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小学教案 > 导航 >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5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发表时间:2020-10-09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5。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5》,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关键词,并分析关键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围绕“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品读、讨论、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认识,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关键词的分析、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文段的品读,来领会文章的旨意

教学方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时常仰望着星空,思索着“人是什么”。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曾经面对着他的门徒给人下了一个定义:“人就是没有羽毛、两条腿直立的动物。”于是门徒中就有反对者抓了一只公鸡,把羽毛全部拔光,拎着公鸡来到柏拉图面前质问说:“这就是老师所说的人吗?”面对着学生的质问,柏拉图一时无言以对,面红耳赤。

柏拉图当时只是从外部特征来定义人,显得过于表面化,是错误的。然而,在西方另一哲人位帕斯卡尔的眼中,人是能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为什么要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今天我们就一同走入文本去探讨,去感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学生标出自己感到疑惑的语句。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读后老师进行点评。

然后,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

三、分析题目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是一个奇特而富有诗意的比喻句。题目概括了人什么特点?怎么理解。

这个句子的主干成分是“人是苇草”,为什么把人比作苇草呢?本体和喻体具有相似点,是脆弱。但是,在中心名词“苇草”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能思想”,突出人不是一般的苇草,而是能思想的苇草,强调能思想的特点。

作者发出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慨,其实和他的人生经历和遭遇有关。一方面,帕斯卡尔一生体弱多病,始终被病魔折磨着,39岁英年早逝。另一方面,在短短的一生中,他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突出的成就。可以说帕斯卡尔在肉体上是脆弱的,但是思想上是强大的。

四、品读重要文段

(过渡:刚才我们初步分析了题目,请问,题目是从哪一段哪一句中摘选出来的?——第三段第一句——请学生读):

(一)品读第三段:

(先分析人脆弱的特点,然后分析人能思想的特点)

1、对,就是这一句:“人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脆弱的东西;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过渡语:我出示的句子和课文中有没有区别?少了哪几个字?我们在分析文本时,要学会抓关键词和关键句——你先说说,“只不过”“最”有什么作用?)

(明确)不行。“只不过”“最”这些修饰语突出了人的脆弱。

追问A:本段中还有哪一句写人的脆弱?请读一读:“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追问B:“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应该重读哪个词语?

(明确)应该重读“足以”,突出极微小的东西也能致人于死地,加强了语气。

2、(过渡语:那么,要“但”又有什么用呢?)

“但”字是表转折的关联词,表示重心在后面,突出“能思想”才是重点。

3、人“能思想”的特点,在本段中是怎样表达的?(本段中哪句话体现了人“能思想的特点”?)

(明确)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4、小结这段的思路:这段的思路很清晰,第一句是主干句,点出人的两个特点,脆弱和能思想。然后,后面就围绕这两个特点展开,阐释这两个特点,典型的总分结构。

(过渡:刚才,我们认识了人能思想的特点,那么“能思想”对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在文中有一句高度凝练、高度概括的话,是一个独句段。它就是第二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二)品读第二段:

(分析了人能思想的特点后,进一步分析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思想形成人的伟大”?能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学情分析:学生不理解的主要是人为什么因思想而伟大,应帮助学生理解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超越自然,超越宇宙。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然后,老师列举两个典型的例子并解读:

解读:孔子: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有一位先人我们是绝对不能遗忘,他就是孔子。孔子虽然是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人,但是他的思想,却引领着我们从公元前,走到公元后,它的思想光芒照彻了整个世界,为后人景仰。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儒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霍金:特别提出的是霍金,英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是“宇宙之王”。但是,他在21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肌肉萎缩症,在轮椅上坐了将近50年,后来病情发展到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动弹,但仍然创作出了伟大的著作——《时间简史》。可以说,霍金就是轮椅上巨人,他可以通过他的《时间简史》引领着我们去穿越时空,探索世界的奥秘。虽然他只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触碰到尽在咫尺的、冰冷的控制器按钮,但是他广博思想却早已延伸到遥远的宇宙天际。

(三)品读第四段:

(了解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意义后,进一步分析人应该怎么样)

1、给第四段填空: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________它________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________,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明确)正是由于,而不是由于,因此。

2、根据你填的关联词,你觉得作者想强调哪一句?(或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明确)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解读:“道德”是每个人、每个生命个体必修遵循的准则和规范。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根本特点就是能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如果不努力地好好思想,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的条件,丧失了做人的尊严,也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

(四)品读第五段: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分组探讨,互相交流)

解读:这里实际上讲的是人与宇宙的辨证关系。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着浩瀚的宇宙,发出了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渺小的哀叹。有诗为证:“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就像一首歌里唱到的一样“我还想再活五百年”。其实,就算再活一千年,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也是显得多么地短暂渺小。也就是说,如果只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将人和宇宙一争高下的话,只会走进死胡同,是不会有希望的。

人的形体始终是被宇宙所吞没,但宇宙不一定能吞没人的思想,甚至反过来说,人的思想可以吞没宇宙。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中说过“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陆机在《文赋》中说过“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就是说人的思想可突破空间限制,在广阔无垠的天地间自由地、任意地驰骋。正如法国大文豪雨果在《悲惨世界》中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里的胸怀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的高度、广度、宽度。我们可以把整个宇宙作为我们的思考对象,去探索去思考。

“质点”,形象地突出了人的渺小。

五、课堂小结

(过渡语: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主要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哪两个特点?其中,突出了什么特点?第二个,能思想对人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三个,认识了这两个特点后,人应该怎么样?而本文也正好是按照这种思路来展开的。)

因此,本文内容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生理层面来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突出脆弱的特点。

第二层,因为有了思想,人变得高贵、伟大。

第三层,基于这两点认识的基础上,人应该努力好好思想,用思想来追求尊严,这才是最高境界。

三层层层递进,逻辑严密,思路清晰。

六、课堂练笔

(过渡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向人们昭示了思想的高贵和伟大,其实有很多的名人事例,甚至是平凡人的事例都印证了思想的伟大,下面,我们也来写一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曹雪芹能用饱蘸人生感慨的笔墨,创作出伟大著作《红楼梦》。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孟德斯鸠能用洞察社会的智慧,撰写出鸿篇巨制《论法的精神》。

请按照“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所以,……”的形式写一两句话,要求突出思想的重要性,有一定的文采。

大家请看右边的的雕像作品,它的名字是什么?罗丹的《思想者》。下面也让我们来做一个思想者。请大家拿起我们手中的生花妙笔,也让我们的思想自由地驰骋。

学生自由写,互相交流,并展示成果。

七、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过渡语:“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其实古今中外还有很多关于“思想”名言,请大家说出几个,我们来欣赏一下)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拿破仑)

3、思想的启发使人类摆脱了奴役,进入了自由王国。(爱默生)

……

八、结束语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思想对人的重要性。

一个如此脆弱的躯体内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思想能量,帕斯卡尔本人不正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吗?对于他的一生,恐怕再也没有比这个比喻更为贴切的评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一个人生来不是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是你不能打败他。人因为思想而伟大。思想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的内心世界,照亮了我们前进道路。我们要像帕斯卡尔一样勇于提高自己,勇于追求尊严,从而实现人的价值、实现生的价值。

附板书设计:

精选阅读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5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2、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的认识。

教学设想:指导思想是“以学定教”。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课时安排:1教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走进思想,故事导入: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有一天告诉学生:“人是没有羽毛,能直立行走的动物。”他的一个学生于是乎拿着一只被拔光了毛的鸡竖立在桌上对他说:“老师,这就是你说的人”。这个小故事中,显然,柏拉图是没有认识到人是(有思想的)!(幻灯片)

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根本的标志是有思想。如果在座某个同学光坐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消化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用句赵本山小品里的话就叫“一个崭新的植物人即将诞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师相信在座的都是有思想的青年,不是顽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思想有关的文章《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二、感悟思想

帕斯卡尔说过:“我很能想像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我们这么多有思想的青年,在认真读了《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以后能不能就文中你感兴趣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用三言两语进行点评,或者说说你的共鸣。(幻灯片)

三、研讨思想:

㈠发现问题

通过感悟课文,我们尽管获得了一些认识,可是本文是帕斯卡尔的关于思想的片断式的随感,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中的哪些句子或者段落不能理解?请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大家交流。

抛出指令,小组讨论。提醒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要就问题先进行思考。

巡视课堂,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㈡解决问题

具体步骤:

第一步,看黑板上的题目,教师要分类筛选。

第二步,给学生2分钟时间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问题写下答案(以保证待会有话说),写了的完善,没写的抓紧时间写。

第三步,师生交流,都可以找3位左右同学说,学生交流结束后教师总结。

学生回答时提醒学生学会思想的方法,注意回归文本。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认识,用实例化深奥为浅显),讨论借鉴。

1、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教师总结:帕斯卡尔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人在宇宙中的渺小,脆弱以致于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即使这样人还是伟大的。因为人能思想,而一只狗是不会每天坐在太阳底下思考它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的。它们能够想象和回忆形象直观的东西,却不能用语言来进行抽象的思考。所以有了思想,人就与众不同了。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教师总结: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人在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但人相对于没有灵魂的自然,最可贵的就是人有思维,可以思考,有精神的存在,这是我们在自然面前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

(如屈原,当他的思想不容于世,“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时候,他便毅然选择了死亡,以维护思想的尊严、生命的尊严。司马迁在肉里上遭受了凌辱之后,以他的思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一本思想的结晶---《史记》名传千古,这是依托他生命的全部尊严。)

3、怎样理解“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里两个“天使”和“禽兽”的意思相同吗?

