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纬度最高的大洲是,纬度最高的大洋是,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是,最浅的大洋是
4、地球表面,海洋占总面积的,陆地占总面积的,即“、”,任何一个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
5、面积广大的陆地叫,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
6、海洋的主体部分叫,大洋的边缘部分叫,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宽度较窄的水道叫
7、亚欧分界线是
亚非分界线是南北美洲分界线是
亚洲、北美洲分界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