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你的位置: 教案 > 初中教案 > 导航 > 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及答案

小学古诗及教案

发表时间:2020-09-29

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及答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进化的原因导学案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班级:组别:组员姓名:
学习目标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1)能运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解释和分析某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2)能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地完成模拟实验。
2.难点:能运用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解释和分析某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原因。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2.达尔文花费毕生的精力著成了一部巨著是《物种起源》,在这部书中他提出了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和适者生存的进化观点。
3.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不断进化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来实现的。
合作探究:
1.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蠖和浅色桦尺蠖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尺蠖尽量回收,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浅色桦尺蠖深色桦尺蠖
释放数回收数释放数回收数
工业污染区641615482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39315440619
⑴桦尺蠖的体色差异在遗传学上叫做变异。⑵桦尺蠖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⑶如果严厉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蠖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浅色桦尺蠖数量会增加。(增加或减少)⑷桦尺蠖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但目前对它的防治仍然是以喷洒药剂毒杀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会伤及其他昆虫和以这些昆虫为食的鸟类。这不利于保护动物的多样性。
2.为探究保护色的成因,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组长将红、黄、蓝、绿四色纸片各100张均匀的撒在蓝色布上,小组同学背对蓝色布,每转身一次随机捡一张看到的纸片,2分钟后停止并统计四色小纸片的数目如下:
小纸片的颜色红黄蓝绿
幸存数目18248145
(1)该探究中,蓝色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四色纸片相当于某种生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组长是监督者,小组同学是捕食者。(2)据实验数据可得出,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和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力的。
(3)该小组的结论为:具有与生活环境相似体色的生物生存的机会较多。
展示交流

达标检测
1.1950年,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重新成为常见类型,正确的做法是(D)
A.对浅色桦尺蛾进行人工繁殖B.捕杀掉深色的桦尺蛾
C.捕杀掉喜食桦尺蛾的鸟儿D.减少煤烟的排放,治理环境
2.对某一害虫成灾区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从实验结果看,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___自然选择___的结果。
(2)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通过____害虫与农药___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在这里,杀虫剂是选择因素,内在因素是害虫本身就存在着__抗药性_变异类型。
3.生物进化的原因是(B)
A.人工选择B自然选择C生物繁殖特征D上帝创造万物
4.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C)新课标第一网
A.生存竞争B人工选择C自然选择D生存斗争
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古代长颈鹿的颈长短属于相对性状,是通过变异产生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2)当自然环境恶化时,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得食物生存下来,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以上是根据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的解释。
5.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长颈鹿的
进化是(D)
A.新陈代谢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6.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的保护色是(C)
A.环境进化的结果B.适应环境的结果C.自然选择的结果D.人工选择的结果
7.人工选择所以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
是(B)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的遗传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8.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从达尔文观点来看,这是
由于(D)
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B.抗菌素使病原体产生了变异的结果
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
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
学后反思

相关知识

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我们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生物进化的历程导学案及答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学习目标
1.学习比较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2.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
导学内容
自主学习:
1.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如:比较不同地层的化石(资料1);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资料2:通过比较,推测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利用组成蛋白质的差异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资料3:差异越小亲缘关系
越近)。
2.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它是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
3.一般来说,,构成地球表面的岩石,从地面垂直向下可分几层,越向下的地层,年代越古老。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如鱼类化石在较古老的地层出现,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依次在越来越晚的地层出现,证明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两栖类,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鸟类,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哺乳类。
4.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植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的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植物→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种子植物;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
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古代鱼类→两栖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哺乳类。今天,地球上的生物五彩缤纷、千姿百态,正是生物进化
的结果。
5.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原因是:这些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合作探究:
观察右面的“生物进化树”,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
A 哺乳动物 ;
B两栖动物 ;
C 裸子植物 ;
D 苔藓植物。
(2)节肢动物与软体动物相比较,
节肢动物更适于陆地生活,
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被子植物。
(3)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生物之间
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4)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
展示交流
达标检测
1.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可靠的证据是(D)
A.现在生存的生物B.古代生存的生物C.生物“进化树”D.古代生物的化石
2.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C)
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
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
3.比较下类数据,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组是:(A)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马果蝇向日葵
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差异01122738
A.人与黑猩猩B.黑猩猩与猕猴C.黑猩猩与向日葵D.果蝇与向日葵
4.在进化上,始祖鸟化石的发现从古生物学角度证明(B)
A.爬行类起源于两栖类B.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
C.哺乳类起源于鸟类D.鸟类起源于两栖类
5.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C)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等
B.化石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C.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的顺序
D.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的研究对象
6.已知亲缘关系很近的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的多,由此可知( B)
A.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B.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7.下列植物类群中,最简单最低等的是(A)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
8.进化水平最高的一类动物是(A)
A.哺乳类B.鸟类C.爬行类D.鱼类
9.根据始祖鸟化石可以判断哪两种生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B )
A.鸟类和哺乳类B.鸟类和爬行类C.鸟类和两栖类D.鸟类和鱼类
10.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C)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鸟类
C.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爬行类两栖类
哺乳类
学后反思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生物进化的原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C)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
二、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阅读P58完成
(1)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环境是
。那时科学家发现色桦尺蠖为多数,色桦尺蠖为少数。
100年后的曼彻斯特,环境是
。这时科学家发现色桦尺蠖为多数,色桦尺蠖为少数。
(2)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之所以把的浅色的和深色的桦尺蠖放到树干上,这是为了
(3)引起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蠖数量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1.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的结论是:

4.第一代和第五代中,哪种颜色的纸片“幸存者”最多?这与纸片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5.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间有什么变化?第一代和第五代之间有什么变化?
6.比较第一代和第五代的“幸存者”,哪种颜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
7.通过上面的模拟实验,你能推测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吗?从中你能简单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吗?
三.知识梳理
1.生物适应环境方式主要有保护色、警戒色、拟态。保护色是指动物的与周围的色彩非常相似的现象。
2.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存竞争、生物进化的外因(根本原因)是环境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4.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
四、拓展创新
如果要使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该怎么样做?
五、达标测试
1.冬天的雷鸟体色是白色,而夏天它却呈现褐色,这种现象时()。
A.生物具有保护色 
B.雷鸟随意改变自己的体色
C.因为冬天较冷,夏天较热
D.夏天阳光较强烈
2.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绿色;而生活在草木稀疏的地上的蝗虫,体色多为褐色。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A.适者生存的结果B.过度繁殖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D.蝗虫会飞的结果
3.某地区原为森林时,灰尺蛾约占总数的99%,黑尺蛾仅占1%;建成工业区后,统计结果则是黑尺蛾占99%,灰尺蛾占1%。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工业黑烟使灰尺蛾变黑
B.灰尺蛾迁出,黑尺蛾迁入
C.不定向变异的结果
D.外界环境对两种尺蛾的选择
4.导致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5.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被称为,这样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敌害或者猎物都是十分有利的。
6.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其数目,结果如下表:
地区浅色桦尺蛾深色桦尺蛾
释放回收释放回收
工业污染区40060400340
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40036040080
(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之分,这是一种现象(填“遗传”或“变异”)。假设深色由显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浅色由隐性基因控制(用b表示),那么深色蛾的基因组成可能是或。
(2)(2)工业污染之后,桦尺蛾较深的体色对其本身来说是一种;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对环境具有。
(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保护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的结果。
A.人工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D.动物聪明的表现
(4)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桦尺蛾的幼虫对桦树的危害很大。用
方法控制这种林业害虫,既经济又环保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的结果。
(6)如果严格禁止污染,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
9.在模拟保护色形成的过程中,用到的彩色布料是模拟()
A.遗传作用B.生物的变异作用C.生物的遗传和变异D.自然选择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原因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物进化的原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实验。(2)过模拟实验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是“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本节设计了一个材料分析过程和一个模拟探究过程,这两个过程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原因”的获得。因此,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这一部分。课程进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活动、讨论、谈话的方式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事例的分析,提高运用生物知识分析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2.通过模拟“保护色形成过程”的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物进化事例的分析,形成环保意识,以及环保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简述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
2.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难点:
由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媒体
有关英国曼彻斯特地区桦尺蠖颜色变化的图片及资料的多媒体课件;有关保护色的多媒体课件;彩色布料或彩纸(单色);彩色小纸片(大量)。
六、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分析,首先让学生阅读英国蔓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分析:
1.在1850年,为何浅色桦尺蠖的数量多?这于环境有何关系?
2.在1950年,深色的桦尺蠖为何占多数?这时环境有何特点?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然后结合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学生讨论,加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
组织学生开展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的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活动时:
1.组织同学严肃认真、相互配合,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彩色布料最好采用单一的布料,有利于结果的分析。
3.彩色小纸片的选择应该多样化,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4.实验时要把自己当成捕食者,选取彩色的小纸片时,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并保证实验活动的成功,通过探究,从感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七、案例
[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对于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我们有了简单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有关内容。
注:教师打开投影片[
投影片:
根据动植物进化的大致过程,试总结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学生回答)
学生1: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的。在漫长的进化教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各种生物在进化教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注:对学生的回答未完整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完善、补充。最后对全体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