教师总结: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如前阵子一篇报道上写的:一个歹徒去抢银行,他拿刀对着一个孕妇,想以她当人质,威胁其他人员。可这时,孕妇正好临盆。或许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唤醒了那个歹徒内心的灵性之光,他不但放下了手中的刀具,还叫了车送孕妇去医院。可见,哪怕是邪恶的人,他的内心也想表现为天使。

4、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教师总结:思想有缺点,但是人类的思想者还是前仆后继,冒着杀身之祸顽强地思考着像布鲁诺、哥白尼、康有为等,以及在坐的各位同学们。人是不能不要思想的。没有思想,人就真成了禽兽了。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该是布鲁诺遭受火刑式的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西方有一句谚语:“人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可是人并不因为自己的渺小而放弃思想,相反,却通过不断的思考把无思想的黑暗天空照亮为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在研究人的思想性的时候,帕斯卡尔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人往往对小事的感觉敏锐和对大事的麻木不仁。比如,一个人唯恐丧失一点金钱,一个职务或者一点名声,但就是这同个人,明明知道自己一死就丧失一切却无动于衷。所以看来有很多人有思想,却未必能真正认识自己啊!

5、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难道是讲国王的可悲吗?

教师总结:帕斯卡尔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嫉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肤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察觉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与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四、尝试思想

学习了这样一篇在同学们看来是太深奥的文章以后,假如不看作者简介,你能不能猜想这应该是一位多大年龄的人写成的呢?我们看看作者——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思想家、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文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16岁写成《圆锥曲线论》。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19岁时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23岁时,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帕斯卡尔思想录》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一生体弱多病,却能在三十九岁的短暂生涯中在众多领域取得杰出的成就,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这本身就是“思想形成人的伟大”的一个明证啊!正因为他的思想和思想的结晶,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现实生活中,我们接触到许多跛脚的人,请同学们联系这一生活现象,开动脑筋,展开思辨,写一到两句富有思想性的话。

注意我们说这样一个问题,不是歧视跛脚的人,是因为帕斯卡尔也有一段关于跛脚的话,看看你能和帕斯卡尔PK一下吗?

六、传承思想

“思想”这一命题不是这一节课就能讲清楚的,老师希望大家以这节课为起点,用自己的一生去思想人生和人性的价值。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阅读文本,梳理文意,概括主旨

2.把握作者常识与重点字词

【预习及检测内容】

1.作者常识:尔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Pascal,1623-1662)是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在身后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该书又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称为“”。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注音听写

苇草无与伦比蔑视荒唐卑贱愚蠢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并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3.与作者、文本对话,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4.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合作探究】

1、齐读课文,感受文章诗意化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课文,理清帕斯卡尔的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2、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3)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4)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5)怎样理解“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点是何等卑贱啊!”这里的“本性”和“缺点”指什么?

(7)第八、九两节反复强调了什么意思?第十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又是强调了什么?[来源:学_科_网]

(8)拓展延伸

a.搜集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并写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b.人生正如这座金字塔,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应该有所追求?那么谁是你精神上的偶像,为什么?

【达标训练】

大自然充满了哲理,只要细心观察,用全副身心去体会,就能在其中发现无穷的真谛,一旦有所触发,写成文字,就会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尔说“生若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郭璞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帕斯卡尔的“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同样是芦苇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诗意的象征,在帕斯卡尔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张弛心中又是什么样呢?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设计3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设计3”,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帕斯卡尔作品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学命题的深刻内涵。

2、能体会帕斯卡尔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自读指导】

一、文题背景

十七世纪的法国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家,但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在封建制母体之内开始滋长。生产技术上的需要,在自然斗争的领域内向先进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课题;意识形态上的需要,则在思想斗争的领域内向先进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课题。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作了《思想录》。书中并没有建构思想体系,属于一种人生哲学,集中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和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二、作品分析

本文是摘录的一些片断,作者在文中系统论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贱渺小的;人因其思想而伟大,因其认识到自己的可悲而伟大。文章观点的表述是极为精当的,既是作者丰富思想的高度浓缩,也是极富诗意的表达。文章语言凝练,隽永,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震撼。

【巩固练习】

1.最能表现课文的核心观点的一句是()

A思想形成人的伟大B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地原则

C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D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

2.下列各句中运用了暗喻手法的一句是()

A人是能思想的苇草。B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

C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

D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

2.回答下列问题。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作者为什么提出“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地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4)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专四)《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

主备人:曹永斌潘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自读指导】

罗素在文中以他那哲学家独特的眼光来思考人生,审视人生,剖析人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就是他的人生宣言,发人深省,让人感受到一个大思想家的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个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独特的细腻的情感体验。

【巩固练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飓风()濒临()俯瞰()肆意()嘲讽()

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各比喻什么。

(1)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地边缘。

(2)那是一颗震颤地信,在世界地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3)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指出下面各句加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1)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3)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4)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5)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2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深邃的思想。

3、分析文中论说的方法。

【学法建议】

1、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品味鉴赏内涵丰富的句子。

2、学习时,应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章,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章融为一体,以得到精神的洗礼。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数理科学家、思想家,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的《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它是由作者的一些未完成的手稿整理编排而成,在他死后出版的。在西方思想史上,《思想录》一书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伏尔泰等思想家都比较重视对帕斯卡尔思想的研究。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思想录》一书集中地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帕斯卡尔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思想家。他认为人完全处于罪孽之中,要靠上帝的恩赐才能得到拯救。浓厚的宗教色彩使他与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思想潮流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并未否定或贬低人类的理性。实际上,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也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或许可以这样说,帕斯卡尔在本书中是把宗教信仰和理性问题分开,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

帕斯卡尔又是当时杰出的数理科学家,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相信对自然的研究需要充分地发挥人类理性的作用。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对其世界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他在反对耶稣会的论战中也体现出一些光辉的思想和方法。他反对墨守古代权威教条,用实验证明真空的存在,反对“自然害怕真空”的教条,这些都是近代科学精神的积极反映。

(2)名句分享

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罗素

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

——蒙台涅

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田

思想——自由的精灵。——莎士比亚

最难得的勇气,是思想的勇气。——法朗士

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科学,没有真理。——勒南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知觉的指导。——西塞罗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富。——爱默生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②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

③最后一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是要强调什么?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苇草()蔑视()脆弱()愚蠢()纵使()

卑贱()禽兽()无与伦比()

2、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怎样理解“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二、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第1段是文章的一个核心观点:。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

第8、9段,写人是的统一体。

第10段,以“”、“”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2、艺术特色

采用内心独白式的写作方式,带有强烈的个性与自由的色彩,使得文章思想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丰富,展示了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涵了文学的意味。

三、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用“苇草”来比喻人?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选修延伸

【师生互动】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生:

师:

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①预习思考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意思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3、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二、自学评价

1、wěimiècuìchǔnzòngbēiqínyǔ

2、作者认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就是“提高自己”,“努力好好地思想”。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3、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有时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三、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伟大和卑贱高贵和有尊严可悲与伟大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四、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2、参考意见: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4、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因而是可悲的,但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关于《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当我们被极度的功利和浮躁危险地渗透着、同化着时,当我们以现代的名义日趋狂妄和偏激时,当我们最急需思想和心灵的涤荡时,《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篇文章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像我们头顶上的灿烂阳光,一下子将我们思想最阴落里的丑陋、荒唐和浅薄暴露无遗,让我们胆颤心惊、无地自容。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是《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核心观点,也是《思想录》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人之伟大源于拥有思想,是思想让人有别于其他生灵,也是思想让个体的人与众不同。我们想到苏格拉底、叔本华、孔子等智贤都是因为他们灿烂夺目的思想光辉而留存于历史的星空,因为他们丰饶的智慧之果而惠及一代又一代人。是思想成就了他们的伟大。

人是什么?从客观物质角度、从肉体上讲人是一根苇草:脆弱、渺小,软弱无力,“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其死地。人在自然面前不堪一击,近年的洪水、雪灾、地震、海啸……瞬间轻易地夺去那么多人的生命;而面对天灾人祸,人类惶恐不安、手足无措。放在茫茫宇宙,人微小不及沧海一粟;放在历史长河,生命不过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但从精神世界角度来看,人却比致他于死地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人拥有思想。思想让人认清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思想也让人明白自身的优势,思想让人有选择的权利,让人知道:虽然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无法拥有超自然的力量,但人可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自己、认识自然、认识宇宙,从而有效地去改变人类的生活状态。思想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因此,我们必须提升自己思想的能力,“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思考自己的生存意义、生命价值,思考人类、宇宙的未来,长久而执著地思考“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样我们心中才会“充满永远新鲜和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像达尔文、霍金、司马迁、屈原那样,思想让他们获得了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尊严。

人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原则。道德要求我们像天使,我们也希望自己成为天使。追求真、善、美、自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的愿望。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在怀揣着美好的崇高的愿望时,却又常常违背初衷、大行逆道,甚至以天使般的追求作为自己禽兽行为的幌子。希特勒纳粹党对犹太人的屠杀,美国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无一不有其“正当”的、引以为傲的理由,否则如何蛊惑起民心。自由、民主、善良成了罪恶大行其道的外衣。大跃进、大干快干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送孩子上辅导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诱惑人心的美好的初衷,却违背着人生、社会、自然地发展规律,结果是大跃进导致了大混乱、大滞后,过重负担抑制了孩童的天性和创造力……事与愿违。人性是矛盾、复杂的,有时我们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背道而驰的。《巴黎圣母院》中的副主教克洛德有令人同情的身世,他强烈地爱着爱斯梅拉达这本也无可厚非,但宗教教义没能提升他的精神,反而扭曲了他的灵魂,他变得自私而又残酷——得不到,就亲手毁灭美。谁敢说,我们人性里没有类似的阴暗,若能像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中那样时时自省,压榨出皮袍中的小来,许能让人性永远保持光洁、美丽吧。

思想的本性应当是“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美的东西,但正如天使和禽兽并存,思想亦有其“出奇的”“荒唐可笑”的缺点。人的贪婪、自私、狡诈、残忍……这些缺点又使人显得何等卑贱和愚蠢。“欲念和强力是我们行为的一切根源”,当今物欲横流、官员腐败、学术造假、食品安全……这些问题哪一点不是利欲的驱使,人已沦为利欲的奴隶。

人是可悲的,自身的渺小、微不足道、无法永生永世,即便是权倾五国、势囊海内的秦皇汉武亦深深陷入无法逃避的死亡的漩涡中。但也正因为人能意识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才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才会珍惜短暂的生命,才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热爱和执著。“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我们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宇宙可以轻易毁了我们,我们的思想除了崇高的美好的本性以外,还有卑贱、愚蠢的缺点。这一切构成我们生命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但我们正视这一切的可悲,大胆地剖析自我的真实面目,不自欺欺人。努力好好地思想,依靠这种思想,人类才能实现自我超越与自我解放。这种思想的能力,构成了人性的光辉与人的全部尊严。这种尊严足以成为高于自然界的“君主”或“国王”。

所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思想形成了人的伟大。未来的世界,人因思想而更加强大。

【教学建议】

本文的思想深邃、精奥,学生读起来会非常吃力,甚至几遍读下来都未必能完全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学生把读不懂、无法理解的句子划下来,把读完后的疑问写在纸上,等上课时可以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的疑惑处。教学时可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重点让学生理解标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深刻含义。组织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线索来回答由标题衍生出的四个问题“苇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人是苇草”“又为什么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能给人带来怎样的变化(结果)”。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板书也就呈现出来了,本文的主题也更明朗了。

第二,虽然本文的核心观点出来了,但学习本文还需把握住文中散发出思想光彩的句子,还有此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存疑的一些语句,都需要深入剖析。所以,接下来就是学生提问环节。可以是学生直接提出不懂的地方、不理解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先谈谈他们自己对该句的认识。问题比较集中的句子有“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等。教师在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些语句或问题时,千万要记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不要断章取义。万变不离其宗,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一定的,尽管《思想录》是记录思想晶片一类的文章,只言片语,不成体系,但作者主体的核心的理念是一定的,每一个思想晶片都是围绕着或者反映着作者的核心观点的。不怕学生问,条条大路通罗马。所以,随便从哪一个点或哪一个句子分析开去都可以回到核心思想上去。而且,围绕中心思想去分析,才不会使各个精彩分句(思想因子)显得那么零散。总之,那些散发思想华彩的句子都是中心主干——“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上开出的绚烂花朵。它们和主干是一体的。

第三,这种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文章,读起来比较生涩,不妨多举些实例来诠释,让学生头脑中多生成立体、可感的形象。这样深奥的理论可以化解为通俗易懂的道理,学生接受起来也容易些。另外,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将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让学生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让学生在交流、分享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总之,分析这一类文章,一定要不怕学生问。教师在课前精心做好准备,把握文章的立意和各章节的句意,不管学生问什么问题、问什么句子,总能从该问题或句子出发讲回原点上去。而且,围绕中心去分析章句,才不会使文章讲解显得散漫和无序。加上实例的补充,教师的讲解就更加有整体性和形象、生动性了。再难懂的文章,也不在话下。

【板书设计】

思想

(伟大)人苇草(可悲)

高贵脆弱

尊严卑贱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一体化案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一体化案

【三维目标】

1、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深邃的思想。

3、分析文中论说的方法。

【学法建议】

1、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关键句,品味鉴赏内涵丰富的句子。

2、学习时,应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章,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章融为一体,以得到精神的洗礼。

【重点难点】

1、思考帕斯卡尔在“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中所体现出的对思想与人生的认识。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断片式的随感写出自己思考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问题探讨,分组讨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案】

1、作者简介

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数理科学家、思想家,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岁,但却为自己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是《外省通信》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作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思想录》是帕斯卡尔重要的理论著作,它与蒙田的《随笔集》、培根的《思想录》一起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思想录》一书集中地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帕斯卡尔是一个宗教色彩十分浓厚的思想家。他认为人完全处于罪孽之中,要靠上帝的恩赐才能得到拯救。浓厚的宗教色彩使他与当时处于主流地位的理性主义思想潮流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并未否定或贬低人类的理性。实际上,从另一方面来看,他也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或许可以这样说,帕斯卡尔在本书中是把宗教信仰和理性问题分开,从不同的方面论述与此相关的问题。他反对墨守古代权威教条,用实验证明真空的存在,反对“自然害怕真空”的教条,这些都是近代科学精神的积极反映。

(2)名句分享

人们对思想的恐惧远远超过对地球上任何东西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

——罗素

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险,甚至对思想者本人。没有任何一种牲畜能面对闪烁的光芒而不眨眼。

——蒙台涅

思想——自由的精灵。——莎士比亚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知觉的指导。——西塞罗

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富。——爱默生

3、预习思考

(1)预设问题

①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②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

③最后一节以“伟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是要强调什么?

(2)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课间案】

一、导入新课

人是什么?(学生讨论)

这是具备深邃思想内涵的哲学问题。今天让我们从[法]帕斯卡尔这里寻找答案。

二、作品简介(根据课前案由学生讲述)

三、整体把握

(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散发出思想华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观点,根据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尔的一个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

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第10段,以“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四、问题探讨

(围绕本专题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演绎自己的认识,与文本化为一体,在大师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分组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1、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概括了人什么样的特点?