[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老物种的灭绝。这是为什么呢?
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并板书。
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
先播放对照图片,图下为相关资料及讨论题。
(资料内容)
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及农田生活着一种桦尺蠖(huà),其成虫是一种飞蛾,其名为椒花蛾。它们夜间活动,白天休止,通常栖息在有地衣覆盖的树干和石块上。到1848年,有关椒花蛾的报道都是浅色的。直到1850年在英国工业中心曼彻斯特才第一次报道有黑色型突变。随着英国工业化的日益扩大,烟尘和废气开始污染工业城市和近郊,使地衣不能生长而树皮裸露,椒花蛾栖息的背景由浅色地衣变为深色树干,于是黑色椒花蛾逐渐增加,在曼彻斯特达到90%以上,而在未受污染的农业区主要仍是浅色型。科学家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先数量相等的浅色的桦尺蠖和深色的桦尺蠖同时放到树干上,然后用望远镜观察到树干上所发生的情况。一群爱吃桦尺蠖的鸟儿飞过之后,他们发现,浅色桦尺蠖所剩无几,而大部分深色桦尺蠖却逃过了这场灾难。
讨论题:
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对于后代的生存有何意义?
2.黑色桦尺蠖的数量由少数逐渐变为多数,而浅色桦尺蠖数量的减少,主要是受什么的影响?
3.请你试着解释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
板书: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注: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黑色桦尺蠖的出现属于自然变异的结果,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这种突变对其后代的生存是有利的。
学生2:黑色桦尺蠖数量逐渐增加,由少数变为常见类型,主要受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工厂排出的烟煤杀死了地衣,使树皮变黑;另一方面桦尺蠖的天敌决定桦尺蠖的不同颜色的数量。
学生3:桦尺蠖体色变化是由于体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且变异的性状传给后代;并且是在外界环境变化及天敌的影响下,变异个体逐渐增加的结果。我认为:工厂排放出的煤烟是导致桦尺蠖颜色改变的关键,说到底是环境污染迫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所以,在工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工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
注:都是对作答的同学给予鼓励性、赞赏性的评价,可倾听多数同学的回答,直到满意的答复。
教师:通过对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遗传和变异”是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基础,而环境的改变是它体色变化的外在动力。如果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蠖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学生:我们应关掉曼彻斯特周围的工厂,保持桦尺蠖生活区域内清洁的空气,保持天敌的数目不变。这样浅色桦尺蠖便成为常见类型。
教师:由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分析,我们可推想生物圈中不同种类生物的进化原因,是否与这一事例相类似呢?
学生:是。
教师:尽管我们不能重复桦尺蠖体色变化的整个过程,但我们可以设法模拟。模拟探究有助于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生物进化原因的直观印象和深层次的理解。
在模拟探究之前,我们先了解自然界中几种常见的利用保护色捕食或防御敌害的例子
注:打开多媒体课件(关于雷鸟、变色龙等体色随环境而变化;或者枯叶蝶、菜青虫、青蛙等在不同环境中的体色对比)。
教师:图中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就是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这种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接下来我们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来探究保护色是如何形成的。
注:教师在做此实验前需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1.全班分组,各组员统一听从组长的指挥。
2.不论彩色布料或彩纸颜色必须单一,每小组所选颜色可不一样;彩色应多样化,但其中之一最好与彩色布料或彩纸的颜色一致或相近。
3.提醒学生在实验时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捕食者”,在选取彩色小纸片时,不要事先观察小纸片的位置,一定不要特意寻找某一种颜色的小纸片。
4.要及时记录小纸片的数量,并进行分析。
5.分析探究后面的讨论题。
实验讨论完毕。各小组汇报其探究结果。
学生1:通过5代的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红色,因为我们组的布料是红色的。
学生2:我们组的结果是:蓝色数量最多,与布料的颜色一致。
学生3:通过5代筛选,幸存者数量最多的是与布料颜色相近的粉红色。
……
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2、3、题。
学生1:在第一代与第二代之间代表生物多样性的彩色纸片颜色种类很近。而到了第五代,彩纸片的颜色种类大大减少,只保留与布料颜色相近的几种。
学生2:我们组黄色在“幸存者”群体中没有代表。因为我们组所用的布料是红色的,黄色纸片放在上面对比非常明显,所以“捕食者”最先将黄色捕捉。
学生3:我认为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与它的天敌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与环境颜色较接近的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反之则易被捉住。这样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得以繁衍,它的体色便成了保护色。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环境的改变;遗传与变异是基础。
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公正、鼓励性地评价;对回答不完善的同学给以补充。
教师:保护色的形成过程是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结果。这是自然环境对生物进行选择的一个方面。除了保护色之外你还能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吗?
学生: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展开很像眼镜蛇体表的花纹,这样它可以避免它的天敌一种鸟的捕食。
教师:这是一种警戒色。
学生:有一种竹节虫,它的躯体与四肢修长。当爬在竹上,如果不动我们很难发现它。这也许是是它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教师:这是一种拟态,模拟与周围相似的物体,不易被其他天敌发现。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都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最后,根据本节所学的知识,请大家总结生物进行的原因。
注:可以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完善并板书。
板书: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对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两种桦尺蠖的数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事例分析,以及模拟保护色的过程的探究,初步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原因。简单地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即环境的改变;二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即遗传与变异。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不会被淘汰,才能得以生存与繁衍。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基础:遗传与变异。
2.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环境的改变。
3.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