2、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尔先把人放在阔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风中无力摇晃的苇草作喻,形象写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击的,这是人悲剧性的一面。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贵的,比能毁灭他的宇宙高贵得多,因为他有思想。宇宙的阔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作者曾说过,可以想像人没有手、没有脚,然而,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主要标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他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失却了人成为人的起码的条件。

3、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5、6、7段,写思想的伟大和卑贱。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是它使人拥有尊严,是它形成了人的伟大。然而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注,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

4、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8、9段,写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人是一个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贵的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比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帕斯卡尔可以说是深刻地洞察了人类心灵的辩证法,他不像愤世疾俗的人那样,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没有如那些浮浅的乐观主义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对着人的心灵,他敏锐地觉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东西莫过于我们在一切事物里都发现相反性。人的伟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点。

5、如何认识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

提示:这主要集中于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人,即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个显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知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些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的罪恶都是借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大家收集有关思想的名言警句并作赏析。(课前准备)

2、探讨:既然思想不能带给思想者尊严,为什么人类的思想者还要前赴后继,冒着杀身之祸顽强地思考呢?

提示:因为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种尊严,应是普罗米修斯式的被饿鹰啄食的充满苦难而又伟大的尊严,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无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六、总结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的比喻,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着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揭示两种相反的真理的关系,是帕斯卡尔思想的重要特点。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地论述了这一人的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

七、布置作业:1、预习《我为什么而活着》。2、完成《同步导学》。

八、板书:

人是能思想的芦草

帕斯卡尔

核心观点: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课后案】

一、自学评价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苇草()蔑视()脆弱()愚蠢()纵使()

卑贱()禽兽()无与伦比()

2、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3、怎样理解“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二、文本研习

1、层次结构

第1段是文章的一个核心观点:。

第2、3段,写思想能使渺小的人变得。

第4段,写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正是在这样的一个存在状态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乐。

第5、6、7段,写思想的。

第8、9段,写人是的统一体。

第10段,以“”、“”类比,仍然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2、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采用内心独白式的写作方式,带有强烈的个性与自由的色彩,使得文章思想精练,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内容丰富,展示了内心的世界;文字隽永,蕴涵了文学的意味。)

三、问题探讨

1、作者为什么要用“苇草”来比喻人?

2、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①预习思考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意思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3、强调人是伟大与可悲的统一体。

二、自学评价

1、wěimiècuìchǔnzòngbēiqínyǔ

2、作者认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因此,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就是“提高自己”,“努力好好地思想”。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

3、作者认为,人的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堕落了,但也没有完全泯灭心中的灵性之光,所以他才会想表现为天使;但是这个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显意识,而在这一意识的冰山下蠕动的,常常是连禽兽都不如的邪恶,而人又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漠视这种邪恶。有一句老话:善良的愿望有时把人引导到地狱中去,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爱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义等描绘,但在历史上,有多少罪恶都是凭着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三、文本研习(此中答案仅供参考,大意对即可)

1、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伟大和卑贱高贵和有尊严可悲与伟大

“伟大君主”“失了位的国王”

四、问题探讨

1、参考意见: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2、参考意见:

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3、思想是伟大的,因为它是独立的、自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正是它使人如芦苇一样脆弱的生命变得有力;它使人高于其它万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强悍的对手,成为万物灵长;它使人拥有了尊严,形成了人的伟大。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时,它又是卑贱的。帕斯卡尔认为“欲念和强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根源”,人们总是被许多虚幻、邪恶的欲念包围着,它驱使人们追求享乐、追求安适、追求衣食温饱,追求天伦之乐,人们永远不会满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来自别人的关怀,所以思想难以超越这些虚荣而真实地生活。这就是思想的缺点。

4、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因而是可悲的,但是人能认识到他的可悲,其他万物,譬如一棵树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伟大的。

高二语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学习一定要注意对基础的培养,老师也要注重同学们对基础的掌握,高二语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同步练习整理给大家,请老师参考并提出宝贵意见。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红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酵(xiào)         揩油(kǎi)           犯而不校(jiào)

B.谄媚(xiàn)         款识(shī)            栉风沐雨(zhì)

C.跛脚(pǒ)           怆然(chuànɡ)         卷帙浩繁(yì)

D.祛除(qū)           熨帖(yù)            横冲直撞(hé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肇事博闻强识蹉商变本加利

B.贬谪飞皇腾达慑服革故鼎新

C.赈灾怵目惊心奚落顶礼膜拜

D.笑靥义愤填膺沉缅待价而估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________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

②剧目和流派,是京剧艺术前进的两条腿,它们有着相互________相互牵制的连锁反应关系。

③西部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曾经产生过________中外的盛唐之音和豪放雄奇的边塞诗歌。

A.指责依存雄视              B.指责依附傲视

C.指摘依附傲视              D.指摘依存雄视

4.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电信部门虽然对话费调整作出了解释,广大用户对此却莫衷一是,普遍觉得话费“明降暗升”。

B.和以往不同,第73届奥斯卡没有哪一部影片主宰大部分奖项,《角斗士》《卧虎藏龙》及《毒品交易》平分秋色,各得其所 。

C.电脑网络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停止网络发展。

D.今年教育部取消了对考生报考普通高校年龄及婚否的限制。许多大龄青年励精图治,决心圆大学之梦。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影片,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李登辉打着“人道”的幌子完成了他的所谓“医疗之旅”,但他在日本的表现却使人难以置信。

C.我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达20年之久,用药数百种,住院无数次,效果不佳。

D.武汉“6.22”空难事故,是在局部恶劣气候条件下,机组违章飞行,机长错误决策造成的直接原因。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文,完成第6—13题。

(一)

听泉

韩静霆

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他用一把胡琴,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

“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华彦钧)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

可以想像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点睛,戳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的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醴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

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惟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荫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

6.阅读第一、三自然段,回答:阿炳是怎样“开掘出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杨荫浏是靠什么“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篇散文题为《听泉》,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听泉”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泉水是灵感的婴儿”是说,《二泉映月》是阿炳捕捉到灵感创造出来的。

B.《二泉映月》中的“二泉”是指阿炳与杨荫浏,两人象征了两颗心灵的呼应。

C.小泽征尔由衷倾倒的原因不仅仅是虔敬与感激,更是对优美动人的乐曲那种美的认同与遐想。

D.“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是说心灵之泉就是第二泉。

E.《二泉映月》是自然与心灵的融合,“淡淡的哀伤”不是音乐家的本意。

(二)

写给秋天

罗兰

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零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读小学的童年始,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天,就都在你飘逸的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寥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引导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一定也还记得,我们为你唱“红叶为他遮烦恼,白云为他掩悲哀”的那两年怆凉的日子。情感上的折磨使我们觉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灭、多少残忍,有多少不忍卒说的悲哀!但是,红叶白云终于为我们冲淡了那胶着沉重的烦恼和忧郁。如今时已过,境早迁,记忆中倒真的只残留着当时和我共患难的那个女孩落寂的素脸。是“白云如粉黛,红叶如胭脂”,还是“粉黛如白云,胭脂如红叶!”那感伤落寂的心情如今早已消散无存!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而在我逐渐沉稳的中年,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仇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溶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中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中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平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10.第二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秋天安闲明澈的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都将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说:“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然读到你智慧的低语。”联系全文,说说“智慧的低语”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五段写了秋天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张狂,夏的繁荣和任性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叫帕斯卡尔的法国哲学家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人的生命或许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但是由于思想的存在,使人类生命有了一种超乎物质而永存的意义,这就是生命的宽度。没有思想的生命是纯粹的行尸走肉,其长度虽大,他的宽度始终为零,而长乘以宽的整个生命的内容依然是零。“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增加了他们生命的宽度,影响着后来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是因为他们已成了没有头脑的活僵尸,他们存在着,只会糟蹋世上的资源。生命的长度是相对确定的,由不得自己作主改变;然而,生命的宽度就大不一样,因人而异。

请以“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宽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析:A.酵,音“jiào”;揩,音“kāi”。B.谄,音“chǎn”;识,音“zhì”。C.跛,音“bǒ”;帙,音“zhì”。答案:D

2.解析:A.蹉—磋,利—厉;B.皇—黄;D.缅—湎,估—沽。答案:C

3.解析:指责:责问。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依存:(互相)依附而存在。依附:附着,依赖,从属。傲视:傲慢地对待。答案:A

4.解析:A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与语境不合。B项“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原句讲的是三部电影。D项“励精图治”主要指精心治理国家,适用对象错误。答案:C

5.解析:A项是无主句,应把“我”放在后句。C项“长达20年之久”与“我”不搭配,应为“我患病长达20年之久”。D项应去掉“直接原因”。答案:B

二、阅读探究

(一)

6.答案:三个要点:①他用心灵感受宇宙与自然。

②他捉住灵感创作音乐,并融入了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

③他热爱生命与自然。

7.答案:四个要点:①学养与人品。②与阿炳的理解与默契。③对文化遗产的钟爱。④走进阿炳的心灵并为之命名。

8.答案:两个要点:①让人感觉山中清泉。②是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意思对即可)

9.解析:B.“二泉”不指二人。E.“淡淡的哀伤”是音乐的一部分,是“诉不尽的柔情”的表现。答案:BE

(二)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解此题应抓住“安闲明澈”的特点。尤其要筛选出与之有关的词语,“怡然”“含蓄淡雅”。

【答案】

(1)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

(2)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

11.【解析】此题考查对原文关键性语句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第(1)句,要注意该句的上下文,尤其是最后一句“始终领悟到你真正的豁达与超然”。“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也就是说应用平静的美好的心情和豁达超然的态度去面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悲哀”也将是一种纪念。理解第(2)句,应从整体把握,尤其是第五段以及最后一段。对它们的中心意思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

(1)生活中无论有什么样的不幸,我们只要能以平静美好的心情和豁达超然的态度去看待它,不幸也就会成为美好的“纪念”。

(2)生活中有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也有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我们要以平淡的心情去承受一切。

12.【解析】此题考查对重要词句的分析理解和信息筛选能力。“智慧的低语”一是所找的句子本身包含着一种对人生启迪的哲理语句,二是所找的句子要是“低语”才行。根据这一思路,可以找到一些带有标志性的词句,如“是你教会了我”“你是曾如此有力启迪了我们”“你告诉我”等。

【答案】

(1)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2)原来一切的悲哀,如加以诗情和智慧去涂染,将都成为深沉激动的美丽。

(3)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4)生命不是空虚的,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

13.【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中心的分析理解能力。首先应理清本段的思路顺序,找出本段的中心语句。

【答案】是为了说明“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的道理。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我为什么而活着》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教学设想:

板块二“伟大的情思”有两篇文章,也都属于问题探讨的要求。帕斯卡尔和罗素都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文章都具有理性的色彩,他们的思想深邃而丰富。帕斯卡尔在文中反复强调的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贵伟大起来并有了尊严,而罗素阐述的实际上是自古以来人们追问无数次的问题——人的生存价值。教学时,还是通过多读,理解领悟短文的深邃思想。继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人生的认识,提升语文素养。

本文的学习没有难度,可完全以学生自学为主。

目标要求: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正确看待人生的价值,学会思考人生。

教时:1教时

过程:

一、导入

帕斯卡尔和罗素都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们的文章都具有理性的色彩,他们的思想深邃而丰富,让我们和哲学大师进行心灵的对话,在对话中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下面,我们开始学习两篇哲理短文。

二、朗读

1、注意读音

帕斯卡尔禽兽苇草飓风遏制濒临震颤俯瞰

(pà)(qínshòu)(wěi)(jù)(è)(bīnlín)(zhènchàn)(kàn)

2、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

三、了解作者

1、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者之一。作品有《给外省人》《辩护》等。帕斯卡尔是一个宗教色彩浓厚的思想家。他认为;人是完全地处于罪孽之中,要靠上帝的恩赐才能得到拯救,然而,他也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讨,他的《帕斯卡尔思想录》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2、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2岁丧母,4岁丧父,由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大。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四、理解探讨第一篇

阅读文章,和同学交流以下问题,准备班级发言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法]帕斯卡尔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无与伦比的东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点才能为人所蔑视;然而它又确实具有,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的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的卑贱啊!

然而,这种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的愚蠢啊!

人的伟大之所以为伟大,就在于他认识自己可悲。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可悲。

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这一切的可悲,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它是一位伟大君主的可悲,是一个失了位的国王的可悲。

1、全文要表达一个什么观点?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2、标题“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用“苇草”比喻人,有什么含义?

(说明生命的脆弱。)

3、对“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句话如何理解?

(批评那些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的伪君子。)

4、“所以再没有比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中“这”指代什么?

(指思想的两面性。)

5、“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什么意思?

(指仅仅认识到可悲,而不再思考,是真正的可悲。)

6、阐发“这一切的可悲,本身就证明了人的伟大。”这句话的含义。

(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这就是真实的人。“伟大”就在于人的思想进入无边的“宇宙”,它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正是思想赋予了人主宰世界的能力,使得人在自然中高于其他万物,在宇宙中有了绝对的优势。)

五、理解探讨第二篇

阅读文章,和同学交流以下问题,准备班级发言

我为什么而活着

[英]罗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

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

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

1、罗素在文中提出三种人生激情,实际上具有三个不同的层次,请分析。

(爱情——来自人的本能的美好情感的精神需求;知识——来自社会文明的个人立足社会的生存需求;同情——来自对他人的关心对苦难的恻隐。层层递进。)

2、如何认识罗素的悲观态度和人生态度?

(一方面,他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作者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减轻人间的悲苦,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无能为力,这又会使得他内心更加痛苦,而且作者自己也是苦难的承受者。另一方面,他又接受这样的生存,说“值得活”,悲观而不绝望,悲观而有所期待。)

3、比较两文表达观点的方法有什么同与不同?

(同:开门见山,观点在前。不同:《人》表达观点是并列跳跃散文诗式的;《我》有三个小分论点,逐层递进。)

六、抄写、背诵文中精彩的句子。

《草》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4.理解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教学重点: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也是多姿多彩的,但是,请同学们记住的是: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在这些先烈中,你最熟悉的是哪一位,能否给大家介绍他的故事呢?(学生讲故事)今天我们再跟随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去结识一些为我们取得幸福生活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的人们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的《草》,看这篇小说里作者是怎样把红军战士过草地的艰难,又是怎样把周副主席和草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周副主席的伟大人格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揭示目标,明确任务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焦灼()薄雾()愠怒()惶惑()湿漉漉()

蔫巴()飒飒()抽噎()一霎()踉踉跄跄()

2.作者简介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他从1954年开始,陆续发表了十多篇短篇小说,其中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等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也有《七根火柴》、《三人行》、《赶队》等反映长征路上战斗生活片断的;还有《普通劳动者》、《妈妈》、《休息》等表现革命前辈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精神风貌的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高原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四.自主活动,指导自学(学生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

2.请按照概括故事情节的脉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这篇文章的结构

【明确】开端—战士误食毒野草班长摸黑去报告(误食毒草)

发展—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持草求救)

高潮—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尝草辩识)

结局—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议草救人)

小结:由此来看,本文所展示的野草已不再是我们以前所读到的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草,也不是所看到的滚着晶莹的露珠的朝气蓬勃的草,而是和国民党反动统治者一样要争夺红军战士生命的毒草,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还要以“草”为题呢?

线索是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常见的有:时间变化、地点转移、某一事件、某一事物、某一人物、感情发展变化、所见所闻等

3.结合引文的内容,理解全文以“草”为题的作用

【明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暗示了文章的主题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

4.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作者想要刻画的人物是谁(主人公)?

【明确】周副主席(主人公)战士杨光(线索人物)

以他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发展的脉络,又以他的眼睛及他的所感向我们展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光辉形象从普通人的角度来反映红军长征中感人肺腑的事迹,更令人信服,更显得亲切感人同时,杨光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点也正是千千万万红军战士身上所共有的优点,也让我们更深地体会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战士、这样的队伍,我们的革命事业才会成功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的险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野草,而且亲口咀嚼野草,果断做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正确对待困难的故事,突出展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杨光发现担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动怎样?杨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

【明确】立刻惊住(因突然来的刺激而精神紧张)、惶惑(疑惑而不知所措)、不安(心神不定而深感内疚)、大吃一惊、心头像刀在绞

这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形象而细腻的描绘了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复杂的心情变化过程,充分地表现了杨光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2.周副主席尝毒草时的动作和神态如何?细细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

【明确】动作:举起、看了看、放进、咬下了、闭住、抖动、吐掉、还给

神态: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眉头

这些词语,充分地表现了作为红军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贵品质和伟人的气度

3.请你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4.说说你以前对周副主席的有哪些了解,结合本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的副主席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鉴赏文本

大家读完文本,周副主席的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语言虽平淡无奇,却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力量请大家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参考】

1.革命斗争需要我们吃草,我们就去吃它而且我们还要好好总结经验,把草吃得好一些!

【理解】周副主席指引红军战士要承认困难,更要能面对困难

2.(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理解】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3.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理解】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七.课时小结布置作业

1.“总理的惊人之处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去不留言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梁衡《大有大无周恩来》

2.以“吃草”为话题,联系今天的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1)从周副主席尝毒草、议毒草,学习他的高尚人格、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闪光的辩证法思想

(2)要懂得植物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学会识别无毒和有毒的野菜,以便保护自己,战胜困难

(3)今天,人们已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小康生活,开始以吃野菜这时尚,这是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表现,体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4)鲁迅先生曾说:“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又把自己当做是人民大众的“孺子牛”从牛感受鲁迅先生倡导的奉献精神

(5)忆苦思甜,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笑得透明的薛法根--思想的天鹅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笑得透明的薛法根--思想的天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笑得透明的薛法根--思想的天鹅

作者:袁卫星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小,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那是高雅!(众笑)

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众大笑)

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与学生握手)谢谢你,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

生:(齐读课题)《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

认识薛法根,是从上面的课堂实录开始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位小学教师朋友的听课本上发现了这则实录,立刻被执教者巧妙而又独特的导入吸引住了。因为长期在中学执教,我对小学教育并不十分熟悉,但是薛法根的名字是听说过的。我知道,这个1968年出生的年轻人在他30岁还不到的时候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次年,又被命名为江苏省首届名教师。

今年4月,我应《江苏教育》编辑部之约参加他们的“特别策划·新生代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在这个十来人参加、百十人旁听的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薛法根。众目睽睽,他这样“自我描述”:“学生在作文中描写我,说我进教室常常是人未到,牙先到……我长得是有点对不起观众,但是我丑得可爱,学生们都喜欢上我的语文课。”

我在众人的笑声中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我从他慢条斯理、真情流露的自述中,读到了他的自谦,他的自信,他的真诚,他的民主……我决定循着他的脚步,去描摹一条属于“新生代教师”的成功轨迹——

在模仿中起步

1990年秋,江浙沪两省一市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研讨会暨江苏省重点课题“以丝绸文化为背景,提高小城镇儿童素质”开题仪式在位于丝绸之乡盛泽镇的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召开。在这次会上,年仅22岁,从无锡师范小学教育大专班毕业,执教才两年的薛法根被学校领导推到台前,为与会代表执教现场作文课:《织女塑像》。精心设计了教案,踌躇满志想要“放出一颗卫星来”的薛法根领着学生参观了镇中心广场上的“三个织女”塑像。回到教室,他想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好这篇文章,谁料到,在课堂上,平日伶牙俐齿的学生却呆若木鸡,把他彻底晾在了一边。薛法根像个拙劣的导演,在“启而不发”的情形下,到最后只好自说自话,自导自演。

这是一堂“非常失败”的公开课。老校长姚荣荣给了年轻人足够的宽容:“什么课上跌倒,就从什么课上站起来。”可是薛法根难过得几天吃不下饭,失败的苦涩和阵痛带给了他一时的迷惘和不安。

“当我想不出题材来画时,就仿米勒的作品,这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困顿中,梵高的话让薛法根眼前一亮。他决定“依葫芦画瓢”,向名师求教,学他们的一招一式。地处偏僻的小镇,哪里来的名师?薛法根自有办法,他不知从哪里找来李吉林、于永正等小教名师的录像带,一遍遍揣摩。尤其是“素描作文教学代言人”贾志敏老师的课堂录像,更是成了他的当家宝贝,一盘录像带,他要看五六遍。家里新买的一台录像机,不到半年就出了故障。抱着录像机去修理的时候,薛法根反复强调,不管换什么零件,只要能快点修好,并且最好能修得耐用些。

贾志敏的课,就这样一堂堂被薛法根搬到了课堂上。“我那时候把贾老师的好多精彩语句都背下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能在自己课堂里用的,就在自己课堂里用。”薛法根说。是的,他从观看录像中细心揣摩贾老师点拨、评价、激励等语言艺术的精妙之处,提炼作文教学的技巧和要领。渐渐地,课堂里,他觉得自己有了底气,学生有了灵气。渐渐地,实践中,他不仅得了大家的真传,而且有了自己的东西。

1993年,在泰兴举办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获奖代表薛法根上了一堂自己构思的素描作文课《奇妙的魔术》。这堂课,引来3000多名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就连负责摄像的同志都连声夸奖:“我拍了十几年的录像课,今天的课是最精彩的!”

在科研中成长

“没有课题就没有今天的薛法根,薛法根是在科研中快速成长起来的。”薛法根周边的领导、教师都这么说。

1988年至1990年,他在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中年级实验班开展“视听训练”实验研究,以阅读带视听,以视听促读写,初见成效;1991年至1994年,他进行“课堂素描作文,课外循环日记”双轨运行作文教学研究,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研究论文两次获江苏省一等奖;1994年至1995年,他进行“落实语言训练,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常是“三激”训练策略,研究论文又一次两获江苏省一等奖;1996年至1999年,他确立的“顺应儿童语言心理,构建作文训练序列”课题,被列为苏州市“九五”课题;1999年起,他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实验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组块教学模式。《人民教育》“新星舞台”和“名师人生”专栏大篇幅介绍了薛法根的教改实践,他的“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风格和“三着力”(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着力于语文实践活动,着重于语言的内化进程)教学思想被推向全国。

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薛法根不无感慨地说:“亏得有理论指点!”

早年的时候,薛法根接教三年级并任班主任。班上有个男生,居然要靠她妈妈用缝衣针刺着屁股来上学。薛法根狠狠心肠,将他的课本、作业本全部收上来,让他坐在教室里看别人读书,看别人做作业。第一天,这个孩子很轻松;第二天,他就有些坐不住了,东张西望看同学的课本,薛法根故意制止;到了第四天,他向薛法根来要他自己的书本。薛法根趁机和他约法三章。薛法根说,做这个实验前,他知道了“饥饿疗法”。

又有一个学生,语文学习不理想,刚进班的时候语文只考30多分。班级开展“循环日记”活动,5人一组轮流写,谁也不愿意搭上这个同学。有一次外出回来,薛法根发现这个同学的日记中有一句:“薛老师不在学校的时候,我就像一朵插在花瓶里的话——没有根了。”星期一,薛法根把这个精彩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猜是哪位同学写的。同学们报的都是优秀学生的名字,薛法根说出了这个学生的名字,并提议全班同学给他“一分钟掌声”。他还顺势带着这个学生亲自招募日记小组,许多优秀学生都来参加,这个学生成了班级中最幸运的人。薛法根说,这是“皮格马里翁”给他的启发。

薛法根学理论、搞科研,有一种天生的韧劲。拜师学艺不消说,单是每天晚上临睡前两个小时的读书习惯,就能说明一切。薛法根的大徒弟、和他年龄一样大的徐国荣说:“他一直对我说,你要学习呀,你要学习呀。有一年我俩去杭州学习,前后五天,他一天也没有出去玩。带了两本书,一定要分一本给我看,说是那样的书至少要看两遍。我被缠着,也出不去。最后一天集体组织外出,我去了,他没去。晚上回来,他书看完了,又缠着我讨论问题。我觉得,他就像一棵榕树,越长根须越长;根须越长,吸纳的东西就越多。他的枝繁叶茂、郁郁苍苍是必然的。”

在泥土中扎根

“作为省特级教师、名教师,你现在的名气很大,却还身在乡镇。人往高处走,孔雀东南飞。据说有很多学校动你心思,你为什么能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在“新生代教师”专题研讨会上,《江苏教育》记者向薛法根如是发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薛法根动容回答:“说实话,师范刚毕业的时候,我压根儿就不想到盛泽。我的对象在苏州工作,那时候的吴江第二实验小学还是一所弄堂小学。然而,我在这里一呆就是15年,对盛泽,对学校,对这里的一切,竟然有了一种难于割舍的留恋。毕竟,这里印着我成长的每一个脚印。有人说,人往高处走,你应当寻找更合适你发展的土壤。的确,也有许多学校来找我商量,但我感到这里更适合我,更需要我。我生在农村,深知‘乌鸦反哺’的可贵。谁不愿意做一只美丽的孔雀?但有多少人愿意做一只反哺的乌鸦呢?我不能保证一辈子留在这里,但只要需要,我就愿意成为这里的一棵树!虽然,作为一个农村的乡镇,这里确实小了点,但教育的天地是无限的。你的心有多宽,梦有多远,根有多深,你的天地就有多大,你的事业就有多辉煌,你的生命就有多精彩!”

是的,考察薛法根成长乃至成功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所在的吴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尽管带着泥土的气息,但却是教师成长一块肥沃的土壤。这里的教师,只要肯登高楼,自会有学校和学校的领导为你搭梯子。这里的科研,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份习惯。

学校聘请华东师范大学杜殿坤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吴立岗教授作为教育科研顾问,使薛法根的课题研究每每得到专家的悉心指导,他成了他们的“编外研究生”。

学校把薛法根送进苏州市第一期小学教师高级研修班,在这个研修班上,著名特级教师庄杏珍成了他的导师。这是个严中有爱,严爱有加的老太太。第一次听薛法根上公开课,听完她就跳起来:“你这是上课吗?你是在作假!”当众一顿痛骂,把他公开课前预演、预备的“肉瘤”割了个一干二净。自此,薛法根懂得了“课品如人品”的道理。

学校放开手脚让薛法根搞科研,第一次“亮相”失败了,鼓励他第二次接着再来。没有人嫉妒,没有人刁难,有的只是农村教师特有的质朴和热诚,有的只是一呼百应办夜校、开论坛的干劲。

“现在你是校长了,你希不希望你们的学校出现第二个像你一样的名教师?如果希望,你会怎么去做?”采访结束,得知薛法根已是吴江第二实验小学下属舜湖中心小学一把手校长,我追问。

“我希望的不是第二个,而是有一批。我会致力于这样一项工作:最大限度地拓宽每一位教师的发展空间。你看我的背,不正像石拱桥?我要渡他们过河,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教育的诗意和乐趣的长河!”

说到这,薛法根笑了,笑得透明,笑得像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伯牙绝弦》教学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伯牙绝弦》教学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连续参加了兴庆区,银川市阅读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看到一位年轻老师执教《伯牙绝弦》一课,感受颇深。在老师充满诗意、声情并茂的引导感染下,学生逐渐进入了古文意境,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他们时而蹙眉深思,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勾画旁注,时而深情吟诵学生在感动中动情地朗读、尽情地表达,仿佛自己就是伯牙,自己就是钟子期。看着学生们忘我地投入学习中,全然忘记了台下几百名听课老师的存在,静心体会着学习语文的乐趣,我情不自禁发出感叹:善哉,这真是一节好课啊!

请随我看看精彩课堂教学片断回放:

师: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有一天,伯牙乘着小船到了长江口。滔滔的江水触动了他的琴思,于是他就对着江水弹起琴来。一首曲子还没有弹完,他就发现有一个打柴的人立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这个人呀就是钟子期。就是因为这次相遇,使伯牙认定子期就是他一生唯一的知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深入课文,从中找出答案吧。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研读课文,找出2至4句以读代答,老师随机出示句子并引导深入品析,感悟诗句意境。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你们刚才说:善哉,是表达赞叹的意思,那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可以怎么说呢?

生:好啊!

生:真棒啊!

生:了不起!

生:妙极了!

生:真厉害!

(学生思维被激活,赞美之词如泉涌般喷薄而出。)

师:好!把词放回句子里,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弹出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会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真好,我要忍不住对你说:善哉!下面请大家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诵读,越读越有味道,老师真诚鼓励,并激情范读,课堂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生:我读懂了: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这句话的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你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

师:你能形容一下你印象中的江水是怎样的情景吗?

生:有时波光粼粼,江面平静柔美,就像母亲一样亲切温柔;有时波涛滚滚,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迸进,汹涌而来,呼啸而去。

师:善哉,你的想像力多么丰富!

生:我也读懂了钟子期善听。他俩心有灵犀,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什么,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师: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老师在这里顺势引读,非常自然巧妙,课堂又掀起了一次小高潮。)

师:我想,作为名满天下的音乐家,伯牙的琴声里不单只有高山流水,他的琴声里还可能有哪能景色呢?

出示词语学生读:

春雨绵绵、杨柳依依、清风徐徐、饮烟袅袅、秋风习习、秋雨潇潇、白雪皑皑、、北风呼呼、流水潺潺、芳草萋萋

师:现在你就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秋雨,你会赞叹道:善哉──

生:潇潇乎若秋雨。

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这样赞叹道──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你又赞叹道──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正是──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他们情投意合,这就是直正的──

生:知音。

师:伯牙喜遇知音,简直就是欣喜若狂。他曾这样感叹到:(出示句子示意学生齐读)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知我者,子期也!

师:就让我们再来感受知音相聚的那份欢乐与激动。齐读课文的前4句。

生:(饱含激情地诵读课文内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过渡:这短暂的相遇让他们彼此成为知己。在分别的时候,他们约定,来年春暖花开之际在此聚首,以诉衷肠。然而,第二年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前来赴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

师: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生: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他觉得世上再也没有像子期那样能懂得他音乐,理解他内心的知音了,于是他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

师:这真是(出示诗歌,师生齐读)──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师:伯牙断了琴弦,留下了无边的孤独、寂寞。我想,你们一定能感受到他的痛楚,请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生:(悲伤地)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士为知己者死,这是何等悲壮而又感人的行为!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这样一首短歌来悼念子期,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出示短歌,师生齐诵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掊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师:此时,你一定已经被这个故事打动了。俞伯牙、钟子期成了知音的代名词,后人根据《伯牙绝弦》这个动人的故事,谱写了一曲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就让我们伴随着这动人的旋律,再来读读课文,能背下来的同学尝试背诵。

(顿时,课堂书声朗朗,学生读得如诗如画,声情并茂。显然,他们悟到了诗情,读出了诗意。我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感叹:善哉!)

师: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一定也有许多话对他说,你可以安慰、可以劝说,可以赞美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沙沙,老师巡视指点,五分钟后,开始交流。)

生:伯牙,别难过了。曾经有这样一位知音与你为伴,你应该知足了。

生:伯牙,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知音惨然离去,我十分同情你,但我想如果子期还活着,也一定不会赞成你摔琴绝弦。他一定希望你在音乐上再创辉煌。

师:俞伯牙,你不能这样消沉下去!人生的路还很长,你要好好走下去。振作起来吧!

师:你们真正理解了知音的含义,让我们伴着旋律再次读读这个千古流传、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美妙动听的高山流水乐曲再次响起,课堂教学在又一次小高潮中落下了帷幕。)

看完上述行云流水般的教学片段,你们是否也和我有同样的感受?这确实是一节好课!执教老师教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她的具体设计是紧扣情感线索,先感悟知音相遇之喜,再感悟知音离世之悲。最后又将文情的感悟点落实在了知音二字上。让学生通过品读感悟,知道伯牙和钟子期心心相印,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相互默契,彼此欣赏,是真正的知音。教学到此,老师又巧引妙导,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短小精悍的表达特点,你就是子期,伯牙的琴声还会出现哪些景物,你会怎样赞叹?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完成了角色体验,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表达,可谓一箭双雕。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最后抓住课文艺术空白,强化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面对伯牙或安慰、或劝说、或赞美,写下心里的感受,从而升华了主题。这样的设计又为学生多元感悟,多元表达创造了机会,那就是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朋友间的永恒的情感。学生情思触动,有感而发,落笔生花,语言表达精彩纷呈。

我认为,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树。没有对语言的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将成为无本之木。本文的教学,教师正是抓住了语言这个根对学生进行训练。把薄书读厚,在文本未能详尽的地方或有机补充课外资料(如伯牙为怀念子期所写的小诗和短歌),或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感悟去揣摩,去补白、去发挥(如让学生对伯牙或安慰或劝说或赞美),让其更丰满、更具体、更生动。还有,对善哉的理解,对知音的感悟,从感性体验到理性归纳再到实践运用,执教老师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这样有过程的结果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所应该追求的。

《可爱的草塘》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乙《可爱的草塘》教案
教材分析:
主要讲我在小丽的陪同下,看到北大荒的草塘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觉得没意思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地方。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
教学要求:
1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自毫”“清澈”造句。3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我”的情感的变化在文中是暗线,学生不易发现。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难点,要联系上文,想象美丽的画面,从而体会我当时的心情,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物产丰富,景色优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作者对景物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可爱的草塘讲的是北大荒的事。过去的北大荒天气寒冷,人烟稀少,交通又不便,土地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在已成为为米粮仓和我国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开垦区还生产、有人参、鹿茸、貂皮等。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
同学思考: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
1听后同学讨论,回答作者看到的草塘是什么样的?(草塘又大又美,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近处呈鲜绿色,远处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
2理解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出示句子:浪花翠绿翠绿的,绿的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名话怎么理解?(这句话中的浪花指的是草塘中的芦苇,工艺蒲草。因为草原面积宽广,因而将它比作大海,而芦苇和蒲草在微风的轻拂下,起伏飘荡犹如大海中的浪花,可是大海的浪花是蓝的,而这里说的浪花的颜色则是绿的,而且是翠绿的,发光的,鲜亮的,这是因为草塘的芦苇和蒲草长得茂盛,所以颜色绿油油的,心情特别好,才会感觉到浪花在翻滚中欢笑,并且一层层涌向远方。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已为眼前的美景所感动。)
(2)请同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很明显,走过这样的草塘真置身于大海中一样,可是草塘的颜色也在不断地变化。
出示句子: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黑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因为人的视线由近处向远处推移,看到的景物由清晰变得模糊,再加上周围绿色的映衬,芦苇和蒲草在微风中上下起伏,所以人们的肉眼望去会呈现这样的色彩变化。)
(4)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两句话所描绘的的美景,体会作者此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情不自禁地欣喜和赞叹)
3教师范读第二段,展开想象。
4草塘的确很美。草塘有三大特点,哪位同学已经意识到了?(草塘的三特点是大、绿、动。)
5引读作者已被这么美这么大的草塘深深地吸引了,因此,作者不由得赞叹,“这草塘真美啊!”。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语,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赞叹。草塘可爱还有可爱之处,让我们来继续深深地体会,
2指名读第三段,思考。
(1)小丽讲了哪几件事来夸耀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春天瓢舀鱼,冬天捉野鸡,打狍子的事)
(2)从“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北大荒物产丰富。)
(3)小丽那自豪的模样说明了什么?(北大荒是那么的富饶,她为自已是一个北大荒人感到自毫。)
(4)作者为什么要插进叙述草塘春、冬的景象?(告诉人们这儿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3小结:草塘的景色美丽是我亲眼所见到的,通过小丽的介绍还合我知道了草塘物产丰富。
四学习第四段,讨论,
1作者看到的小水泡了有什么奇特?(不大的水泡子,挨挨挤挤的都是鱼儿。)
2看到这情景,我怎么说?怎么做?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啊,这么多鱼!”连忙脱掉鞋袜,跳进没膝盖深的水里逮起来。“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上抛。”体会出了在草塘捉鱼非常容易,鱼多,北大荒民很富饶。)
3小河奇特到在哪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用――线划出。
4有感情地读这一句体会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面。
5这时作者为什么很想捧起河水洗一洗脸?可后来为什么犹豫了?这种矛盾心理说明了什么?(作者心情愉快想冼一冼脸,但草塘的美景深深地打动了作者,愿这美景永远呈现在眼前,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因此犹豫了,这矛盾心情说明了作者被草塘的美深深地陶醉了,和对北大荒深深的爱。)
6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五联系全文,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出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你能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吗?(“觉得没意思”――“情不自禁”――“惊叫”――“恋恋不舍”――“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画卷。”)
2小组讨论,作者的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作者起初“觉得没意思”,原因是“不习惯”,对北大荒不了解;当作者看到草塘时,就“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作者对草塘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听了小丽的介绍,作者对草塘爱意更进一层;当作者在水泡子里逮鱼时,先是“不禁惊叫”,而后是“恋恋不舍”,这是地作者对草塘不仅喜爱而且产生眷恋之情;当作者看到河水里美丽的倒影时,又惊又喜,陶醉于美景之中,此时作者对草塘已是万分喜爱了,被草塘美景所陶醉了。作者对北大荒的逐步了解,心中的感情才会产生由赞美、赞叹、眷恋到陶醉的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北大荒的草塘太可爱了,祖国的大自然太美了。)
六再读课文。
提出朗读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
(2)借助语感,把眼前的文字变成生动的画面,鲜明形象。
(3)体会用词帖切,语句优美,思想深刻,更好地爱到课文的感染。

板书设计:
可大:象海
爱美丽的景色绿:
的动:
草富饶的物产春天:瓢舀鱼
塘冬天:打狍子
奇特的风光水泡子:很多的鱼
小河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练习用“自豪”“清澈”造句。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草塘的优美景色,丰富物产。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教时(学习字词、初知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写的是北大荒的景物)对北大荒,你们原来知道一些什么?(酌情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作适当介绍,着重说明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呢?
让我们来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字词。
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二、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默读,试着分段。
2、讨论课文的分段。
ξ1“从开头到”“我还能怕”
ξ2“说走说走”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ξ3“我情不自禁地说”到“故意关上了话匣子”
ξ4“往前没走多远”到“课文结束”
三、指名逐段朗读,读一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概括景色美丽、物产丰富。
四、讨论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2、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五、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四段,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细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草塘的美丽和可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可爱的草塘》一课,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告诉老师,草塘可爱是因为它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景色美丽、物产丰富(板书)
二、细读课文。
(一)(1)可初到北大荒时,作者“我”是一种什么感觉,(出示卡片:没意思)于是,小丽决定带“我”去野外散散心。什么是“散散心”(出示卡片)
(二)(2)来到野外,“我”看到了什么?(板书)草塘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①作者看到了什么样的草塘?
②想一想草塘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词句知道的?(小黑板出示课文)
大(置身茫茫跟蓝天相接涌向远方)
绿(充满生机有层次)
这里作者把草塘比作了大海,充分说明草塘的大,比喻得合适吗?为什么?又用了什么手法把草塘写活了,这里应该怎么读。试读(拟人,欢笑着……)
(3)让我们一齐看图,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作者这时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什么是情不自禁?无法控制自己激动的感情,说明作者已经被草塘的美丽所吸引住了,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塘的美。
(三)在这个景色如画的美丽的草塘中,更有着丰富的物产,我们来听听小丽的介绍,请一个同学读第三段。
小丽向我们介绍了几件趣事,分别在什么季节才有?
1、舀鱼(春)
2、捉野鸡打狍子(冬)
哪句话说明草塘的鱼、狍子,野鸡多极了?
小丽还举例说明了鱼多、那就是(今天春天,给你们……。什么是“掺假”?)
冬天捉野鸡、打狍子,真是乐趣无穷。
你们知道怎么抓的吗?让我们一齐来读课文第9节。
小丽说北大荒好得哪儿也比不上,充满了自豪之情,你知道她为什么会那么自豪吗?
小丽把草塘说得那么美丽,物产那么丰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亲身经历了北大荒的无穷乐趣,看到了更美的北大荒的景色。
(四)让我们来看最后一大段课文。
(1)作者亲身经历的趣事是“逮鱼”(板书)
见到那么多鱼,我们可以想象,作者会怎样?惊叫:那么多鱼,而且,迫不急待地跳进没膝盖深的水泡子逮起鱼来,甚至,连篮子都装满了,也不愿停手,对于这样有趣的逮鱼,作者的思想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恋恋不舍”
有鱼一定会有小河?我发现了“小河”(板书)那是一条怎样的小河?(板书)清澈为什么说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奇在哪儿?(1、只有拨开芦苇才见2、小河清澈3、明净可倒映草塘、蓝天、白云)小河的出现是奇迹般的,更说明了作者发现小河是多么惊喜。谁能把“我”发现小河时的惊喜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由于小河的清澈明净。倒映在小河中的景物就更美了,(引读。)
这是多美的一幅美景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体会草塘倒映在小河中的美,小河的清澈。
如此美丽的一幅图画,真让我“爱到了极点”引讲:以至于生怕自己洗一洗脸,就会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三、总结全文。
学完全文,我们了解到作者从对草塘的不了解到了解,到亲身体验草塘的乐趣和美景,思想感情发生了急骤的变化。
四、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我”初到北大荒时,由于不了解,而觉得没意思,来到草塘看到草塘这么美这么大。“我”不由发出了情不自禁的赞叹,听了小丽的介绍,再到水泡子里亲自逮鱼充满了乐趣,简直让“我”恋恋不舍,又看到了清澈明净的小河和倒映在小河中的美景时,“我”生怕自己一洗脸就会把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弄坏,可见“我”已经深爱上了北大荒。
五、是啊!草塘可爱,北大荒可爱,祖国的北疆可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是那么可爱,昔日的北大荒如今变成了米粮仓、北大仓,那是建设大军在这块宝地上开发,创业的结果,但是这块神奇的大地还等待着同学们建设呢,长大后,你们愿意去吗?
六、结束全课(齐读课文、机动)
◆[2004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5》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